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2023-05-26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哲学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哲学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掌握第三单元的生字词。

2.掌握本单元句子类型,包括反问句变陈述句,比喻句和谚语,能够正确读写,运用。

3.掌握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相关课文内容填空,知晓课文讲述的道理。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生字词复习

1.易错字音朗读。(请学生连拼音带读,然后去拼音齐读检测。) 2.词语听写: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 根据课件显示的拼音写出词语。(写完同桌相互检查,错的频率较高的字齐读齐记。)

3.形近字组词,生做相关练习,然后齐读。

二、句子复习

1.反问句变陈述句

课件出示:(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3)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4)那奔驰的列车不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2.比喻句(课本49面“读读记记”)

课件出示: 你能把下面的事物用比喻句说一说吗?(出示白云、苹果和露珠的图片)

3.谚语 课件出示:

(1)老师经常说: 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2) 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3)我们要时刻谨记, 要想让自己苗壮成长,就得不断地去磨炼。

(4)我问小明:“你吃过臭豆腐,臭豆腐好吃吗?”小明说:

三、课文内容复习

1.整体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背诵的部分为重点。 2.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

1.“亡羊补牢”的“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

2.《亡羊补牢》讲了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狼叼走了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____。第二天,狼又叼走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了,赶快_______________。从此,他的羊再也没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_____________,认真改正,就__________。

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________走。他的______越好,________的本领越大,________带得越多,______得越远,就越___________楚国。

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你太________了,你选错了________,如果不听别人劝告,及时改正,无论再怎么努力,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羊补牢》

我们: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

四、 习作复习

回忆写作内容,点明重点。 课件展示:

1.审清体裁:本次习作属于 作文。(写人 记事 写景 状物) 2.审清内容:本次习作要写的主要人物是 。

3.审清重点:本次习作要写出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 、 、 、 ……

第二篇:第三单元整理复习 第四单元教案

3、比例的应用 第一课时 比例尺

教学内容:课本P48——49例

1、例2,练习八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准备:

课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学生每人准备一幅地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谁愿意汇报测量的数据。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利用手中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2、独自画图。

3、展示作品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想到了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其实这就用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小组交流:你刚才在画图时是 (1)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和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3)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据说:我们把教室的实际长和宽叫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图上距离,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自己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尺?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还可写成这种形式 和同桌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请每组6号同学口述比例尺的意义)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 (1)出示中国地图。

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北京地图。

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和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3)找一找你手中地图册的比例尺,它属于哪一种比例尺? (4)阅读课本48页

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这两种比例尺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异同?

3、学习不同的比例尺。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大呢?(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零件图) 图中的2︰1表示什么?

(二)精讲点拨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这种放大比例尺。比如手表零件、手机零件、电脑芯片要把它画在图纸上,就要用到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共同点。(引出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扩大比例尺后项为1。)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出示例1 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线段比例尺怎么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 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做这类题目,你觉得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或者说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三)巩固检测

(1)一种精密零件长2.6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6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把数值比例尺1︰3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

)

(3)一个长方形运动场的规划图中量得运动场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知道这张规划图的比例尺是 ,那么运动场的实际面积有多大?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请你把三道题目都完成了,如果你还有一点胆怯,你可以给自己减减压,选择1—2题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9“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你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

1、3题

第二课时 比例尺练习课

教学内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求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45米 (4)比例尺0——1000千米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打开课文观察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条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X=10×500000 (问:根据什么?)

X=500000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算术方法解:

问:根据 题意要求:实际距离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 (学生思考后独立解答)

110÷

5000000=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甲乙丙三种商品总价值为5800元。按数量,甲与乙的比是1:2,乙与丙的比是1:2.5;按单价,甲与乙的比是3:2,乙与丙的比是4:3。三种商品各值多少元?

四、布置作业:课本54页第5题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练习课

(一) 比例方法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 X=10×500000 (问:根据什么?)

X=500000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二)算术方法解:

问:根据 题意要求:实际距离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 (学生思考后独立解答)

110÷

5000000=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16开方格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

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这是哪里的景色?(泰山)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诗的第一句是( ),这样雄伟的泰山,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它的照片,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缩小的要求。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 总结发现。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 应用练习。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 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 发展练习。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四、总结。 生畅谈收获。

五、欣赏。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 课后你也可以做一名设计哟!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59—60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吧! (课件出示:)

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4)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比例)

师:其实判断两个量成比例的关键是看两个量的商和积,如果是商一定,成正比例,积一定,成反比例。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师:为什么这么列?140/2和210/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

3.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比例的知识得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用正比例意义解决问题(教学例5) 1.回顾旧知(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板书:张大妈 李奶奶 12.8元 ?元 8吨 10吨

