中国近代史纲要开卷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开卷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 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 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观《长征》有感 姓名:谢媛专业:财会2班学号:20102986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 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关键字:长征艰苦奋斗胜利

历史课带领我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的开篇就向我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红军战士冒着枪零弹雨奋勇突击。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我总会思考现在能在和平年时代里学习和生活,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电影《长征》介绍了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

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又重温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

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

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长征精神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要学习的,而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失去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艰苦奋斗,不忘人民群众,不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党的青春本色”。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现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综述:

1、184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逐渐沦为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1)、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者交织在一起

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与反动政治集团勾结,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阶级矛盾突出。

3、近代主要历史任务:(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

1)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连合同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连接:只有1),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2)

一、

1、 五次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

11) 时间:1894-189

52) 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的洋务运动以(原因)失败告终;西方列强支持日本的侵略行为。

3) 过程:战争正值慈禧太后60岁生日庆典,要求各地官员报效,挪用军费。要求皇帝与大臣群宴、听戏,不

理国事,不许接济救援台湾民军浴血奋战;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

4) 结果:中国失败。中日《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

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 意义:使中国失了更多的领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并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 义和团 太平天国起义

1) 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鼓励了各地人民反清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2)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 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的历史任务。

二、

1、洋务运动

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自强求富”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2)主要活动: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5)失败原因: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技术改变,带制度没有变。封建制度上发展资本企业必定失败)

6)意义: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但具有根本的局限性;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9世纪19年代后

1)原因: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标志戊戌变法开始。历时103天。

3)失败原因:主要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4)教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在双半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行不通,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封建联合通知的双半制度。

5)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三、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同盟会纲领)

2、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原因: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五四运动的

意义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角度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探索的失败

2)中国启蒙运动的新特点(新取向)

3)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在指向

4)资本主义文化的衰落(一战后西方一篇衰落的景象)

现实角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成立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5、制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点:上海

6、内容:制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

义;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群

众路线的方法。

7、国共合作(第一次)

1)过程:从1924年1月 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至1927年7月止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意义:1.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掌握部分革命武装

4.合作失败后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五、

1、1927年: *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7月 国民革命失败

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8月1日 南昌起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通知第一枪

*8月7日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8月 秋收起义

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后中国革命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新道路的四篇文章:

1928年10 月11月,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1月,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月,《反对本本主义》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意义:成为时局扭转的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抗日战争三次大捷

1)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

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 台儿庄大捷3)万家岭大捷

3、抗日战争的地位(重要性)

1) 政治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第一个打出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中国的局部抗战在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就已开始)

2) 战略上: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

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减轻了美、英军队的压力

3) 损失上: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

家。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士兵牺牲了500万,直接损失1亿美元,间接损失5亿美元

七、

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 谁提出的:民族资本主义

2) 主张: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他们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主张的,实质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3) 幻灭原因:做不到,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无法与封建做斗争

不允许,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富强的资本主义强国;前苏联,社会主义

国民党:联合执政;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工农大众

2、《共同纲领》是临时宪法

3、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个法宝)

1)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4、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八、

1、新中国统一政权建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1)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从此建立起来了

3)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集中力量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从此开始到来了

4)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

政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1953年,正式提出,明确规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俗的解释就是:“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九、

1、早期探索的积极发展

在听取八大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八大路线的内容

1) 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 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 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一“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

4) 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

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八大意义

路线是正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指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意义:《关于》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冲破“左”的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调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

浙江精神与浙江经济发展的关系

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建设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1) 求真务实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前提

2) 开放图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

3) 创业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灵魂

4) 开放和谐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方向

第四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探索历程,进程迟缓,本文拟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粗略梳理,简要分析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并分析历史对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以史为鉴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作为开端,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仍处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想中,但很快这种幻想就被列强的炮火轰碎,中国被列强用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实质是对中国的一场侵略,但从客观上来说,中国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并逐渐融入其中乃至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鸦片战争不无关系。鸦片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鸦片贸易的战争,更是两种不同不同文明的撞击,甚至是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契机。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但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前,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上,吏治败坏,封建专制达到了顶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束缚人们的思想,对评议时政者进行残酷镇压。对外,清政府长期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内部也是一团散沙,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而与此同时,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却在迅速发展。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由于各国工业的发展,其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而古老的中国幅员辽阔,成为了他们狩猎的对象。简言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其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也使中国由闭塞走向开放。不仅如此,鸦片战争还加速了社会内部的改革,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渐形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前期,清廷官员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在全国开展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后,请听为解决内忧外患,形成了“顽固派”与“洋务派”两大阵营,其中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增强国力,维护统治。虽然洋务派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仍不够大胆甚至有所抵制,但与顽固派相比,他们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无疑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们迈出了近代官方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其意义在于其引进的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其培养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引发了中国的文化结构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洋务运动时期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才导致了旧知识分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的萌发。虽然洋务运动最后不了了之,但其深刻揭示了在旧制度和旧思想下要依靠自身发展现代化产业是无法达到“自强求富”这一美好愿望的事实。政治上的失利也让国内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富国强民,必须从政治体制上下手,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并第一次把西方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它的失败让广大的爱国人士意识到,清廷是不会接受西方先进的制度的,要想救亡图存,就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从此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古老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之一,它不再是以往那种循环式的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而是在世界的东方升起了第一面民主共和的旗帜。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奴隶之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邹容《革命军》)蒙昧的国人中有部分志士渐渐觉醒,他们不再满足于换汤不换药似的朝代更迭,他们追求的,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真正能够挽救民族危亡的先进思想。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笔者认为,过去的认识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一条道路。辛亥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成功的。

