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机械实验报告

2024-05-24

大学机械实验报告(通用8篇)

篇1:大学机械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报告

实 验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 验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名称:

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制

篇2:大学机械实验报告

1、根据给定的实验内容、设备及条件,通过实验,达到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掌握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测试原理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实现预期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项目要求,进行有关“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及“综合机械传动”等实验方案的创意设计、实验装置的设计、搭接、组装及调试、实验测试方法的选择、实际操作规程的制订、实验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及绘制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图。

二、提供设备如下

1、动力装置

⑴普通电机Y90L—4—1.5

额定功率1.5Kw满载转速1420r/min

⑵变频交流电机

额定功率1.5kW转速1~6000r/min2、测试装置

⑴转速转矩测量仪额定转矩50N·m

转速范围0~6000r/min

⑵机械效率仪

3、传动装置

⑴圆柱齿轮减速噐

减速比 1:1.5,齿数Z1 =32,Z2 = 48,‘螺旋角β=8。4‘9‘,中心距a=100mm

法面模数mn =2.5;

⑵蜗杆减速器

蜗杆类型 ZA,轴向模数 m=3.250,,蜗杆头数 Z1 =4,蜗杆齿数Z2 =30,减速比1:1.7,中心距a=63mm;

⑶V型带传动件

型号 Z-1041,带轮基准直径d=106mm;

⑷链传动件

链号:08A,链节距 p=12.70mm,链轮齿数Z=21。

4、加载装置

CZ5磁粉制动器额定转矩50N·m滑差功率4kw

三、实验内容

1、实验方案设计;

2、传动方案选择设计;

3、实验装置搭建及调试;

4、实验结果测试;

5、绘制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图;

6、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四、注意事项

1、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实验时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维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2、注意保持实验室内整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3、实验装置搭建完成后,须经指导老师检查、审定后方可开机操作;

4、实验室严格遵守设备及仪器操作规程,注意人生安全;

5、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全部仪器、装置及附件,并恢复原位;

6、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水源、效率仪、稳流电源,启动电机,打开计算机,点击“机械设计多功能实验台”,进入主界面。

2、关闭电机,断开动力装置与被测装置之间的联轴器,将效率仪输入调零。

3、还原动力装置与被测装置之间的联轴器,启动电机,将效率仪的输出调零。

4、点击“新建”进入测试菜单,点击“连续采集”正式进入实验。

5、顺时针转动稳流电源激磁电钮,缓慢均匀加载,加载完毕,点击“结束采集”,同时将激磁电钮回零。

6、储存数据、数据处理、打印结果

注意:输入功率<2kw、激磁电流<0.3A

《机械设计》创意及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 验 报 告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实验内容:

1、传动系统的功能能量分配转速的改变 运动形式的改变

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实验台结构图:

1、综合实验台的系统原理图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3、实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

三、实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

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

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

n2/ n1——转速比;

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

ε——带传动滑动率;

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

五、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 = 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

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

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

篇3:大学机械实验报告

合作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有Salvin (1980) 最初提出以来, 一直备受关注。小组学习使得学生们有机会交流、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思想, 从而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Gere (1987:73) 指出, 合作学习最适用于写作训练。

一、相关概念

(一) 反馈的定义

关于反馈,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过不同的定义, 然而笔者在这里只介绍与教学实践过程相关的反馈, 即写作过程中的反馈。近年来, 反馈被看作是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指作者从读者那里获取的有助于修改其作品的信息输入。

(二) 反馈的分类

反馈有很多种, 写作领域中常见的两种反馈是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即学生间的反馈。教师反馈通常指教师给予学生的书面反馈, 一般包括阅读、修改及评分等步骤。因其比较费时, 只适用于班额较小的情况。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然而因为教师反馈通常使用含糊的语言, 或者被学生看成是过于权威, 因而, 质量不高。 (Sommers, 1989;Connors and Lunsford, 1993) 正因如此, 近年来, 很多学者对教师反馈提出了很多的质疑, 而更多地提倡学生之间的反馈, 即同伴反馈, 或称同伴互评等。

同伴反馈是写作修改阶段的一种行为, 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从他们的同伴及其他的同学那里获得关于写作的信息反馈, 学生们两人一组或三人以上为一组, 互相阅读作文, 并提出修改意见 (Richards, 2000:336) 。

同伴反馈, 作为过程写作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很多现代的语言学习理论相符, 如:合作学习理论, 近邻发展理论等。关于同伴反馈, 国内外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很多学者和教师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论证了同伴反馈在一语和二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局限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以及它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1.同伴反馈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有何影响?

