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部分试题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部分试题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

05年荆州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学说发表在 A.1955年万隆会议上

B.1972年中美会谈中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日会谈中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开卷)

7、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变化发生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则民

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2、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历史(非课改区)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3、2000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成就是

A、较早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D、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非课改实验区使用)

12、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

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非课改区)

18、如下图,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直接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19、他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每年3月5日,全国人民都要开展向他学习的纪念活动。他是:

A、王进喜

B、雷锋

C、孔繁森

20、“民以食为天”。我国粮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 A、土地改革完成以后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2005年黔南州非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中师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历史综合科试卷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国共产党宣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提出是在 A、1945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B、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5年周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 D、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先进同落后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四川资阳中考题(历史部分)

6一位十分喜欢历史学科的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

A 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 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 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7 一位外国专家称赞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他这样称赞,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持续增长。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五位

D 第七位

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课改区)

17、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八大

18、1951年的“三反”运动:

A、在国家机关中进行

B、在私营工商业中进行

C、在国营企业中进行

D、目的在于惩治私营企业的不法行为

19、**八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开展“五反”运动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领导文化大革命 20、我国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建立于:

A、过渡时期

B、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什么时候最先倡导的:

A、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家会议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时

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县(市)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_______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 C.三大改造

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5、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C.能打就打,武力收复 D.武力收复为主,和平统一为辅

黔西南州非课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5、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成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以。“这种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10、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八大

2005年河北省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11、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12、在50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求同存异”这一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原则。这次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5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

6、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变化发生于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实验区)

9、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行

10、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课改实验区用)

21、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C 文化大革命**局面的影响 D 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2005年湖北恩施中考政治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

15、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使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此观点表明 A、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D、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课改实验区使用)

1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200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4、 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种宣传应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段50年前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毅

2005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4、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A、**八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5、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05年江苏徐州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课改实验区)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决定实行对内改革方针,在农村主要是 A.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

B.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C.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5年青海省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9、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50年前在该国举行了一次亚非国际会议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第26届联大

10、“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辟经济特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下列中外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淮海战役----萨拉热窝事件 ----西安事变------中美建交 B、萨拉热窝事件---- ----西安事变------淮海战役-----中美建交 C、萨拉热窝事件---- ----西安事变------中美建交------淮海战役

D、西安事变------中美建交----萨拉热窝事件 ----淮海战役

12、“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的分隔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00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用)

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严重“左”倾错误不包括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005年山东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5.根据右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图略)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2005年四川省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临时约法》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A、中国人民远征军

B、中国人民派遣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自愿军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4、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7、右图(袁隆平)的人物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被誉为 A、民族之魂 B、铁人 C、中国原子弹之父 D、杂交水稻之父

200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卷(课改实验区)历史部分

18、右图是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的场面。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2005年玉溪历史中考题(课改实验区)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的: A、没收

B、调整

C、赎买

D、建立合作社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A、镇压反革命

B、抗美援朝

C、追歼残敌

D、土地改革

12、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13、看右边图示,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大跃进”的进行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城区(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5、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下列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人物,其中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济南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12、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的组织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实行改革开放

D、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4、为“解放阁”亲笔题词的是:

A、毛泽东

B、粟裕

C、许世友

D、陈毅

六盘水市2005年课改实验区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4、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1)深圳(2)珠海(3)广州(4)上海 A、(1)(3)

B、(2)(4) C、(3)(1)

D、(1)(2)

5、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几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A、第26届

B、第27届

C、第28届

D、第29届

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

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 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上海浦东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收复香港

10.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参访大陆,揭开了国共两党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其最重要的前提是: A.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现“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2005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历史试卷

10、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11、图1所示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联合制碱法 B、兴办民族工业 C、研制“两弹一星” D、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2、目前,闽东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A、回族 B、壮族 C、畲族

D、汉族

13、今年9月,台湾有一批食品在福建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94年5月(注:中国民国元年是1912年),保质期一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限到

