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问答题

2024-04-28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通用6篇)

篇1:生活与哲学问答题

《哲学与生活》典型材料题训练

(一)1.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去年是559万,今年是610万。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

2.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的健康发展的?

3.2003年“神五”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2005年的“神六”首次实现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并开展了太空科学实验,2008年9月“神七’首次实现了航天员出舱行走,树起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在突破了出舱活动之后,我过将要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2013年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2020年左右将建成载人空间站。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运用

《哲学与生活》典型材料题训练

4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5、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历届党的中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

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1990年3月召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结合材料说明,从“整党”到“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11分)

6.反腐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12分)

7.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10分)

8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9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

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0.材料一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科技实力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涌现出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性成果。

材料二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如‚两弹一星‛的成功,得益于钱学森、钱三强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毅然回国,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得益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材料三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从毛泽东同志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科技力不断增强,一大批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进入新世纪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9分)

篇2:生活与哲学问答题

1.哲学基本问题

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

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

2.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①合理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根据;c.不系统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8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①合理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②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b.缺少辨证思想(机械的);

c.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不彻底的)。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发展的意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

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中;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两个基本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者的关系: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谁为第一性)。

两个分歧(对立、斗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

二者的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哲学与生活万能答题模板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

关键词: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

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3. 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

——(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

——(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

8.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还是向前发展的。

9.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

——事物一直在变化、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

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材料中出现反义词;

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反义词之间出现了转化;

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害怕问题,掩饰问题等

14.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一刀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备自身特有的东西。比如:国庆游行江苏彩车“吉祥如意”、新疆彩车“天山祝福”既体现了中国元素(例如:红色)又体现了各省特有的人文景观(扬州五亭桥)。

16. 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与次要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

——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做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是等词眼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

17.主次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在认识或评价某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一个方面是主要的。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利大于弊;总的来说等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强调次要方面。

创新

18.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增添新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素。

(3)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

如辩证否定观作为答案要点之一,该原理可简化成:简化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

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四、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关键词: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 社会基本矛盾 改革 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客观的事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件发生了变化,社会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楼脆脆”“欺实马”等流行语。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双重性)

——在某种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发生了客观的变化。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求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

——改革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改革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强调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如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人生观

6.要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作出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人的价值在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的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必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3:《生活与哲学》部分

1. (广东省阳江一中2011年高三联考)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 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 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 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 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 (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期末检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11月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 (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 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 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A.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必须学习哲学

B.学了哲学, 就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 (安徽省宿州市2012届高三“一检”) 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 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安徽省淮北市2012届高三“一模”)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 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 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 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 终于躺下, 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3. (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有的同学说:“我多么希望上帝赐予我力量, 让我变成一个学习上的天才。”下列观点与该同学观点一致的是

A.气者, 理之依也

B.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C.理生万物, 理主动静

D.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转化, 使这种辩证法摆脱了其最后的神秘外壳。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直接理论来源, 并对其丰富和发展 (2) 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使之和唯物主义相结合 (3) 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4)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A. (1) (2) B. (1) (3) C. (2) (4) D. (1) (4)

2. (江苏省南通市2012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下列做法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C.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1. (河南省郑州市2012届高三“一检”)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 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2. (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下列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蕴含相近哲理的诗句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D.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3. (上海市十三校2012届高三联考)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 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 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 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 是绝对静止论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广东省广州市2012届高三调研测试) “你最痛苦的时候, 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 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山东省日照市2012届高三12月月考) 阅读漫画《感受不同》, 它告诉我们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3)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 (4) 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A. (1) (2) B. (2) (3) C. (2) (4) D. (1) (4)

3. (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一位患者总是疑心自己吞食了一条虫子。医生用药使其呕吐, 并将一虫子放入呕吐物中, 告诉病人虫子已经吐出, 那人的病随之痊愈。这表明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4.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统测) 古语云:“时进则进, 时退则退, 动静不适其时。”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

A.既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 又要从过去和未来的实际出发

B.把事情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有机结合

C.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方针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 下面诗句中, 与“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表达的哲理一致的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B.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C.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D.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歇皆自然

2.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1年8月1日, 在距离我国大陆约10000公里的东太平洋, 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带着从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生物标本, 顺利浮出海面。自2011年7月21日开始, 这艘长8.2米、宽3.0米、高3.4米, 空重不超过22吨的潜水器, 在这片海域共进行了5次下潜, 顺利完成了本次5000米级海试任务。

