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保研加分标准

2024-05-13

海南大学保研加分标准(精选4篇)

篇1:海南大学保研加分标准

1.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三 等奖者(前3名),分别奖励3分、2分;

2.获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3.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4.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5.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区)二等奖者,奖励2分;

6.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7.获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全球亚军、季军(前3名)者,分别奖励3分、2分;中国区亚军、季军者分别奖励2分、1分;

8.获CCTV中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亚军、季军(前3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9.获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亚军、季军(前3名)者,分别奖励1分、0.5分;

10.获全国大学生新闻策划大赛二、三等奖(前3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1.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三等奖(前3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2.获国际大专辩论赛(中国区)亚军、季军(前4名)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3.获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亚军、季军(前4名)者,分别奖励1分、0.5分;

14.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者,奖励2分;

15.获全国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含论文)优秀奖者,奖励2分;

16.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装 饰协会组织的大学生专业设计竞赛一、二等奖者,分别奖励2分、1分;

17.获全国体育竞赛一、二、三名者,分别奖励3分、2分、1分;获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及

省级体育竞赛团体或个人第一名者奖励1分;

18.在校期间,获发明专利者,奖励2分;获实用新型专利者,奖励1分;

19.获全国计算机专业软件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者,奖励2分; 获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证书 者,奖励1分;获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电子商务技术员证书者,奖励0.5分(同时获得本 款两项以上证书者,按分值最高的一项计算,不累加;)20.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三级证书者,分别奖励1.5分、0.5分;文科类各专业获四级、三级、二级证书者,分别奖励2分、1分、0.5分(同时获得本款两项以上证书者,按

分值最高的一项计算,不累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第19、20款是否加分或加分分值由本学院自行决定。

21.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者奖励1.5分,获一等奖者奖励1分;全国大学英语六 考试通过者、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获得A等级者奖励0.5分;

22.获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与同全国竞赛不重复)者,奖励1分;

23.获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与同全国竞赛不重复)者,奖励1分;

24.获湖北省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前4名)者,奖励0.5分;

25.获“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 划竞赛一、二等奖(前三名)者(与同全国竞赛不重复),分别奖励2分、1分;

26.省级文艺活动比赛一等奖(团体奖前3名)者,奖励1分;

27.获省级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含论文)一等奖者,奖励1分;

28.获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者,奖励2分;

29.获湖北省三好学生、青年五四奖章称号者奖励1.5分;

30.获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者,获学校三好学生标兵、青年五四奖章、学习特优生称号者,奖励1分;

31.获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 者,奖励0.5分;

在校期间同年多次获得第28、29、30、31款奖励称号者,按分值最高一项奖励分值加分,不累加;不同获得此类奖励称号可累加。

32.在权威刊物、核心刊物正刊上发表论文且为第一作者者,分别奖励2分、1分(均以正

式发表为准,仅有录用通知单不得加分)。

篇2:海南大学保研加分标准

校教发[2008]408号

关于印发《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院(系):

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九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规范竞赛活动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和管理

(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由教务处统一领导,相关院(系)具体组织实施。

(二)教务处负责制定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办法,认定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及其等级,确定校级及以上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的承办单位,筹措与监管各类竞赛活动的相关经费,组织落实校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

(三)竞赛项目承办院(系)负责竞赛的组织宣传,选聘竞赛负责人和指导教师,配备辅助人员,核算竞赛负责人、指导教师及辅助人员的工作量,提供竞赛和培训场地、仪器与设备,以及其它必要条件。

(四)竞赛负责人负责竞赛和各项具休工作,组织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竞赛训练方案,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选拔参赛学生,组织与实施竞赛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

(五)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大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该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参加竞赛的报名费、资料费、材料费及异地参赛的差旅费等。竞赛活动所添置的设备和资产归学校所有。

二、竞赛等级分类

(一)竞赛等级

分为国家、省部和学校三级:

1.国家级竞赛:由国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部、科技部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水平的学生科技竞赛以及建设部组织的建筑专业方面的竞赛。国际竞赛级别等同于国家级竞赛。

