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2024-05-05

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精选8篇)

篇1: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实验一

电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

2. 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

3. 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程序设计方法;

4. 学习和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现场接线与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主机模块,电源模板,电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板,开关、按钮板,连接导线一套。

三、实验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三相绕组接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产生感应电流和电磁力,在感应电流和电磁力的共同作用下,转子随着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转动。因此转子的旋转方向是通过改变定子旋转磁场旋转的方向来实现的,而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只需改变三相定子绕组任意两相的电源相序就可实现。

四、控制要求

1、初始状态

接触器KM1、KM2都处于断开状态,电机M1处于停止状态。

2、启动操作(1)正转控制

按下电机正转按钮SB2,KM1闭合,电机M1正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2)反转控制

按下电机反转按钮SB4,KM2闭合,电机M1反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3)正反转切换控制

当电机正转时,按下按钮SB4,KM1断电,KM2闭合,电机M1反转。

当电机反转时,按下按钮SB2,KM2断电,KM1闭合,电机M1正转。

3、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按钮SB1,电机M1无论在何种状态电机都将停止运行。

4、过载保护 当电机过载时(按下按钮FR1),电机停止运行。

五、输入输出分配

1、输入

SB1——X001(停止按钮)SB2——X002(电机M1正转按钮)SB4——X004(电机M1反转按钮)FR1——X005(热继电器保护)

2、输出

KM1——Y001(电机正转接触器)KM2——Y002(电机反转接触器)

X001Y001KM1 SB1X002Y002KM2 SB2SB3X004 X005 FRCOMCOM AC

六、实验程序 1.梯形图程序

2.指令表程序

实验二

电机星形起动三角运行

(TVT90HC-1)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

2.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起动三角运行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

3.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起动三角运行的程序设计方法;

4.学习和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现场接线与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主机模块,电源模板,电机星形起动三角运行实验板,开关、按钮板,连接导线一套。

三、实验原理

对于正常运行的定子绕组为三角形接法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来说,如果在启动时将定子绕组接成星形,待起动完毕后再接成三角形,就可以降低启动电流,减轻它对电网的冲击,这样的起动方式称为星三角减压启动,或简称为星三角启动(Y-Δ启动)。星三角起动法适用于正常运行时绕组为三角形联接的的电动机,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的六个出线端都要引出,并接到转换开关上。起动时,将正常运行时三角形接法的定子绕组改接为星形联接,起动结束后再换为三角形连接。

四、控制要求

1、初始状态

接触器KM3、KMY、KMΔ都处于断电状态,电机M2处于停止状态。

2、启动操作

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3、KMY闭合,电机M2接成星型连接,实现降压启动,3秒钟后KMY断开、KMΔ闭合,电机接成三角型连接,投入正常运行。

3、运行过程中发生过载(按下按钮FR2)或按下停止按钮SB1时,无论电机处于何种状态都将停止运行,其它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五、输入输出分配

1、输入 SB1——X001(停止按钮)SB2——X002(启动按钮)FR2——X003(热继电器保护)

2、输出

KM3——Y001(电机星型连接接触器)KMY——Y002(电机角型连接接触器)KMΔ——Y003

SB1X001Y001KM3 SB2X002Y002KMY X003Y003KMFR COMCOM

AC

六、实验程序 1.梯形图程序

2.指令表程序

实验三

天塔之光(发射型闪烁)

(TVT90HC-2)

一、实验目的

1.用PLC构成灯光闪烁控制系统;

2.熟悉掌握日本三菱公司PLC的硬、软件功能和性能后,练习PLC的实用接线; 3.学习和掌握三菱PLC控制系统的现场接线与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主机模块,电源模板,天塔之光实验板,开关、按钮板,连接导线一套。

三、实验原理

本次毕业设计是应用三菱PLC天塔之光设计的硬件电路,并利用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通过控制定时继电器的功能来实现各彩灯按一定的规律点亮和熄灭。接通延迟定时器SD的特点(如果RLO有正跳沿,则接通延迟定时器启动指令,以设定的时间值启动指令的定时器)。这种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应用性强;软件程序适应范围广,对各彩灯按一定的规律点亮和熄灭的控制,只需要改变相应的定时器的时间接通即可。

四、控制要求

1、初始状态

灯塔上的各个灯均为熄灭状态。

2、启动操作

按下启动按钮SB1,L1亮,1s后灭;接着L2,L3,L4,L5亮,1s后灭;随之L6,L7,L8,L9亮,1s后灭;如此循环。

3、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按钮SB2,灯塔上的各个灯全部熄灭。

五、输入输出分配

1、输入

启动按钮--X000 停止按钮--X001

2、输出 L1--Y001 L2--Y002 L3--Y003 L4--Y004 L5--Y005 L6--Y006 L7--Y007 L8--Y010 L9--Y011

3、灯的布局

单个小绿灯为L1;黄灯从左至右为L2、L3、L4、L5;红灯从左至右为L6、L7、L8、L9。

六、实验程序 1.梯形图程序

COMSB1SB2FRX001X002X003Y001Y002Y003Y004Y005Y006Y007Y010Y011COM L1L2L3L4L5L6L7L8L9 2.指令表程序

实验四

交通灯自控与手控

(TVT90HC-3)

一、实验目的

1.用PLC构成交通灯自控与手控控制系统;

2.熟悉掌握日本三菱公司PLC的硬、软件功能和性能后,练习PLC的实用接线; 3.学习和掌握三菱PLC控制系统的现场接线与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主机模块,电源模板,交通灯自控与手控实验板,开关、按钮板,连接导线一套。

三、控制要求

1、初始状态

东西、南北两路交通灯及人行道交通灯都处于关闭状态,路面交通灯数码显示区显示00。

2、操作顺序

当按下“开始”按钮,交通灯开始工作。首先东西向绿灯亮4秒后闪2秒,然后东西向黄灯亮3秒,接着东西向红灯亮9秒,同时在数码显示区用倒计时方式显示东西向指示灯的剩余时间。与东西向交通灯对应的是南北向红灯亮9秒后,然后南北向绿灯亮4秒闪2秒,接着南北向黄灯亮3秒,在此过程中南北路交通灯无对应的数码显示。在此运行过程中人行道指示灯L1红灯亮表示禁止行人通过。