2.同伴反馈如何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写作成绩和写作能力?

(二) 研究设计

本研究涉及的实验对象是来自长春师范大学11级的两个本科班, 每个班级30人被分作控制组 (11化本) 和实验组 (11生本) 。控制组 (Control Group) 采用传统的教师反馈法, 学生参照教师评语写出第二稿;实验组 (Experimental Group) 的同学在完成初稿后由同伴进行评阅, 给出修改意见, 学生写出第二稿, 然后由教师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 学生完成第三稿。实验时间为16周, 即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 在此过程中, 两组同学都要完成五个作文, Self-introduction, Mother’s Day, The Best Age, The Reading Population in China, 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其中第一个为实验的前测题目, 最后一个为实验后期的后测题目, 实验过程中的写作任务为中间三个作文。

实验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EG:pre-test→peer feedback→post-test

CG:pre-test→teacher feedback→post-test

本研究中主要数据采集于学生的写作手稿, 其中包括考前的成绩对比, 主要参考了两组学生第二学期末的英语作文成绩, 确保两个班级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能力基本处于相同或类似的水平。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通过SPSS19.0进行了分析。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 那就是作文大多来自于历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实考题目, 评分标准也依照真题的评分思路, 主要聘用了多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卷的教师帮助评分, 更好地保证了本实验所得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写作实验结束后, 笔者对主要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首先简要对比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前的期末英语作文成绩, 通过独立样本测试程序对比了两组实验对象的水平, 测试表明两组同学在实验前处于基本相同或类似的英语水平。

见Table1。

然后通过小组样本对比法分别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的前测分数和实验结束后的后测的水平。

见Table2、Table3。

然后通过小组样本对比法分别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的前测分数和实验结束后的后测的水平。

见Table4、Table5。

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后的作文测试分数。

关于同伴反馈的积极作用, 很多学者如Keh, Murphy and Nelson (1992) , Jacobs (1998) 都从不同角度对同伴反馈的积极作用给予了相关的论证和阐述。比如, 同伴互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认识, 激励他们协作学习的动机, 因而提高他们对自己作文的责任感 (Tisui&Ng 2000) 。

Murphy and Nelson (1993) 指出, 同伴反馈可以强化学生作者对文本的所有意识,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不再只是作者而且还是读者, 因而会在交换作文之前更认真地阅读和思考, 他们甚至会设想别的同学将如何阅读和评价自己的作文。

另一方面, 一些学者也对同伴反馈的写作训练方法表现出怀疑和忧虑。主要表现在:他们认为, 有些学生并不相信同伴具有评改自己作文的能力。Canson and Nelson对中国学生进行的实验显示, 他们大多不愿评改同伴的作文, 因为他们害怕负面的评价会导致分裂和不和。

在这方面, 中国学者也进行过诸多实验。莫俊华在大学生中做过系统的实验, 其结论为:1.开展同伴互评来部分地代替教师评改, 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大多数中国学生喜欢同伴反馈, 但是他们觉得教师评改更加有助于提高作文写作能力。3.实施同伴互评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一大挑战。他们应更加注意课堂的设计和管理, 以及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培训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开展互评活动。

蒋宇红 (2005) 的实验结论为同伴间的网络互评方法会更好, 因为他们可以免除面对面互评的尴尬和不自在。

四、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 同伴反馈能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能更好地帮他们理清写作思路, 有助于减少错误, 培养他们的读者意识, 改善写作态度, 提高写作成绩, 增强作文修改的自主性, 等等。

同伴反馈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积极作用和影响, 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使之成为教师反馈的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有一点需要指出, 同伴互评往往停留于一些表面的问题, 尤其是对汉语式英语等问题的修改, 更是一大难题。总之, 同伴互评可以看成是教师评改的必要补充。它能帮助学生作者更好地理解写作过程, 运用写作技巧从而完善写作成品。

参考文献

[1]Gere A.R..Writing Groups:History, Theory, and Implications[M].Carbondale, IL: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7.

[2]Johnson, R.T..&Johnson, D.W..Action Research: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J].Science and Children, 1986, 24:31-32.

[3]Keh, C.L..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J].ELT Journal.1990, 44/4:294-304.

[4]蒋宇红.在线同伴评价在写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5 (03) :226-230.

[5]童长涛.过程教学法与英语写作能力——一项写作教学实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5) :130-132.

