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方案建议书

2022-09-10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城市方案建议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智慧城市方案建议书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依据城市的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构建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云服务中心”,已平台为基础,将智慧科技应用于“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四大应用领域,致力于为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生活体验。 构建云服务中心

采用云计算技术,以新型建设模式,搭建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统一标准平台,可为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基础网络平台

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支撑。充分运用现代通信技术,通过构建多网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全面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人、物、系统之间的各项关键信息,使城市管理需求得到快速、智能化响应。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城市数据汇集、处理与交互的核心平台。建设空间地理的自然资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检索和分析,支撑城市各业务系统应用。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城市应用服务能力的基本体现。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应用为主题,通过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共享与综合应用,带动各领域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智能化应用和便捷化智慧服务。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城市安全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及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现代城市管理提供信息安全支撑。

公共安全: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治安管理、环境监测、应急处置、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全面构建协调、敏捷的公共安全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社会服务:

将智慧融入人工智能、移动传感、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推进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效、便利、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 环境保护:

利用信息技术,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污染源、污染物进行智能实时监测、及时管控,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目标。 产业发展:

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帮助电子商务、物流、旅游行业及科技园区创立全新商业模式,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长江数据作为专业的智慧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依据客户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大型综合性项目信息化经验,因地制宜,为客户城市提供完整、全面、个性化的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 其服务涵盖智慧城市项目咨询、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工程总包、项目外包、项目资金运作、项目建设实施和项目运维等。

第二篇:智慧城市部分解决方案简介

同方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简介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姜燕 13911510831

2015年1 同方股份简介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5.75亿元人民币。以“科技服务社会”为宗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密切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平台,紧紧围绕“技术+资本”、“合作+发展”、“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承担、探索、超越;忠诚、责任与价值等同”的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 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企业文化: 承担 探索 超越 忠诚 责任与价值等同

同方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探索高科技产业 发展之路。不断超越自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三大战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超过42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220亿元,目前,“清华同方”品牌价值已超过900亿元,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887项,海外专利544项。被评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企业信用100强”,上榜世界品牌500强。

核心能力

以清华大学为虚拟研究中心,包括6个海外研发机构、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联合实验室以及各事业部和控股公司下设的研发基地等构成的多方位的研发体系,在技术创新上成效卓越。

第1页 2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住建部分别于2013年1月和8月审批了90个和103个试点城市,合计193个。住建部要求,各地要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共享协同,抓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各应用系统效能;注重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体系建设,突出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

同方公司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设计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大数据智慧中心和N个具体应用: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农业、智慧公安、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企业、智慧建筑等)、资金解决方案、运营方案等。

第2页 3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

同方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产品是以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开发和服务为主线,汇集散落在各个委办局的各类数据,消除信息孤岛,横向打通委办局的业务壁垒,纵向实现从基层应用、中层监测评价管理、高层决策的整体链路,打造涵盖数据汇集、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服务功能的“一体化”数据平台,支撑城市运行的态势监测和智慧决策。

数据规划设计系统:实现数据中心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设计各类数据的关联关系,定制各类数据的报表、规则,保证数据资源的有序关联和集成管理。

数据采集系统:对各个委办局的数据通过填报、导入、交换等方式进行采集,对数据采集的各个任务进行调度、监控、统计,并对数据采集任务进行自动的提醒通知。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围绕委办局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需求,打破数据孤岛,基于SOA架构,通过前置机、数据库对接、WebService等方式,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信息资源的目录管理与共享、数据交换与管理、平台监控与运维。

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整合、加工和统一管理,以专题的形式灵活组织各类报表数据、指标数据、文字资料。面向各个专业用户,通过一系列

第3页 的分析配置,实现各类不同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包括查询检索、时态分析、数据钻取、可视化展示、GIS等功能。

领导决策数据桌面:向领导决策需求,通过GIS地图、驾驶舱、报表、时序动画等各类可视化技术手段,为领导提供面向主题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如综合信息展示、热点监测、综合分析等。

移动APP数据服务应用:面向领导用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支持安卓、WP、IOS系统),实现各类数据服务的主动推送,满足随时、随地数据服务获取的需求。

第4页 4 教育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整合各种资源,彻底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转型。

第5页 5 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社会治安状况也日趋复杂,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城市犯罪突出,手段不断更新、升级。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以主动预防为主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着眼点和切入点,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优秀旅游城市形象、遏制案件高发、强化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是采用当今成熟的网络、通信、图像编解码等先进技术,实现快速获取重点部位、复杂地段、商贸社区的实时视频信息,能准确、直观、快捷,反映和记录现场有关部位的动态情况,并且与公安指挥中心指挥决策系统联网,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功能,实现犯罪实施、火灾发生实时连动报警、犯罪现场远程可视化及定位监控、同步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并能记录保存治安状况和突发事件的有关证据,为处置案件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实现城市安防“事后控制 ”向“事前控制 ”的转变,有效提升市民的安居满意度。

