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2024-05-23

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共6篇)

篇1: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11月14日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一、白酒行业概况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白酒行业是指以生产、销售白酒为主的行业。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白酒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之长的历史,是因为白酒有它独特的功效:开胃消食、预防心血管病、消除疲劳、驱除寒气舒筋活血等。

白酒行业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经济贡献率较高的行业;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东方财经网

2011月11月9号)

从上面个数据分析来看中国白酒业平均利润水平非常高,对GDP的贡献率是很大的,市场平均值只有108亿元,而白酒行业就达到了280亿元。另外白酒行业的税率较高,特别是加税的环境下,有的地方把白酒行业当做该地的财政支柱产业,比如湖北省大冶市,劲酒集团一直是湖北省大冶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贵州茅台更加如此,曾经还有这样的一句口传:当好县长,办好酒厂。可见白酒行业的高税收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该图表还体现了近些年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建国初,1949年白酒产量为10.8万吨;文革后,1978年143.74万吨;1996年达到最高产量801.3万吨,比建国初翻了80倍,1996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出现了产量下滑,到2004年达到增长最低值,但企业数高达18000多个。

近十年,称得上是我国白酒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起,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时期,由膨胀士高速发展到过热后骤冷的大喜大悲。这个时期,各新老企业和新老品牌轮番登场,一个个具有地方色彩的白酒经济带应运而生,主要分为鲁酒板块、川酒板块、皖酒板块、苏酒板块、豫酒板块、华北板块六大板块,形成了中国白酒行业的“战国时期”。

白酒一直是中国居民消费的主要酒类,白酒销量在中国四大酒种中位列第二。白酒行业收入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甚至有地年份高达30%以上,这种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从2004年到2007年一直保持高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速的增长趋势,2007年11月份增长率达到顶峰,该年高端白酒市场强势地位明显,但随后由于受到四川地震、暴雪灾害等自然因素,国家政策干预,特别是金融危机国际因素的影响,2008年收入增长率出现了一个下滑的趋势。正因为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经不住这些打击纷纷倒闭,而几家资金丰裕的产业在这次洗涤中变得更加强大,高端的白酒寡头格局基本形成。另外,为促进经济的恢复,走出金融危机,关税的调整使得洋酒纷纷进入,2008年高端白酒与烈性洋酒博弈也正是形成。随后在2009年高端白酒行业集体涨价,景气度持续上涨。根据我国消费增长的趋势,预计2012年我国白酒行业的销售将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

白酒行业主要有以下这些寡头厂商: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等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茅台作为老大,依靠“国酒”金字招牌,提高生产力,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先机,专卖店的推广,刚性的公款消费,抓住时机,推出新产品。五粮液清理了子品牌,着手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注重新技术。剑南春以酒业为支柱,优化产业结构,集中优势兵力,稳杂稳打等。

二、白酒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从白酒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白酒行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宏观经济、国家政策、其他酒类品种以及技术的发展等因素都对白酒消费以及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较大。

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对白酒行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暴发户,所以对白酒的消费量和消费档次都有所提高;另外,高档白酒消费也成了消费者的一种享受,以前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基本上是企事业单位消费,现在很多家庭和个人消费也在剧增,人们把品酒的重点从其味道转移到了品牌和浓郁的品质文化。因此,随着收入的增长,高的消费档次推进白酒向高档次发展。高档白酒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富人的追捧,高的消费档次又成为白酒涨价的因素之一。在白酒的销售方式上也有所改变。随着国家经济的大发展,各种大型连锁超市,各类大型酒店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应运而生,白酒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端化。

在中国这种特殊市场体制的环境下,白酒行业必然规避不了国家政策的影响。首先是是政府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调整,政府对白酒产业规模、产量等进行限制,最终使得白酒的产量下滑。当然还有一些产业政策有助于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2005年发布实施了7个对白酒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准,他们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蒸馏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固液法白酒》、《发酵酒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举措有助于这些举措有助于规范白酒市场,对大中型酒企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再比如,2008年白酒生产许可证有了新的规定,白酒制造业清洁卫生标准也开始实施,这些酒类质量认证对白酒出口利好,白酒作为食品分类中的重点,率先进行分级认证管理,对推进整个食品行业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对食品行业的规范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规范白酒市场,引导白酒市场有序、公平竞争,提高酒类产品的安全水平,促进白酒产品扩大出口、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积极作用。

白酒行业受国家政策最明显的是消费税的改革。2006年4月1日,我国的白酒行业消费税政策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调整,取消了2001年实施的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同时再按每500ml白酒0.5元的定额税率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此次改革是继1994年税改和2001年税改以来,对白酒行业消费税又一次重大调整,无疑会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次税率调整。从量税的维持将使白酒企业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同时限制大型白酒企业扩大中低档酒产能的意愿,从而使白酒行业的产量维持基本稳定。但是,这种高消费税无论是对白酒产业还是消费者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比如,2009白酒税的进行调整,国税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自2009年8月1日起,执行新核定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白酒税负增加,五粮液将新增消费税约7.47亿元,对五粮液利润影响程度为就高达31.1%,一线白酒品牌中,新增消费税对利润总额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然而,5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高的消费税必然会通过提高白酒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还有一些因素的变化也在影响着白酒行业的发展,比如洋酒的大量进入,另外通货膨胀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都时时刻刻影响着白酒行业。

三、产业供求分析 1产业供给者

1.1竞争态势分析

1994 初级竞争阶段: 糖酒公司垄断刚解除,企业充满憧憬;1997 无序竞争阶段: 追逐名利,机会主义大行其道;1999 反思教训阶段: 名优酒优势彰显,文化营销绽露头角;2003 完全竞争阶段: 名牌白酒整合,营销力角逐

2011 垄断竞争阶段: 经济指标处于前三名的品牌拥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总结:

白酒行业竞争态势:由无序到垄断,由盲目到有针对性,名酒地位愈显高贵

1.2产业集中度

白酒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和四川是我国两个白酒生产大省,白酒生产有不断向这两个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特别是四川,已经形成了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品牌为中心的白酒生产集群。在2006年四川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生产白酒64.9万吨,销售收入占全国白酒销售收入的30%以上,利润总额占全国白酒利润近50%,川酒在中国白酒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加大。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1.3产量分析

1949 年我国白酒产量仅有10.8 万吨,到1978 年产量增长到143.74 万吨,80 年代初期中国粮食生产逐渐增加及国家放松对酿酒用粮的限制后,白酒产量大规模提升,白酒产量从1980 年的215 万吨,以年均9%的速度迅速增长,到1996 年达到顶点801.3 万吨。随着国家对白酒行业的宏观调控,以及啤酒、葡萄酒、果酒等饮料对白酒的替代,产量逐渐下降。1999 年白酒产量622.26 万吨,到2004 年下降为311 万吨,近两年白酒产量有所回升,2006 年则回升到397 万吨,如果考虑500 万元以下企业的产量,白酒行业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500 万吨左右。

1.4白酒市场集中度

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看,白酒的市场集中度最低,前10位企业的销量只占11.26%,但高档白酒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仅五粮液和茅台两家的市场份额就达到70%左右,其他份额基本上被剑南春、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水井坊等拥有传统历史文化底蕴的固态发酵酒企业占据。

白酒的主导香型沿着从清香型白酒,再到浓香型白酒的路径。在1996年以前,清香型的市场份额较大,其代表是汾酒。1996-1997年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和秦池等勾兑酒发起冲击,浓香型酒得到迅猛扩张。目前以川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逐渐暂占据了主流的地位,目前浓香型白酒销量约占70%。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2、产业进入者 A 地域特性: 相对于其他行业,白酒区域市场划分明显,全国性品牌与地方性品牌长期共存。市场特征上各区域市场着重点有较大差异,在价格、口感和质量的需求上各有所好;绝大多数是全国性的大品牌,二线、三线品牌只跨越几个省份 B进入门槛

白酒行业存在着较高的进入门槛,从而使得传统优秀品牌成为市场主流。六个主要白酒品牌在整个白酒行业中的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3%,市场占率达到25% ;品牌策略和渠道策略在市场营销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得规模效应加剧。C产品细分

白酒品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需求层次。白酒消费份额最大在两端,一个是高端,一个是低端,中间的中档和中高档份额较小,呈哑铃状。白 酒消费的潜力区依然是中低端品牌,它的销售份额约是其他各档的4倍。

3、产业需求者 3.1销售额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销售收入从2003 年起开始同比大幅增长,2002 年年底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幅为3.78%,2004 年底销售收入增幅上升为12.41%,到了2006 年销售收入增幅已经达到31.08%。2006年1-12月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971亿元,较去年同期722亿元增长31.08%。利润总额达到100.2 亿,较去年同期73.2 亿增长36.9%。白酒行业产量达到397 万吨,同比增长18.18%。

白酒行业在产量急速回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销售利润率却是稳中有降。究其原因:产品走高端化线路,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广告费用达到前所未有的膨胀,把行业利润削薄了。

4、替代产品

在品牌形象与营销策略的拉动下,我们预计高档白酒的提价幅度将稳步提升,销量并将稳定增长,并将远高于成本及费用的提升速度,因此高档白酒在提价与增销的双重作用下,公司的盈利增长空间相当乐观。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四、产业链及相关产业分析

一条合理完整的产业链能带动相关产业发生倍增效应,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若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力量太弱甚至缺失则会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我们可以分析白酒产业链来观察白酒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以采取措施促进该产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上游产业分析

上游产业是为本产业生产提供原材料的产业,是本产业供给的主要来源,分析所研究产业的上游产业发展状况能知晓本产业发展的原材料供给和成本情况及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1)粮食种植业

白酒酿造的粮食原料主要包括高粱、小麦、大米、糯米、大麦等,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供给形势总体良好,库存充足,白酒酿造原料来源较丰富。但是近年来粮价有上升趋势,白酒产业成本会有所增加,白酒酿造企业要时刻注意这点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此外,谷物质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酒的品质,提高相应谷物的品质也应得到重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泸州老窖,早在2002年,它就提出了建设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的设想,并陆续在泸州选点开展相关试点探索,取得了无公害高粱基地认证书,有机高粱、小麦生产加工及销售管理体系获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等初步成果。(2)生产用水

白酒生产用水包括半成品、成品的酿造用水和冷却、锅炉等使用的非酿造用水,生产用水必须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白酒生产需要良好的水质,白酒生产企业都分布于优质水源区域,从而保证了优质的水源供

应。但是,水污染的范围日益扩大,白酒厂商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本

预防治理水污染。

2、下游产业分析

下游产业对本产业有直接需求,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会增加对该产业的需求,从需求因素上刺激本产业扩大再生产,增加企业利润。(1)市场营销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通过下游经销商的批发零售到达消费者,白酒企业越来越重视直接介入对销售终端的营销。在各类销售终端中,大中型酒店主要消费中高档白酒,并通过影响消费者心理带动商超销售;大型商超对于产品的面市率有一定的影响。白酒销售较大的渠道(餐饮、商超和烟酒专卖)分布较均匀,此外,团购、直销等模式也有一定比例。企业应该主要从对白酒直接需求较大的销售渠道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2)牲畜饲料

