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办

2024-05-06

农业开发办(通用6篇)

篇1:农业开发办

瑞金市农业综合开发办高标准建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

瑞金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依据国家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把完善项目库建设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并结合本地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和我市市情,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和产业重点、扶持对象,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的要求选项分类建立项目库,积极清理过去的项目,多方研究新项目,高标准完善项目库,为今后更好地科学选项立项做了充分准备工作,做到积极选项,选准项目,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建成一个,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是领导重视。通过分析研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的变化,摸准上级政策调整的有关规定,采取了早动手、早宣传,以文件形式向各乡镇、项目区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和各企业及所有关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各界人士发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指南,深入全市17个乡镇和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精心筛选入库项目。

二是多渠道选项目。通过与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部门联合探讨,横向交流一批;下基层调查研究论证一批;在网上查询筛选一批。

三是规范化管理。每个项目都形成了项目建议书,并把所有项目分类归档,实行微机化管理,制定项目库目录。

四是重质量有特色。在项目库建设中,实行严格把关,不重数量重质量,项目选择一定是符合我市产业规划、突出地方特色、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瑞金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供稿)

篇2:农业开发办

XX年3月,本人根据组织安排任**市农业开发办主任。自任职以来本人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中的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争先创优效绩考核办法,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以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面,我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及廉洁行政情况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方面

在理论学习方面,本人能够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自觉地参加各项学习。今年10月份参加了在市委党校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11月份又参加了自治区农业开发办在乌市举办的农发业务培班及市委党校的十七大理论学习班。在学习中,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国办32号文件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理论学习,为本人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业务知识的积累打下了基础,使本人更名坚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牢记自己 是一名党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坚持个人认真学习的同时,还经常组织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严格学习制度,要求学习时必须书写学习笔记,学后有心得体会。通过不断提高个人和单位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不断进取,更好地为开发工作尽职尽责。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够自觉同党中央、市委、政府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市委、政府做出的各项决定。在**市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来讲,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做到不信教,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

二、廉洁自律情况

一年来,本人认真执行和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办来说,虽然单位不大,人员不多,但职责并不小,现在开发办不但掌管项目的筛选申报立项,还要协助财政局制定资金的分配方向,手中掌有一定的权力,如何做到能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对于本人来说首先应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在思想上 筑牢反腐防线。因此,本人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还认真学习了党纪政纪条规,通读精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工作准则》、实施办法等党风廉政建设材料,并多次观看了反腐倡廉电视录像。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工作中坚持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在各类公务活动坚持厉行节约,到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坚持轻车简从,从未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从未接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类奖励和赞助。二是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项目库,择优筛选,杜绝“人情项目”、“关系项目”;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坚持重点工程招投标制,如今年的锡伯图灌区项目,有利于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政府支持、财政投入、农民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服务对象是广大农牧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虚心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项目实施中,协调好同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农业技术、财政等部门的关系,协调好项目乡镇的关系,形成合力,使农业开发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持县级财政报帐制和委托银行贷款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 全。

三、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踏踏实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到农业开发办,本人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并以此为动力,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学习农业综合开发理论知识,深入项目区认真了解各项农业开发措施及工程进展情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地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团结班子成员,积极发挥个人能动力。XX年本人带领开发办全体人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XX、XX年项目工程收尾工作。今年3月份刚到开发办,为了早日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本人经常深入项目区,了解项目工程进展情况。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掌握,首先根据地区的要求规范完善了XX年**市两个产业化经营项目--绿丰啤酒花公司100个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和丰源公司酸梅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财务档案和帐务处理。第二,督导XX年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动员群众,尽早做好XX年项目工程的收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区群众的共同努力XX年绿源公司1200吨保鲜库建设项目已完成了全部建设内容,有偿资金193.05万元通过委托银行贷款发放到企业,资金主要用于项目主体建设;无偿资金79.95万元根据实施方案 中项目资金分配方案,实行县级报帐制。XX年恰夏乡低改项目续建工程从3月开始,在项目区补种防护林带120亩,铺设砂石机耕路14.7公里,止此,XX年恰夏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也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符合要求,达到建设标准,并在今年七月、八月和十月顺利通过自治区和地区两级开发的三次中期检查验收。XX年秸杆养畜示范项目是以畜牧局为建设单位的部属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已完成,项目有偿资金105万元已委托银行进行放贷,发放到养牛户手中;无偿资金45万元也在报帐中。

2、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做好XX年项目建设工作。

今年四月经地区批准立项的阿西尔乡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424.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36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75.52万元,地区财政配套4.7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14.16万元,自筹资金94.4万元;各级财政资金均为无偿资金。该项目在国家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经我办多方协调、督促,于五月初开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项目从勘测、设计到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写,对项目区18.839公里24条渠道的进行了测量规划,春季补种了防护林100亩。十月底24条防渗渠道的衬砌及配套设施等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等待水利部门的检查验收。

