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阻碍

2024-04-25

学习阻碍(精选11篇)

篇1:学习阻碍

阻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阐释自主学习的内涵,分析阻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作 者:林健 景旭华 LIN Jian JING Xu-hua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 刊 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1(6)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自主学习  阻碍因素   应对策略  

篇2:学习阻碍

杨钢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现在被大型公司广泛运用。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可成长的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在学习型组织的内部,各个组成成员积极接受新的知识,而且也对其他成员传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在学习型组织中,知识能够的到广泛的传播,更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在学习型组织中,最关键的是系统思考,只有在面对问题时系统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建立学习型组织。

篇3:巧妙化解阻碍快乐学习英语

1. 多方法激发兴趣

学习一门新语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情之所钟,金石为开,兴趣则可以唤起学生的钻研劲头,成为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1)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唱一唱、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中学习英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创设真实、多样情境。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宜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说英语,体会成就感,促使其产生主动学英语的欲望。情境的创设努力再现了现实生活,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让学生获得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此时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思,他们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以挖掘与发展。

2. 多途径培养信心

(1)表扬鼓励,多一些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批评是一种阻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孩子一旦被老师批评,他们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行,进而产生对该门学科的畏惧感,也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抵制学习该学科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孩子们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更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生理、心理上的障碍。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多一些关爱。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于那些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可适当给他们以奖励,并进而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诱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维持他们强烈的进取意识。而对那些学困生,他们无疑是学习上的弱势者,只有我们教师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同时对他们的失误给以宽容的态度,才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也只有我们经常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才会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感受,激起他们快乐的体验。

3.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的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总体来说,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1)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对待学生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通过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学生,向家长打小报告。否则,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师生打成一片,教师与学生同喜同乐,与学生平等交往,可以在无形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增进相互信任,这样,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从而以满腔的热情、百倍的自信投身紧张而充实的学习。

(2)关注学生情感。教师要注重感情的投入,尤其是对感情世界非常脆弱的小学生,我们更应与学生多一些交流,对学生多一些了解,通过挥洒自己真诚的关爱,呵护学生的成长,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传递亲切、关爱、信任、尊重的信息,让学生畅所欲言,不畏惧出错。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获得乐趣,体验成功感和集体荣誉感。

篇4:是什么阻碍了组织学习?

面对变化,组织惟一可行的选择就是提高透明度。对组织来讲可怕的是信息不可以获得性,或信息失真,由此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和引发连锁反应,其损失难以估量。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组织学习,使你的组织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成功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组织学习是围绕信息和知识不断努力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全组织的学习,但更注重组织层面的学习。

组织学习≠个人学习之和

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要提升组织学习力,首先必须提升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力。组织学习的成效并非组织中个人学习成效的总和,它可以远远超越个人学习的效果,但也可能大大低于后者;组织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个人学习的影响,相反它可以主动地影响其他成员的学习。

具体地说,组织学习包括: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以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也就是说,组织学习=反馈+反思+共享。这样的系统建设将促进组织中各类知识的流通过程更有创意,使成员中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在知识(信息/经验)交换流通中产生更高的价值。

日本学者野中和竹内突破了西方组织将组织学习仅仅看作是消息处理机的某些观点的局限,而把创新与知识产生的解释建立在动员和转化隐性知识和由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概念上,并且认为,组织学习也是组织内部获取、创造和传播知识的过程。

反思的方法:寻找“根本解”

为了能从内源和外源的信息反馈中获得信息,形成知识和智慧,产生创新能力并转化为绩效成果,必须采取一些有效举措来加以支持。

反思是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习的基础,是品格的体现,不进行反思就看不到各种挑战与机遇。对于正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单位来说,从总体上谈,组织学习的反思内容,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关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认识个人作用的重要性,如果组织成员对创建学习型组织认为与我无关紧要,变革就不会发生;认识吸引他人支持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各方支持,不可能建立起组织学习的网络;认识产生实效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不可能使组织成员领悟到具有持续创建的价值,而不予以支持,因而创建就不可能持续开展下去。

