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05-23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共6篇)

篇1: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元小结教学设计

编写:高三备课组孙巧三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背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方法论。

2、通过复习系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并将其与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观划清界限。

3、通过拓展练习能够灵活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解主观题。难点是微观切入型题目和变相微观切入型题目的解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对立;更存在着母体与个体、血浓于水的统一。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更多一份感恩。现在就让我们心怀对母亲的感恩开始今天的激情读背。

二、激情读背

针对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激情读背。然后将学案上的知识点填写完整。然后教师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三、热点评说

针对新婚姻法引发的热议从辩证法角度作出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新司法解释于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它的条款涉及房产分割等热点问题,从去年11月15日公布征求意见稿之后,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而婚前贷款买房归个人、父母给买房配偶没份等条文,无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要出台新法呢?据悉,最高人民法院针对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分别于2001年12月24日和2003年12月25日先后出台过两个司法解释。而此次《婚姻法解释

(三)》就是在前两次司法解释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逐年增多的新情况做出的必要调整。

有学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法解释

(三)》的出台自然会影响到千家万户。新法的出台并未顾及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婚姻家庭道德性强等问题视而不见,有些条文完全是按照财产法规则处理的,牺牲了民意的需求和其他界别的呼声。

也有学者认为,《婚姻法解释

(三)》对净化婚姻伦理有促进作用,通过一定程度上解除婚姻的财产功能,让婚姻的缔结更注重感情基础。司法解释堵塞掉了一些通过结婚“致富”的可能性,即排除掉了一些通过婚姻形成共同财产的情形,在塑造新的人际伦理方面有积极意义。也就是说,“财产”的事说清楚了,才有可能更注重感情。

伴随着那首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的旋律,回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无房不嫁的片面价值观该改一改了。但愿《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这枚深水炸弹,能炸开婚姻这个坚固的堡垒,使我们认清事实的真相,我们缔结的到底是婚姻,是爱情还是房契?

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热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四、实战演练

(一)材料一

2011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和国内市场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

材料二

为抵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于1998—2004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政府于2005—2008年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调整财政政策的依据。

参考答案: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多样的,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针对变化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为了使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及时地调整经济政策,是坚持发展观的表现。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④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的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根据新情况采取新策略。经济形势变化,就要调整原有的财政政策

(二)近年来,电动车以其经济、便捷等特点,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大量超标电动车上路行驶,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

材料一

在广州、太原等地实行“禁电令”的时候,电动车销售量几乎为零,经销商、生产商不堪重负,大量店铺纷纷倒闭。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城市对电动车大放绿灯,如上海、南京等地,但由逆行闯红灯等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

• 材料二 2011年9月28日,备受关注的《海口市电动车管理办法》获海南省四届人大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对于老百姓关心的诸如上牌、违章等问题,海口市借鉴了上述城市的做法。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认识方法。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既看到电动车带来的方便,又看到电动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科学管理意识。②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具体的分析电动车对使用者,生产者和交通管理者的影响,兼顾各方利益。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我们掌握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政府在管理电动车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地要求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三)材料

2011年8月12--23日,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在闭幕上,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电子屏上又呈现出深圳街头的著名雕塑《闯》的意象,巨人张开双臂奋力撑开”世界之门”……锐意改革、敢为天下先得深圳精神与世界就此连通。请回答“闯”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闯”的精神,锐意改革。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立足实践,敢闯敢干。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从本质上来说,他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旧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敢于寻找新思路。【课后反思】

篇2: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江西高三调研]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习近平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①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主观的观念变成客观的现实 ②通过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③能准确预见社会发展的细节和方向,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故②④正确;①错误,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决定哲学不可能准确预见细节。

2.[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真正哲学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要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故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②中“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说法正确,但并不是题干的原因。

3.[2017·河南高三摸底]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①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指导人们的世界观 ③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出发来指导实践 ④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③说法都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不提供具体的行动纲领而是给人们指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的原则和方法。

4.[2016·海口一中模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故反应了其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心社会现实问题,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故体现了其革命性。故答案选B。A、C、D与题意不符。

