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2024-05-06

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精选9篇)

篇1: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人的因素

范春雷

摘要: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一般教科书上都归纳为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简称4M1E因素。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一方面内容,管理,将环境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叫管理,所以应该叫5M1E因素,英语字母也是按象形和会意来造的,M就像人的带手指的那一半手掌,所以,高的工程质量是靠人的五个手指的辛勤的劳动来建成的。现在我就这六方面因素在建筑质量历史上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1.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得,人员的素质: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自身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是建立在当时的历史和政治经济环境之中的,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2.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也要求建设更多的工业项目和政府的工程项目,像当年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北京的十大建筑,当时的建设者都是当时部队的工程兵,当时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国家项目,私营企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也转变为国家经营的企业,当时的工程兵承担了新中国建设的光荣任务,工程兵成为新中国的工程建设者。民间的泥水匠散落在社会上承担一些居民房屋的修缮,和一些零星房屋的建筑施工,不成规模,也没有组织,不具备成为当时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的条件。工程兵则经过战争的历练能具有组织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人员数量上的优势,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项目在社会上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后,工程兵也都成建制的转变身份成为地方的建筑企业,转变身份,推向市场经济的社会大潮中。

3.像现在的中建八局是1983年由解放军某工程兵团成建制的专业而来,泰安的泰安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是驻地在莱芜的工程兵部队转业而来,这种建筑企业现在仍然是中国建筑业的龙头老大,无论从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还是机械装备上都是代表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先进水平,军人的优良作风像是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精心组织等都很好的护卫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兵部队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在影响建筑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比较机动和灵活的,是最能与时俱进的,最具有成长性。4.解放军工程兵的成长经历就很能反映这种影响,解放军工程部队的前身都是从国民党部队里的工程兵转化而来,把俘虏的国民党部队里的工程兵进行改造整编而成,像中建八局就是由原来在北京的傅作义兵团里的工程兵团转变身份组成的,当然,当年的国民党军队里的工程兵的技术水准,质量控制水平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高的,也是经过很多工程历练,久经沙场的磨练后才逐步的成长而成的,也是闹了很多笑话后才取得大的进步的。从中国赴缅甸作战的远征军,中国的士兵和美国人一起训练,可以开洋荤,长见识,汽车,火车,飞机都见了,不再乡下人了,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够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滇缅印战区成为中国抗战史上对日本作战唯一完胜彻底击溃日军的战区,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极为悲壮辉煌的一笔,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全是人的因素,中国远征军与美英的远征军并肩作战,既长见识又锻炼能力,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所以说,人的因素是最机动,最具有成长性的因素,经过一番培训,一番学习,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水平是可以得到很大提高的。

5.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大量的农民从集体劳动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更多的农民成为工程建设者,从最初的仅会砌砖,筑土石墙,浇筑混凝土,到有很多人能看懂图纸,能承包工程。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连石灰膏的沉伏期要两周以上都不清楚,用未经充分熟化的石灰膏抹墙面,结果大片大片的墙面被未熟化的石灰拱出了小麻坑,有的把过期的水泥当做正常水泥使用,连水泥的质保期都搞不清楚,结果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在这批建筑从业者的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能操作精密的设备,大型机械,能进行一些复杂项目的施工管理。6.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在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影响下,建筑工人的综合技能.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近几年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建筑专业人才,这些经过正规教育的学校毕业生参与到生产建设当中,并逐渐成为建筑生产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引领着建筑生产走向更高水平,带领整个业界的素质不断走向更高。现在各工种的教育培训做的越来越多,越做越细,像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培训,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企业经理的继续教育培训等,使建筑从业人员的技能得到充分展现和提高。各种新工艺,新工法的创新与改进,更多的标准做法,规范化管理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样板房,样板户,样板间,样板引路,榜样带头,先进带后进,样板引领这个制度安排有效提高了建筑上各工种从业人员的的工艺操作水平。更多的观摩学习,通过各种技能比赛,也让各工种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大大提高了工程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项技能鉴定、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等各项配套制度不断得到建立和完善,落实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让业务水平达标的从业人员能依法执业,这一制度也从法律上保证了技术管理人员的执业素质。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大力培训建筑业从业人员,开展在职培训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探索工人技能分级管理,使岗位技能与工资挂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新人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职业教育中不仅要有训得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培的能力,只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才能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使建筑产品质量控制在更高的水平上。

