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ICT方案心得

2024-05-17

智慧城市ICT方案心得(共8篇)

篇1:智慧城市ICT方案心得

智慧城市ICT解决方案心得

一、需求背景

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为“孤岛”式的运行方式,系统封闭、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尤其是作为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大型企业,需要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解决目前需求。

同时,传统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方式仍存在于二、三线城市和偏远企业,因很少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需要对此部分客户进行引导。通过能让客户简单上手、易接受的方案解决客户需求,改变客户观念,推广更优秀的解决方案。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对于周边生活环境的的要求也更多,如交通、医疗、卫生、购物、娱乐等,家庭方面对于日常费用交纳、家庭成员的健康、家庭休闲娱乐、社区交流也存在诸多需求,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整合这方面资源,对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将是未来最大的增长点和利润点。

二、技术条件

得益于通信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有了产生的土壤。近几年移动网络、无线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是智慧城市产生的基础。通过发达的移动通信网络,采集和传输数据变的非常方便和快速,用户体验大大提高。后端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给智慧城市建立了丰富的内容躯体,这是系统运行的血液。最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平台进行展示用户所需要的内容。

三、建设目的

对于客户方面来讲,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效的解决方案,能给客户带来便利、效益的系统。这也是许多集成类项目的最终目的。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项目的建设目的就只有一个,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对个人来讲,智慧城市系统的建设完善可以极大方便生活、工作,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有显著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

四、行业现状

近几年国家连续的对智慧城市进行试点建设规划,有很多城市已经进行部分系统建设。由于智慧城市系统过于庞大且无规律,目前没有行业建设标准,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建设,由于建设、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智慧城市实际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这是危机,同时也是机遇。任何行业都是是有规律,有规则的,在没有好的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借鉴、研发、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增大体量方式探索。当体量和口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标准。

五、目标客户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目标客户是政府。通过政府投资、主导、扶持智慧城市相关产业,让社会更多的资源参与进来。

同时一些大型的传统企业也是目标客户之一,对于传统企业的管理、监管、提高运营效率也存在巨大需求。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居也存在巨大的市场。

目前,智慧城市模式还不够成熟,社会认知度不是很高,预计仍需5-10年完成基础平台建设、改造,后期发展不可估量。

六、建设难点

对于客户来说,确定需求较难,建设智慧城市系统就是满足客户需求,对于新事物,客户

有些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有哪些,或者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讲,资源整合最关键。智慧城市系统建设需要涉及的方面太多、太广泛,单一的企业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要素。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项目需求,同时也应满足公司的发展和利润需求。

七、个人观点

智慧城市只是一个概念,是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细化到大楼、办公司、家都是智慧城市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这方面问题。电子商务、网络支付都是智慧城市的表现形式。你可能很久没有去银行里,因为买什么都可以用手机;你也很久没有去营业厅交花费、网费、水电气费了;看电影也不用排队买票了;在家都可以吃遍全城了,或者是全国了。

而这一切都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你无法想象以后的生活会成什么样子,我们也无法预测智慧城市会发展到何种程度,生活因智慧城市而更加美好。

篇2:智慧城市ICT方案心得

主讲人:

单志广 博士,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指导专家。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等多项国家重要信息化规划文件的研究起草。主持承担武汉、淮南、克拉玛依、深圳龙岗、北京朝阳、西城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目前作为起草工作组组长,正在参与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开展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和起草工作。

李 林 新加坡电子系统首席技术顾问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会长

魏启生 吉林四平市常务副市长(原辽源市常务副市长)

邓贤锋 南京信息中心副主任

摘要一:

创新驱动发展

智慧引领未来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单志广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就相继开展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等准智慧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行动。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宽带化、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更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模式,智慧城市已经从理念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所做的预测,2014年全球15%的城市将有机会步入智慧城市成熟期,发展的重点是开放API、开放数据集、物联网,15%-20%的传统IT开销将转移到云上,大数据的使用将集中在财务绩效、公共安全和交通运输上。

欧洲的智慧城市以“绿色”为主题,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作用,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旨在实现“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究其原因,一是高举绿色旗帜,契合社2

会关切,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和参与;二是耦合低碳经济发展,欧洲70%的能源被城市消耗,绿色能源生产和适用在城市化中潜力巨大;三是符合欧洲技术现状,欧盟国家在能源技术诸领域世界领先。

不同于欧洲,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为城镇化服务的。我国正面临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城镇化问题。我国的城镇化路径、管理体制有其自身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所承担的功能比国外更多,管理边界更大,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所需解决的问题与发展的重点与国外不同。相对于国外重在对“物”管理的智慧城市理念,我们更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服务,以利民、便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城市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把百姓需求和辛福敢受放在首位。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资源的协作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增强城市聚集经济、人口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近年来,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热情高涨,在“十二五”规划或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52个,“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但是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信息安全面临风险等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发展思路不清、水平不高,出现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

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国务院正在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填补政策空白。《指导意见》立足于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讯技术、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实现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处理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运行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

传统信息化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推动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打破4

信息之间由于技术障碍、体制弊端、部门利益冲突等原因造成的隔离,实现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

智慧城市是有机制创新的,是有运营模式的,是有资本运作的,更需要政治和政策层面的支持。典型的讲,就是政府开放城市相关数据,鼓励社会第三方运营和提供信息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商业模式:政府独立投资建设运营,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目前,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正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另起炉灶,必须基于现有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信息化成果。成败的关键不是大量开工建设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而是科学处理好已建系统、在建系统、新建系统之间的统筹衔接关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级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从而真正实现信息和智慧决策的融合,从根本上实现政府部门的协同共享、行业的互动协调、城市的精细化运行管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摘要二:

创新驱动发展

智慧引领未来

新加坡电子系统首席技术顾问 李 林

新加坡“智慧岛”建设立足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在智慧政府、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社区等多领域多方面进行可持续的规划和建设。

一、建设理念

将新加坡的政府职能、城市管理、社会服务、企业经济通过“智慧岛”这个大平台融为一体。应用信息化、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集成化科技将新加坡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综合管理与社会服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为新加坡的综合管理和社会民生服务,以资讯社会支撑“智慧岛”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

1、智慧政府:透明、问责、清廉

许多人都误以为政府信息化实施计划最重要的一环是引进先进的硬件及软件。然而以新加坡推行电子政府服务的经验,却显示良好的政府治理(创新)才是更重要的元素,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基础。成功的电子政府服务不是单靠硬件和软件的部署就能形成,电脑本身并不能提高政府运作和服6

务的效率,推广宽带网络并不会提升生产力。只有当这些投资加上良好的政府运作流程和环境的治理,才能提升行政效率,并对国民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加坡智慧政府信息化可持续建设,已经从其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前期以改善、提高和创新政府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效率、公开、公平与廉洁,促进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拉近公众与政府之间距离的目标,提升到实现政府运作的透明度、实行问责制和确保公共服务清廉三大目标的新高度。

2、智慧管理:安全、交通、节能、设施

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和“智慧岛”,新加坡城市管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其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他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法制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民生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花园城市”建设。

公共安全体系。新加坡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在城市公共安全运作的层面上,不再强调单一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和保安系统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功能优越性,而是将整个城市综合安全防范与治安监控的整体技术性能和自动化多功能的联动、业务协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在公共安全管理在信息层

面上,以城市公共安全防范和应急预案的执行和运作作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基础设施体系。新加坡城市基础设施体系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特别是在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转换枢纽、供排节水设施、电力与燃气供应、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厂、城市管道等关系民生的工程性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划制定、执行、修订与检讨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先进的技术应用、工程质量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结合,从整个城市公众利益出发,从长计议,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

3、智慧民生:社区、医疗、教育、房产

社区服务。新加坡注重社区服务,对区内大型公共设施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和维护保养,美化公共居住环境,维护社区治安环境,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募集和设立基金,增进贫困人士、残障人士福利,为学生提供资助,组织社区交际项目,增强社区凝聚力,密切邻里关系。

三、建设经验

一是统一领导。智慧城市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在政府“一把手”的统领下协调政府各部门资源,才能有效建立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的机制,以及建立保障体系。新加坡专门成立国家信息与通讯发展管理局,作为新加坡信息与通讯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实施关键,负责信息与通讯8

建设及发展规划及应用平台的设计,信息化项目招标、工程实施监督和项目验收,以及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指导。

二是统一标准。《智慧城市系列标准》是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的“顶”,是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的先导性文件,对智慧城市顶层规划所涉及的建设思路、策略和实施行动的总路线的制定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