反思不能只停留在事件本身和行为层面就事论事的检讨,而应由表及里,研究时间和行为的背后结构,找到心智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到根本解而不是症状解,即要变单环学习为双环学习。所谓单环学习即关心—了解—行动—反馈这样一个过程,它能增进功效而且能有所校正,但并未涉及决策者的心智模式。单环学习不讲求效率与效益,仅停留在“错误检查和修改”的水平上。

相对于单环学习而言,双环学习的内容则更为多样化,即:通过冲突和深入提问能改变规范、假设、价值准则、政策和目标的学习。它要求人们学习必须从对行动对策的反思深入到研究行动背后的想法(决策者的心智模式),找出心智模式的偏差,改善不合时宜的心智模式。它要求决策者应用心研究如何来观察事物,如何形成问题,如何评价行动方案而不是针对行动方案检讨。双环学习能不断提升组织的目标。这种学习要求剖析行为背后的结构,找到心智模式需要改进的方向,从而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进而否定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知识、新经验。

提高透明度:组织惟一可行的选择

作为混沌理论中的一个术语的“蝴蝶效应”是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最早是由美国MIT气象学家洛伦兹(Edward·Lorenz)教授1961年冬天在建立地球天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并于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所作的一项报告中提出的。他用两个相差甚微的数据(0.506127和0.506),原以为这对天气状态的计算机模型运算结果应相差不大,实际则不然,相差极大。该理念认为,事物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还具有一种发展演变的连锁效应;用一种形象语言来说,就像巴西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而产生的微弱气流,三个月后有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形成一场风暴。用混沌学术语表达就是系统长期行为对初值的敏感的依赖性,它告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微杜渐,以避免因管理瑕疵不断扩大而导致重大的挫折。

“混沌”是一种“表现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的特殊运动形态,它的特点是对初始条件十分敏感,即所谓“差之毫里,失之千里”。今天的人类正处在快变、巨变的时代,而且变化的特点是非连续性和非线性。

面对变化,组织惟一可行的选择就是提高透明度。对组织来讲可怕的是信息不可以获得性,或信息失真,由此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和引发连锁反应,其损失难以估量。

为了建立一条透明、快速、有效的上下沟通渠道,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公司主干网上建立一座以推进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着力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信息平台”可设“青年热线”、“干部任前公示”、“工会网站”、“劳动法律”、“员工培训”等内容,还可公布公司副总经理以上领导的电子信箱。员工在办公室里随时可以知道企业的大事,随时可以参与企业管理。

信息的广泛传播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哪儿有信息流动,哪儿就有学习的可能。组织需要改革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团队的绩效评测,或进行事后总结或“完工会议”。使更多的新知识产生,把学习融入变革方式,精心规划、实施、共享和开发知识的良性循环。

成功的组织学习有三大标志:一是组织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并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二是组织能不断增加自身的能力和活力;三是组织能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

组织学习:新文化的建构过程

组织现有的文化形态是组织过去学习的结果,是时间的沉淀,是组织生存的根。所以,组织文化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和滞后性,很难去改造和重塑。但是,随着组织生存环境的改变,一旦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中不良的东西有所感悟,并加以评判,组织学习就发生了。也就是说,对组织文化进行改造和重塑的理念是组织学习产生的诱因和动力。组织学习是新的组织文化的建构过程。

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为例,因为它不仅以组织结构的变革创新著称,还因认识到进行重大革新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信念而闻名。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即使最周密详尽的规划也会因意想不到的事情被全盘打乱,谁也无法准确预知下一秒将发生什么。正因如此,通用电气公司认为提高生产率和运作效率,加快应变的速度是非常关键的,甚至是致命的。而这必须从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开始,创造一种利于学习和变革的组织文化,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通用公司一直秉承不断变革组织文化并且加速变革的发展方式。例如,创立“延伸目标”,不断将标杆拔高,迫使员工放弃现有的传统的看法,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案;又如必须让员工明白,凡是能帮助你提高生产率和取得成功的人,你都要虚心求教;再如提倡活动无边界,让所有的员工、客户和供应商加入进来,群策群力,等等。

