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电影观后感

2024-04-16

《找到你》电影观后感(精选14篇)

篇1:《找到你》电影观后感

朋友圈一直有人在推荐电影《找到你》,刚好前几天在星空演讲听到姚晨的演讲也提到这部影片。带着好奇,我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

不看还好,一看根本停不下来。也许只有妈妈才能真正体会影片所给人带来的震撼。

我从来不懂电影,什么影片获奖不获奖,有没有深度我几乎不知道判断。我只知道这部影片我看进去了,一个细节都没有落下。眼泪也是不停流。

该影片主要是以善良的女保姆孙芳的坎坷命运以及律师李捷的好命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的孙芳嫁给了一个每天对自己拳打脚踢的.丈夫。怀孕后生下女儿却不幸患有先天性肝脏病,需要接受肝脏移植。但是孩子爸爸放弃了孩子,孙芳便一个人带着孩子治病。去酒吧做陪酒女,吃别人剩饭剩菜,之间遇到一个真正喜欢他的小伙子,小伙子帮了她不少忙。但是巨大的医疗费仍然打败了孙芳。医院强行让孩子出院了。

而正在这时,律师李捷的孩子进去了医院。没过多久,孙芳的孩子没了,孙芳也跟着变了一个人。前夫找到孙芳要钱,她不从用酒瓶杀死了前夫。。。她无奈又找到小伙子帮她善后。

由于之前给孩子治病,欠下了巨债,孙芳告诉小伙子把李捷孩子送给他卖掉来抵债,但是到了约定时间,孙芳并没出现。她带着孩子准备去海岛玩儿。(海岛是之前孙芳李捷带孩子玩时候说的,李捷回忆起来了)。

警方找到了孙芳,李捷终于理解了孙芳,跟她道歉,最后善良的孙芳把孩子还给了李捷,自己跳海自杀。

整部电影有一句话我特别印象深刻,那就是都和孩子过不去。

剧中两位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妈妈,因为命运的不同,他们的结局也是不同。孙芳无疑是令人同情的,在雨中抱着孩子要去医院,却眼睁睁看着孩子没了呼吸。

李捷知道孙芳带走了孩子,也是整个人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只有妈妈才能体会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影片还有一个主题是当今女性的工作与带孩子的两难。正如李捷所说。工作和家庭根本就无法完全兼顾的。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工作,我们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当妈妈,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这两者才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生命。

当妈妈真的很辛苦,但是当妈妈后心境真的会有很大的改变。与其说孩子在逐渐长大,不如说妈妈在逐渐成长。

影片中孩子的经历让李捷承认了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只有懂得生命的意义后,我们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进步。

篇2:《找到你》电影观后感

走出电影院,脑海中不停闪过电影中的情节,对于看过很多电影的我来说,观看一部电影或许只是打发时间,亦或者是陪着爱的人找一个约会的场所,因为电影大部分都是千篇 一律的,并不是真实的生活,然而这部电影却给我灵魂的震撼,源自生活,回归生活,想写一些什么?却不知从何提笔,与其说是观后感,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两位命运多舛的母亲为一个孩子而展开追寻与救赎的故事,我只能说这部戏太真实了,每一个场景,镜头,细节都是那么刺痛人的灵魂,赤裸裸的撕开了作为中国女人生存的一个残酷现状,而我更多的觉得,生而为人都相当不容易,生命从孕育开始到结束,无时无刻都在经受着各种考验,读书时有来自父母的期望,学校排名的压力,参加工作以后有来自社会的压力,面对职场的环境,社会的竞争,都在告诉我们要努力,否则在不知道的哪一天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成家以后人的压力慢慢的变得更大,需要扛起整个家庭,对于年迈的父母,未成年的孩子,房贷车贷等等,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我们开始焦虑,不安,甚至拿着自己年轻的身体在不断的赌博着。这个社会有时候真的好难,你顾得家却给不了家人好的生活,你想给家人好的生活,扛起来家的责任,却无法陪伴他们,等真正觉得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时,已经过了时间了,而我们却永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想要成为有一定阶级地位的人,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不停歇。

当然这个社会相对男人来说的.,女人的生存是更加残酷的,曾经计算过,一个女人在结婚之前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结婚以后所有的时间却都是属于家庭,回归于家庭主妇,被社会涌动的大军所抛弃在尘埃里,影片的最后道出了电影的整个主题,“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太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你选择回归家庭,选择做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一种职业”。

篇3:如此幸运,找到你

遵从内心的选择

Ferdinando, 又一个意大利男人。修剪整齐的络腮胡子让人瞬间想起意大利男人的共性:浪漫、迷人、幽默, 尤其是那深邃的眼神, 醉了自己, 也醉了别人。Ferdinando小时候的学舞经历跟中国的很多孩子一样, 是被“逼”着去学的。8岁那年, 他开始接触舞蹈, 那个时候他的父母带他去学社交舞。但是, 相比于舞蹈, Ferdinando更喜欢踢足球, “当时我的足球踢得特别好。”显然对舞蹈兴趣不大的他应父母的要求, 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了一阵子。结果, Ferdinando发现自己真的越来越喜欢舞蹈这门艺术。但是在14岁之前, 他还只是以一个业余舞者的身份去学习, 并没有把它当做一份事业。直至后来, 他在比赛中取得的一些优异的成绩 (例如进入黑池16岁以下组决赛) 激励了他想在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的尝试。

Yulia来自美丽的俄罗斯, 与大多数舞者一样, Yulia也是从小习舞, 有着非常好的舞蹈功底。她9岁开始学习芭蕾舞, 两年之后又开始学习拉丁舞。不过在上拉丁课的时候, Yulia没有舞伴, 只能自己跳, 课堂显得有点无聊。妈妈了解了情况之后, 建议她去参加芭蕾学院的面试试试看。在俄罗斯这个舞蹈强国, 芭蕾学院每年都会招生, 但是招生条件很严格, 只有一小部分资质好、有舞蹈天赋的孩子才能入选。尽管如此, 报名的人还是非常多。幸运的是, Yulia竟然被千里挑一地选上了。

芭蕾舞和拉丁舞都是她喜欢的, Yulia想两者都继续学习。可是, 当时学芭蕾和学拉丁的舞蹈教室相隔很远, 而且妈妈也让她从两者中选择一项。面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小Yulia最终还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选择了自己更为喜欢的拉丁舞。

放弃了芭蕾舞学院那么好的学习机会之后, Yulia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拉丁舞的学习上。很快, 她的优秀就在赛场上体现了出来。在俄罗斯比赛的时候, 她常常能够进入决赛。等到十七八岁时, Yulia开始参加黑池的比赛, 并且在21岁时成功进入了决赛。为了能够让自己更进一步, 寻求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她决定搬到英国, 和新的英国舞伴开始舞蹈比赛的生活。对于舞蹈, Yulia是由衷的热爱, 以前在俄罗斯的时候, 她住在离莫斯科1000多公里外的小城, 一直从事舞蹈活动, 在团队里跳舞, 学习编舞课程等等。搬到英国后, Yulia依然保持了她的习惯——在伦敦最著名的大学里学习芭蕾、hip-pop、爵士、踢踏等各式各样的舞蹈。

搭伴, 太搞笑了!