锡伯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估算总投资1862.19万元,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资金936.1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 资金为374.44万元,水利部门配套资金为374.44万元,受益的恰夏乡、恰合吉牧场自筹资金为177.21万元。项目建设分两年完成。该项目经地区农发办批复立项后,我办委托新疆新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分公司代理本项目招投标事宜,经公开招投标后,有五家公司各中一个标段,计划明年4月初开工建设。

篇3:农业开发办

一、日益彰显的开发成效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7年来, 先后有阳城、泽州、高平、沁水4县 (市) 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为主体, 以省、市级项目为补充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格局。累计立项实施国家和省、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2个 (包括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8个, 农业生态工程项目4个, 优势农产品基地8个,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个) 。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7700.42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8866万元, 企业和群众、集体自筹7369.46万元, 银行贷款1475万元。项目共覆盖25个乡镇, 125个行政村12个单位, 耕地面积23.8万亩, 直接受益农户40380户。

1. 农业综合开发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 晋城市始终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着力点, 综合运用水利、林业、农业、科技等措施,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优先发展节水农业, 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据调查统计, 7年来, 四个项目县累计在中低产田项目区内新打和维修机电井113眼, 新建和维修蓄水池108座, 截潜流3处, 开挖疏浚渠道87公里, 埋设地下输水管道564.9公里, 配套固定、半固定喷灌机组180台套, 安装农用变压器15台套, 架设输变电线路80.8公里, 修筑田间机耕路292公里, 购置配套农机具271台 (套) , 新增农机总动力3011千瓦, 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8.32万亩, 道路两旁植树19.5万株, 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1.53万亩, 全市累计建成高效标准农田、优质粮食基地16.73万亩, 项目区基本形成了田面平整化、道路硬化、灌溉节水化、农田林网化品种优质化、耕作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的格局。

2. 农业综合开发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 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 加大丘陵山区小流域治理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力度。据调查统计, 7年来全市土地治理项目区共营造防护林9.4亩, 治理小流域3.1万亩, 成片造林2.2万亩, 控制水土流失135平方公里。阳城县自2003年以来, 连续五年立项实施了农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治理面积3.1万亩, 造林2.03万亩, 提高了林木覆盖率, 更好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确保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阳城县北留镇紧紧抓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机遇, 大力实施生态农业, 按照“山顶松柏青翠, 山腰花果飘香, 山下粮丰地肥”的规划, 结合生态旅游建设的目标, 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区以史山、皇城为中心的九个村共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1.5万亩, 发展元宝枫、油松、侧柏等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林6000多亩, 种植核桃、红枣、葡萄、仁用杏、金银花3100亩, 项目区共栽植各类林木90多万株, 建成了“树木整齐, 林木成网, 春有花, 夏有荫, 秋有果, 冬有绿”的花园村, 其中史山村被列为新农村示范村, 皇城相府也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品牌和休闲观光园区。

3. 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

晋城市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着力点, 坚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做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搞开发, 围绕做大农业龙头企业搞开发,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加工转化, 促进了农业增值农民增收。一是扶持了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按照“治理一批土地, 开发一项产业, 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 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在已改造好的土地上搞产业开发, 立项建设特色产业等途径, 拉动了畜牧、蚕桑、中药材、蔬菜、干果林、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泽州县巴公镇依托土地治理项目的辐射带动, 通过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增加产品附加值, 促进大葱基地发展, 使巴公大葱这一地方特色焕发生机, 产业迅猛发展, “巴公大葱”已在国家工商局获准注册, 并在山西省农业厅获得了30万亩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阳城县演礼乡把发展仁用杏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打产业, 从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该乡仁用杏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迅速发展, 预计亩产量2800千克, 通过产品深加工, 效益将非常可观;高平市的养猪业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扶持下, 抓住国家鼓励补贴生猪产业的大好形势, 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的良好态势, 也带动当地玉米种植的发展和增值;沁水县的小杂粮和干果产业也渐成气候。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 项目建设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粮经种植比例由立项前的1:0.13提高到2006年的1:0.4。二是扶持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项目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定单农业”的形式, 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农民背靠公司这棵大树, 依托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技术和销售渠道, 以较小的投入解决就业创业问题。高平市华康猪业公司统一投资兴建厂房、饲料库等基础设施, 由分包农户进行饲养, 公司统一提供种猪和饲料, 统一提供免疫和销售服务。山西厦普赛尔食品饮料集团公司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 建成年产20000吨黄梨汁系列饮料生产线, 带动高平发展黄梨等水果基地5000多亩, 带动3.5万户农户创收4000万元, 拉动了养蜂业、包装业、物流业的发展, 创造社会效益2亿多元。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企业原料的来源和品质, 又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和储藏、加工增值问题,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升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7年来,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辐射带动优势农产品种植基地10万亩, 发展定单农业面积3.2万亩, 带动农户4.25万户, 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2080人, 养殖户2000户, 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