由于原料精选而没有用于白酒酿造的谷物可以用于牲畜饲料,避免浪费,发展养殖业。(3)田间肥料

农业污染,尤其是化肥污染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对有机化肥、天然肥料的需求很大。白酒酿造的剩余原料(如茅台酒糟)可以用于田间肥料,从而可以促进农业清洁生产,提高产量,促进循环经济。

3、相关产业分析

除了直接具有上下游关联的产业之外,其他为其提供互补品和配套品生产或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产业是产业链的相关产业,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或是制约产业链上产业的发展。(1)机械制造业

大规模白酒酿造需要相关的机器设备作为保证,我国机械业发展速度较快,目前能提供白酒的生产所需要的机械。(2)教育业

白酒生产从配方、生产过程控制、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需要相应的研发人才和技术工人,在这方面,一些中高等职业学校已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大型企业也联合高校设置了相应的研究所,定向培养人才。(3)科研开发

白酒生产离不开科研开发,包括生物工程制品(酶、酵母)、生产工艺、制酒技术、微机应用、微波烤熟等新技术和现代化检测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在这方面,政府起扶植作用、企业起主导作用,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的速度与质量。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4)包装材料

白酒产品配套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外包装纸箱、内包装纸盒、标签、酒瓶、瓶盖、封口胶带等,这些配套材料的供货商较多,且包装材料大多为常规品种,因此白酒生产企业的选择余地较大,该部分对白酒生产成本影响有限。此外,为了提高白酒的外在形象,还应该适当注重白酒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加快包装配套产业发展。(5)仓储物流

白酒保存时间长、销售范围广、酒瓶易碎等特性对仓储物流的要求较高。白酒的仓储物流也可分为生产商的仓储物流和经销商的仓储物流,现阶段我国的仓储物流发展很快,白酒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仓储物流外包给专业公司,既可节约成本,更可集中精力专注于主干业务。(6)广告业

任何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广告,广告可以向现有和潜在消费者介绍其产品,扩大知名度。我国广告业发展迅速,关于酒类的广告很多,也很有特色,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一定印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餐饮业

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逐步提高,餐饮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白酒的需求日渐增大,不仅是量的需求,也有质的要求。白酒行业应该深入餐饮业调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4、本产业的关联作用(1)贡献税收

无论是单位产值的创税率,还是绝对税收金额,白酒工业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全国各行各业中,酒和烟的税收是最高的,在酒业中,白酒的税收率又远远超过其他酒种。许多白酒厂在当地是纳税大户,白酒为地方、国家的财政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些白酒厂就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在地方的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增加就业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酿造属于传统工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有效的解决城乡居民的就业,提高收入,保障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估计到2015年将容纳近万人进入白酒行业。(3)丰富市场供应,促进商业兴旺,拉动消费

白酒是快速消费商品,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白酒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白酒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内需,刺激更加活跃的消费势头。在一些地方,特别是有知名酒厂分布的地方,一个白酒厂就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有效地发挥了“龙头”作用。(4)对上下游的促进作用

白酒业的快速发展能极大地增加对上游产业的需求和对下游产业的供给,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白酒生产主要消耗的是非食用粮食,是解决农民增收,缓解卖粮难的有效途径;白酒产品的附加值高,非食用粮食得到有效转化,经济效益好;白酒的酿造需要大量的粮食,能使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白酒销售量大,需要优质的市场营销的协助才能加快白酒价值的最终实现,白酒的终端销售过程能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白酒酿造的剩余原料可以促进有机肥料、有机饲料、昆虫活性蛋白及畜牧业的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形成一条“农业—粮食—酿酒业—饲料业或肥料业—养殖业—农业”的良性生物循环链,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5)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

白酒的相关产业包括生物技术业、印刷业、包装业、制瓶业、陶瓷业、纸箱业、机械行业、设计业、科研开发业、运输业、广告业、餐饮业等,白酒业的快速发展能极大地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白酒业规模扩大,制作工艺复杂化对相关机械的数量和特定功能的要求提高,从需求要求方面加快白酒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白酒业对科研人才的要求大,进而刺激了相应的教育业和科研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白酒一般都是瓶装,量少,对包装的需求很大,而且对包装的质量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因此白酒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极大地带动相关包装业的发展,不仅是规模上的 13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进一步扩大,更有质量上的提高。白酒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白酒能提高餐饮业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内需。

五、白酒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5.1市场结构类型及竞争程度

从整体来看,白酒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截至2009年底,白酒行业约有生产企业1.8万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8,821家,白酒骨干企业业绩优良,排名前50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总额1,129.88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3.93%;利润总额187.28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79.73%;税金总额151.07亿元,占全行业税金总额的67.89%。从这些数据来看白酒行业是个充分竞争行业,规模企业(年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在行业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下表是白酒行业龙头企业2006-2010年市场份额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龙头企业在白酒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但所占市场份额相对总体来说都不是很大。但目前我国白酒市场表现出品牌群落化,高端白酒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剑南春等少数品牌寡头垄断,高端白酒的全国性品牌最为突出,高端白酒市场绝非高价白酒市场,高端白酒对产品品牌、文化渊源、产品品质、产品价格有着全面系统的要求;中档白酒市场则表现出地区强势品牌和少量区域外强势品牌共同竞争格局,但缺乏全国性品牌;低档白酒市场竞争多为地区性品牌参与,区域外品牌较少。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5.1.1 高档白酒市场寡头品牌垄断

目前,高档白酒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剑南春等少数品牌寡头垄断,高档白酒的全国性品牌优势最为突出。在价格问题上,茅台与五粮液管控较好。二者共3 万千升的年产销量占据高档白酒市场75%的份额,整个高档白酒价格情况可在企业掌控之中。对于茅台、五粮液这类一线高端白酒,其销量受团购、政务、商务消费影响巨大,与价格关系不大。当然,在具体市场运作中,由于终端经销商有流动资金压力,不排除偶有价格下调的情况。企业基于品牌形象的考虑,不会通过短视的降价去获取不明显的销量上涨。在高端酒的主消费领域政务、商务两大板块方面,近年来的政务酒增长明显更快,这也是茅台快速上升的一大缘由。5.1.2中档酒市场无霸主,呈现垄断竞争格局

2008 年起,各大名优白酒企业加强了中档酒开发力度,2009 年,中档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酒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五粮液重点推出“六和液”,泸州老窖转向“特曲”,茅台大力打造“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糖酒会上,剑南春高调推出唐窖,一些地产优势品牌也纷纷力推中档产品。在一项调查中,结果表示在2009 年将增加中档白酒产品的经销商占到近40%,还有近两成的经销商认为,增加地产名酒是较好选择。然而,经过2009 年的市场洗礼,中档白酒仍然是群雄纷争的局面,没有哪个品牌格外出色,包括五粮液的六和液。当然,300 元价位的产品,剑南春仍然是主力。我国中档白酒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区域竞争激烈,本地产酒品牌割据;吨酒价格远低于高档白酒,但与低档白酒区别显著;消费者饮用习惯不固定,消费品牌容易转换;现阶段中档白酒销售“节假日酒”现象显著,节日促销对销量增长作用明显;本地产酒竞争激烈,但缺乏地区强势品牌,为全国性中档白酒品牌提供发展空间;终端价格50-400 元之间的空间较大,可用不同产品和终端定价充分细分市场;消费习惯不固定为其他品牌进入提供机会,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利于稳定销量;改变促销策略,“节假日销售”向日常销售转换,销量增长空间较大。

5.1.3低档白酒市场区域品牌是竞争主力,竞争激烈

低档白酒市场地区性品牌集中,区域市场上本土品牌竞争激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 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为569 万吨。估计全国各地的实际白酒产量可能在750 万吨以上。2008 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412 亿元,高档白酒销售收入约180-200 亿元,剩下1200 亿元市场为中低档酒占领。因此,低档酒虽然利润低下,但庞大的市场容量仍然吸引大批企业混战。而农村经济在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倾斜中受益,将推动巨大的农村低端白酒市场升级。5.2 产品差异化程度

5.2.1高端白酒产品差异化程度高

首先,这些高端白酒往往具有极强的排他的资源垄断性。像国酒茅台这种高端白酒几乎就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们拥有的得天独厚的酿造自然环境。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这些白酒与众不同,是他们的地位无可替代。以贵州茅台为例,现在的研究显示,在茅台酒的酿造自然环境系统中,最特殊 16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也是对茅台酒的不可克隆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其微生物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形成,是地理与历史两方面条件综合叠加、天机巧合的结果。此外,茅台地区的土壤、水质、原料等条件,亦是其他地区的白酒生产所难以具备的。70年代,为了实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茅台酒要搞到 1 万吨的指标,国家有关方面组织专门队伍,在名城遵义市郊筹建了茅台酒异地试验场,并依样画葫芦从茅台酒厂搬来全套酿造工艺、最好的酿酒技师、发酵的大曲乃至窖泥。但经历 10 余年,酿出的就仍然不是茅台酒。其次,高端白酒企业注重软实力打造,形成了很强的软实力,尤其是品牌价值高。品牌的本质是差别和区隔,品牌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是品牌的主人。比如五粮液品牌不仅仅是国家商标局给五粮液集团的那张注册证书,品牌更存在于消费者的心智中,更多的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才是品牌的主人,商标拥有者充其量是品牌的保姆,是在帮着消费者主人看顾好品牌。茅台、五粮液是好保姆,对品牌看护得好,因此消费者主人很满意,就奖励了茅台集团、五粮液集团很多的利润;也有保姆不尽心的,甚至瞒着主人虐待品牌,比如三鹿集团,所以消费者主人很不开心就给了保姆很大的惩罚。高端白酒的品牌价值使这些白酒与众不同。

5.2.2中档白酒差异程度不是很大

中档白酒没有像高档白酒那种因天然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差异性,在塑造品牌和阐述品牌内涵上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大。它们的差异体现在广告和产品包装上,用广告来阐述自己产品的不同和品牌独特的内涵,也有通过包装提高自己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比如洋河经典,白酒行业一般以白色和红色为主,而洋河经典却另辟蹊径,用蓝色来打造蓝色经典。

5.2.3低档白酒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低档白酒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广告、包装和价格上。低档白酒往往是地区性白酒,如济南的趵突泉,青岛琅琊台、包头市的金骆驼、石家庄的味道府等等。在塑造品牌上明显不及高端白酒,绝大多数地区性白酒企业都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因为进则失去已有的地域情感优势(这也是这些地域名酒最大的竞争力所在)和市场主导地位;退则面临更多的竞争危机,进入

