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

2024-05-23

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精选8篇)

篇1: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

关于修改“园区停车场智慧道闸系统改造”方案的议题

公司领导:

公司目前所使用停车场道闸系统,目前由于硬件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老化现象,软件无法满足停车场管理要求,主要有以下问题:

1.计费不准:经常出现车牌识别错误,导致多收停车费用等情况,并经常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2.硬件稳定性差,停车场经常出现掉网、摄像头不清晰、道闸无法起杆、无车时自动抓拍并识别随机车牌等情况。

3.软件由于开发语言过于老化,与现行软件相比较功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比如:无感支付、扫码支付、ETC支付等方式,无牌车的缴费、延时出场、电子抵扣、收费多重规则叠加等功能等均无法实现。

以上问题多次、反复发生,极大的提升管理人员及运营成本,且目前随着园区租户的不断增加,车辆也在不断增多,现有收费系统 已无法满足车流量及停车场经营需求,特提出停车场道闸整体智慧升级改造方案将目前所使用两进一出道闸系统软、硬件一并更换为新型智慧设备,以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同时增设微信、支付宝、ETC、无感支付方式,达到半无人值守条件,减少出入口岗亭安保人员的投入数量避免保安收取现金出现风险和加快通行效率。经过市场咨询,设备及安装费用估算平均水平在13万元左右,开通线上支付方式需将服务器放置于云平台,费用大概为2500元/年,采用ETC、微信、支付宝支付方式支付均会产生0.6%手续费,施工工期10天左右,质保期为两年,两年后每年维护费大概为14000元/年。

前期所报停车场道闸整体智慧升级改造方案,原计划自行采购更换道闸但云南省交投系统不支持ETC在停车场使用。不采购ETC收费设备,可以采用与银行合作的方式由银行免费提供道闸节省开支,因此建议解除与龙高科技签订的道闸采购合同(合同总价:壹拾贰万肆仟陆佰玖拾元整,此合同未实施也没支付过任何费用)。经对多家银行对比,拟定选用技术成熟和手续费率最低的 招商银行提供的合作方案:免费为我公司提供符合使用需求的两进一出道闸及系统,由招商银行代收实现微信、支付宝、招商银行一网通支付渠道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交易手续费为0.3%,T+1个工作日到账,按照银行合作要求,我公司需在招商银行开立收款专户,专户每月月均存款余额需大于1000元,双方合作期限5年,合作期内,系统及设备所有权归属招商银行,公司仅享有使用权。我公司为满足方便对账及审计管理也有开立专户需求,经与银行反复确认合作供应商及现场考察,拟定使用招商银行提供的云南瑞诺科技有限公司蓝卡品牌道闸。招商银行承担新增的停车道闸设备上线运行之日起两年内的全部设备维保费用,前述期满后由我公司承担设备维保费用,维保内容及费用收费标准为: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进行维修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设备、系统的问题,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含人工材料维保费用为3000元/年。

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提请对旧道闸进行报废处理,配合园区停车场智慧道闸系统改造项目的实施。

当否,请领导批示!

附:银行合作模式对比:

银行名称

结算周期

手续费率

合作期限

维保费

其他条件

华夏银行

T+0

0.60%

7年

0

道闸投放广告

建设银行

T+1

免费

5年

0

600万元存款

兴业银行

T+1

0.60%

5年

第二年起6000元/年

维保费需一次支付4年,即24000元

招商银行

T+1

0.30%

5年

第三年起3000元/年

1000元日均存款

篇2: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篇3: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 国际化的发展, 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 在拥挤的市区里汽车与停车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公用停车场日渐无法满足频繁的停车需求。对于大型车场, 如何解决车场和停车管理是开发单位和管理公司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合理的车场系统建设也将有利于提高车场的经营效果,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品质, 提升项目的品牌效益。

软件园三期总规划面积11.8km2, 总建筑面积约800万m2。其中软件园三期起步区A、B地块位于集美新城诚毅大街两侧, 总建设用地面积6万余m2, 总建筑面积30多万m2。其中A地块半地下室一层、地上18~20层, 总建筑面积约194664m2;裙楼3层, 塔楼4栋。B地块半地下室一层、地面18层, 总建筑面积约105571m2;裙楼3层, 塔楼2栋各15层 (塔楼标准层面积为2000m2) 。

1 停车场管理的现状

在当前的车场管理中, 传统停车场存在的以下问题: (1) 高峰时段在车道出入口时有车辆滞留现象出现。 (2) 泊车者入场后无法迅速的进入泊车位置停放车辆, 只能在场内无序流动中人工寻找空余车位, 不但占用场内车道资源, 甚至造成场内交通拥堵。 (3) 场内到底还有多少停车位可以使用, 管理者一无所知。 (4) 须配备大量的专职场内管理人员依靠人工去引导车辆停放, 影响停车场形象、增加管理成本。 (5) 管理者每天无法及时统计不同时期的车流量, 不能及时优化车位资源配置, 导致停车场利用率低下。本文以厦门软件园三期起步区为基础, 分析综合体停车场管理的需求, 并简要阐述智慧车场的设计思路。