[6]邢宏.试论大学英语过程法学作教学[J].海南大学学报, 2002 (04) :107-133.

篇4:大学机械实验报告

【摘要】在我国的工科学业类当中,机械原理则是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衔接课程,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学习是非常紧密的。在这门专业课当中,它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课程,是需要应用贯通的,同时在学习时也要让学生从工程建设的理论角度来应用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来培养他们应用机器设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也能够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中的仿真实验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84-02

在机械原理课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就是课程设计,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完成的。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它是作为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属于机械设计类的,也是一门主要的技术课程,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如果要不断的提高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注重学习质量,建设在机械原理实验中的教学实验,把虚拟仿真设计融入其中,注重对这方面的培养学习,有效的分析研究在这门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把虚拟仿真实验充分的引入机械原理教学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虚拟实验

在我国高等教学当中,由于虚拟实验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高校的教学当中也比较匮乏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且在教学内容以及在模式当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虚拟仿真实验这门技术是非常先进的,虽然其发展是短暂的,然而在使用范围当中却是非常广泛的,在虚拟仿真实验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选择实验模型,并且更为深入的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重要意义,应用在机械原理当中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分析机械原理的教学内容当中,更为有效的求证机械的综合创新,设计,金属材料,液压气压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般学校会设立相应的实验机构,从而把所需要的实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它不仅丰富了实验性,同时也满足了教学的要求。对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虚拟教学中应用仿真技术,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视觉性,也更清晰的学习到机械原理的设计和工作效率。

二、当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问题

在机械原理的课堂教学当中由于会有很多的理论分析讨论,也会存在一些有关设计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机械原理教学时就必须要掌握好课程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同时在基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好这些基本概念,也是掌握好一些有关动力学和分析机构的相应功能性,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在设计课程实践的环节当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也可以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综合设计,这对于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对此,改革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1.在机械原理教学当中,通常进行实验时,主要是以示范和讲解为主,而学生只是以听为主,很难参与到实验当中,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并没有积极创新性,更没有机会参与到设计实验当中,而我们都知道,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达到动手设计能力,并且让学生有认识和了解该门课程的具体操作实验,然而却受到了实验的限制,在一些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对机械进行拆装研究,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在这其中的原理认识。

2.在机械原理的教学当中,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讲解理论知识时却占用一定部分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讲又难全部消化,所以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从而也就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越少。我们了解在机械原理学习过程当中一般主要是对其内部機构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很多原理都是具体的理论化以及更为抽象的描述,这对于初学者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通过有效的实验来讲解其中的原理知识,学生不能有良好的衔接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3.我们在为学生设计该门课程的思路时必须要有新奇的想法,从而来提高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可以设计题目,把单一的题目有趣化,可以让学生通过题目要求来进行组合设计。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图解的方法来设计实验,但是由于设计的工作量较大,所以不能很好的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有效的来升华机械原理实验的过程,也可以总结在这门课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和认识机械原理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在工程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机械原理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把综合设计与理念有效的相结合,并且把理念知识与实践密切的融入到其中,可以更为直观的分析出机构综合性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在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

1.在机械原理的教学过程当中,制图是最基本的一门应掌握的技能。在过去的学习模式当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手工进行绘图的,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逐渐的了解机械机构的组成以及它的部分构造.从而可以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机构功能。然而在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测绘实验了,可以不再应用手工绘画,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进行操作,并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教学过程当中,与时代同步,学生不仅融入了一些先进的应用方法,同时也掌握了虚拟仿真技术这门较为先进的应用方法,只是应用计算机便可描绘动态的机械制图,让学生在提高机械原理知识,还可以精算出机械的自由度,可谓一举两得。

2.在虚拟实验当中,机械机构组成是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实验,在实验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观察它的空间、平面以及齿轮结构,从而有效的确定设备是否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运行,而我们所应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恰恰就可以把它的组成变为一种图像,此外,也可以把它制作成动画的效果进行演示,更为立体的表现出它效果。由于在机械设备当中,基础的装置机构一般是用来维持机械运行重要元件,而它的原理与状态也是非常有影响意义的,对此,如果让学生更为充分具体的掌握机械原理的实验,就必须要了解虚拟仿真技术,因为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有助于提高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3.在近些年以来,通过在机械原理教学当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四杆运动原理知识,便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运动技术,在这个实验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两方面特点,第一,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规律以及机构类型,也让学生掌握了机械的运行特点,怎样有效的研究机构在运动时的规律以及各种类型特点。第二,在设计四杆机构时,设计合理的四杆机构是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操作的,由于系统在运行当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它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

