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期末试题

2022-09-17

第一篇:哲学与生活期末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范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 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 塞翁失马 ④ 刻舟求剑

⑤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⑥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2.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

A.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实践决定认识

C. 事物是发展的

D. 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 四季更替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 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 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 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

A.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 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7. 在圆满完成13天的太空任务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9点14分(北京时间21点14分)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说明( )

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经过10多年的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

8. 舒斯云教授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再次证明( )

A. 人的知识来源于人脑不同的区域

B. 大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C.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 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9.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 认识经历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0. 当人们办事情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

A. 人们所面对的社会条件

B. 人们的金钱观

C. 人们所处的时代

D. 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程度等

11.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说,这是由于( )

A. 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D. 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12. 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以德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

A.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 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西部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助学工程,使大批贫困学子迈进高校大门。

13. 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表明( )

A. 国家允许人们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B.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 社会集体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D. 集体主义已经成为人们唯一的价值选择

14. Goo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07年11月14日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指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 )

①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 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④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针对目前有记者将北京‘首都’写成‘首堵’的现象,北京市长王歧山说:目前北京堵车现象严重,关键是“公交”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但个别记者把‘首都’写成‘首堵’,这有点夸张。

15. 北京堵车现象严重,关键是“公交”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告诉我们( )

A.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B. 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首堵’现象

C. 要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D.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16. “北京堵车现象虽然存在,但个别记者将‘首都’写成‘首堵’,这有点夸张”王歧上市长的上述讲话体现了( )

A.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B. 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首堵’现象

C. 要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D.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17. 河北省政府日前对市场上几千只“涉红鸭”和几百斤“红心”鸭蛋进行焚烧处理。其负责人说:“目前没有明确标准证实苏丹红饲料能否在鸭子体内完全代谢,为防万一,我们对喂过苏丹红饲料的鸭子全部捕杀。”河北省政府对“红心”鸭蛋等的处理体现了( )

A. 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 矛盾具有普遍性,应坚持全面看问题

C. 事物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D.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决了台湾的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回答18—19题。

18. 坚持“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 )

A.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千差万别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19. 台湾领导人声称“台湾不是香港,不适合一国两制”。从哲学上看,台湾领导人( )

A. 承认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夸大了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特殊性

C.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 夸大了矛盾特殊性,承认了普遍性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发扬刻苦攻关的精神,加快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为用科学的手段战胜“非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此回答20—21题。

20. 人们依靠科学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这说明人类要在与自然灾难的对抗中取得胜利必须( )

A.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 尊重客观规律

C. 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灾难的信心

21.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人民的健康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中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邓练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等。他们发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一道防“非典”的钢铁长城。他们的事迹表明( )

①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② 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个人素质

③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观

④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突发百年罕见的大灾变。这次灾变突发前,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做出预报。由于印度洋很少出现这种自然现象,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在印度洋没有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B. 要把握事物的规律

C. 要坚持适度原则 D. 要居安思危

《人民报》载文指出,目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现象屡禁不止。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3—24题。

23. 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消极现象的屡禁不止说明( )

A. 拜金主义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C.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D. 应高度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24. 从哲学上看,要逐步消除上述材料中的消极现象,就必须( )

A. 反对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B. 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C. 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 高度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有关媒体曾发表短评强调,“十一”长假,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不足、差距、矛盾,但首先还应承认,放长假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好事不一定完美,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今后可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这一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27. 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仅仅两个词汇次序的变化,其实有着相当的深意。“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18分)

28. 材料一:粮油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最近,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

材料二: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规范不当得利,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3分)

29.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认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材料二: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论上说明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5分)

(2)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说明“推进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5分)

试题答案

第I卷

1—5 ADABC 6—10 ABBCD 11—15 DACBA

16—20 CABCC 21—25 CDABD

第II卷

26.(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1分)事物自身包含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2分)

(2)“十一”长假“有不足”、“差距”,这体现了“十一”长假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2分)“好事不一定完美”,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2分)“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是好事”,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2分)

27.(1)人们的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我们要解决面临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

(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又好又快”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

(5)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成分结构与排列次序不同也会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6)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28.(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市场中的不法行为和不当得利,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粮油价格上涨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3)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国家合理统筹城乡关系,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29.(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的正确意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5分)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要优化事物的结构。所以,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5分)

第二篇: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高二(

)班

姓名:___________

期末综合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这表明(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

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这得益于各地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是基于( )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3年5月,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 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4.“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体现了(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 ③④

5. 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据此回答6-7题。

6. 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

)

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④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 莫言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说:“从马尔克斯文学里面得到很多的滋养,他是没见面的大师。”莫言说自己曾学过马尔克斯,但在创作生涯中,也不断去消化吸收并尝试自己的想法。莫言的创作体会启示我们(

) A.不同国家作家的审美观相同

B.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C.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8.2013年6月8日,有着56年历史的“音乐界奥斯卡”格莱美大奖首次来到亚洲,成都观众在华丽的嗓音中体验东西方文化的珠联璧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分重视文化传承,2013年5月习近平寄语青少年,鼓励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据此回答9-10题。

