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成长的力量作文

2024-05-03

如何找到成长的力量作文(共4篇)

篇1:如何找到成长的力量作文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

建立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一、在共同体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就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校际联合研修的模式。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内部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但要使它真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持力量,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二、政府推动、校际联动、内需驱动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立足职场、源于问题、自主研究、团队互动、区域统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一种机制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而不是限于学校,更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演变成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以校为本的研修需要集体的智慧,包括校内外各种智力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要依托培训机构和同类学校的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至少能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

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注重营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只有形成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尴尬的境地。现实中,为何很多教师教书教了一二十年,始终没有一点“家”的气息,而“匠”的气味渐浓?过于依赖经验,不善于反思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有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研究表明,读书和培训是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而反思则是来自教师内在的反省和思考,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同伴互助,可以通过教研组备课、听课、研课等活动,也可通过叙事研究的形式,如讲故事。讲故事,是同行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理清自己教育思路的重要方式。与写故事不同,教师在讲故事时常常会有灵光一闪的新想法,会对发生的教育事件有新的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思想、经验得以物化,与同伴互为“课程”,互助成长。

此外,通过专家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把教师引领到专业研究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也非常重要。

四、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学生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校本研修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课堂,不能不研究课程和教学。课堂教学是复杂的,一个教师一个样,一个学科一个样。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改革也无从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课程和教学,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目前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增效减负”,课堂“减负”,说到底,比的是质量,拼的是教学底气。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素质的高低、专业的成熟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因此,学校要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师生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校本研修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据有关调研显示,目前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涛声依旧”,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只研究课程,研究教材,却很少去研究学生。所以,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只有研究学生,才能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换位思考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从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

五、营造学校氛围、尽好研训职责

教师读书学习需要一种氛围。在校本研修中,文化建设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营造教师学习文化的氛围。从制度走向文化,是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校本研修应该成为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的力量。

在校本研修共同体中,县(区)级研训机构的教师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一般来说,一线教师多实践经验而少理论积淀,专家、学者多理论积淀而少实践经验。研训机构的教师以其双重身份,成为两者间的桥梁和中介。就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而言,县(区)级研训机构应着力做好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必须以研究为前提,把资源用到最适合的地方,发挥最好的效果。

篇2:如何找到成长的力量作文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六中学269班张璐璐 指导教师:武慧霞

成长就是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混搭的生活,的确不失乐趣。于是,我悉心留意,偶然发现:我在成长中找到了快乐!

——题记

“八点!”闹心地声音刹起,我从床上蹿到地上,翻找着,跳跃着,哭喊着,气氛的火苗已从眼眶中蹿出。我匆忙整理好东西,夺门而出,全然不顾母亲的泪水在她脸颊上冲开一道沟壑······

外面是春寒料峭的天气,我飞奔着,到了学校被批评。羞红的脸火辣辣的,心里怨愤未减半分。煎熬了一天,推开“家门,带进去一股寒风,一下子刺在了母亲的身上。我正欲开问,母亲抱出一件毛衣,缓缓地说:“这两天有些冷,你穿上吧!”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毛衣是她一夜间织好的,碎线头的完美组合!我抱着毛衣,心里很酸,很酸。想到母亲昨夜那疲乏的样子,一定是一夜没合眼,早上迷糊睡着了而已,而我却······想着,我流泪了。母亲却喃喃地说: “长大了啊!”我,长大了?

从那以后,我时时想着母亲,帮助母亲完成一些家务,有时也会像个小孩子一样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终于在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看到了笑容与感动。我在母亲的笑容中尽情

欢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就是成长的快乐?

我不明白,随即又将这成长之乐在生活中寻觅。

在深夜,我独自一人挑灯夜读,母亲在身旁陪伴,疲乏与汗水在母亲身上涌动。我看着心痛起来,劝母亲休息。当我听着隔壁屋那响亮的鼾声时,竟大人一样地笑了出来。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蹑手蹑脚地走到母亲旁边,看着母亲发白的双鬓与嘴角的笑意,心里突然觉得很满,很满。这又是前所未有的感觉,父亲站在我背后,眼眶中竟涌动着泪珠,说着:“我们的璐璐长大了!”我竟不知所措,独自一人躺在床上,也倍受触动。第二天,母亲的笑靥,父亲的赞许,都标志着一件事,那就是——成长,真好!

······

先前,听人们说,成长是痛苦的,是酸涩的,更是如一枚苦果难以下咽。而现在,我反而觉得,这成长是快乐的。因为在成长的变化中,我学会了自立,理解了自强,更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篇3:如何找到成长的力量作文

2012年9月下旬,浙江首发《国内外大学生留学与就业白皮书》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动漫、法学、英语、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连续三年被列为“红牌专业”(月收入和就业率低、失业量大、满意度低);地质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过滤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连续三年被列为“绿牌专业”(月收入和就业率高、失业量小、满意度高)。英语专业被列红牌名单中,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