4. 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几年来, 以项目为载体, 把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改造农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持续抓了“三个一”工程。一是培训了一批新农民。在项目区多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共培训农民5.6万人次;二是推广了一批新技术, 为提高项目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资金、知识和技术支持。三是示范推广了一批新品种, 新品种推广由立项前的52%提高到现在80%。

二、切实得力的开发举措

1. 多元化投入。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财政资金集中投入的优势, 但财政资金也仅仅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指导下, 不断拓宽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渠道。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增投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8866万元。二是鼓励业主和农民筹资投劳增投入。集体和农民足额自筹7369.46万元, 吸引带动民营、个体和集体资金1亿多万元投入项目区建设。不断拓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渠道, 吸引广大企业、集体和个人投资项目区建设。三是招商引资增投入。高平市寺庄项目区吸引了600多万元投入养殖种猪5000余头, 并带动本地养猪产业的发展;原村项目区吸引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 修建100栋高效日光温室大棚, 并引进以色列草莓新品种;河西项目区为辐射基地, 吸引高平市绿茵草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 修建100栋花卉大棚, 搞起了花卉苗木、速生杨的栽培和“人造板”加工项目。四是整合其它农业项目资金增投入。沁水县镇庄项目区投入财政资金158.4万元, 整合村村通工程资金79.2万元, 农民自筹59.4万元, 拓宽、硬化了项目区田间主要机耕路34.7公里, 其中水泥硬化19.8公里。提高了项目区田间道路建设标准, 打造出项目区建设的精品。

2. 综合化治理。

农业综合开发贵在综合, “综合”就体现在农业综合开发运用水利、农业、科技、生物等综合措施, 实行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解决了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效益在泽州县高都项目区得到明显体现, 项目区修建蓄水池10座, 修复配套机电井8眼, 铺设了地下输水管道58.34公里, 配水泵4台, 变压器7台, 架设输变电线路7.97公里, 配套了固定、半固定喷灌机组一体化的水利灌溉系统, 发展节水高效农田2万多亩, 圆了老百姓期盼多年的“水浇地”梦。通过实施农业措施, 改良土壤3.05万亩, 培肥了地力, 使往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良田.通过建设机耕路, 修整田间道路49公里, 改善了交通条件, 为发展机械化铺平了道路。通过科技措施, 培育引进推广新品种, 购良种3.6万千克, 示范推广新技术2项300亩, 配套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108台 (套) , 提高了农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据测算, 经过开发和治理, 每亩至少增收150千克粮食, 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元。

3. 规模化开发。

农业产业只有凭借规模生产, 才能产生规模经济, 形成规模效益。晋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始终按照“规模开发, 集中连片”的原则, 突出基础建设, 重点加快集中连片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每个县只安排一个, 每个项目只能有一个项目区, 每个项目区只能涉及1~2个乡镇。项目实施以来, 共建成泽州高都镇连片3万多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阳城芹池乡、高平河西镇等连片2万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沁水沁河流域、高平寺庄、阳城北留镇等连片1万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区规模效益日益明显, 7年来, 改造中低产田16.73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5万亩,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25万千克。

4. 规范化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管理上的规范化、程序化, 有效保证了项目区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是加强前期管理。实行立项招投标制, 调动了项目乡镇的积极性, 确保了自筹资金的落实, 各县每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要经过公开投标确定。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由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选定项目实施地点, 自下向上申报, 经省农发办批准, 以资金规模定项目规模。项目总投资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组成, 实行县级报账制。二是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实行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制, 实行“三专”管理。目前晋城市四县全部实现了“三专”管理, 省农发办下拨的农发资金直接进入县财政农发资金专户, 在财政局监管下, 项目实施单位采用报账制的方式, 保证了农发资金专款专用, 也保证项目施工单位资金按时结算。项目建设实行监理制。项目建设中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中的八大工程纳入监理范围, 由省农发办统一确定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 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合理安全。三是加强项目建后管护。实行项目管护责任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三分建、七分管”,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管护模式。一是承包租赁型。采取村有户管的方式, 由承包户负责经营管理, 项目工程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由承包者与村集体签订承包租赁合同, 享有工程经营权, 负责工程的开发利用和维修。如部分机电井、输水管道、泵房和电力设施等工程;二是集体管护型。采取村有村管的方式, 由集体统一进行维护和管理, 成立水利、林业专业队, 对项目区道路、水利设施、树木统一管护、修剪, 管护费用由集体统一支付。阳城县史山村为确保竣工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村里成立了100多人的植树护林队, 购买了两辆洒水车, 管护资金由集体统一负担。