三是统一规划。遵循统一的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和各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底层设计;采用统一的信息互联互通及大数据共享交换的标准,以及系统集成的通讯接口协议。顶层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纲领性、指导性和项目实施行动及可持续发展的总路线。

四是统一平台开发。建设一体化的城市级“一级平台”和城市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业务级二级平台及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系统采用统一部署和开发,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孤岛”,一级系统重复开发和资源重复配置的弊端。

四、建设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该国35年来出台多个国家级信息化战略密切相关,总结起来:

远见:新家坡政府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上一直有清晰的愿

景和战略眼光。

篇3:智慧城市ICT方案心得

到2020年, ICT解决方案可帮助人们减少全球约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与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2009年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而且这一发展趋势还将延续。在今后40年中, 全球将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这将大规模影响全球资源利用的格局。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引领了低碳创新的机遇, ICT行业的成长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那就是利用21世纪基础设施的连接能力, 更多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 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稍加改善后的产品。这样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能实现变革性的减排目标, 使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并行不悖, 相辅相成。

三管齐下的21世纪低碳城市的气候战略

发展低碳城市的战略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它们都可将ICT应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排放

第一是城市的直接排放, 这也是当前人们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 比如引人注目的“绿色转型欧洲计划”。城市应当减少楼宇、交通运输和所有其它大型排放源的直接排放量。但在此过程中, 人们需要持续关注能源效率和新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而不是只停留在减少碳和石油的使用量上。

嵌入式排放

第二是嵌入式排放, 它是产生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排放, 要特别强调不能把排放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了事。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很少直接生产并出口高碳产品, 相反却大量进口, 因此忽略了存在于进口商品中的巨大碳含量。研究表明, 如果将进出口产品中的碳含量都计算在内, 那么很多国家的碳排放量将会增加一倍。

如果一座城市因减排需要搬迁一家钢铁厂, 但依然无法减轻对钢铁产品的需求, 那么搬迁并没有解决排放问题, 只是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而重点发展智能ICT解决方案则可以通过同质的服务减少需求, 切实减少碳排量。

出口低碳解决方案

第三是出口低碳解决方案。低碳解决方案可以是任何有助于减少世界其它地区碳排放量的解决方案, 例如, 可再生能源生产设备或低碳ICT解决方案 (虚拟会议、远程办公、智能住宅、智能网、手机银行和非物质化服务等等) 。

出口低碳解决方案的理念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重视提供低碳发展解决方案的企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如果城市为新的智能解决方案创建了市场, 那么提供这些解决方案的企业就会率先在国内市场蓬勃发展, 并成长为出口低碳解决方案的支柱。

ICT对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数年来, 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和非政府机构的专家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ICT解决方案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到2020年, ICT解决方案可帮助人们减少全球约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创新型解决方案还可实现更大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基于ICT的低碳发展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首先, 实现变革型二氧化碳减排。

大多数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缺乏ICT解决方案的支持, 主要原因是ICT解决方案所蕴含的潜力尚不为人所知。

很多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一直致力于实现减排5%~10%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的指导目标) , 并把重点放在减少主要排放源的排放增量上。而低碳ICT解决方案可以改变目前以非可持续方法使用汽车、飞机和纸张的情况, 并可实现50%以上的变革型减排。通常ICT解决方案以不同方式 (例如虚拟会议、远程办公、手机银行和手机报纸) 提供类似的服务, 可以实现90%~99%的减排。因此, 为了达到这种高减排水平, 应将ICT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核心之一。

智能电表以及智能电网可以帮助家庭和楼宇更好地管理能源使用;智能运输系统 (ITS) 可以缩减整体运输需求;电子医疗或手机医疗可以提供远程监测, 并将身体参数无线传输给医疗专家。这些只是其中几个范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使用ICT对于降低碳排放存在诸多好处。

其次, 21世纪的基础设施可提供多种低碳解决方案。

许多ICT解决方案不仅取代了原有的服务提供方式, 而且还有助于构建21世纪的低碳基础设施。如今宽带的发展正处于转折点, 在未来20至30年间, 宽带将引导全社会部署新的解决方案, 推动经济增长。ICT解决方案还将使新兴市场以更快的速度迈向低碳经济。

20世纪的实体基础设施 (通常支持高碳解决方案) 包括机场、道路、隧道、桥梁、路灯、停车场、加油站等。这些基础设施主要提供高碳排放的服务, 在此类基础设施上进行投资换来的还是高碳的基础设施, 充其量略有改善。

而21世纪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通常支持低碳解决方案) 由光纤电缆、移动网络无线基站和服务器等组成。这是有史以来能效最高的基础设施, 因为它提供了连接性, 所传递的是信息不是原子。在低碳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可以增强多种采用相同基础设施的低碳解决方案, 如虚拟会议、智能电网、手机政府、手机医疗、电子纸张等。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将能够支持上百亿部的连接设备进行通信, 并实现大量的机对机解决方案, 以低碳的方式在通勤、医疗和教育等基础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变革型解决方案减排显著

有些人认为ICT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堪比航空公司, 这种比较并不科学。一方面, “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由ICT产生”这一结论是基于生命周期的数字得出的, 其中不但包括了所有产品的使用, 而且还涵盖了从生产到最终用户使用, 以及所需基础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量;而航空公司所占的2%仅仅是指飞机消耗的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如果计入完整的生命周期和所需的基础设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6%~10%。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宽, 进一步关注基础设施的排放量。

如果只是从产品层面比较排放量, 那么我们最多只能用低排放的产品替代高排放的产品, 实现增量型减排, 但这样仍然没有突破现有体系的限制。当前, 主要的碳排放来自产品的使用和生产制造环节。基础设施计算方法将基础设施产生的排放量计算在内, 让我们能够对提供相同服务, 但性质不同的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比较, 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切实提供低碳服务。推动向低碳基础设施的转变, 鼓励变革型减排解决方案。汽车尾气排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选择远程办公或是乘坐公交车都可以收到明显的减排效果, 因为其基础设施的碳含量较低。

瑞典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Sweden) 和爱立信携手针对多项服务进行了研究, 计算了中国和瑞典现有解决方案的减排水平。研究表明, 与仅把“废气”排放计算在内的情况相比, 如果将生命周期排放和基础设施的因素计算在内, 宽带服务减少的碳排放量可多出50%~150%。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 在没有任何大力推广的情况下, 仅物流运输和远程办公这两项应用就已在中国实现了约500吨的二氧化碳减排。到2020年, 如果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稍加支持, 减排效果还能大幅提高。据初步估计, 仅需增加5个现有ICT的应用, 就能使中国再减排3000万吨二氧化碳。

动态的方法还可将对未来排放的影响也计算在内。另外, 动态效果分析可以找到在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上增加投资的原因, 这些基础设施实际上推动了非可持续服务的使用。例如, 汽车和城市道路投资, 就是两个非可持续发展但又相辅相成的投资案例。同样, 动态效果分析有助于确定哪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推动可持续服务的使用, 加快减排的速度。例如, 宽带投资可增强远程办公的应用, 远程办公又可以为虚拟会议、电子纸张、移动银行、智能电网和智能住宅提供支持。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五步法

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谈判之前, 大多数国家的政策都侧重于高排放水平的行业和增量减排方法, 而提供低碳解决方案的ICT和电信行业则能够通过低碳回馈实现变革性的减排。下面是发展低碳城市的五个步骤, 帮助决策者实现转型。

第一步, 把ICT纳入国家和城市二氧化碳减排战略和目标的核心部分。

确定多个可支持低碳ICT的领域, 在这些领域采用相同的基础设施时, 可实现动态的低碳减排效果。

减排的目标应包括中期目标, 以鼓励采用变革型解决方案, 并明确投资的方向。减排目标应基于实际的排放量 (而非将高碳排放的企业迁移到其它地方) , 并考虑嵌入式排放和出口产品的排放。

为了在增量型减排之外实现变革型减排目标, 应在所有重要政策文件中说明ICT服务的积极作用, 例如, 交通运输政策应包含智能运输系统和远程办公的应用, 而非只关注交通设施的改善;能源政策应包含智能电网的使用, 而非只集中在能源供给上。

鼓励所有市民使用ICT。移动宽带能够支持大量的低碳服务, 包括无需远行即可实现与乡村地区连接的综合性协作方式。有必要为实现城乡协作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第二步, 将工作重点从20世纪的实体基础设施转移到21世纪的低碳信息基础设施。