有人认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 表明人能够摆脱规律的制约。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 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体能动性

2.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考试)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 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我们的事业, 需要的是手, 而不是嘴。 (童第周)

B.从学习中寻求真理, 从独立中体验自主, 从实践中赢得价值。 (李开复)

C.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 (穆罕默德·尤努斯)

D.实践高于认识, 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

3. (湖南省十二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但“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 因此,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1) 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 (2) 学习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3) 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基本来源 (4) 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A. (1) (2) B. (3) (4)

C. (2) (3) D. (1) (4)

4.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12月月考)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 为研制抗疟的药物,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团队, 一方面埋首研读中医古籍, 从中获得启示, 一方面进行大量的临床实验。经过思考与分析, 他们发现用温度控制在60°C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 其提取物对鼠疟的抑制率有明显提高。历经反复实验, 最后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小组发现青蒿药材含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在新鲜的叶片里, 明确了青蒿的最佳采摘时节, 确定了青蒿提取物的立体化学结构。中国医药工作者将这一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命名为青蒿素, 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1) 医药工作者既埋首研读中医古籍, 又进行大量的临床实验, 从哲学上讲, 体现了获得认识的哪两个途径?

(2) 从青蒿素的研制过程中, 我们认识到应当怎样对待科学研究? (选择哲学的一个观点回答)

八、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 (沈阳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12月月考) 读下面漫画, 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1) 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2)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3)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4)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1) (2) B. (1) (3) C. (1) (4) D. (3) (4)

2. (广东省普宁市英才侨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 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3. (浙江省温州八校2012届高三期末联考) 英国《物理世界》杂志曾评选“1+1=2”为最伟大的科学公式之一。但人们发现, 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相加。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意识能揭示事物的规律

D.事物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

九、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 (安徽省巢湖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 圆圈里面是已知的, 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 圆圈也就越大, 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1) 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2) 认识具有反复性 (3) 认识具有无限性 (4) 真理是具体的

A. (2) (4) B. (1) (3) (4)

C. (1) (2) (3) D. (1) (3)

2. (广东省茂名市201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B.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C.物质决定于意识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3. (安徽省淮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发展具有普遍性

4. (江苏省盐城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 “不管黑猫白猫, 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一经典论述曾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 在“黑白猫”经济的基础上, 又产生了“不管黑猫白猫, 不是绿猫就抓不到老鼠”的“绿猫经济”。意思是, 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 在未来是争夺其他地方知识精英或者挽留本土知识精英的重要变量。知识经济和开放的世界人才流动体系给予了知识精英挑选自己处境的特权, 于是, 青山绿水将比银元钞票更重要。这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江苏省南充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近年来, 随着各地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 由PM2.5造成的灰霾天气频发。专家指出, 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 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这说明

(1)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2)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 (3) 事物的联系是自在的 (4) 事物的联系是固有的

A. (1) (2) B. (2) (3) C. (1) (4) D. (3) (4)

2. (山东省德州市2012届高三期末考试) 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 该定律认为, 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 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 封闭的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 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 “熵定律”表明

A.联系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万事万物不能作为个体事物而存在, 只能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

C.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构成的,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一事物若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十一、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1. (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1)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2)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 (3)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4)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A. (1) (2) B. (1) (3) C. (2) (3) D. (3) (4)

2.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期中考试) 一窝蚂蚁多达万只, 但它们分工明确, 蚁后负责产卵、繁殖等;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等;兵蚁负责抵御外侵、保护家园。这启示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做到

(1) 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2)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 (1) (2) (3) B. (1) (2) (4)

C. (2) (3) (4) D. (1) (3) (4)

3.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2011年, 达斡尔族以一系列的民族优惠政策为契机, 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抢抓发展机遇, 不断优化发展结构, 改善发展环境, 着力改善民生, 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达斡尔族人民幸福指数提升得益于

(1) 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条件 (2) 注重了事物结构的优化趋向 (3) 在新质的基础上把握了量变 (4) 正确改造了环境变化的规律

A. (1) (2) B. (3) (4) C. (2) (3) D. (1) (4)

4.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下列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成语是

A.田忌赛马B.按图索骥

C.刻舟求剑D.杞人忧天

5. (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1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内外的形势, 把扩大内需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战略基点, 指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运用联系的观点, 说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十二、发展的实质及前进性与曲折性