2 项目概述

软件园三期起步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万m2。项目有写字楼、商业、大型车场等组成, 后期项目中还配套有公寓楼、酒店、大型商业等。其中室内停车场为地下一层、地面一~三层, 近8万m2, 共设6个车辆进出通道, 规划1650个停车位, 室外露天停车场250个, 跟市政道路设置7个车辆进出通道 (详见图1) 。

3 车场智能化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该项目车场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 如何较好地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至关重要: (1) 如何解决车辆快速、便捷地进出车库的问题; (2) 如何解决快速车位寻找及寻车难问题; (3) 如何提升对临时停车客户的收费、管理和服务问题; (4)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车位资源, 提高车辆的停放率, 提高后期收益; (5) 如何与周边商圈停车环境融为一体。

4 系统解决方案介绍

本项目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基于视频分析技术为主的解决方案, 系统包括车场出入口解决方案、停车引导解决方案、反向寻车解决方案、停车收费解决方案、消费减免停车费解决方案、交替停车解决方案及外联设计解决方案七个部分。

4.1 车场出入口解决方案

(1) 车道用途规划。根据对本项目市政道路和车流动线的分析, 合理规划各个车场出入口的具体功能 (详见表1) 。

(2) 技术选用。设计思路:快速进出场, 免卡通行。采用视频车牌识别技术, 进出车场拍照对比, 无需刷卡或取票, 避免排队拥堵, 最快4s即可入场;配置起落杆速度小于1s的高速道闸, 确保车辆快速通行入场。

(3) 车场入口配置。车库余位显示屏;高速道闸 (1s以内) ;入口通道控制机 (支持IC卡) ;临时卡出卡机 (无车牌车辆临时使用) ;车牌自动识别装置 (见图2) ;语音对讲装置。

(4) 车场出口配置。高速道闸 (1s以内) ;出口通道控制机 (支持IC卡) ;吞卡机 (无车牌车辆临时使用) ;车牌自动识别装置;语音对讲装置;收费岗亭 (仅在后勤车库出入口设置) 。

4.2 停车引导解决方案

(1) 设计思想。将室内停车位设为写字楼的固定停车区 (约1650个车位) ;室外区域作为商业及访客临时停车区 (约250个车位) 。

(2) 系统配置。在室内入口的车道设置闸口, 用于将固定车场 (出售停车位或常租停车位) 与临时停车位分离。后期临时停车数量多时可设置LED车位引导显示屏。后期大型商业停车场的每个车位上可安装具有车牌自动识别的车位检测终端, 监测当前的车位状况及车辆信息。由车位指示灯及LED车位引导屏指引车主快速寻找空车位。

(3) 车牌自动识别车位检测终端 (见图3) 。车牌识别时间:<0.1s;整体识别率>98%;图像分辨率1600×1200;高清图像, 内置车位状态指示灯。

4.3 反向寻车解决方案

(1) 技术选用。设计思想:快速找车。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技术, 实现了通过车牌号输入, 显示车主及车辆所处的位置, 帮助顾客尽快找到车辆停放的区域。车主可以通过触摸屏寻车机 (见图4, 输入车牌号或选择停车时间, 系统自动显示车辆停放位置, 并显示最近取车路线。

(2) 系统配置。在办公楼一层大堂、地下室电梯门厅设置触摸屏寻车机。可通过商圈APP客户端 (见图5) , 支持手机在线反向寻车功能。

4.4 停车收费解决方案

(1) 设计思想。提供多种缴费方式, 自动结算, 分散出口车流。

(2) 收费方式。 (1) 车场出口缴费。该项目主要设置于后勤车道出入口, 为人工缴费。同时管理岗亭兼顾对后勤车辆的进出管理。 (2) 中央收费站集中缴费。办公楼一层服务台、地下一层临近车场出口位置设置中央收费站。中央收费模式:临时车出场前, 先到收费中心交费, 交完停车费后, 司机在规定的时间内 (如10min) 开车出场, 出场时通过车牌自动识别或将IC卡插入吞卡机, 识别认证后开闸放行。 (3) 自助缴费终端 (见图6) 。在商业区地下一层电梯门厅设置自助缴费机。临时停车用户可自助完成缴费, 并在规定时间内开车快速离开车场。 (4) 客户手机APP缴费。通过商圈APP客户端, 支持手机在线停车缴费功能。

4.5 消费减免停车费解决方案

针对商业消费减免停车收费的需要, 本项目在商场服务台、中央收费站、自助缴费机提供减免停车费服务功能。同时通过手机APP客户端扫描商业消费小票, 并输入车牌号, 可实现掌上自助减免停车费功能。