四、结论

机械原理则是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衔接课程,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学习是非常紧密的。在这门专业课当中,它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课程,是需要应用贯通的,对此,在学习当中就必须要提高其质量,建设在机械原理实验中的教学实验,把虚拟仿真设计融入其中,有效的分析研究在这门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把虚拟仿真实验充分的引入机械原理教学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朝燕.雷蕾.刘彦奎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2]姚智华.易勇.陈丰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

[3]顾文斌.王怡.庄曙东.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4]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篇5:机械制图实验报告

球阀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第23组 组员:

张猛威机械48 2140903040 张克捷机械48 2140702029 齐德鑫机械46 2141804022

指导老师:续丹 时间:2016年5月2日

目录

1.说明书................................................................................2

1.1 球阀简介.......................................................................................2 1.2 工作原理.......................................................................................2 1.3 零件构成.......................................................................................3 1.3.1 阀体..............................................................................................................3 1.3.2 密封圈..........................................................................................................4 1.3.3 密封垫..........................................................................................................4 1.3.4 前端盖..........................................................................................................5 1.3.5 球体..............................................................................................................5 1.3.6 上轴..............................................................................................................6 1.3.7 套筒..............................................................................................................6 1.3.8 旋转杆..........................................................................................................7

1.4 装配结构特点...............................................................................8 1.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8 1.5 心得体会.......................................................................................9

2.工程图样............................................................................9 3.PPT演示...........................................................................15 4.参考资料..........................................................................17 说明书

1.1 球阀简介

球阀,如图1,它的启闭件是带有圆形通道的球体,绕垂直于通道的轴线旋转,球体随阀杆转动从而达到开启关闭通道的目的。球阀只需要用旋转90°的操作和很小的转动力矩就能关闭紧密。可根据工况需要,装配不同的驱动装置形成多种不同控制方法的球阀。

图1球阀

1.2 工作原理

① 装配图如上,当旋转杆11方向与阀体

1图2流量最大时的工作状态 方向一致时,如图2所示,在管道进、出口呈现球口,从而开启流动,并且此时的流量最大。② 当旋转杆11方向与阀体2方向垂直时,如图3所示,在管道进、出口呈现全球面,从而关闭阀门,阻断流

图3关闭时的状态 体的流动。

③ 当旋转杆11旋转方向介于①②两者角度之间时,如图4所示,在管道进、出口呈现部分球面与球口,流量处于调节状态。

图4半通时的工作状态

1.3 零件构成

1.3.1 阀体 如图5所示,底部对称钻了四个孔用于螺钉穿过固定,左右两侧攻有管螺纹,用于连接管道工流体通过,上部供上轴通过,连接球体和旋转杆。

图5阀体

1.3.2 密封圈

如图6所示,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阀体上,起密封作用。

图6密封圈 1.3.3 密封垫

如图7所示,作用与密封圈相似,装配在阀体上,介于阀体与套筒之间,起密封作用。

图7密封圈

1.3.4 前端盖

如图8所示,其上对称分布有四个通孔,用于通过螺钉与阀体连接,与阀体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图8前端盖

1.3.5 球体

如图9所示,其上打了一个通孔,当孔与管道进出口相对时,供液体通过,与上轴连接

图9球体

1.3.6 上轴

如图10所示,穿过箱体,上部与旋转杆连接,下部与球体连接。

图10上轴

1.3.7 套筒

如图11所示,固定上杆,压紧密封圈。

图11套筒

1.3.8 旋转杆

如图12所示,通过上轴与球体连接,控制球阀内部流体的流量。

图12旋转杆

1.4 装配结构特点

1.4.1 不受安装方向的限制,介质的流向可随意。流体阻力小,全通径的球阀基本没有流阻。

1.4.2 球阀结构简单,相对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维修。

1.4.3 紧密可靠。它有两个密封面,而且目前球阀的密封面材料广泛使用各 种塑料,密封性好,能实现完全密封。在真空系统中也已广泛使用。1.4.4 球阀适用于经常操作,启闭迅速、轻便。操作方便,开闭迅速,从全开到全关只要旋转90°,便于远距离的控制。