第6页 6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

同方“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简称“智慧城管”, 它是一个专门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平台,结合我们的国情,对“数字城管”的业务理念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拓展与升华,充分利用同方“智慧城管”的管理理念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网络通信等技术紧密融合,构建一个智慧的应用平台,同时将城市运行体征中智慧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应急管理、环境监控、数字物流、数字邮政、食品安全、数字医疗、数字校园、数字景区、数字工商、等方方面面的生命线统一接入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对城市与社会管理要素(人、地、事、物、组织)的人性化、服务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民生、保稳定,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改善了社会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大城管格局。

第7页 7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于一体,通过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无论居民身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

智慧医院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基础。智慧医院是集合所有技术手段来整合医院内部的所有资源及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整合及共享,实现医院内部的整体管理及提供“一站式”的患者就医服务。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还需要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及业务集成。通过物联网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第8页 8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同方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交通业特点创建了基础元数据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各类数据的横向联系,将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形态的数据按统一标准接入系统并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实际交通路况的实时监控,事件应急和辅助决策等。

路网运行监测分析系统

关注高速公路交通量监测和分析,建立完善的交通量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综合使用多种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实现微观、中观、宏观指标数据的计算,并结合GIS以图形化和专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速路网交通量指标实时监测和历史数据深入分析挖掘功能。主要包括:评价监测、路网综合监测研判、定向专题分析等。

基于熵的智慧交通事件视频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

运用熵模型,实现对路网交通拥堵和突发事件的及时监测识别和预警,并对交通运行趋势做出实时监控预警预测,辅助交通指挥,对交通突发事件进行联合应急处置,保证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安全与畅通。

第9页 9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智慧旅游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政府、企业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智慧旅游包含了基础设施现代化、泛在化、业务管理智能化、产业发展集约化等几个层面。

基础设施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体系等。

信息服务泛在化通过是感知体系主动感知游客需求,提供多种旅游信息服务;整合多种渠道,为游客提供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环节的泛在化服务。

业务管理智能化是通过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旅游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提高快速响应与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决策。

产业发展集约化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改进和创新,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和产业链;实现精准有效的网络营销,提升旅游品牌与文化价值;改善旅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旅游产业链的效率。

第10页 10 产业市场监测平台

同方产业监测平台产品基于同方独有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按照动态监测、量化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结合产业实际,建设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形成涵盖主要产业的、全面高效的、动态的经济运行产业监测平台。为涉及经济和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各部门、各级机构之间搭建信息通道。

资源体系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产业监测平台信息资源规划、数据资源及服务资源的规划设计、监测数据资源的整合加工、资源管理等活动,是平台的基础业务。

监测分析系统: 利用先进的智能分析技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经济分析模型,对产业监测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利用,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产业数据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需求。

项目管理系统: 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对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能根据用户的选择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提供信息综合查询、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其结果可以通过图形进行展现。

综合应用系统: 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体系的角度,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对数据的分析应用。从最基本的数据综合查询,到以研究专题为导向的专题数据分析,再到利用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钻取,GIS平台对数据进行展示,以及使用分析预测模型算法进行高级分析的高端应用等。

信息服务系统: 对平台综合数据和分析成果数据共享发布的统一管理,通过门户系统将经过整合处理或加工后的各种层次的成品数据或分析成果对外发布,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第11页 11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宏观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同方数据资源软件产品系列中的宏观库产品,通过梳理反应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将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资源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平台中,并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数据的资源化,形成数据资源体系,最终通过资源服务平台的形式提供给各类用户使用。

数据规划设计系统: 对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体系及业务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统一数据标准及业务规范。

数据汇集与处理系统: 通过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移动互联等方式实现数据的汇集,成为可用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原始数据。

数据整合加工系统: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与整理,形成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资源,确保数据质量。

第12页 数据预警监测系统: 根据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监测指标,对敏感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提供预警预测与分析评价功能。

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按照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按照主题及专题方式实现数据关联分析、对比分析等数据应用。

数据服务系统: 提供面向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专业服务系统,通过内网门户、外网门户、移动门户等方式提供全面数据服务。

第13页 12 自主安全可控协同办公系统

自主安全可控的协同办公系统是以“自主”、“安全”、“可控”为整体建设目标,基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日常办公业务信息在各环节安全要求。

本产品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将日常业务、事务、协作等信息在单位各部门、个人之间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主要是对于公文收文与发文的处理工作并且可以进行相关代办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起草,并进行逐级审批。

事务管理: 事务管理功能主要是对于办公流程中出现的相关事务进行简单的登记到最终审批。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用于用户管理车辆、会议室、以及办公用品等公共事物,用户可以登记借用公共物品并记录。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主要实现对内外网邮件的收发及管理,同时具备内部用户消息服务及交流讨论功能。

人力资源:实现从人力资源系统提取数据并提供查询检索等功能。 个人中心:提供个人首页定制、日程管理、通讯录管理等个人信息查询与维护功能。

第14页 13 统计创新服务平台

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是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掌握发展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公众、各类经济体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

统计创新服务平台是为各级统计部门打造服务型统计职能而量身打造的统计综合业务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各级统计部门日常统计数据汇集与处理需求,也能够支撑各级政府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

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统计制度规划设计、数据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整合加工、数据审核验收等管理功能。