一个被动防守、挨打的局面。因此,甘愿做池中之物,盘踞一隅,成为众多 17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地区性白酒企业的唯一选择。但是,地区性白酒企业不应该就此放弃品牌的塑造。区域性白酒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冲出地域文化的束缚,解决品牌内涵问题,为打造全国性品牌奠定基础。5.3 主要的市场进退壁垒

白酒行业的主要退出壁垒有沉没费用壁垒解雇费用壁垒。而白酒行业的进入壁垒很多,且高档白酒市场的进入壁垒明显高于中档白酒市场和低档白酒市场,三个市场所受到的限制程度也各不相同。5.3.1 自然环境限制

白酒的生产对自然环境有特定要求,尤其是中高档白酒的制曲、糖化发

酵、陈化老熟等环节对产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必须处于适宜的地理位置。随着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重,适宜酿造优质白酒的自然资源更加成为一项稀缺资源,构成白酒行业的进入门槛。

5.3.2 产品品牌限制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已经从过去重视白酒的价格

转 变为重视白酒的品牌、质量、安全、营养等。行业竞争从低质竞争逐步过渡到品牌竞争,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较强的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品牌认同”、“产品特色”是企业在白酒行业成功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进者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促销、产品推广,才有可能打破既有的客户忠诚度,这些努力通常会带来开办初期的费用,耗时费力,风险较大;新进者如脱离品牌的范畴,则只能在传统和低价位的产品中激烈竞争,利润及生存空间较小,被替代性较高。

5.3.3 行业政策限制

根据现行产业政策,白酒生产线被列为限制类投资项目,国家有关部门

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根据现行土地政策,白酒生产线被列入禁止用地目录,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在企业原有土地上实施。

5.3.4技术人才限制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目前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虽然已经较为广泛地采取机械化生产手段,但是在制曲、糖化发酵、分级贮存、勾兑等重要环节,仍然沿用传统工艺,这些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人员的感官认知和经验积累。合格的操作人员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长期的实际操作才能胜任。5.3.5 外商控股限制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蒸馏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企业拥有白酒行业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于2007年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将白酒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名优白酒要求“中方控股”。5.3.6 资金实力限制

新酿造的原酒口感辛辣,呈香呈味物质尚未充分产生,故需经历一定时间的陈化老熟期,使原酒在储存容器中发生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其品质(口感、香气等)得以提升。白酒行业的特殊工艺阶段,使企业在起步阶段很难盈利,而且也导致白酒在陈化老熟阶段占用资金规模较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要求。5.3.7生产许可证限制

目前白酒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对白酒行业的监管越来越 严:由 于 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白酒成了政府重点监控的食品之一。在换发新的生产许可证时,提高了准入门槛,同时建立了酒类流通准入体系。去年国家商务部先后颁发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加强了对酒类流通监管。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白酒生产企业必须满足生产场所、生产设备、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等多方面条件,并且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国家质检部门对白酒生产许可证严格管理,根据《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监联[2006]632号),企业在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时,需要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出具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文件,使得行业准入门槛大为提高。

技术监督部门也加强了对白酒产品质量的市场抽查,处罚力度越来越大,这有利于 保护名优白酒企业的利益,有利于规范白酒市场。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六、产业主要厂商的市场行为分析

1、市场主要厂商及其排名

2011年9月16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华樽杯”第三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成果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揭晓,排名前十的依次为:茅台酒、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酒。

2、茅台酒的简单分析

2011最新贵州茅台酒价格查询表及市场分析

随着茅台、五粮液将身价向奢侈品升级,也给二线品牌留出了跟进的空间。以二线品牌洋河蓝色经典为例,现在普通款价格提升了40元,高端产品则涨了60元。新上市的500毫升五粮液玉酒珍品,虽然仅是该品牌普通型白酒中的高端酒,每瓶售价也在1280元,直指一线价位。

茅台涨价原因: 第一,茅台酒涨价是企业的行为。近年来茅台酒的原材料、人工、运输成本各个环节都在不断攀升。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供需矛盾 突出也是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茅台酒生产有着特殊的工艺,离不开当地的特殊环境。从资料反映的情况看,茅台酒的生产有特殊的工艺,离不开当地的特殊环境,不能短期内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的投放量。茅台酒股份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公司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瓶简装的茅台酒,今天生产了,要五年以后的今天才能投放市场。以2011年为例,今年计划生产量29000吨,搞得好可以做到3万吨。但是今年投放市场的茅台只有11000吨,也就是说,五年以前的产量就是今天的销量。第三,流通环节加价。流通环节加价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摆在这里,流通环节加价比较多。

3、五粮液的简单分析

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进行品牌经营最成功的企业。品牌买断经营的子品牌策略是其资产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市场策略。五粮液相继出品中高端礼酒,应从五粮液的“中国中高端白酒代表、世界的五粮液”这一长期发展战略定位来分层次分步骤分析。一层:制造市场过度竞争局面,设置中高端白酒壁垒 这一子品牌市场策略并不新鲜。通过这种自己制造竞争对手的策略,在某一品类产品或某一定位的产品设立多个竞争对立名称各异的子品牌,营造了在这一产品区域竞争过热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其它品牌这一市场领域的风险意识,最终企业从整体上获得赢利。这种做法不只是在酒类中运用颇多,在其它行业也同样成功地得以运作。如众所周知的日化巨头宝洁公司即是如此,其海飞丝、潘婷、飘柔等子品牌以不同的定位诉求占据了中高端的洗化市场等等。二层:缩短品牌战线,构建+9+8品牌金字塔。其中,8个区域品牌绝对是五粮液贴近普通消费者的大众品牌,因为它们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部分。9个全国品牌,则是连接五粮液塔基和塔顶五粮液之间的桥梁,即体现在品牌形象上,又体现在价格上,所谓形象决定价值;既然有价格上的支撑,那便有相对价格上的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吸引众多五粮液品牌商的一个原因。通过培育这九大全国品牌,加之五粮液去除一些低端做的“烂”的子品牌,从整体上提高五粮液的高端品牌形象。三层:打造世界的五粮液。白酒就是中国酒的代表,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五粮液又是中国白酒中的大王,这也是我们的共识;那么对于五粮液下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推出——五粮液就是要成为世界的五粮液,最终浓飘天下。我们通过市场上看到的是五粮液各子品牌的纷争,个个出手不凡;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赢利的还是五粮液。

企业采用的主要定价策略:市场差异定价策略、收入差异定价策略、消费心 21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理差异定价策略。

4、茅台VS五粮液

(1)战略比较:茅台:高举高打,一牌多品。茅台是帝王式思维,追求的是天下一统。这种正统的思维体现在产品开发上就是——“一牌为主,多品开发”。

在产品定位上,茅台发展战略的核心聚焦于高端市场。首先,茅台酒打破了自身单一酒度和单一包装的格局,开发了38度、43度、33度三种低度茅台酒,包装也分为1680毫升、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50毫升、二套装、三套装、礼盒等好几种;同时,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等陈酿茅台酒,实行普通茅台酒“年份制”,出厂年份不同,价值也不同。其次,针对消费金字塔的中、低层人群,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中高档的“茅台王子酒”与中低档的“茅台迎宾酒”等系列产品。此外,利用品牌优势,茅台的产品链也向其他酒类领域进行延伸,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茅台啤酒、茅台干红,以及保健类的茅台不老酒、茅台女王酒、茅台威士忌等先后上市。在高端市场的运作上,茅台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茅台对“年份酒”的挖掘,发扬了纯粹以陈酒勾兑而成的酱香型白酒优势,经过强势宣传,牢牢地占据了中国高端市场。这一妙招,连竞争对手五粮液也不得不跟风。

“年份酒”的适时推出,可谓一举三得:一是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厂家通过对只准在专卖店销售“年份酒”的方法,牢牢地控制好市场价格,维护茅台的价格体系;二是通过“年份酒”销售,对经销商的资格进行认证,确保销售平台的稳定,解决了因经销商过多带来的复杂问题。茅台希望重点打造1~2款类似于金六福、五粮醇这样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子品牌,以培育新增长点。除了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外,茅台数年前收购的习酒,就是这样的生力军。2007年春节之前,“习酒五星,液体黄金”的宣传广告,灯饰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是铺天盖地。据悉,2007年茅台销售计划不会大幅增长,而价格将基本稳定,对于因为脱销出现的市场空缺,茅台寄希望于用低度酒和其他系列酒来填充。2006年茅台系列酒销售增长了40%~50%,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五粮液体现的是王侯思想,因此出现了品牌林立的局面,即多牌多品。但是,由于没有延续其血统,从高档酒到低档酒都进行了“各自为政”的极致发展,未来可能会面临分裂的危机。五粮液的这种策略也是有原由的,其酿造工艺 22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注定了其在众多子品牌的销售与管理上,将长期面临挑战。因为在它20多万吨的年产量中,纯正的五粮液也不过1万吨上下。所以绝大部分产量必须以不同档次、不同品牌销售出去。如果单看五粮液的品牌延伸,它是成功的。通过买断经营催生了“五粮醇”和“五粮春”;通过“品牌OEM”造就了强势子品牌“金六福”和“浏阳河”。五粮液首开白酒行业混合品牌管理模式,凭借着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品牌快速崛起。由此,形成了“传统工艺,现代工厂,现代企业”运作下的“白酒第一帝国”。但弊端也是明显的,由于被买断的品牌太多,有几十个同等价位、同等香型、同等度数的关联品牌在市场上销售,扰乱了合理的价格体系,加剧了终端恶性竞争。品牌的混乱已经侵害了五粮液品牌价值,五粮液意识到必须进行品牌整合,于是实行了“1+9+8品牌战略”。即打造1个世界性品牌,9个全国性品牌和8个区域性品牌。实际上,除了酒业多品牌之外,五粮液在其他产业的多元化之路也不平坦。到目前为止,五粮液在集团层面形成了以环保、保健、饮料、药业、精化、电子、家纺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但是这些行业经营还没有达到公司理想状况。五粮液在白酒行业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多元化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都是困扰五粮液的难题。