A、2005年5月 B、2006年5月

C、2007年5月 D、2008年5月

2005年广西贵港市钦州市来宾市中考历史题

1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临时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宪法大纲》 20.“飞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

B、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编制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2.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大国协商一致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贸易公平原则

D、区域自治原则

2005年湖南省益阳市普通初中毕业(升学)会考试卷

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四人帮”

10、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这一时期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尼克松总统访华 (3)中美建交 A、(1)(3)(2)

B、(1)(2)(3)

C、(2)(3)(1)

D、(3)(1)(2)

江苏省宿迁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题

23.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24.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会议是 A.**十二大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00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史地生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05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20、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 ③王进喜 ④杨利伟 ⑤李四光

A.①②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21、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2、下列属于建国后社会救助与社会公益的是

①上海绅商兴办“义赈”②宋庆龄创立“保卫中国同盟”③希望工程④中国青年支援者行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05年江西中考文科综合题(历史部分)

2、一五计划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他是根据下面那一项编制的?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3、造成我国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最主要因素是

A、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 C、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

D、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五毒”现象横行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5、2005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亚非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50年前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00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

9、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 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

10、右图反映的重要工业成就完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005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 14.下列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是

A.瓦窑堡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 **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鞍山/宝山钢铁公司相继建成 ②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③1992年**十三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香港地区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的目的是

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C、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D、对生产关系进行发展局部调整,解放生产力

2005年太原市初中毕业、升学历史试题 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005年温州中考题 社会•思想政治(开卷)

10、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最重要成果是通过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1、下列与邓小平有关的史实是:

①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②1992年视察深圳、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③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印尼、泰国等国近30万人死亡。我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受灾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我国政府的上述行动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哪一方面内容: A、反对霸权主义

B、加强睦邻友好

C、反对恐怖主义

2005年郧县初中毕业考试历史试题

5.被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聂耳

D.冼星海

C.郑律成

D.曹火星 6.与右图相关历史事件是(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

A.重庆谈判

B.土地改革

C.西藏解放

D.抗美援朝 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国初期开展的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抗美援朝战争

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2005年浙江富阳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社会

8.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分别是在党的 A.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B.八大、十三大、十五大

C.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D.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大

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社会政治试卷

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回答15-16题:

15、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会议是

A、**"十二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6、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

A、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贯彻并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试卷社会与政治 11.首次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会议是___。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12.在**十六大上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________。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德州市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18.(课标)“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的上述发言是在 A、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时

B、万隆会议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上海APEC会议上 (大纲)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革命的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鄂州市2005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6、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开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文化大革命中,与周恩来一起为扭转经济下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朱德

B、邓小平

C、华国锋

D、叶剑英

湖南省郴州市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历史试题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惠 D.求同存异

12、下列会议,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3、下列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陈芳允

聊城市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

13.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14.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香港回归祖国

③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日照市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1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下列哪一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大庆油田

C、南京长江大桥

D、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绍兴市2005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社会试卷

1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理论的精髓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一届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及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感到的不仅是光荣,更多的是责任。”回答17——18题

1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 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B、强调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随州市2005年高中(中专)招生、初中毕业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8、(2005,随州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1987年**十三大制定基本路线

9、(2005,随州市)**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A.都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B.都决定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都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所提出的路线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了下去

泰州市二〇〇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5.根据右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威海市2005年初中升学考试

11.1958年,**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由于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A、实事求是

B、科教兴国

C、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重庆市200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5、1971年9月13日,叛党叛国,仓皇出逃,最后机毁人亡的反革命集团的头目是 A、林彪

B、王洪文

C、张春桥

D、姚文元

26、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27、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本称《诗》,古时也称作《诗三百》,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按音乐的不同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古人把《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为三点:赋、比、兴.

2.屈原,名平,又名(自名)正则,又字灵均,是我国战国出现的伟大诗人.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抒情、句式灵活、以兮字为助词的新诗体——骚体.他的主要作品都收在汉朝人刘向编的《楚辞》里,共25篇.计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卜居》、《渔父》.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个人抒情诗.