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监测评价、关联漫游、查询检索、统计分析、预警预测等功能,满足统计部门对数据的各类分析与应用需求。

数据服务平台:提供领导决策支持、主题专题、数据订制、共享发布、移动终端等多种特色服务满足各级领导、政府部门、调查单位、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应用需要。

公众数据服务门户:专门应对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需要的服务门户,提供对统计数据的发布、解读、分析,用直观方式展现统计数据。

移动终端APP应用:提供面向部门领导、调查单位及社会公众的移动终端APP应用,提供定制化数据推送与订阅功能。

第15页

第三篇:软通动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

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试验区,也是发展和提升产业经济的重要方式。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依靠政府主导,通过智慧设施、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配合招商引资的方式形成完善的投资环境来吸引企业投资,形成产业规划聚集,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目标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实时及历史视图,以便优化城市层面的各种操作,方便快捷地将城市作为单一系统来查看和管理。

智慧电子政务

从政府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SOA 系统和构建公共财政财务系统的角度出发,以通用化的政府工作事务流程和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通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方式构建出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软件体系和应用模型,促使政府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转变自身职能,向服务性、透明性、高效性方面发展。

智慧旅游

以创建最佳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高性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基础,开展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

数字出版

软通动力持续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创新 IT 技术,与软硬件厂商帮助数字出版基地和出版企业搭建全媒体数字出版集成运营平台,提供从策划、出版、制作加工、版权管理、发行、交易、支付结算、智慧终端阅读的全产业链服务。

食品溯源

实现食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从产业链中的生产商、经销商到零售商、商场,到最终的消费者,融合条形码、二维码、IC 卡、RFID 技术的应用,使食品安全达到更好的可控制、可跟踪、可追溯。

云数据中心

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助力于提升整个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城市环境。

智慧城市体验展示中心

通过集中展示城市外在形象,内在人文气质,城市地域特点、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规划公示工作,强化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遵守规则、支持规则的良好氛围,是推行“智慧城市”前导。

智慧社区 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为基础,由专业服务商为不同的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智能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节能”的生活环境。

智慧楼宇解决方案

通过各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整合,实现楼宇全局能耗的监测与管理、楼宇局部按需节能精确控制、以及实际能耗分析及管理的虚拟化仿真等功能。

第四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慧聪智能社区网讯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对城市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城市“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城市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城市运营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管理、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自动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种领域,如人、交通、政务、环保、城管、通信、视频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

领导综合门户:整合领导关注的信息展现、日常办公、协同指挥、应用商店等功能,面向各级领导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门户。

协同工作门户: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

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主要以信息展现为主),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电视墙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政府开会、日常工作、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电视墙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政府工作中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置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重点是应用商店管理,同时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应用商店管理,为符合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系统接入规范的应用的接入、发布、安装、访问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首页定制,为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门户提供首页定制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注册、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 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 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门户集成与AAAA,提供应用界面整合、单点登录、统一账号、认证、授权与审计功能,支撑各个应用的统一访问。

内容集成与统一发布,提供对各类媒体内容资源的基础管理功能(包括上传、审核与发布),并支持通过多种网络,将内容按需发布到多种显示终端。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等)、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政府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政府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2.深入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策划

该系统不是面向某一特定部门的特定需求,其需求具有不清晰、不具体性。不同城市的关注点不同,导致其需求不同,希望系统解决的问题不同。而需求是否有效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与挖掘、功能策划与引导都至关重要。需求分析人员应结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访谈、调研,通过对已有系统的调研、梳理,从中提炼形成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需求。

如在经济财税指标方面,可以从领导者视角提供城市全局数据,如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招商引资推进情况、经济财税指标,市区县各级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税收构成等等;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可以策划大项目建设情况、城市管理热点案件立案情况、城市管理问题案件处理情况等。 对于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则更需要在深入了解政府各部门职责及工作流程,挖掘已有的各信息化系统潜在的协同服务价值,策划出切实可提升各部门间联动处理能力。如城管的非法占道事件、环保噪声超标事件、气象灾害预报事件等,这些事件根据协同工作的需要,统一上报到本系统,根据需要与各业务系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联动,通知到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最终将结果反馈到事件的发起方。 3.与多个业务系统的对接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立在城市已有各业务系统之上,需要实现各业务系统信息模型和元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多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在此基础上,为城市运营管理系统的信息综合展现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对接的系统数量众多,接口形式多样,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在数据、流程、功能上的交互。在集成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需考虑数据一致性、数据更新同步周期、数据安全性、接口可实施性、接口可扩展性等多种因素,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接口技术,如实时同步接口可以选择在业务逻辑层调用对外暴露的EJB方法(通过RMI-IIOP协议)、或在表现层调用页面(通过HTTP协议)、或调用封装好的Web服务等;准实时异步接口可以选择消息机制或传统的接口表方式等;定时接口可以选择FTP方式等。

四、结束语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不改变现有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而是在现有架构上搭建新一层的协同应用。系统通过灵活高效的集成架构,汇聚城市管理相关所有信息资源数据,并与其它城市管理应用之间形成无缝的衔接与协同互动。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可帮助城市管理者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城市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系统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升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服务效率,提高治理能力水平,提高量化考核的科学性。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可逐步建立城市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协调、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完善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五篇:智慧城市与创新社会管理方案 2