1. (广东省揭阳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学业水平考试) 当前, 中国对外出口仍以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断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主要体现出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幸福, 不愿承担痛苦, 但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其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发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3. (山东省即墨市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2011年10月13日, 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连遭两车碾过, 十多名路人经过却未施援手。后来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但最终小悦悦还是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小悦悦事件”后, 冷漠路人受到严厉谴责。

2011年11月20日, 宝山四岁女孩小苗苗遭遇车祸, 私家车车主潘先生在第一时间主动上前及时救助, 挽救了她的性命。潘先生的行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请用哲学常识中“发展”的有关观点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个事件。

4. (浙江省温州市2012届高三八校联考) 2011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结合国内外的形势,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十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 (山东省泰安市2012届高三期末检测) 下列选项中与俗语“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B.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C.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D.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2. (重庆市2012届高三期末考试) 在《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有这样的记述: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这说明

(1)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 事物都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3) 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4) 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十四、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1. (安徽省蚌埠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考试)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 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 发现一种新的细菌, 能够利用有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 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1) 人们对砷元素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 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 科学家的研究实验使砷元素与某些生命体建立起了有利联系 (4) 砷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2. (江苏省南通市2012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为同一性所制约

C.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

3. (江苏省宿迁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统测) 下列说法中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B.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C.只要遇到菠萝, 盐也会发出甜蜜的味道

D.当你用手指着别人时, 别忘了有三个指头正对着你自己

十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A.违背真理的反复性

B.否认矛盾、回避矛盾

C.忽视意识的能动性

D.无视实践的物质性

2.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检测) 国务院决定, 从2012年1月1日起, 先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再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上述材料中进行试点的做法主要基于

(1)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A. (1) (2) B. (1) (3) C. (3) (4) D. (1) (4)

3.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醒:不要急于扶起, 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十六、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主要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A.坚持全面的观点, 分清主流与支流

B.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进行思维

D.统筹兼顾, 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2. (浙江省杭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检) 2011年对中国来讲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

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

B.既见证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喜悦, 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篇章

C.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形势趋好, 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 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广东省珠海市2011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 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 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体现了

(1)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 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十七、辩证的否定观

1. (四川省绵阳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2011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50周年。他提出的“移步 (改革发展) 不换形 (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 ”思想至今仍指导着京剧的发展。“移步不换形”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辩证否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辩证否定就是要坚持肯定一切

2.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2届高三调研测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勇于创新,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材料体现了

A.制度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

B.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实践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原动力

D.制度创新是实践创新的目的和结果

3.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2011年10月5日, 美国苹果公司宣布, 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在众多中国网民的追悼中, “创新”无可避免地成为关键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出AppleII台式电脑开始, 直至近两年令其声誉达至顶峰的iPhone和iPad等产品, 乔布斯在所涉足领域都给世人留下了印象深刻的颠覆性创新。乔布斯的创新凝聚在“指尖上”, 而创新灵感则来自于对大众消费潮流的前瞻性理解。在乔布斯眼里, “潮流”不在当下, 而在不远的将来。

(1) 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 分析乔布斯眼里的“潮流”的合理性。

(2) 美国硅谷有句老话:“没人陪你吃午饭时, 你得自己吃掉它”, 寓指当产品喝彩不够时, 创新者要敢于扬弃、推新, 实现产品嬗变。这句话也诠释了乔布斯的创新历程。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 谈谈乔布斯的创新历程给中国创业者的启发。

十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高三四校联考) 随着中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 出于保护婚姻双方权益的需要, 2011年8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 对房屋所有权在婚前与婚后归属做了详细说明。这种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法律要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B.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校教学质量检测) 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进步的同时, 程度不一地面临道德“气候”滑落的难题。道德“气候”的现状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十九、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质量检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 这里的“时务”喻指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段斗争规律

2.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指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其依据是

(1)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 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 (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A. (1) (2) B. (3) (4) C. (1) (3) D. (2) (3)

二十、社会历史的主体

1.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阶段测试) 梁启超认为,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几无历史”, “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1) 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4) 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 (1) (3) (4) B. (1) (2) (4)