经常参加国际大赛的他们, 往往会在同一个组别比赛, 两人还是竞争对手。而说到搭伴, 两人直接笑开了。交谈中, Ferdinando一直保持着绅士风度, 把主导权完全交给Yulia。对于如何搭伴, Ferdinando只是非常简单地描述了过程:拆伴后, 他的老师联系到了Yulia的老师, 恰好那时Yulia也刚刚拆伴。就这样, 在两位老师的介绍下, 他们在英国初次见了面, 并且试了舞。

听了Ferdinando简短的讲述, Yulia忍不住向我们爆料:别看他们现在在舞蹈和生活上非常默契, 实际上他们的相遇过程可不是那么的简单、和谐。有趣的部分交给Yulia来讲述。现实中的她跟赛场上相差无异, 活泼开朗、大方健谈, 没过多久, 大家就热络了起来。

实际上Yulia早先就知道Ferdinando, 只是并没有特别注意过他。一次International21岁以下拉丁舞的比赛中, 场下的Yulia正在候场区积极地准备赛前活动。这时候, Ferdinando却晃晃悠悠走到她的面前, 突然间掐着她的脸随意地说了声“你好”。众所周知, 意大利的男生都非常开放, 与人相处的方式非常亲密。可是对于来自俄罗斯的女孩Yulia来说, 却觉得有些“过分”:“当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 忍不住大叫。心想这人怎么这样?在这么严肃的场合下, 而且大家彼此都不熟, 他就直接摸我!”经历了这次“被摸”事件, Yulia很生气, 自然打心眼里不怎么喜欢他, 甚至对他很不屑。

过了一段时间, Yulia与前舞伴拆伴, 她开始通过老师找新的搭档, 这时老师告诉她, 在英国有个来自意大利的男孩也在找舞伴, 建议他们试试看。Yulia心想:“千万别就是那个男生 (Ferdinando) 啊!, 如果是他, 我连试都不想试。”

有的时候你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结果, 还真是他!在试舞伴的时候, 我也东张西望, 总之就是不太开心!但是我的朋友都劝我和他搭伴, 因为他人很好, 家庭背景也不错, 很多次进过拉丁决赛。我自己心里也斟酌了一下, 发现不论从身高还是舞蹈, 身处的境遇, 我们都非常的合适。”没过多久, Ferdinando与Yulia就成为了舞伴, 更加没想到的是, 他们在4年后竟然结婚啦!到现在, 他们已经在一起了9年。

日久生情

Ferdinando被问及为什么会摸Yulia的时候, 他回答说:“当时我15岁, 可能是荷尔蒙的原因吧, 而且心里也确实有点喜欢她。”此时Yulia立刻回应他:“你当时真是太顽皮啦!”仔细想想, 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时Yulia会大叫。出生在俄罗斯的Yulia性格上与中国人比较相似, 在行为处事上也较为保守。现在的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但是Yulia对Ferdinando看法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他们决定搭伴一起跳的时候, Yulia就立刻从伦敦搬到了意大利, 居住在Ferdinando的父母家。他们有一个很大的房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随着相处的时间慢慢增加, Yulia开始发现Ferdinando其实是一个对人特别细心, 对工作特别认真的人。“我们之间算是日久生情吧!这件事也让我了解到, 不能通过一件事来随意评论一个人。”

Yulia到达意大利的一个月之后, 他们开始真正约会。但是当时Ferdinando的前女友也想跟他跳, 显然他们已经不太适合, 而且那个时候Ferdinando已经逐渐爱上了Yulia, 不过他们的主要精力还在舞蹈上, 两人并没有特别提出来说要在一起。

关注当下把舞蹈做到最好

拉丁舞是两个人的舞蹈, 在舞蹈理念上有摩擦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样化解。

“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但是我们会去找那个最适合我们两个人共同的舞蹈理念和方法。不管对方来自哪, 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差异, 我们只关注现在, 关注怎样去练习舞蹈, 怎样有更好的效果。”Ferdinando说。

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 Ferdinando和Yulia还不到20岁, 跳舞时无忧无虑, 那个年纪的他们对未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只是跟着感觉走, 在完成要紧事情的同时, 慢慢去寻找未来想从事的事业。“当时的我们没有什么经验, 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一切把舞蹈做到最好,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定一个点, 一个适合我们两个人为之努力的点。”

同时, 在努力寻找平衡点的他们也认识到:观点的不同也可以促进两个人在思想上的交流。“Ferdinando有他自己对动作以及音乐的理解, 我也是一样。所以其实我们两个都在这种交换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舞蹈中, Ferdinando&Yulia一直很受欢迎, 学生们常常以一种仰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并且去模仿他们的舞蹈风格。但是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对于未来的目标, Ferdinando说:“相信我, 我说不想拿第一是假的, 谁都想。更多的是别人看到我们的舞蹈, 能为之疯狂。”

非常幸运找到彼此

Ferdinando评价Yulia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舞蹈家, 在生活上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不在外忙碌的时候, Yulia还会为他做饭, 给家里打扫。

Yulia则认为Ferdinando改变了她。“他用轻松温和的方式使我变得谦虚和诚恳, 变得很乖巧, 变得懂得感激很多事情。当我紧张纠结的时候, 他让我变得放松, 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那么拼了, 他又会来鼓励我继续前进, 最好的一点是他从不说谎。”

人与人能够相遇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能在一起舞蹈和生活。Ferdinando&Yulia觉得他们非常幸运能够找到彼此, “我们之间有相同的目标, 愿意为彼此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 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女性, 到了35岁之后我们应该更多的把自己奉献给家庭。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目标, 能一起奋斗, 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能在一起很幸运, 因为大部分人在这一生中可能都碰不上和自己那么合拍的人。”

“我们需要赢得的是生活, 而不是舞蹈”

为了舞蹈, 他们付出了全部, 但是他们同时也告诫当下的年轻人不要丢失现实。

“其实这些也是我想传达给年轻人的, 你们要有好的品性, 做一个好人, 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同时你要将自己奉献给艺术, 不要丢失了现实。因为将来某一天, 你不再是舞者, 不再是冠军, 你获得的一切可能都是历史的时候, 你能带给其他人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黑池, 不了解我们舞蹈行业。记住, 舞蹈不会是你们的全部, 做好一个人才是。”

“我们需要赢得的是生活而不是舞蹈, 舞蹈上的输赢不能决定你是什么, 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 这些输赢会显得更加重要。”

《尚舞》对话:

D:你们会想要孩子吗?