创新社会管理项目系统规划方案

2013年11月

1

目录

前言.............................................................................................................................. 5

一、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6

1.1. 系统建设概述 ............................................................................................. 6 1.2. 系统层次框架 ............................................................................................. 7 1.3. 系统建设思想 ............................................................................................. 7 1.4. 系统建设目标 ............................................................................................. 7

1.4.1. 总体目标........................................................................................... 7 1.4.2. 建设目标........................................................................................... 8 1.5. 系统建设内容 ............................................................................................. 9

1.5.1. 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 9 1.5.2. 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 10 1.5.3. 呼叫中心系统建设....................................................................... 10 1.5.4.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建设........................................... 10 1.5.5. 城市管理业务系统建设............................................................... 10 1.5.6.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0 1.5.7. 系统与应用培训........................................................................... 10

二、 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 11

1.6. 系统建设概述 ......................................................................................... 11 1.7. 系统体系结构 ......................................................................................... 12 1.8. 系统建设思想 ......................................................................................... 12 1.9. 系统建设目标 ......................................................................................... 13

1.9.1. 总体目标....................................................................................... 13 1.9.2. 建设目标....................................................................................... 13 1.10. 系统建设内容 ....................................................................................... 14

1.10.1.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4 1.10.2. 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 14 1.10.3. GIS辅助决策系统 ...................................................................... 15 1.10.4. 大屏及显示系统......................................................................... 15

2

1.10.5. 视频会议系统............................................................................. 15 1.10.6. 呼叫中心系统............................................................................. 15 1.10.7. 视频监控系统............................................................................. 16 1.10.8. 无线通信系统............................................................................. 16

三、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 17

1.11. 系统建设概述 ....................................................................................... 17 1.12. 系统总体架构 ....................................................................................... 18 1.13. 系统建设思想 ....................................................................................... 18 1.14. 系统建设目标 ....................................................................................... 19

1.14.1. 总体目标..................................................................................... 19 1.14.2. 建设目标..................................................................................... 19 1.15. 系统建设内容 ....................................................................................... 20

1.15.1. 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和应急机制................................................. 20 1.15.2. 建立支撑系统的技术平台......................................................... 20 1.15.3. 应急指挥中心网络通讯环境..................................................... 20 1.15.4. 建立应用软件系统..................................................................... 21

四、 全市食品药品追溯平台................................................................................ 21

1.16. 系统建设概述 ....................................................................................... 21 1.17. 系统总体架构 ....................................................................................... 22 1.18. 系统建设思想 ....................................................................................... 23 1.19. 系统建设目标 ....................................................................................... 23

1.19.1. 总体目标..................................................................................... 23 1.19.2. 建设目标..................................................................................... 23 1.20. 系统建设内容 ....................................................................................... 25

1.20.1. 基础网络建设............................................................................. 25 1.20.2. 综合监管系统............................................................................. 25 1.20.3. 实时监控系统............................................................................. 25 1.20.4. 信息统计系统............................................................................. 25 1.20.5. 信息采集系统............................................................................. 26

3

1.20.6. 行政审批系统............................................................................. 26 1.20.7. 协同办公系统............................................................................. 26 1.20.8. 预警应急系统............................................................................. 26 1.20.9. 网络安全系统............................................................................. 27 1.20.10. 数据中心建设........................................................................... 27 1.20.11. 食品药品电子监管数据共享 ................................................... 28

4

前言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公共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公共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5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1.1. 系统建设概述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同时又是发展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现代化的基地。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城市的发展不仅能提供舒适方便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学习、交往及就业机会,还容易形成更加开放、进取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精神文化氛围。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提高城市化水平,要重在提高城市化质量,核心问题是提高城市管理功能。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可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有力推进了节约型管理和资源节约型城区建设。新模式可充分整合XX市的信息化资源和城市管理资源,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系统,在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可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

总之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城市科学管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新模式从功能设定、理念确立、组织设计、方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管理对象精确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6

1.2. 系统层次框架

1.3. 系统建设思想

遵照数字化城管的指导思想,结合XX市城市管理的具体情况,在借鉴上海市、深圳市、德阳市等数字城市模式的基础上,提出XX市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管理范围由区扩展至市、理顺市、区两级政府与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切实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4. 系统建设目标 1.4.1.总体目标

搭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 7

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映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1.4.2.建设目标

1、建立适合中小城市的城市管理市、区两级协同的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

2、建设城管员、群众电话、视频监控等集成的有线和无线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发现收集网络,以及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构成稳定可靠运行的数字化城管系统。

3、整合现有城市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充分应用,改善城市管理协调联动不足的现状,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运行的效率,增强城市对突发的各种事件应急的能力。

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到: (1)确立“整合联动”理念

针对XX市城市管理资源分散,难度较大,局部管理不到位,效率不高等薄弱环节。变被动为主动,从大量突击型管理转向长效型管理型,从单项型管理转向全行业、全社会管理,进一步树立城乡一体化管理观念,推进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及郊区的联动发展。 (2)努力创新机制