4.6 交替停车解决方案

软三项目为集写字楼、公寓、大型商业为一体的商业地产项目。人流、车流较大, 同时地下车库车位比较有限, 为了解决车位紧张问题, 设计通过车场区域闸口控制及车位引导系统对部分车位进行交替使用。

(1) 需求分析:写字楼上班时间主要在周一至周五白天, 该事件车位需求量大。商场营业高峰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公寓住户通常晚上和周末会在家, 同时该时段访客比较多。

通过以上分析, 写字楼与商场、公寓住户对车位的需求时间存在时差, 通过这个时差,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对方区域的车位, 解决车位不足的问题。

(2) 解决方案:可将局部车位设置为交互停车场。周一至周五白天, 将该部分车位开放给临时停车客户。晚上及周末, 将部分车位开放给公寓常租用户使用。

5 停车场管理系统配置建议 (见表2)

6结束语

篇4:智慧城市系列之智慧停车

过多的时间用于寻找停车位将会导致驾驶员沮丧,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商家的销售损失,以及城市销售税收的损失。通过对停车数据进行分析,实际上可以找到方法,从而减轻这些负面影响。

停车计时器发明于70多年前,但这么多年来,它的工作原理基本上都保持不变:停车场工作人员在停车场周围搜寻停车超时的车辆,并在驾驶员回归前开出罚单。这一过程非常低效,在大多数城市,发现超时停车的概率不超过10%。最近推出的信用卡计时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驾驶员不需要再携带大量的硬币用于停车,同时城市可以在线生成收入报告。但是,它仍然无法改善停车造成的社会或经济问题。

很多城市将停车计时器设置成在“工作时间”收费(即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点到下午6点),而在高峰需求时不收费。事实上这一做法通常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许多零售商业区,停车需求量最高的是晚上的酒吧和餐馆,但因为这些车位在夜间是免费的,因此它们常被附近的居民占据,造成食客们最终放弃这一区域而改去其他地方。

如果停车位的规划者能够真正理解驾驶员的行为,那么他们就可以设置的定价和条例,以优化可用的车位,从而实现智慧停车。有研究表明,在使用率高于90%的停车场,可以减少15%的停车拥塞。

通过对停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使用相关的办法,可以大大改善停车情况。只有非常精细地理解驾驶员的行为,包括每个空间、每个车位、每个区域在每个时刻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停车定价,制定出合适的停车条款。

利用数据和分析实现智慧停车,非常有益于经济。研究表明,通过仅仅减少10%的拥堵,我们不是能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而且可以创建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通过使用数据分析进行停车管理,城市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并得到相应的收益。提高收入意味着商家和城市的双赢。更重要的是,当驾驶人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能够享受到更少拥挤的街道和充足的停车位。

篇5:智慧停车诱导系统汇报

缙云县停车设施少,泊位缺口严重,乱停车、不规范停车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交通通行效率,更影响城市美观。城市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也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困难。为有效破解我县城区“乱停车”现象,合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根据市治堵办2016、2017年工作要求,我县启动在县城区建设智能交通诱导、停车诱导系统。

智慧停车诱导系统:

智慧停车诱导系统旨在构建城市静态交通大数据、建立城市级停车诱导系统以及建立城市级停车收费管理平台。城市静态交通大数据是指通过先进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对停车场、路侧泊位以及其他一些停车位上的停车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停车大数据能够为执法部门提供依据,为建设部门提供研判,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为服务部门提供推送服务。

城市级停车诱导系统是指通过在合理的位置配置诱导屏,将城市静态交通大数据中采集到的停车数据发布到诱导屏上,引导市民快速有效的停车。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可以极大的减少市民寻找泊位的时间,减少寻找泊位过程中不必要的油耗,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拥堵,从静态交通角度缓解了动态交通压力。城市级停车收费平台是指包括停车场收费管理、路侧泊位收费管理在内的整个城市综合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成可以有效的规范城市停车秩序,完善停车收费制度,提高停车收费管理人员素质,减少套费率等。建设合作模式和规模:

本次项目将采用BOT特许经营模式完成系统建设和运营收费管理(政府只提供公共道路泊位资源或者停车场),完全由中标人出资完成智能停车系统及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完成后的运营权归中标人所有,运营期限为10年。合同到期后,项目所有产权无偿移交给招标人。

建设路侧1429公共停车泊位(最终实施总数、区域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为准)。每个泊位安装车位检测器,作为物联网的检测终端,可用于计时、计费、统计、提醒及诱导等多种用途,对城区的停车泊位进行智能化管理。

篇6: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

1996年10月底原国家科委批准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的专题合同,同年11月该专题正式开始起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持单位,在原国家科委、公安部、建设部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领导直接组织和参与下,专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克服了经费短缺、时间紧、要求高的困难,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勤奋努力,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研究,本专题的研究任务已于1998年10月通过了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鉴定。由两院院士周干峙和扬佩昆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本课题是建设部系统“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第一个完成的成果,也是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城市交通方面第一个提交的成果,建设部科技司已经将本课题成果作为建设部系统重大科研成果上报国家科技部。