篇5:阻碍

阻碍zǔ ài[释义]

①基本义:(动)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交通|~生产力的.发展。(作谓语)

②(名)起阻碍作用的事物。毫无~。(作宾语)

篇6:成长的阻碍作文

我徘徊在家门口,想着爸爸今天早上的`样子,心里不禁打了个冷颤。徘徊着,我已经在脑海中联想了无数个父母生气的场景。然而,当我打开门时,没有遭到劈头盖脸的责骂,母亲一如既往的笑脸,父亲一脸的淡漠。什么事,都是一如既往地进行着。终于,我询问了妈妈。而她只是跟我说了几句话:“孩子,我和你爸爸商量过了。我们并没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你,这是你成长路上必须要经历的一段路,如果我们责骂了你,你改过了,那么以后,将来呢?所以,你必须自己振作起来!”听完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对啊!如果我自己抛弃了自己,那么又有谁能帮助我呢?

在此之后,我并没有在被这件事困扰,烦恼;尽管遭到了老师的谴责,同学的嘲讽;但我都会跟自己说:“加油!下次一定要努力,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篇7:阻碍创业的不良习惯

2.增加过多的价值:也就是你总是情不自禁地修改同事或者下属已经很成熟的想法。戈德史密斯认为,“成功人士很难做到耐心聆听其他人告诉他们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即使听他们也会事先声明‘你说的我都知道’或者‘我知道有种更好的方法’。”这种行为的缺陷在于,虽然可能对某个想法稍加完善,但却会导致其他人的积极性急剧下降。

3.做出判断:“在讯问别人意见的时候不要做出判断……即使你提出问题并且对问题的回答表示赞同。”戈德史密斯建议“雇”个朋友,当你每次在不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做出判断就必须支付10美元的罚款。

4.做出有害的评论:人有时候都会有些喜欢捉弄别人或者甚至是有些卑鄙,但当我们觉得有必要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负面的评论可能会伤害工作关系。比起问‘这是真的吗’,可能问‘值得这样做吗’会更好。对于这个习惯,戈德史密斯也建议用罚款的方法来纠正。

5.习惯以“不”,“但是”,或者“然而”作为开场白。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个习惯,而其中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习惯。但戈德史密斯说,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字眼来获得或者巩固自己的权威。你还会发现人们对这些字眼的抵触情绪有多么强烈,这种情绪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让讨论陷入僵局而不是打开局面。”这个习惯也可以通过罚款来自我更正。

6.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聪明:“这是另一个我们需要克服的坏习惯。”

7.愤怒的时候发言:见第四条。

8.喜欢否定别人,或者说“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那样做不行。”:戈德史密斯认为这种行为是“打着帮助的幌子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真正彻头彻尾的否定。”

9.保留信息:这点跟争夺权利有关。戈德史密斯认为即使最善良的人也在不停地发生这种行为。“有时候太忙了我们没有时间回复别人有价值的信息,有时候忘记叫某人参加会议或者讨论,有时候把任务分配给下属但又没有明确告诉他们该怎样完成任务,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故意地保留信息。”

10.不认可他人:“这其实也是变相地保留信息。”

11.获得不该得的荣誉:为帮助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戈德史密斯建议列出在某一天之内我们获得的所有赞誉,然后再逐项检查,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是值得这些赞誉。

12.为自己找借口:包括直截了当地辩解(声称因为交通问题、秘书的过错等外部原因造成自己的失误)和巧妙的借口(自嘲地解释自己改不掉迟到的习惯,天生比较拖拖拉拉或者脾气暴躁,希望以此告诉别人,“我生来就是这样的”。)

13.抱残守缺:“假如你的问题是接受过去,那么理解过去完全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的问题是想改变未来,那么理解过去可能无法解决你的问题。”戈德史密斯指出,我们常常固守着过去,因为这样就可以找借口逃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4.喜欢谈爱好:这种做法会形成溜须拍马的风气,而对溜须拍马的行为加以肯定则会培养出虚伪的领导。