5.[2017·河南高三摸底]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可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①必须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引擎 ②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 ③要注重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④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说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要不断的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故①③符合题意入选;“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是客观的”不能突破,故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6.[2017·六安一中月考]哈佛大学的热门课程之一就是普埃特教授开设的“中国传统伦理与政治理论”,深奥的古代中式哲理为何能吸引众多的美国学生?《大西洋月刊》称,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门课程中包含了伦理论证,此外普埃特还大胆地向学生们承诺:“这门课程能够改变你的人生。”中式哲学在哈佛校园受欢迎的原因表明()①学习中式哲学能使我们掌握辩证思维、理性思维方式,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②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地艺术,中式哲学能影响学生的人生决定 ③哲学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中式哲学能影响学生的人生决定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式哲学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学习中式哲学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影响学生的人生决定,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故②④入选,排除①;③说法错误,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不是仅对人生进行思考,故排除。7.[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6年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①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④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选项②中“物质力量”说法错误,应该是精神力量,故排除;③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题目无关,故排除;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故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上海高考]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答案 D 解析 A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但是没有体现实践性;B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的方法看待世界,但并没有体现其实践性;C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但是没有体现科学性,故A、B、C说法均不全面。D项“正确的解释世界”体现了科学性,“改造世界”强调了其实践性,故选D。

[题组三 模拟小题] 9.[2017·安阳高三调研]2016年7月,“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主题展览在北京举办。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参观展览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领导人的“真经”。这要求我们()①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作为行动指南 ②做事情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出发 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采取有用即真理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排除②;“有用即真理”的说法错误,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排除④。

10.[2017·河北定州中学月考]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认识社会中的作用 B.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是片面的 C.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了真正的哲学的本质,是正确的 D.肯定了哲学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改造世界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对哲学的正确认识;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故题中观点对哲学家的认识是片面的,B符合题意,A、C、D认识错误。故本题选B。

11.[2017·山东实验中学诊断]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①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哲学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哲学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排除③;④回答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12.[2017·徐州沛县中学质检]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因为坚持了()A.矛盾观点 C.物质观点 答案 B 解析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入选。

13.[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监]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由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②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之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认识世界也要科学地改造世界,故A项符合题意;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③;④在题中并未表现出来,排除。

14.[2017·吉林镇赉一中一模]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大,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①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④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不容忽视,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排除③;马克思主义哲

B.实践观点 D.群众观点 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排除④。

15.[2017·衡阳八中、永州四中高三联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15年世界哲学日致辞中指出,世界哲学日的核心理念是,人们深信哲学可以为造福人类、推动和平、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也曾经笑谈:“哲学,就是对无解的问题做出费解的回答。”他们强调哲学的作用在于()①培养人们的批判性精神以变革社会 ②推动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以造福人类 ③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基本的科学方法 ④提供人类个体解放和集体解放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哲学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的变革,①④符合题意。本题没有体现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排除②;哲学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是基本的科学方法,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6.[2017·成都五校联考]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当代科学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正促使科学家们形成一种关于世界的机体论的辩证观点。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影响有()①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 ③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④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①③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观点错误,故答案为D。

17.[2017·白水高中月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看,材料主要体现了()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真正的哲学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着社会实践 ③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④真正的哲学总是直接地指导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带来思想的变化,思想的变化又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说明真正的哲学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②③符合题意。①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④中“总是直接地指导”说法错误。

18.[2017·湖州高三联考]马克思提出的科学论断: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人人平等、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的大思路,仍然是当代世界进步发展的先锋潮流和方向。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运动再次表明,在21世纪的世界,马克思仍然“在场”!材料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具有科学性 ②具有革命性 ③是普世价值 ④中国化成果丰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的,并对改造当代世界仍然具有积极意义,①②入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并非适用一切人、一切时代,故③说法有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故④不选。

19.[2017·广东罗定中学训练]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上述材料充分说明()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因此内容是客观的,而非虚幻的,所以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A项。

20.[2016·“温州十校联合体”摸底]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是指导欧洲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故B项符合题意要求,A、C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1.[2017·安师大附中测试]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粗放型经营的不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哲学是给人智慧的科学 B.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D.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产生和加深了对哲学的认识,B符合题意,A、C、D强调的是哲学对实践的作用,不符合材料信息。