为了探索科学技术如何更好地转换成生产力,创造出更大地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本课题成果为基础,从1998年开始,应用于建设部、公安部主持的国家的“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与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并着手编制“停车场规划指南”;为了推动停车场建设产业化,我院已经着手开展“北京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示范工程”项目,进行停车场政策、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开发,以此来推动全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

一、专题研究的背景

停车场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停车场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非公共停车位具有房地产的特性,其供需状况对城市空间供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停车场与一般商品不同,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时段容量不足;二是不可运输性,体现在无法实行空间上的调节,如不能把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三是作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从常识的角度来讲,一辆车至少要占用一个停车位,与道路交通相比,停车位的总需求是“刚性”的。鉴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停车场的供应与需求始终存在着矛盾。

机动车总是在“停”与“行”两种状态之间转化,“行”状态需要道路条件,“停”状态则要求停车场来保证。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车辆交通量日益剧增,很多大中城市不仅出现了动态交通的严重阻塞,而且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占道停车、违章停车,从而进一步加剧交通阻塞,导致交通事故上升。城市“停车难”状况已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欠帐”很多,问题日益严重,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城市汽车保有量将是90年代中期的4倍以上,可以预见城市交通问题将更加严重,特别是城市停车问题很可能成为实施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和城市道路交通政策的“瓶颈”,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从50年代开始深入研究城市停车问题,如美国在1956年针对停车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近70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城市停车指南》(Parking Guide for Cities)。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了CBD停车的研究,并于1965年出版了《城市中心停车》(Parking in the City Center)。1971年出版的《停车指导原则》(Parking Principle , Special Report #125)总结了111个城市的停车研究结果,其停车指标以城市人口为依据,特性指标有停车供应、设施使用、出行目的、停车集聚、持续时间、步行距离及周转率等。香港运输署1995年出版的《停车需求研究》中介绍了香港所进行的停车调查,该调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现状停车调查,目的是收集现状停车设施供应情况,并为2001年—2006年停车供应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停车特征调查,目的是建立不同用地性质与停车产生吸引之间的关系和停车需求模型。三是车辆拥有者偏好调查,目的是通过询问,了解寻找车位时间、停车付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等候时间或步行时间等。日本1957年颁布了《停车场法》,大力推广鼓励路外停车场的建设。1962年提出了《机动车场所之确保法实施令》和《自动车保管

场所确保法实施令》。美国根据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不断加深对停车场规划的认识,前后出了三个版本的《停车标准》(The Dimensions of Parking)。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本世纪初到70年代,发达国家主要的注意力用于建设停车场,以减少交通拥挤。70年代后,逐步转移到通过控制、管理停车活动,来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

目前我国城市停车的严重状况,其中既有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问题,也有停车政策和规划技术上的问题。当前急需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政策、规划入手,探讨在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过程中,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将此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建设中去,这对提高停车设施建设的决策科学化,提高投资的效益,改善交通环境,适应未来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专题的研究内容

本专题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另外还有试点城市的应用研究。

1.子题1:部分大城市停车场发展规划、政策及管理调研

本部分内容超出了原定的研究计划,原因是建设部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停车场规划建设的形势要求,提出通过本次调研,为制定新的“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及“停车场规划准则”提供依据。因此,在原定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这一内容。调研涉及15个特大或大城市,调研报告内容包括:

(1)各城市现行停车政策及规定

(2)各城市机动车停车现状

(3)各城市的停车发展规划

(4)停车政策与模型

(5)对修订全国停车法规的建议

2.子题2:停车需求预测技术

停车需求预测技术方法是停车规划技术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需求预测的技术方法由规划的要求、规划目标、所需数据、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组成。

(1)规划的目标和所需数据的确定

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的不同规划目标进行分析,提出符合各种规划目标下的停车规划的目标和深度。并考虑对应于各规划目标的各规划阶段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政策等停车需求预测必须的所需数据的精度和提供方式。

(2)停车规划要求的确定

在考虑规划目标和规划中停车需求预测的相关数据输入的前提下,提出不同规划目标和规划阶段的停车规划要求。

(3)停车需求预测的技术方法

根据上述规划要求的分析和数据约束,研究停车需求预测的技术方法,提出推荐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进行试点研究,以检验停车需求预测技术研究的成果。

其成果应用于南京市的停车场规划之中。

3.子题3: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设置标准

(1)上海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设置标准实施情况调研分析

(2)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需求与配建标准研究

(3)关于我国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发展政策、策略的建议

(4)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花木地区停车规划示例

4.子题4: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平衡关系及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研究

(1)城市中心区停车场供应与中心区路网容量平衡;