15.拒绝表达遗憾:“一句‘对不起’可能让你多个朋友,甚至多个合作伙伴。”戈德史密斯教给客户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每个愿意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道歉,而且是当面道歉。”

16.不愿听他人的意见:这种行为的潜在含义就是,“我不在乎你”,“我听不懂你的话”,“你是错的”,“你真愚蠢”,或者“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17.不愿表达感谢之情:“说句谢谢既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考虑浪费资源,感激之情就像空气一样丰富。我们在接受别人谢意的同时却忘了表达自己的感谢。”慧聪商务指南整理。戈德史密斯建议通过不停地向尽可能多的人说谢谢来更正这个习惯。

18.惩罚送信的人:这种恶习结合了第10、11、19、4、16、17条的不良习惯,同时掺杂着强烈的愤怒情绪。

19.推卸责任:“我们可以用这点来评判我们的上司,它所造成的影响就和足智多谋、勇气非凡等优良品质一样显著。”

篇8:学习阻碍

一、阻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

目前, 阻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校因素

1.学校教育体制观念

我国中小学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 只关注与升学相关的教学, 或仅从为校增光的角度出发只重视运动队的训练, 忽视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 误导学生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只要文化课好, 就会有光明的前程。这种对体育教育不正确地认识, 造成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停留在一个低级层面, 导致学生漠视体育教育。

2.学校硬件设施不健全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育内容的物质载体, 教师通过它们向学生展现体育的科学性、教育性及文化性, 促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魅力, 从而激发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目前,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还相当欠缺,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呈不平衡状况, 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枯燥,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师教学能力差, 教法呆板、单一。体育课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感到乏味。同时, 有的教师独断专行、不尊重学生, 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好, 学生抵触教师的教学, 学习积极性低下。

(3) 体育教材逻辑不清, 随意性较大。学生只是表面上学习教材, 没有达到精神层面, 肤浅的认识无法激发学生长久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

(4) 教学评价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 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的水平, 单一的成绩评价不能推动终身体育活动的进行。

(二) 家庭因素

1.“学习至上”观念的存在

我国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 向来都是以学习为重, 认为孩子只有学习好, 长大才能有出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体育运动, 也误导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2.教育方式失当

我国多数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 很少有家长能够主动让孩子吃苦受累, “温室花朵”都是由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培育出来的, 这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最终也会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

(三) 学生个人因素

1.理解错误

目前, 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 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忽视了体育锻炼, 同时, 即使是学校正常开设的体育课体育课, 很多学生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 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消磨时间, 没有意义。

2.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是每个家庭里的小皇帝, 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很优越。这致使他们缺乏艰苦的磨练, 意志力变得越来越薄弱, 害怕吃苦受累的体育项目, 只喜欢休闲性、娱乐性的活动内容, 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个人身体素质低

自1979年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进行了4次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和2次国民体质监测, 结果显示,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多年呈下降趋势, 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肥胖青少年儿童大幅增加。

二、提高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主要对策

(一) 改革体育教育体制

国家要及时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确定本时期内的发展方向, 顺应时代潮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彻底改变不合理的教育体制, 并通过适时颁布体育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来保障新体制的有效实施。同时, 国家应加大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投资, 保证对中小学体育基本经费的投入。

(二) 正确认识体育教育

通过出版各种有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书刊、报刊、杂志, 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传媒工具加大对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 使学校、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育才观, 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成才观, 正确地认识、了解体育。此外, 要加强社会、学校、家长之间的互动, 共同增强中小学生提高自身体育学习的动力。

(三) 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学校要制定出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 因地制宜的开发体育场地和器材, 建立起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 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此外, 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体育运动, 争取最多的学生参与, 让学生体味体育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认可体育。

(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大, 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培养自己的兴趣。另外, 一定要继承我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 树立竞争意识, 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同时, 要抓住时机培养自己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又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总之, 体育教育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体文明程度, 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围绕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 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少年强则国强”,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 应该积极为学生积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在快乐中增强体质。

摘要:体育学习的动力问题, 历来都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 它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的成败。目前, 我国中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普遍下降,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迫在眉睫。通过研究阻碍体育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可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相应对策, 希望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学习动力,阻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徐继存.教学论导论[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1.