篇2: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阴雨天气人们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如果天气转晴,心情跟着也就好多了。特别是连天的阴雨,人们容易烦躁不安,对人对事都极不耐烦,处理事物也会欠考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的自然电磁压力在满月时会发生变化。对月亮敏感的人,大脑右半球的电磁压力在满月时会增加,其后果是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有关专家建议,在满月的日子里对月光敏感的人工作不要太紧张,要多休息。

受颜色刺激的影响。

一般来说,鲜艳的颜色能驱赶人的不良情绪,心情易于发生好转。所以“浓妆艳抹”的春天,人们的情绪往往非常好。不同颜色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不同的影响。通常蓝、紫色调最易引起眼睛疲劳,红、橙次之,黄绿、绿、蓝绿、淡青等色调引起视力疲劳的较少。红、橙、黄等色给人以温暖感、轻快感,青、绿、紫等色给人以寒冷感、沉重感,而且它们的彩度越高,感觉越明显。另外,红、橙色有引起兴奋的作用,也会引起不安和神经紧张,蓝、青色则有镇静作用,易在心理上产生清洁、镇静、肃穆的感觉。在同一平面上,暖色给人以前进感,冷色则使人有后退感,明度高的颜色使人感到近,明度低的颜色使人感到远。

受人体生物钟的影响。

人体的生理活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节律起落变化,这就是生物钟。人体的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都要受生物钟规律的支配,从而产生生理活动的高潮和低潮。高潮时期,情绪往往比较饱满,工作效率高。而低潮时期,情绪一般比较低落,容易表现出不耐烦等不良情绪反应,办事效率低下,容易出差错。一般来说,中午和黄昏以后这两个时间段生物钟处于低潮,人们互相之间应尽量扰,特别不要安排重要的活动内容。

女人月经期的影响。

女人处在月经期,往往情绪很不稳定,易暴易躁。有时遇到极细小的不顺心事情,甚至三言两语不对头,就容易发脾气、摔东西。在这个时期作为男人应该多忍让,尽量避免争吵。

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篇3: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增加, 由此产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更是令人难以接受。全世界平均每六分钟就有一人死亡, 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受伤, 至此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和受伤人数已达四千多万人, 由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 这不但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而且也给众多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与负担。为此, 如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减少事故发生,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2003年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中统计出的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死亡人数构成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 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中, 人的影响因素最大, 车辆因素其次, 道路因素只是最小的一部分。因此,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主要职责就在于如何保障人的行为安全。

二、道路交通事故特点

从人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 结合公安部所统计的数据可以总结出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如下:

(1)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002年由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造成交通事故比例达90%以上。机动车驾驶员违法操作、经验不足、行为规范差等造成了87%的交通事故, 非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事故有3%, 行人交通违法引起的有3%。

(2) 低驾龄驾驶人为交通事故责任主体。2004年驾龄不足3年的驾驶人肇事造成33996人死亡, 占机动车肇事致死亡人数的36.3%, 比2002年增加18015人。统计表明驾龄在1-3年, 年龄在21-35岁的驾驶员是主要肇事人群, 经验不足、判断能力低、盲目自信是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2]。

三、道路交通事故人的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事故是由人、车、路、环境所组成的系统失去平衡造成的。其成因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原因是人的因素, 包括驾驶员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则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影响等。