按照市区联动、条块结合,以及差别化政策、分层次指导的要求,坚持下移管理重心,完善市、区协调机制,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的原则,贯彻实施市与区、条与块的责职分工,做到责、权统一,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模式创新

以“数字城管”市、区两级联动系统建设为基础平台,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传输畅通,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基本建成城市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评价数字化的决策支持、执行支持、监控支持新模式。

(4)基本建成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

8

构建政府部门职能界定科学,层级管理有机协调,法规框架比较完善,综合执法效能突出,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机制。基本形成城市管理中间组织较为活跃,社会市民参与管理广泛,监督有效,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格局。

(5)充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的同时,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国家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组织单位——社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起到核心作用,加大社区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相关精神和指导方针。社区作为与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基层组织,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可成为实现集中反映老百姓的各种意见、建议的平台,方便各级政府进行汇总,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塑造一个高效、廉洁、奉公的阳光政府形象。根据上述目标,XX市“数字城管”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方向,实出重点,扎实推进,实现城管的跨越式发展。建设适合XX市实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市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管理精准化程度,以不断整合城市管理信息化资源,整体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1.5. 系统建设内容

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城管部件和事件数据的采集、网格单元的划分及与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硬件、软件、通讯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城市管理业务系统的建设等内容。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5.1.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

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大屏幕、数据库软件、GIS 软件等;在电子政务专网基础上,建设链接各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各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等相关单位建设必要的工作终端,市政府及各区领导桌面通过电子政务网建立监督查询终端。

9

1.5.2.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

建立基于运用无线网络,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城市监督管理的移动办公。

1.5.3.呼叫中心系统建设

建设接受城管监督员、街道、社区、市民呼入热线反映问题的受理接入、数据录入、问题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

1.5.4.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建设

完成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办公场地装修、机房建设、硬件及网络设备的配置和集成、系统软件的配置等。

1.5.5.城市管理业务系统建设

基于电子地图技术的市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以地理编码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大屏幕指挥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测与处理子系统以及卫星影像比照子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应用系统。规范基础信息采集、综合信息受理、部门协同办公、城市热线(XXXXX)、视频监控等在线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双向互动。

1.5.6.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从管理制度、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保障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和信息内容的整体安全。

1.5.7.系统与应用培训

组织对数据采集人员、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呼叫中心坐席人员、分析员、值

10

班长、系统操作人员以及监督员、协管员(督查员)的技术培训。

二、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

1.1. 系统建设概述

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包含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在内的人文和社会指标占了5个,而经济指标只占3个,此项执政新理念意味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从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的平安和谐社会发展转型。

目前全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 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上百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500亿元左右,占我国GDP的6%。2005年,关于发生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和流行性传染病引起的经济损失达到近3亿元,占GDP的0.3%。同时各类突发事件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这具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迫在眉睫。

我们根据XX市建设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和我们了解到的其他情况,结合我们在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实施案例,提出了目前XX市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建议。

在本项目规划中,我们采用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结合需求,设计了: (1) 功能分区严格的指挥大厅 (2) 数据中心级别的硬件系统 (3) 全交换,全冗余的高速数据网络 (4) 面向存储核心的SAN存储体系 (5) 功能分层,互相配合的服务器体系 (6) 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系统 (7) 内容翔实的GIS辅助决策系统 (8) 方便实用的呼叫管理系统 (10)覆盖全面的系统管理框架

11

1.2. 系统体系结构

1.3. 系统建设思想

XX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为了提升我市政府应急指挥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实应急指挥工作的指导方针,对原有的其他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运用最新的理论与技术,拓展应急指挥应用范围,提升我市应急管理、指挥调度应用水平,体现应急指挥的预防为主、积极救援的方针,做到反应及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

1.4. 系统建设目标 1.4.1.总体目标

满足XX市应急指挥管理工作需要,建设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区县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重点实现对XX市范围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指挥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同时,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省级、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

为市政府领导提供应急决策和指挥平台,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政府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从而提高XX市政府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控制和减少各类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

“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是863计划实施计算机集成系统的指导方针,也是实现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的指导方针。我市应急指挥中心设计也将遵循这个指导方针,将使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能有效地把握XX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总体方向和未来建设远景,搭建整个XX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的集成框架,为建设XX市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有效的战略指导,提高XX公共安全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的水平和层次,推动政府应急指挥信息化向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4.2.建设目标

XX市政府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为:搭建市政府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平台基本硬件环境,完成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的雏形建设,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情况综合等值守应急业务管理功能。通过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向省级应急平台及国务院有关部门传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音视频数据,以及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提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根据应急过程不同阶段处置效果的反馈,实现对辅助决策系统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实现对应急资