三、顺时应势的开发对策

1. 正确处理引导和主导的关系, 充分调动受益主体的积极性, 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民办公助的惠民工程, 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是农民。国家的支持引导是必要的, 但离开农民的参与和主导作用也是不行的。从实践情况看,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效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参与程度是正相关关系。因此要把农业综合开发这项惠民好事办好, 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发挥好引导作用, 更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一是要认真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 向广大群众介绍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 让群众充分了解自己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 激发农民群众投入农业开发的积极性。二是要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开发, 自觉增加投入的积极性。让农民从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尽量满足群众合理要求, 采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的办法, 鼓励和吸引群众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消除群众和投资者对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产权制度存在“怕政策变、怕担风险”的思想顾虑, 大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 农民才是农业综合开发真正的收益者。三是要切实关注开发中一些地方出现自筹资金困难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择优立项, 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 新建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相对较弱, 自筹资金已成为一些经济较落后乡镇加入农业综合开发的制约因素, 值得进一步探索。

2. 正确处理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关系, 加大科技开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份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在抓好各项实体工程的同时, 不断加大科技等软件开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力度和分量。一是要提高农发项目科技投入的比重。无论是土地治理项目, 还是产业化经营项目, 都把科技推广措施作为重要建设内容, 并逐步加大科技投入, 确保项目设计中财政资金科技推广费用足用好, 在项目区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二是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市级农发办负责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引导, 将有限的科技推广经费用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和农民学用科技的培训中去。三是加大农民素质培养力度。发挥项目区科技示范对农民增收的示范带动作用, 扶持一批学用农业科技的大户,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致富带头人。

3正确处理改善生产条件和产业开发的关系, 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下功夫。

改善生产条件, 搞好产业开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两大任务, 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可分割的两大要素。从调查情况看, 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二者结合不紧密、不协调、孰重孰轻的问题。因此要从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是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势必对农产品的加工、存储和增值, 即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新要求。例如阳城县演礼乡仁用杏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递增, 8年后进入盛果期, 该项目区只有一个年加工能力10~25万千克的小加工厂, 很难适应园区发展要求。而产业化经营项目不仅可以解决粮食生产和加工问题, 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其他优势农产品, 如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的生产加工问题。二是把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 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 在今后工作中把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 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原料, 使土地治理项目与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可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资源优势的企业, 以带动优势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实现两类项目互补开发, 形成企业和农民互为依存的关系, 提高两类项目投资的整体效益。

4. 正确处理项目建设和建后管护的关系, 确保农发项目持续发挥作用。

篇4:“微生物农业”:农业开发新路径

而作为生态大省与农业大省的江西,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萌芽:在土壤里“种”下微生物,充当土壤的“保镖”,修复被化肥污染的土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生态、可持续的“微生物农业”已经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

悄然兴起

养猪10多年,潘任峰有自己的“秘方”——在饲料里添加一小杯“葡萄酒”。这是一种微生物菌剂。猪吃后,粪便不臭,“饭量”减小却长得更快,潘任峰青睐这种菌剂,却不了解这就是如今逐渐兴起的“微生物农业”。

南昌市扬子洲乡南洲村是一个生猪养殖专业村,但从去年下半年起,村里的养猪场却陆续倒闭,原因是猪价太低,养殖户亏不起。潘任峰能保住本,原因是他一直在用微生物技术养猪,使用微生物菌剂发酵饲料,生猪饲料消耗量下降10%,这意味着饲养一头生猪成本可降低60元。

与潘任峰一样,南昌县幽兰镇桃岭村菜农章员根也青睐微生物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对农业的作用。他的“八叔菜园”——面积30余亩的“健康菜”种植基地,杜绝农药、化肥,只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品种是本地市场上见不到的养心菜、板蓝根、奶油南瓜等。别人家南瓜卖1元/公斤,他能卖出8元/公斤的高价,且供不应求。每年的下种时节,章员根会从附近养鸡场拉来几十车鸡粪,掺入微生物菌剂发酵后,洒到菜地里。

江西天意生物集团董事长刘晓宇说,有机肥经微生物菌群发酵后,能够维持土壤生态平衡,达到不用化肥、少用农药和松土肥土的效果。

早在1986年,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包建中就提出“三维农业”概念:在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二维结构”之外,加上“微生物农业”,也就是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农业开发。