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经过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不懈努力,二战获得了胜利,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但在治国方针上,国共两党发生分歧,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爆发全面内战。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过去的是历史,但历史并没有过去。历史,以他巨大的惯性连接未来,又以他可贵的经验给后人以借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日之中国发展蒸蒸日上,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近代中国的屈辱。日军的侵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但在社会变化的过程中,抗战最宝贵的精髓信念——自强奋进、团结民主、逆境求胜、和平博爱等,对今天的人们同样具有巨大的感召与秉承意义。事实上,如果把物质作为生存的基础,信念才是人类的灵魂。如果一个国家失去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同样的,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灵魂,不仅会丧失凝聚力,还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夸夸空谈,无论在任何时代,实力才是硬道理。当今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社会进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挑战。将满腔热情化作牢固的发展信念,将对现实的不满足化作对奋进努力的原动力,让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无限的社会价值,真正从自己做起,这才是爱国情怀的最正确的表达,也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应有体现。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的了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是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丧失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了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他会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潮流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历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真正效用。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长流,人们真正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段。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可以随时摄取、揣摩乃至反刍,这对人类的现在、未来的发展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怀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更多的是对过往的反思。

时间的流逝有可能会磨灭很多记忆,但这些往事将永远警醒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然沉重,但却必不可少。

参考书目:孙立平,《中国近代史现代化努力失败原因的动态分析》,(《学习与探索》,1991)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王开玺《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6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龚淑铎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朱维铮《重读鸦片战争》

1999年3月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洪仁玕

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确定的机关刊物是(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时务报》

D.《万国公报》

6.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7.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8.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9.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四川 B.湖南 C.广东

D.湖北

1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

C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1 / 17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1.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

) A.台儿庄战役 C.枣宜战役

B.桂南战役 D.中条山战役

12.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由比较积极地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C

)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B.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D.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13.1941年,在缅北对日作战中以身殉国的中国远征军将领是(

D

) A.佟麟阁 C.张自忠

B.谢晋元 D.戴安澜

14.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B

) A.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洛川会议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5.1940年,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

D

) A.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B.雁门关战役 D.百团大战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C.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C

) A.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18.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B

) A.1950年 C.1956年

B.1953年 D.1959年

19.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C

) A.互助组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政策是(

D

) A.无偿没收 C.公私合营

B.有偿征用 D.和平赎买

21.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

A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健全法制”的思想

B.“双重监督”的思想 D.“新经济政策”的思想

22.毛泽东在1957年指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

B

)

2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A.敌我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23.196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C

) A.中共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24.1967年,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

D

) A.“一月风暴” C.“右倾翻案”

B.“反攻倒算” D.“二月逆流”

2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通过了(

B

) A.《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

) A.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27.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28.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

D

) A.讲政治、讲经济、讲文化的教育 C.讲理想、讲觉悟、讲正气的教育

B.讲思想、讲作风、讲文明的教育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

2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B

) A.1999年12月 C.2001年l2月

B.2000年l2月 D.2002年12月

30.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

C

) A.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AD

) A.同文馆 C.译书馆

B.译书局 D.广方言馆

32.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

)

3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A.奕 B.李鸿章 C.曾国藩

D.严复

3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

AB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34.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

ACD

)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35.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属于四大家族垄断的大银行有(

ABCD

) A.中央银行 B.中国银行 C.交通银行

D.农民银行

36.20世纪

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

ABCD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华职业教育社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家社会党

37.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有(

ABC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38.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将领和爱国人士包括(

ABCD

A.蔡廷锴 B.蒋光鼐 C.李济深

D.陈铭枢

39.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ABCD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汕头经济特区

D.厦门经济特区

40.中共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

BC

A.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构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42.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4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44.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4 / 17

)

)中国近代史纲要

45.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47.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 5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么?