师: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说明:国家在同一地区对水的单价是统一做了规定的,所以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师:1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多指名说)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或 12.88 =x10 8χ=12.8×10 8χ= 12.8×10 χ= χ=

χ=16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12.8 和10︰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师:比较这两种解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理解?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光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善于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4.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1)读题,弄清题意。(2)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学生独立解答,订正交流是怎么想的? 5. 提炼方法 师:我们用比例解决了两个问题,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谁来总结一下,用比例解决问题分为几个步骤?(课件):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要求的问题为X,根据判断列出方程; (3)解比例,验算,作答。

(二)用反比例意义解决问题(教学例6)

1师:解决了李奶奶、王大爷家的问题,下面的几个工人也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1、课件出示:这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读题,找条件问题。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独立解答,交流: 一般方法:20*18/30=12包

也有同学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20*18=30*X (3)师:为什么这么列?20*18和30*X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因为书的总数一定所以每包的本数和包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 (交流中,强调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式子的写法,格式,演算等。)

2、反比例变式练习(出示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师:会解决吗?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3、对比正比例、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相同和不同,再次强调判断成什么比例是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通过这2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例5和例6,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巩固提高。

1. 教材60页的做一做:

1、2题。独立解决,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全课总结。

1.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我们今天学习了怎样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 我们都可以用不同的数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而用比例的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我们测量一个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实际上去量一量,那么怎样知道这个建筑物的高度呢?就可以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我们先来观察课前老师测量的在同一时间内的一些物体的高度和他们的影长。

师:观察这些记录,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 师:知道了这个规律,你们能想出好的办法求出这个建筑物的高度吗?比如这个建筑物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引导学生说出,选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在此建筑物旁立一根标杆,同时测出标杆的高度与建筑物的影长,然后用正比例的有关知识求出这个建筑物的高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个具体的测量计算工作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分组去解决吧。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

4、5题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2.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

2、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2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能用多少吨?

3、修路队3天修路15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修10天,又修多少米?

4、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45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驶50千米,几小时回到甲城?

5、一间房子,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块。如果改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6、 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砖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7、一个房间,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块。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8、战士行军,3小时走了36千米,离目的地还差24千米,速度不变,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9、计划生产1040台收音机,8天生产了320台,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10、一条水渠,每天修300米,要修80天。如 果每天少修20%,这条水渠要修多少天?

11、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实际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多烧多少天?

12、200千克稻谷可出米170千克,这样计算4.5吨稻谷可出米多少吨?

13、修一段6000米长的公路,3天修了45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多少天修完?

二、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自行车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四、课堂作业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教学反思:

第三篇: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要点:

1、复习掌握本组生字新词,了解词语意思。通过掌握多音字:待、夹、强。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本组所描写的人物的思想品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掌握课文表达的叙述顺序。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复习巩固《为人民服务》的背诵。

5、积累爱国的诗词和名言。

二、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内容,并以课文为基点,向外拓展。

2、积累与运用。

三、复习方法:层层过关

四、复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梳理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进行复习

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的内容. 询问:复习第三组课文,同学们认为应该掌握好那些知识点?

(生字, ,课文的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人物的品质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梳理课文重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

1、复习掌握本课的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记叙了李大钊的几件事,表达了他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3、文章最后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成语。 《灯光》

1、《灯光》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2、按“现实——回忆——现实”顺序说说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多好啊”,想象当时说话人的心理活动。

4、郝副营长是个怎样的人?

5、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并积累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 《为人民服务》

1、课文的作者是谁?简单介绍和学过他的其他的作品。

2、复习巩固课文的背诵。

3、复习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文中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层意思?

5、拓展了解当代为人民服务的人物。 《一夜的工作》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表现了周总理的什么精神品质?

2、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赞扬周总理品质的文章。

3、积累赞美周总理精神品质的成语。

二、词语归类 生词:

僻静 恐怖 宪兵 肥胖 绞刑 匪徒 舅舅 彻底 迁移 鸿毛 兴旺 野炊 送葬 书籍

抽屉

魔鬼

哼唱

严峻

残暴

啃咬

鼎盛 四字词语: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三足鼎立 一言九鼎 大名鼎鼎 人声鼎沸

三、课文分析: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使读者读了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深刻。

2、《灯光》一文的作者是王愿坚,本文讲了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3次。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分别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困难等方面的内容。

4、《一夜的工作》是何其芳在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通过具体的事例赞扬了周总理不辞辛劳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第二课时

重点:进行归类练习

一、选音节:

等待(dài dāi ) 待会儿(dài dāi) 强(qiáng qiǎng jiàng)大 倔强(qiáng qiǎng jiàng) 勉强(qiáng qiǎng jiàng ) 夹(jiā jiá)心 发夹(jiā jiá))

二、按要求写词 1写出四个表现人物品质的成语: 2.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 3、写出爱国的诗句:

三、句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百分之百,这里指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贯彻到底。

句子意思: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句子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1、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 父亲含糊地回答“我”,是因为我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你能回答“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民服务》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阅读。

3、《囚歌》的理解。

五、作业

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四篇: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Unit3Revisin

一复习要点

一般过去式的应用和归纳

2熟记并应用本单元11个短语

3能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事情和自由交际

4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能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事情和自由交际

三前准备

PPT,练习本,听写纸

四教学过程

前谈话: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非常喜欢看。听,这是什么动画片的歌曲?对了,这是动画片《哆啦A梦》的主题曲。哆啦A梦有很多神奇的宝贝,比如„„你知道老师最想拥有哆啦A梦的哪样宝贝吗?Thetieahine---时光机器!Beauseitantaeetantie,anplae!因为它可以带我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堂,时光机器会带我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想知道什么地方吗?想呀,那我们就上吧。Flle,pleaseGgg,let`sg!lassbegins!

堂实录:

T:Firstfall,let`shant

Listente,please

Nlet`ssaittgetherne,t,three,g!

2T:hereareeging?

h,it`slasteeend

Allthephraseshereareinpasttiefr

Frexaple,athTVbeesathedTV

>

读音:

让第一组的学生手持卡片,全部学生念出该短语中动词的过去式。这些短语有:ashedthelthes,

leanedther

plaedtheftball,

visitedgrandparents

2>

读音分类

T:L,athed,‘ed’sunds|t|I`llputithere

anuputthephrasesintherightbasets?

刚才手持短语的同学把卡片放进相对应的语音篮子里面。

T:Let`sseeRight?

nderful!Let`sreadthetgether

T:hatabutgandread?

GbeesentReadbeesread

3>闪现速记

T:Nlet`splaagae

LarefullReeberasanasuan

屏幕上依次出现两张,三张,四张,五张!

3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

T:hereareen?

Readthistnguetinster(绕口令),thenthedrillpen

L!Therearesanbutterflies,thean`tfindtheirfriends

anuhelpthefindtheirfriends?

Frexaple,dathesithdid

Thethers,anu?

其它不规则动词有:seesistudfl

4T:Allthebutterfliesfindtheirfriends

hereeretheging?

,itasabeautifulgarden

Hanflerserethereinthegarden?

ne,t,three,sanflers!

anurderthe?

eeenddiduhatlastd

readuDidbs

ritednnurexerisebs

T:hatdidudlasteeend?

Didu„?

>

Pratiseithurpartner,please

同位之间先练习一下吧

2>师生问答

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得到一朵小红花

6T:Gd!Bsandgirls,let`sgtantherplae

Be,beaut

Readtheagisentene,please

T:Hereeare,theuntainTai!

First,let`sensepitures

DiduevergtuntainTai?

urfriendZhangPengenttuntainTailasteeend

Thisishisdiar

arh24th,XX

Sunn

Lasteeend,IvisitedgrandparentsbtrainThelivedinTai`anSaturdarningIlibedtheuntainithgrandpaThereereanbeautifulflersandtalltreesThebirdfleinthesThefishsaintheriverhenIgttthetpftheuntain,IastiredutSundarning,egtupearltseethesunriseHbeautifulitas!Iassexited

>Tirrss

aZhangPengvisitedgrandparentsbar

bThebirdfleinthefrest

2>Anserthequestins

aHasZhangPengfeelinghenhegttthetpftheuntain?

bHasZhangPengfeelinghenhesathesunrise?

T:Let`sseethesunrise

7T:DuanttlibuntainTaitseethesunrise?

想不想亲自爬上泰山去看日出?

想啊,I`srreanntlibuntainTaithislass

ButeanlibantheruntainL!

勇攀高峰

>

找出不同类的单词

a

Atgether

Beeend

esterda

Dtda

b

Asa

Bsa

up

Dfle

Afunn

Bbie

ind

Dgrateful

d

Aent

Bread

ashed

Dstud

2>单项选择

7T:,bsandgirls,tiefrurher:

>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例:

arh24th,XX

Sunn

Ientt„Idid„

2>

小组内交流,评出3项“最”的日记

a

书写最工整

b

文字最优美

最优秀

第五篇: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2018郯城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范围:哲学第三单元)

一、单选题24*2=48分

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有(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下列成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是(

) ①邯郸学步

②唇亡齿寒

③青出于蓝而胜于

④蓝吐故纳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在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黑客带来可乘之机,令人防不胜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在可预见的未来谁都难以完全做到高枕无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只要坚持一分为二,就能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不能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住事物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4)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 (1)(2)(3)

B. (2)(3)(4) C. (1)(2)(4)

D. (2)(4)

5.生活中人们发现某些药品与食物之间存在相克关系,它们的营养素、化学成份会相互抵抗、制约,若搭配不当,会引起中毒反应。如钙片忌菠菜,抗生素忌果汁等等。这表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孤立的事物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不能调整原有的联系