(2)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研究

主要以南京市为试点进行研究。

5.子题5:动静态交通的相互影响分析

(1)道路和出入口的车头间隔分布

研究道路上和出入口匝道的车头间隔分布,临界接受间隔分布的特性,建立合理适用的分布形式的模型,并用实测数据检验。

(2)停车场进出车流特征分析

集中于出入口交通流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交通特性。

(3)汇流区的道路交通特性

集中于路上汇流区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的计算分析。

(4)通过研究提出适合设置路上/边停车、路外停车的道路交通环境

条件及相应的设置容量要求、停车方式、进出通道要求、管理要求。

通过研究本专题达到了原定的技术要求,即:作为国家及大中城市有关部门进行停车场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提出了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以及适合我国大中城市制定配建停车指标的技术、方法和步骤。

三、专题研究的技术特点与技术路线

1.技术特点体现在:

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停车问题基本情况不明的状况,及时开展了全国十五个特大或大城市的停车现状与现行政策调研,使国家停车法规的制定建立在丰富的实际数据分析基础上。力争将停车场规划技术系统化、科学化,与国际成熟的规划方法接轨。

将停车规划理论研究与停车场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研究得到的技术实际应用。如:南京、上海、洛阳停车场规划及停车设施规划等。体现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想结合的目标。

2.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制定了比较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如下:

(1)选择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不同停车环境(不同停车类型、不同停车规模、不同进出口条件)的路段作动静态交通相互干扰观测和运行调查。

(2)总结国内外中心区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措施,探讨城市中心区停车系统发展规划、停车需求管理的策略及对策。

(3)总结国内外停车需求预测技术、停车场规划布局技术,结合目前交通规划的技术发展、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需求状况,制定合理适用的停车系统规划程序,提出大城市配建停车指标制订的方法、步骤和基本原理。

(4)在建设部、公安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国内首次部分大城市停车场发展规划、政策及管理调研活动,统计了部分城市有关停车场规划的数据,绘制了大量的图表,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停车政策建议。

(5)在上海市1000余座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配建停车场设置指标及相应的规划技术,其成果在浦东新区的停车场规划中进行了应用。

四、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效果

在上述专门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城市的实际项目(如: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花木地区停车规划示例,洛阳市中心区停车场规划、南京市停车场规划等)进行了应用研究,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城市机动化水平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停车设施规划方法与实际应用的途径。

研究成果受到了南京市规划局、上海市浦东管委会、洛阳市规划局等应用单位的好评(详见相应的应用证明书)。国内首次部分大城市停车场发展规划、政策及管理调研,经过统计分析,提炼出了大量的国内城市停车的现状信息,其成果已经提供给建设部规划司、公安部

交通管理局以及国内多家交通管理、规划设计单位参考。

本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首次在全国开展了十五个特大或大城市停车场现状与政策等内容的调查,并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停车政策模型,为国家停车法规的制定和城市中心区停车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和辅助决策的有力工具。2.系统总结了国外停车场政策与规划的经验,为今后开展停车场规划工作提供参考。3.经过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规划程序的停车需求预测技术方法和停车场系统规划程序。4.提出了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需求与设置标准的规划方法。

5.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研究数国内首创,相应模型可用于国内其它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规划中。

6.南京停车管理规定的研究体现了停车设施发展可持续策略的思想。

篇7:停车的管理系统方案

外滩中信城位于上海市的四川北路与海宁路交汇处,是外滩CBD、陆家嘴CBD和北外滩CBD的“金三角”区域。中信城为一座集五星级酒店式公寓、大型购物商场、休闲广场、现代商务楼和高档住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化复合型社区。基地面积5、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有外滩好望角五星级酒店式公寓43层,包括SOHU大堂、多厅影院、4个SOHU共享空间、落水中庭、斜向中庭;超级购物中心;休闲广场;水岸观景高档住宅;名都中心商务楼等。

二、中信城项目背景

该方案采用临时用户自助取卡,拍取图像存档,系统自动分配车位并进行准确引导,具备路线规划功能,显示各个区域的余位状况,在每个车位上方安装车位检测设备及状态指示灯,当该车位分配出去后,指示灯闪烁,便于客户快速便捷的找到属于自己的车位,并方便管理端对车位的监控。

方案实现每个出口可以收费的同时还在场内进行集中收费管理;收费后,用户车辆可在通过出口吞卡设备时送还卡片出场,增加车辆出行效率。VIP用户可使用事先发放的远距离泊车卡片实现不停车进出场,其他功能与临时用户同样。

三、方案组成模块

1、出入口通道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中出入口通道管理是系统的基础管理模块,是辨识管理车辆进出停车场权限、收费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出入口控制器、智能挡车器、地磁检测器、语音提示系统、对讲系统、近距离读卡器、远距离读卡器、图像对比系统等。

进出流程

在入口通道处,来车若是长期车则持粘贴在车窗上的远距离卡刷卡进入,无需停车。若为临时车,则在入口控制器上按键取卡,取卡时必须保证车辆停在票箱正前方以保证票箱地感能够检测到车辆的存在;在车辆刷卡的同时系统将启动图像捕捉系统,抓拍车辆照片用以备案。同时导航型自动吐卡票箱的.显示屏上会出现动画演示,指引用户将车停放在大概的方向;同时,在该车所行路线的导航屏上面会有该卡片的编号显示出来,当车辆通过道闸后,栏杆自动复位下落。