6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D

) A.永安建制 C.北伐失利

B.长沙战役 D.天京事变

2.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机关是(

A

) A.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外务部

B.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3.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对抗维新变法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C.《仁学》

B.《孔子改制考》 D.《劝学篇》

4.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B

) A.李大钊 C.胡适

B.陈独秀 D.鲁迅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B

) A.辛亥革命 C.五卅运动

B.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6.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7.1925年至1926年间,中国工人坚持16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是(

D

) A.香港海员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D.省港罢工

8.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D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军政纲领》

B.《中华民国约法》 D.《训政纲领》

9.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A

) A.张学良 C.冯国璋

B.张作霖 D.冯玉祥

10.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A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C.中国国家社会党

B.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1.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A.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7 / 17

B.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

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赣南会议

12.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率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B

) A.红十五军团 B.红一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 A.军事和组织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政治和军事问题

D.筹款和征兵问题

14.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发动了抗日反蒋的(

B

) A.北京事变 B.福建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15.1935年,北平学生在中共号召和领导下举行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B

) A.国民会议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16.1937年,出任新四军军长的是(

C

) A.朱德 B.刘伯承 C.叶挺

D.陈毅 17.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守上海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D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戴安澜

D.谢晋元

18.1939年1月,国民党制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

C

) A.五届三中全会 B.五届四中全会 C.五届五中全会

D.五届六中全会

19.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

A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20.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C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21.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C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2.1955年,毛泽东发表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经验的报告是(

C

) 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8 / 17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23.1959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的是(

B

) A.刘少奇 C.周恩来

B.彭德怀 D.邓小平

24.1966年至1976年间在我国发生的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

D

) A.“大跃进” 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人民公社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5.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方向的会议是(

A

) A.“七千人大会” C.第一次郑州会议

B.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26.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D ) A.1964年10月 C.1967年10月

B.1966年10月 D.1970年4月

27.1971年10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28.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抓住时机发起了改善中美关系的(

B

) A.“篮球外交” C.“网球外交”

B.“乒乓外交” D.“围棋外交”

B.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 D.实现了中法关系正常化

2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B

) A.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30.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C ) A.《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D.《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有(

ABCD

) 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C.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32.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ABC

) 9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海龄

D.邓世昌

33.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重要文件有(

CD

)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34.到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建成的新式海军包括(

ABCD

)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北洋水师

35.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学会主要有(

BCD

) A.兴中会 B.强学会 C.南学会 D.保国会

36.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的武装起义是(

ACD

) A.南昌起义 B.百色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37.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于1928年和1929年主持制定了(

A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8.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整风运动中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ABD

) A.主观主义 B.宗派主义 C.自由主义

D.官僚主义

39.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敌我之间的矛盾

B.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0.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ABCD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汕头经济特区

D.厦门经济特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42.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4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日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44.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4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0 / 17

) (

AB )

中国近代史纲要

4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 47.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

A

) A.乾隆朝后期 C.咸丰朝后期

B.嘉庆朝中期 D.同治朝中期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

B

) A.美国 C.日本

B.英国 D.俄国

3.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

) A.兴中会 C.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D

) A.要不要变法 C.要不要社会革命

11 / 17

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中国近代史纲要

5.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警世钟》的是(

C

)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6.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举行了(

B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七女湖起义

D.镇南关起义

7.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匏安

8.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

)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土地革命总路线

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是(

C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0.中国共产党确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

A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

D

) A.护法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1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

C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13.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D

) A.中华职业教育社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4.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B A.张作霖 B.张学良 C.阎锡山

D.杨虎城

15.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 / 17

) B

)

中国近代史纲要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6.1927年,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的会议是(

A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赣南会议

D.十二月会议

17.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

B

) A.伪“华北自治政府” B.伪“满洲国”

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8.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D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9.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领导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

D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察哈尔抗日义勇军

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20.1935年,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

) A.一二·九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一二·三O运动

D.五·二O运动

2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A

) 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

A

) A.中原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23.1946年,中共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C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4.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

C

) 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转移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25.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

C

) A.合作社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3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C.国营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6.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B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五中全会

27.1955年,毛泽东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

C

) 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2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 A.加工订货 C.经销代销

B.统购统销 D.公私合营

2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C

)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D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产生于(

ABCD

)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的企业 C.洋务派官僚开办的民用企业

B.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 D.本国民族资本企业

32.19世纪

五、六十年代,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强占中国东北、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有(

ACD

) A.《中俄瑗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尼布楚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3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B

)

14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3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

AB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史荣椿

3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C

) 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新青年》编辑部

D.《湘江评论》编辑部

3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

ABCD

) A.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7.卢沟桥事变后,在北平南苑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CD A.谢晋元 B.张自忠 C.佟麟阁

D.赵登禹

38.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

ABD

)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消灭顽固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39.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A.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 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40.20世纪

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BCD

A.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4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15 / 17

))

)中国近代史纲要

4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 4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

一、单选题: 1-5ABADC 6-10BBACA 11-15DCDBB 16-20ABDDA 21-25AACCC 26-30BCDCD

二、多选题;

31ABCD 32ACD 33AB 34AB 35AC 36ABCD 3 7CD 38ABD 39ABCD 40BCD

三、简答题:

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4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16 /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

《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党在过渡时期有着两项互相联系的基本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

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四、议论题

4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习、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性质: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4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 1.)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7 / 17

上一篇:中国梦飞天梦我的梦下一篇:中共如皋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