3.《左传》本名《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240余年的历史.

4.《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偏于记言.《叔向贺贫》“为卿大夫身家长久之计”的重要,

《召公谏厉王止谤》“说明对待百姓的批评言论,不能堵塞,只能宣导”.

5.《战国策》的作者不可考,现存的本子是西汉末年刘向编次的.《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国别体.著名的篇目,如:《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曹刿论战》等.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他弟子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下来的,语言简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

7.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他又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主张人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鱼我欲也》章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羞恶或义”的.《庄暴见孟子》章,他把“仁政”作为治国之本.

8.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贾生,也称贾太傅.

9.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的历史文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分本纪(12)、书(8)、表(10)、世家(30)、列传(70)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2万余字,作者创造了“纪传体”史籍的体制.《史记》被列为正史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三国志》是《魏志》、《蜀志》、《吴志》的合称,是记载三国政治情况比较完整的史书.过去人们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就其编写的体例说,属断代史,分国写,用纪传体,别具一格.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陈寿.

1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因对黑暗政治不满,岂知归隐,旋即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表达了他的先进的社会理想.他善写田园诗.

12.杜甫有一首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余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留.”这首诗说的

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的诗风雄奇豪迈,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的诗歌有:《李太白集》《望天门山》《秋浦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14.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外郎,所以后人又是称他杜工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作“诗圣”.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诗歌:《三吏》,包括《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5.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文学思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常自称昌黎人,因而世称韩昌黎,他官终吏部侍郎,所以也称他韩吏部,谥文,所以也称他为韩文公.他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7.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为他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又称他为柳柳州.他和韩愈都是“古为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捕蛇者说》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暴政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他的寓言,笔锋犀利,我们读过他的《三戒》中的《黔之驴》.他的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又以《永州八记》最为后世所传颂.

18.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追谥“文忠”,所以也称他为“欧阳文忠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也被公认为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19.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所以世称柳七.他是景嘉佑进士,官至屯田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雨霖铃》《乐章体》)

2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1.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他是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所以世称王临川.生前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朝廷追谥文,又称他为王文公.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挺拔劲峭,简洁明净,有很强的说服力.《游褒禅山记》可以代表他的散文风格.

22.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是:

(1)韩愈(2)柳宗元(3)欧阳修(4)苏洵(5)苏轼(6)苏辙(7)王安石

(8)曾巩

23.司马光,是北宋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在今山西)人,居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从编辑到成书,历时19年,各就所长,分段负责,有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政”.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资于善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24.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晚年居 州(今镇江)梦溪园,著《梦溪笔谈》.

2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漱玉集》.

2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诗人.他的压卷之作是《水龙吟》,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诗人.一生留下9300多首诗.他的词也有名,

前人评为“纤丽处似淮海,豪慨处似苏轼”写他和前妻唐氏的爱情悲剧的一首词《钗头凤》最为有名.

28.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诗词均有名,且精通音乐,《扬州慢》是他的“ 首创”.

29.杨万里字延秀,号诚斋,是我国南宋著名诗人.

30.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他是坚决抗敌的民族英雄.《正气歌》《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宋代的诗,以他的诗当作结束,使人感到分外光辉.

31.《窦娥冤》,作者是元朝杂剧奠基人关汉卿,号已斋臾,该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出关汉卿之外还有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2.睢景臣,字景贤,元朝散曲家.生卒不详,传世作品不多,其中一首著名的套曲《汉高祖还乡》,大胆辛辣,颇具讽刺文学的特色,为世所传.

33.明清文学出现了许多长篇小说,揭开了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其中最为杰出的有六部,他们依次是:

作者 时代 小说名称

(1) 罗贯中 明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2) 施耐庵 明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3) 吴承恩 明 《西游记》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4) 兰陵 明 《金瓶梅》我国第一部以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5) 曹雪芹 清 《红楼梦》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自创作没有经过民间加工的长篇小说

(6) 吴敬梓 清 《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34.《三言二拍》是明人辑著的活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请你依次填写下表:总称 集名 辑著者

(1) 三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2)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35.我国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其主人公是杜丽娘和柳梦梅.