1.4.5 维修方便,球阀结构简单,密封圈一般都是活动的,拆卸更换都比较方便。

1.4.6 球阀密封性能好。在全开或全闭时,球体和阀座的密封面与介质隔离,介质通过时,不会引起阀门密封面的侵蚀。

1.4.7 适用范围广,通径从小到几毫米,大到几米,从高真空至高压力都可应用。

1.4.8 由于球阀在启闭过程中有擦拭性,所以可用于带悬浮固体颗粒的介质中。

1.4.9 球阀无振动,噪声小。流体阻力小。

1.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5.1 首先是测量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的量具不够精确,有些尺寸测量误差比较大如内径,还有一些尺寸难以测量比如深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工程坊借来游标卡尺,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降低了测量的难度。

1.5.2 然后是画图是视图选择的问题,在画出图纸时,我们以工作时的状态选取主视图,并以最简洁原则适当选取了其他视图反应出各个结构。1.5.3 还有画零件图时需要画9张零件图和一张装配图,如果直接画,费时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于是我们先用inventor软件做出三维模型,再修改生成的图纸,简化了画图的过程。1.5.4 对尺寸不明的螺钉、垫圈,通过查取国标获得 1.6 心得与体会

1.6.1 团队合作精神 1.6.2 提高了软件使用熟练度 1.6.3 加深对工程制图课程的理解 1.6.4 深入零件加工工艺的认识 1.6.5 磨炼意志,锤炼精神 工程图样 PPT演示 4 参考资料

篇6: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观察几种典型机构及运动,了解其特点。

2、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简要了解各种泵体和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机构。

2、从JGC—A型模型中任选两种,从JGC—B型模型中任选一种,进行机构分析、尺寸测量,绘制简图。

3、在机构运动简图上进行自由度的计算。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JGC—A型、JGC—B型机构简图测绘模型。

3、直尺、纸、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自备)。

四、模拟实物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基本原理

机构运动简图是指反映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单图形,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间所组成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机构运动简图中可以撒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来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性。

2、测绘方法

1)分析运动情况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首先要把该机器或模型的实际构造和运动情况搞清楚。为此先应确定出其原动件和从动件,再使被测机器或模型缓慢运动,然后按照运

动的传递路线把原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各构件的运动情况观察清楚,尤其应注意有微小运动的构件,分清各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联接次序和运动副数目、种类等。

2)选择投影面

投影面的选择应以能简单清楚地把机构运动情况正确地表达出来为原则。一般应先确定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原则是选择机构中的每一构件均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的最佳位置(避免构件间的交叉和重叠),然后将机构投影到与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上。必要时可就机器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不过应尽量减少投影面。

3)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在确定了原动件和投影面以后,就可以测量机构的运动尺寸了,按着一定的比例尺画出各构件和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

比例尺μL=实际长度LAB(m)/图上长度AB(mm)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构件和运动副的表示应尽量采用国家制图标准中规定的符号去表示。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模型,了解被测模型的名称和用途。

2、仔细观察被测模型,确定出原动件和从动件。

3、从原动件开始按照运动传递路线至到执行构件,仔细观察和分析相互联接的两零件间是否有相对运动,弄清各构件的运动情况,确定构件数目、运动副数目和种类。

4、选择最佳投影状态(原动件位置)并选择合理的投影面。

5、鉴于实验课时的限制,课内只需在“课内用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画出示意图(大致成比例)即可。再测量运动副之间的尺寸标在示意图上。为防止画错离开实验室又没有办法修改,因此画完后要主动找指导教师检查,确定无误后请教师签字。

6、课后按示意图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在实验报告上绘制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说明那些内容?

2、绘制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为什么可以任意确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基本原理,观察齿廓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3、了解刀具变位对被加工齿轮各参数的影响,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设备与工具

1、CJDJ—B型齿轮范成仪。

2、纸质齿轮毛坯两张。

3、自备绘图工具。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1、基本原理

范成法是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原理来加工轮齿的。加工时其中一个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它们仍保持固定的角速比传动,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所制得的齿轮的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今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必定为渐开线。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并

用笔将刀具刀刃的各个位置画在图纸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2、CJDJ-B型齿轮范成仪结构图