在出口处,若来车为长期车,则可持粘贴在车窗上的远距离卡刷卡外出,无需停车。若长期车租期将要结束,那么系统将会自动通过显示屏和语音进行提示。

如果来车为临时车,则持在入场时取的临时卡进行刷卡或交由工作人员进行刷卡,刷卡时系统将启动图像捕捉系统,抓拍车辆照片,用于比对入场时的图像,待工作人员收取停车费并确认图像或车牌无误后放行通过。若该卡片已经在停车场内设置的场内集中收费站交付过费用了,而且是在规定时间段内离开停车场的,那么只需将卡片放入自动吐卡票箱内即可,闸杆会自动升起,当车辆通过道闸后,栏杆会自动复位下落。

2、场内车位引导管理

外滩中信城项目要求针对停车场内的平面情况实现停车场内的区域管理,即实现停车场内的车位余位统计和余位信息发布,引导行使在停车场内车辆快速寻找到有余位的停车区域。

系统要求:

1)在停车场的每个主入口设置剩余车位显示屏,分别显示每个区域的剩余车位。

2)在停车场的每个主入口设置系统信息屏显示车场区域划分详细情况,能够正确的引导驾驶员按照最简便的路径泊车。

3)在车场的每个区域入口设置车位显示屏,显示本区域的的剩余车位数量。

1、区域引导流程

在停车场的设计中,考虑到停车场内车位数量众多,且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楼层。为了让进入停车场的临时车辆能够相对快速和准确的找到停车位,我们对停车场进行分区,在停车场的主入口处以及每一个区域的入口处发布各区域或者当前区域的余位信息。

那么我们如何来准确引导车辆,并计算每个区域的余位数量呢?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双向的地感检测器来实现进出某一个区域的车辆计数。即在需要计数的区域的出入口安装带两个地感线圈的地磁检测器来判断经过车辆的进出方向,从而得到区域内的车位余数。最后由管理系统实时发布到对应的信息显示屏上。

关于区域余位信息显示屏的设计,我们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根据不同需求的物业可以进行定制。可是立式的信息发布屏支架,也可是悬挂式灯箱,还可是简单的在一些出入口上方安装简易LED条屏。

2、其他车位引导方式

经过立方团队的潜心研发,我们同时提供基于视频识别器的精确车位引导和基于超声波的车位引导。

视频识别精确引导:我们在场内每一个车位上方安装视频识别器,车辆进入车位,识别器抓拍到车牌,车位上前方的车位灯显示有车,引导余位显示屏减一;车辆离开,识别器检测不到车牌,显示无车,引导单元显示加一;同时,区域引导屏持续不断的轮巡引导单元,将余位信息及时反应在区域引导屏和入口处的总组合屏上。

超声波识别精确引导:我们在每一个车位上方安装超声波探测器,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检测该车位上是否有车,若有车,车位上前方车位灯显示红色,引导单元减一;若无车,车位灯显示绿色,引导单元加一;同时,区域引导屏和管理中心不断轮巡引导单元,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总显示屏和区域引导屏。

3、场内收费管理

外滩中信城项目考虑到停车场内车位数量众多,如果在车辆进出的高峰时段,可能会引起出口的拥堵。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人员进入车场的通道口(如地下车库电梯厅)设置多台自助缴费终端,提供场内收费服务。场内缴费能够节省车主在出口处的占道时间,有效的避免了交通拥堵情况。

车主可在出口处将付费后的停车卡投入票箱,票箱自动识别确认后开启道闸放行,并语音提示“欢迎再次光顾!祝您一路顺风!”车主顺利出场;

车主也可在离场前先到设立在场内缴费窗口交费,在办理毕付款手续后一定时间内,拿着付费后的停车卡驾车顺利出场;

我们可在管理端设置交费后的滞留时间间隔,如超过时间仍未出则收取滞纳金。

4、取车查询

考虑到该项目中有商场的存在,那么停车场内停放的车辆肯定有大部分是临时用户或非经常性停车者,那么此类用户可能对于停车场内的环境不会很熟悉,为了给停车者提供良好的服务,避免停车者在取车的时候四处寻找自己的车辆,我们在人员进入车场的通道口或商场电梯口设置取车查询终端,提供取车查询引导服务。

在停车场内或商场电梯口设置取车查询终端,终端平时显示停车场该层的整体平面地图(或者本项目的宣传短片),直观的显示区域名称、位置和已经使用的情况。

当用户在查询终端上刷车辆入场时的停车卡后,终端地图上将显示该终端位置至其车位的行走线路。如果用户的车辆不在当前楼层,则友情提示用户至另一层。

如果终端显示了行走线路,车位灯将开始闪烁一段时间,给予取车用户醒目的提示。

四、立方智能停车场方案优势明显

上面我们对中信城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主要介绍了该项目中所运用到的车辆出入管理、自助缴费、车位引导和取车系统。该项目运用到的方案可以说是实现智能停车的非常先进的方案。