21世纪的基础设施需要功能完善的宽带网络, 以便支持远程办公、虚拟会议、智能楼宇、智能运输和产品非物质化等服务。

各国政府应把ICT/电信投资作为所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应鼓励采用非物质化的宽带服务, 即鼓励以数字形式的货物取代实物。同时, 不断探索不依赖于基础设施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使用无线3G网络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此外, 还应把引进宽带服务纳入城市规划, 采取行政措施, 比如减少向智能楼宇项目等低碳解决方案征收的税费并简化复杂的审批程序。

第三步, 鼓励跨行业合作, 重视开发新的创新服务。

鼓励产业部门与其它利益相关方合作, 推进环保数字城市的建设。例如, 鼓励二氧化碳减排水平超过90%的解决方案, 重点扶持变革型解决方案, 把重点放在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各国之间合作的技术;采用统一的方法评估ICT公司等提供变革解决方案的企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考虑各个行业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标准化问题, 以及通过机对机 (M2M) 技术实现低碳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政府采购流程应鼓励企业减排。

第四步, 树立应用典范, 创建公平竞争环境。

政策制定者应该树立低碳ICT应用的典范, 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 使一个领域的决策不会影响其它领域的减排机会。

在激励二氧化碳减排之前, 应该了解不同的政策会对低碳服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例如, 在减少交通运输的排放时, 应该从对生物燃料汽车退税到远程办公宽带建设投资等所有措施进行综合评估。

要避免对ICT征收奢侈品税, 这种做法会阻碍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应用。多年来, 穷人无力购买和使用移动电话, 导致数字鸿沟逐渐形成。在智能办公和其它能够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创新的低碳解决方案上, 我们要避免重蹈覆辙。此外, 政府采购应把重点从产品向服务转变, 例如采购会议服务而减少差旅。

第五步, 低碳解决方案的开放创新。

篇4:智慧城市ICT方案心得

蛋糕的诱惑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是城市整合发展的更高形态,其核心就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科学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ICT技术的支撑,ICT产业也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为ICT产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商机,除了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外,还囊括了城市的信息化应用以及智慧产业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以中国为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电信、中国 移动及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能城市。三大运营商预测,2012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智能城市,到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能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投资规模可望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ICT企业都想分食这块巨大的蛋糕。

众所周知,2013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而中国ICT市场在2013年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经济的变革与转型既为ICT市场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据IDC预测,“受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2013年中国IT市场仍将处于调整期,总体增长速率将低于2012年,宏观政策的调整对2013年的ICT市场也将产生较大影响,不同产品、区域和行业的差异化将更为明显。”

总体来看,随着近几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事业的升级,2013年ICT产业也将进入开放、创新、融合、协作、分享的应用社会化新时代,在新的形势下,ICT企业也只有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方能在这场“智慧战役”中夺得一块称心如意的蛋糕。

三大运营商斗智斗勇

在智慧城市建设事业过程中,运营商被赋予了中坚力量的角色,围绕“智慧城市”这片沃土,中国三大运营商之电信、移动、联通早已开始斗智斗勇,三方在各自巩固传统势力范围的同时,也在不断觊觎对方的领地。

关于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中国移动率先提出了“无线城市”的战略方案,电信相继提出“光网城市”,2012年9月4日,中国联通也高调发布了“智慧城市”战略,直接将“智慧城市”提到公开场面。

据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介绍,联通的智慧城市战略是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9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截至2012年8月,中国联通已与180多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方面的合作项目。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同样不甘落后。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曾表示,中国移动顺应产业变革和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TD-LTE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地尝试和探索。据了解,中国移动与江苏签订共建无线智慧城市群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上海共同签署《共建智慧城市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移动表示将投资130亿元以上,在上海构建GSM、TD-SCDMA、TD-LTE与WLAN四网协同的无线城市宽带网络。另外,天津、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市、区)的多个城市,也和中国移动达成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协议。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孙康敏则表示,中国电信结合国家“智慧城市”战略率先实施了ICT领域的战略转型,大力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培育和形成了专业化的信息化服务能力,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差异化优势的融合产品和综合信息化的应用解决方案。据他介绍,截止到2012年8月,中国电信已经先后与25个省和150多个城市签订了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

不论是移动的“无线城市”、电信的“光网城市”还是联通的“智慧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这三大ICT企业都已围绕“智慧城市”展开了自己的战略布局,除了在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外,三大运营商还在进一步细分市场。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发展主导了ICT企业的“智”变,反过来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对所有ICT企业的智慧考量

“智”于管理、“慧”及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让城市更文明、运作更高效,经济发展更快速、百姓生活更便利,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目标。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到ICT整个产业链的调动,对ICT企业来说,如何发挥各环节的协同效应,整合多渠道资源,考量着运营商的智慧。

在智慧城市建设整个事业中,虽然运营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地方政府更是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者,因此,三大运营商的智慧城市战略都毫无例外地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这也是确保智慧城市顺利推进的关键。

其次,智慧城市的顺利推进需要发挥整个产业链的力量,需要“软硬”兼备。运营商的优势在于网络,而在软件应用上,特别是一些需要跨界合作的应用上,运营商显然还不够专业。无论是中国电信提出的新的二次转型目标,还是中国联通的“共建、汇聚、开放”,三大运营商都提出了开放、合作的理念,但如何在与产业链各个环节不断加大合作力度的基础上,避免沦为纯管道,实现共赢需要运营商下一番功夫。

再者,运营商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无论何种经营行为,都要考虑投入、产出问题。智慧城市蕴涵巨大商机,运营商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金和物力,但如何运营、企业该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后期发展,也关系着智慧城市的良性运作。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三大运营商的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这广大中小ICT企业来说都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只要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足够智慧,都有望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中的新主角。

篇5:《智慧城市》心得体会

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

刚拿到这本书时候,我在想什么是智慧城市,一个城市如何能具有智慧呢?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理解到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大脑的神经系统的整体。

在现在社会进步发展中,逐步实施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通过新一代的互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利用感知化、智能化的方式使城市各个领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相互显现出来!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映、协调运作的“系统之脑”智慧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更加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资源、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太仓作为中国的百强县之一,经济发达,但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太仓通过实施“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城市管理现实问题。或许你开始感觉到目前的我们居住的城市具有的智慧,它的神经末梢以及接触到个个角落,这两年太仓市区内公交车有实时动态,让你不再漫无目的的傻等,在站台边就知道车子还有几站到达,最近开始逐步实施的公共自行车,让你用市民卡就可以使用的绿色出行工具。家里的水、电、燃气可以直接银行卡代扣!医保卡可以网上收费,预约挂号!

当然要说目前对我们城市影响最深最彻底的智能城市代表,就在你们的手里、口袋里!没错,它就是智能手机!功能实在的太强大了!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在手机上银行转账,手机炒股,实时新闻,实时对话聊天,娱乐。可以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网上购物!智慧城市已经日趋成熟!整个城市和城市中的每人分子都在高效的运作着!

篇6:智慧城市部分解决方案简介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姜燕 ***

2015年1 同方股份简介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5.75亿元人民币。以“科技服务社会”为宗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密切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平台,紧紧围绕“技术+资本”、“合作+发展”、“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承担、探索、超越;忠诚、责任与价值等同”的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 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企业文化: 承担 探索 超越 忠诚 责任与价值等同

同方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探索高科技产业 发展之路。不断超越自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三大战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超过42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220亿元,目前,“清华同方”品牌价值已超过900亿元,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887项,海外专利544项。被评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企业信用100强”,上榜世界品牌500强。

核心能力

以清华大学为虚拟研究中心,包括6个海外研发机构、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联合实验室以及各事业部和控股公司下设的研发基地等构成的多方位的研发体系,在技术创新上成效卓越。

第1页 2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住建部分别于2013年1月和8月审批了90个和103个试点城市,合计193个。住建部要求,各地要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共享协同,抓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各应用系统效能;注重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体系建设,突出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

同方公司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设计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大数据智慧中心和N个具体应用: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农业、智慧公安、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企业、智慧建筑等)、资金解决方案、运营方案等。

第2页 3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

同方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产品是以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开发和服务为主线,汇集散落在各个委办局的各类数据,消除信息孤岛,横向打通委办局的业务壁垒,纵向实现从基层应用、中层监测评价管理、高层决策的整体链路,打造涵盖数据汇集、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服务功能的“一体化”数据平台,支撑城市运行的态势监测和智慧决策。

数据规划设计系统:实现数据中心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设计各类数据的关联关系,定制各类数据的报表、规则,保证数据资源的有序关联和集成管理。

数据采集系统:对各个委办局的数据通过填报、导入、交换等方式进行采集,对数据采集的各个任务进行调度、监控、统计,并对数据采集任务进行自动的提醒通知。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围绕委办局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需求,打破数据孤岛,基于SOA架构,通过前置机、数据库对接、WebService等方式,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信息资源的目录管理与共享、数据交换与管理、平台监控与运维。