华荣生2006年退休前在无锡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工作,他说,螃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活,在封闭式的养殖环境中,有机物的积累及其分解所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是造成水质恶化的关键因素。为此,经多年试验后,他发现微生物菌剂可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而降低水体肥度,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2003年起,他就在无锡市大闸蟹养殖场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土壤“保镖”

去年初,章员根关闭经营多年的服装厂回家种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菜地“治病”,投入大量经微生物菌剂发酵的有机肥,让微生物充当土壤“保镖”。

菜地是用耕种了几十年的农田改造的,刚开始用机器整地时发现,“连蚯蚓都看不到一条,土都是一团团的”,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最近犁地时,他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地里的蚯蚓多了,说明土地环境已改善”。

健康的土壤维持着一定的酸碱平衡,PH酸碱度在7.0左右。而根据江西省2005年至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调查采集的土壤样品测试数据,该省耕地土壤总体偏酸性,大部分土壤出现PH酸碱度低于6.5的不同程度酸化。

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科长朱安繁说,土壤酸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土质原因,另一方面就是长期不科学使用化肥所致。而耕地土壤的酸化,往往导致土壤板结,造成作物缺素,影响作物生长。

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魏云辉说,土壤是有生命的,生活着大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生命,健康的土壤有一个适宜微生物菌群生长的环境,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命,在土壤中将有机质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植物生长利用。

然而,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长期不科学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有益菌减少,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微生物菌剂“种”到土壤里后,则充当了土壤“保镖”角色,能增加土地肥力,对被农药、化肥污染了的土壤进行改善,使土壤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让土壤更肥沃。

技术推广难题待解

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长出健康的农作物,也才会有健康的食品。长期从事微生物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俊呼吁:“未来农业发展,必须让土壤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大作用。”

然而,微生物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今仍存在诸多难题,知道微生物菌剂的农民并不多,目前主要是部分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使用。其实,早在20年前,江西天意集团在国内率先从日本引进了有益微生物群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消化、研发,如今已获多项国家专利,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甚至成了其他同类企业的菌种基地。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公司90%以上的产品销往省外,10年前,江苏大闸蟹、山东畜禽及海产品养殖就开始大量使用菌种,而本省内的销售至今也仅占一成左右。

魏云辉坦言,作为一种生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微生物农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需要一个知识普及的过程,毕竟,微生物产品的速效性不如化肥、农药。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同时加大对微生物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

据了解,目前海南等农业大省已着手进行生物菌肥的推广,希望打造成为健康农产品供应基地,而且也希望打造成国内微生物菌剂产业基地。而同为农业大省的江西,目前还缺乏类似的扶持机制。

篇5:县农业开发办工作总结报告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九年六月

一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国家、省、市开发办 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安排,紧紧扭住农业综合开发这个中心工作不动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过有关部门的协同作战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08,批复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有六个,其中两个国立项目,四个省立项目。国立项目为:一是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名称为:龙泉镇1.4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二是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名称为:蔬菜批发市场1000吨蔬菜保鲜库扩建项目;省立项目为:一是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项目名称为:1140亩优质高产马铃薯示范推广项目;二是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三是省立产业化项目,项目名称为: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四是省立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名称为:北徐屯乡0.1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一年来,我县力争打造精品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计划批复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项目计划任务和资金安排情况

我县2008年项目计划总投资1911.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5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451.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58.5万元,自筹资金841.56万元。

1、国立项目

(1)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我县2008年国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龙泉镇的太师庄、旧孙仁堡、新孙仁堡、燕家堡、谢家屯和虎头山六个村庄,涉及农业人口1500户5870人,项目治理总面积1.43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8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45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9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3万元,当地群众自筹资金225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135万元)。

(2)产业化项目

我县2008年国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为一般产业化项目,项目名称为蔬菜批发市场1000吨蔬菜保鲜库扩建项目。项目承建单位为大同市我县金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我县龙泉镇东关村。项目计划总投资503.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49.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项目单位自筹338.92万元。

2、省立项目(1)科技推广项目

我县2008年省立科技推广项目为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地点为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龙泉镇燕家堡村。项目涉及农户340户1380人。项目计划推广示范同薯20号和23号马铃薯114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76.5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5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6.53万元。

(2)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

我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计划在二00 3

八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施,涉及龙泉镇的太师庄、旧孙仁堡、新孙仁堡、燕家堡、谢家屯和虎头山六个村庄,计划培训工作人员和农民1250人(次),项目计划总投资10万元,全部由省财政投资。

(3)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我县2008年省立产业化项目为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项目承建单位为大同市金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我县友宰镇东册田村。公司计划在目前年繁育羔羊7150只的基础上扩建到年繁育羔羊14300只。项目计划总投资361.11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241.11万元。