(2)策略比较:茅台:稳健追随 反制反超。因为产能有限,又缺少子品牌呼应,茅台实施的是“一年上价、一年上量”的稳健跟随价格策略。在前两次的涨价**中,大家都认为茅台的价格与“国酒”地位不相符,但是茅台依然采取跟随策略。其实,在跟随行动中,既是竞争为本,也是顾客为本。也就是说,在五粮液带动的“牛市”中,茅台既享受了行业繁荣带来的充分利润,也尽量不伤害到消费者的利益,维系了顾客。进入2006年,茅台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以资源为本的涨价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同时也包含着消费者需求无形而有力地推动。这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在价格战中,通过企业的跟随策略、营销铺垫、寻找时机,最终把三种战略思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组合聚变的效应。此时,再也没有人说茅台的价格问题了。五粮液:猛涨限量 拉开距离。五粮液集团总裁王国春在价格方面有一个战略观点——在制定五粮液的价格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到五粮液的档次、声誉和地位,将五粮液的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执行强势五粮液价格,就如同美 23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国执行“强势美元政策”一样。为保持这种价格强势,五粮液集团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二是进一步提高包装质量;三是有针对性地控制产品投放量。五粮液的目的就是,不断增大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差距,以此给自己释放更多的空间,构筑起缓冲平台。这也是五粮液屡次与茅台拉开价格差距的原因:凌驾于“国酒”价格之上,五粮液体现出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3)渠道比较:多渠道Vs扁平化。近几年,中国的白酒市场可谓硝烟弥漫、征尘蔽日。而在“得渠道者得天下”的商场真理下,各个厂家在渠道布局上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为中国高端白酒的“绝代双骄”,茅台和五粮液在渠道建设上则是各有千秋,而少了类似价格战那样的短兵相接和刀光剑影。茅台:多渠道并行,个性化营销。在渠道建设上,茅台采取了多渠道策略,既实行总经销制,又直接面对终端。另外,茅台还延续着过去特供的历史,针对一些特殊对象采取独特渠道方式。在2004年以前,茅台的主流渠道是各省市的糖酒公司。在当时,这些国营老字号信誉较好、网络覆盖面宽,茅台酒的70%以上产品都通过这类渠道销售。但随着消费环境的巨变和多种渠道的崛起,国有企业的陈旧机制和坐商观念日渐阻碍产品销售,比如造成众多的地区、县市级处于空白状态,深受恶意的低价和窜货困扰。为此,茅台开始寻求渠道变革。进入2004年,茅台推出了全新的渠道策略——总经销制。茅台分片区成立分公司,辖区内的经销商都必须从分公司提货,而不再直接同茅台股份公司联系。分公司对在辖区内销售的所有茅台酒颁发“专销标贴”,一旦发现辖区内某经销商销售外地茅台酒,将停止对其供货并施以处罚.至此,茅台已经完全突破旧制,开始了“国酒茅台专卖店+区域总经销商+特约经销商”所构筑的“复合渠道营销”方式。五粮液:渠道扁平化,升级专卖店。五粮液几乎年年都会对销售渠道做出调整,特别是在2003年、2004年里有不少品牌商与五粮液分分合合。渠道的清理与五粮液的发展战略调整也有着必然的关系。在整顿好经销商渠道后,五粮液开始潜心打造终端的服务力。专卖店服务升级计划是五粮液进一步国际化的跳板,五粮液已有将专卖店开到国际市场的计划。“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就是进军 国际的宣言。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4)广告方面:从茅台近来的广告来看,已经走出了打“平民化”旗帜和宣传“茅台喝出健康来”的误区,不断靠近消费者心目中“国酒”从容、大度、自信、尊贵、神秘和俯视天下的王者气派。不过,作为“国酒”,茅台要将市场推广与品牌地位协调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粮液:定位准确 延伸到位。五粮液在市场中浸淫多年,市场推广方面有独到的三大特点,一是善于塑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二是长于通过事件营销来实现其推广目的;三是着眼长远发展。五粮液在传播上基于重点突破、纵深发展与全面覆盖的市场布局原则,实行大广告、大公关、大网点,同时推进、重点突破的传播策略,花巨资在央视、卫视、户外广告、网络媒体、楼宇液晶电视、平面杂志、报纸等媒体上进行立体传播,形成强大的品牌势能。五粮液深得事件营销的真谛,“600年五粮液拍出50万元天价”、“68度原浆酒创造吉尼斯纪录”、“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惟一祭祀酒”等新闻由头,落点到“物有所值”,配合五粮液的价格策略,成功地将事件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

5、其他厂商(如泸州老窖)

重要战略:(1)品牌战略:双品牌塑造,多品牌运作 双品牌指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特曲,多品牌指其它品牌 泸州老窖品牌结构:金字塔构型

塔尖国窖1573、塔柱泸州老窖、塔基其他品牌(2)生产战略:浓香为主,多香并举,调味酒极大丰富 口 号:市场指导生产,生产引导消费(3)管理战略:把泸州老窖建成全球酒类市场中的航空母舰。

篇2: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一、食品行业中的白酒品牌活跃表现 绝对活跃指数 本月点评:8 月的食品绝对活跃指数排行榜中,古井贡酒本月发力上升十位排名第一,而青岛啤酒依然维持上月的排名,稳居亚军之位。本月啤酒品牌相比上月走势有所变化,榜首有名的除去排名亚军的青岛啤酒就只有哈尔滨啤酒与蓝带两个品牌。本月哈尔滨与蓝带分别上升六位与一位,排名第四及第六位。而本月白酒行业相比上月走势有大幅度增长,上榜品牌也同比上月有所增加。除去排名榜首的古井贡酒,而茅台、五粮液、汾酒、酒鬼酒、泸州老窖均榜上有名,分别上升一位、一位、十位、十位、十位,排名第三位、五位、七位、八位和第九位。本月红酒行业相比上月走势也有所改进,张裕以上升十位的优势,排名第十位。2012 年 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 相对活跃指数 本月点评: 从 8 月食品相对活跃指数走势柱状图来看,本月相对活跃指数相比上月有所波动,前三甲主要以白酒行业为主。本月古井贡酒全面发力,涨幅上升 7471.4 排名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被青岛啤酒及茅台所占据。而与上月不同的是,本月白酒品牌活跃指数大幅度提升,入围前十强的白酒品牌相比上月有所增加。其中五粮液以 114.3 的涨幅排名第五,而汾酒、酒鬼酒、泸州老窖则以 560.4 点、92.6 点、105.8 点的上升幅度排名第七、第八和第九位。

二、白酒行业内品牌活跃表现 绝对活跃指数 本月点评:8 月,整个白酒市场绝对活跃指数起伏相对较大。受“勾兑酒精”新闻影响,古井贡成为曝光率最大的品牌,本月涨幅较大,活跃指数上升了 9 位,一跃成为 8 月绝对活跃指数排名第一位,也成为当月白酒绝对活跃指数排名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品牌。而茅台、五粮液 8 月绝对活跃指数相比上月有所下降,排行第二名、三名。汾酒 8 月活跃指数上升 5位,排名第四。另外,酒鬼酒、泸州老窖、洋河、沱牌舍得 8 月绝对活跃指数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 1 位,排名第五名、六名、七名、八名的位置。剑南春及西凤 8 月表现良好,分别上升 10 位,排名第九和第十位。相对活跃指数2012 年 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 本月点评:从 8 月糖酒快讯网白酒行业十强品牌活跃度变化柱形图可以看出,8 月白酒品牌活跃度全线飘红,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古井贡以上升幅度最大的品牌在当月异常抢眼,排名第一位。虽说,茅台、五粮液当月排名有所下降,但其相对活跃指数依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分别上升 153.00 点、154.00 点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同时,汾酒、酒鬼酒、泸州老窖、洋河也分别以上升 560.40 点、92.6 点、105.8 点、123.70 点,排名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位。而沱牌、酒鬼酒、西凤也不甘示弱,以 33.0 点、207.2 点、408.7 点的成绩,分别排名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位。第四节 各地新品与黑马产品报告

一、新品上市 产品 企业 价格档次 42 度 ml 汾特佳、39 度 475ml 百年红 汾酒集团 低端 年份 30 年、陶坛系列T 系列、传世好酒C 系列 丛台酒业 中端 天下一心酒 心心酒业 中端 “钧临天下”、御之坊、珍之坊、花之坊等 6 个品种 河南老窖酒业 全价位 玉林泉风度 6 年 玉林泉酒业 低端 汾酒集团 8 月,汾酒集团在太原市场推出新产品“42 度 500 毫升汾特佳”和“39 度 475 毫升百年红”,生产厂家汾酒集团。其中,汾特佳在餐饮终端的零售价为 90 元/瓶 丛台酒业 8 月 24 日,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世贸广场大酒店召开了“丛台酒新产品上市品鉴会”,原河北省副省长刘健生以及有关省厅、局、委办、省市各行业专业协会领导、中国著名白酒专家于桥、各地经销商代表等共计 400 余人出席大会。本次新品发布会上丛台酒业共推出三款丛台酒系列:年份 30 年、陶坛系列T 系列、传世好酒C 系列。会上,丛台酒业的佳丽向现场嘉宾分别展示了这三款新品。随着企业的战略发展,丛台酒业的产品架构体系日益清晰,今天展示的三款新品分别代表了丛台酒的不同定位,具备了各自的鲜明特征,满足了消费者的多重需求。会议现场,与会领导和协会专家对丛台新品进行了品鉴,并对该酒的口感和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2012 年 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 心心酒业 8 月 18 日,由济宁市食品产业协会、市酒业协会、市儒家文化与企业发展协会、市烹饪餐饮业协会、市学人创新协会联合举办的心酒“高位求进加快发展”高峰论坛暨天下一心、礼品心酒推介会在香港大厦举行。心心酒业董事长、心酒品牌创始人韩法轩,济宁市烹饪餐饮协会会长、香港大厦总经理满长征,心心酒业总经理、白酒专家、国家级白酒评委李佳利等人参加了会议。此次推出的天下一心酒是浓香型白酒,以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糯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采用中温大曲、高温大曲混合使用,泥池老窖长期发酵,五粮工艺,陶缸贮存,地下酒窖恒温恒湿珍藏 28 年。具有“窖香浓郁、香味谐调、绵甜爽净、后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包装上采用的是景德镇名瓷黄釉珐琅彩、如意抱月瓶。” 河南老窖 8 月 10 日,河南老窖新产品上市及专家品鉴会在河南省鹤壁市召开,白酒专家梁邦昌与陶家驰、河南省工信厅总工程师陈振杰、河南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处长梁荣华、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河南省糖酒食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彭希安、河南老窖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林生等出席。本次上市的新产品,主要有“钧临天下”、御之坊、珍之坊、花之坊等6 个品种,价格从三十多元一瓶到千元以上。云南玉泉林酒业 8 月,云南玉泉林酒业在昆明市场推出新品“43 度 500 毫升玉林泉风度 6 年”。一批价格 78 元/瓶,全渠道操作。终端类型 终端零售价 促销政策 餐饮 198 团购 158 名烟名酒店 168 商超 168 流通 98 夜场

篇3: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关键词:白酒,SCP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白酒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近十年我国白酒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白酒产量由2004年的300多万千升增长到2014年的1200多万千升, 产量在十年间增长了3.9倍;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1478.7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453.21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19.05%。中国白酒行业在经过一段黄金发展期之后, 由于受到“塑化剂”事件、“限酒令”政策、“健康养生”观念等影响, 从2011年开始行业增长率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 到2013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不到10%, 因此, 如何重新振兴我国白酒产业、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将会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产业经济理论, 结合我国白酒产业实际数据资料, 在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业绩效分析法 (SCP) 框架内, 对近年来我国白酒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业绩效展开详细的分析,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我国白酒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S)