此范成仪是仿照齿轮齿条的啮合原理而构造的,如图所示。

1.齿条插刀2.螺杆3.圆螺母4.啮合溜板5.调整螺钉6.机座7.变位标尺 8.圆螺母9.压板10.心轴11.螺栓12.碟形螺母13.扇形板14.扇形齿轮

3、刀具及安装

齿条插刀为透明有机玻璃,其上开有两个条形螺栓孔。用螺柱和圆螺母固定在啮合溜板上,通过条形孔可调整刀具相对毛坯中心的径向位置,以实现标准

或变位加工;变位量可由啮合溜板两边的标尺读出(mm),刀具上两边的划痕如与标尺的“0”对齐,为标准安装,否则为非标准安装。

4、毛坯及安装

预先沿比齿顶圆稍大一点的圆周剪下毛坯周边,然后沿圆周线剪通中心孔(或用针沿圆周线扎小孔,最后打通)。退下圆螺母和压板,将毛坯套在心轴上,再装上压板,拧入螺母,把毛坯压紧在扇形板上,后者与心轴构成回转副可相对转动。心轴用一特制螺栓和蝶形螺母(扇形板下面,未画出)固定在机座上。机架上有两个,靠外面一个孔,用于加工z=20的齿轮;另一个孔用于加工z=8的齿轮。

5、范成运动

即齿条刀具节线与被加工齿轮节圆作纯滚动。内侧加工有齿条啮合溜板(刀具)可相对于机座移动,它与扇形板(毛坯)上固联的两个扇形齿轮之一相啮合(加工z=20的齿轮时为大扇形齿轮,加工z=8的齿轮时为另一个),从而实现了刀具与毛坯的范成运动。纯滚动可由啮合溜板、扇形板及机座上的刻度看出。

6、切削及进给运动

范成仪上刀具与毛坯之间无切削及轴向进给运动。以插刀齿顶节线与齿顶圆对刀后,即可径向进给,但为避免误差,一般一次进刀到位。

7、齿廓的范成运动

用手间歇的推动啮合溜板,每移动3mm用铅笔在纸坯上沿刀具齿形轮廓画出刀具位置,即插削位置。将啮合溜板从左极限位置推到右极限位置,刀刃的一系列位置便可包络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其中阴影部分为齿槽,实际加工时将被切掉。

在上述过程中应注意轮坯上齿廓形成的过程。观察标准渐开线齿廓有无根切现象。如有根切则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内容

1、范成m=8mm,z=20的标准齿轮。

(1)先剪好齿轮纸坯。

(2)根据被加工齿轮齿数,选定心轴的位置及与齿条啮合的扇形齿轮。

(3)装上纸坯。

(4)调整好位量,画包络齿廓。

2、范成m=20mm,z=8的标准齿轮。

3、范成m=20mm,z=8,x=0.5的正变位齿轮。

五、思考题

1、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ha*+c*)m?

2、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有何要求?

篇7:农业机械化实验报告

内燃机结构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内燃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了解拖拉机的整体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熟悉轮式拖拉机的后悬挂系统。

(二)实验仪器设备

德特54履带式拖拉机(解剖车)、铁牛55拖拉机、上海50拖拉机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认识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部件,讲解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传动关系、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2.认识配气机构的组成部件,讲解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气门间隙及其调整。

3.认识燃料供给系组成部件,讲解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传动关系、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主要讲解喷油泵、喷油器及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4.认识润滑系的组成部件,讲解润滑系的工作原理和所润滑的零件。

5.认识冷却系的组成部件,讲解冷却系的工作原理和所冷却的零件。

6.讲解汽油汽化器的组成、各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7.了解履带式拖拉机传动系统、转向、制动和行走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轮式拖拉机悬挂装置和液压悬挂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8.了解汽车后桥传统的组成部件和结构;了解认识动力传动、制动和转向的过程。

(四)实验报告

1.画简图表示实验所用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或配气机构的示意图,并回答其工作原理。

2.画出实验所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简图,回答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供油过程。

实验二

耕整地机械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耕整地机械的类型、组成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犁和耕深和水平的调节过程;了解圆盘耙的耙深调节方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

LS-3—30深耕牵引三铧犁、悬挂式两铧犁、悬挂式三铧犁、双铧反转犁、悬挂式旋耕机、十八片悬挂缺口耙、牵引式圆盘耙、牵引式镇压器等

(三)验内容和步骤

1.介绍不同犁体曲面的类型及其翻垡特点;件、结构及其其工作过程。讲解犁体的组成部

2.介绍LS-3-30深耕牵引三铧犁、悬挂式两铧犁、悬挂式三铧犁、双铧反转犁的牵引方式、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及耕深和水平的调节方式。

3.介绍悬挂式旋耕机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刀片的安装方式、工作原理和动力传动,并分析刀片安装方式和传动方式对悬耕质量的影响。

4.介绍十八片悬挂缺口耙、牵引式圆盘耙、牵引式镇压器的组成、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圆盘耙的调节过程。