13

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利用通讯调度平台形成多方位的调度功能,可为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提供快捷指挥调度功能;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具有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功能的综合性视讯业务平台,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与各局办、相关单位即时进行应急调查、判断、会商、指挥工作,并可利用该系统进行相关的多项行政会议、业务会商、业务培训等工作;结合现有运营商网络的建设情况、以及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各县区市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情况,将市政府管辖内包含公安、消防、交警、安全生产等多个工作部门接入;利用数字录音系统提供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语音记录的功能,并可进行监听、查询、存储等各种管理工作;通过指挥大厅视频图像控制显示系统,对汇集到指挥中心的所有视频、音频信息以及计算机文字、图形信息进行显示、控制和管理,使指挥中心人员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快速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动态、预案信息、交通状况等信息,为指挥人员作出迅速准确的分析判断,进行有效的指挥调度并提供实时便捷的信息支持。

1.5. 系统建设内容 1.5.1.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当事件产生后,通常需要由指挥人员发布一些指令,这些指令中包括要调度的资源的特性、数量、工作负责人,要求完成的时间„„这些数据就构成了一个问题的生命周期的初始流程,根据事件的级别需要有相关的调度。也就是将信息按照相关的传送对象传送到相应的接收人处。从本系统看,就是相关的各部门指挥中心。事件调度系统是按照工作流进行相关的信息传递的工作;

1.5.2.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

预案管理是公共完全应急指挥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案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

(1) 用文字描述的预案内容和操作办法,作为大家平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参考文档;

(2) 预案任务的分解。也就是分解到岗位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步骤。经过演练后

14

作为一套能够被信息系统追踪的系统进行管理。

1.5.3.GIS辅助决策系统

GIS系统是应急指挥系统的必备应用系统。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决策者召集在一起,通过会商的途径,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获得相关的决策。

1.5.4.大屏及显示系统

建议在大屏系统外再专门设立相应的投影系统,作为开会时的资料显示屏。 建议设立专门的摄像机,并和XX市内部的视频会议系统对接,作为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召开纵向视频会议。

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

(1) 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2) 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3) 可以显示和控制通过前线指挥车采集的现场画面(如果已经建立); (4) 利用GIS 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

1.5.5.视频会议系统

在总控中心设置一套会议系统,与各部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包括投影系统、音响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白板等。在应急指挥中心工作的时候,视频会议系统要能够根据需要,在现有各个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之间切换。

1.5.6.呼叫中心系统

根据XX市已经有

110、1

19、122和120四个呼叫中心,为了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调度,建议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下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系统。该系统对于应急指挥系统来说主要有两个功能:

15

(1) 该系统和现有的

110、1

19、122和120四个呼叫中心以及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专线电话连接,在应急指挥的时候,作为信息汇报和命令传达的重要渠道;

(2) 在平时可以将该系统逻辑上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呼叫中心,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作为他们的呼叫中心使用,避免了其他业务部门的重复建设。

1.5.7.视频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对于应急指挥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监控系统是应急指挥的“眼睛”和“触角”,是基础数据收集的窗口。针对XX市目前的情况,各个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控网络(视频监控、水文监控、地震监控、气象监控等)。一期项目的重点是将这些系统联接成一个整体,建设XX市重大灾情应急视频、音频监控指挥系统,将水利防汛、崂山森林防火、边防海上

110、人防等子系统视频信号接入人防办信息平台统一处理后并经过物理隔离后将相关监控信息传送给政府部门,在应急指挥中心或领导办公室里可实时观看任意监控点的图像、并可对选定监控点的摄像机进行上、下、左、右、放大、缩小的远程遥控,供市领导及时迅速地了解各重点疫情/汛情/火灾/台风地区的实时信息,为科学决策、紧急调度指挥提供依据。

1.5.8.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讯系统是应急指挥的“神经”,是命令下达的通路。目前XX市已经有了公安部门的350MHz模拟集群,用于公安部门的内部通讯,使用的时间比较长。人防部门有一台使用卫星通讯的指挥车,还没有建立能够支持多用户数字通讯的无线系统。

由于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投资大,时间长,建议在项目一期使用人防部门的卫星通讯指挥车作为指挥中心的延伸,在指挥车内安装相应的电脑设备,通过卫星通讯线路连接到指挥中心,供指挥人员现场指挥使用。

16

三、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

1.1. 系统建设概述

为指导全国各地(市)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以下简 称“应急指挥系统”) ,特制定本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有关精神,我国开始建设以国家级应急指挥系统为中心,省级应急指挥系统为骨干,地市级应急指挥系统为节点的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拟在“十二五”期间将应急指挥系统节点拓展至县级卫生系统,建立必要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以实现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实现卫生应急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地市级应急指挥系统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将在各地区域卫生信息 平台建成后,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妇幼保健卫生信息系统 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任务 外,还包括卫生应急信息管理规范建设、应急指挥决策制度建设、系统运营维护 体系建设等,本指南仅针对应急指挥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出必要且基本的内容 和要求。有关信息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建设等,卫生部将后续制订。

XX市应根据国家、本省、本地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急指挥体系建 设规划的综合要求,采用国家应急指挥体系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因地制 宜,充分利用有关资源,进行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按时完成建设工作。

17

1.2. 系统总体架构

1.3. 系统建设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与交流活动增加,人群流动日益频繁, 这为疾病的传播与暴发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得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越来 越严峻;同时社会与自然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环境污染、自然灾害、 恐怖活动等一系列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增多也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的 可能性。