C. (2) (3) (4) D. (1) (2) (3)

2.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从哲学上看,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3.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测试)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般来说, 只有当某一产业占一国GDP的比重超过5%时, 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性产业。这些年来, 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2010年文化产业仅占我国GDP的2.75%, 与5%的目标尚有不小距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 分析国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蕴涵的道理。

二十一、价值观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山东省济南市2009级高三12月月考) 老人跌倒, 扶不扶?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 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回答1~2题。

1.据某网站调查, 44%的网友选择“不会搀扶”, 38%的网友选择“不好说”, 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一位网友说:“以前自己一定会扶, 因为过不了良心关;现在肯定不会扶, 因为过不了责任关。”材料表明

(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4)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A. (1) (2) (3) B. (1) (3) (4)

C. (2) (3) (4) D. (1) (2) (3) (4)

2.“扶不扶老人”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 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必须

(1)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 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各种选择 (4) 两利相权取其轻, 两弊相衡取其重

A. (1) (2) (4) B. (1) (2) (3)

C. (3) (4) D. (1) (2)

3. (广东省惠州市2012届第三次调研试题) 漫画《读书“三部曲”》表明

(1) 人们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2) 书籍对人们选择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3) 人们的思想境界总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4) 价值观对人们选择书籍具有导向作用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二十二、人的价值的内涵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 (山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三10月月考) 2011年9月23日, 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的屠呦呦, 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 (治疗疟疾的药物) , 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说明

(1) 人的素质越高, 人生价值越大 (2)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3) 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发挥主观能动性 (4)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 (1) (2) B. (2) (4)

C. (1) (2) (3) D. (2) (3) (4)

2. (山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复习备考测试) “免费午餐”是由部分媒体人发起、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的慈善行动, 这一活动在短短半年时间就惠及一千万农村孩子。2011年10月26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民间慈善获得了政府回应, 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这表明

(1) 立场不同, 人们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3)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A. (1) (2) B. (2) (3) C. (3) (4) D. (2) (4)

3. (山东省日照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模块考试) 一位哲学家说, 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 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 而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说,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

A.自觉地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具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C.全面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D.由社会向个人提供各种条件

4.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校教学质量检测) 下面是一位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逐渐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

我选择到最基层———农村去工作。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在农村, 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 老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为使更多人学法、用法, 我在村里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3年过去了, 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翻番, 不少村民喜迁新居, 村里时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1) 有人说, 大学生当“村官”, 是大材小用。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析。

(2) 结合材料,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分析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参考答案

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及具体科学

1.D 2.C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D 2.C 3.C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A 2.C

四、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1.B 2.D 3.D

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B 2.A 3.B 4.C

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D

2. (1)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比, 认为人能够摆脱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2)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表现。 (3) 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是充分利用客观规律的结果。

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C 2.C 3.D

4. (1)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2) 答案示例: (1) 医药工作者对于青蒿的特性进行分析与综合, 提高对青蒿认识的整体性、全面性, 启示我们要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 医药工作者对于我国中医古籍中关于青蒿的记载, 既继承和保留其积极意义和合理成分, 又进行大胆革新, 使其发展到新的阶段。这启示我们要培养创新意识,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3) 青蒿素的研制经历一个在实践基础上,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多次反复, 逐渐深入并获得真知的复杂过程。这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要坚持实践的观点。 (4) 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善于在曲折中前进。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科学研究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 既要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也要积极面对所遇到的曲折和失败。

八、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B 2.D 3.A

九、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D 2.A 3.B 4.D

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C 2.D

十一、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1.B 2.C 3.A 4.A

5. (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拉动经济增长。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在欧债危机、美元危机等不利国际经济形势下使我国经济稳中求进, 必须扩大内需,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能增加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 (2)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优化分配结构,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变化、发展, 因此, 我们要创造条件, 构建新的具体的有利联系, 促进事物发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十二、发展的实质及前进性与曲折性

1.A 2.B

3. (1)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道德问题。 (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小悦悦事件”就是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3)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小苗苗”的获救, 广大市民对潘先生的高度赞赏, 以及“小悦悦事件”后冷漠路人受到严厉谴责, 都说明道德素质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确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是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 (2)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国经济要“稳”, 要做到“四个保持”, 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我国经济要“进”, 要实现三个“新”, 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3) 事物是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稳”是前进的基础, “进”是发展的方向。“稳”不是目的, 目的是要稳中求进,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 要用对立统一 (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 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稳中求进, 就是既要“稳”, 也要“进”。不“稳”无法“进”, 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十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D 2.C