(四)实验报告

1.实验介绍了哪几种耕整地机械?铧式犁主犁体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2.圆盘耙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圆盘耙的工作原理及其调整。

实验三

播种及中耕机械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播种机械的类型、组成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播种机的调节过程;了解铺膜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中耕机械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

悬挂式小型播种机、牵引式八行播种机、牵引式十四行播种机、ZBT-4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悬挂13行离心播种机、2BGQ—4耕播机、24行施肥播种机、2CM—4马铃薯种植机、中耕机、地膜机、地膜捡拾机、广西70型人力夹式水稻插秧机、东风-2S机动水稻插秧机等

(三)验内容和步骤

1.介绍悬挂式小型播种机、牵引式八行播种机、牵引式十四行播种机、ZBT-4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悬挂13行离心播种机的组成、各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动力的传动方式及播量的调节,主要熟悉不同类型排种器和开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介绍2BGQ-4耕播机、24行施肥播种机、2CM-4马铃薯种植机、中耕机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介绍广西70型人力夹式水稻插秧机、东风-2S机动水稻插秧机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4.介绍地膜播种机、地膜捡拾机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四)实验报告

1.实验介绍了哪几种播种机械?牵引式八行播种机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2.地膜播种机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地膜播种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四

谷物收获机械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物联合收获机的类型、基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工作原理,熟悉关键部件的结构、调节过程和使用。了解不同类型重子精选机、玉米种子脱粒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调节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

东风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延河4LZl.4自走式联合收获机、东方红联合收获机,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2B—A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4L0.75小型联合收割机、悬挂式割晒机5XZ-0.5重力式重子精选机、5XF—1.3A型复式种子清选机、KY—01型玉米种子脱粒机。

(四)验内容和步骤

1.了解自走式和背负式谷物收获机械的类型。讲解东风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分别介绍收割台、倾斜输送器、脱粒机构、分离机构、清粮装置、发动机、传动、行走部分、草秆收集机构、液压、电器装置和操纵驾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东风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的主要调节机构。

2.了解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并与东风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脱粒方式的结构特点。

3.了解4L0.75小型联合收割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了解悬挂式割晒机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5.讲解5XZ-0.5重力式重子精选机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动力传动过程、工作原理和调整使用。

6.讲解5XF—1.3A型复式种子清选机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工作原理和调整使用。

7.了解KY—01型玉米种子脱粒机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五)实验报告 1.实验介绍了哪几种谷物收获机械?请画出切流和轴流脱粒机构示意图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2.请回答5XZ-1.0重力式重子精选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种精选机可进行哪些调整?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篇8:大学机械实验报告

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我校生科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比较, 差异很大, 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对我们中心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功经验简要汇报如下, 希望能对我院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有指导性作用。

1 教学实验室档案图书的先进管理

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档案管理非常规范、系统而且非常科学, 档案室有具体人员管理, 钥匙专人负责。档案按文件的不同来源及其特点、特殊性分类, 编号按照三级目录管理。档案分类非常系统, 有档案教学文件、仪器设备文件、实验室建设文件、创新实验文件、开放实验室文件、获奖证书奖章文件、发表论文文件、电子档案等。档案室在管理过程中有各种规章制度来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执行, 比如各种借阅、归档的管理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档案分类非常细致、全面, 比如仪器设备文件, 每一台仪器从设备的申购到报废所有环节均有记录。

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和教学改革过程及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教训, 对于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

在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 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 建立了高效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2.1 他们的实验室

每个实验台上都安装了LED电子助教系统, 与局域网连接, 用于学生实验分组, 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的传输。

2.2 建立“网络小课堂”

, 在网上有全部必修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及实验教学录相, 学生可以进行查询实验、预约实验、预习实验、模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学习和交流、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等工作。

2.3 由显微镜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语音问答系统四部分组成的显微互动系统, 实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语音、图像、视频的全方位实时互动。

2.4 智能门锁系统

通过计算机和无线网络管理实验中心的所有房间的门锁, 房间卡分为总控级、层控级和房间级, 不同级别的卡在已设定的时间区间可打开不同范围的实验室门锁。

2.5 实验教学监控

系统集安全监控、多点教学、实时指导、远程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 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操作和考试纪律等多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和监控管理。监控摄像头可以感受声音和光线的变化自动录像, 录像记录在电脑硬盘中保存1个月, 发现问题可以随时调阅录相。管理人员可以在监控终端对各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画面进行任意切换。