在此形势下,我市原有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与建设,为了加强我市 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计划用 1~3 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18

1.4. 系统建设目标 1.4.1.总体目标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形成一个上连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下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能为决策指挥的领导和参与指挥的人员及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分析手段、指挥部署手段和监督监控方法,通过指挥中心能使决策指挥领导及时下达命令,迅速有效地掌握、调拨、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力求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及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稳定的威胁和破坏。

1.4.2.建设目标

(一)形成一个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预案 启动、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的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二)形成一个分布式可逐级监测和处理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 的仿真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对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析、鉴 别、应急方案制定的模型化。

(三)形成一套包括实时准确监测、科学合理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功能的层次结构群决策体系,在高效、科学、合理三方面实现对突发事 件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

(四)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使全市范围内突发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

(五)通过系统对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包括机构设施、人员、仪器设备、物资等)进行针对特定突发事件的科学调度,充分保证应急所需资源的配置。

19

1.5. 系统建设内容

1.5.1.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和应急机制

 应急预案与方案的准备与实施;

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日常管理及工作制度;

 建立完善预防监测、指挥决策、执行反馈与后勤保障等相关流程和制度;  改善与上级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流程;  完善指挥链与决策程序;  健全应急处理演习和培训制度;

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管理队伍与应急组织;  完善后勤保障、技术保障和公共教育等相关保障体系。

1.5.2.建立支撑系统的技术平台

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 信号处理子系统;  现场会议子系统;  会议跟踪摄像子系统;  视频会议子系统;  音响扩音子系统;  电话子系统;  照明子系统;  自动窗帘子系统;  集中控制子系统;  辅助参谋子系统。

1.5.3.应急指挥中心网络通讯环境

 服务器系统;  数据存储与灾备系统;

20

 网络系统;  安全保密系统;

1.5.4.建立应用软件系统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业务规范;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技术规范;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信息编码规范;  建立包括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数据仓库等在内的数据中心;  建立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软件平台,包括:

 建立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管理与监控平台、系统安全平台; 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基础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综合决策平台;  建立综合信息门户;

 建立信息管理与维护制度,包括:

 建立数据采集与维护制度;  建立信息交换制度与操作规程;  建立机房与设备管理制度;  建立系统操作与维护制度;  建立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四、全市食品药品追溯平台

1.1. 系统建设概述

食品、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

一、

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食品、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全党、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已经成为构建社

21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央财政对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这其中也包括信息化建设在内。

根据《“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发改高技〔2012〕1202号)、《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号)、国家局《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国食药监办〔2012〕64号)将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升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指示,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审评、审批权力的内外部监管监督制约机制。

1.2. 系统总体架构

药监局药店医院社会公众餐饮单位安全体系综合监管系统药品监管系统保健品、化妆品监管系统食品监管系统指标体系报表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标签管理日志管理参数管理管理制度数据访问接口数据中心RFID标签编码数据库共享管理控制数据业务标准规范操作系统服务器网络存储

22

1.3. 系统建设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和全省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紧密围绕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发展的主要任务,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面向需求、深化应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强化统一标准,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提高我市食品药品科学监管能力和决策支持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和服务。

1.4. 系统建设目标 1.4.1.总体目标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一个数据中心,五个平台(即网站群平台、综合办公平台、行政审批平台、日常监管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的信息系统体系,健全完善覆盖“四品一械”(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餐饮)监管业务的监管网络系统、综合监管系统、行政执法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等八大系统,全面实施XX市食品药品监管与服务信息化系统工程,构建标准统

一、功能完善、适应发展、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省局、市州局和县市局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的电子监管,实现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监管业务的基本信息化,大力推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与电子监管建设跨越式发展,不断促进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1.4.2.建设目标

(一)完善顶层设计,分步分头推进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筹顶层设计,完善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与电子监管工作规划,出台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努力形成全省统筹规划、各地分头实施、整体分步推进的信息化与电子监管发展新格局。

23

(二)统一数据标准,促进信息共享

按照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数据标准和省电子政务数据标准,结合系统实际,制定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数据标准,建立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数据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规范系统建设,促进系统整合,加强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发挥整体效益。使全市各级监管部门和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都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建设,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交换与利用。

(三)健全基础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建设市县乡镇三级监管业务网络平台,实现市、县市和乡镇三级监管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市、县、乡镇和社区(村组)四级监管信息虚拟专线网络平台,实现市、乡镇、社区(村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主要餐饮单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查询,为在社区和乡镇实行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基础网络平台。

(四)推行电子监管,建立追溯体系

计划2015年底前在我市实现全品种全过程的药品电子监管,实现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跟踪监管和重点餐饮、保健品及化妆品单位的电子监管,为药品的质量追溯、责任追究、问题药品召回和执法打假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支撑,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和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提供药品信息检索、监管码查询、真伪鉴别等信息服务,为商务、卫生、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条件。

(五)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水平

建立健全覆盖食品药品监管业务的市州局和县市局综合监管平台, 扩大在餐饮监管、保健品及化妆品监管、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医疗器械监管、稽查办案、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应用范围,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六)完善信息系统,强化公众服务