9.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 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回答11~12题。

11.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13.“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4.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15. 2013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下列选项与材料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剩有残缺效李牧,雁门关外杀敌回 ③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据此回答16-17题。

16.2013年3月30日,“深圳最美女孩”被指是假新闻,“90后女孩给残疾乞丐喂饭”是网络炒作,涉事记者向公众致歉。网络炒作(

) ①反映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是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需要的大众文化

④会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针对网络文化中的乱象,6月3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净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低俗炒作等信息。“净网”行动(

) ①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表现

②会限制文化市场的发展

③有利于克服文化市场的缺陷

④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实现“文化梦”需要(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迄今为止,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建立了43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

尊重差异

文化趋同

B.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

文化霸权 C.色彩斑斓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文化平等

求同存异

文化自信

20.2013年4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公益性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单位外,应当逐步地免费开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 ①有利于改造和抵制落后文化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1.2013年3月是“公民道德建设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必须(

)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风尚

②培育开放的社会心态 ③政府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2.2013年8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 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②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是基于教育具有教化人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3.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四德工程”的开展(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有利于营造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有利于全面传承齐鲁传统文化,创造文化新辉煌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必须(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种品格。”这启示我们,公民在道德建设中要(

)

A.弘扬传统道德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树立远大理想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小事做起

26.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⑨ C.②④ D.③④

28.以前,人们一遇大旱,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再遇干旱,则是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这说明( ) A.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大改观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不同

D.哲学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9.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黑格尔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 ) A.哲学知识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B.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30.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①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①机械性

②物质性 ③不彻底性 ④形而上学性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依据(《文化生活》) 33.高考过后,一些考生收到同学发送的连环诅咒短信:“高考结束,送你咒语,如想金榜题名,就请将此条短信转发10个人,如不转发或删除此信息,一定遭到落榜的厄运!”有些考生怕遭到“报应”,不得不按照要求转发诅咒短信。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 A.考生应加强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B.迷信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

C.一些考生还没有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考生应自觉践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34.“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1)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实施主题宣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

(1)

(2)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意、动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漫、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产

(2)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一论断说明科学发展观( ) 业集群,提高重庆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①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③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④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______观点。(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二、非选择题

36.《中国青年报》载文:台风“达维”是海南岛30余年受影响最强烈的台风,目前已给海南省18个市县222个乡镇带来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16.47亿元,夺走了21人的生命。空前的灾难过后,大多数人们开始积极地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荒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7.2013年1月26日重庆市人代会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并提 出了一系列措施。(12分)

3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明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类似“到此一游”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文明素养相对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诚信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人民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公民文明素养的认识。(5分) (2)从公民角度谈谈如何避免出现上述不文明现象?(9分)

(4)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4) 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3)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3) 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 力。

参考答案

1—5 CACDD

6—10 CCADB

11—15 ABCDB

16—20 CDBDB

21—25 DCBCD 26-30

31-35 36.(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分) (2)第二种人认识到“荒灾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分) (3)第三种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4分) 3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 分)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分) (3)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分) (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分)

29.(1)①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了,人民的文明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3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人们文化素养的低下制约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分) (2)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②努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用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2分)

③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

④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分)

⑤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分) (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主观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主观题集锦2014.01.0

41.2011年8月12日,央行发布了《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持续“稳健”,并继续把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报告提出,未来将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央行表示,下阶段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方法)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4分) 答:①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改革开放的现状,又展望了中国美好的未来。②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和地位。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阶段,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③坚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指出中国正在不断创新,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近两三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和批准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划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它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别考虑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考虑到国家全局布局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这个地方的特殊需要。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所有的区域规划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国规划一刀切,体现了各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规划制定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请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合理性。(12分)

答:①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制定和批准的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3分)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区域规划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域规划要特别考虑到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的特殊功能。(3分)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规划和文件在很多重要方面体现了共性,但是又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特色或者个性。(3分)

3.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请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6分)

答:(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安排。(

3分)

(2)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关键作用。(3分)

4.探究题(18分)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多渠道就业,一部分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竞聘“村官”。某高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研究型学习活动。

同学们上网收集到一位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我想人总是要有点理想,到祖国做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在农村,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使更多的人学法、用法,我在村里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3年过去了,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6分)

围绕“村官”话题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大学生年轻、有激情、文化层次高,适宜当“村官”。有人认为,大学生专业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当“村官”会浪费大学四年的学习和投资,不适宜当“村官”。

(2)结合自己人生规划,探讨大学生是不适宜当“村官”,并说明哲学理由。(6分)

(3)假如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6分)

答:(1)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该“村官”选择到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该村官能在工作中尊重农民,心系农民。

③坚持实践的观点。该村官办夜校,学以致用。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该村官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①适宜。经过基层锻炼,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依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不适宜。大学生当村官是浪费人才。依据: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的看问题。

(3)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大学生应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困难中把握机遇。