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 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30%, 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7.5%, 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 行人、乘客占5.19%, 其他人员占2.63%[3]。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受社会环境、遵章守纪意识、安全意识所主导。许多人不了解交通规则, 更谈不上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由于驾驶员违章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驾驶水平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大量存在;尤其是超载、超车和超速等“三超”现象更是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非机动车骑乘人员和行人由于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无视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为数不少。从2002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统计数据来看, 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肇事共造成85916人死亡, 占死亡总数的78.56%;其中因超速、违章占道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等违章肇事造成21123人死亡, 占死亡总数的19.31%。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违章肇事分别造成4589和6798人死亡, 分别占死亡总数的4.20%和6.22%。

可见, 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改善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决定性因素。

四、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

道路交通安全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 保障人民交通安全是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 减少交通事故应以预防为主。这里主要针对人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1) 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30%, 而因驾驶员造成的事故占绝大多数。驾驶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而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是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因此, 驾驶证的获取事实上就是对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的综合评价。然而, 现在的驾校所谓的教学很多都是走形式, 教的少, 学员自然练得也少。更有甚者, 不学也可以拿到驾驶证。于是, “马路杀手”一词横空出世了, 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自然不在少数。

交通法规是为了维护交通安全, 保障出行者的安全。如果驾驶员能够严格遵守, 那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交通事故吗?当驾驶员在路上开车时, 如果不挤不抢, 那么还会有无辜的行人因过交叉口被闯红灯的车撞伤或撞死吗?当夜间渣土车工作时, 如果能安安稳稳的开, 不超速, 那么还会有悲剧发生吗?当香甜的美酒灌下肚时, 如果能不开车, 那么像“6.30”那样的惨案还会发生吗?作为驾驶员, 应该明白其在交通中所承担的职责,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

综上, 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 严格审查驾校的执教资格, 合理规范驾校的教学秩序, 对学员的安全教育必须贯彻;其次, 交管部门应做到依法执法, 严格守法, 合理发放驾驶证;再者, 定期开展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 让他们明白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2) 提高行人的综合素质。在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前提下, 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行人的违规过街导致。行人会采取适时穿越、等候穿越、推进穿越、跟随穿越等方式过街, 而这些将会给驾驶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车速过快时, 如果行人突然穿越, 即使有足够的间距可供驾驶员刹车制动, 但如果驾驶员没有注意或者驾驶员一紧张采取了错误的方式, 那么悲剧就可能发生。当行人跟随穿越时, 驾驶员需要判断行人的运动趋势, 决定是否改变行车路线, 就有可能会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擦。因此, 如果行人能够遵守交通法规, 等一等红灯, 那么这些事故都有可能避免。所以, 建议社区或单位组织成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 设置感应器, 阻断驾驶员的抢时观念。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 是关于公交专用道上设置伸缩杆从而导致小汽车发生碰撞的事故的资料。由此, 我大胆假设, 在交叉口停车线上设置弹性伸缩杆, 使驾驶员不会为1s绿灯时间而争抢从而发生事故, 当然, 事先要在路段上给予比较明显的提示, 否则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将是市政部门。

如图5-1所示, 在停车线处安装伸缩杆, 在绿灯结束黄灯亮时伸缩杆伸长, 而当红灯结束时伸缩杆缩小。当然, 上述做法只能限于直行道, 对于左转待转车道则不适合, 因为直行绿灯时左转车道上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至待转区, 同时, 左转车辆相对于直行车辆闯红灯的概率相对较小, 因此, 对于左转车道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为什么设置这个伸缩杆?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 之所以敢闯红灯就是因为前面没有阻碍行车的障碍, 所以人们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对待。而相反, 当一个人明知道前方有障碍还继续闯时, 那么这个人必然就是不知情或者就是莽撞再或者我亦不知道了。所以, 我认为, 这个方法不是没有人提出过, 而是因为政府部门担心会有这样的人撞上去, 但是, 我们做决策时不应被太多东西束缚。如果有人敢闯, 那么他对生命的态度就是不尊重。