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整合、加工和统一管理,以专题的形式灵活组织各类报表数据、指标数据、文字资料。面向各个专业用户,通过一系列

第3页 的分析配置,实现各类不同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包括查询检索、时态分析、数据钻取、可视化展示、GIS等功能。

领导决策数据桌面:向领导决策需求,通过GIS地图、驾驶舱、报表、时序动画等各类可视化技术手段,为领导提供面向主题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如综合信息展示、热点监测、综合分析等。

移动APP数据服务应用:面向领导用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支持安卓、WP、IOS系统),实现各类数据服务的主动推送,满足随时、随地数据服务获取的需求。

第4页 4 教育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整合各种资源,彻底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转型。

第5页 5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社会治安状况也日趋复杂,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城市犯罪突出,手段不断更新、升级。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以主动预防为主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着眼点和切入点,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优秀旅游城市形象、遏制案件高发、强化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是采用当今成熟的网络、通信、图像编解码等先进技术,实现快速获取重点部位、复杂地段、商贸社区的实时视频信息,能准确、直观、快捷,反映和记录现场有关部位的动态情况,并且与公安指挥中心指挥决策系统联网,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功能,实现犯罪实施、火灾发生实时连动报警、犯罪现场远程可视化及定位监控、同步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并能记录保存治安状况和突发事件的有关证据,为处置案件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实现城市安防“事后控制 ”向“事前控制 ”的转变,有效提升市民的安居满意度。

第6页 6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

同方“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简称“智慧城管”,它是一个专门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平台,结合我们的国情,对“数字城管”的业务理念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拓展与升华,充分利用同方“智慧城管”的管理理念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网络通信等技术紧密融合,构建一个智慧的应用平台,同时将城市运行体征中智慧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应急管理、环境监控、数字物流、数字邮政、食品安全、数字医疗、数字校园、数字景区、数字工商、等方方面面的生命线统一接入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对城市与社会管理要素(人、地、事、物、组织)的人性化、服务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民生、保稳定,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改善了社会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大城管格局。

第7页 7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于一体,通过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无论居民身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

智慧医院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基础。智慧医院是集合所有技术手段来整合医院内部的所有资源及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整合及共享,实现医院内部的整体管理及提供“一站式”的患者就医服务。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还需要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及业务集成。通过物联网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第8页 8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同方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交通业特点创建了基础元数据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各类数据的横向联系,将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形态的数据按统一标准接入系统并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实际交通路况的实时监控,事件应急和辅助决策等。

路网运行监测分析系统

关注高速公路交通量监测和分析,建立完善的交通量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综合使用多种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实现微观、中观、宏观指标数据的计算,并结合GIS以图形化和专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速路网交通量指标实时监测和历史数据深入分析挖掘功能。主要包括:评价监测、路网综合监测研判、定向专题分析等。

基于熵的智慧交通事件视频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

运用熵模型,实现对路网交通拥堵和突发事件的及时监测识别和预警,并对交通运行趋势做出实时监控预警预测,辅助交通指挥,对交通突发事件进行联合应急处置,保证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安全与畅通。

第9页 9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智慧旅游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政府、企业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智慧旅游包含了基础设施现代化、泛在化、业务管理智能化、产业发展集约化等几个层面。

基础设施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体系等。

信息服务泛在化通过是感知体系主动感知游客需求,提供多种旅游信息服务;整合多种渠道,为游客提供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环节的泛在化服务。

业务管理智能化是通过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旅游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提高快速响应与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决策。

产业发展集约化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改进和创新,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和产业链;实现精准有效的网络营销,提升旅游品牌与文化价值;改善旅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旅游产业链的效率。

第10页 10 产业市场监测平台

同方产业监测平台产品基于同方独有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按照动态监测、量化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结合产业实际,建设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形成涵盖主要产业的、全面高效的、动态的经济运行产业监测平台。为涉及经济和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各部门、各级机构之间搭建信息通道。

资源体系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产业监测平台信息资源规划、数据资源及服务资源的规划设计、监测数据资源的整合加工、资源管理等活动,是平台的基础业务。

监测分析系统: 利用先进的智能分析技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经济分析模型,对产业监测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利用,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产业数据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需求。

项目管理系统: 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对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能根据用户的选择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提供信息综合查询、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其结果可以通过图形进行展现。

综合应用系统: 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体系的角度,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对数据的分析应用。从最基本的数据综合查询,到以研究专题为导向的专题数据分析,再到利用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钻取,GIS平台对数据进行展示,以及使用分析预测模型算法进行高级分析的高端应用等。

信息服务系统: 对平台综合数据和分析成果数据共享发布的统一管理,通过门户系统将经过整合处理或加工后的各种层次的成品数据或分析成果对外发布,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第11页 11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宏观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同方数据资源软件产品系列中的宏观库产品,通过梳理反应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将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资源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平台中,并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数据的资源化,形成数据资源体系,最终通过资源服务平台的形式提供给各类用户使用。

数据规划设计系统: 对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体系及业务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统一数据标准及业务规范。

数据汇集与处理系统: 通过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移动互联等方式实现数据的汇集,成为可用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原始数据。

数据整合加工系统: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与整理,形成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资源,确保数据质量。

第12页 数据预警监测系统: 根据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监测指标,对敏感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提供预警预测与分析评价功能。

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按照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按照主题及专题方式实现数据关联分析、对比分析等数据应用。

数据服务系统: 提供面向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专业服务系统,通过内网门户、外网门户、移动门户等方式提供全面数据服务。

第13页 12 自主安全可控协同办公系统

自主安全可控的协同办公系统是以“自主”、“安全”、“可控”为整体建设目标,基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日常办公业务信息在各环节安全要求。

本产品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将日常业务、事务、协作等信息在单位各部门、个人之间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主要是对于公文收文与发文的处理工作并且可以进行相关代办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起草,并进行逐级审批。

事务管理: 事务管理功能主要是对于办公流程中出现的相关事务进行简单的登记到最终审批。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用于用户管理车辆、会议室、以及办公用品等公共事物,用户可以登记借用公共物品并记录。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主要实现对内外网邮件的收发及管理,同时具备内部用户消息服务及交流讨论功能。

人力资源:实现从人力资源系统提取数据并提供查询检索等功能。个人中心:提供个人首页定制、日程管理、通讯录管理等个人信息查询与维护功能。

第14页 13 统计创新服务平台

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是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掌握发展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公众、各类经济体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

统计创新服务平台是为各级统计部门打造服务型统计职能而量身打造的统计综合业务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各级统计部门日常统计数据汇集与处理需求,也能够支撑各级政府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

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统计制度规划设计、数据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整合加工、数据审核验收等管理功能。

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监测评价、关联漫游、查询检索、统计分析、预警预测等功能,满足统计部门对数据的各类分析与应用需求。

数据服务平台:提供领导决策支持、主题专题、数据订制、共享发布、移动终端等多种特色服务满足各级领导、政府部门、调查单位、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应用需要。

公众数据服务门户:专门应对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需要的服务门户,提供对统计数据的发布、解读、分析,用直观方式展现统计数据。

移动终端APP应用:提供面向部门领导、调查单位及社会公众的移动终端APP应用,提供定制化数据推送与订阅功能。

篇7: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方案

项目方案

第1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

1.2.建设目标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意见征集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4〕21号),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畅通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渠道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1.3.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畅通,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推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办公室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门办发〔2015〕3号),结合我区实际现状,以为民服务中心现有平台为基础,以贯彻落实《实时意见》为关键,以有效做好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工作为目标,进一步丰富案件类型、改进工作流程,升级改造或扩展现有平台系统,依托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新建与人民建议意见征集配套的系统?。本期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现有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改造、为民服务网站改版和新建其他业务系统。

1.4.建设地点

门头沟区政府为民服务中心机房。

门头沟区政府经信委机房。

门头沟为民服务中心机房

1.5.建设周期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

项目整体规划为2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截止到2016年11月底(以11月份完成招投标为参考)前完成包括为智慧城市区级平台的需求调研、平台功能设计;

第二阶段

截止到2017年5月底完成平台主体建设功能。系统进入测试联调阶段,并于2017年7月份初正式上线运行。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410万元,其中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费用240万元,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细化管理费用40万元,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费用40万元,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费用40万元,IP呼叫系统扩容费用50万元,详见投资估算表。