F:会啊, 肯定会!但是现在我们旅行比赛四处奔波, 所以还不是要孩子的最好时候, 可能等以后吧!

Y:我也想过先有孩子然后再重新开始舞蹈事业, 但是我觉得那样对孩子不负责, 我想要亲自在家带大我的孩子, 而不是带着孩子满世界跑着比赛和训练。

D:怎样处理舞伴和爱人的关系?

Y:我觉得我们没有分得很清楚。

F:比如在舞蹈练习的争吵中, 我们不会牵扯到私人生活。但是我们没有特别明确地分清, 我们是爱人。不管在舞蹈还是生活中都需要照顾和考虑到对方。

D:两人喜欢的生活style?

F:我业余时间喜欢弹吉他, 自己在You Tube上学。同时也特别爱室外运动, 比如篮球足球, 只要有时间就会去。

Y:我喜欢画画, 特别爱画舞蹈服装。如果我不跳舞我会想去大学学市场销售。

D:以后想要怎样的生活?

F&Y:想以舞蹈为事业。

D:对中国舞者的印象。

F:中国的舞者特别有天赋, 大家都很努力。但是不足的是大家不太爱展现自己的想法, 缺乏个性的表达。亚洲人很灵活,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构造吧!我觉得他们的天赋和个性的展现结合一下会更好。

篇4:你必须找到你所爱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那些原本生存在电视里用来消磨时光的产品被断了根基,其实相反,在向其他介质延展了阵地后,他们活得越发起劲了——仅仅截止到10月初,腾讯视频《新还珠格格》的总播放量已达9亿,这一数量级是传统电视界不可想像的,当然,同样不可想像这一数字的还有那些已前行多年的视频网站。不能说是忽如一夜,但视频的确开始春风得意起来。

伴随着此般得意,资本那高大的身影也开始不断用行动提醒自己,“休得要辜负了尺寸光阴”。蓦然间,“必须很有钱”成为了视频网站这个行业的标配,上半年搜狐视频宣布斥资3000万买下《新还珠格格》版权,8月底,奇艺网宣布新买的电视剧的价格在5000万,至于腾讯视频新晋独家斩获《宫2》的价格则是“创了行业新高”,“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8个月的时间视频内容价格至少涨了15倍。”面对夺命狂奔的价格,就连腾讯视频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也不禁感慨。

如果说之前视频网站烧掉的资本不过还是抢滩登陆的话,如今,真正决定胜负的攻坚战,开始了:优酷再次大举融资;搜狐视频启动上市计划;土豆网在一片不看好声中“割肉”上市;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我乐网投入人人网旗下,就是因为看到腾讯视频大手笔进入这个行业而改变了原有继续融资的计划。大企业在不断涌入,放眼望去,仿佛除了阿里巴巴外,几乎没有哪个重量级玩家不涉足于此。

有人开始担心,资本垄断的形成会不会让未来视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俗气,正是他年轻时最讨厌的那副样子。

按照许小年的说法,“除了央企之外,行业市场垄断并不可怕,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超额利润会使企业有可能在研发上大量投入。”这也正是腾讯视频得以用最短的时间走完了很多竞争对手走了很多年的路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垄断利润一定会吸引竞争对手不断进入,所谓市场垄断因此是自我破坏的,但正是基于这种创新与再创新,垄断与反垄断,企业的主体走向才会更加明确,“视频是腾讯未来五大核心战略之一。”在刘春宁看来,视频在这个阶段还远没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效力,其在未来的走势也将影响腾讯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时间永远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

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

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要知道,除了你必须找到你所爱的之外,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以上这段话出自已经去改变天堂生活的乔布斯。适用于当下狼烟四起的视频界。

篇5:《找到你》电影观后感

《城南旧事》里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英子家的保姆叫宋妈,这个女人的命运十分悲惨,她嫁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当保姆。丈夫偷偷把女儿卖了,儿子没照顾好掉河里淹死了,她还一直给孩子做衣服往家里寄,过了好几年才知道儿女都没了。英子的父母都是善人,暗地里写信给宋妈丈夫,让她回家夫妻团聚继续生孩子,“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英子的妈妈说,宋妈也接受了她的安排。

这个故事让我无话可说,然而它毕竟发生在旧社会,它的背景是19的北京。宋妈嫁鸡随鸡,离婚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悲剧婚姻结出来的恶果都由孩子们来吃,宋妈的母爱价值几何?

智能手机的时代,《找到你》里的孙芳依然在走宋妈的老路,她结婚当天就被老公家暴,她打不过男人,只能选择认命,然后怀孕,继续被家暴。孙芳一边晒太阳,一边摸着自己的大肚子,说:“妈妈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你。”这说的是冷笑话吗?没有钱,没有尊严,还有一个垃圾男人,她拿什么给孩子?后来孩子得了胆总管闭锁,垃圾男人一走了之,孙芳靠卖身陪酒为她筹钱,还是没有留住孩子的生命。她却把气撒到了李捷的孩子身上,蓄意伤害无辜,她至死都想不明白——自己的愚蠢才是杀死孩子的凶手。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资格当父亲,是很多愚蠢的女人给了他们当爸的机会,孙芳完全可以选择不生孩子,不放任母爱泛滥,不把孩子带入苦海,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仁爱。

影片的第二个女人——朱敏,名校毕业,全职太太,怀孕时就发现丈夫出轨,还是继续做她的全职太太,对生活毫无危机意识,直到丈夫要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她束手无策,哀求对方的律师无果后,点燃煤气自杀。朱敏比孙芳多读了几年书,外表光鲜了很多,可是骨子里还不如孙芳刚强,她是明知男人靠不住,还要靠到死为止,却没有想到用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孩子的抚养权和尊重,男人的良心有几斤几两,她的母爱就有几斤几两?