五、小结

随着多年来国家及政府不断的关注, 道路交通事故数已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 它仍然存在, 而且重大、特大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我们不希望篮球女孩的悲剧继续上演, 也不希望“我爸是李刚”继续嚣张, 更不希望药家鑫的死, 死的一点意义也没有。综上, 我觉得交通事故数的降低还得靠人,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守交通法规, 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不斗气开车, 不抢时开车, 不酒驾开车, 不疲劳开车, 不超载超速, 那么, 再有发生事故也就纯属意外了。

摘要:随着道路建设的迅速以及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 道路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 每时每刻都有人员伤亡。本文主要从人的因素角度出发, 在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 希借此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特点,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马璐.道路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 2005, 6.

[2]胡晓娟, 胡毅夫.国内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10.

[3]温魁刚.浅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策略[J].建材与装饰, 2007, 10.

篇4: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影响安全;因素浅析

铁路运输安全是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无损的综合表现,也是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全部生产活动协调运作的结果。运输生产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系统操作人员违背了系统操作规程所至。纵观各类事故都与人有密切关系。为确保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目标,在此对影响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人的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影响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人的因素分析

1.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的影响

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是影响该单位(系统)安全稳定的首要因素。虽然全路各级领导均强调安全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部分领导还切实存在着“喊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投入不到位。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与成本压缩的实际是一组比较尖锐的矛盾。

(2)使用干部错位。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与市场经济的逐步接轨,促使部分领导在使用干部上有时把安全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高但营销能力强、完成生产任务好的干部放到一把手的领导岗位。

(3)安全管理“手软”。铁路的安全考核、奖惩体系已基本完备,但不少单位没有落到实处。

1.2干部队伍素质的影响

随着安全逐级负责制、干部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的逐步健全、完善,各单位、各系统均形成了完整的干部考核奖惩体系,但是由于落实上的“手软”,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要求不严,管理松懈。一些干部工作标准不高 ,对己要求不严,工作马马虎虎,不愿得罪人,对发现的安全问题不管不问,不批评,不处理,干好干坏一个样,麻木不仁。

(2)工作不实,作风漂浮。有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应酬接待,对大量的实际工作却能推则推,能躲就躲,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做表面文章。

(3)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己的思想认识落后,观念陈旧,对自己原来的认识抱残守缺,不注意改造实际学习,把科学理论当作一种装潢或摆设,学而不实,学而不信。

1.3职工队伍素质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培训机制没有与落实、考核、竞争上岗机制融为一体,致使培训的好坏对职工的收入影响不大,职工感受不到“学不好就下岗”的压力,致使现场作业“两违”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思想素质不高。“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在每个职工心中牢固扎根,对各类事故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损失和持久的影响还缺乏深刻、清醒的认识,两纪松弛,作业标准不高,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大量隐患。

(2)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经过几次调图提速,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开通,设备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加大,技术作业标准在逐步提高,但职工素质教育却没有相应跟上,致使部分职工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作业标准不能熟练掌握。

(3)实作技能不高。目前,部分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现场实作技能不高, 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许多事故都是由于职工素质不高、应急能力不强造成的。

1.4作业人员思想状态的影响

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这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生活的琐事、工作的压力及其它不可预知的客观因素,都有可能对职工的思想稳定造成影响。

2.安全管理对策的探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一项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安全第一主要是运输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安全第一”的思想到位,解决好各种各样的矛盾,是“预防为主”的前提。

2.1严格对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进行追究

(1)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安全意识。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观念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行为。

(2)健全领导干部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现行的安全管理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注重的是一般干部失职行为的追究,而且是在出了重大安全问题后才去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基本没有明确规定对单位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追究。

(3)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治企。落实领导责任,就要积极推行依法治企工作,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管理的原则,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2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管理有序”的干部队伍

(1)加强干部培训工作。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干部为目标,加强对干部进行技术业务知识的培训。