(一) 市场集中度

本文在进行市场集中度测度时, 选取衡量市场集中度常用的绝对集中度指标 (CRn) 以及赫希曼—赫菲德尔指数 (H.I指数) 。绝对集中度是指某一具体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占整个行业N的份额 (%) , 能够比较好的反映产业集中状况, 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的程度。CRn越大, 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 市场竞争越趋向于垄断;反之, 集中度越低, 市场竞争越趋向于竞争。根据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选取我国白酒产业上市企业中前n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行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n: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数;N:产业内的企业总数。通常n=4或者n=8, 此时, 行业集中度就分别表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4家或者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

HHI指数即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基于该行业中企业的总数和规模分布, 即将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N表示行业中的企业个数, X表示行业的整个主营业务收入, Xi表示单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HHI指数的取值在0-1之间, 完全竞争的HHI指数接近零, 而完全垄断的HHI指数则是1, 指数越接近1, 行业的集中程度越高。

从表1-1中可以看出:近些年, 我国白酒产业整体的集中度一直不高, CR4和CR8都在2006为最高, 也分别只有0.194、0.248;从CR4和CR8的变化趋势来看, 两者的升降趋势是一致的, 白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先经历了2006到2010年的逐渐下降阶段, 下降到2010年CR4、CR8只达到0.13、0.155。2011年出现短暂回升两者分别达到0.19、0.22, 随后两年有呈现下降过程, 到2013年CR4、CR8分别为0.16、0.18。根据贝恩分类法可知, 我国白酒行业属于集中度偏低、行业发展不成熟的“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我国白酒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 从产业整体来看, 白酒产业进入壁垒比较低, 我国白酒企业数量众多, 品牌杂乱;从企业自身战略来看, 白酒频频涨价, 通过限量提价, 呈现出高端酒市场集中度比较高, 中低端白酒市场竞争激烈。

从表1-2我国白酒产业前14家上市公司的HHI指数可以来看:近些年我国白酒产业指数值最大为2006年的0.0122, 最小为2010年的0.0053。整体来看我国白酒产业的HHI指数非常小, 几乎接近于零, 基本上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的状态, 而HHI指数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白酒产业大小企业众多, 基数过大。从近些年HHI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 从2006—2010年出现持续下降, 直到2010年才逐渐上升。HHI指数的变化过程,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白酒企业数量的一个变化过程, 由于2006年的前几年白酒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利润率, 导致2004-2010年白酒企业猛增, 经过行业秩序整顿后, 白酒产业的集中度从2010年开始逐渐上升。

(二) 产品差别化

白酒产业产品差别化首先体现在产品香味的多样化。如表1-3可得, 我国白酒产业高档酒的香味主要有酱香型和浓香型, 同时也体现出消费者的偏好。目前白酒香味还出现了比如兼香型、馥郁香型、鼓香型等类型, 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更大的多样化。

白酒产业产品差别化还体现在档次多元化、酒精度多元化等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文化的盛行, 消费者对白酒档次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 白酒企业迎合这种发展依据价位推出了不同档次的产品, 高档白酒价位一般定在上千元每瓶, 中档酒主要集中在200—800元不等, 100左右、几十元每瓶的偏低档酒也存在众多品牌。钟情于高档酒的茅台、五粮液等企业也在大张旗鼓的向中档酒行业进军。在健康养生观念的倡导下, 一些白酒酒精度也进行了调整, 降度酒 (38—54度) 、低度酒 (38度以下) 也大量呈现, 增加了白酒产业产品的多元化。

(三) 进入、退出壁垒

1.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壁垒、政策壁垒、技术壁垒。规模经济, 即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而下降。按照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程度的分类标准, 规模市场比重 (d) =最优规模 (S/N) /市场规模 (S) =1/N, 其中S为产量, N为企业数。2013年年末我国共有1423家规模企业白酒企业, 则d=1/1423=0.07%, d<5%, 所以, 中国白酒业属于低规模经济壁垒的产业, 基本不存在规模经济壁垒。

政策壁垒主要讨论生产许可限制和行业政策限制。目前白酒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 白酒生产企业必须满足生产场所、生产设备、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等多方面条件, 并且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国家质检部门对白酒生产许可证严格管理, 根据《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质检监联[2006]632号) , 企业在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时, 需要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 (经贸委) 出具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文件, 使得行业准入门槛大为提高。根据现行产业政策, 白酒生产线被列为限制类投资项目, 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 实行分类指导。根据现行土地政策, 白酒生产线被列入禁止用地目录, 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在企业原有土地上实施。因此白酒行业的政策壁垒还在不断完善中。

技术壁垒主要有自然环境限制和技术人才限制。白酒的生产对自然环境有特定要求, 尤其是中高档白酒的制曲、糖化发酵、陈化老熟等环节对产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白酒生产企业必须处于适宜的地理位置。随着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重, 适宜酿造优质白酒的自然资源更加成为一项稀缺资源, 构成白酒行业的进入门槛。技术人才限制表现在目前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虽然已经较为广泛地采取机械化生产手段, 但是在制曲、糖化发酵、分级贮存、勾兑等重要环节, 仍然沿用传统工艺, 这些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人员的感官认知和经验积累。合格的操作人员不仅需要理论学习, 更需要长期的实际操作才能胜任。

2. 退出壁垒。

白酒行业的退出壁垒的主要方面也和我国其他行业的退出壁垒相似, 由于受到政府的压力和缺乏社会保障制度, 尤其是地域性特征使其更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 从而形成了较高的退出壁垒;从资产专业性来看, 由于白酒行业工艺的特殊性, 企业转产是比较困难的;但从企业规模来看, 对大部分白酒企业规模较小, 退出行业时, 所承担的沉没成本不高。

二、我国白酒产业行为特征分析 (C)

(一) 价格行为

本文主要从分析白酒行业定价模式的变化来研究其价格行为。总体来说, 原有定价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处于卖方市场的环境下。但是这种卖方市场并不是经济学典型意义的上卖方市场, 而是一种伪卖方市场。经济学典型意义的上卖方市场是指产品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厂家在交易总占据有利地位的市场。白酒业多年来都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行业, 但在特定的背景或种种因素的影响下, 行业的价格反而不断上升, 呈现出卖方市场才有的特点。在卖方市场环境下, 酒企在行业链条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掌控了价格话语权的酒企并不关注产品品质的改善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只是通过不断的提价攫取高额利润乃至行业暴利。然而, 价格虚高形成的高利润率促使现有企业不断扩张产能, 并吸引了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到行业内, 最终造成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和价格泡沫, 为危机的到来埋下了隐患。另外, 原有的定价模式下, 酒企的强势地位使之不必花大量精力研究和“讨好”消费者。由于大量三公消费的存在, 酒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发政务团购渠道。有实力、有背景的团购商因此备受酒企重视。团购的比例越来越大, 某种程度上, 团购渠道被过度开发。

现阶段白酒行业定价模式出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市场开始真正发生作用, 经济规律的影响逐真正得到体现。行业的销量受到明显影响, 价格水平下降, 尤其是高端白酒的价格大幅下滑, 显然, 这是行业供过于求的必然结果。行业的定价模式也逐步从过去的伪“卖方市场”过渡到实实在在的买方市场, 也就是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消费者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这种变化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来占据行业中流砥柱的三公消费、政务消费受到限制, 消费群体发生变化, 行业的消费文化、消费习性趋于理性;其次在于原有的经营模式、发展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 传统渠道的作用大为削弱, 电商等新型渠道应运而生。针对以上种种现实, 酒企的对策是采取渠道扁平化的方式尽量接近消费者, 典型做法是自设终端, 建立专卖店、直供店等。特别是酒类连锁、公共交易平台和电商等一些渠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二) 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行为主要体现在广告行为、兼并行为等。在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 广告行为作为非价格竞争行为得到了各企业极大的重视。一线白酒广告费用占销售费用的比例普遍较高, 靠着雄厚的财力, 茅台、五粮液、古井贡等高端品牌非常注重品牌推广。2013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总额约159亿元, 其中, 剑南春、五粮液、茅台、汾酒等白酒巨头引领白酒行业共投入广告费用42.1亿元, 占比超25%, 成为中标央视2013年黄金时段最多的行业。但白酒广告是否有利于白酒产业内的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或广告提高了白酒的垄断性使消费者剩余减少, 或将导致更多的人喝酒并由此带来负的社会效益及资源的浪费, 并没有或者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结论。

近些年白酒行业的兼并案例层出不穷, 既有横向兼并也有混合兼并。尽管横向兼并存在着白酒产业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不必兼并其它酒厂即可满足市场需求) 、经济规模较小 (兼并可能导致X非效率) 以及白酒对于运输成本和消费的时效性不敏感是可能的原因, 从而预示了大多数白酒企业的最终退出方式只能是破产的观点, 但也不乏有茅台并购习酒、洋河并购双沟这样很好的并购案例。混合并购表现为以娃哈哈集团、维维集团、联想集团为代表的, 有资金优势的行业外资本, 大力度地涌入白酒行业进行兼并。

三、我国白酒产业绩效分析 (P)

市场绩效反应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 企业通过各种竞争行为而形成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状态。

年度利润总额表示行业在一年的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 能较好的反映一个行业的绩效情况。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04—2012年都是稳步上升, 从2004年的58.6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18.56亿元;13年出现下滑, 但也超过了800亿元。表明, 白酒行业整体来说盈利能力较强,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尤其在2012年白酒行业进入调整以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未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销售利润率被广泛采用评估企业营运效益的比率, 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净销售收入 (用销售总收入代替) 的比率。我国白酒行业销售利润率从2004—2012年都是稳步上升, 最高达到18.3%;13年出现下滑, 但也超过了15%。说明尽管受到“塑化剂”事件、“限酒令”政策、“健康养生”观念等影响, 从2011年开始行业增长率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 但是销售利润率未受到明显影响, 显现出白酒企业对产品具有较强的控价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白酒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业绩效展开详细的分析, 发现 (1) 我国白酒行业属于集中度偏低、行业发展不成熟的“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我国白酒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从产业整体来看, 白酒产业进入壁垒比较低, 我国白酒企业数量众多, 品牌杂乱;从企业自身战略来看, 白酒频频涨价, 通过限量提价, 呈现出高端酒市场集中度比较高, 中低端白酒市场竞争激烈。 (2) 从白酒产业市场结构进入调整前以来, 各大酒企的定价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处于伪卖方市场环境下的定价模式变为真正买方市场定价模式, 采取渠道扁平化的方式尽量接近消费者;非价格行为如:广告行为、兼并行为成为了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3) 白酒行业虽然出现了发展的“黄金十年”, 技术进步也较为显著, 但是由于不规则市场结构的累积加上受到“塑化剂”事件、“限酒令”政策、“健康养生”观念等影响, 整个行业的市场绩效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其中高档品牌酒企影响最大, 而中档酒品牌凭借其相对较大的消费群体, 受到相对较小的影响。

(二) 建议

1.从市场整顿方面来看, 须整顿产业秩序, 加大名优酒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假维权工作力度, 依法有序清理整顿或淘汰不具备酒类生产条件的小企业, 依法取缔非法小酒厂、小作坊, 规范白酒生产经营秩序,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明确发展目标, 规范产业要求, 加快白酒产业的建设。

2.须推动科技创新, 积极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 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技术创新或成白酒未来发展竞争优势。行业内部产品档次以及市场范围开始分化, 中高档白酒成为未来成长支柱, 行业未来的成长来源于产品结构升级, 其中具备良好中高档产品结构以及具备全国市场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将能最大享受行业成长收益, 而这主要得到企业的技术创新。

3.培养年轻消费群体, 年轻群体是未来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 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吸引、留住未来最有潜力、最有影响力的目标消费群体。企业要在文化传播、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培养新一代消费群体对白酒的兴趣和爱好, 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白酒的忠实消费者与白酒文化的传播者, 才能支撑白酒行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彦, 郑平.基于DEA模型的中国啤酒业上市公司绩效分析[N].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6 (4) .