只有姚晨饰演的李捷是合格的母亲,她选择的男人不出轨不家暴,职业是医生,缺点是妈宝,他没有主见,回避问题,让老婆和老妈正面交锋,身为大律师的李捷看不起这样的男人,她骂他:“你什么时候能像个男人?”他回她:“你什么时候能像个女人?”可惜的是,李捷能像个男人一样成为职场精英,她老公却不能像个女人一样把家照顾好,所以李捷主动提出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如果不是犯了一个小概率错误——请了个仇人当保姆——她是三个女人中间活得最潇洒的,孩子对她而言是励志剧而非苦情剧,她的母爱最有价值。

一个女人,应该先把自己照顾妥当,才有资格照顾好一个孩子。既然想要生孩子,就应该把男人的家庭责任感当作择偶的首要条件来考虑。母爱是1,母亲的个人能力是0,男人的责任心是0,最伟大的母亲,不是舍得为孩子死的母亲,而是能给孩子100分的母亲,让一个孩子的降临成为纯粹的喜悦,而不是喜忧参半,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篇6:《找到你》观后感

孙芳,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到了适婚年龄,便开开心心地迈向了婚姻的殿堂,谁知她的丈夫胡搅蛮缠,大丈夫好面子,不尊重女性,婚礼上有哥们骚扰嫂子,孙芳反抗,反手一击,得来的不是丈夫的庇护却是一顿殴打;婚后不久,怀上孩子的她,还是逃离不开魔爪,但她还是隐忍着,相信孩子的出现会给家庭带来改变,终等来了自己的孩子,幼婴却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需要做肝移植,她的丈夫面对自己的孩子却也是持漠视的态度,放弃对孩子的治疗,而为人母的孙芳却从未放弃,为筹集钱,去酒吧靠拼酒赚钱,把女儿送进医院,可丈夫从不跨进医院半步......病重的孩子,是个巨大的窟窿需要填补,医药费拖欠已久,医院的田宁医生的女儿多多刚好生病了,关系的缘由,孙芳的女儿便被赶出了医院,不久,孩子病情严重,深夜高烧不退,冒着大雨,打着120跑到大马路,谁知手机摔在水里,跑到街上拦车,车灯一闪一闪,路过的车辆不少,却无一辆肯停留,最后伞终在雨中飘走,孩子的身体冰凉。

现代社会对女性要求很高,需要她们独立并具有经济基础,一方面要有事业,同时又要兼顾家庭,而面临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李捷,聘请保姆不失为很好的选择,孙芳对待孩子的好,会哄孩子都看在李捷的眼里,对她无条件的信任,但最后孩子却被她带走,失去孩子的每天李捷无不在煎熬,陪伴女儿的时间总是太少了,找回孩子后,她的某些想法也改观了,孩子是父母对自己选择需要负责的对象,而幼小的她们也是助她们成长的。

篇7:教你如何找到真我 观后感

每当挤身于茫茫人海时,放眼望去总是能感觉到自己的平凡。于是不免内心深处感慨一番,泛起点点皱褶。但想到无论是谁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存在,不禁有了一丝安慰。因此若能找到真我,定能抚平内心,活出一份精彩。

今天看了张德芬老师的视频就是这样一个命题——“教你如何找到真我”。看了之后很有感触。要找到真我,首先就要去了解,去剖析真我是什么。当然想要了解自己,对每个人来说这着视乎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总是将目光盯在别人的身上却忘却了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给自省一点时间。或如古人般“日三省乎己”,或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好好回想一番,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而真实的世界中自己又是怎样的?对比一番或许会略有感悟。了解自己我想这是一个长期过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其实照我的理解真我也就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找位朋友将自己一天或几天的生活记录下来,好好看看或许能更快的认识自己。当然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知道了朋友在记录自己或许你表现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另一方面因为如今的社会环境影响每个人都学会了伪装自己,一副面具之下又如何能看清自己的脸孔。

在视频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字眼“过去”和“信念”。确实在找回自己的过程中就必须去回首自己的过去。记得里面有位说道“要忘却过去坐到零信念”。我却有着恰好相反的观点。未来是不可知的我们有的只是预测,是憧憬。而今天呢,我想既然你还在寻找自己那你肯定对于自己的今天认识的也不够深刻,充满了迷茫。所以我们要回到过去,在过去自己的点点滴滴中或记忆深刻的事件中去探寻自己,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上去评判自己。当你发出一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呀”时,也许就找到了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那样发出一声惊叹而恍然大悟,因为在过去里找自己本来就会让人误入歧途,很多人在过去的日子里活出的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自己,又怎么能够找到自己呢?所以我们需要比较,将那个过去的,记忆中的自己和理想中勾勒出的自己进行比较。慢慢的探寻自己。

那信念呢,在找自己的过程中信念又有怎样的作用?视频里老师说“当你有问题的时候,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信念”。这样,我觉得也许信念就是督促你去解决自身问题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我们面对找自己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树立一种信念。一种支持我们,鼓励我们,鞭策我们找到真我的信念。

整个视频的背景基本上是一本书——《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虽然我没有看过,但在那样一个主题上出现,它应该就是一本关于教我们找回自己的书籍。我想作者所说的生命礼物就是真我吧。是呀,在一个人的生命里什么最重要呢,无非是一个真正的自己。其实对真本书的作者也表示很敬佩,这是一本他写给自己还儿子的书,希望能留给儿子一些能够跨越时间的东西。从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温柔的父爱。当我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在想生命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或许就是生命本身;或许是亲情,爱情,友情;或许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更或许有许许多多包括上面的所有所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生命礼物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你可以不赞同别人的理解但你不能否定别人的生命礼物。在我的理解里我的生命礼物就有许许多多,现在最让我珍惜的就是亲情和爱情。亲人们从出生就已然融入了我的血液,让人血脉相连。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很感谢让我找到了生命里一件不可代替的礼物——爱情。

篇8:找到你自己的赛道

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 在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 大致相当的一批人好像走一条确定的路才算符合常理。在一个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领域, 你非要去走上一遭, 多少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现实却常常和我们开玩笑, 你以为自己在正道上, 别人都没上路, 或者走在你后面。突然有一天, 你发现, 别人和你走的根本不是一条赛道, 终点的精彩度并不输于你。

郁闷吗?那是一定的, 现实总以最出乎意料的概率, 让你感叹自己的短视。

是的, 我们都准备好根据规则、说明、期望或者是习惯倾向等来处理某些问题, 做某些决定, 下某些判断, 我们总是被局限在一个自己认为无比正确的“思维定式”里, 从A推到B, 再从B推到C。比如, 现在让你回答你最适合做什么, 你搜寻的一定是你的兴趣, 你的专业, 你现在的硬件足够你去从事什么。因为你相信, 很多事情都有它既定的规则, 顺应这个规则, 你才可能终有所成。