建设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和投诉举报系统,为公众和企业提供食品药品信息查询与服务,及时受理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投诉举报。

(七)建立应急系统,确保信息安全

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开发应急指挥系统软件,形成方便、 24

直观和快捷的应急指挥平台。按照国家关于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基本解决市局机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认真落实软件正版化要求,确保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确保信息安全。

1.5. 系统建设内容 1.5.1.基础网络建设

将已经建成的国家局--省局直属单位的MPLS-VPN视频会议专网,延伸至市州局,构建市州和县市监管网络平台;建设市、县、乡镇和社区(村组)四级监管信息网。采用VPN技术,建设市局--县局--乡镇―社区(村组)或主要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大型餐饮单位的虚拟专线网络,在乡镇、社区(村组)、企业和医疗单位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实现信息的查询和传递,为在社区和乡镇实行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基础网络平台。

1.5.2.综合监管系统

建立餐饮监管、保健品及化妆品监管、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医疗器械监管、稽查办案、医疗机构药品及器械信息采集等系统,完善及整合药品检验、药品不良反映、广告监控、职业药师管理、企业及产品信息直报、统计与分析等系统。

1.5.3.实时监控系统

从现在开始,逐步开展对重点企业、重点食品药品和重点环节的实时电子监管,逐步建立疫苗生产、冷藏及冷链运输监控系统、“麻精毒”药品生产及流通监控系统、基本食品药物和特殊药物重点品种生产过程、原辅料及仓储监控系统和经营企业药品仓储温湿度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等。

1.5.4.信息统计系统

通过对统计直报系统的升级、改造,增加数据交换等硬件,扩展范围,完善

25

功能,使之成为覆盖全省食品药品监督业务、全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企业和主要餐饮单位、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实现智能表单统计报表在线填报、基本情况及时更新、监管部门在线审查、自动生成汇总数据,确保统计数据不漏不重,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市县镇三级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

1.5.5.信息采集系统

在新兴科技发展的不断创新中,目前对食品药品的信息采集技术已经从纸质条码发展到了电子条码(RFID),我市将首次采用科技技术手段完成对食品药品流转质量监督。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动态流转采集。预设预警、报警、跟踪等追溯功能。

1.5.6.行政审批系统

结合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规范清理工作,参照《市级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流程图》对现有行政审批系统及其内部电子监察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并增加网上申报、网上预审和在线审批功能。

为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保证分级管理后及时将企业基本情况、持证情况和生产经营范围等基础数据导入市局数据中心,在各地行政审批制证这个关键环节使用统一的制证软件,建设全市统一的制证软件系统,方便监管部门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发证情况,方便公众随时查询企业基本情况、持证情况、生产经营范围、生产产品和经营品种。

1.5.7.协同办公系统

根据监管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对市局机关网上协同办公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行远程办公,推行电子签章及无纸化发文。

1.5.8.预警应急系统

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在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基础

26

上,建立包括药品(器械)经营监管系统和餐饮食品安全事故监测的食品药品安全预警系统。

在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把市局视频会议室建设成应急指挥中心;增加车载通讯设备等应急指挥硬件,开发应急指挥系统软件,形成方便、直观和快捷的应急指挥平台。

1.5.9.网络安全系统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基本解决省市局机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省市局网络及机房入侵防护管理系统。落实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秘函[2010]5号)》有关“各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网站防篡改、防攻击、防瘫痪等措施”的要求,开展IDS监测、IPS防护、文件监控保护,建立省局机房、内网和门户网站防病毒、防篡改、防攻击的入侵防护监测管理系统。

1.5.10. 数据中心建设

在市局现有数据库基础上扩容、改造和升级,建设由网络、存储、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构成的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实现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汇集、存储、处理、共享、交换和整合,确保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审批、许可、注册、安全监管、稽查、备案、审评、检验、不良反应等业务岗位产生的业务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固定的信息流向,由分布式数据库汇总到数据中心(数据仓库),解决目前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形成全系统基础性、战略性主题数据库,以支撑网站群、综合办公、行政审批、日常监管和公众服务等五个平台的运行,为食品药品科学监管、网格化管理、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相关企业合法经营、药品阳光招标采购、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等提供权威、及时和高效的数据支持。

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数据标准建设。在分析整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系统所有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数据标准,使全省各

27

级监管部门和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都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建设,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交换与利用。

数据备份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市级同城或异地灾备中心,依托市局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和数据的二级备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对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业务、信息和数据所造成的重在影响,并可及时应急响应和恢复。

1.5.11. 食品药品电子监管数据共享

把国家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平台的相关监管数据通过安全、可靠的方式传输至市级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实现我市生产经营和市外企业在我省销售的基本药物的及时查询与追溯,为日常监管、广大社会公众安全用药和保护我市企业的合法利益提供药品信息检索、监管码查询、真伪鉴别等信息服务。

数据共享工程分三期建设:第一期数据落地与企业基本信息、品种信息和监管要求整合,搭建日常监管的基础平台;第二期建设市级监管平台数据接口及企业与公众服务平台;第三期建设省级全品种覆盖的药品电子监管平台。

28

上一篇:综合实践心中的校园下一篇: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