1)模块化设置:系统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对于远距离识别、图像对比、车牌识别、车位引导、取车、语音提示、自助缴费等功能都可以进行灵活配置;不采用某一块功能不会影响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

2)快速停车、精确寻车:特别要提出的是,系统支持余位计数和自动分配,是我们进行车位车位引导、取车查询等功能的基础;能够让车主及时而快速的找到车位,且可通过车位查询机及时找到爱车;

3)收费功能强大: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收费标准,长期车可分为按年收费、按季收费、按月收费、计时收费、计次收费、一次性收费、不收费和按时段收费(时段优惠)等;而对于临时车则可分为:按是收费、按次收费、按次收费、时段收费等情况;

4)脱机运行:系统特别采用快速写卡技术,临时车辆入场数据全部写入卡片内部存储空间,同时出口控制机内置硬件计费模块,在系统脱网时,收费管理系统可切换至脱机运行模式,出入口之间无需通讯,就可以完成对临时车辆的收费,做到了真正的脱机运营;

篇8: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方案

主持人:虞同文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高级经济师)

学会朱惠君秘书长因公无法参加今天的恳谈会, 委托我主持。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既结为连体、缺一不可, 又互相牵制、彼此影响。上海机动车每年增加20万辆 (牌照拍卖新增10万辆, 郊区沪C牌照新增10万辆) , 要求有停车泊位相匹配;停车泊位不足, 为寻求停车多绕路、降车速, 增加交通流量, 影响通行能力。反过来, 去某一区域经常找不到停车泊位, 有可能放弃机动车出行, 改用公交等其他方式。由此可见, 停车 (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 问题确实关系到交通方式生成与吸引、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交通需求管理与导向, 以及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值得我们研讨, 明确对策。缓解当前停车难, 还有赖于技术手段。在e环境下, 发展智能停车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泊位, 确能解决部分停车问题。

俞铮 (上海喜泊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

在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建设中, 智能停车系统的构建逐渐成为行业内外的热点话题。智能停车系统不只是智能化的停车道闸、LED显示屏, 更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停车方案, 包括智能化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智能化停车系统的建设与运作、智能化停车方案的实施与运作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公司已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塘桥等地区进行了智能停车系统建设方面有效的尝试。陆家嘴街道面积6.89平方公里, 区域内停车资源紧张, 停车整合管理需求比较迫切。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一期工程是利用公司在停车数据上的优势, 对地区停车资源进行挖掘与共享, 通过APP、网站等渠道向居民提供实时停车信息。二期工程是利用公司在智能化停车场建设方面的经验, 对区域内老旧小区、商业楼宇、占道停车进行规划, 同时对区域内停车场 (尤其是老旧小区) 进行信息化改建。塘桥街道潮汐式停车方案项目面积3.86平方公里, 是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停车场联动起来, 利用上下班时间差实施错时停车。为实现两类停车场充分有效的联动, 在前期, 我们进行整体停车资源的挖掘、潮汐式停车试点的信息化改造;在中期, 整合现有停车资源, 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居民提供实时停车信息;在远期, 将统一规划区域内所有停车场, 实施集中管理。在陆家嘴地区实施多级诱导 (出行前诱导、大牌诱导、驶近停车点诱导、进入区域方向诱导、进入停车位诱导等) 以后, 经测算, 停车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减少到7分钟, 节约了8分钟。根据尾气检测国家标准, 汽车怠速运行时, 每分钟排放一氧化碳3 264克, 碳氢化合物133.5克;传统停车15分钟共排放48 960克, 智能停车后减少排放23 782.5克, 减排51.3%。我们在实践中感到, 陆家嘴、塘桥的做法和经验都有可复制性。

薛美根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交通所所长, 教授级高工) :

历史遗留的停车缺口加上机动车的快速增加, 使停车泊位供应长期难以满足停车需求。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 应该充分挖掘现有停车泊位数据, 建立大平台, 把供应告诉需方, 在供需之间建立信息通道, 减少空驶公里, 实现节能减排。我建议, 对陆家嘴地区停车多级诱导系统、塘桥地区停车泊位错时利用的经验进行评估, 并作为案例予以推广。其次, 交通诱导与停车诱导是不矛盾的。驾车出行, 先需交通诱导, 选择顺畅的道路;临近目的地, 又需停车诱导, 找到最便捷的停车位。这两种诱导都非常需要。

顾学海 (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停车科科长) :