你相信读了大学才是正规军;你相信有学历才说明你有能力;你相信挣很多钱才表明你有实力;你还相信要在某个年龄段在某一个职位上才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你觉得一个聪明外向的孩子将来肯定发展不错, 一个孤僻闷不作声的孩子将来肯定问题不断……你认为自己站在前人总结的规律中, 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是你忘了, 有些时候, 它却束缚了你的思维, 让你错过了其他可能性。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6只蜜蜂和6只苍蝇分别被装进一个玻璃瓶中, 然后将瓶子平放, 瓶底朝着窗户。结果,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 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在瓶内到处乱飞, 却在不到两分钟之内, 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在某个特定阶段, 谁都可能是瓶中的苍蝇或蜜蜂, 有些时候, 只要你开始走, 每前进一步, 都有更多的可能, 就算你瞎扑腾, 也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篇9:穿越“无线”找到你

像通信工程这类靠技术吃饭的专业,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横行霸道”的资本,学习专业课程也和搭建房子一样,没有良好的根基是高耸不起来的。通信工程和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软件开发、光纤传输等有很大联系,所以这个专业对物理和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我在高中时候物理并不是强项,所以后来学习这个专业比较吃力。当然和我同样物理不大好的同学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在大一时肯定会开设有物

上了望文生义的“当”

回想起来,我的高考的一大失误之事,就是在选专业的时候望文生义。当初我因自己对手机行业充满好奇,而把通信工程当做“和手机有关的专业”来狭义地定义了(希望后来的考生可以引此为戒:在选择一个专业前要详细了解这个专业)。后来经过大一的专业课程导论的学习,我才知道通信工程所囊括的范围,宽广到不是能用一言两语就能介绍清楚的。总的来说,通信工程是

一个囊括了软件与硬件知识、理、高数等课程,很多知识和高中学习的都有联系,也有很多知识要比高中深入。我作为一只笨乌,就只能多锻炼才能让自己的翅膀更硬,好让自己追赶上那些飞得快的聪明鸟。

经过大学的这几年学习,我对这个专业较为深刻的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和辛苦。有一句普遍流传在我们学院的话“学习和恋爱不可兼得”,就是说搞通信的如果爱上了学习,就没有时间恋爱了,如果恋爱了就别想把学习搞好…很多个百花绽放鸟鸣蝶舞的春天,我们会为了一大堆的信号处横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专业。小到手机之间的通信原理、无线电视的信号接收、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输,大到使铁路正常运营的通信工作、一个国家的安全性防范、航天航空技术等,无不都和通信工程这四个字有着紧密联系。而今正是3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鼎盛时期,更是向4G技术迈进的关键时期,在通信方面愈发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但我的意外之喜就是在不知情下做了一个对的选择。即便通信工程不是单纯地仅和手机有关,但是这个专业展现出来的强大魅力足以让我庆幸当初的选择。理而撕心裂肺;很多个夏虫吵闹炎热无比的夏季,我们会为了设计一个电路原理图而挥汗奋战到深夜;很多个天空湛蓝落叶飞旋的秋天,我们会为了某根导线的连接错误而绞尽脑汁:很多个寒风狂啸冰冷至极的冬天,我们会为了调试一个程序而面对电脑睡眼松弛。稍微夸张一点说,通信工程里面基本没有胖子,因为脂肪再多也会被学习消耗掉。如果有胖子,那就证明他没有用功学习。所以选择就读通信工程专业的女生,除了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通信人,还可以顺带减肥哦。懂计算机,也懂电子

在这个高度强调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之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像眼睛之于人类了解世界的作用。很多学子会认为。想要接触并学习和计算机有关的东西和知识,就必须选择类似计算机技术或者软件工程这种专业。而作为一个通信人,我可以自信地告诉你:我们同样也是计算机高手!如果你对微软、百度、新浪这些大公司很感兴趣,如果你对QQ、飞信这些聊天软件好奇不已,是金子,总会发光

当然,愿意辛勤付出劳动力去耕耘的人,就会在收获季节有喜悦的丰收,通信工程学习上的困难和辛苦,换之而来的就是丰厚的待遇。首先就业面十分广泛是很多专业不能相比的:专业知识学得好的毕业生,啥也不用想直接去搞研发,这个行业的薪酬高的足以让很多别的专业毕业生眼红,在国内诸如华为、中兴等大型的通信公司,都对这类专业型人才当国宝看待;还可以去做通信产品的销售类工作,一般在这个行业的人员薪酬也是相当诱人的。然后就是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舒适:很多工科生毕业工作,都会在室外奔波劳累。而通信人的工作环境,一般就是经典的office环境——别人包办式服务,想想在工作疲惫的时候,喝一杯暖暖的咖啡,吃几块美味的水果,小小地休憩一会,是不是悠然得像个小神仙,精神又提起了很多呢?

然后谈谈普遍同学最关心的就业前景。以我所在的中南大学为例,通信工程专业并不算是我们学校的强势专业,但从这几年学长们毕业的情况来看,这个专业绝对不用愁找不到工作。很多同学担心自己高考分数不算突出,选择通信工程会被这个专业很牛的院校如果你对现在最流行的安卓手机游戏爱不释手,其实作为一个足够优秀的通信人,你也可以进入这些公司研发相关软件、开发受人追捧的游戏。在大一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而我身边有更牛的同学,甚至开发了一个类似QQ的简易即时聊天工具。也就是说,只要经过一定的深入培训和学习,通信人成为软件高手也不是一件难事。

在大二这一年里,我完成了一个收音机的组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石英所“压迫”,其实不然。我始终认为大学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而大学生才有好坏之分。一个普通的大学里,照样可以存在很多优秀的学生;而一个名牌大学里,也会有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所以,不用为自己所在的院校不好或者所修的专业不强而苦恼,彪悍的人生是把苦恼的时间用来努力奋斗的,我们要坚信是块金子总会发光的。通信人所涉足的行业,不仅有很多大型的网络公司、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还有很多游戏开发公司、网络硬件公司,甚至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试想若干年后,看着很多网民登陆自己参与设计的网站,看着年轻一族捧着手机玩自己开发的游戏,看着很多人所用的通信工具都和自己的工作有关·你会不会由心底产生种优越的成就感,而嘴角露出成功的微笑呢?

如果你不想一毕业就工作,那么就选择考研深造吧!我们通信工程的本科毕业生,考研和工作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基本相等,像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这些通信专业名声远扬的院校,每年都会吸引一大群毕业生前来就读研究生。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可以跟随导师开发项目,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已经不是一个传说。而更钟。那时亲手做成的收音机接收到并不算清晰的电台,看着导线和芯片凌乱地组成的石英钟计时,心里高兴的程度不比当年知晓自己被录取时候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手机里面大大小小的芯片模块,各种电器里面形形色色的集成电路,各种有线或无线设备的组成部分,各种高智能化仪器的基本配件,都是和我们专业的硬件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说,当你走进通信这一大行业,你就不单纯是一个计算机高手,还会是一个电子设计和研发高手。为难得的是,有了这些项目经验,研究生毕业就会有更好的待遇,进国企、科研院拿着丰厚薪酬享受福利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吧!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通信学子,我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满信心。压力与竞争总会有的,困难与挑战也会有的,可通信人毫不畏惧这些因素,因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通信人敢于承担主角的责任!