(4)北徐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我县2008年省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北徐屯乡马家庄等三个村庄,77户258人。项目治理总面积0.11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7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50万元,当地群众自筹资金20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12万元)。

(二)项目工程任务和效益完成情况

1、国立项目

(1)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完成中低产田改造总面积1.43万亩,完成计划1.43万亩的100%。主要治理措施完成有:新打井配套18眼,完成计划18眼的100%;修复配套旧井23眼,完成计划23眼的100%;输变电线路配套7公里,完成计划7公里的100%;埋设管道42公里,完成计划42公里的100%;渠系建筑物5座,完成计 4

划5座的100%;改良土壤0.2万亩,完成计划0.2万亩的100%;机耕路13公里,完成计划13公里的100%;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完成计划300亩的100%;完成技术培训3150人次,完成计划3000人(次)的105%;完成示范推广0.072万亩,完成计划0.072万亩的100%。

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9万公斤,蔬菜212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40.65万元,项目区6个村庄的1500户农民5870口人收入增加总额220万元。同时使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提高0.56个百分点,可降低风速25%左右,使改良后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

(2)产业化项目

国立产业化经营项目——蔬菜批发市场1000吨蔬菜保鲜库扩建项目共完成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其中冷库主体1450平方米、川堂、站台、机房等辅助设施620平方米;完成循环水池60立方米。购置安装保鲜库各类设备179台(套),其中制冷系统设备140台(套),冲霜水系统设备22台(套),电气系统设备16套,库体保温设备1套。完成给排水、供电供汽等其它工程。

项目完成达产后,年可新增储藏保鲜农产品生产能力38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211.77万元,增加值160.35万元,利税148.95万元(其中利润91.9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457.64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4人。有助于壮大蔬菜这一农业主导产业,5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现代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可辐射带动龙泉镇及周边四乡镇8000户28000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新增蔬菜总产量6万吨,增加收入0.36亿元。

2、省立项目

(1)省立科技推广项目

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共完成示范推广总面积1140亩,其中同薯20号500亩,同薯23号640亩,完成计划的100%。亩均可增产优质马铃薯647-731公斤左右,1140亩示范田共增产79万公斤,新增产值110.79万元。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大大促进优种马铃薯的栽培和标准化生产,在全县起到示范和样本作用。

(2)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

该项目共完成培训工作人员和农民125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及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水平,对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该项目共完成新建标准化圈舍3000平方米,饲草棚100平方米,新建化验室、青贮池、药剂池等辅助生产设施510平方米;完成购置饲草架、粉碎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203台(套);购置种公羊20只,种母羊2000只。

该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新增出栏羔羊7150只,年新增存栏4394只,年新增总产值452.66万元,新增增加值257 6

万元,新增利润99万元,新增固定资产128.9万元。年直接带动受益农户89户,受益人口348人,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56万元,新增就业人数50人。

(4)北徐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该项目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面积0.11万亩,完成计划的100%。完成新打机井2眼,输变电线路配套1公里,埋设管道5公里,整修机耕路3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0.005万亩,均完成计划的100%。项目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3万亩。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万公斤,蔬菜1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0.8万元,项目区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为16万元。

(三)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2008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到位各类农发资金1913.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56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到位451.5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60万元,自筹资金到位841.56万元。

共使用完成总资金1913.06万元,完成计划1911.56万元的100.08%,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560万元,完成计划560万元的100%;完成省财政配套资金451.5万元,完成计划451.5万元的100%;完成市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完成计划58.5万元的102.56%;完成自筹资金841.56万元,完成计划841.56万元的100%。

1、国立项目

(1)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我县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共到位各类农发资金8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45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到位19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24万元,自筹资金到位225万元。共完成使用总资金891万元,完成计划890万元的100.11%,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完成计划450万元的100%;完成省财政配套资金192万元,完成计划192万元的100%;完成市财政配套资金24万元,完成计划23万元的104.35%;完成自筹资金225万元,完成计划225万元的100%。

(2)产业化经营项目

我县国立产业化项目共到位各类农发资金504.4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11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到位49.5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6万元,自筹资金到位338.92万元。共完成使用总投资504.42万元,完成计划503.92万元的100.1%,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110万元,完成计划110万元的100%;完成省财政配套资金49.5万元,完成计划49.5万元的100%;完成市财政配套资金6万元,完成计划5.5万元的109.09%;完成自筹资金338.92万元,完成计划338.92万元的100%。

2、省立项目

(1)省立科技推广项目

2008年我县省立科技项目共到位资金76.53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到位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到位16.53万元。共完成总投资76.53万元,完成计 8

划投资76.53万元的100%,其中完成省财政资金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自筹资金16.53万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00%。