1.7.主要结论和建议

本项目是门头沟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促进智慧门头沟建设的步伐,为增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的服务水平,以进一步实现政府服务化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所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本项采用国际上先进技术,系统采用的产品等均为成熟稳定产品,在国内外的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保证,建设基础良好。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建设方案和规模合理且采用成熟技术、实施方案和项目组织机构落实、投资估算满足现阶段控制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实施,确保项目按计划建设实施。

1.8.报告编制依据

1.《北京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意见征集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4〕21号);

2.《关于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门办发〔2015〕3号);

3.《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便民服务和应急抢险电话管理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15〕5号);

4.《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实施细则》(京门为领办〔2015〕1号);

5.《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总工会关于整合优化政府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综合服务平台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门政办发〔2015〕3号);

6.《北京市门头沟区统一投诉举报平台工作机制》(京门为领办〔2015〕3号);

7.《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令55号〔2007〕);

8.《北京市党政机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定级指南(试行)》;

9.《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京办发〔2004〕3号);

10.《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信息办发〔2004〕39号);

11.《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

12.《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第67号令)。

1.8.2标准与规范

1.《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1988);

2.《功能建模方法IDEF0》(IEEE

1320.1-1998);

3.《信息建模方法》(IEEE

1320.2-1998);

4.《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20988-2007-T)

5.《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22080-2008)

6.《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7859-1999);

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高层安全模型》(GB/T

17965-2000);

9.《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GB/T

9387);

1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应用层结构》(GB/T

17176-1997);

1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

18794);

1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通用高层安全》(GB/T

18237);

1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14.《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GGBB1-1999);

15.《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GGBB2-1999);

1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GB50174-2008)

1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第2章

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

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门头沟地区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2.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首都经济快速的发展,门头沟地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门头沟区的建设和发展与每个热爱门头沟的人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义务。政府欢迎居民对我区党委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全区人民共同的努力,不断推动本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执政为民的要求,通过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广大群众热爱门头沟、建设门头沟、创建智慧城市的热情,促进我区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现由区委区政府牵头,联合其他职能单位向本区居民通过系统征集我区建设人民意见建议。

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区委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献计献策,改进党和国家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针对社会公共事务,都有权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

2.3.1

优化门头沟区政府服务热线资源需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总工会关于整合优化政府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综合服务平台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门政办发〔2015〕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整合优化各职能部门的投诉举报热线平台功能,形成统一高效的消费投诉、经济违法行为和行政业务投诉平台。实现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确保群众投诉举报诉求达到交办及时、督办有力、办理迅速、反馈落实、时限严格、市民满意的要求。

2.3.2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北京市门头沟区便民服务和应急抢险电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门为领办文〔2015〕2号)明确要求: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布的,为公众提供咨询、投诉、建议、服务的电话,包括各类热线电话、便民电话、服务电话等;应急抢险电话,是指维护城市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电、气、热、公交、地铁、歌华有线以及排水等报修抢险电话。

平台整合政务、商业、公益资源,以服务于民为切入点,处置市民服务需求的咨询、办理以及跟踪反馈,实现服务需求的规范化受理、高效率处置调度、回访与监督评估、服务资源与项目的自动化审批和管理。

2.3.3

智慧门头沟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的需要

智慧门头沟围绕政府、群众、企业三方服务需求,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开放式、系统性的网络服务体系,逐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一是要做强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围绕服务项目,整合部门资源,逐步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及时更新、扩充知识库、政策库内容,建立全面、综合、强大、适时的信息数据库,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为民服务。

二是要强化社会治理功能,整合网站、热线的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网格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调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三是要对接一站式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创新审批模式,将市属部门与区属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范围,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

技术保障

本项目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是在参考和借鉴国信办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北京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等电子政务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完整的规划。

本项目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路线为国内信息领域成熟、主流、先进的技术,系统采用的硬件系统、安全产品等均为成熟稳定产品,在国内的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确保技术上有良好的可行性。

2.4.2

经验保障

项目建设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

首先,智慧城市平台中心具有一批业务能力强,信息化建设经验丰富的综合管理人员。

其次,项目单位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有着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储备,这将大减少了本项目的风险,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些成功经验对于今后平台的运维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3章

需求分析

3.1.服务对象分析

智慧门头沟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门头沟人民群众以及系统相关的各级相关领导、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平台业务管理人员、平台运行管理人员等。

3.1.1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门头沟区区居民和游客,他们是智慧门头沟平台的直接被服务用户。

3.1.2

各级相关领导

是指区委、区政府、各委办局、职能单位等单位各相关部门领导,是间接服务对象。

3.1.3

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重点是指平台从事呼叫受理、案件转办、以及办理并回访整个环节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包括职能部门和企业单位平台相关人员。

3.1.4

平台业务管理人员

主要包括智慧门头沟业务部人员等。

需求管理:业务管理人员可以对各相关部门提交的需求申请进行审核,并根据制定开发依据,统一规范梳理、管理业务需求。

3.1.5

平台运行管理人员

智慧门头沟的运行管理人员

1.平台用户管理:可对平台所有的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管理,保证平台访问用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系统运维:可以对平台所有的系统以及资源进行监控,当发生故障信息时,能够通过预警、预案等手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处理。

3.2.业务需求分析

3.2.1

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需求

建设融合调度多种通信终端,打破信息孤岛,提供语音接入、视频接入、音视频联动调度,形成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与异构专业城市管理系统对接,融合视频、地图、城市基础数据建设整合各方资源的区级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

3.2.1.1

城市基础数据管理

在智慧门头沟平台上可根据管理员的用户等级对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3.2.1.2

民意诉求采集分发

民意诉求采集主要通过热线服务以及为民服务中心网站的意见箱来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平台以分类形式分发至相应单位进行处理。

3.2.1.3

闭环业务处理

当案件完成之后,系统会对案件进行跟踪处理,根据案件进行相关的案件分析,反馈,以及评价。

3.2.1.4

统计与考核

平台工作人员可案件将分别按照年,月,周,日,对案件进行分类统计,并对相关服务做出相应的考核。

3.2.1.5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智能分析与决策主要是针对以前相似的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相关案件的解决时间、解决办法。供办案人员进行参考,以便更快、更好、更加方便的解决案件。

3.2.1.6

预警预案管理

监测预警对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场所、各类致灾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灾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重特大事件的发生。系统通过预测灾害或事件的发生、发展,为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能够根据事件的级别,对事件的时间、地点、类别、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和匹配,启用应急预案。其功能包括对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实现调阅、预览、查询等功能。提供对本级预案的编制、审批和阶段管理等功能,提供下级预案的备案功能。

3.2.1.7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系统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实现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决策一体化的指挥调度中心平台系统。

实现信息的统一收集、存储、整合与发布,保证指挥中心内部信息交流的可靠、快速、和有序,避免子系统集成带来的信息“蛛网”效应;

实现指挥中心内预置的联动预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定时任务完成相应的联动,以保证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2.2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扩展应用,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等人民意见征集优化手段,有益于更好的进行意见建议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3.2.3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领导可通过值机管理系统清楚明了的了解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情况,一键搜索相关案件的解决时间,解决办法,相关进展,及时反馈等数据信息,便于领导查看及做出相应解决办法。

领导值机解决案件后,案件闭环处理跟踪,对外相关信息及结果服务平台公布,对内后续跟踪反馈情况即使以信息方式反馈给领导个人。

通过对网站及微信平台的搭建关联,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系统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服务平台网站及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加强信息处理结果的公布与反馈。

3.2.4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

志愿者模块精细化关系,通过对志愿者活动信息,志愿者服务质量,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志愿者个人积分排名及兑换系统的细分。服务平台每个志愿者的各个信息及反馈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合理切实的保障志愿者服务人员的福利优厚条件,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

诚信体系服务商管理建设,通过对诚信体系架构的编纂。合理带动服务商信用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好的提供为民服务的质量。进行服务精细化管理,信用精细化管理。结合服务商家个人信用及服务质量与数量的排名,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活动宣传优惠。互利双赢,更好的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管理的推动力。

3.2.5

IP呼叫系统扩容

由于接入量限制、应急临时任务需要、扩展委办局使用等需要,有必要将目前的30路IVR升级为90路IVR;再增加一条联通30B+D数字中继线(E1线路);增加录音设备;坐席及用户从PSTN转到IP接入模式;将原有的呼叫系统由集中式部署升级为分布式部署。

3.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平台基本要求

1.平台稳定性

要求平台整体及其各子系统具有稳定性,在各种情况下不会出现死机现象,更不能出现系统崩溃现象。

2.平台可靠性

要求平台数据维护、查询、分析、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容错和自适应性能

对使用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错序或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的操作,能推理纠正或给予正确的操作提示。对于关联信息采用自动套接方式按使用频度为用户预置缺省值。