篇4:中国白酒行业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盈利模式 产品竞争 渠道竞争 终端 品牌营销

纵观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其盈利模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当中,白酒行业由于各自的利润源不同使得各自的利润主体也相差甚大。本文结合白酒行业生涯的发展,意图从四中盈利模式探讨中国白酒行业的成长之路。

1 产品竞争阶段的盈利模式(90年代之前)

在90年代之前中国经济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白酒市场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白酒的消费购买都需要相关部门批条子,当时的白酒厂家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即是第一阶段——产品竞争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个白酒厂家都獲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成就了整个白酒行业的辉煌时代;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市场经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赢利模式。

2 渠道竞争阶段的盈利模式(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

2.1 渠道竞争阶段行业环境分析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迅速,新的经济体制给白酒行业注入了活力,整个白酒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中走脱出来,各个白酒厂家也积极利用现代的传媒方式对自家的白酒品牌进行宣传,从此白酒行业出现了“标王时代”,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中的著名白酒厂家代表是以鲁酒为主的:秦池、孔府家、孔府宴。

2.2 90年代中期中国白酒盈利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白酒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传统的白酒品牌尽管声誉形象以及产品的品质十分优秀,但是高昂的价格令许多普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以孔府家为代表的鲁酒生产出的低度酒,以其低廉的价格以及新颖的产品包装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营销模式逐渐逐渐转换为品牌文化的开拓,以孔府酒为代表的一些酒厂在广告宣传上重磅轰炸,充分运用领袖媒体的宣传效果,温馨亲切的广告诉求,立刻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共鸣,开创我国白酒行业的创新先锋。纵观孔府家酒业的发展历程,其迅速崛起就是抓住了一个“快”字,故这个阶段白酒行业的盈利模型可以体现为——速度模型+广告模型。

2.3 90年代末中国白酒行业盈利模式

90年末,一些酒厂纷纷探索创新的OEM贴牌生产,成功实施品牌虚拟经营。尤以金六福的OEM贴牌生产方式为领袖,其委托五粮液酒厂进行生产,分离了产品的生产和品牌的规划,这样不仅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还取得了优质的产品来源,更重要的是金六福做到了扬长避短,集中了自身有限的资金和精力对市场进行开发,建立自身的优质品牌文化,它并没有盲目地追求规模或者利润,所宣传的福文化顺应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温馨的淡淡的祝福迎合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金六福的福文化宣传也使得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五行中显得格外宽阔,为白酒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金六福在产品的价格制定上同样也做得十分精妙,正确定位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与位置,合理地将自己的价格定位于中高档,既避免了与高端的像五粮液这样的巨头的竞争,也避免了像孔府家这样的传统的中低端白酒的竞争。金六福的渠道建设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白酒企业的大渠道经营模式。金六福的渠道经营是真正的精营,对自己的销售渠道精耕细作,对自己的经销商严格把关,对经销商的承诺绝对会实现,而不会像其他的中小白酒企业将爽约当做家常便饭。金六福经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销售体系,这也为金六福的品牌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阶段以金六福盈利模型为代表即OEM品牌推动模型,以五粮液的优质品牌作为基础,避免了自身在造酒工艺上的劣势,通过五粮液的优质品牌,有效的使得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不可谓白酒行业的一大创举。

在中国白酒第二阶段的渠道竞争阶段,由于销售渠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使得利润源向渠道靠齐,厂家的主动权逐步丧失,厂家的利润大幅下降;

3 终端为王创新阶段的盈利模式(2000年-2007年)

3.1 终端为王创新阶段中国白酒行业环境分析

在经过一轮白酒厂商的广告轰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步成熟,在面对白酒厂商的攻势时能更加理性对待,不再盲目跟风,这也意味着白酒行业的标王时代的过时,客观要求白酒厂商在营销方式以及盈利模式上作出新的突破。随着白酒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白酒厂商不得不作出相应的盈利模式的改变。进入2000年以后,白酒行业从渠道竞争阶段过渡到更加激烈的终端创新阶段,整个白酒行业寻求新的营销模式,以突破原有的盈利模式。在这个阶段,各个白酒厂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发展得更加辉煌,要么就遭受淘汰。安徽口子窖的迅速崛起以及孔府家的迅速衰败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产物。但是白酒行业的许多地方品牌还没有完全觉醒,整个白酒行业都还没有一个关于中国白酒市场的细分,这就为一些品牌进驻该地区提供了可趁之机。

3.2 终端为王阶段的盈利模式

这种模式之一体现在创新的“盘中盘”战略模式定位上,利用“踩点式”的市场布局,通过重点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周边地区,逐步蚕食目标市场。这种模式之二体现在深入分析消费习惯,制定准确的市场定位方面。围绕政商务用酒的产品市场定位,让目标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其品牌价值;创新的产品包装以及恰到好处的产品设计既彰显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展示出了消费者的地位尊崇同时照顾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理念。这种模式之三体现在紧抓尊重的品牌宣传。诸如口子窖的品牌塑造就紧紧围绕“尊重”的品牌宣传。不管是最初的“国色天香’还是到现在的“真藏实窖,诚待天下”我们都能体会到口子窖的尊重的品牌宣传,这样就容易让消费者记住口子窖这个品牌。盘中盘的盈利模式将整个市场看做是一个大盘,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分析,集中自己的主要精力进攻重点市场,在拿下重点市场以后,再对市场进行精心培养以巩固市场占有,利用良好的服务建立品牌形象。利用核心的小盘市场的辐射作用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量。这是白酒行业的一大创举,开辟出了白酒行业新的盈利模型。

4 品牌营销阶段的盈利模式(2007年-现在)

4.1 品牌营销阶段中国白酒行业环境分析

随着白酒市场的日益成熟,对白酒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白酒市场也从最初单纯的产量增长过渡到市场上的竞争。这就促进白酒市场从总量递增型向竞争分割型转变,白酒市场加速整合,各大知名白酒企业加速兼并,大厂兼并小厂,每个中小白酒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同时消费者对酒的质量以及产品的知名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再容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他们的消费需求也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比较理性的选择。另外由于近年来因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增多,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酒后驾车的惩罚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白酒行业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客观上促使白酒从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此外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农业进行扶持,而粮食价格的上涨,压缩了中低档白酒的利润空间,这就使得许多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状况更加艰巨。

4.2 品牌营销阶段中国白酒行业的盈利模式

在这个阶段整个白酒行业的的资源整合力度得到空前加强,行业内的洗牌速度也渐渐加快,一线名酒大力扩张、一些地方区域强势品牌的复苏,使得白酒行业中的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各个中小白酒行业的出路在何方,他们的盈利模式的怎样确立?这就成为当前各个中小白酒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品牌营销阶段,各个中小白酒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盈利模式,必须创新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对于整个中小白酒企业来说他们的基本盈利模式应该是:N+细分市场+品牌。

其中N代表各个地方的中小白酒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各个中小白酒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基本竞争战略。细分市场代表中小白酒企业通过对消费者的实地调查了解以及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对消费群体进行具体划分,确定自己的细分市场。品牌代表各个中小白酒企业依据自身的产品性质,文化底蕴,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确立自身产品的品牌形象。下面我将对宜宾的各个中小白酒企业现在的盈利模式的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改进意见。

中国的白酒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周期的成长期,如何推动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确定企业的战略,为自己的企业确立恰当的盈利模式至关重要。在特定阶段,将盈利模式上升为企业战略有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石明.商业模式变革[M].广东经济出版社.

[2]曾朝晖.“金六福”赢在品牌塑造:借“福”传情[J].经营者.2005年5期.

[3]金良.二线白酒品牌的盈利模式升级[J].糖烟酒周刊.2007年34期.

[4]年小山.品牌自助餐盘点&细分&定位[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斌(1980-),女,湖北人,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篇5: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的白酒行业依旧走在前进的路上,唯一确定的是增速放缓,但预言中的“拐点”未必真的来临。2012年白酒制造业全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66.2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6.82%。预计2013年行业营收增长20%。行业观察的趋势是,中国白酒高端、超高端阵营将大幅度萎缩,其中,茅台可以继续超高端之路,五粮液、国窖1573之间超高端、高端酒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汾酒有可能在次高端有所作为。更为重要的是,以政商合体的团购模式将落幕,新的模式会是渠道扁平化。黄淮名酒带部分企业的竞争力将凸显,长江名酒带中一些企业的营销模式将遭遇大考。“名酒”对行业的作用。“名酒兴则酒业兴,名酒亡则酒业亡。因为名酒可谓是整个行业质量、工艺、产品检测、产销的代表,其发展态势是整个行业的缩小版。因此名酒尤其是龙头企业应承担起行业责任,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进而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无疑,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2013年白酒行业的格局必然发生变化。

2013年白酒行业的整体格局将有两个变化:其一,行业内兼并重组不可避免,因为塑化剂**之后部分白酒企业濒临破产边缘,为业内资本的整合或业外资本的进入创造了条件;其二,白酒企业的业内排名或将发生变化,因为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对严重依赖公务消费的高端白酒打压严重,因此未来依赖商务消费的高端白酒厂商或者是经营中档白酒厂商的排名有望前进。而这些变化,对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成为”利好“。让中国白酒成为奢侈品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为从现有国际上的奢侈品来看,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历史的积淀,而且现在没有一个奢侈品出在发展中国家,全部产在发达国家,因此可以看出,奢侈品不仅需要历史积淀,还要文化输出。目前国内白酒总产量的95%消费都源于国内本身,而没有一个奢侈品品牌的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本国,这也注定了中国白酒短时间内成不了奢侈品。