36.《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的小说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现实多所批判,具有高度艺术成就,老舍题联:“鬼怪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7.桐域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方苞所开创、姚鼐、刘大魁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

38.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作者 小说名称

(1) 曾朴 《孽海花》

(2)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3) 刘鹗 《老残游记》

(4)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39.孔尚任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代表作为《桃花扇》.

40.李汝珍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代表作为《镜花缘》.

第三篇: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试题整理[范文]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 名词解释 :

1、 初唐四杰

他们是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其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风代表了与宫廷诗风不同的一般士人的诗风。其代表作有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

2、 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

3、 山水田园诗派

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 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代表作韩愈的《晚春》 、孟郊的《游子吟》。

8、不平则鸣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理论。他的“不平则鸣”,包括抒发各种类型的情志。因此,从本质上看,“不平则鸣”应是和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进而更进一步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理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也指对不公平的事表示不满。

9、元白诗派

中唐元和时期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与韩孟诗派是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衰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山水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一个诗派。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朝宋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谢灵运,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俗的美学特征。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还自觉地向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民歌学习,写下了不少颇具民歌风味的诗歌。代表作白居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等,孟浩易的《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然和王维齐名,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等。

4、 边塞诗派

10、小李杜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自从孟郊、韩愈等士生活为主。盛唐边塞诗全面成熟。该派诗人大都有边塞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生活体验,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其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机。杜牧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且杜牧身上那种贵族气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诗人及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质、世家遗风使他的诗充满了高朗明快的理性精神,而李《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5、 诗史

“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代表作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总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总称“三别”。

6、大历诗风

大历时期的诗人司空曙、李端、卢纶等的创作风格,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但这时期的诗歌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规整,字句精工,大多是五言近体。

7、韩孟诗派

商隐心中的那种浪漫情调与自卑心理使他的诗郁积了感情的缠绵情结。代表作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杜牧的《山行》、《清明》等。

11、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由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得名。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代表作黄庭坚的

《登快阁》,陈师道的《田家》等。 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个

1

12、苏辛词派

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辛词派诗人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代表作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13、古文运动

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闻一多说:

“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造了什么样的诗境?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

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

之画,画中有诗。”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

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

图和选择色彩,并将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

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

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诗境。

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空灵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

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意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简答题

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一片寂静中

1、 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

透视着禅趣。 ①极力铺陈帝京的壮丽气象,其力量和气势,远远超过了刻板工丽的宫廷文学,而在歌颂太平时所流(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露的人事沧桑的感概,又使这些铺陈富丽的诗歌微

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笼着一层轻烟淡雾般的感伤情调。②使诗歌“由宫

上流。”清泉的声响与松林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在强烈的爱国热忱中贯注了人生的远大理想,抒发仰郁不平的苦闷,以及对边塞形势的密切关注和重义轻生的豪侠意气。 ③”四杰”虽然在艺术上没有完全摆脱初唐诗坛从齐梁陈隋沿袭下来的创作风气,但他们追求的远大人生理想以及因怀才不遇所激发的种种不平之鸣,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基本主题。④以比兴寄托融入词采华霏的齐梁体,为初唐诗歌融合建安风骨和江左问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⑤在形式格律方面,也为五言律诗和绝句的成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试简述陈子昂诗歌文学改革的主张及意义[或对唐诗发展贡献影响]? 主张:(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意义:(1)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2)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什么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

2

色的胜境。

5、简述李白对古题乐府的创新及其个性特点?