[3]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版社, 2002.20.

[4]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胡爱武.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4) .

篇9:别让兴趣爱好阻碍了学习

初中生宏伟,学习好,品行好,人缘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可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他的成绩一路下滑,现在已从原来的年级前10名下滑到年级第120多名。这是怎么了?老师首先着了急,不断找宏伟谈话。几次谈话后,老师只看到了宏伟的眼泪,没看到宏伟的内心。不得已,老师请来家长。家长也是着急上火,却依然弄不懂这孩子到底怎么了。于是,他们辗转找到我,紧急预约来访。

电话中,宏伟的父母把自己能想到的原因都过滤了一遍:是孩子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是早恋了?还是身体出了问题?大人怀疑这也像那也像,但似乎又都不像。正没主意的时候,反倒是孩子比他们更有主意,他主动提议做心理咨询。

在我接待的家庭教育咨询案例中,孩子主动提议来访的不多。这个信息让我感到宏伟的不同一般。果然,在和宏伟的初步交谈中,我发现他很懂事,有礼貌,有理想,有头脑,比同龄孩子成熟。同时,这也让我在心里打上了问号:是什么让这么好的孩子成绩一路下滑?

为探明缘由,我先跟他进行了单独会话。

探究:爱好难以放下

宏伟的求助意愿强烈,他说:“从初二下学期起,我的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我自己感觉到了,于是赶快调整。可没有想到,最近的月考成绩竟然下滑得更厉害,名次排到了第120多名……但是我退步的原因不是他们想的那样,什么懒啊、贪玩啊,更不是早恋。”

我问:“既然不是这些,那是什么?”

“因为爱好,我的爱好很多,而且放不下。比如动漫、唱歌、播音、主持……”

“有爱好是好事。但是这些爱好怎么会让你痴迷到放不下的地步呢?”

“我说的这些爱好都是网络上的,它们很有诱惑力,让人痴迷。”

“具体说说看。”我鼓励道。

“比如,我画的动漫上传网络后,会被转发和推广,有很高的点击率。一看那么高的点击率,您知道我有什么感觉吗?”

“非常有成就感。”

“对,非常有成就感。”宏伟仿佛遇到了知音,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成就感极大地刺激了我的热情。以前,我只是玩玩,没想到挣钱,可最近有人专门找到我,要和我签订单,这更刺激了我。还有,我在网上办了一个个人电台,也被很多人点击,最近还得到了专业播音老师的肯定,说办得不错……”

“这让你更有成就感,更刺激了你的热情,结果爱好之火越烧越旺,于是你明明知道学习在下滑,却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宏伟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语气低沉下来,说:“是的,马老师。谢谢您懂我。这些兴趣爱好占用了我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比如画动漫,我一有空就画,连下课都要画上几笔,画好后再扫描传到网上。而维护个人电台更花时间,准备节目内容,录制,配背景音乐,然后上传……”

“你每天要在这些爱好上花多少时间?”

“差不多要花三四个小时,有时候会更多。”

“所以,你现在很纠结,一头是爱好的诱惑,一头是学业的危机。”

“是啊,跟老师、家长说不清楚,而我自己在兴趣中又无力自拔。唉,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解析:兴趣干扰了学习

很明显,困扰宏伟的问题是,中学生应该如何平衡兴趣爱好与课业学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为兴趣爱好。

所谓兴趣,就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特征。兴趣对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始动、定向和调节作用,它可以推动人充满热情地认识、研究有关事物,从事有关活动,着迷,上瘾,废寝忘食,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更好的发展。比如,对音乐感兴趣的人,总是首先注意与音乐有关的书籍和事物,他的认识活动优先指向与音乐有关的领域,并以向往的心情力求研究、领会、掌握它。

而兴趣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先导,是成功路上最好的朋友。平时,人们谈到成功,往往想到“头悬梁,锥刺股”,想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错,成功之路往往漫长而艰难,坎坷而崎岖,流汗、流泪是常事,甚至还要流血。但这绝不是全部,更不是关键。成功路上,还有快乐满足,还有幸福。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兴趣能使我们对有关的事物和相应的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接受和深入的探究,并且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满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我们满怀喜悦地走上成功之路。