后记:最初在接受《高校招生》杂志约稿的时候,我对自己能完成这篇稿子没有多大信心。我知道自己不算是一个学习出众的人,也许很难把通信工程专业介绍清楚,但恰好是像我这一类中规中矩的学生,或许就代表了大部分通信工程学子,而我在学习中所经历的困惑和感受,很可能也是日后选择这个专业的学子们会遇到的。但愿谈了这么多,能给那些对通信工程有兴趣的同学带来一点帮助。

《专业导航》责任编辑:孔惠楠

责编寄语:洞悉专业所学,了解

专业发展,前瞻专业就业前景

读懂专业,从“专业导航”开始!

篇10:找到你读后感600字

生活中,没有人会知道,意外和惊喜,谁会先来。每天清晨,窗外只要阳光依旧,不管是绿树长青,还是花开花谢,偶尔的吐槽和骂娘,并不影响葛优式的躺在沙发边上百味人生,甚至还可以蜷缩着,连人都不做,只是像条虫般---懒懒的卷着。世界那么大,不过指尖划。翻来覆去,日复一日的当一名看客,也做一个演员。这也许就是一个普通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而无奈的,这也许又恰恰是一个普通人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是孩子毫无预兆的消失,如果没有经历这样一场不眠不休的惊心动魄,李婕这辈子都可能体会不到什么是披头散发,蓬头丐面,撕心裂肺,悔婚终生,生不如死,失魂落魄,状如疯癫。职场上的如鱼得水、春风得意、谈笑鸿儒,不仅让她可以衣着靓丽,散发魅力,更让她在朱敏面前理直气壮,甚至趾高气扬、洋洋得意。可就在这高人一等的光鲜外表背后,是她爱情婚姻的破败不堪,亲子情感的一塌糊涂,职场关系的虚与委蛇。

与这个电影相关的是数之不尽的标签:职场,家庭,夫妻,婚姻,子女,爱恨,贫富,阶级,巨婴……而无论揭下哪个标签,都够说上三天三夜。我并不想像很多的微文那样,讽刺妈宝男,标榜女性的伟大和不易,而至于没钱你什么都不是,我也不想说。其实人活于世,谁都不会家里有矿,不管男人女人,但凡有点良心,谁比谁好过呢?如果没有良心,别说母爱是天性,女人照样烂泥扶不上墙。我没有这样的能力系统的表达我的观感,只能按照那些能让人心起波澜的点来零碎的记录我看完这个电影的感受。此片评分很高,豆瓣里人称“每一对父母都应该看看”。诚然如此,不止父母,其实不差票钱,每一个人都应该花点时间看看。

篇11:有你真好电影观后感

文明的社会,造就e世代的小孩,眼中只有电玩时髦的玩具,丝毫没有气质、无知、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想要什么就要有什么的个性。片中的.小武开始也是不懂与人相处、不知道尊重别人,更别说体贴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都不在乎的调调,连最基本的“对不起”也不会说。这个角色不也反映新世代孩子的写照吗?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在哪?或许是大环境使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躬自省呢?

父母给下一代什么?下一代就是什么!像前些日子一则社会新闻:一个小六生家境富裕,父母给予零用钱,无限上网,在宠弱之余,无形中抹杀了子女的机会教育。

影片中的外婆生活清苦俭朴,不能言语又是驼背,不管外孙小武如何做怪、如何不领情、破坏东西,她的表情始终如一。“如天地行不言无为之杀”,最后虏获外孙的心,这是身教的最佳范例。

物质进步,伴随精神文明及生活素质的提升。偏重物质,只会增加我们的贪婪、无知、傲慢。我们只有“返璞”才能”归真”。充斥着不好习惯的“小武”,都能改头换面,回归感恩惜福的本位。

篇12: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不一定等到甚么,只要等,连系就在。

前几天看梁文道的《我执》,对其中一个短篇《光年》记忆深刻。

里面提到了新海诚的力作《星之声》,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一对年轻恋人因为女生要被派去探索宇宙边缘而不得不分离,好在他们可以通过短信联系。

但是随着女主角离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每次短信沟通所需等待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

以至于后来,等了若干年之后,可怜的男主角才收到了这条短信:

「给二十四岁的升,我是十五岁的美加子,我还是爱你」

美加子与升再也联络不上了,唯一联结住他们的,只有等待。

这让我想起今年的中秋节。

当时,她在台湾,我在南京,身处异地无法相见,于是只好相约同时赏月。

其实这缘起一种很常见的电影桥段:一个对着城市的远景镜头,开始慢慢举向高空,然后再缓缓落下,在这一升一降之间,画面奇妙地变成了另一个城市。

导演借此传达着某种连结的隐含意味。

所以,看着同一个月亮,也就成了一种联系,仿佛只要如此,我们就仍被一根看不见的细丝拴在一起: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通过月亮,我们把这种共有的感受传达给对方。

不同的人会因某种相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比如,对着电脑看电影的时候,我会想是不是另外一些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甚至通过眼前的电影,好像能够找到它的作者,想象他在作品面前仔细斟酌认真考虑的样子:该用什么画面,该配怎样的音乐;写作的时候,我会想象自己的文章被一些陌生的读者撞见,然后有幸在他们的心里产生小小的涟漪;阅读的时候,纸面上的文字好像也都有了自己特有的气质,如同黑暗中墙面上透着亮光的小孔,贴近小心窥探,仿佛能看到另一面的神秘世界。

又如一些旧时的玩具,住过的房子,拍过的照片,吃过的难忘的食物……每一个都像是时光隧道的入口,连接着几个不同的时空。

透过它们,我们彼此相连。

这感觉,有些像Déjà vu似曾相识,很难说得清,或许可以借用佛教里的概念“业”来表达一下。

“业”是什么?梁启超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它就像是茶壶泡完茶之后留在壶壁上的茶精,每泡一次茶就多留一些茶精附在壁上,日积月累之后,泡出的茶味道更加醇香:

“业”是世间万物经过我们之后在身上留下来的那份魂影。

如果时空推回到3个月前的上海,当时,我和初次见面的小敏坐在复旦光华楼前的草坪上彻夜长谈,交换着各自的故事以及一些奇怪的念头。

虽然才刚认识不久,我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姑娘,谈话间感到她是那么熟悉,或是整个场景都似曾相识,想不起来。

直到她说出自己喜欢《百年孤独》。

那一瞬,这个书名仿佛就在漫漫黑夜里突然放出一道亮光,把我拉回到半年前滇川线的火车上,那个通宵的夜晚,雨霏就拉着我这样大呼小叫的:《百年孤独》太棒了!太棒了!