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另一方面用古题写己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将进酒》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从而使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

6、 简述李白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

7、杜甫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杜甫给后人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涉及到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作品,如“三吏三别”《丽人行》《兵车行》《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将个人情感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唐代孟棨《本事诗》中第一次使用“诗史”一词来概括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特点,主要是着眼于“记事之详”这一方面。杜甫以其广阔的思想内容和实录手法,为我们提供唐代历史真实的画面,又不同于历史的实录,他以独到的笔触补充了历史的不足,自有独到的广度和深度。

8、什么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是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身后而又无法一下子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杜甫诗歌歌咏的主题是忧国忧民,安史之乱后,诗人的忧愤更加广阔,因此在忧国和忧民之间总横亘着激烈的矛盾,因此在其诗歌立意上必然导致“沉郁”风格。其典型作品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9、韩孟诗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的路子上,韩孟诗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取得了应有的成就。以宏大的胆气驾驭诗篇,赋予诗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现实色彩;雕镂词句,尚险求奇,营造出大量独有的险怪意象;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一代诗风,这些无不展示出韩孟诗派在中唐诗坛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10、简述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新乐府》的得(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2)不少篇幅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在语言运用上,多用口语俗语。(3)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

《新乐府》的失(1)为了照顾创作目的而不惜丧失艺术性,没有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协调。(2)有些诗篇写得枯燥乏味,不耐咀嚼,是议论和说教的堆砌。 (3)语言失之于直露无隐或者反复陈说,不够精炼含蓄。

11、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从文体上说,突破文体界限,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多把应用文写成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从辞采上说,注重骈散相间和声情并茂;从语言上说,务去陈言,词必己出,语言准确生动而精警独

3

到,韩愈还创造了许多成语,柳宗元也博采众长,熔铸成流畅的语言;从技巧上说,韩愈善用变化多端的构思和技巧。其二,善把浓郁的感情注入散文,强化散文的抒情性,增强艺术魅力和鲜明个性。

12、李商隐诗歌创作的重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的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4)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发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1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柳永掀开了慢词史新的一页,对慢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常纵游於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二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三使慢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慢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慢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14、苏轼的词学观是什么?

苏轼提出了诗词一体词学观。首先,他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形式上有差别,但他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为了使词能在美学品位上能真正与诗并驾齐驱,还提出了诗须是“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其次,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使词成为与诗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15、黄庭坚诗歌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1)黄庭坚主张诗歌要有寄托,认同文以载道。 (2)黄庭坚很重视杜诗的艺术经验,尤其是晚期杜诗的艺术境界。

(3)黄庭坚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即强调诗中字词的来源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袭用前人的,但表达新意思。

16、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点?

秦观与其他婉约词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秦观的词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男女爱情,而是“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即借爱情描写抒发身世之感。第二,他后期的词多直接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这在其他婉约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第三,艺术上,秦观的词有两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17、周邦彦词的主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1)作词精心撰构,追求艺术规范性。主要体现在章法,句式和音律方面。周词长于铺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反复。

(2)周词还善于采用辐射式的结构,常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铺叙,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3)自铸丽辞,但更长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不仅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如《西河·金陵怀古》。

(4)周词音律方面的特点是调美、律严、字工。长于自度曲,新创、自度曲调五十多调,皆声腔圆美,用字高雅。

18、试举例说明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有何不同。 南渡前 :作品多属婉约派,表现的是儿女情长,思念家人的感情。如《减字木兰花》中一句“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与赵明诚婚后最初的时间里,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的词作几乎是清一色的闺房昵意、伉俪相娱。南渡后 :李清照的诗歌创作更加贴近现实,贴近政治。这种情绪在《乌江》中表现地淋漓尽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风格更偏向豪放派,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绪。而南渡后李清照作品的另一个变化是在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以后,再加上经历了再嫁风波,使得李清照对以前亲人的思念愈加深刻。于是在哀思中,她写下《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论述

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它被称为唐诗的风骨。关于这一点,陈子昂有明确的理论表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他高度评价了“汉魏风骨”,痛心于“五百年”“兴寄”“风雅” “道弊”。在这里,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和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划清界限。此外,他还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

4

诗美理想,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陈子昂的创作和理论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诗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传达出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长韵味。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写出了花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一种带有青春伤感的情思贯穿全篇。张若虚、刘希夷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营造出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这些都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

3、论述李白歌行的价值?