兴趣作为一种认识倾向,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指向于某一事物,只有在持续时间较长、较稳定时,才能构成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比如,一个人有体育方面的兴趣,对体育方面的消息总是格外关心,常为体育方面的报道所吸引,不论是现场赛事,还是电视转播的赛事,对他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观看比赛时,他情绪高昂,兴高采烈;在与体育爱好者交谈时,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并力求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这些行为前后是一贯的,而且在他身上经常表现出来。

至于爱好,可以说是在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好不仅是对事物有优先注意和向往之情,而且有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如果硬要区分兴趣与爱好,有了内心的向往就可以说有这方面的兴趣,有了这方面的活动倾向才能说有这方面的爱好。比如,对音乐有爱好的人,就不只是对音乐有兴趣,他还有从事音乐活动的倾向,或者经常参加演奏,或者经常练音唱歌。不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兴趣和爱好是难以严格区分的,所以,我们平时往往不加区分,或者说成兴趣,或者说成爱好,或者说成兴趣爱好。

正是这些兴趣爱好让宏伟难以自拔,如痴如醉。青少年能够有如此浓厚的课余兴趣是难能可贵的,但麻烦也在于此,青少年往往处理不好课余兴趣与课业学习的关系,于是导致心理冲突,从而影响长远发展。

孩子:先奠塔基再谋塔尖

怎样帮助宏伟走出心理困扰呢?

nlc202309090651

我和宏伟进行了沟通,首先肯定了课余兴趣的积极意义,然后针对他不想放任自流的心态,启发道:“你自己想过什么办法没有?”

宏伟说:“我想调整时间,把爱好放到假期里做。还有,我也想过要不就定期封号。总之,是想过一些办法的,但都不太管用。”他转而又说,“有时候我又想,要不干脆就这样做下去,将来当个主持人或画家也不错……”

“你是说,把画家或主持人作为理想,那么你现在就算是直奔理想了,对吧?但是你调整的办法不管用,成绩仍在下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宏伟定定地看着我问:“为什么?”

“因为你的办法是战术上的,你没有做出战略上的调整。”

宏伟睁大了眼睛,又问:“那我怎样调整战略?”

“以当主持人为例。”我说,“你知道优秀的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吗?如今这个时代,即便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未必能够成长为优秀的主持人。假如现在你放弃学业,仅仅初中毕业,谁会用你?没人用你,你又怎么梦想成真?你也可以说,我不要学历,我自学成才。但是你知道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在舞台下面下了多少功夫吗?这些功夫,有知识的,有能力的,有艺术的,有文化的,有身体的,有心理的,太多太多。假如现在你放弃学业,仅凭初中生的水平怎样练就这些功夫?没有这些功夫又怎样梦想成真?再以当画家为例,你知道大画家达·芬奇吧?他除了是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和作家。当个好画家是那么容易的吗?”

看宏伟听得专注,我继续说道:“不错,社会上也确实有中学没毕业却获得了人生成功的例子,如有些少年作家、少年歌手。但是,那只是在特殊领域,而且在特殊领域里他们也是特例。另外,如果这些特例不及时补课,最终的发展也会受到局限。”

宏伟追问:“为什么?”

我继续启发他:“你知道金字塔吗?你想想看,金字塔塔基的大小和塔尖的高低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宏伟想了想,说:“成正比。”

“对。”我说,“建金字塔,要想塔尖足够高,塔基必须足够大。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说,如果把理想比作塔尖,那么这个人所有的基本素养就是塔基。从前面谈到的兴趣爱好的角度说,如果把一个人的中心兴趣比作塔尖,那么这个人的广阔兴趣就是塔基。塔基和塔尖是什么关系?塔基越大,塔尖才越高;反之,没有足够大的塔基,就不会有足够高的塔尖。所以,你现在的关键是在心理上解决好这个战略问题:中学时代是直奔塔尖而去,还是先奠定好塔基的大小?”