当按下人行道通行按钮“S1”,此时东西向、南北向交通灯均显示出红灯亮,表示十字路口的车辆都禁止通过。与此同时人行道红灯L1灭,绿灯L2亮表示行人可以通过此路口,时间为10秒钟,同时数码显示当前人行道的剩余时间,当时间为零后立即返回到原来的路口状况,交通灯接着正常运行。

3、停止操作

当按下“停止”按钮交通灯都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牌显示00。

四、输入输出分配

1、输入

启动——X000; 停止——X001; S1——X002(人行道通行钮)

2、输出

东西绿——Y010; 东西黄——Y011; 东西红——Y012; 南北绿——Y013; 南北黄——Y014; 南北红——Y015 L1——Y016(人行道红灯); L2——Y017(人行道绿灯)SEG接法

A0——Y000; B0——Y001; C0——Y002; D0——Y003; A1——Y004; B1——Y005; C1——Y006; D1——Y007 启动SB1SB2停止S1人行通道X000X001X002Y000Y001Y002Y003Y004Y005Y006Y007Y010Y011Y012Y013Y014Y015Y016Y017COMCOM A0B0C0D0A1B1C1D1东西绿东西黄东西红南北绿南北黄南北红红灯绿灯

五、实验程序 1.部分梯形图程序

篇2: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PLC实习报告

变频器控制电机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XXXX

实习日期:XXXX.Xx.xx

目录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1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2

三、硬软件介绍……………………………………………..……..…3

四、实习步骤……………………………………………..……..…….4

五、系统调试及运行………………………………………………6

六、实习体会…………………………………………………………..8

七、参考文献…………………………………………………………..9

八、教师评语…………………………………………………………..10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名称:PLC变频控制实现电动机正反转及调试

实习内容:通过PLC模拟量模块控制变频器运行。外部电位器由PIW272送入PLC中,当给定值大于2V时,将外部给定值直接通过PQW272送到变频器频率给定端。画出外部接线图,并设计梯形图。

实习目的:

1、掌握西门子MM420变频器的使用。

2、掌握基本逻辑指令格式及应用。

3、进一步了解西门子S7-300PLC的功能和应用方法以及调试方法。

4、了解STEP7的编程环境及其基本操作,掌握STEP7的基本操作步骤。

5、利用PLC构成电动机启动、停止和正、反转控制系统。

二、实习基本要求:

1、闭合开关SB1时,电动机正向运转,转速由PLC模拟量输出来控制,电动机转速可由0到额定值连续变化,断开SB1,电动机停止运行。

2、闭合开关 SB2时,电动机反向运转,变频器数字输入端口“6”为“NO”,电动机转速可由0到额定值连续变化,断开SB2,电动机停止运行。

三、硬软件介绍:

1、西门子S7-300PLC

1)S7-300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系列产品之一。其模块化结构、易于实现分布式的配置以及性价比高、电磁兼容性强、抗震动冲击性能好,使其在广泛的工业控制领域中,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2)产品特性编辑

针对低性能要求的模块化中小控制系统 可配不同档次的CPU 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扩展模块 可以扩展多达32个模块 模块内集成背板总线

网络连接-多点接口(MPI),-PROFIBUS或-工业以太网 通过编程器PG访问所有的模块 无插槽限制 3)产品特点编辑 循环周期短、处理速度高

指令集功能强大(包含350多条指令),可用于复杂功能 产品设计紧凑,可用于空间有限的场合 模块化结构,设计更加灵活 有不同性能档次的CPU模块可供选用 功能模块和I/O模块可选择

有可在露天恶劣条件下使用的模块类型 4)工作原理编辑

PLC采用循环执行用户程序的方式。OB1 是用于循环处理的组织块(主程序),它可以调用别的逻辑块,或被中断程序(组织块)中断。

在起动完成后,不断地循环调用OB1,在OB1 中可以调用其它逻辑块(FB, SFB, FC 或SFC)。

循环程序处理过程可以被某些事件中断。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在循环程序处理过程中,CPU 并不直接访问I/O模块中的输入地址区和输出地址区,而是访问CPU 内部的输入/输出过程映像区(在CPU的系统存储区)

2、MM420变频器

MM420变频器西门子变频器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知名变频器品牌,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速度。并以其稳定的性能、丰富的组合功能、高性能的矢量控制技术、低速高转矩输出、良好的动态特性、超强的过载能力、创新的BiCo(内部功能互联)功能以及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在变频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具体简化BOP调节步骤如下:

1.恢复工厂设置:p0010=30 p0970=1 即:调试完毕,恢复原样,此时变频器会显示(p---或者BUSY)请片刻等待。

2.调试时: P0010=1 即:此状态各参数可改变

P0100=0 选择工作地区为0表示kw P0304=380(220)V 电动机额定电压 P0305=1.6(0.9)A 额定电流 p0307=0.25 KW 额定功率 P0310=50 HZ 额定电源频率 P0311=1400 R|min 额定转速 P0700=1 1为基本操作面板 P1000=1 选择频率设置值 P1080=X(自己设定值)电动机最小频率 p1082=50 电动机最大频率 P1120=10 斜率上升时间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P1121=10 斜率下降时间 P3900=1 结束快速调试 完成调节

3、STEP 7 STEP 7编程软件用于西门子系列工控产品包括SIMATIC S7、M7、C7和基于PC的WinAC的编程、监控和参数设置,是SIMATIC工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STEP 7具有以下功能:硬件配置和参数设置、通讯组态、编程、测试、启动和维护、文件建档、运行和诊断功能等。STEP 7的所有功能均有大量的在线帮助,用鼠标打开或选中某一对象,按F1可以得到该对象的相关帮助。

在STEP 7中,用项目来管理一个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STEP 7用SIMATIC管理器对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它可以方便地浏览SIMATIC S7、M7、C7和WinAC的数据。实现STEP 7各种功能所需的SIMATIC软件工具都集成在STEP 7中。

PC/MPI适配器用于连接安装了STEP 7的计算机的RS-232C接口和PLC的MPI接口。计算机一侧的通信速率为19.2kbit/s或38.4kbit/s,PLC一侧的通信速率为19.2kbit/s~1.5Mbit/s。除了PC适配器,还需要一根标准的RS-232C通信电缆。

四、实习步骤:

1、PLC硬件组件

MM420变频器可以通过数字量输入端口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由模拟输入端控制电动机转速大小。MM420变频器的模拟量输入为0-10V电压,在模拟量输入端接一电位器便可。

通过设置P0701的参数值,使数字输入“5”端口具有正转控制功能;通过设置P0702的参数值,使数字输入“6”端口具有反转控制功能(参数功能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见《MM420使用大全》);模拟量输入“3”和“4”端口外接实验台模拟量给定输出,通过“3”端口输入大小可调的模拟电压信号,控制电动机转速大小。即由数字量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方向,由模拟控制电动机转速大小。

要用PLC通过模拟量控制变频器,就必须有相应的模拟量模块,这里我们要选择相应的西门子的SM的模拟量模块,具体的硬件配置如下所示:

图1.硬件组建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PLC外部接线图:

SB1I0.0I0.1SB2Q0.0Q0.1PLCQV0MANA563MM42049MV0+MO-24V M12VMPLC变频控制电机正反转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PLC程序设计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五、系统调试及运行:

1、电动机正转:闭合开关SB1时,变频器数字输入端口“5”为“ON”,电动机正向运转,转速由外接给定电位器来控制,模拟电压信号从0V~+15V变化(调节时转速不要超过额定转速,以免损坏电动机)。通过调节电位器改变端口“3”模拟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可平滑无极的调节电动机转速的大小。断开SB1,电动机停止运行,通过P1120和P1121参数,可改变斜坡上升时间和斜坡下降时间。

2、电动机反转:闭合开关SB2时,变频器数字输入端口“6”为“ON”,电动机反向运转,转速由外接给定电位器调节,断开SB2,电动机停止运行。该模拟量同样来自模拟量输出模块,利用PLC来控制。

六、实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PLC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这一周的实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我们实习的项目是PLC变频器控制实现电机正反转及调速。通过这次PLC实习,我了解了S7-300PLC的功能和调试方法,对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也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基本掌握了STEP7的基本操作步骤,并且亲自使用绘图软件绘制了实习内容的外部接线图。

这次PLC实习我们采取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我们是一个三人小组。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时我们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统一思想,共同完成实习任务这次的实训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编程实践,以前上课的时候虽然老师也是总叫我们去编程和做作业,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在实际中我们的程序能不能用,所以我们对PLC这门课业就没有发费太大心思。但是这次的实训让我有很大启发。刚开始接触时信心十足,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觉得以前编写的程序都很简单,也不用太多时间,所以很轻视。后来发现并没有想象的简单,我们开始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不明白的找学长请教,最后经过努力我们组是全班第一个完成实习要求的小组。

通过这次对PLC控制,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总之,这次的实训给予了我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让我深切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多与这个社会进行接触,让自己更早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七、参考文献

[1]《PLC技术使用教程——基于西门子S7-300》 弭洪涛 孙铁军 牛国成 电子工业出版社

[2]《PLC实验指导书》 弭洪涛 杨伟鸿 北华大学内部资料

北华大学

PLC实习报告

八、教师评语

教师评语:

成绩:

篇3: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合作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有Salvin (1980) 最初提出以来, 一直备受关注。小组学习使得学生们有机会交流、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思想, 从而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Gere (1987:73) 指出, 合作学习最适用于写作训练。

一、相关概念

(一) 反馈的定义

关于反馈,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过不同的定义, 然而笔者在这里只介绍与教学实践过程相关的反馈, 即写作过程中的反馈。近年来, 反馈被看作是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指作者从读者那里获取的有助于修改其作品的信息输入。

(二) 反馈的分类

反馈有很多种, 写作领域中常见的两种反馈是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即学生间的反馈。教师反馈通常指教师给予学生的书面反馈, 一般包括阅读、修改及评分等步骤。因其比较费时, 只适用于班额较小的情况。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然而因为教师反馈通常使用含糊的语言, 或者被学生看成是过于权威, 因而, 质量不高。 (Sommers, 1989;Connors and Lunsford, 1993) 正因如此, 近年来, 很多学者对教师反馈提出了很多的质疑, 而更多地提倡学生之间的反馈, 即同伴反馈, 或称同伴互评等。

同伴反馈是写作修改阶段的一种行为, 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从他们的同伴及其他的同学那里获得关于写作的信息反馈, 学生们两人一组或三人以上为一组, 互相阅读作文, 并提出修改意见 (Richards, 2000:336) 。

同伴反馈, 作为过程写作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很多现代的语言学习理论相符, 如:合作学习理论, 近邻发展理论等。关于同伴反馈, 国内外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很多学者和教师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论证了同伴反馈在一语和二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局限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以及它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1.同伴反馈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有何影响?

2.同伴反馈如何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写作成绩和写作能力?

(二) 研究设计

本研究涉及的实验对象是来自长春师范大学11级的两个本科班, 每个班级30人被分作控制组 (11化本) 和实验组 (11生本) 。控制组 (Control Group) 采用传统的教师反馈法, 学生参照教师评语写出第二稿;实验组 (Experimental Group) 的同学在完成初稿后由同伴进行评阅, 给出修改意见, 学生写出第二稿, 然后由教师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 学生完成第三稿。实验时间为16周, 即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 在此过程中, 两组同学都要完成五个作文, Self-introduction, Mother’s Day, The Best Age, The Reading Population in China,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其中第一个为实验的前测题目, 最后一个为实验后期的后测题目, 实验过程中的写作任务为中间三个作文。

实验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EG:pre-test→peer feedback→post-test

CG:pre-test→teacher feedback→post-test

本研究中主要数据采集于学生的写作手稿, 其中包括考前的成绩对比, 主要参考了两组学生第二学期末的英语作文成绩, 确保两个班级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能力基本处于相同或类似的水平。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通过SPSS19.0进行了分析。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 那就是作文大多来自于历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实考题目, 评分标准也依照真题的评分思路, 主要聘用了多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卷的教师帮助评分, 更好地保证了本实验所得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写作实验结束后, 笔者对主要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首先简要对比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前的期末英语作文成绩, 通过独立样本测试程序对比了两组实验对象的水平, 测试表明两组同学在实验前处于基本相同或类似的英语水平。

见Table1。

然后通过小组样本对比法分别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的前测分数和实验结束后的后测的水平。

见Table2、Table3。

然后通过小组样本对比法分别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的前测分数和实验结束后的后测的水平。