4.易于维护性

要求平台的数据、业务维护方便、快捷。

5.安全性

要求保障平台数据安全、不易被侵入、干扰、窃取信息或破坏。

6.可扩展性

要求平台从规模上、功能上易于扩展和升级,应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预留相应的接口。除此之外,平台建设还需要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够从其他系统中提取相应专业数据,为本系统服务。

7.适应性

平台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8.易用性

从界面布局、菜单的设计、及用户操作等方面,要遵循界面友好、直观,菜单简洁,菜单格式、快捷键等充分考虑用户习惯,满足用户使用方便的原则、易于修改,尤其对用户口来讲,用户只需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无需复杂的技术培训即可方便使用。

3.3.2平台性能需求

1.页面展示及基本服务功能访问方面:响应速度不大于0.5秒;

2.综合查询、统计类功能:响应速度不大于4秒;

3.后台共享交换类和接入类功能:响应速度不大于8秒;

4.稳定性方面:在利用本系统正常的工作中,不应出现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的系统错误或意外中止的情况;

5.资源利用方面:在进行海量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允许CPU和内存的占用率提升及网络带宽占有量的加大,但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释放所占用的资源,以保证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顺利进行其它工作。

3.3.3平台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或管理就能解决,必须要从以下10个方面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保证信息安全。

1.安全策略:根据不同信息的安全等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

2.组织信息安全: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制度。

3.资产管理:组织内部相应的软硬件管理策略。

4.人力资源安全:涉密信息保管和使用人员的管理。

5.物理和环境安全:物理设备的加密管理。

6.通信和操作管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加密手段和操作管理。

7.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8.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业务系统开发过程的信息安全管理。

9.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定相应流程管理安全事件。

10.业务连续性管理:采取必要的手段保证关键业务的连续。

第4章

总体设计方案

4.1建设原则

先进性:系统应当采用当今国内、国际上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实用性: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用户层当前的不同层次应用要求,对各级用户来说,业务应用操作简便、易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增加系统的实用性。

可靠性:系统应采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软硬件设备,关键部分要求有备份措施;系统业务软件应能长期稳定运行,并具有较强的容错和自动恢复能力。

安全性:系统应该保证不同权限级别的人访问不同级别的信息,任何非法的访问都被杜绝。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标识,系统在网络、数据库、应用操作权限和身份认证方面,加载全面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兼容性:系统要求能够平滑接入为民服务中心已建的业务体系中,以保证我中心呼叫业务系统运行的完整性。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高弹性化结构。系统应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根据业务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功能或重组系统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用的目的;数据结构设计合理、规范,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对数据库表的修改维护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应具有较好地可维护性,能够对网络、设备故障、系统配置、系统性能和安全等系统基础环境设备进行管理。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告警并定位,实现运行和维护工作的有效的运维展示。便于系统管理员管理,要能有效辅助系统管理员诊断排除故障,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统时刻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

4.2建设目标

根据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的工作要求和民众生活诉求需求的加强,本项目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主要实现整合政府、社会现有服务环境和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资源,利用为民服务信息平台的汇集优势,统筹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好人民意见建议的征集筛选、分类汇总、办理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切实提高门头沟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4.3建设内容

1.新建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本期新增城市基础数据管理、民意诉求采集分发、闭环业务处理、统计与考核、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预警预案管理、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等功能。

2.细化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管理。通过对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扩展应用,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等人民意见征集优化手段,有益于更好的进行意见建议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3.新增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领导可通过值机管理系统清楚明了的了解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情况。领导值机解决案件后,案件闭环处理跟踪,对外相关信息及结果服务平台公布,对内后续跟踪反馈情况即使以信息方式反馈给领导个人。通过对网站及微信平台的搭建关联,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系统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服务平台网站及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加强信息处理结果的公布与反馈。

4.升级为民服务中心。第一细化志愿者模块,通过对志愿者活动信息,志愿者服务质量,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志愿者个人积分排名及兑换系统的细分。第二新增服务商管理中心。

5.扩容IP呼叫系统。将目前的30路IVR升级为90路IVR;再增加一条联通30B+D数字中继线(E1线路);增加录音设备;坐席及用户从PSTN转到IP接入模式;将原有的呼叫系统由集中式部署升级为分布式部署。

4.4

主要技术路线

l

基于SOA架构的系统技术框架

l

Web

Service技术

l

工作流技术

l

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搭建模式

l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l

基于Web

Service的应用系统整合l

基于消息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第5章

总体建设方案

5.1.平台升级改造与建设方案

本期平台升级改造以现运行的信息平台为基础,重新规划系统模块,升级改造系统框架,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完善系统展现方式,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城市基础数据管理,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综合指挥调度系统,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升级改造部分包括: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为民服务中心志愿者模块、服务商管理中心,IP呼叫系统扩容。

新建部分包括:

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5.1.1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

为融合调度多种通信终端,打破信息孤岛,提供语音接入、视频接入、音视频联动调度,形成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与异构专业城市管理系统对接,融合视频、地图、城市基础数据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本期项目将新建区级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系统。

5.1.1.1

城市基础数据管理

为方便管理人员对城市基础数据进行管理,本期项目将新建城市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城市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将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对接完成后,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以及音视频,地图等多种信息的综合数据管理。

5.1.1.2民意诉求采集与分发

为方便管理人员对民意诉求的采集与分发,本期将民意诉求与分析部分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和社会网格化平台并将民意的诉求与分发进行细化。

民意诉求采集主要通过热线服务以及为民服务中心网站的意见箱来进行采集。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后,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区域、一条或多条街道,进行定向的民意诉求,将民意诉求以区域或街道形式进行划分。民意诉求分发时也可以通过城市网格化系统,更加精准的将民意诉求分发至各相关职能单位,再由相关职能单位对民意诉求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将处理过程、结果等信息反馈至为民服务中心。

5.1.1.3闭环业务处理

为更加方便高效的对解决案件进行处理,本次升级改造将新建闭环处理中心子系统并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

闭环处理中心主要分为:案件跟踪、案件反馈,案件评价三个模块。案件跟踪模块主要通过内部平台对案件的类型,来源,以及解决过程,解决情况进行追踪,通过对接城市网格化平台,可快速定位追踪到案件信息的具体来源,并可以通过为民服务中心查询案件的解决过程,解决情况以及结果;案件反馈根据案件解决的过程以及结果,及时将案件信息以短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反馈给社会以及相关单位;案件评价主要工作人员以及市民对每次案件的来源信息,解决过程,解决结果等信息进行反馈。

5.1.1.4统计与考核

为了进一步整合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类资源,本期将对统计与考核部分进行升级改造。

统计部分主要通过热线电话以及网站的意见反馈进行统,由于对接了城市网格系统与知识库系统,所以平台接到的每一案件都会存入知识库,为民服务中心平台可以通过知识库对案件进行统计。由于对接了城市网格系统,所以可以针对具体的城市街道、某一类案件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计。

5.1.1.5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依托现有的智能型知识库子系统,本期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智能型知识库子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到的信息与知识库中的案件进行查询与对比结合知识库中的知识实现案件的智能化分析。

决策系统将在知识库的基础上新增案件推理功能,通过特定的条件实现对案件的初步推理,并综合知识库中心的信息为平台的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5.1.1.6预警预案管理

监测预警对接城市基础数据管理中心、城市网格系统、视频、地图、监控等信息设备和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城市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场所、各类致灾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灾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重大、特大事件的发生。系统通过预测灾害或事件的发生、发展、为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能够根据事件的级别,对事件的时间、地点、类别、危害情况对比知识库进行评估和匹配,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启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其功能包括根据对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实现调阅、预览、查询、备份等功能。提供对本级预案的信息、领导审批和案件总结等并发布到为民服务中心,提供下次预案的备案功能。

5.1.1.7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系统将实现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决策一体化的指挥调度中心平台系统。通过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智能知识库、等多种信息化平台,本系统实现信息的统一收集、存储、整合与发布,保证指挥中心内部信息交流的可靠、快速和有序。实现指挥中心内预置的联动预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协调、指挥、调度相关单位及时任务完成相应的联动,以保证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信息采集主要通过热线电话,网站,城市基础信息的地图、视频等形式来采集信息;针对采集到的信息通知并协调相关单位进行案件处理。相关单位将案件处理信息以及结果反馈到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由指挥调度系统对案件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与备案,以便于后期的查阅以及参考。并将案件信息以及结果发布到为民服务中心平台。