宏伟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要先奠定好塔基,为将来实现理想打好基础才行。”

我说:“对。先奠塔基的好处:一是实现理想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以后你有更大的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或画家;二是实现理想的可能性更多,也就是说,以后你即便没有成为优秀的主持人或画家,也拥有了更多其他的成功机会。这样,心理上的战略问题解决了,战术对你来说,似乎就不成问题了,对吗?”

宏伟看清了人生的大方向,面露笑容说:“是的,对那些网络上的爱好,我要慢慢淡出。谢谢您!”

父母:要读懂孩子的心

在与宏伟父母的沟通中,我对宏伟的心理困扰做了说明。他们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我们放心了。”临别,我送给他们一本我写的书《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宏伟父母说:“谢谢您!以前,都怪我们不懂孩子的心。回去之后,我们一定好好拜读大作,争取早日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送走他们后,我想起一则寓言: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大门上。一人走来,拿一根铁棒连撬带砸,但是不管他怎样用力,都打不开锁。这时,另一人走来,拿出一枚小小的钥匙,放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嚓”一声,锁开了。两人都走后,地上的铁棒迷惑不解地问钥匙:“我长得这么结实,可为什么我用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锁,而你却轻轻一下就打开了呢?”钥匙回答:“因为我能深入它的内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因为不能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深受家庭教育的困扰。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怎样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一是靠直接经验,多回忆一下自己的年少时代,遥想当年,激活自己年少时的内心经验,就容易读懂孩子了。二是靠间接经验,多读书,多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多读有关孩子心理的书。书中的间接经验,也会帮助我们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后来的电话反馈中,不断有宏伟的好消息传来。在最近的一次通话中,宏伟告诉我,他已经考入向往已久的重点高中,并说他会继续努力,奠定好理想的塔基,争取让以后的塔尖高些,更高些。我衷心地祝福他。

【编辑:杨子】

篇10:阻碍你成功的定义

他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家省级机关。当时他胸中豪情万丈,一心只想鹏程万里。不料上班以后才发现,每日无非干些琐碎的事务,既不需要太多的智慧,也看不出什么成果,热情便不知不觉中冷却下来。

一次,系统开大会,处里彻夜准备文件,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处长切切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他听了心里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嘱咐?于是根本没理会。同事忙忙碌碌,他也懒得帮忙,只在旁边看报纸。

文件终于完成,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钉书机“咔”地发出空响,书钉用完了。他漫不经心抽开钉书钉的纸盒,脑海里嗡地一声:里面是空的。

所有人都发动起来,到处翻箱倒柜,不知怎地,平时仿佛满坑满谷的小东西,此刻竟连一根都找不到。

此时已是深夜11点半,而文件必须在明早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处长咆哮:“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大学生有个屁用啊!”他只能俯首,无言以对,脸上却像挨了一巴掌似的滚烫刺痛。

几经周折,才在4凌晨点时,在一家通宵商务中心找到钉书钉。事后,他灰头灰脑地等着训斥,平时被他认为是严厉而不近人情的处长却只说了一句话:“记住,工作面前,人人平等。”他说那是一生受用不尽的一句话,让他深深地领悟到:以十分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精神态度面临十分的工作,却注定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

“因为,”他郑重地说,“令千里马失足的往往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青草结成的环;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真正的障碍,有时只是一点点疏忽与轻视,比如,那一盒小小的钉书钉。”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重大的失败,一定要考虑周全,不可忽略一切细节。

篇11:阻碍创新的偏见思维

人们在自己的经验里生活,在自己的经验中思考,很难接受经验以外的事实。经验似乎比科学更直接、更亲切。但欢呼的人们可能忘了:经验往往比科学更肤浅、更狭隘,有时甚至更顽固。比如18世纪的天文学家绝不相信陨石确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时的天文学家坚持认为这是从某处捡来的或是大风刮来的,要不就是目睹者撒谎,甚至伟大的法国科学院也对民间传说加以嘲笑,直到184月26日,竟有几千块陨石眼睁睁从天而降,落在法国莱格尔镇,天文学家才不情愿地承认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利益偏见