见Table4、Table5。

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后的作文测试分数。

关于同伴反馈的积极作用, 很多学者如Keh, Murphy and Nelson (1992) , Jacobs (1998) 都从不同角度对同伴反馈的积极作用给予了相关的论证和阐述。比如, 同伴互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认识, 激励他们协作学习的动机, 因而提高他们对自己作文的责任感 (Tisui&Ng 2000) 。

Murphy and Nelson (1993) 指出, 同伴反馈可以强化学生作者对文本的所有意识,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不再只是作者而且还是读者, 因而会在交换作文之前更认真地阅读和思考, 他们甚至会设想别的同学将如何阅读和评价自己的作文。

另一方面, 一些学者也对同伴反馈的写作训练方法表现出怀疑和忧虑。主要表现在:他们认为, 有些学生并不相信同伴具有评改自己作文的能力。Canson and Nelson对中国学生进行的实验显示, 他们大多不愿评改同伴的作文, 因为他们害怕负面的评价会导致分裂和不和。

在这方面, 中国学者也进行过诸多实验。莫俊华在大学生中做过系统的实验, 其结论为:1.开展同伴互评来部分地代替教师评改, 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大多数中国学生喜欢同伴反馈, 但是他们觉得教师评改更加有助于提高作文写作能力。3.实施同伴互评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一大挑战。他们应更加注意课堂的设计和管理, 以及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培训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开展互评活动。

蒋宇红 (2005) 的实验结论为同伴间的网络互评方法会更好, 因为他们可以免除面对面互评的尴尬和不自在。

四、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 同伴反馈能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能更好地帮他们理清写作思路, 有助于减少错误, 培养他们的读者意识, 改善写作态度, 提高写作成绩, 增强作文修改的自主性, 等等。

同伴反馈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积极作用和影响, 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使之成为教师反馈的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有一点需要指出, 同伴互评往往停留于一些表面的问题, 尤其是对汉语式英语等问题的修改, 更是一大难题。总之, 同伴互评可以看成是教师评改的必要补充。它能帮助学生作者更好地理解写作过程, 运用写作技巧从而完善写作成品。

参考文献

[1]Gere A.R..Writing Groups:History, Theory, and Implications[M].Carbondale, IL: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7.

[2]Johnson, R.T..&Johnson, D.W..Action Research: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J].Science and Children, 1986, 24:31-32.

[3]Keh, C.L..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J].ELT Journal.1990, 44/4:294-304.

[4]蒋宇红.在线同伴评价在写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5 (03) :226-230.

[5]童长涛.过程教学法与英语写作能力——一项写作教学实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5) :130-132.

[6]邢宏.试论大学英语过程法学作教学[J].海南大学学报, 2002 (04) :107-133.

篇4: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摘 要:针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PLC课程缺少组态实验的问题,以电梯控制实验为例,使用组态王软件设计了上位机画面用于监控,并成功实现了上下位机的连接,录制了操作视频,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为今后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组态王

中图分类号: TP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60-2

0 引言

现代社会高楼林立,电梯已经越来越普遍的成为民用和商用的登楼代步设施。而伴随着现代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机及可编程控制器逐渐在电梯控制中显示出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优势。组态王软件是一种可以进行自主编程和演示画面编写的监控软件,它针对监控对象的控制过程和运行顺序进行设备通信,可以生动有效地控制现场的一些重要参数,实时的以演示动画的形式反馈给监控方。很多研究者在完成PLC控制程序设计后,用该软件实行对程序的动态模拟,以实现程序的客观性和可用性,近一步确保理论设计与实践环节的吻合[1]。因此该题目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基于上述原因以及本校现有条件,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电梯,研究的问题是基于PLC和组态王的电梯控制。利用组态王和实验室的现有PLC设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和创新。

1 电梯控制系统简介

电梯之所以能够上下飞腾,灵活而听话的随叫随到,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因为它有着一个能够“听”懂人话的大脑——就是它的控制系统。现实中电梯控制系统硬件由轿厢操纵盘、厅门信号、PLC、变频器、调速系统构成,其中PLC负责完成逻辑控制部分[2]。即PLC接收各种逻辑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与预先设定的程序中的信号作对比,然后基于程序规则做出判断发出不同的反馈信号,即向变频器发出起停信号以此完成逻辑控制。这个过程中变频器会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以信号的模式发送给PLC,二者形成较长作用时间的双相联系。这种控制可以很好地发挥PLC自身的优势,为电梯提供一个稳定灵活的“大脑”。

电梯由安装在各楼层厅门口的上升呼叫按钮和下降呼叫按钮进行呼叫控制,其控制内容为电梯运行方向[3-4]。电梯轿厢内部设有楼层内选按钮S1~S3,用以乘客选择需停靠的楼层;L1为一层指示、L2为二层指示、L3为三层指示,指示灯亮,表示电梯将要到达该层或停于该层;SQ1~SQ3为检测电梯轿厢所在位置的行程开关,是接收外界信号转入PLC内部的重要传感器,实验中需要人为操作给出信号。电梯轿厢在上升途中只响应上升呼叫信号,下降途中只对下降呼叫信号做出反馈,任何反方向的呼叫均不起效果。

基于校实验室现有设备允许的条件(S7-200实训操作台),将楼层定位三层。三层电梯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多乘电梯的控制方式,更高层电梯的实际控制是源于三层的控制理念并将这种控制方法重复的计算和判断下去。因此三层电梯是现有条件与控制方案研究相结合的最佳层数。确定电梯层数后我们通过穷举法举出电梯所有可能运行的方式。根据逻辑计算判断各种情况间的关系,得出结果。作为控制的核心部分,也是电梯的运行程序,我们必须考虑到电梯可能存在或处于的所有状态。并根据这种状态来给出响应判断,并指挥电梯进行下一步的运行。确定楼层为三层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层数来逐层分析电梯状态即可能发生的情况。

2 梯形图程序设计与分析

梯形图语言是与电气电路控制相呼应的图形语言,本次设计的电梯控制程序使用这种程序来完成控制要求[5]。下面举例说明一些主要环节的程序设计。系统的输入输出分配表如表1。