在李白歌行作品里,抒情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表现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李白歌行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范。

4、试论杜甫诗高度成熟的叙事技巧?

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手法上的变化。盛唐诗人创造了形象玲珑的意境以抒情,杜甫却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杜诗叙事,既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境界。如《北征》中细事的描写,正是这些细小的叙事,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此前的叙事诗。它从概括描写走向写具体事件的片段,因写细节而少夸张,更具真实感。故事性被冲淡,生活色彩极大加强。如“三吏”“三别”《兵车行》。此外杜诗叙事也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诗来写的,例如《羌村三首》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记述的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5、杜甫律诗成就述论?

一是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杜甫不仅以律诗写应酬等,而且用律诗写时事。他这部分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

二是以律诗写组诗,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最为成功的是《秋兴八首》。

三是创作拗体律诗,是在平仄组合上打破固定的匀整的格式而自创音节的一种律诗。杜甫在律诗的声律方面作了创造性的探索,为表现抑郁不平的心胸,他有意突破和谐流转的平仄格律,写了十几首拗体七律。如《白帝城最高楼》

四是句法和用字的成功。如散文句法,“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自有村。”

五是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在于将律诗写得流转自如,不被格律所拘,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表现?[或艺术特色] 一是豪放。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如他入京求官时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想念长安时写到“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用其与天俱来的炽热感情、强烈个性,浓烈地表现着自己的主观感情,感情的表达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处处有豪放之感。

二是飘逸。“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从高耸云天的雪山中,从梦幻迷离的黄沙中,从天工之巧、山水之秀的祖国壮丽山河中驰骋想象,天马行空,创造出一幅幅虚无缥缈的仙界神话,是那么飘逸自然,是那么得令读者无限神往。

三是离奇大胆的夸张。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感情的表达上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借助奇丽惊人的幻想、运用离奇大胆的夸张表达心中的激情。形象夸张的描写让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四是变化莫测的想象。如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想象变幻莫测,奇之又奇,常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7、简述韩愈的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理论? 一是韩愈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的特点。韩文的风格来自他的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此外,韩愈还有奇崛和文从字顺的特点。

二是韩愈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说理、叙事、言情上,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偏用,却也常有交融。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

5

情感。其抒情文感情真挚,抒写委婉,如《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三是韩愈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艺术上。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 “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他的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

8、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词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拓展了内在世界。他将表现女性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的豪放之词,将表现爱情的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与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苏词还常浩叹“人生如梦”,理性思考人生命运,增强了词的哲理意蕴,同时又常常追求自我超脱,显出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二是拓展了外在世界。晚唐五代的文人词生活场景狭小,宋代柳永开始把词延伸到都邑市井,苏轼不仅大力描绘日常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苏轼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或以奔走流动取胜,或以清新秀美见称,或把自然山川与反思历史人生结合起来或借和谐宁静的自然山水来表达忘怀物我、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壮美的自然美中融注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深沉的人生感概。

三是苏轼作词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序。苏轼的词像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题序与词文本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与张先相比,苏轼赋予了词的题序以新的功能,有的题序交代词的创作动机,有的与词内容上互为补充。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以确定词中所抒发的情感指向。二是大量用典。词中使用典故,既是一种代替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表达自身的壮志,使作品增强了历史感和现实感。

9、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及主要风格是什么? 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三: 第一,“以文为诗”。苏轼早年所作的《凤翔八观》里的诗,即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竟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的手段。

第二,以才学为诗。苏轼的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琴诗》,寓哲理于意象,以意象象征哲理,以理趣见胜。

第三,独擅七言,风格多样。苏轼兼备各体而以七言见长,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多传世佳作;七古气格雄健豪放,尤见才起横溢。

苏轼诗歌的主要风格有二: 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当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

10、辛弃疾对词境有那些开拓?