②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解决矛盾,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大学生应敢于面对困难,并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学生应根据个人兴趣和条件,实现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

5.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简要回答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9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

的潮流,上海世博会为顺应这一潮流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低碳世博”的理念指导下,上海市打造出了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3分)

③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倡导“低碳世博”的理念就是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3分)

6.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对此也作出了不懈地探索,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做出了重大调整,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新理念。

运用认识论道理对上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12分)

答: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为解决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我党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并不断地进行调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6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同时,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我党在不同时期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不同论述就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6分)

7.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G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增长在全国率先反弹。G省的成功关键在于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适时制定了“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双转移”(转移产业和劳动力)、“双提升”(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双破解”(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竞争力提高难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战略,抓紧转型,坚韧求进,化危为机。2009年G省GDP增长9.5%,经济总量连续第二十年位列各省“冠军”。

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结合材料分析G省经济成功复苏的对我们的启示。(12分) 答: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G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的组合,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分)

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G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3分)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G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把握关键,坚定不移地调整结构,实现了经济率先反弹。(3分)

④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G省通过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抓紧经济转型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分)

8.经历了“4.14”大地震后的玉树重建规划已经启动,青海省委指出,灾后重建是大事,听取百姓的声音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之一,要让老百姓说话,看他们怎么说,说什么,以确保重建举措收到良好效果,尽最大努力保障灾民的利益。

运用历史观和价值观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在灾后重建中高度重视群众的利益。(7分)

答: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党和政府在灾后重建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以,在灾后重建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4分)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题一

2015级高二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2. 下列不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B.“存在即被感知”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下列说法与朱熹观点一致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我思故我在”D.“世界是上帝和神灵创造的”

4. 2013年中国流行语包括经济适用男、十动然拒、白细美、屌丝等,这些流行语的出现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决定物质②物质决定意识③存在决定思维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③B.②③C. ②④D.①④

5.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强调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把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放在首位,而不再看重花里胡哨的简历。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解决实际问题是认识的根本任务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的说:“如果我错了,只要一个证明就足够了何须100个呢?”回答6—7题

6.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真理总是不断变化的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D.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7.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D.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特点

8.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安全软着陆,太阳翼展开。此次成功落月,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材料说明( )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D.规律具有主观性

9. 关注群众的切身感受,也就是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干部作风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该作为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切入点。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错误的意识来自于人的头脑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D.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13年6月中旬以来,重庆市教委就高中课程改革问题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针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措施。回答11—12题

11.在2010年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重庆市教委指出,课程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只是一种回归,是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这表明()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依据一定条件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发展不是革命,不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D.认识是事物发展的决定环节和根本动力

12.针对目前推进课程改革出台的有关政策,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理解和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

①人们所处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不同②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永远无法正确认识事物③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④意识反映的对象存在差别

A.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②③④

13.唐代画家戴嵩曾做《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4.3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展,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A.客观决定主观,实践产生理论B.思维决定存在,创新推动发展

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否定带来进步,改革促进发展

15.恩格斯说:“人离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客观物质性B. 主观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变化发展性

16.有资料显示,有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C.一事物与周围其他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1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意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就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B.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C.事物都是发展的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8.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说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④ 信息技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前提

A.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

19.时下,补钙广告布满银屏,给人以钙能预防和包治百病的错觉。而医学专家指出:“补钙要因人而异,且补充过度有害无益。”“补钙要因人而异”,从哲学上讲就是要()

A.重视外因的作用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②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 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2.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3.我国的煤炭高瓦斯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气层,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煤气层,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D.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24.从前有一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饼子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人很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从哲学角度看,这个吃饼人错在()

①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否认了事物的质变③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④割裂事物的联系,孤立的看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表明()

A.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建筑和上层建筑都是不相适应的

B.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

26. 苏南地区作为经济上率先发展的地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继续领先全国一步: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以科学发展解题”,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不断破解各种矛盾冲突中获得新的发展。该地区推行“幸福指数”,他们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体系,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打通城乡间的生产要素,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分析苏南地区的有益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启示。(17分)

27. 材料:到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科技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字狱、焚书坑儒等对文化的摧残,破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二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学教育影响,认为只要学习古代先贤理论即可,忽视向农业生产者学习;三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深入探索研究,传统农业局限于经验,少有创新。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探究我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18分)

28、受国际环境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结构性矛盾、就业歧视、学生职业观偏差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境。新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教育部提出了采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多种渠道。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指导自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15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 C2. B3. D4.B5. B6.C7.D8. B9. B10. A11. C12. A13. B14. C15. B16.C17. D18. C19. C20. A21. D22. C23. C24. D25. C

26、(1)苏南地区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这启示我们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正视矛盾,善于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3分)

(2)“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启示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4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苏南地区“尊重群众”、“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体系”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苏南地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3分)

27、

28、(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学生找工作应从目前的社会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要适应就业的新形势,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5分)

(2)意识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大学生应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扬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5分)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 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7√8√9×10×11√12√13√14√15√16×

上一篇:志愿服务队工作制度下一篇:制药厂安全环保建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