解决上海停车泊位缺口也要两手抓:一是提高居住区、大型公共服务和活动中心等公建项目的停车场库配建标准, 加快建设停车场库, 扩大停车设施容量;二是充分挖掘现有停车泊位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海现有停车场库2 400多座, 其中拥有50泊位以上的有1 700多座, 道路停车2万多个点, 有人工计时、人工收费的, 电子计时、人工收费的, 自动计时、自动收费的。2014年计划在公共停车场库实行电脑打票, 还计划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历时2年半建成。信息平台包括道路停车信息、居住区和公建项目停车信息, 以及服务系统。停车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停车容量、收费标准、泊位利用实时信息等, 还有APP等信息通道。建立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有利于改变目前停车供与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提高现有停车泊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喜泊客信息技术公司已花大量精力开发这方面技术, 希望将他们的经验固化下来, 在同类地区推广、发展, 以缓和停车紧张态势。

陆惠丰 (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一院总工, 教授级高工) :

许多城市机动车年均增长10%以上, 停车矛盾日趋紧张。将现有停车场库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大数据平台并服务公众, 对于发展低碳绿色交通具有积极意义。如能将道路交通与停车泊位的实时信息结合起来, 搭建同一平台则意义和作用更大、更强。吸引居住小区与商务楼宇错时停车, 涉及到具体的经济、政策等问题, 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解决停车问题, 更高层面是引导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 需要规划、建设好P+R停车场库。同时, 重视自行车投放站点规划与建设, 包括公共租赁自行车站点的合理分布和设施要求。

晏克非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我想“泊位共享”的概念, 一般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用地性质的建筑物 (如商场、办公楼、餐馆、居住、医院等) , 利用其不同使用功能产生的停车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通过规划设计与科学管理的手段, 对停车泊位进行优化整合, 将有限的停车泊位服务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用地与建筑的不同目的出行对停车泊位的需求, 从而实现泊位空间的高效利用。“泊位共享”在我国早有提出, 叫做“错时停车”、“交叉停车”, 国外称之为“分享停车 (Zip-paking) ”。其核心内容就是“共享”, 即停车者可以共享各类停车泊位, 特别是对公共停车泊位设施的共享。显然, 共享停车可以挖掘城市建筑与公共停车空间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停车泊位时空资源的利用。在我国人口密度高、用地资源短缺、私家车膨胀的都市区实施共享停车,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但是, 实施泊位共享, 应具备3个条件:一是规划上创造泊位共享布局, 满足人们在步行尺度 (500米) 内找到共享车位;二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化信息管理;三是采用市场化政策, 突破传统停车位占有机制。为此我建议, 根据上海市区已建的停车诱导系统区域的特点, 将适宜共享条件的相关商办、居住、医院、餐饮和娱乐等建筑物业的停车位实施局域范围的共享规划设计。在管理上拓展停车诱导功能, 建立局域共享停车位信息平台, 通过市场化协商、整合及多赢政策, 基本满足上述3个条件。

停车难从源头上是规划问题。无论是旧区资源整合, 还是新区规划, 都要按照用地功能复合、集约型布局的原则和停车“分散、小型、方便、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我国国情出发, 改变传统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分散化和平面式的布局, 重视公共停车泊位与配建泊位一体化, 重视地上与地下空间布置的一体化。鉴于历史的局限性, GB 50220-95提出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计测标准偏高。诸多城市多年经验表明, 孤立建设停车场不可取。建议采用市场化方法, 从规划源头上解决好配建车位 (包括存量盘活) , 以及社会化服务与共享问题。

白胜勇 (上海市交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 宣传中心主任) :

静态交通是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考验着社会管理模式和我们的智慧。交警部门目前主要管理道路停车和大型活动时期的临时停车, 还有一些交叉停车管理, 比如社区与道路的错时停车、单位与道路的错时停车等。喜泊客信息技术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希望通过总结, 形成范式, 变成可以接受、可以推广的运作模式。刚才提到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确实很重要。去正大广场, 搜索停车场库与泊位利用信息, 通过车载终端、手机等途径掌握信息, 可有效减少空驶里程与行程时间。

陈前 (黄浦区静态交通管理所所长) :

静态交通管理所主要监管区内所有机动车路边停车和停车场库。原卢湾辖区内路边停车全部实现了咪表和手持POS机计时收费, 但投入很大, 近200万元, 每年维护费用, 包括信息牌、诱导系统等需100多万元。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感受到, 尽快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非常重要, 能把现有的停车稀缺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

邱英浩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处级调研员, 高级工程师) :

上海人口密度高、用地紧张, 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极致。解决停车问题, 需要审视现行的规范、标准。医院新建停车场库, 结果被医务工作者的车辆都停满了, 就医者的车辆无法停放, 造成医院周边道路乱停车, 严重影响道路通行, 所以, 要分类设置, 将职工与公共停车分开。沿黄浦江两岸高强度、高密度开发, 且功能较为单一, 造成开车办事到处找车位, 影响动态交通。由此可见, 产城融合、商居平衡极为重要, 规划上必须统筹考虑, 停车问题需标本兼顾。

顾其渭 (上海市停车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高级经济师) :

上一篇: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下一篇:参观学习心得感受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