2013年白酒行业的机会是长期存在的,而兼并重组也是大概率事件,但这要看白酒行业巨头们对行业发展的决心。在限制三公消费之后,高端白酒面临进一步降价的问题,这就压缩了中端白酒的生存空间。如果中端白酒不能做出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并且培养一批忠实的消费人群,那么要想真正迎来主流消费时代还是很难的。经过研究,中端消费人群主要是工薪阶层,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的人群将是主要承载体。未来中端白酒或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中国白酒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50、60后人群,现在新进的80、90后的消费习惯是红酒、洋酒和啤酒等,这就注定了白酒的消费有断层,如果中端白酒不能为80、90后的新进消费群体有所改变,不能为他们量身定制,贴近他们的消费习惯,那么被抛弃是注定的结果。

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世界名酒名饮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白酒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行业内企业调研访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对我国白酒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投资机会、风险预测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白酒新品的开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报告还对白酒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白酒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白酒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价格-摘要-图表-订购-下载报告目录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 第二节 研究团队 2

第二章 白酒企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3 第一节 白酒行业兼并重组意义 3 第二节 白酒行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4 第三节 白酒企业兼并重组特点分析及整体趋势分析 6 第四节 白酒行业兼并重组方式分析 7 第五节 白酒行业兼并重组一般程序分析 11 第六节 白酒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12 第七节 白酒企业兼并重组的障碍 14

一、政策障碍 14

二、组织结构障碍 14

三、财务障碍 15

四、战略协同障碍 16

第三章 白酒企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18 第一节 国内白酒企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18

一、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 18

二、兼并重组案例内容分析 19

三、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20 第二节 国内白酒企业兼并重组主体竞争力分析 21

一、发展现状 21

二、投资趋势 22

三、投资特点 24

四、投资产品结构 24

五、市场表现 25 第三节 外资白酒企业在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27

一、发展现状 27

二、投资趋势 33

三、投资特点 35

四、投资产品结构 39

五、市场表现 40 第二部分 行业发展背景

第四章 2011-2013年白酒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42 第一节 白酒行业特性分析 42 第二节 白酒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43 第三节 2011-2013年白酒行业发展分析 44

一、2011-2013年白酒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44

二、2011-2013年白酒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47

三、“十二五”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 61 第四节 2011-2013年白酒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62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62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62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71 第五节 2011-2013年白酒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79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79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 87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 95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 97

第五章 我国白酒行业运行分析 99 第一节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99

一、我国白酒行业发展阶段 99

二、我国白酒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00

三、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102

四、我国白酒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103 第二节 2011-2013年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107

一、2011-2013年我国白酒行业市场规模 107

二、2011-2013年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分析 115

三、2011-2013年中国白酒企业发展分析 117 第三节 2011-2013年白酒市场情况分析 118

一、2011-2013年中国白酒市场总体概况 118

二、2011-2013年中国白酒市场发展分析 119 第四节 我国白酒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120

一、白酒市场定价机制组成 120

二、白酒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122

三、2012-2013年白酒价格走势分析 122

四、“十二五”期间白酒价格走势预测 124

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我国白酒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140 第一节 我国白酒市场供需分析 140

一、2011-2013年我国白酒行业供给情况 140

二、2011-2013年我国白酒行业需求情况 148

三、2011-2013年我国白酒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49 第二节 白酒产品(服务)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 150

一、白酒产品(服务)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50

二、“十二五”期间白酒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 152

三、重点行业白酒产品(服务)需求分析预测 157

第七章 白酒行业并购市场分析 203 第一节 2011-2013年并购市场综述 203

一、2011-2013年并购市场回顾 203

二、2011-2013年海外并购分析 205

三、2011-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监测 207 第二节 2013-2017年并购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208

一、2013-2017年并购市场前景分析 208

二、2013-2017年并购基金市场前景分析 210

三、2013-2017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前景分析 211 第三节 2013-2017年并购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12

一、2013-2017年后并购时代的市场趋势 212

二、2013-2017年中国企业并购发展趋势 214

三、2013-2017年外资并购发展趋势预测 215 第三部分 兼并重组机会

第八章 白酒行业区域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17 第一节 酒行业发展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217 第二节 酒行业兼并重组可行性与趋势分析 219

第九章 白酒行业产业链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21

第一节 白酒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221 第二节 白酒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225 第三节 白酒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230

第十章 白酒行业规模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32 第一节 大型规模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32 第二节 中型规模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33 第三节 小型规模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37 第四部分 兼并重组方案

第十一章 目标公司调查基本流程 239 第一节 被调查对象主体资格 239 第二节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39 第三节 重大合同 240 第四节 诉讼及行政处罚情况。241 第五节 职工保险 242 第六节 税务 242 第七节 环保 243 第八节 财政 243

第十二章 项目并购重组研究 244 第一节 白酒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244 第二节 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45 第三节 白酒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252 第四节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与项目投入规模 266 第五节 项目所属的细分市场的市场现状、未来市场空间 267 第六节 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268 第七节 目标企业经营状况及经营运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69 第八节 项目运作后的价值预估、成长预期 270 第九节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80 第十节 白酒行业及项目发展趋势预测 282 第五部分 兼并重组策略

第十三章 白酒企业兼并重组中的竞争战略分析 283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283 第二节 并购策略研究 286

一、企业并购注意的问题研究 286

二、企业并购决策的基本原则 288

三、目标公司分析 289 第三节 企业并购发展策略分析 290

一、企业并购资金的筹集策略 290

二、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策略 294

第十四章 新形势下并购财务操作及资产评估处理 300 第一节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300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300

二、中国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301 第二节 国内外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述评 303

一、国外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述评 303

二、国内企业并购中目标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 304 第三节 并购及其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影响 311

一、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的产生 311

二、协同效应及其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影响 316 第四节 目标企业价值的识别 317

一、目标企业价值识别的内容和范围 317

二、目标企业价值识别的步骤 318 第五节 目标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 319

一、影响目标企业价值的外部因素 319

二、影响目标企业价值的内部诸因素 320 第六节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成本法的运用 322

一、运用成本法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 322

二、成本法评估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的优、缺点分析 324 第七节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市场法的运用 325

一、市场法的两种具体方法 325

二、运用市场法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局限性 325 第八节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运用 326

一、运用收益法时参数的估算 326

二、运用收益法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330 第九节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实物期权法的运用 333

一、知识经济和实物期权法 333

二、运用实物期权法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334

三、实物期权法在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335 第十节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36

一、各种评估方法运用条件的比较 336

二、评估方法的选择 342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60343812

篇6: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一)原先非常看好白酒业发展的财团及业内领袖均对白酒的下一步发展持迷惘态度。除了业内的固有老大茅、五、剑因着品牌的强大还在过着富足的日子外,绝大部分的白酒企业仍在痛苦的深渊边挣扎。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职工能有一口饭吃,也为了地方的税收有一个好的回报,每个企业都在艰难地维持着。市场只有那么大(全国的白酒年销售额才500多个亿,总产量才近400万吨),而分食蛋糕的企业就有近4万家,这恐怕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未曾有过的现象,更何况,行业前十名的年销售总额占据了整个行业的60%,你说剩下的份额要养活这么多人该怎么办?笔者在白酒业浸泡的这几年,随着市场的每年增长,以及曾经共同在市场上生存的兄弟品牌一个个销声匿迹,内心的那种伤楚真的是无以言表。我们一直在倡导“竞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但现实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的崛起就意味着对方的倒下,白酒业之所以每年都在上演“一年甚至三个月喝倒一个品牌”的悲剧,就是因为大家都在争抢的是一个逐渐萎缩变小的“蛋糕”。

说是白酒走入了囚徒困境一点也不为过。每年诞生的大量新品牌犹如过客一样,人们尚未记住她的面孔就已再次沦为尘封的记忆了,曾经非常牛气的一些畅销品牌如今也雄风不再,日子举步维艰。那么白酒的囚徒困境究竟体现在那些方面?有些什么表象?以下是我们对白酒行业的分析:

1、增长乏力

对大多数白酒企业来说,白酒的增长越来越吃力。除了茅五剑等少数几家企业这几年仍在稳步上升外,其它的白酒企业不是生存都困难,就是市场已经全面萎缩,销量锐减,连那些曾经的白酒新秀也不例外;

2、利润锐减

表现好的企业,这几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畅销产品涨价等手段,利润的回报倒还差强人意;而绝大部分企业因为竞争激烈,市场投入爆涨,利润变得越来越微薄;

3、酒民流失

目前的白酒消费人群越来越少,不是已经戒酒就是已经转向改喝啤酒或红酒去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酒民,更是啤酒的忠实消费者,而非白酒;

4、缺乏规划

白酒业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没有进入门槛的一个行业,随便三、五个人,搬几张桌子就可注册成立酒业公司,然后搞一个所谓的品牌就可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圈钱。中国土地辽阔,又处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全民经商阶段,虽然大家越来越精明,但只要你还想做生意、还在做着发财的美梦,就不怕你不上套。于是被骗过一次或套过一次的经销商在骗子换了一副行头后又再一次栽在骗子的脚底下,白酒业的缺乏远景规划及行业规划由此可见一般;

5、营销无术

白酒业的从业人员都不是什么高智商的人,但就是这些等待提升的人,却在给最有身份地位的人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白酒业的营销也是唯一需要在最具中国特色的、最让人头疼的酒店和商超同时进行的行业。一个酒店可以就单个品牌收取几百万的专场费用,更不用说那些几万元一个酒店一个单品的进场费了,这些白酒行业创造的“营销奇迹”就算载入史册也不为过吧?但白酒业的营销人士所创造的这些营销术正越来越把自己拖向死胡同,在给别人提高进入门槛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死亡的绞刑架。毕竟能够真正像王国春那样玩弄资本的人还是极少数!

6、生既是死

白酒的新品推出速度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快的,也是推出数量最多的,但白酒的新生产品(品牌)也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死亡速度最快的,许多产品的诞生日也就是它的死亡日。为什么?没有经销商接招,自己又没有市场推广费用,做不了市场或就算去做也明知道是亏的,干吗还要赔更多呢?贵为白酒业之首的五粮液每年都有那么多新产品自动走向死亡,就更不要说那些籍籍无名之辈了。

7、资本萎缩

一、两年业外资本大量涌向白酒业,以至媒体惊呼:白酒业的破局时代到来了!时至今日,随着德隆系的悄无声息、宝丰的经营乏力、万基的放慢收购步伐,无不显示着曾经一度被资本盯上的白酒业正在慢慢淡出资本的视线。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如果砸入重金而劳而无功的话,资本是没有耐心等待的,尤其是现如今的中国式资本,你要它像国外的资本那样做个三五年甚至十年规划回报期简直是在听天书。不说业外资本了,就是业内的白酒重组和收购大战不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了吗?