这段程序是为了完成控制要求中“电梯此时停靠于一层,一层门厅口有上升呼叫信号,进入电梯的乘客按动了三层内选按钮S3,或有三层外部呼叫信号”的程序事件。输入量I0.7是一层行程开关。根据电梯所在位置,I0.7的输入值会发生相应变化。当行程开关SQ1感应到电梯在一层时,I0.7会接通。因为电梯在最低层,因此电梯只能进行上升运行。I0.5表示一层门厅口上升呼叫信号的校验。以常闭指令装入的触点,一般是和网络本身相冲突或存在互锁关系的事件。下方设有相对应的事件自锁环节。网络2是在网络1基础上延伸,即在确定一层并有向上运行的趋势后,确定需要到达的楼层。I0.0表示进入电梯的乘客按动了三层内选按钮S3,此时电梯就产生了升至3层的需要,事件M2.3是程序后文单独定义的“电梯此时停靠于一层,一层门厅口有上升呼叫信号,三层外部呼叫信号”,事件M2.2是程序后文单独定义的“电梯此时停靠于一层,一层门厅口有上升呼叫信号,电梯内有三层内部呼叫信号”,M2.2与M2.3所产生的运行轨迹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归结为一个事件方便运行的判断。其他控制要求和控制程序原理相类似。电梯停靠显示的实现举例:

上图程序是在完成电梯所有可能出现的控制事件编程后,通过对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逻辑判断最终给出输出信号的程序。Q0.2是判断后的最终输出结果,有输出分配表得知,其代表一层指示,即电梯运行的过程中会经过或停于此处。将这些可能产生的控制事件具体成编程事件,则有M0.2表示电梯此时停靠于一层,一层门厅口有上升呼叫信号,进入电梯的乘客按动了三层内选按钮S3,或有三层外部呼叫信号;M0.3表示电梯此时停靠于一层、二层门厅口有上升呼叫信号,进入电梯的乘客按动了二层内选按钮S2;M1.1是前两者的同时交集,表示电梯此时停靠于一层、二层和三层门厅口同时有上升呼叫信号,或者进入电梯的乘客同时按动了二层和三层内选按钮S2等情况,即表示电梯需要先去一层后去二层。这三种情况都是电梯轿厢离开一层时的情况,显示电梯位置的指示信号应该是从有到无,这个过程由计时器来控制,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电梯的运行加速、减速、平层时间来控制,在此次设计中只给出逻辑计算后的结果。M10.0代表的事件是电梯此时停靠于三层,三层门厅口有下降呼叫信号,进入电梯乘客按动了一层内选按钮S1,或有一层外部呼叫信号;M0.7表示电梯此时停靠于二层,二层门厅口有下降呼叫信号,进入电梯乘客按动了一层内选按钮S1,或有一层外部呼叫信号。M1.2是前两者的交集,电梯从三层下降至二层,停靠开门、关门后再次运行下降至一层。这三种情况都是电梯轿厢从其他层前往一层时的情况,显示电梯位置的指示信号应该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也由计时器来控制。一些互斥的事件间需要设置互锁环节来保证二者不能同时发生,如离开一层时一层内选信号应该为无。

3 基于组态王的监控画面设计与实验

为了满足控制要求和监控要求,画面的设计一般要有与现实电梯相对应的输出显示装置和输入控制按钮。当电梯到达所在楼层时电梯左侧的行道示意图中会在指定位置出现电梯动画。电梯运行指示灯是为了方便乘客得知当前所在位置和将要到达的位置而设定的,这三个指示灯的亮灭是电梯运行过程最直观的体现。

4 总结

通过分析电梯响应呼叫信号而运行的特点,根据现代电梯自动控制理论,并在参考工业和民用领域电梯控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现代电梯运行的控制方案,控制判断核心选用PLC,监控仿真选用组态王软件,以所编写的程序根据内选或者外部呼叫的信号,使梯轿厢在楼层间运转完成乘客搭乘任务或货物运送任务。

本论文立足于现代电梯控制要求和特点来选择控制方案和监控软件并自主编写程序,并对控制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电梯上升下降过程中避免反方向呼叫的干扰,保证电梯运行能够满足乘客或运送货物的要求,提高了运行效率,具有创新性。

参 考 文 献

[1] 尤翠英.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82-83.

[2] 张学军,张苗苗,谢剑英.电梯控制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与实现[J].测控技术,1999,12.

[3] 赵迎春.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4,6(4):84-85.

[4] 汪浩然.基于PLC控制技术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65-168.

篇5:plc实验报告小组报告1

实验一

S7-200 编程软件的使用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 STEP7-Micro/WIN32 编程软件的使用。

2.初步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工具 S7-200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有一个三人抢答器,当主持人宣布抢答开始时,三位选手开始抢答。三人中有一人抢答成功时,该选手的指示灯亮,并且铃声响 3 秒,此时其它选手抢答均无效。当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后,本轮抢答结束,从而继续下一轮的抢答环节。

2.I/O 地址分配 输入 输出 主持人复位按钮 SB1 I0.0 响铃 K Q0.0 1 号选手按钮 SB2 I0.1 1 号选手指示灯 Q0.1 2 号选手按钮 SB2 I0.2 2 号选手指示灯 Q0.2 3 号选手按钮 SB2 I0.3 3 号选手指示灯 Q0.3 3.I/O 接线图

4.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模块部分如下:

电 机 控

SB1 SB2 SB3

5.仿真调试

图 1号选手抢答

图 2号选手抢答无效

图 3号选手抢答无效

图 4

主持人复位 本次我们制作的程序设计仿真是通过使用 S7-200 仿真的软件来进行仿真测试的,其仿真效果如图 1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当我们场下的 1 号选手按键抢答成功的时候,1 号选手所对应的 1 号指示灯亮,并且会发出铃声响起 3 秒时长后结束响铃,由此提示 1 号选手抢答成功,与此同时,2 号选手和 3 号选手所进行的抢答均无效,主持人判定本次抢答环节完成后,主持人会按下复位按钮,至此,本轮抢答结束,准备开始下一轮的选手抢答。

实验二

三相电机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三相电机正反转、自锁、互锁和 Y/△ 启动。

二、实验工具 S7-200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按下正转按钮 SB1,KM1 继电器吸合(指示灯亮),三相电动机 Y 形启动,(KMY继电器吸合,指示灯亮),3s 后△ 形正常运行,按下停止按钮 SB3 电机应立刻停止运行。在此整个过程中按反转按钮 SB2 应不起任何作用。