(2)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

该项目实际到位和使用资金10万元,全部为省财政资金,完成计划的100%。

(3)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该省立产业化经营项目共到位各类资金361.11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到位1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20万元,企业自筹到位241.11万元。共完成总投资361.11万元,完成计划361.11万元的100%。其中,完成省财政资金1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241.11万元,均完成计划的100%。

(4)北徐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该省立土地治理项目共到位总投资7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万元。共完成总投资70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完成省财政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万元,均完成计划的100%。

㈣到期有偿资金归还情况

2008年,我县到期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为136.2万元,其中本金124万元,占用费12.2万元,实际归还40万元,2005-2006年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未返还款抵顶93.94万元,共计偿还133.94万元,占到期应归还任务的98.34%。

㈤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情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从制度入手,按照既定程序,全面实行了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招投标制以及项目监理制,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程质量。在资金管理上,我们认真抓了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加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从源头上堵住了资金使用上的漏洞。

㈥监理工作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所有工程的监理工作由大同市新星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项目监理的内容包括:田间道路拓宽硬化,桥涵、机井房建造,新打机电井,输电线路建设,输水管道安装及农田防护林等工程。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工程监理人员每天坚守在工地,按照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严把五关:即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工程进度关和质量验收关。每项工程施工工序都必须经监理人员认可方能实施,凡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同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项,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监理,公正监理,没有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现象发生。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办围绕全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流项目,打造精品工程”的目 10

标,针对项目种类多,工程任务大、时间紧、困难多、群众关注的实际,重点抓了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㈠引入竞争,全方位推行招投标制

实行项目和工程招投标,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时足量完成的重要前提。根据上级的要求,我办今年继续对土地治理项目全方位推行了两种招投标制。一是项目招投标制。即在项目申报前,由具有农业综合开发意向的乡镇投标竞争立项,按照具体的要求和一定的条件,通过一系列规定程序,择优选择立地条件好,自筹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班子团结的乡(镇)村为项目实施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招投标根据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实行邀请招投标,在国立土地治理项目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王官屯镇、马家皂乡、龙泉镇三个乡镇参加竞标,结果龙泉镇的项目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两个乡镇成为中标乡镇。二是工程招投标。即在项目计划批复后,对财政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如打井、管道安装、机耕路、农田防护林、各种建筑物的物资设备采购及工程施工实行招投标,让能够保证质量、投标报价低且合理的有资质的专业队或公司施工,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加快了工程进度,工程招投标同样实行邀请招投标,我县在具体实施中,物质设备采购由县采购中心负责招投标,工程施工由开发办负责招投标,所有投标单位必须具有丙级以上资质。

㈡科学规划,认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行业的系 11

统工程,项目坚持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综合配套来实施。因此,只有科学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实施计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才能保证农业开发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根据中标单位龙泉镇的项目建议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规划,着重研究确定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技术措施等具体的治理措施。用科学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项目工程。如确定打井的数量、深度和位置,合理布置管道,根据土壤类型确定土壤改良方法等。经认真细致的分析论证,最后制定出比较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

㈢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监督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质量不达标,势必劳民伤财。在今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中,我县开发办紧紧围绕“建设一流项目,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咬住质量不放松,依托项目建设单位,精心组织施工。要求中标单位对每项工程精心制作周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对于单项工程的施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监理人员长期蹲守在工地,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数量和进度,开发办主要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也经常下去对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从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杜绝了许多不该发生的质量问题。

㈣建章立制,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管理 12

护等环节,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办法,促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是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项目实施前各级部门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单项工程也都通过了招投标签订了承包合同。从行政和法律上保证了工程顺利完成。同时,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管理也严格程序化、制度化,按照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化,如打井工程,从开钻、洗井、抽水到结算,都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好资金是工程按质保量按时完成的重要保证。在资金管理上,我们继续实行“三专”制度,即“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开发资金的支出,实行县级报帐制,继续完善审计制度,严格财务监督检查,严格资金报帐程序,报帐资金拨付实行转帐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施工单位申请用款时,必须根据承包合同提出用款申请,经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注意见后,报农发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批予以拨付。对于多经项目的无偿资金的支出,由用款单位凭相关事实,有效的凭证据实报帐,经县级农发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及时拨付资金。对于群众自筹资金不论现金、投工,还是实物折款都逐项进行了登记,并对集资者出具收据,资金的使用都编制了正式凭证,建立了帐簿,填制了收支报表。对在项目建设中形成了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有形农业基础设施和设备,竣工验收后转入“项目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管理机构购置的财产设备,凡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也进行了登记注 13