于是,《百年孤独》就这样留在了雨霏和小敏的身上,而她们,也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何塞·阿尔卡蒂奥一起留在了《百年孤独》里,当然,与他们一样留影于此还有不同时空的千千万万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知道他们都会说:《百年孤独》太棒了!太棒了!

曾经有人问我说朋友是什么,我的答案是:经历过相类似的事而做相同选择走下来的人。

也许他就常年陪伴在我身边,也许他与我从未相识,但尽管如此,我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如果他也能感觉到我的存在,那就成为我孤独时最好的慰藉了:

篇13:校长,找到你回“家”的路

一、校长对自己职位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

校长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他的主要责任是什么?许多专家早有定论,且也有许多可供学习的范例。可在现实中,许多校长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以至于出现了偏离本职工作的几种校长:

1. 会务型校长,匆匆忙忙赶会场。

一则上级部门所安排的诸多工作都强调一把手负责制,甚至强调一票否决而攸关校长的帽子。二则许多会议都强调校长必须参会, 即使是副手参会, 也会被追责缺会的事由。三则有的校长不会放权简政, 以为其他人参会后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会务型校长的产生就理所当然。

2. 外交型校长,东奔西走跑上层。

校长的帽子是上级部门给的,有的校长是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任命的,就连教育主管部门也无权说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长眼光只唯上,视给我帽子的领导之眼色行事,以符合领导的意图为准。并且还千方百计让领导知道我做了哪些事,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管理上有哪些创新和成绩。哪怕这些变化和成绩是纸上的,也要大讲特讲。经常走领导办公室比走教师办公室要“实惠”得多,所以外交型校长经常找领导汇报工作就自然而然,守望自己“责任田”的时间少就不足为奇。

3. 老板型校长,走马观花似内行。

有的校长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就是学校的老板,以为学校就是自己的学校,教职工就是我的打工仔。而自己是车来车往,讲派头,讲面子,讲休闲。经常三五朋友喝茶、钓鱼,经常出入酒场、牌场和舞场……校长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休闲、娱乐乃至交友、商会上,把学校的一摊子事交给副校长乃至中干,自己在表态、喝酒、休闲之中过着优哉的日子,已没有兴趣去研究分析自己的“责任田”了。

4. 观光型校长,东西南北取经忙。

一校之长要时刻把脉教育的心跳,要高瞻远瞩教育发展的前沿,要用开放的眼光去学习好的办学思想和教育实践,要把自己的学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比较,找差距,找思路,校长走出去学习取经是应该的。可现在,以学习考察为名而实为游山玩水的学习活动比比皆是,各种各样的学习、研讨乃至考察通知似漫天飞雪,如果校长不会甄别,不想甄别,那就有走遍全球的机会。许多学校都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外出取经是他人无法左右的。

二、校长对自己职位的价值认知出现了偏差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校长享用权利是应该的,但更应该做的是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找寻育人的最佳办法。校长不仅是长官形象,更多的应该是学者专家形象。校长应该生活在学校,应该非常熟悉每一位教职工,熟悉每一栋教学、锻炼、娱乐、生活用房及场地,了解每个教师的课堂,了解每个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校长的角色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领导与教师的结合,校长绝对不是首长的角色。

但是,许多“远离”学校的校长对自己职位的价值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对校长职位的价值认知根本没有理性的确认。

1. 有的校长认为,为官掌权就是洗脚上田。

许多校长都是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杰出者。但他们一旦走上了校长岗位,就认为自己是转行为官,是行政官员,是发号施令者,就远离课堂,远离学生,坐办公室做自己的行政长官。长此以往,对课堂越来越疏远,对教学越来越陌生,说过时话,发陈腐言,除了表态讲话,对教学只能闭口不言。但真正的校长,或者说对校长职位的价值认知正确的校长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始终都有自己不变的角色定位:一线教师加学校领导。因为教育教学是校长的生命线,不能把脉生命线,或者对生命线把脉不准,绝对不是称职的校长。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等著名校长,至今还在教学一线教自己的专业。

2. 有的校长认为,法人代表就是事必躬“签”。

一所学校,少则十多个班,多则上百个班,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治安卫生、计生防疫、后勤服务等工作合起来就是一个小社会,管理起来千头万绪。假如学校大事小情都要经过校长处理,都需要校长表态决定,那校长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表态签字上,就没有时间走进课堂,走近师生。

3. 有的校长以为,第一责任人就是亲临亲做。

上级各部门都强调一把手负责制,校长是逢会必听,逢查必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亲自过问。开不完的会议,迎接不完的检查,参加不完的活动,校长只有东奔西走,不在“家”的日子自然就多了起来。实际上,校长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长要善于取舍,要善于调动副校长和中干,要简政放权。否则,校长必然要荒废自己的“责任田”,远离教育教学,逐步成为教学的门外汉。

4. 有的校长以为,升迁显达才是为官之本。

这样的校长仅把校长这个职位作为自己人生旅途的桥梁,想以此为跳板谋到更有权势的位子。他要做的就是广泛地接触各级政府官员,千方百计让官员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故而他一心想的就是发展好人脉,编织好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千方百计找到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由于这样的价值认知,校长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不可能都放在学校,更不可能一天沉浸在教室里或教师办公室里,每学期能到课堂听的课就会屈指可数。

5. 有的校长以为,风平浪静就是最大政绩。

校长队伍人数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感到自己前程远大,还有发展机会的不是多数,绝大多数的校长难有升迁的机会,能够从学校升迁到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政府部门的可谓凤毛麟角。校长以官位升迁为利益取向,为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一旦这样的愿望变得渺茫,他必然得过且过,必然要把校长作为上级部门的传声筒。这样的校长,他所谋求的是学校不出事,教育教学按部就班。至于对学校发展的定位,提炼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构建自己的学校文化,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他是疏于考虑的,他甚至认为这样会带来学校的不稳定。

6. 有的校长以为,创“牌”功臣我排第一。

确实,有的校长在创造学校教育教学业绩时,在打造学校品牌时,在扩大学校知名度和社会效应时,呕心沥血,立下了汗马功劳。品牌形成后,学校已称雄一方,校长就自满起来,狂妄起来。因此,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价值认知,校长一天浸泡在学校才怪!能够静下心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才怪!