按下反转按钮 SB2,三相电动机 Y 形启动,3s 后△ 形正常运行,按下停止按钮 SB3 电机应立刻停止运行。在此整个过程中按正转按钮 SB1 应不起任何作用。

2.I/O 地址分配 输入 输出 正转按钮 SB1 I0.0 电机正转 Q0.0 反转按钮 SB2 I0.1 电机反转 Q0.1 停止按钮 SB3 I0.2 Y 形启动(指示灯)

Q0.2

△形运行(指示灯)

Q0.3 3.I/O 接线图

电 机 控

24V 0VDC SB1 SB2 SB3

4.程序设计

5.仿真调试

图 1 电机正转,Y 型启动

图 2 电机正转,3 秒后△运行

图 3 电机反转,Y 型启动

图 4 电机反转,△型运行 其仿真效果如图 1 所示,当我们按下正转的按钮 SB1 时,KM1 的继电器和 KMY 的继电器相互吸合,Y 型启动,电机正转运行,运行 3 秒后开始切换到△型运行状态,如图 2所示,此时继电器 KM△吸合,继电器 KMY 断开。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按下反转按钮,将会无效。

同理,当按下停止按钮 SB3 后,电机停止运转,此时按下反转按钮才有效,如图 3 所示,按下反转按钮 SB2 后,KM2 继电器和 KMY 继电器吸合,Y 型启动,电机反转运行,运行 3 秒后开始切换到△型运行状态,如图 4 所示,此时继电器 KM△吸合,继电器 KMY断开。整个过程中,如果按下正转按钮,将会无效。

实验三

自动送料车系统 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顺序控制指令实现自动送料车系统控制。

二、实验工具 S7-200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初始状态:红灯 L1 暗,绿灯 L2 亮,表示允许汽车开进装料。料斗 K2,电动机 M1、M2、M3 为 OFF。当汽车到达时(按一下 S2 表示),L1 灯亮,L2 灯暗,L5 灯亮。M3 转,M2 在 M3转动后 3 秒运行,M1 在 M2 转动后 3 秒运行,K2 在 M1 转动后 3 秒开始出料。当车装满后(按S2 表示),料斗 K2 关闭,电动机 M1 延时 3 秒后关断,M2 再延时 3 秒后关断,M3 再延时 3秒后关断。L2 绿灯亮,L1 红灯暗,表示汽车可以开走。过 5 秒后 L5 灯灭,表示车已开走。按 S3 表示料斗中的料已到低限,需要进料。K1 打开进料。按 S1 表示料满,K1 关闭。

2.I/O 地址分配 输入 输出 按钮 S1 I0.0 电动机 M1 Q0.0 按钮 S2 I0.1 电动机 M2 Q0.1 按钮 S3 I0.2 电动机 M3 Q0.2

指示灯 L1 Q0.3

指示灯 L2 Q0.4

指示灯 L3 Q0.5

指示灯 L4 Q0.6

指示灯 L5 Q0.7

进料 K1 Q1.0

出料 K2 Q1.1 3.I/O 接线图

电 机 控

SB1 SB2 SB3

4.程序设计

实验四

五星彩灯 一、实验目的 熟悉循环移位指令的应用。

二、实验工具 S7-200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个红色发光二极管,L1~L10 的亮、暗组合须有一定的规律。隔 1s 变化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启动按钮后,每隔一秒五星彩灯依次点亮 L2 L5 L6L1L4L9L10,L1L3L6L7,L3L5L8L9,L2L4L7L8,全亮 1S,全灭 1S,全亮全灭依次循环。按停止按钮,停止循环。

2.I/O 地址分配

3.I/O 接线图

4.程序设计

6.系统测试与分析

篇6:plc和组态王实验报告

PLC实验

实验名称:PLC实验

实验目的:1:通过用台达控制器的PLC实验来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和用途;

2: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实验平台各种器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可编程控制器外部端口的功能,接线方法,掌握通信软件,编程/调试软件,并通过程序设计和调试掌握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台达控制器的PLC如下图所示:

实验内容与过程:

1.对编程环境及硬件系统的熟悉和认识

台达PLC系统介绍

(1).产品外观及各部介绍

(2).功能规格一览表

(3).特殊装置

a)特殊辅助继电器

M 表示为唯读继电器,可作为一般接点使用,但不可作为输出线圈使用。另M1131、M1132为系统使用,不可作为接点或线圈使用。

b)特殊数据寄存器

D 表示唯读寄存器,可作为一般寄存器读出使用,但不可作为寄存器写入。c)高速计数器

(4).基本顺序指令

(5).异常现象之判断方法

a)由面板指示灯来判断异常原因,当DVP PLC发生异常时,可检查:

b)侦错码原因对照表

将程序写入PLC内部后,却发生PLC ERROR错误指示灯闪烁,原因可能是指示运算元(装置)使用不合法或程序文法回路有错,可根据特殊寄存器D1004的错误码并对照下表,可得知错误原因,而发生错误的位址存于资料寄存器D1137内(若为一般回路错误则D1137的位址值无效)。

c)定期检查

(6).通讯连线说明

a)通讯界面

b)通讯协定

c)连线方式

d)通讯讯息框格式

e)通讯连接线配线图

(程序运行监控画面)

plc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PLC编程并运用组态王软件进行组态的实验,让我们收获了不少,学到了许多东西,其中最主要的是PLC设计方法与应用。设计步骤是首先是我们们要弄清楚设备的顺序运作,然后结合PLC知识画梯形图,之后利用PLC 软件编程。总的来说,我们是较好的完成了既定任务。还有都不时去帮助其他同学解决一些问题。

PLC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与方法。按我们的总结来看,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这次实训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找老师讨论。多和同学,老师讨论,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我们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们可以互相交流设计方法以至达到更适合的设计方法,同时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这次PLC实训真的给我们很多的收获,给我们弥补了很多我们欠缺的知识以及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工作里面有所作为。

在此,我们要很感谢纪老师以及师兄还有同学们对我们的帮助,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知识,完善自己。

组态王实验

实验名称:组态王实验 实验目的:

1:用组态王软件读取PLC模拟量的数值,并监控观察其变化。

2:通过实际操作,熟悉组态王软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与过程:

点击桌面软件,进入软件界面,点击下一步,创建工程名称,建立名称之后,双击进入软件主界面,主界面:

(1)设备配置。

先进行设备配置,选择设备,COM1,进行设备选定,如下图所示。

设备配置向导界面

通信参数配置界面

设备地址设置界面

选择串口号界面

逻辑名称界面

信息总结界面

(2)定义变量。

设备配置完成以后,组态王通过帮助选项,查找组态王数据词典—变量定义。如下图所示

组态王数据词典—变量定义

根据组态王数据词典—变量定义的规则来进行定义变量。变量定义的情况如下面几个截图所示:

定义CR2变量

定义CR1变量

定义CR0变量

定义Y4变量

定义Y3变量

定义Y2变量

定义Y1变量

定义Y0变量

定义变量完成效果图

(3)设置组态王新画面。

创建新画面,进入开发系统,通过动画连接、指示灯向导与plc的变量进行连接如所示。

新画面

开发系统

CR2动画连接

CR1动画连接

CR0动画连接

指示灯导向Y2

指示灯导向Y1

指示灯导向Y0

开发系统设计完成效果图

(4)设置串口。

设置串口—COM1,如下图所示。

设置串口界面

在plc的通信设置选项中进行检测操作,若出现如下界面则说明通信正常。

通信检测界面

(5)查看检测效果。

切换到view界面来查看组态王检测plc效果,如下面的截图所示:

检测效果(1)

检测效果(2)

若组态王软件中的小灯跳跃位置和面板上的一样,则实验成功。

连接组态王的PLC程序

相应的PLC检测程序如下面的截图所示。

plc线上检测效果图 组态王实验心得体会:

这是我们们小组第一次真正接触组态王软件。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们小组成员对组态王的知识了解掌握了很多,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本次课程设计第一次接触组态王软件是在实验室。实验伊始我们们认为前面的步骤过于简单,就不断跳跃直接进入到画面绘制部分,但画面绘制完成之后却发现所有的模块不能有效的连在一起,最后经过查看相关的资料才发现问根源并解决。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们经常向学长、同学请教,举一反三,相互讨论,最终收获颇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们认识到利用组态王软件合理的实时显示过程控制情况。

篇7:西门子plc 实验一报告

单击上图标示进行通讯,单击上图标示进行联机。

2、梯形图编写

3、梯形图编译

4、程序下载

五、实验内容

梯形图:

六、实验心得:

篇8: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为准确反映4年来我省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初步效果, 给省教育厅、教研院制定下阶段实验政策提供参照;为北师大攀登英语项目组今后更好地在我省开展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和参考, 我省攀登英语项目组于2013年12月底在海口市、琼海市、三亚市开展了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测评活动。

本次测评试卷由各市教研部门英语教研员命题, 情感问卷由北师大攀登英语项目组编制, 测评数据由各市教研部门登录提供,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发展与学习评价研究室相关专家对本次测评工作提出了建议。现将本次测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被试选取与背景分析

本次测评从海口市、琼海市、三亚市3个市选取了15000多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测查。被试分为实验学校和非实验学校。

被试背景介绍:

1.海口市选取了全市所有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作为被试, 进行了一、二、三、四年级语数英测查, 其中实验学校一、二年级参加攀登英语实验, 三、四年级参加新标准英语的学习;非实验学校一、二年级没有开设英语课, 三年级开始新标准英语的学习。

2.琼海市选取了2所实验学校 (琼海实验小学和中原镇中心小学) 和2所非实验学校 (琼海市第一小学和长坡镇中心小学) 作为被试, 进行三年级语数英测查, 其中实验学校一、二、三年级参加攀登英语实验, 三年级同时参加新标准英语的学习;非实验学校一、二年级没有开设英语课, 三年级开始新标准英语的学习。

3.三亚市选取了全市第一批进入攀登英语实验的学生 (共计865名) 与市里同等水平学校的非攀登英语实验学校学生 (共计851名) 作为被试, 进行三年级语数英测查, 其中实验学校一、二年级参加攀登英语实验, 三年级参加新标准英语的学习, 非实验学校一、二年级没有开设英语课, 三年级开始新标准英语的学习。

二、测查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

(一) 测查内容

根据我省被试分布特点 (人数较多, 各市区分布较广) 与测查的可实施性, 本次测查采取期末考试 (英语考试由听力和笔试组成) 与专业测查问卷 (专业测查问卷分为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英语学习焦虑两部分)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测查试卷由各市小学各科教研员命题, 专业测查问卷由北师大攀登英语项目组提供, 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集体施测, 最后由各市教研部门统计测评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形成测评报告。

(二) 评价指标体系

1. 英语、语文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1) 各科考试成绩数据分析;

(2) 各科期末考试平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

2. 情感态度问卷差异分析

(1) 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差异分析;

(2) 英语学习焦虑差异分析。

3.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三、测查结果数据分析

(一) 英语、语文和数学期末考试数据分析

1. 海口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期末考试成绩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1) 海口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三年级学生英语平均分是77.2%、优秀率54.5%、及格率79.9%。优秀率比非实验学校高出7.4个百分点;

(2) 海口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四年级学生英语平均分是76.8%、优秀率是56.3%、及格率76.4%, 优秀率比非实验学校高出6.9个百分点;

(3) 海口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三年级学生语文优秀率是52.6%、数学优秀率是77.1%, 比非实验学校分别高出6.2和5.9个百分点。

(4) 海口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四年级学生语文优秀率是55.6%、数学优秀率是55.5%, 比非实验学校分别高出6.7和4.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在分数段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2. 琼海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期末考试成绩 (见表2)

从表2可见, 琼海市攀登实验学校与非攀登实验学校英语科平均分相差2分, 及格率相差1.4个百分点;语文科平均分相差1分, 及格率相差1.4个百分点;数学科平均分相差2分, 及格率相差0.8个百分点, 城镇小学之间的“三率一分”差距缩小。

3. 三亚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期末考试成绩 (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1) 三亚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三年级学生英语平均分是78.8、优秀率69.3%、及格率91.7%。优秀率比非实验学校高出17.9个百分点。

(2) 三亚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三年级学生语文优秀率是46.3%, 比非实验学校分别高出4.7个百分点。

(3) 三亚市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三年级学生数学优秀率是68.2%, 比非实验学校分别高出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在分数段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说明:由于三亚市教研室尚未对全市各年级进行成绩统计, 故无其他年级的全市数据。