22.[2016·安康市高考二模]面对金融危机之后继续加重的欧债危机,西方出现了一股“《资本论》热”,马克思的著作重新成为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阅读热点。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认识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A项表述错误,排除;B、C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23.[2017·赣州三中月考]2017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5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答案 A 解析 “摸着石头过河”强调了对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科学性;“大胆地去实践”强调了通过实践去改变世界,体现了革命性。故答案选A。

24.[2017·丰城中学周练]很少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主流与支流如此纠结,现象和本质如此复杂,特殊与普遍如此微妙,领导人时时事事都面临哲学的考题。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哲学的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领导干部就无法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主持好一个领域的工作,领导好一个地方的发展。上述论断说明()①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都是哲学问题 ②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法 ④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了面对复杂局势,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故②④正确;①错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哲学问题,材料只是说解决问题需要哲学智慧;③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般的方法,不提供具体的方法。

25.[2017·崇仁二中月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 A 解析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 的先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真正科学的特点,A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哲学属于文化的范畴,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C是错误的;哲学不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D是错误的。

[题组一 高考大题]近三年高考材料题没有涉及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6.[2017·枣阳白水高中月考]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95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95年。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用智慧和毅力谱写了95年光辉而悲壮的中国现代史!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追寻马克思主义的足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同学们从教材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情境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情境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过程(如下图),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

(1)根据情境一,请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及其体现的哲学道理。

(2)根据情境二,请你结合“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对 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情境三,请你填出上图中对应的理论体系,并选择其中一项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这说明哲学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特定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解放了人的思想,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落后,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预见和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中国人民追求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物质力量。

(3)理论体系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活的灵魂。其中,实事求是是其精髓。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任选其一叙述即可)27.[2017·原阳一中入学考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1)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2)结合材料,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答案(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

(2)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篇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方法论意义: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endprint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要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

(2)特点:或简单地肯定一切,或简单地否定一切。

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具体要求: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向预测】

一、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哲学性质的问题。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关系,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联系的观点是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

二、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以此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美与丑、善与恶……2013年有太多的道德追问

从哲学上看,道德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对道德的追问,体现出矛盾的对立性,也预示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彰显着矛盾的转化。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各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是高考中常见的切入角度。

四、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有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善于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高考中,通常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考查“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矛盾观。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分析法、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三上升”的特点。“一不变”就是将矛盾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不变;“三上升”就是对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备考时,要狠抓常考知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法原理既要表述准确、理解全面,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方面的热点,尝试用哲学原理解读热点材料,从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综合知识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与作用:①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四、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①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①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②实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性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客观依据

(1)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表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endprint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2)处理办法: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1)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理想的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向预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党的十八大等社会热点进行考查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习近平到深圳和广东视察、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李克强“用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的讲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罗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结合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很容易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考查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重大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从具体原理切入,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精神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探究“事物联系哲理”的课堂上。一位同学举例:在非洲东部的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哨刺金合欢树。在它的周围,举腹蚁、天牛、介壳虫、长颈鹿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为了不让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吃合欢树的叶子,一些美国生物学家在6棵树周围围起带电栅栏。10年后,那些受保护的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有受到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树却依然长势良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事例反映具体事物的联系不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切合课题 B.事例反映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切合课题 C.事例反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切合课题

D.事例反映自在事物的联系优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切合课题

2.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再敲警钟。居民血铅的超标,癌症村的出现,泛着黑色泡沫的河水,这些事实说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地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上述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 A.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C.都是人的认识所无法把握的D.具有多样性

3.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4.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之一。突破和掌握这一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了 A.部分能对整体发展起决定作用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D.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5.下面的漫画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

6.有人把不同的人对“English”读音的略有区别和结局联系起来:读为“应给利息”的当了银行行长;读为“阴沟里洗”的成了小菜贩子;读为“因果联系”的成了哲学家。对此,你认为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

A.多样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统一性

7.在2011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说,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树立信心。“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体现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道虽迩(注:迩音ěr,意: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选自《荀子·修身》)。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图是国家标准委对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以100 mL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依据)。由此

图可知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对量变的替代

③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④醉与非醉之间并没有明确标准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0.下面漫画启迪我们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11.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