一是自我英雄形象的塑造。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事业,成为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他常说“英雄事、曹刘敌”,“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在唐宋词史上,没有谁像辛弃疾这样钟情英雄,抒写英雄的人格个性精神,为拯救民

族危亡而奋斗。

二是心灵世界的深广拓展,辛弃疾继承并弘扬南渡词人把情感从个人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忧患的创造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的人生苦闷。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被深度开掘出来,他还用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谴责当局的苟且偷生,痛恨英雄豪杰被压抑摧残。

三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辛弃疾在江西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他熟悉热爱土地,并对当地村民和山水景致作了多角度描写,给词的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

第四篇:中国现代史部分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史部分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准备→召开会议(1949年月,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主席。 ②定国旗,定代国歌为《》,定首都,采用纪年。 ③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二、成立→举行(1949年10月1日):

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成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力量,

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巩固新中国的措施:

1、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保家卫国: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1)时间:年10月~年7月(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3)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

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他们发扬了高度的和精神,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3、进行: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制度,

消灭了阶级,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 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1)法律依据:1950年颁布《》

内容: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2)方法:全国分批进行。

(3)结果:到年底,除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工业化的起步。

1、时间:年~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大幅度超额完成。①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⑥、、公路建成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

⑦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向

二、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者: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方法:

(1)对农业: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走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手工业: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实行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时间:1953年~年底。

3、缺点:改造后期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召开。

1、时间:年。

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是,

实现,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和“”、。

(1) 原因: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③。④忽视了。 (2)危害:导致以、、和“”为主要标志的“左”

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3)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尊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不要急于求成。 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及模范人物:

(1)成就:①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①石油工人。②两弹元勋。③党的好干部。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的召开 :

1、背景:①结束后,人们要求对其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其错误。

②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年底。

3、内容:①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

③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加强立法建设:①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②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

国的道路迈进。

三、伟大的战略决策→:

1、首先从开始,实行

↓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②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1)第一阶段:从改革。↓

内容: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实行,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③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第二阶段:年,党的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迈进。

②对小型企业采取、等多种形式。

3、对外开放:

(1)起步:1980年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成

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开放、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经济特区,设立开发区。 (3)格局: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

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又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形成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的伟大战略决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4)198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1987年中共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 以为中心,坚持,坚持) (6)年南方视察谈话: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地位的确立:(1)1992年,中共(3)两岸的交往:①1992年,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

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2)1997年,中共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政策→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制度。↓(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范围:少数民族聚居区。

(3)意义: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祖国统一:

1、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的科学构想。↓(1)提出者:。

(2)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制度,台湾、

香港、澳门实行制度。

(3)意义: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

评。

②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重要一步。

↓↓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大陆对台政策: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②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提出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台湾当局调整政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海峡两岸同胞近年的隔

两岸均”的共识。

②1993年,海协会会长和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会谈,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

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的

“、”局面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国防建设:

1、海军:(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和三支海军舰队。 (3)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

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1)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

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3、导弹部队:年组建,主要担负的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等。

二、外交政策及成就:

1、政策→政策。

2、成就:(1)倡导提出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首次提出:1953年底,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

(2)1955年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解决方针:提出“”。

性质: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 美 关系走向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过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③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中

国的一部分,中美两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

(4)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2001年成功承办会议,通过了《》。↓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促进”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成功发射,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863计划”:年提出,涉及、、、、、和七个

领域,1996年又将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6、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

7、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8、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基础教育:(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

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战略,明确提出“把摆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作为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

质教育。

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①从整体上看,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②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有明显提高。

③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④高等学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1、原因:1956年中共提出“、”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局面。

2、体育成就:①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②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 ③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就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第五篇:2014 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初一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2、关于西藏问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中央政府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关于西域(今新疆):

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唐太宗: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北庭都护府)。

4、关于台湾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答:对内:治理边疆 A、西北:①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②乾隆时平定

大小和卓的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

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南:①加强对西藏管辖:确立了**和**册封制度。②

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共管西藏,极大

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东南: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

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对外:反抗侵略A、 东北: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B、东南: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下一篇:中国电动独轮车论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