(二) 情感态度问卷差异分析

1. 海口市

(1) 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代表差异非常显著

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

海口市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相比, 实验班在英语学习方面态度更积极, 对英语更感兴趣, 更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方面, 同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 实验班的学生更大胆、更自信。

(2) 英语学习焦虑

**代表差异非常显著

从表5和图2可以看出, 海口市实验班同非实验班相比, 在整体的英语学习焦虑方面, 实验班学生的焦虑程度要明显低于非实验班的学生。在英语口语交流焦虑、整体课堂焦虑、课堂输出焦虑方面, 实验班学生比非实验班学生焦虑程度明显要低, 而且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2. 琼海市

(1) 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代表差异非常显著, *代表差异比较显著。

从表6和图3可以看出, 在英语学习态度方面, 琼海市实验班的学生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 学习英语的态度更积极、更有兴趣、更喜欢, 并且这种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英语学习自信心方面, 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更有自信、更大胆, 其差异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水平。

(2) 英语学习焦虑

**代表差异非常显著, *代表差异比较显著。

从表7和图4可以看出:

琼海市在整体英语学习焦虑程度上, 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焦虑程度明显要低。具体从口语交流焦虑、整体课堂焦虑、课堂输出焦虑这三个方面来看, 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焦虑程度平均都要低, 而且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其中口语交流焦虑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3. 三亚市

(1) 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从表8和图5可以看出:

三亚市在英语学习态度和英语学习自信心方面, 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数要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说明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的态度更积极、更有自信心, 但是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2) 英语学习焦虑

*代表差异比较显著

从表9和图6可以看出, 三亚市在整体英语学习焦虑程度上, 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焦虑程度低, 但是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不过从整体课堂焦虑、课堂的输出焦虑来看, 实验班的学生焦虑程度比非实验班的学生明显要低, 而且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三) 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解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后的发展状况与变化, 我们分别在2011年9月和2012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海口市、琼海市、三亚市的实验教师进行了两次阶段性问卷调查。

2011年9月, 对海口、琼海市参与实验一年后的实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从教师基本情况、攀登英语实验前教师的困惑、攀登英语实验后教师的转变及教师对攀登英语实验的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教师专业发展、英语知识技能掌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其中, 89.5%的实验教师认为攀登英语实验对改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很大的作用;86%的实验教师认为其对改变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有较大的作用;61.4%的实验教师认为攀登英语实验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有较大作用和帮助;57.9%的实验教师认为攀登英语实验对他们的英语知识技能掌握有很大的帮助。此外,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还表明,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还积极把实验班的经验和新模式迁移到非实验班, 把攀登英语的教学方法迁移到先锋英语学习中,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2年12月, 对海口、琼海、三亚市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 (一年和两年) 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阶段性评估。

从图7可以看出, 参加攀登英语实验2年的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各个维度上平均分数普遍要高于参加攀登英语实验1年的教师。说明参加攀登英语实验2年的教师的整体专业发展程度要好于参加攀登英语实验1年的教师。尤其在教学目的、教学活动设计、沟通交流、情感交流等方面差异显著;在课堂组织管理、环境创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四、总结

(一) 数据分析总结

1. 从三个市期末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看, 在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比较中, 海口市、三亚市实验学校测查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学校。

2. 从三个市学生情感态度问卷的数据分析看, 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的学生相比, 在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学习焦虑方面, 差异非常显著。

3. 从三个市的学生在英语、语文和数学考试成绩及情感态度问卷的统计与分析的总体结果看,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方面效果显著, 同时, 实验学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 表现更加自信, 学习焦虑程度更低。此外, 实验学校学生在语文和数学成绩方面也有明显提高。

4. 从三个市的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看, 参加攀登英语实验的教师在教学目的与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调控等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 参加攀登英语实验2年的教师在教学目的上更强调英语听说的重要性, 更注重英语学习的兴趣问题;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能更好地灵活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更好地实现同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跟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的情感也更为密切。

综上所述, 我省经过近4年扎扎实实的项目实验, 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攀登英语不仅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方面:通过“攀登英语学习实验项目”的深入推进, 学校领导对学校的管理有了新的思考, 攀登英语项目的实施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也提高了校领导对小学英语重要性的认识。此外, 多元化的英语环境创设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良好的课堂常规也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轻松有序。

教师方面:通过“攀登英语学习实验项目”的深入推进,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进行教育创新的能力、反思能力、科研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具体表现在:一是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攀登英语项目建立了新型的学习模式, 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 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更重要的是, 实验教师将实验的先进理念迁移到各学科教学中, 全面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教师通过实验收集、学习、创新了各种案例, 撰写了实验心得、体会与论文, 拍摄了课例光盘等, 这些过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调查表明, 经过项目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反思、随笔及教学录像课在各种相关评比活动中, 获奖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教师, 很多老师也在实验中成长为省级骨干老师、教坛新秀。

学生方面:通过“攀登英语学习实验项目”的深入推进,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信心以及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与提升, 消除了“哑巴英语”现象, 每学期实验学校的攀登英语课堂活动展示, 学生在英语的听说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其他条件下学习英语的同龄学生甚至更大龄的学生。大多数实验学校的学生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更为可喜的是, 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已经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表现出总体素质的提高。

(二) 测评总结

1. 英语考试试卷分析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为主, 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哑巴”英语问题, 而此次测评, 考虑到样本规模较大, 以及进行口语测试花费的人力、物力也较大, 所以三个市的学校都只使用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的测试内容。

从本次测评结果看, 仅听力和笔试这两部分内容的差异已经比较明显, 根据北师大攀登英语项目组以往进行的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测评经验及其他实验区、实验学校反馈的相关抽测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如果使用口语任务, 如图片命名、看图说话、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测查, 实验班的测评效果会更加明显。

2. 测评背景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 测评本身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学校领导对实验的态度与支持力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生源的差异和学生的流动性, 以及家庭的配合与家长素质等, 都可能会导致测试结果同预想的假设不相符合, 因此在对测评结果做出分析的时候, 需要综合考虑到这些背景因素。如本次测评中, 琼海市出现部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在测评结果上差异不显著的现象, 只有对每一所学校的具体实验开展情况做出详细的背景调研, 才可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原因分析。

3. 测评客观性与发展性分析

上一篇:钻井液的技术管理研究分析论文下一篇:物业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