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3.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月28日起,上海、重庆两地正式对个人住房试点征收房产税。两地的征税对象、税率等有所区别,但其通过房产税调节楼市需求的目的却是一致的。这表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处理问题的前提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是亦步亦趋的

1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15.福岛核危机表明,人类需要重新审视核能的应用,仅有清洁是不够的,还必须是安全的,开发核能的同时,更要提高其可控性。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6.某学者认为,唯物辩证法内蕴含三重智慧:“两面神”思维,助你走出牛角尖;把握条件,看法才能准确;创造条件,主动促成转化。从整体上把握这三重智慧,要求我们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

B.善于驾驭规律,把握联系,促成发展 C.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D.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去思考与探索 17.与“釜底抽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是

A.十个指头按跳蚤

B.画龙点睛

C.提纲挈领

D.牵牛要牵牛鼻子

18.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透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智慧是

A.联系是普遍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发展是永恒的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 20.《走进新时代》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一概反对。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点

22.“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小悦悦遭遇路人冷漠对待之后,北大副校长这段微博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突然火爆网络。“校长撑腰体”的火爆说明

A.先进的思想意识只能出现在先进的社会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C.社会意识的变化毫无规律可循

D.各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的哲理是

A.生产工具决定社会的性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启迪我们 A.生产关系总是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只要解放思想,就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5.(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经济潮流引导者的顺德,也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向标——1992年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县”,将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2009年实施大部门制改革,精简成16个“大部门”;2011年,提出城区开展城市基层管理扁平化改革,建立“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社会参与”的“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和协同共治格局。顺德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表明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辩证否定就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渐进的 26.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一观点 A.正确肯定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正确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错误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告诫人民群众一定要拥护杰出人物的领导

27.某城里人在“乡村游”的时候,发现一些农村墙壁上尚存的标语。如:“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劳动光荣,懒汉可耻”“女儿也是传后人!”“少生快富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这些标语不仅见证了农村的变迁,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过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8.温家宝总理指出,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中国人民,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只要我们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无往而不胜。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人民群众不仅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且可以创造规律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D.劳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9.雷锋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30.广东养老金入股市,引来社会各界议论。下列哲学观点 与右边漫画寓意相符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②方法论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同

③社会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有位记者说,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小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坑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观随意性

③价值判断因人的立场差异而不同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河北产科医生余文丽在援疆期间,其丈夫突发脑溢血致身体偏瘫。她毅然带着偏瘫的丈夫继续完成援疆任务。作为妻子,她每天为丈夫做按摩帮助其康复;作为医生,她医术精湛,对产妇体贴入微,被人们称为“最美女医生”。余文丽的事迹体现了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幸福的 ②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主要表现在于精神贡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漫画《老人摔倒之后》说明了

A.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34.“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1-15 ABBBB

16-20 CABDD

21-25 DDBBC

26-30 CDBCB

31-34 BA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1-15 ABBBB

16-20 CABDD

21-25 DDBBC

26-30 CDBCB

31-34 BA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1-15 ABBBB

16-20 CABDD

21-25 DDBBC

26-30 CDBCB

31-34 BA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对点练习:《生活与哲学》

(二)1-5 BDCCD

6-10 BBADD

16-20 CABDD

21-25 DDBBC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11-15 ABBBB

26-30 CDBCB

篇6: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福建连城二中暑期验收]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答案 B 解析 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A说法错误,排除;传统家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B项说法正确;C、D与题意不符。

2.[2017·温州高三模拟]“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倡导全省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带宾客”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排除②,其他选项都符合题意。

3.[2017·山西重点中学一联]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继承 ④有利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正常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汉语是我国的国语,规范汉字提高人们的汉字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同时,汉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错误,不利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正常交流,故②④符合题意;①创新说法不妥;③加重学生负担说法不妥,排除。

4.[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中英教育孰优孰劣?》——一部BBC纪录片引发的业界深思,该片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中英两国教育的未来,可能更多是融合平衡”。这一纪录片的推出体现了()1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②材料未涉及,④“文化渗透”的说法错误,题意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不是文化渗透。