2.省部级竞赛:由省教育厅和除以上部委以外的其它部委或国家一级学会下属二级分会主

办的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

3.校级竞赛:由学校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的全校范围内的学生科技竞赛(至少两个以上学院学生参加)。

(二)竞赛类别

已被列为国家级的竞赛项目有: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美国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3.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4.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1)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外亚洲赛

(2)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内亚洲赛

5.挑战杯

(1)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

(2)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

(3)“科大联想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邀请赛

(4)微软“创新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6.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专题竞赛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技术安全专题

7.“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8.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

9.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10.“和成×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

11.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

12.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13.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省部级竞赛和校级竞赛的项目主要包括上述国家级竞赛的省、校级选拔赛。

三、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指导费计算

(一)工作量计算方法

竞赛指导教师负责人、指导教师及辅助人员工作量由所在院(系)核算,计算方法如下:

1.竞赛指导教师负责人工作量

校级竞赛:40学时;省部级及以上竞赛:60学时

2.竞赛指导教师及辅助人员工作量

校级竞赛:10学时/队;省部级及以上竞赛:20学时/队。

(二)竞赛指导教师的指导费

学校为省级及以上级别的数学建模、ACM、电子设计(专题除外)和机械设计四种竞赛项目支付指导教师指导费。各类竞赛项目的基本指导费以参赛队为单位计算:

1.美国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100元/队。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200元/队。

同一项目出线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每升高一级则指导教师的指导费在基本指导费基础上增加0.2倍。

竞赛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用于辅导、评审、值班、巡视、出题、改卷等项工作。

四、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

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一、二等奖者,学校支付扬名费。

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个项目,每个学生可以获得2个创新学分。在此基础上,学校对获奖项目予以特别奖励。

(一)奖励学分

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项目以创新学分加入学生成绩记载。同一项目多次获奖,按高级别标准奖励,不重复计算。

1.获国家级一等奖(含国家级特等奖的项目),代表队的每名学生分别奖1.5学分,加上基础分,得3.5学分。

2.获国家级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的项目,代表队的每名学生分别奖1分学,加上基础分,得3学分。

3.获省级二等奖的项目,代表队的每名学生分别得0.5学分,加上基础分,得2.5学分。

(二)推免加分

在学校认定的省级及以上级别大学生科技竞赛和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奖中获奖者,推荐免试研究生时给予加分。当项目总人数超过5人时,仅给予前5人加分。

1.获国际或国家竞赛一等奖:个人项目,在该生平均学分绩上加上5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在平均学分绩上加5分,其他学生加3分。

2.获国际或国家竞赛二等奖者,个人项目,在该生平均学分绩上加4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在平均学生绩上加4分,其他学生加2分。

3.获国际或国家竞赛三等奖者或省级竞赛一等奖,个人项目,在该生平均学分绩上加3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在平均学分现上加3分,其他学生加1分。

4.获省级竞赛二等奖或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一等奖,个人项目,在该生平均学分绩上加2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在平均学分加2分,其他学生加1分。

5.获省级竞赛三等奖或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二等奖,个人项目,在该生平均学分绩上加1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在平均学分绩上加1分,其他学生加0.5分。同一项目获不同奖项,不累计加分,取其最高奖项加分;不同项目获奖,则分别加分。

篇3:报考大学的N个细节(加分篇)

考生们为高考而苦苦拼搏,没错l但“天上掉馅饼”——加分,你也不能不要啊!如果你是被加分政策关照的对象。高兴之余也一定要对各高校规定的加分政策有所了解,不然很可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留下遗憾。不同的考生,享受的加分分值不同,而不同的高校对此的态度也不同。从目前各高校对高考加分的态度上,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完全认可”型

完全认可各省(区市)加分政策的高校,不在少数。对于能够享受当地加分政策的考生而言。这是好事。这些高校不仅承认各省(区市)招办的有关规定,一方面既认可加分后的投档分,在录取专业时,还以加分后的投档分为准。

四川大学2007年的招生章程:“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加、降分政策,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加、降分以后形成的政策分,并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成绩依据。”