5.1.2人民意见征集细化

人民意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整理汇总、办理、反馈主要环节,征集后的数据将同步汇总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类。然后对将信息对相关单位进行反馈。

本期升级改造部分主要新建

智能统计分析系统,智能统计分析系统包括分析、处理、备份、反馈等功能。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等分析形式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完成的信息反馈到相关单位。

关联分析主要指一个或多个案件之间的有共同的或关联部分,将此类案件进行分析,包括案件的来源,处理过程,相关协调单位,以及最后的反馈、评价等信息进行分析、备案处理。

聚类分析主要指一个或多个案件之间在案件来源、案件信息、案件处理、案件相关协调、以及最后的跟踪和反馈具有相似的地方,进行聚类分析。

分类分析主要指一个或多个案件之间对案件来源、案件信息、案件处理、案件相关协调、案件跟踪、反馈和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类。

异常分析主要对收集到的信息不完整,收集信息异常,分析信息异常,反馈异常等出现的异常信息以及状况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然后将所有处理完成后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和备份以便于日后的参考以及查阅。

5.1.3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为方便领导高效、快捷的处理各类案件,本期新建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系统。领导值机管理包括一键查询、案件闭环处理跟踪、信息发布等功能。

领导值机管理系统具备一键查询功能。查询系统以时间顺序将案件进行整理排序,显示信息包括案件的时间、解决办法、办案人员、相关进展、协调单位等相关信息,供领导进行参考以便及时处理案件。

案件处理完成后进入闭环处理部分,闭环处理主要对案件进行追踪,包括从案件来源、案件处理过程信息、案件处理结果、案件反馈以及评价。将案件进行完善和整理归纳,并将结果以短信形式反馈给领导或者领导根据专属账号登录平台进行查询。

信息发布系统,领导可以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将案件的信息包括案件的来源、案件办理过程、案件办理相关人员等信息发布到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市民进行查看以及对案件进行评价和反馈。

5.1.4

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

5.1.4.1志愿者模块精细化

志愿者管理部分新增活动信息、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信息部分包括社区发布的活动以及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志愿活动,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志愿活动需要经过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够发布。志愿者可以通过个人中心查询自己参加以及发布的志愿活动。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主要由市民、志愿者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志愿者不能对自己参加的活动进行评价)分别对志愿的活动,以及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价,评价越高相应的获得的积分也就越高。

志愿者个人中心部分新增积分排名以及兑换功能。志愿者通过参加相应的志愿活动可以获得对应的积分,平台通过志愿者积分的高低进行相应的志愿者排名。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通过兑换系统换取相应的福利。以便于更好的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5.1.4.2诚信体系服务商管理

新增服务商排名系统,可通过根据诚信服务商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以及数量分别对优质的服务商家进行信用排名,排名结果将显分别示在诚信服务商部分。

针对优秀的服务商平台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根据服务商要求进行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优秀服务商家进行宣传。平台也会针对不诚信商家及时作出调整,避免不公平竞争,维护平台的公平与公正。

第6章

项目实施进度

6.1.项目建设期

6.1.1

项目工期

本项目的建设工期为5个月。

6.1.2

阶段目标与任务

假定11月份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及合同签订。

1.项目前期准备:1个月

2016年12月初,完成项目立项。

2.项目招投标:1个月

2017年1月底,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和项目合同签订工作。

3.项目方案设计:1个月

2017年2月初,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工作。

4.项目建设阶段(系统主体部分平台部分):5个月

2017年6月底完成平台的开发实施、部署和联调工作。

5.项目验收和试运行阶段:1个月

2017年7月底开始平台的初验和试运行工作。

6.2.实施进度计划

具体进度计划如下表所示。

假定3月份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及合同签订。

2016-2017年

工作内容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项目立项审批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

项目方案设计

平台功能及网站开发

平台测试与部署

平台联调

初验与试运行

第7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本估算的范围包括智慧城市全部建设内容。本期系统的开发以确保系统建设内容的实现为限。

对于应用开发工作量的估算主要参考历史同类项目估算,应用开发等工作的人工费用标准,参考当前市场情况,根据职责不同,按市场标准估算。

7.2.估算编制依据

l

可研报告编制费根据《关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的补充通知》(京价房字[1999]第487号)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

号)计取;

l

初步设计编制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计取;

l

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计算;

l

项目总投资估算

序号

建设内容

金额(万元)

比例

说明

硬件投资

5.04

1.4%

显卡

2.04

显示器

2.20

内存条

0.80

应用软件开发费

336.96

93.6%

城市基础数据管理

55.40

民意诉求与分发

20.60

闭环业务管理

30.80

统计与考核

24.50

智能分析与决策

27.70

预警预案管理

30.40

综合调度指挥系统

50.60

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

40.00

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40.00

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

18.40

志愿者模块细化

14.60

诚信服务商管理

25.40

系统集成费

21.60

6%

硬件设备购置费及应用软件购置费之和的6%计取。

总投资

360

100.00%

7.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全部建设资金拟申请政府投资(政府投资解决)。

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由智慧城市区级建设平台每年在明年预算中向门头沟区财政局申请财政拨款。

第8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8.1.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对为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开发和运行与维护,进一步推动门头沟区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政府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水平和各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技术服务于民的效果,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众形象

通过智慧城市平台推动跨单位、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使得多项民生工作真正做到惠及人人,对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整体提升政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强政府基础工作,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该项目能够能够为领导提供全面的、全景的、多维融合的、可视化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支持领导日常办公、决策和处理突发事件,支撑领导了解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预警和预测分析等技术支撑,从而更好地履行政府宏观调控、城市管理、行政监管和公众服务的职能,提升全市管理和服务业务的整体效能。

3.促进部门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通过智慧城市区级建设平台的建设和相关领域应用的支撑,进一步整合政府和商业资源,扩展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共享的诉求渠道,扩充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办公协作,促进政务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8.2.经济效益分析

1.通过已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了信息化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小规模分散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一次建设、长期使用,发挥规模效益,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通过推动国产化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工作在建设、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成本。

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和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手段,使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从而减少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增加了行政经费的使用效率。

第9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9.1.风险分析

主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并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总体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从往期项目实施的软件开发、实施和集成的项目来看,本项目可能会在以下方面存在主要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l

业务需求范围不确定性

l

资源整合指标的确定和规范

l

需求变更

l

资金风险

9.2.规避预案

9.2.1

业务需求范围不确定性

建议将本期项目建设目标的重点放在需求确认和实现上。这就要求在需求调研完成后,对业务需求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进行实施优先级排序,在本期主要实现一些重点业务需求、精品需求,提高本期业务需求的质量,其他需求在以后各期项目中陆续实现。

9.2.2

业务指标的确定和规范

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安排资深业务专家参与项目需求分析工作。

明确分工界面、双方责任。

9.2.3

需求变更

要严格执行变更控制程序:当需求方提出业务需求变更时,应首先做业务需求变更记录,并签字确认,项目组定期对业务需求变更记录进行汇总整理并上报项目管理委员会;待批复后执行开发。

做好业务需求分析工作:在业务需求调研、需求重点确认、以及应用设计、应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全面,对于用户没有提出,而项目组认为有价值的功能需求等预先考虑,保留设计的易扩展性或开发的简单性。

及时与用户需求部门交流:在应用开发时应保持与业务需求人员的密切接触,请业务需求人员对已有业务需求进行澄清、确认,以免应用分析的设计和开发产生偏差。

9.2.4

资金风险对策

对于承建单位,一方面要控制需求,另一方面要优化开发方式或创新管理,尽量减低人工成本。如果确因客观原因造成超预算,应相互协商,从其它经费中协调,或追加预算。

END

篇8: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解决方案研究

1.1 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各部门自建的信息化系统主要解决各自所在领域的局部问题, 通常按照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和标准建立, 无论在业务体系, 还是技术架构上都不具备足够的开放性, 且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难以相互衔接连通, 形成“信息孤岛”, 无法在整个城市管理的全局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致使无法实现城市状态的全面感知、监控与应急联动。

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事件管理, 包括日常事件和紧急事件, 尤其是紧急事件会直接考验城市决策者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有自然灾害、流行病、交通、治安、群体事件、恐怖事件等发生, 就需要公安、城管、交通、医院等部门高效协同。然而, 由于现有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都是由各部门自行建设, 系统之间不能实现相互连通, 因此对于事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往往不能做到全面和准确, 这种情形下, 城市的决策者既不能获得决策所需的足够依据, 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指挥各部门协同工作。