5.[2016·常德一中月考]“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与英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笼统比较大小,且材料没有涉及流行文化,④判断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6.[2016·浙江高考最后一卷]2016年1月至2月,北京市延庆区冬奥文化科普巡展持续在石京龙滑雪场、部分延庆区小学等地方进行。这一巡展将推动延庆冰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冬奥文化和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②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开展延庆冬奥文化科普巡展有利于推动延庆冰雪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巡展在部分延庆区小学进行、向市民和游客传递冬奥文化和知识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②正确。③④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7.[2017·原阳一中入学考试]“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经过一些人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语。这一现象说明()A.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①④ D.②④

B.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商业贸易、人口迁移、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A项说法错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C项和题意无关;题中“正能量”一词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体现了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北京高考]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来表现,属于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而不是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排除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错误,应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9.[2016·天津高考]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 B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由于4D电影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正确。经济决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D与题干无关。

10.[2016·江苏高考]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A排除;中国古代文化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错误;社会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C错误;美国建筑大师从中国先哲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正确。故答案选D。

11.[2015·福建高考]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把握关键词“大众传媒”对“现代民众素养”,A、B、D只谈到了大众传媒,没有涉及对现代公民素养的作用,不符合题意;C既谈到大众传媒,又指向公民素养,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④符合题意入选;题意没涉及创新中华文化,也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故排除①②。

13.[2015·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①符合题意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表述错误,排除;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

14.[2015·北京高考]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 C 解析 文化继承的核心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说法不妥,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运作,D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5.[2015·安徽高考]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错误,乡愁是人们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排除。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6.[2014·全国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展现中 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提升其竞争力,故①③正确。材料讲的是餐饮文化,没涉及民族精神,②排除;大众传媒并没有扩展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故④排除。

17.[201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在于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

18.[2014·福建高考]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这种说法应该反对,故排除B、D;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故排除A;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故C项入选。

19.[2014·江苏高考]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符合题意;“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功能,④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以及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①③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题组三 模拟小题] 20.[2017·江西高三调研]当重庆市川剧亮相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国家剧院登台演出时,从未观看过中国川剧的匈牙利观众被川剧经典《李亚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高亢激越的川剧声腔深深迷住了。这反映了()①川剧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中华戏曲文化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川剧受到匈牙利观众的喜欢,说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正确;川剧走出国门到国外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这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表现,②正确;③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1.[2017·温州高三模拟]微电影《红色气质》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代代传承。这显示出大众传媒()①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排除③;印刷术的出现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排除④。

22.[2016·郑州一中联考]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和平尊”以景泰蓝工艺制成。尊体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完善发展。这体现了()A.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同 B.不同文化可以交流互鉴、兼容并蓄 C.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D.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答案 B 解析 不同文化各具特色,在相互交流中可以借鉴、融合,兼容并蓄,但不会趋同,A说法错误,B正确。材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因吸收外来文化而更加精彩,并没有强调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也没有体现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关系,C、D不符合题意。

23.[2017·武汉高三调研]2016年5月24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两位音乐家的音乐分享交流会在贵阳某校成功举行。此次音乐交流会的成功举行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这是因为两国文化()①都蕴含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中英文化各自有自己的独特性,又有文化的 共同特征,所以才需要交流,才能在交流中促进共同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达到了“相互融合”说法不妥;④“都源远流长”说法不妥。

24.[2017·信宜中学月考]2016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①中英人文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 ③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 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②当选;①错误,实践而非中英人文互鉴,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当选,材料表明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④不选,文化交流不一定要认同、但必须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25.[2017·桂林中学月考]有学者认为,今天,面对现代性的问题,要提倡东西方思想的多元互补,要珍视多元文明的价值,增加人类解决困境的路径选择。该观点意在强调()A.文化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D.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多元文化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所起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表述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B.①④ D.③④

[题组一 高考大题] 26.[2015·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答案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 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7.[2017·汕头金山中学摸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答案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茶与欧洲酒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两者可以兼容并存。②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中国茶与欧洲酒的兼容并存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茶文化和欧洲酒文化的并存,有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繁荣。

28.[2017·成都七中月考]贫困地区是我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汇聚的地区。随着扶贫搬迁、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据统计,贫困地区1.8万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

上一篇:道路CAD课程设计实习心得下一篇:大学关于理想的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