按此政策,如果2007年重庆的一个考生,他曾于高中阶段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第一名,根据重庆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录取时他会享受到加20分。如果他的高考实考成绩是620分,加上20分,他的提檔成绩就是640分,四川大学不仅认可这个分数,而且在专业录取时,也以这个分数为准。采取类似政策的高校还有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华侨大学等。但是,这类高校在具体政策上也有一些细小的差异,如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在提档和录取专业时均按加分后的分数计分。高考成绩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实考分数高的考生、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及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创造、体育比赛获奖的考生。”

假如前面那位重庆籍考生报考的是北京林业大学,而另外一位实考分数为640的重庆考生小张也报考了该校,两个考生总分都是640,但是该校可能会优先录取小张。

报考提醒:如果你是被加分光顾的幸运儿,并且以你的成绩报考这类院校可能比较有把握的话,那么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大胆填报。

“部分认可”型

部分认可,指的是高校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照各省(区市)招办的有关规定加分提档,但是,提档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录取,各个学校的做法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吧。

南开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对于有关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规定的招生录取加分政策,学校可参考当地政策加分提档,但在安排专业时不考虑加分因素,只按实际高考分数安排专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享受国家规定政策照顾的考生。”而中国农业大学的规定是:“我校对各类加分在提档时予以承认,专业安排以考生的实考成绩作为主要依据。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获奖及有文体特长的考生,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也就是说,学校在投档时认可加分后的投档成绩,但在专业录取时以考生的原始成绩为准,只是在实考分数相同时,才给予加分者或在某方面有特长者“优先”照顾。采取这种方式的高校很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高校都是采取的这种办法。

如果一名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山西考生07年的实考分数为600分,但他在高中阶段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那么根据山西省招办的加分政策规定,他将被加10分投档。而另一个不能享受加分的考生实考分数也是600分,报考的也是中国农业大学。那么中国农大可能会优先录取前面那位曾获奖的同学。

报考提醒:对这类提档认可加分,专业录取只以实考分为准的院校,考生在报考时要特别留意。如果对于一所学校,你的成绩经过加分后才上了学校的调档线的话,在你所在地所投档的考生中,实考分数可能算是比较低的了,这样你往往可能成为落选中的一个。因此,考生在选择大学时要仔细权衡自己的实考分数。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还是改报其他院校。倘若考生在报考时没有将这类院校的加分政策弄清楚,即使档案被投到这类院校,也可能落选或上不了自己满意的专业。

“态度不清”型

有些学校在招生章程里只提到。原则上认可各省(区市)的加、降分政策。,但至于怎么认可,章程上没有明确规定。如某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就这样说:“对国家规定的加分投档的考生,我校予以承认。”但是具体怎么个“承认”法却没有更多内容,究竟是在投档时承认加分后的成绩,还是在专业录取时也承认?考生和家长往往“一头雾水”。

报考提醒:对报考这类大学的考生而言,如果你可以享受当地的加分政策,那么最好亲自打电话咨询这些学校的招办老师,确认他们的加分政策是只有调档时认可还是调档、分专业时都认可,不要自以为是。加分虽然不多,也要学会物尽其用!

篇4:哈工大保研及加分项目规定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综合考评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和优秀加分两项,具体计算细则如下:

一、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按学生课程考核平均学分绩计算,满分为100分,按以下方法计算: 某课程的学分绩=该课程的学分×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

平均学分绩=(∑考试课程学分绩/∑考试课程学分-∑考查课不及格学分数/计算平均学分绩的学期数)

对于转专业的学生,按照转入专业的考试课程计算成绩,有替代的课程按照替代课程的实际学分参与计算。对于不及格未超过两门且第一次补考合格的课程,仍以补考前成绩参与平均学分绩的计算。如果学生参加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及以上,审核推荐资格时可以减去一门外语不及格,但该课程仍以补考前成绩参与平均学分绩的计算。

二、优秀加分

优秀加分根据学校认定的学生受表彰及获奖情况确定,满分为5分,累积加分超过5分的按5分计算。具体加分方法如下:

(一)学生受表彰加分:

1. 全国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加3分;

2. 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优秀团干部、省优秀团员加2分; 3. 以上加分中,同一学生在同一多次获奖,不累计加分,取最高荣誉加分;同一学生在不同且不同奖项中获奖,可以累积加分。

(二)学生在学校认定的国际或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加分:

1. 国际或国家竞赛一等奖:个人项目获奖学生加 5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加 5分,其他学生加 3分。

2. 国际或国家竞赛二等奖:个人项目获奖学生加 3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加 3分,其他学生加 1.8分。

3. 国际或国家竞赛三等奖:个人项目获奖学生加 1分;集体项目排名第一的学生加 1分,其他学生加 0.6分。

4. 以上加分中,同一学生参加同一项目多次获奖,或参加不同类别竞赛获奖,不累计加分,取最高奖项加分。

5. 对于集体竞赛项目,若从奖励证书无法区分排名(如数学建模的全国竞赛),其排名顺序以竞赛组织部门发布的获奖文件为准。当项目组总人数超过5人时,仅给予前5人加分。

三、有关说明

(一)学习成绩的统计时间从学生入学起至9月12日止。加分资格审核以获奖证书或竞赛组织部门正式发布的获奖文件为依据,截止时间将以总校规定的时间另行通知。

(二)学校认定的国际或国家级科技类竞赛项目如下:

一、学校规定具备免试推荐资格比例

凡符合推免生条件且在校学习成绩排名进入前50%及以内的学生,方可参与综合排名。

二、学校认定的国际或国家级科技类竞赛项目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全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中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原特等奖按一等奖加分、原提名特等奖按二等奖加分、原一等奖按三等奖加分、取消原二等奖加分。)

3.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4.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5.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6.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7.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8.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 9.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10.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11.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12.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13.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14.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5.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 16.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17.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18.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 —4—

19.“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1.亚太(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22.全国机器人锦标赛及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 23.全国大学生建筑类竞赛:

(1)城市规划专业: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设计作业评优(“城市设计”、“城市综合实践调查报告”、“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实践”)竞赛。(2)艺术设计专业:“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

(3)建筑学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大赛”和“全国高等学校Revit杯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24.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十佳创新作品、十佳创新论文——按国家一等奖加分;入围十佳候选资格——按国家二等奖加分)

25.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26.“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2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比赛 2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29.亚洲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 30.“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31.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 32.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33.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34.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35.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

笔试:

总分200.笔试的话先确定选哪几门,然后把教材、资料什么的都准备好。这些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都应该准备好。具体选哪几门还看自己的掌握情况,我选的是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考试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考些概念,死记硬背的那种,这可能会占100分。剩下的是大题加上一些比较灵活的小题,到时候把书上的例题和课后思考题看看问题不大。主要是涉及的面比较广,但是深度不大。

面试:

复试里面的面试有80分,四个环节:

(1)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大学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特长与兴趣和身心健康情况(20分,由学生作自述1分钟,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老师出考察学生分析提炼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题,学生回答,5分钟)。

每个环节都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这个环节先给一片短文,1000字左右,5分钟时间看看,然后把主要内容总结复述给老师,比较简单。同时,把本科时期的成绩单,获奖证书什么的都交给老师。可以准备一分钟中文自我介绍。

(2)专业课以外其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20分,由老师出考察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知识面和思维反应速度等方面题目,学生回答,5分钟)

这个环节是给3道逻辑推理题让做,然后把你选择答案的理由告诉老师,一定要调理清楚。做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自己别乱。和考公务员的逻辑推理题差不多。

(3)科研能力与水平以及科研成果(20分,由学生自我介绍参加过的科研工作,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老师出考察学生科研能力的题,学生回答,5分钟)没参加过如实回答就行,一般是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你解决

(4)外语听力与口语(20分,由老师出题目,学生用外语回答,然后由老师外语提问,学生回答,5分钟)

上一篇:外贸英语常用词汇:建立业务关系下一篇:驾驶员疲劳驾驶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