8、迷失未来

从以前的广告营销所倡导的大流通模式到小糊涂仙崛起后所流行的死盯终端战术,以及目前又回归到军阀混战时代的区域精耕模式,白酒业一直无法找到自己所要真正追随的方向。其实,每一种模式都有他的优劣,而我们总是向那些屹立潮头的人看齐,总是疲于自己的奔波中迷失了所要真正走的路。诸位只要看看那些总在追随流行的人,其最终结果就是被流行抛弃,被打回到应有的原形;大凡伟大的企业总是制造流行的高手,潮流被他所掌握,他自然就成了未来的主宰者。白酒业是否已打回原形?这种征兆已越来越明显;

有人也许要说,你这么一讲,白酒就没必要去沾边了,做白酒的人也不要再做下去了,看不到希望的行业还呆它干啥呢?千万别这么想,纵使它有千般不是万般错,我们也得坚持下去。所谓潮起潮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白酒业的发展正因为遇到了瓶颈,我们这些做白酒的才更有必要呆下去,我们可不能像资本那样搞胜利大逃亡,毕竟这是我们自己以前自愿选择的行业,我们有义务帮助行业走出困境,有责任让这个行业重新焕发新春,让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人才重回行业。对于白酒业目前所碰到的一些发展瓶颈,笔者本人从自身的角度结合从业经验试做如下分析和释疑:

1、存优去劣,调整产品结构

白酒业的利润下滑除了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之外,也与白酒业的无序竞争有关。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我们大量的白酒品牌的价格在不断跳水,人为减少自己的利润。白酒这种东西毕竟不象啤酒,不会因为物美价廉而多喝上两瓶,人的酒量只有那么大,尤其是喝白酒,你把价格搞得跟啤酒似的,这不是自断财路、自损利润又是什么呢?所以,企业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一定要逐步提高,有些该舍弃的产品就一定要舍弃,给自己多留一点利润就给了自己多一份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有人也许会说,那市场被竞争产品占去了该怎么办?很好办,你这边在赚钱,他那边在亏本,看他能坚持多久,拖也会拖死他。业内的这种例子太多了,只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不考虑利润的企业目前不是在等死就是已经从行业里面消失了;

2、风物宜长放眼量

每个企业都应该做好自己的规划,你是打算做区域精耕式的地头蛇还是想做一统江山的霸主?你的目标制定后是否有分目标让你的员工实实在在够得着,而不是划一张蓝图用来给人看看而已。一个没有远景规划的企业是注定做不大的,因为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没有超前的眼光就架奴不了市场的发展,把握不住市场的脉搏。为什么说伟大的企业他能够看到三五年以后的事情,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却连明年的事情都看不到?就是因为缺乏远景规划的缘故;

3、学会制订规则

三流企业做市场,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谁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谁就能主宰这个游戏的发展趋势,白酒业的规则是谁制订出来的?是政府、是行业协会。是谁在影响标准的制订者?是那些能够提供标准的人和企业!所以,规则是对每一个人和企业开放的,并不是哪一个人坐在家里闭门造车造出来的。更何况白酒业的标准还有很多种,譬如喝酒的标准、品酒的标准、调酒的标准、香型的标准、酒量的标准等等不一而足;

4、创新营销

白酒业的营销手段花样之多可能是其它行业所不能比拟的,但白酒的营销手段之低级也可能是其他行业少有的。白酒营销的最大弊端就是喜欢跟风,一旦哪个品牌因为某种手段的使用而略有收获,其它品牌就会以更过份的同一种手段跟进,不把这种方式用穿它就决不收兵,于是在白酒品质同质化的同时营销手段也变得雷同,这才滋生了酒店门槛的日益高涨,广告费用的无效投放。其实,白酒目前的营销还指望那种一炮走红、一招致胜,不是骗子的妄语,就是策划家的谎言!如何创新营销?只有从消费者本身身上做足文章,而且是目标消费者,并非所有意义上的消费者。手段方面以能感动消费者、服务消费者、关心消费者去进行创新运做;

5、做好你的主打产品,学会集中投放

一个品牌必须对应一个主销产品,至于推出的其它产品都是为了强化这一主销产品服务的,是他的绿叶;如果产品老化,推出换代产品,那么换代产品也要成为这个品牌的对应产品,否则盲目淘汰旧有产品,就会让品牌迷失在消费者的视线里。而广告的集中投放原则、区域投放原则将是确保新品推广成功的必须附加条件。笔者曾多次撰文强调,与所有同类产品相比,广告投放的声音不是最大时还不如不投(如果你是想打广告圈钱而不是做市场那另当别论)!

6、讲战略而不是讲战术

真正能够把企业带到一个高度的肯定是战略上的成功,而不是战术上的成功。犹如剑术的高超境界最终是无剑一样,白酒业的发展不寻求战略上的突围,每天只是停留在战术上的沾沾自喜,也许不久的将来,白酒业就会真正迷失在自己的未来里。目前醒悟过来的企业除了茅、五、剑等一线品牌,二线品牌里可能就只看到金六福和口子窖了,但只有白酒业绝大多数的企业觉醒过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围;

囚徒困境也好,冲出樊笼也罢,都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心态。央视正在热播的《沧海百年》里有一段戏,大意是这样的:你眼前看到了什么(主人公被判了死刑在牢房里)?没有路、没有未来!你闭上眼睛看到了什么?漆黑一遍!你用心去看看到了什么?有路、有生活!路在哪里?路在自己的脚下!

白酒业的未来在哪里?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二)白酒消费需求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1961年世界含酒精饮料的年人均消费量为26.4升,之后一直稳步增加到1980年的34.9升,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上升为白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近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2.76%,农村居民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4.16%,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白酒消费。白酒销量由2005年的92.9万吨增至2009年的628.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0%。2010年前三季度,白酒销量597.9万吨,同比增长率达到37.54%。若考虑价格增长因素,2004-2009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91%,2009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027.02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09年,白酒行业企业亏损率只有9.3%,在饮料酒几个主要行业中保持最低。

高档白酒市场环境相对较好

从白酒细分市场看,大致可分为三个细分市场:

1、高端产品(300元/瓶以上),如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水井坊等。

2、中端产品(80~300元/瓶),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端产品已经逐步成为日常消费的档位。

3、低端产品(80元/瓶以下),该细分市场消费数据相对较大,不过消费者承受能力或品牌意识相对较低,购买因素主要是价格、广告和终端推广。相对而言,高档白酒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议价能力强,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优。

高档白酒消费者品牌意识非常强烈。由于名优品牌包含着历史、人文底蕴,同时代表了严格的食品质量控制水平,因此消费者对高档品牌具有很强的认可度和专一性。名优品牌对于高档白酒的重要性促使行业外资本主要通过介入原有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或买断名优白酒生产企业部分产品的方式进入白酒行业,很少从零起步重新塑造新的品牌。

而生产工艺又限制了高档白酒的产能扩张。高档白酒生产中的制曲、糖化发酵、陈化老熟等环节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适宜酿造中高档白酒的自然资源呈现逐渐稀缺态势,构成了中高档白酒行业的进入障碍。

这些客观上造成白酒行业具有明显的品牌效应,而高档白酒产能受到自然环境的严格限制,使其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与此同时,这部分产品主要用于礼品消费和商务消费,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因此近年来尽管高端白酒一再提价,但市场仍维持增势。高端酒业生产企业议价能力强、转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能够得以保障。相对而言,低端酒业市场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点,竞争较为激烈,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相应企业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偏弱。

白酒行业面临政策、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潜在威胁

虽然近几年白酒行业增速较快,且表现出一定的弱周期性。不过,下述因素仍对白酒行业构成一定负面影响:

1、产业政策。作为非必要消费品,国家对于白酒行业的政策导向是既扶持又限制,整体而言以总量控制为主、以税收和配套措施为辅,目的是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产品安全性,调控行业盈利空间。2005年,商务部颁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范了酒类批发、零售、储运等经营活动,办法规定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等;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等。200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等,规范了白酒生产企业应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采取措施升级改造,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优胜劣汰、分类指导的要求,同时也做出了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在白酒生产企业原有土地上实施的规定。2006年,国家出台《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年版)》,明确规定了白酒生产企业必须满足生产场所、生产设备、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等多方面条件。规模以上(即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发放该许可证。2009年9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届时尽管税率不变,但税基改变将使白酒纳税额提高一倍。整体来看,产业政策或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交通安全管理。近几年国家对于交通安全管理的力度明显加强。2009年8月以来,中国对酒后驾车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严惩醉酒驾车对酒类销售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3、其他酒类和低酒精饮料对于白酒的替代。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目前出现了其他酒类和低酒精饮料对白酒的替代趋势,主要包括啤酒、葡萄酒、洋酒、黄酒、保健酒等。总体来看,各种酒类和低酒精饮料与白酒的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将给白酒生产企业经营带来一定挑战。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三)所属行业:白酒

报告来源:中投证券

研究员:张镭、柯海东

报告日期:****

投资评级:维持看好

主要观点:

白酒:控制价格过快增长是短期政令。由于通胀压力事关社会稳定,中央明确提出将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年内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发改委对白酒企业的政令指出“近期,尤其是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因此,控制价格过快增长影响是短期的。已经提前涨价的企业今年业绩不受短期禁止涨价政令的冲击。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老窖、茅台、洋河、古井贡、汾酒都已提过出厂价,今年业绩的增长不会受到影响。受到通胀影响,白酒提价已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提价时点、幅度、公告方式及解释已成为考验白酒企业公关能力,营销策略的重要一环,目前老窖表现较为出色,去年下半年以来两次提价均较为成功。产品结构升级已成为替代提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已成为全国性及地产白酒企业替代提价的重要手段,如老窖在国窖 1573 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国品味?国窖 1573、在普通特曲基础上开发年份特曲;洋河股份运作蓝色经典的思路就是在消费升级的不同阶段,分别主推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推动企业整体的吨酒收入;山西汾酒则在相继开发了 30 年、20 年、40 年青花汾酒。如此充分说明了实际上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结构升级,补充完善产品线的手段替代提价。产品线向下延伸的白酒企业也不会受到影响。如酒鬼酒今年以来通过主推 200 元以下的中低档酒湘泉来完善产品线,将不会受到禁止涨价政令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短期内禁止白酒涨价并未改变行业确定性增长,维持对行业的“看好”评级,如果个股股价因此利空下挫则为长期投资者带来买入良机。

投资建议:

啤酒:发改委约谈了华润、青岛、燕京、百威四大啤酒集团领导,在了解啤酒行业近期涨价情况及未来动态后,对啤酒企业受成本上升较多,适当提高部份产品价格表示理解。因此此次事件对啤酒行业的影响偏中性。葡萄酒、黄酒:行业协会指出,黄酒、葡萄酒行业也必须充分认识此事的重要性,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认为此举对葡萄酒行业的冲击也不会太大,因为过去 5 年,葡萄酒行业吨酒价格复合增速仅为 5.30%,增长更多的是来自于消费量的提升。对黄酒则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当前黄酒企业正欲效仿白酒企过去靠提价提升品牌价值刺激销量的做法,通过“品牌扩张价格提升”实现增长,短期禁止提价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一定的冲击。

上一篇:运动会加油稿致100米运动员下一篇:学校楼梯走廊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