(2)加强干部考核奖惩。要把考核安全政绩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干部的作用、奖惩、诫勉与安全业绩结合起来,在重大安全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3)加强干部作风转变。出了安全问题,干部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自身开始加以解决。

(4)加强检查监督。要按照权利、责任统一的要求,对各单位、车间第一管理者岗位负责制的落实情况,要每月进行网上公示。

2.3建设一支善打安全硬仗的职工队伍

(1)落实安全责任制。要结合减员增效,进一步规范竞争上岗、择优上岗等办法。对班组长和主要行车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通过排队促尾、末位淘汰,努力形成岗位作业标准的落实保障体系。

(2)实施综合教育培训,确保职工素质达标。一要抓好安全思想教育。二要抓好实作技能提高。三要抓好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3)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隐患险于明火,防范用于救灾”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运输生产中违章违纪的频率同事故件数成正比,同安全状况成正比。必须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上查堵,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思想情绪

(1)加强思想引导。党政领导要注意观查职工的言行,从言行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加以正确的引导。

(2)讲清政策形势。深入到一线、深入到职工生产、生活中去,通过疏导法倾听职工的抱怨,了解职工的心理需要与内心冲突,让职工发泄自己的情绪,减轻心理上的压抑。

(3)加强作业控制。在作业前及作业中,干部及班组长要留意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发现神情恍惚或作业精力不集中,及时提醒,如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其工作,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篇5: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促进举办城市树立起对外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亲情力,对内具有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自豪感的良好城市形象,促进举办城市的改革 开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举办城市政府创新、高效、勤政、廉洁的个性化形象。体育 健儿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奋勇争先、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全国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提高了我国人民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1)生活质量

承办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要求举办的城市具有齐全的体育设施,便利的交通,先进的通讯设备,稳定的社会政治,良好的治安秩序,畅通的有序交通,安全的赛场住地,漂亮的 城市建设,清新的空气环境,给运动员提供一个美丽、清洁、舒适的竞赛环境,给城市居民 提供一个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条件无形中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

44.肖锋,黎冬梅,李鸿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大都市的要求和产生的经济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报,2004,(4).2)人口素质

一个大型赛事能够被批准承办,这是对城市和市民的一份信任。为了这份责任,全市市 民的民心得到进一步集聚,共同的目标使大家拧成一股绳,以最大的热忱办好比赛。每位市 民是城市的灵魂,他们的文明程度、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与城市的形象与未来发展紧密 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环保、公益的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与推崇。市民的社 会责任心得以增强,人们为能给比赛出一份力而感到荣幸。从出租车、商场、酒吧、宾馆到 志愿者、医疗人员等等都希望以高质量的服务来迎接比赛,把自己与城市最美的一面展示给 来宾。

通过观看比赛使人们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同时 也推动了城市居民群众体育的开展。通过媒体对赛事的宣传,能更好地引起群众对体育的关 注,激发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使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为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锻炼 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举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对于扩大体育赛事所在地的公众效应,加强东道主国家市

篇6: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的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心理是一种挑战和威胁.一是滋生出一批网络成瘾者;二是由于分娩的医疗化引发出诸多的`心理障碍;三是造就了一批早产儿和超未成熟儿.

作 者:王树茂  作者单位:沈阳市心理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6 刊 名: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5(3) 分类号:B849:C91 关键词:现代科技   人的心理   负面影响  

篇7: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1、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越来越薄弱,还有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在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

2、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

小学是萌芽阶段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段,父母们为了孩子大量的购买一些食物给孩子,快餐、饮料、膨化食品等,虽然味道好,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却无益 这种过度饮食导致了肥胖现象的增多,也直接降低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另一方面学生的挑食、偏食等也造成了学生营养不平衡,身心发育迟缓,影响体育锻炼质量。