所谓利益偏见,不是指由于你的利益关系会导致你立论的有意识的明显偏颇,而是指一种无意识的偏斜——对公正的微妙偏离。笔者听到一个故事:有个朋友曾作为大学辩论队的主教练带队参加全国名校辩论赛,在抽签之前,他们对辩题双方的立场并无特别的偏向,觉得抽到任何一签都属于中性的,难易程度相差无几,可一旦真的抽中某一立场时,最初几天他们竟会觉得自己抽到了下签,不合算,这也许是利益所导出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然而,随着问题的深入,大量的资料被搜集上来,各方专家参考意见陆续汇拢,又因他们对辩题立场义无反顾地强制维护,日夜苦思冥想,加之模拟战的屡屡获胜,以至于到后来,他们竟然都觉得己方的观点有利。非但有利,简直越想越有理。

这其中,一定有一种偏见在悄悄地渗入,这是一种超越理性的,不知不觉地由立场所决定的观点偏移。事实上许多公正的裁判和审判,往往需要超然于双方利益以外的意志来裁决,这里,一方面得杜绝利益的有意识干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免除利益的无意识介入。

(3)位置偏见

有一则禅的故事说的是小海浪与大海浪的对话。

小海浪:我常听人说起海,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

大海浪:你周围就是海啊!

小海浪:可是我看不到?

大海浪: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像你自己的身体。

的确,当我们只是小海浪的时候,我们比较,我们痛苦,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将要告别小海浪(某种个别的生命形式)的时候,这种特殊的位置又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莫里之所以能想到自己是大海的一部分,那是因为他快要死了,他的位置与我们已经不一样。那也是因为他想活,而活着的唯一途径就是归于群体,归于大自然。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融入群体(或某种集体、组织、阶级等)后他才没有对死亡、对一己私利的特定恐惧,因为集体是不会死的。

站在什么样的年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与站在什么样的物理位置,就会得出什么样的认知是一样的。

(4)文化偏见

著名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曾任美国人类协会主席)在《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中十分严肃地举了一个例子:“在一部中国电影中,一对青年夫妇发生了争吵,妻子提着衣箱怒冲冲地跑出公寓。这时,镜头中出现了住在楼下的婆婆,她出来安慰儿子:‘你不会孤独的,孩子,有我在这儿呢。’看到这儿,美国观众爆发出一阵哄笑,中国观众却很少会因此发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所透出的文化差异是明显的,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其间的性关系是任何别的感情无法替代的。而中国观众却能恰当地理解母亲所说的含义。

这正如一些美国留学生在读了《红楼梦》后,总是不解地问中国教授:“为什么宝玉和黛玉不偷些金银财宝然后私奔呢?”中国教师知道这不是一个工具性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得清。直到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仍不相信中药,更断然不敢以身试针(针灸),在这种恐惧的深处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文化偏见。看来,杜威的说法没错——个人相信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文化的反映。

(5)以偏概全——点状思维

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而后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至少有一百种:芝麻、苍蝇、图钉、太阳的黑子、污迹......这些都是常规的联想,有的人的思维就更活跃一些,他可能会回答说:我看到了缺点......我看到了遗憾......我看到了损失......

但是,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其它的?

为什么你的眼睛仅仅盯住那个黑点?而没有看到黑点旁边的那一大片的白纸?而正是这个黑点束缚和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看不到其余更多的更好的更丰富的东西。某些人一件事情没有办好,就垂头丧气——“我真没用,我真窝囊,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透过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就给这个人下定义——“他品质有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广阔的存在,而不是那个黑点。

(6)固执己见——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刻板印象固然有省事省力的好处,但不少情况下却会出现耽误大事的判断错误。

(7)霍布森选择——封闭思维

300多年前,在英国剑桥有个商人叫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也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地称为“霍布森选择”。

(8)信念约束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信念往往被定义成正向的情感,是达成某一目标的内推力。但是部分信念也可以理解为执念,对于创新思维来说却是障碍所在。

上一篇:试油队岗位操作规程下一篇:秋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