仅就2012年而言,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80万,他们当中3%左右会进入政界,2%左右会在学术界发展,剩下94%以上进入商界。虽然经济形势与就业市场的持续不景气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是应届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职业能力教育的缺失,离开校园时,很难适应社会和承担企业任务。纵观就业市场,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而大多毕业生缺的并不是理论和知识,而是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技能在就业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人才,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必须要通过学校搭建的各种实训平台来实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平台(各种多媒体教室,语言语音室等)和校外实训平台(校外实训企业)。校内实训平台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众多英语专业学生一旦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远远不能适应真实的工作任务,其中主要的因素在于学习过程中,接触真正实践工作的机会较少。尤其在新疆,由于校外实训企业数量有限,校外实训机会和岗位短缺,也大大局限了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大瓶颈制约“红牌专业”学生的能力锻炼

第一个瓶颈:实训企业数量少,实训岗位短缺。据新疆经济网消息,新疆实有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458户,其中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业等行业的咨询和联络活动的约占90%。据新疆工商局外资企业注册监督管理处介绍,从代表机构隶属外企国别(地区)分布来看,主要来自巴基斯坦、香港、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其中来自巴基斯坦的企业占41%。从代表机构在新疆的分布区域来看,其中80%以上在乌鲁木齐,9%的代表机构在喀什地区,其他零星分散伊犁、和田和阿克苏等地州。大多数企业每年能够接受的实训学生数目仅为个位数计,并且需要的就业人员数量近年来呈递减趋势。

第二个瓶颈:拓展内地实训平台力不从心。新疆本土校外实训平台虽然有限,但大多高职院校仍然不遗余力地加强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争取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训条件,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训岗位。但是,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的局限,新疆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若要选择赴内地城市完成实训课程,成本较在本地要大得多。大多数学生家长也不能够充分理解校外实训的重要性,不能够大力支持学生出疆。究其根源,与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显得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来源于其“技术性”和“职业性”,更来源于其生源的“成分”。在《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至2011年,我国共有高等职业学校1276所,全国高职学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960万人。在同年的高职毕业生中,88.1%的毕业生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其中有12.7%来自贫困山区,22.2%来自西部地区,16.2%来自民族地区。在新疆这一情况更加严重,高职院校成为寒门学子重要的“上升通道”。经济条件的局限,严重阻碍了学生们拓展职业能力的积极性,他们宁可选择在本地实践和专业知识联系较少的岗位,也不愿多花费成本去接受内地城市更好的实训岗位。对新疆本地外的校外实训平台的创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大多数学校已经在内地搭建好的企业实训平台无法更深入推进,更有甚者竟趋于停滞状态。

第三个瓶颈:学生职业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实训企业需求。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应届毕业生如过江之鲫的今天,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能力。对于需要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就是能够用英语完成日常工作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任务。而现实情况往往不如人意,接受实训的学生的语言技能往往无法胜任实际工作任务,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减少了需求量,而进一步对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也不够热情。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一是高职办学规模急剧扩张与教学、师资、教育理念“慢半拍”之间的矛盾;二是招生面临巨大的生源挑战;三是院校的发展潜力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如何让“红牌专业”学生拿到“绿色通行证”

那么,如何让“红牌专业”学生拿到就业的“绿色通行证”呢?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只要思路正确、勇于作为,仍然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首先,在发展定位上,应重抓“技术”和“实操”。“开汽车的人就算把驾驶手册倒背如流,也开不了汽车。”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技术性”和“实操性”是高职教育应该抓住的重点。世界上优秀的高职教育能找到准确的学校定位,在专业实操和技术实力方面做到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步,工学集合、校企合作是常规的做法,关键是要做到什么程度。例如,瑞士的洛桑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就是一个大饭店,一年级学生就当服务员,二年级升楼层主管,慢慢地才能做高层主管乃至总经理。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虽然是“高职生”,但世界上知名的大饭店抢着要,年起薪就达10万美元。什么时候国内有这样的高职楷模,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就会上升。

其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学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这是公认的事实。既然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自然应该具备大学之精神。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实中“高职院校是大学”虽然是显性存在,“高职院校不是大学”却一直都是隐性存在,这暗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甚至暗含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来自部分高职教育办学者的浮躁与功利化的思想,仅注重高职“职业教育”的属性,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在这种偏离教育轨道的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容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应当有一种居危思危的意识和紧迫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高职今后发展的生命线。

再次,关注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实际上是教育部门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达到2.2%,高于本科的1%。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开始自己做家教,然后去各种英语培训学校去做兼职,最后发展到自己创办小型的英语培训机构。如果学生较重视“人生目标与才能”,就业信心及入职议价弹性则更高。高职院校应调节职业辅导内容,让学生求职时视野更广,多考虑长远人生目标、展现个人才华等内在价值。

篇4:如何找到成长的力量作文

成长型企业大多已经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积累,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是如何实现质的突破,因而成长型企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市场机遇、找准企业的定位是成长型企业实现持续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此,战略对于转型中的成长型企业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很多成长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实施都不尽如人意,比如:老板一个人的战略;战略目标不明确,朝令夕改;战略只是空中楼阁。

管理的混乱和治理机制的繁杂是时刻困扰成长型企业的一大心病,也是成长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老板很忙,员工很闲;权力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权责不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痼疾等。

大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人才队伍逐渐稳定,而成长型企业正处在快速上升时期,员工队伍和人力资源储备经常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人才真空”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企业常规事务的开展,甚至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比如:找不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大树底下不长草;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

上一篇:砸核桃小学作文500字下一篇:大益文学经典句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