3、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重

学生作业量过大、无暇运动。绝大部分的学生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但老师布置,学生家长也布置,还要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导致学生无法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甚至个别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体育课也不能下来,根本无法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4、家长体育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通常地把学生文化课成绩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致使学生认为智育是第一位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忽视了日常的体育锻炼。许多家长甚至还认为体育课只是玩玩,是放松大脑。孩子能吃能睡、营养到位、没病没灾,身体就是健康,只要能把学习搞好,根本没必要让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

5、体育伤害事故禁锢了学生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偏爱,一旦孩子在体育课上出现擦破皮肤的“事故”,维权意识过浓的家长就兴师动众,找学校、找上级主管部门,而最终“事故”处理的结果多是追究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时间长了,对于那些能锻炼孩子身体和意志但有危险的体育项目、体育器材,老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于是高难度、易出事故的运动开展的次数越来越少。

6、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体育活动场地、体育活动设施少,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不平整的操场、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

7、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习惯了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体育教学,因而平时不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法等方面的书籍,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二、改进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体育设施、器材资源的开发。

体育器材、体育设施是达成体育运动必要手段,开展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器材和设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器材和设施的开发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量做到一材多用,如用手榴弹和实心球组合成简易的保龄球游戏;体操棒和小皮球可以当作垒球来打„„这样使体育课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3、合理选择练习项目

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活动改革的力度,在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除了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外,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要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4、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教育。

学校应努力制造条件,通过专题讲座、墙报、黑板报、广播、多媒体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营养知识指导,提倡合理营养,注意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膳食平衡,防止肥胖和营养不良。

5、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篇8: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煤炭企业,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

一、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研究资料表明, 在人类生产过程中, 大部分的煤矿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员工个人因素, 机器的不安全状态, 工作环境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这四个方面。若从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观性视角分类, 一类是无意不安全行为, 另一类是有意不安全行为。

(一) 人自身产生不安全行为

心理和生理是自身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两大因素, 每个人的生理状况都是不同的, 对相同的环境做出的判断也是不同的;员工的安全知识储备以及自身的世界观也不同。在生产过程中, 员工会对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产生自身行为,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不同, 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二) 机器设备导致的不安全行为

煤矿中的机器设备很多, 如综采面的综采机、运输机以及液压支架等, 应及时检查并维修, 同时警告要醒目防止报警器失效, 要加强改善矿井的警告标志。选择机器时应该把人的适应性放在第一位, 尽量使员工与机器设备相匹配, 最好不要采用设计上有缺陷的设备。

(三) 环境引起的不安全行为

一个恶劣的环境, 如刺眼或灰暗的光线、吵闹、环境单调等容易影响人的心情, 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煤矿内的危险因素众多, 如瓦斯、煤尘爆炸、有害气体、顶板事故等易引发不安全事故[1]。另外, 煤矿的安全氛围也相当重要。

(四) 管理引起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的安全管理在企业的运行中有重大作用, 是企业正常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层的决策对人机环系统有重大影响, 奖惩措施对员工情绪影响很大。

(五) 从产生不安全行为主观性视角

从主观视角来看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不安全行为, 另一类是有意不安全行为。两者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有意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员工知道有关规定却继续做出不安全行为, 它的发生主要受员工决策心理相关因素的影响;无意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员工在不知相关规定下做出的, 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员工的认知、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二、对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建议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同时, 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减少并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减少事故发生, 我们必须大力减少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从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入手, 加强机器、环境、企业文化的各方面建设, 制定相应的制度, 规范化员工行为。

(一) 自我控制

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这个关系到员工的价值观, 即有些员工的责任感强注意遵守行为准则, 并且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根据认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有些员工却知错犯错, 这样极易产生重大的不安全事故。所以, 针对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应制定措施影响改变其价值观, 对于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应大力的加强文化建设, 对员工进行深层的教育, 增加其知识储备。

(二) 组织控制

管理层要大力减少不安全行为就要制定有效的制度, 规范员工行为, 并增加执行力度。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惩罚措施, 加员工安全知识文化建设、改善员工安全行为意识, 实行系统的管理, 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沟通渠道, 合理调配资源。