十四、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1.A 2.B 3.A

十五、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1.B 2.B 3.A

十六、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B 2.C 3.C

十七、辩证的否定观

1.B 2.C

3. (1)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乔布斯的创新灵感来自于对大众消费潮流的前瞻性理解, 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相对的, 当下的大众消费潮流会很快过去;运动是绝对的, 只有把潮流定位在将来, 才能形成真正的创新性成果。 (3)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乔布斯把创新凝聚在对大众消费潮流的前瞻性理解上, 体现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1)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其实质是“扬弃”。乔布斯敢于扬弃、推新, 启示中国创业者既要学习研究已有的经营管理知识, 又要敢于怀疑与突破, 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2)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乔布斯从对大众消费潮流的前瞻性理解中获取创新灵感, 启示中国创业者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 (3)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乔布斯给世人留下颠覆性创新的成果, 启示中国创业者要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 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十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C 2.B

十九、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C 2.B

二十、社会历史的主体

1.B 2.A

3.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就是要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一、价值观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B 2.D 3.B

二十二、人的价值的内涵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D 2.B 3.B

4. (1) (1)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 人生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大学生是人才, 但当“村官”却不是小用。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奉献了青春和智慧, 也磨炼了意志, 增长了才干, 真正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2)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 坚持群众观点,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 坚持实践观点,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篇4:生活与哲学专题

知识梳理

1. 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 什么是物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 什么是实践?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怎样?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

5. 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命题预测

对于哲学的一般知识,高考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派别等一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关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发展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可以结合有关时政热点问题,如神舟七号、地震灾害等进行复习。

例题精析

[例]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着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 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 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 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其余选项本身都是错误的,本题用排除法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D

模拟操练

1.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A.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 为了进一步探测太空奥秘,2008年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在“神舟六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问天。这表明

A.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

D. 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4. 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5. 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 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 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 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 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6.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 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此句主要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答案点拨

1. A(解答该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信息:王夫之是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BC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D的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2. D3. B(其它选项本身错误。解答该题主要是要解读材料中“在 ‘神舟六号 ……基础上”等信息)4. B(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改变自然规律等说法都是错误的)5. A(奥运理念、体育科技等属于认识范畴,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属于实践)6. C(都是说物质运动的规律性)7. B

二、唯物辩证法

知识梳理

1. 什么是联系?如何正确认识联系?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怎样?

(1)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3. 发展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怎样?

(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5.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8.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命题预测

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特别是整体部分的关系,创新意识等,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当前,可能会结合金融危机、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时政热点进行考查。

例题精析

[例1]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解析]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本身不准确。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联系,也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因此认为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也是错误的。

[答案]D

[例2]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部分依赖整体

B. 部分影响整体

C. 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 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解析]D本身错误,整体居于统帅地位。C与题干无关。居民举止是部分,社区文明是整体。

[答案]B

模拟操练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中国政府这样做不大妥,是自私、不负责的表现,有损国家形象

B. 中国政府这样做符合国家利益

C. 中国政府这样做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

D. 中国政府这样做体现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2. 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部分影响整体,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特殊性表现出来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3. 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这表明

A.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D. 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4. 下列成语与“饮鸩止渴”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 围魏救赵B. 舍车保帅

C. 擒贼擒王D. 杀鸡取卵

5.一头小象被绳子拴住,它拼命挣扎也无法挣脱,几经反复,终于放弃。若干年后,它长成一头强壮的大象,足以挣脱绳索,但也不再挣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经验是靠不住的,依赖经验必然失败

B. 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C. 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D.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6. 一只从外地来到新加坡的蚂蚁习惯地忙碌着寻找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直到储存的食物都变质霉烂了,别人才告诉它新加坡并没有冬天。这启示我们

A. 凡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量的积累

B. 要严格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 想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D. 做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答案点拨

1. C(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强调的是做事情,属于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的是看问题) 2. C(这里强调的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A(B本身错误,只有复杂事物才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D与题干无关,材料说的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4. D 5. C6. D

三、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知识梳理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怎样?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3)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4.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 我们应该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命题预测

关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评价,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都是高考的重点。当前,可能结合神舟七号、抗震救灾、奥运健儿等时政热点材料,进行考查。

例题精析

[例]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②④本身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说法也是错误的,科学理论本身也是意识。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答案]B