册,列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三是加强工程管护。确保工程长久运行。为了防止“重建轻管”、“先建后损”和效益不能长期发挥的现象发生,我们采取了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机电井设施完好、林草无损,道路平整,从而确保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⑴制定了管护制度。县开发办制定下发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有关乡村也据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具体的管护制度。为了使管护制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对破坏工程案件的大力查处,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也教育了广大群众,使管护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⑵建立了管护队伍。项目乡镇以水管站为依托,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理站,统一管理项目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区受益村也都成立了工程管护队,对本村工程进行维修和管护,管理单位对每项工程都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建立了档案,以便管理。同时,乡镇政府和乡镇管理站、村委会和村管护队伍都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了责、权、利关系。村委会对专管员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兑现奖罚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工程管护员的积极性。

此外,为了稳定管护队伍,解决管护工程难以持久的状况,我县开发办专门建立起了农业综合开发管护基金。基金筹集办法是开发办从招投标剩余资金留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管护基金筹集起来后,统一由县开发办掌握,用其支付管护员的工资待遇。

㈤应用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综合开发只有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开发效益,保证其持续健康地发展,比如根据我们每年的实践经验,在盐碱下湿严重的地方,因冬春季冻融破坏严重,建砼防渗渠往往是劳民伤财,所以今年在设计输水工程时,都采用了低压管道。在选定井位时,我们通过电测来测定,没有把握和依据不随便定井位。所以我们的水井成井率高,出水量大,效益好。此外,我县今年毫不例外地在前一段时间,利用农闲季节对农民对乡村干部进行了农业科技培训,从而增强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本领,同时,我们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来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如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新农机具和新农药等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农业的发展。

㈥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筹资的积极性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自筹资金占很大的比例,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使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真正实现“要我开发”转到“我要开发”上来,就必须让农民的意愿得到充分有效地表达,保证农民在项目立项、建设、验收和运行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要坚持“农民要办”为前提,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另外,我县在农民自筹资金落实方面制定了一项大胆的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办法是:对于新打机井,谁在项目区规划的位置上自己打井,所花费用上农发自筹专帐并经验收合格后,农发办为其配套线路、机泵、井房和管灌。由于机井运行效益好,农民自筹打井积极性很高,解决了一部分自筹资金。

㈦把握政策,明确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方向

要想把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搞好,必须掌握好政策,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针对阳高实际,我们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提出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副产品的价值。

㈧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我县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围绕蔬菜、畜禽、杏树、玉米等优势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对一些资源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及相关产业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综合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农业开发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一系列优惠和宽松政策,如减免税收政策、对建设用地实行优惠等,对农业开发龙头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我们始终坚持把强化科技投入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全过程。注重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帮助项目企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同时,还帮助项目企业与山西大学、山西农大等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之,一年以来,我们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开发办的要求和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土地治理项目科技含量不高,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缓慢,特色农业不强,订单农业不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建议省市开发办多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和举办工程技术、工程施工、财务管理等专门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严格的项目管理要求和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需要。二是农业开发项目还存在着亩投资标准偏低、农民自筹资金偏大的问题,建议适当提高亩投资标准和进一步降低农民自筹资金的额度,同时希望力度大一点,步伐快一点。三是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龙头作用不是十分突出,在壮大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现代农业水平,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6:盐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考勤制度

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治理中梗阻,优化软环境”的要求,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形成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严守工作纪律,特制定考勤制度。

一、每天上午8:30和下午3:30前签到,签到10分钟后清扫卫生。超过规定时间未签到者即为迟到。

二、签到时,要坚持亲自签到,不得相互代替。

三、考勤记录簿要详细标明出勤情况。即出勤、下乡、外培学习、开会、请假等,凡是下乡人员要注明下乡事由、地点及乘车情况。

四、出勤、下乡、请假等均要实事求是地填写。

五、请假人员,要写请假条,请假一天以内,股室负责人批准;请假三天以内,分管主任批准;超过三天者,由主任批准。请假条留存考勤人员备查,请假期满后要及时销假。

六、每10天对全体人员的出勤情况做出小结,有3次无故旷工者在大会做检查,考勤情况将与福利、奖金、评优挂钩。

盐湖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学习制度

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部门的决议,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好实际工作,特制定学习制度:

一、学习时间为每周二、五上午8:30-10时,周二为集中学习,周五以自学为主。

二、学习内容为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法律知识、思想素质教育和业务知识等。

三、学习时,由主持学习的副主任点名登记,一个月之内无故缺席2次学习者,应向分王主任书面说明原因。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准请假。

四、学习中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一季度一次笔记展评。

五、对重点内容要写出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六、要精心钻研业务知识,多看学习资料,了解各地开发信息。

上一篇:邂逅的心情散文下一篇:梅花教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