校长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校长,要成为师生拥戴的校长,就必须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校长的角色定位、校长职位的价值取向告诉我们,校长的天职就是守望好自己的“责任田”。校长要像农民一样,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田土里,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把握农业生产的规律,确保粮食大丰收。校长不是行政官员、不是外交家、不是旅行家、不是企业老总,而是教书育人的专家,是教育教学管理的行家,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的领军人物,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

三、进不了课堂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校长其实不是行政官员,更多的是业务领导,校长既要上得了会堂,还要进得了课堂。校长更重要的价值引领是教学的引领,要能引领课改方向,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不仅会上课,还能上出高质量的课。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校长只有守好这个阵地,经营好这个阵地,与教师同甘共苦,与学生们欢天喜地,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否则,只搞行政管理的校长,只能是个半边瘫。

四、不熟悉自己的教师和学生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对一所学校而言,校长依靠的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发展决定学校的发展,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决定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学生是教师的依靠,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又反映教师的工作质量。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观念、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校长要引领学校的发展,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把琐碎而劳累的教育教学工作转变为愉快而幸福的工作,只有与教师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共苦,了解他们的疾苦与呼声,熟悉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才有可能正确地去指导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引领他们的心灵。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本身是什么样,他们有哪些渴求,他们心中的学校和老师应该是什么样,他们的思想、性格、爱好、劳动、实践等怎样,假如校长都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你将怎样去拟定学校的工作计划乃至发展远景,你将怎样去处理涉及与教育有关的重大事宜,你将怎样去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校长熟悉教师和学生是其本职工作,是校长最大的职责所在。要做好这件工作,校长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人和心都沉浸在教师和学生之中,而不是遥控指挥,或者听报告和汇报。否则就会出现决策失误,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五、没有建构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学校育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谈得上形成办学特色。一所学校,如果仅仅就是为了学生应试的高分数,校长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中考高考的分数,校长也只能是一个不称职的校长。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健康而茁壮的成长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制定适应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计划至关重要。学校要有自己的课程文化,要有切合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要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习有所能,而不是做题的机器。因此,办学思想和学校特色是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保证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灵魂。

六、按部就班和不思开拓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校长所领导和管理的是教师,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生龙活虎的学生。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这个职位的特殊性,也给了校长最大限度的开创性。因为学校的终端“产品”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人是最灵动的最可塑的高等动物。特别是学生,他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头脑聪明,具有极强的创造潜能。并且学生本身也具有极强的创造欲望,盼望能给予他们施展潜能的机会。校长所应该做的,是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创造促成每个孩子成功的教育。这就需要校长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敞开胸襟,接纳新的思想,敢闯敢干,勇于尝试。如果校长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传声筒,上面要求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天就是“等靠要”,那他确实不必每天都呆在学校,他也可以长时间不在学校。

篇14:让书找到你

得益于《新京报》的平台,这篇文章当天的点击量就超过三万。新媒体的时代,出版不再只是从作者创作到编辑出版的单向度过程,这三万多的微信点击实际上让读者提前参与到了出版进程中。换句话说,现在出版也可以是读者先找到一本(仍未/可能将要成型的)书,然后这本书找到了编辑(比如我)。

关于全世界最大的二手书店——纽约的思存书店(Strand Bookstore)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当你走进思存,不要去找书,让书来找你。”这句话似乎也可以用在这本书的出版上。我直觉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选题,这既源于我个人的阅读取向——对非虚构的个体叙事一向情有独钟——也源于自己的一点生活经验。

张哲的外婆刘梅香1941-1945年在流亡中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就学,毕业纪念册的同学题字多写于临近毕业的1944年春夏。那是抗日战争最后的艰苦时期,当时生活于其中的人仍难看到曙光的来临。而2015年恰好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官方安排了一系列盛大的纪念活动。但脱去这层鲜亮的外衣后,当你试图寻找关于这段历史细节的文字和影像材料时,不是语焉不详,就是观点陈旧,甚至混淆是非。相比于欧美关于战争记忆和反思浩如烟海的论文、专著、影像、口述遗存,我们忘记历史的速度如此之快,态度如此之决绝。而外婆刘梅香保存下来的留言和回忆,无疑可以成为我们再次走近那段历史的一个契机。这是一份亲历者的个人见证,是平凡人对一个大时代独有的个人观感。

而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我对外公外婆那一辈的生活经历也相当感兴趣。不同于我们这个“扁平化”“人机交互”“娱乐至上”“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生活局限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但人际关系也更加紧密;娱乐生活也许单调,但不见得过得不快乐;对信息的极度渴求,则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不过是两代人的时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发生了这样翻覆的巨变。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回去看看走过的来路如何?从那个年代的旧人手里,我们能学到些什么新知识?我觉得这些问题,都能从一部外婆的口述回忆录中找到部分答案。这答案正是我们形塑自己的重要材料——家族记忆、家世传承这种材料,我们今天已经越来越缺货了。

基于这样两个理由,我打算跟张哲约稿,让他把外婆求学和年轻时的故事写下来。八个月后,终于打磨出了这部《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梅子青时——“梅子”是指外婆梅香,“青时”意谓外婆的少时故事;简简单单四个字,希望传达给读者一种即便身处扰攘的战争年代,青春少年的生命能量仍跃然向上的感觉。如果这种能量能传递给下一代、下下代的我们这些读者,这本书的使命也就达成了。

从一月约稿到九月成书,我都还没有和张哲见过面,电话也没有通过几次,大部分的沟通都是在微信上完成的。编稿子的时候,他常冷不丁给我发过来一两张老照片,都是他和外婆聊天之余的意外收获——从外婆那搜罗不尽的回忆和杂物中发掘出来的新鲜“尖儿货”。这些本是别人家族记忆的东西,却常常让我眼泪盈眶。张哲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位记忆超群、仍然健在的九十岁外婆;外婆也是幸运的,还有一位愿意溯流而上,去寻找家族记忆的80后外孙。书出版后,好几个朋友和媒体人都反馈给我,说自己受到启发,也打算或已经开始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做这样的口述回忆了。这是完全意料之外的收获!

从一篇微信文章,到一部反复打磨成型的稿件,再到书名的权衡,排版、设计、印刷过程中无数“不堪回首”的辛苦与委屈……然而当第一次拿到书的时候,还是被它惊艳到了。张哲收到样书的时候,给我发来一条微信;“书收到了,美不胜收!谢谢!”虽然它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这一刻还是有一种努力终被奖赏的欣喜。

我不知道最后这本书会卖出去多少本,有多少人有幸(没错,是有幸)能读到这个关于外婆的故事。就像传记作家皮埃尔·阿苏里在《加斯东·伽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中所说的;“你永远无法预知一本书的命运。”但我仍然很高兴,在成为过去的2015年,这本《梅子青时》找到了我。

上一篇:思修社会实践的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下一篇:系纪检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