模拟操练

1.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A. 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 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 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2.“每一个人都不是永远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而奋斗使生命更有价值。”这就是说

A.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是永远幸运的人

D.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3. 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而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说

A. 经过奋斗,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

B.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

D.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4. 反腐败斗争必须注重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责任。人的素质高,能廉洁自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人的素质低,即使法律制度完善,也会有人以身试法,铤而走险,这里讲的人的素质主要是指

A. 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B.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C. 人的心理素质 D. 人的身体素质

5. 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点拨

1. B(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指的是实际行动,不是意识) 2. D 3. D(解答该题关键是审题,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经过奋斗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4. B5. D(①②选项本身错误,金奖、银奖,也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但不是全部。获得夸奖和口碑,也是从一个方面体现人生价值)

篇5:哲学问答题能力训练(6)

1.【2011北京东城区期末】郭明义,一名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他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一片可以让你的心变得更辽远、更明亮、更温暖的天空。

“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 在鞍钢工作28年,收入29万元,他捐献了12万元。

参加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10倍。

每天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所奉献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多干了5年。20多年来,一家三口住在只有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郭明义的爱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团队中。……

谈谈郭明义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10分)

2.【2011南昌调研】材料一:2010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通知》对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继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器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材料二:“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上升步调一致,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保供给促增收,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菜篮子”里也盛着市民的支出,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大增。因此,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

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的合理性。(6分)

3.【2011南京一模】2010年ll月l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注:“给力”是网络热词,给劲、带劲的意思)。该文报道了近年来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所取得的成就,反响热烈。某校高三(6)班同学围绕江苏文化发展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文化企业一味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导致文化市场 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展开讨论。

有同学认为,“只要能够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出现三俗现象也不必大惊小怪,”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析这一说法。(8分)

4.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 变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措施,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 关各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材料二;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究其原目是:政府认真落实国家 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节能治污力度; 绝大多数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群众节能 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我国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l2分)

5.【2011宁波市八校联考】材料一: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运用生活与哲学矛盾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述我国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必要性(10分)

6.【2011茂名市一模】材料一;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丈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纲要》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丈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2分)

【参考答案】

1.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2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分)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4分)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政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是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政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指导社会存在的发展。政府重视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由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突出这一社会存在决定的,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每点2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导致三俗现象出现。(2 分)②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三俗现象反映落后的社会意识,不利于我园社会醚康发展,必须坚决反对。(3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话动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反对落后腐朽文化。(3分)4.①重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用正确南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政府制定茹落实环保政策、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成效显著。(4分)

②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广东加大节能治污力度、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群众参与节能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4分)③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政府关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群众积极参与节能活动,使我国节能治污收效明显。(4分)

6.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或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文化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又存在不足;既要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又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3分)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不同(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要针对各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3分)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文化建设要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3分)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广东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要着重发展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3分)

篇6:生活与哲学问答题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水是万物的始基”。

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外无物” “我思故我在” “万物皆备于我”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掩耳盗铃”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9、“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正确的价值观是客观规律与人类根本利益的统一。

13、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发展观点。

14、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5、“田忌赛马”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塞翁失马”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刻舟求剑”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是离开运动谈物质;“郑人买履”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邯郸学步”违背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遭受规律的惩罚;“围魏救赵”体现联系的观点。

16、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7、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8、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19、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1、“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3、“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些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5、“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6、“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7、“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或不变论)。

28、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9、“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30、“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1、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2、“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

34、“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街道,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6、“齐是非”、“是非莫辩”的思想。——这句话强调主观认识不能检验主观认识。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意见来检验是非。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7、“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至此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决定认识。

39、“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两句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两句体现实践决定认识。

41、“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2、“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4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4、“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遵循客观规律。

4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联系观点。

4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变化发展的观点。

4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反映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49、“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0、“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5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2、“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约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4、“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赫拉克利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5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5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7、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8、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59、“成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0、“毛泽东: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1、“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普遍性。62、:“福楼拜: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矛盾的特殊性。63、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64、“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辩证否定观)。

65、《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转》“日新之谓盛德。”——追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万物独化”,“物各自生”——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67、“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68、“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70、“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72、“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7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75、“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受其特定价值观支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6、“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7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人的社会地位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上一篇:产品物流信息管理解决方案下一篇:夜微凉心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