④应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下列表述,符合辨证法思想的有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怨天尤人”错在( )

A. 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 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 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 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8.2017年5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圆了国人的“大飞机梦”。作为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背后凝聚着几代中国航空人的青春与付出。国产大型客机的成功首飞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扶持新事物和否定旧事物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为了防止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机器人必须学会对不可能做到的任务、对有可能危及自身以及可能违反道德准则的任务说“不”。尽管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可能会放大人类的错误或不法行为,但这些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局限,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安全、更有效率、更有乐趣。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立足关键部分,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变革生产力,创造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③部分影响整体,提高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由此可知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②事物的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承认矛盾有利于消除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2015年12月,四川卫视推出《诗歌之王》节目,创新性的将经典的诗歌文化与原创音乐重新结合,以精炼的诗为歌词,与音乐碰撞出火花,一方面让经典诗歌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拉近大众与诗歌之间的距离,真切的体会到诗歌之美。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②坚持辩证否定观,用扬弃的方法对待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④正在处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高速上网,4G手机的通信速度更快,实用的网络频谱更宽。这表明(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

B.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面继承中得以发展的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据此回答题。

14.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育、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 A. 发展中断

B. 显著变动

C. 相对静止

D. 非连续运动

16.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7.“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②矛盾双方相互陪衬、相互斗争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普遍的、绝对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文明的力量——人与自然的创意》一书的作者突破既有的历史文明著作的叙述习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实验,以风、雨、气温、地形、洋流、纬度、海陆比例等元素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分成九大类型十七种生存实境,细数历史上人与环境的各种可能。这说明 ①“以风、雨、气温、地形等元素为依据”实现了历史文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②该书是对传统历史文明著作的辩证否定 ③新的编写体例提升了人类文明的艺术价值 ④该书是人们根据固有联系建立的一种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建国初的“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确定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党的十二大以后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共十九大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说明: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B.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C.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绝对的、永恒的 D.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下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要树立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

③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1.人们总说“秋风扫落叶”,但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地则是春风微拂,树叶飘落,出现“春风扫落叶”的有趣景象。上述现象 ①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③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应该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证明了“秋风扫落叶”是错误的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2.下列说法中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体现哲理一样的是(

) A.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B.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3.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束来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存在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人 类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人类社会的实践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4.据报道,一枚在西伯利亚科雷马河的永冻层已经封冻了三万年的种子,被俄国科学家在培养皿中成功复活,并种出了一棵水果树苗,创下复活最古老植物种子的纪录。这一科学成果说明

A. 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B.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部分(52分)

25.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消息,点燃了全球中华儿女的热情。在东南亚、南美、俄罗斯、非洲,华侨华人对这一消息奔走相告。“国强,侨则安。”坦桑尼亚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朱金峰说:“我们盼着祖(籍)国越来越强大。‘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的富强,中国梦的实现,绝不仅仅关乎国内,也关乎我们海外的华侨华人。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机遇。”

“国强,侨则安”,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机遇。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进行阐述。(12分)

26.(2017·河北唐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些年,人们最深的感受之一,便是交通越来越发达了,火车司机薛军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有着28年驾龄的薛军,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四个时代,拥有四种类型、六本不同驾驶速度等级的火车驾驶执照,先后驾驶过“前进”“东风”“韶山”“和谐”系列的二十一种机型。从操纵时速60千米的蒸汽机车,到操纵时速350千米的高铁,28年来,薛军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速度”是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的。(12分)

27.“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来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14分)

28、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原因?(14分)

1-5 D D C D C 6-10 D C D B D 11-15 B C A B C 16-20 B B C D C 21-24 B C B D 25.答案 (1)整体统率部分。国家与个人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有国家强盛,个人才能获得安定。(2)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会起到决定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机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力是巨大的。(3)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树立全局观念。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关乎国内,也关乎海外华侨华人;海外华侨华人的一言一行也体现着中国的形象。我们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国家民族观念,让中国越来越好。

26.答案 (1)“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四个时代、多种机型的更替,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

(3)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和工匠精神,又善于借力“巨人”,体现了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也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

27.答案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认识问题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从总体上来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这是主流。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抓重点、抓关键。适应新常态要把握关键,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应新常态,适应新变化,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是因为旧常态下存在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才促使我们在新常态下积极处理生产与消费、产业与市场、科技与人才的矛盾,推动经济健康常态运行。

28、①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新兴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辩证否定,是媒体形式的发展;②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③又是发展的环节,新兴媒体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发展;④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其实质是“扬弃”,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特色,因此要形成生态互动,融合发展

上一篇:装修公司工作计划个人下一篇:最新党员自我剖析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