3 实验教学的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影响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破了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的界限, 组建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在院里单独设制。实验室、实验设备和教学经费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和实验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制定了实验中心管理制度18项, 保障了实验中心的管理有章可循。加强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规范实验教学秩序。

进实验室的学生, 每个实验小组都有对应的实验台、实验凳和仪器设备编号, 这些仪器物品均由对应的学生负责使用和管理, 有损坏或丢失, 实验中心可根据情况, 按有关规定当时作出处理决定;实验课对学生设有迟到自签薄、值日生考评登记卡。这样, 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有一种责任感, 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对学生实验中的基本技术和仪器使用先培训, 合格后发给仪器使用证等, 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基本功。以上制度在实施中严格执行, 工作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违反者及时给予通报批评。

加强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是当代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习惯不仅影响实验结果, 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 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自示范中心建设以来,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例如, 实验前的第一次课就安全、环保和实验习惯教育课, 并开卷考试和模拟演练:实验过程中制定了15条实验习惯评定标准, 以规范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把相关的知识和要求放在中心的网站上, 以便学生学习和了解。

实验课独立设课, 独立学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对独立, 按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 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避免了内容的重复, 有利于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 使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实验课的成绩评定办法改革。实验课的考核实行实验技能和创新目标化管理, 采取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实验课成绩考核办法。除考核实验知识外, 还要验收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 有无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独立开展设计实验、实验研究的动手能力, 最终评定成绩。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实验考核占70%, 理论考试占20%, 设计和实验研究占10%。

4 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实验的管理

实验教学采取了两种开放形式。

4.1 实验时间的开放

每学期开学前2~3周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 随时自由分批到实验室, 训练本学期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本学期所用仪器设备考核合格的学生, 方可进实验室做实验;对于需时较长的实验, 如“果蝇的培养”, “微生物分离纯化”, “基因工程”等实验, 学生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来实验室作实验。实验室做到全天开放;对于台件数较少的大型仪器, 学生可预约, 随时来实验室使用。

4.2 实验内容的开放

将选修实验题目公布给学生, 学生根据本人的专业和兴趣选实验题目;学生选择不同的或相同的题目, 以不同的实验材料, 不同的实验条件, 结合多学科知识由学生自己设计进行学科研究的初步训练。

通过以基本技术训练、选修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为开放内容, 采取专设7间实验室和相关仪器室实行24小时全方位开放、其他实验室定期开放的开放模式, 通过建立开放工作流程、智能门锁系统、实验监控系统、实验网上互动系统等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 作为开放教学的管理保障。

实验中心与学校团委共建了“吉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面向全校本科生设立了“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扩大了实验室开放共享的范围。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企业还设立了“创新实验专项奖学金”。这样,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热情, 调动了学生创新实验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5 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的管理

人文环境与设施建设是示范中心建设的基础, 示范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宽敞明亮、绿色环保达标的实验室环境, 让学生愿意来实验室工作;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的同时, 还要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吉大的示范中心, 学生人均实验室使用面积23.75m2, 基本实验仪器配套数每人一台;实验中心配有学生用的图书室、资料室、微机室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全钢结构防强酸强碱、阻燃材料、人性化设计的实验台;实验室配有防火、防盗系统, 装有冲眼器、紧急喷淋, 设有保健药品急救箱和通排风系统, 每个实验室都配有生物学特色的绿色植物和花卉, 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环境的温馨。

6 启示

总结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 对照先进找差距, 对我院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有如下的指导意义:

6.1

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 建立并完善本中心的档案文件系统。

6.2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

采用智能门锁系统、实验监控系统;建立实验网上互动平台;进一步完善显微镜互动系统。

6.3 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实验课独立设课, 独立学分;实验课的成绩评定办法改革, 引入实验习惯评定成绩, 并具有充分否决权。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 保证仪器的使用规范, 减少仪器的损坏。

6.4 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善补充

实验室安装防火、防盗系统, 安装冲眼器、紧急喷淋, 设置保健药品急救箱和通排风系统。实验仪器要尽量精良化。

6.5 加强并规范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

根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逐渐建立起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引入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使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助教作用, 研究生既是助教又是管理者, 也是辅导者, 这样可以解决我院的实验中心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我院的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刚刚建立, 很多地方都很不完善, 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中心将会在管理理念、教学体系、队伍建设、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的进行综合的建设与改革, 我们将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 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效, 为培养具有较强实验动手能力和先进科学思维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摘要:介绍了吉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 以期能对我校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孟庆繁, 逮家辉, 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9) :1-3, 10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概论复习题下一篇:商务宴请中餐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