1.2 城市信息资源分散

如同一个人的智慧是与其拥有的知识成正比一样,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我国尚无大数据开放的完整法规、政策与成熟运行体系, 目前智慧城市所必需的核心大数据资源 (如: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企业、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犯罪信息等) 大部分掌握在政府各个部门手中 (如图1所示, 政府掌握的大数据是开放数据中的核心) , 各部门往往出于本位利益, 以数据安全保密为借口, 将数据看作是部门的私有财产, 而不共享给其他部门, 更不对公众开放。如今, 部门数据私有化已成为普遍现象, 甚至形成了数据灰色产业链, 这一状况其实已经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障碍。

1.3 内部管理系统封闭

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往往是一个“自己人管自己人”的内部办公管理系统, 没有采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社交网络 (微博、微信) 等新兴技术设计成一个能够与公众充分互动的系统, 无法集合公众智慧用于城市管理。

1.4 自主的安全保密体系缺失

在过去数十年中, 我国从半导体、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 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主流IT技术的控制权旁落, 国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日益加重, 迫切需要建立我国自主的安全保密体系, 否则信息化程度越高, 安全风险越大。

1.5 重复建设导致财政资金浪费

目前城市多部门分别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 缺乏顶层设计, 在机房、硬件设施、软件、数据以及运维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投资, 且这些系统之间技术标准及功能和品质不一、兼容性差, 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2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没有统一可复制的模板, 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智慧城市建设都离不开一项关键性的支撑技术——大数据。大数据是城市实现智慧化所需要的“知识库”的总集合, 它涵盖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政府决策与公共服务、企业运营、百姓生活等各方面。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由于具备了良好的大数据开放环境, 智慧城市的建设采取“分布式”的模式, 即政府只需制定大数据开放的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 并带头开放政务数据, 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 即可推动城市智能化与智慧化的发展, 政府在行政方面的干预较少。而在国内, 由于前述原因, 必须首先破解大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共享难题, 才能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实施条件。中国的社会环境使得只有政府才能具备打破数据行政壁垒, 统筹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完成大数据采集与共享的能力。

因此, 智慧城市建设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一个强力的专门机构来负责城市政务大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共享发布, 进而推动大数据的研究、挖掘、应用与产业发展, 这一机构称之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Smart City Operation Center, SCOC) 。

智慧城市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城市并非技术层面的革新, 而是关乎政府治理模式的全新变革。SCOC的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2.1 SCOC首席运营官、首席信息官与联席会议委员会职责

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经验, 在SCOC的架构中, 建议由城市一把手担任首席运营官 (COO) , 二把手担任首席信息官 (CIO) 。由于各地均将陆续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简称“网信办”) , SCOC可以下挂到“网信办”之下。

为解决政务大数据的部门壁垒问题, 在SCOC下需成立非常设机构“CIO联席会议委员会”, 由CIO负责管理, 各委办局局长或分管信息化副局长出任委员, 以联席会议的形式负责各委办局大数据共享、信息化系统管理和协调、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与联动等工作。

2.2 SCOC管理办公室职责

SCOC常设的二级机构为SCOC管理办公室, SCOC管理办公室向COO及CIO联席会议委员会汇报, 负责管理运营中心下属四个分中心。办公室主任建议由市级信息化主管部门 (电子政务办或信息办等) 领导担任, 下设首席技术官 (CTO) 、首席绩效官 (CPO) 、首席数据分析官 (CDO) 以及预算管理办公室 (OMB) 等职位和机构[2], 城市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经过SCOC的评审与批准, 统一纳入SCOC所规划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来, 并由SCOC进行指导、监理与验收。其主要职能如下:

●负责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的组织编制;

●规划和审核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框架、任务、运行管理机制等;

●规划与管理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并负责考核;

●负责城市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各委办局之间的沟通协调。

2.3 SCOC四个分中心职能

(1) 市级IT运维中心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可以简单概括为“云-端”互动的模式, 建立面向电子政务的统一“政务云”可以解决传统信息化机制下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等问题, 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IT运维中心提供面向智慧政务统一的云存储、云计算服务, 也是城市物联网的接入枢纽, 由城市CTO直接分管。

除面向电子政务外, IT运维中心可进一步拓展至企业和公众服务。运维中心采取可无限扩展的技术架构, 可根据实际需求来扩容, 避免单纯建立云计算中心或超算中心所带来的盲目投资、设备利用率低、运维费用高等问题。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管理信息系统 (MIS) 、企业资源计划 (ERP)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类 (PLM) 等系统直接部署在SCOC的IT的运维中心, 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公有云服务, 从而节省企业开支, 提高企业效率。IT运维中心的主要职能为:

●规划和编制电子政务IT设施的总体目标、框架、任务、运营管理机制等;

●与基础IT设施相关的法规标准的编制;

●面向智慧政务、企业和公众的IT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和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示。

(2) 大数据中心

由城市CDO分管, 其主要职能为:

●城市政务大数据的采集、加工、入库、清洗、挖掘及运维;

●与城市运营数据相关的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负责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时空大数据共享云服务。

(3) 城市运行监控与指挥中心 (可与城市应急中心合并)

负责城市日常运行体征的监控、各委办局指标评价和考核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与联动, 由城市CPO分管, 其主要职能为:

●城市联合呼叫中心的管理;

●城市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控;

●城市综合管理, 多部门协同指挥调度;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建设与评价考核;

●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

●应急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4) 智慧服务中心

是政府面向社会企业和公众的、开放的、集中式信息化服务平台, 包括面向公众生活的智慧服务平台、开放给企业的应用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交易平台, 分别由SCOC管理办公室主任直接分管。

●面向公众生活的智慧服务平台:统一热线、统一政务门户网站、统一呼叫中心、网上联合行政审批等, 涵盖文化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电子政务、社区服务等方面。支持市民用PC、手机、电视等各种终端访问。

●开放给企业的应用服务平台:支持企业调用非涉密的经济与市场数据用于企业经营, 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服务等。政府可以为企业搭建有关大数据的咨询、培训、交易、融资、法律等信息平台, 并通过奖励政策或在重点项目上投入资金引导, 帮助企业运用大数据完成技术升级和业务重构。从而建立起城市的智慧产业, 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大数据交易平台:智慧服务中心可以建立促进以城市大数据共享与交易为目的的非盈利企业联盟机构, 按照企业对数据的贡献程度和基金资助数额等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 首先引入优质的大数据企业进入联盟, 逐渐向各个领域扩展, 最终建立城市的“大数据交易平台”, 在此平台上企业相互公开数据目录, 自行决定数据的内容、技术规格、交易方式等。

欧美发达国家类似的交易平台正大量涌现, 国内大数据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 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北京中关村已于2014年2月成立类似大数据交易平台, 目前, 已有京东、新浪、天翼等公司鼎力参与。中国互联网优质受众营销联盟 (UMA) 也发布了大数据交易平台DMP, UMA是携程网、当当网、易车网、珍爱网、智联招聘等40多家垂直门户网站的集结联盟。

SCOC除聘请专职人才外, 同时还可抽调各委办局信息中心有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人员担任职务。另外, 还应聘请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 负责咨询、指导、评审和验收等工作。从而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层次的、全员参与的规划、决策、建设与管理机构, 以“众智”的方式完成城市大数据的整合和利用, 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目前, 已有成都温江区、佛山南海区等地准备按照SCOC的模式来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 IT的所有产业活动都将围绕数据展开, 所谓“数据定义未来”。最终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大数据生态圈” (如图3所示) 。富有远见的城市可以先行先试, 尽早推动本城市大数据生态圈的形成, 以建立大数据优势产业。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将通过模式创新, 再造一个政务流程的崭新平台。各级政府的运行将逐步“基于实证的事实”, 而不是“意识形态”或“主官意志”, 也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通过运营中心, 可实现城市运行的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可预测及可量化评估与持续优化。政府将因而变得更加开放和负责, 并更有效率, 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行政风险。大数据等新技术使得卓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够抓住机遇, 更好治理城市。

一先进的SCOC是智慧城市不断向高级阶段延伸和发展的基石。它包含着前瞻而务实的施政理念、高效敏捷的政务流程再造、先进而集约的技术架构、无限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等, 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竞争力以及市民的幸福感, 以实现城市迈向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分析了数据资源分散、各部门之间不能数据共享等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现实问题, 提出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即通过成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来挖掘、管理和开放城市非涉密数据, 促进智慧城市各系统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慧城市,大数据,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服务

参考文献

[1]Han Hsiao.大数据的最核心商业价值探索[EB/OL].2014[2014-06-28].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273263.

上一篇:“大红薯”爸爸作文下一篇:雅思学习经验分享(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