(三) 环境控制

(1) 选择适当的环境色彩。良好的色彩环境可以收到如下的效果可以使人减少疲劳, 更加醒目, 识别迅速。

(2) 将工作中的物品器具合理堆放。减少杂物引起的负面情绪, 同时易于紧急撤离。

(3) 在员工出入矿井时尽量使光线变化缓慢, 机器设备的主要部件要选用适当的色彩对比, 适当提高对细小零件的分辨能力。其次, 控制环境噪声, 大的噪声容易减少人们的警觉性。

(4) 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鼓励员工团结合作, 互帮互助。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 有效控制机器

(1) 经常检查维修机器故障。同时也应达到以下几点:a.利用可靠性高的元件。b.利用备用系统。c.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d.加强预防性维修。

(2) 增加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尽量选用与人相匹配的机器。及时更新安装安全性能较好的机器。

三、结论

从人、机、环、管以及人的有意行为、无意行为入手, 分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因素及其发生的原理, 最后经过分析给出减少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针对性建议。由因致果, 通过控制并减少因素的产生将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这将对减少煤矿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涂翠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 2011.

篇9: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13-03

人的经济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受其思想观念支配,受其思想心理驱使。人类生产劳动或经营实践总是在一定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决定着劳动者其他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挥程度;劳动者总是具有一定思想的劳动者,一个没有任何思想的劳动者形成不了现实的生产力,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思想不健康的劳动者也形成不了现实的生产力。人的思想观念素质是一种既非物质亦非文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想、心理、精神、意识形态、价值观、宗教、伦理道德等相互渗透的方面。发展经济学家揭示了思想观念支配人的经济行为,人的经济行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

一、人的思想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机制或路径——基于发展经济学家的论述

(一)与新教伦理内在契合的资本主义精神→经营者素质提升→理性化经济行为→经济发展。韦伯指出,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非一定是物质和经济的反映,它同样可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变迁的动力因素。在每一项成功的事业背后,往往存在着一种精神气质,它引导人们努力争取经济果实的行为,鼓励人们孜孜不倦地去开拓、经营,获取利润,积累财富。与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相配合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即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理性地有计划地持续地追求预期利润的思想或态度,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本质。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恰恰产生在西欧,而不是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在资本主义精神与西欧新教伦理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韦伯通过历史考察,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之间的生成关系,即新教伦理包含的合理成分本身具有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长性因素。例如,新教禁欲主义和在生活消费上的节俭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也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勤勉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从事某种固定职业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耀的心态,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和资本主义生产;讲究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赢利是现代企业的目的;反对特权和垄断,有利于市场的自由交易等。因此,“强烈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与狂热的宗教虔诚天衣无缝地结合在同一批人身上”。新教伦理包含的合理成分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提升了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引导了经营者的理性经济行为,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韦伯认定,与新教伦理内在契合的资本主义精神正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始发机制”,是“养育现代经济人的摇篮的护卫者”。韦伯一再强调:“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首先并不是用于资本主义活动的资本额的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相反的情况则是违背事实的。”

厉以宁也指出,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在荷兰、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得到证实。在新教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十六七世纪的荷兰和英国的新教徒们工作勤奋,生活节俭,积累财富,创造事业,以尽‘天职’,这就是行为目标的理性化。在新教伦理及其以外的其他宗教伦理观念的影响下,甚至在非宗教伦理观念的某种信念、某种思想、某种理想的推动下,世界上除荷兰、英国这样新教国家以外的其他地方,同样存在着人们要为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创造事业的精神动力。一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动力产生了,行为目标理性化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就会被创造出来。

(二)思想意识形态→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受到约束→交易费用节省→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诺思等认为,包括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在内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调节机制,其本质是每个人的行为受意识形态的调节和约束,它影响个人行为和交易费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诺思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家缺乏远见,看不到不受约束的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于是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用以约束这种行为,并把它作为一个变量引入交易费用分析中,用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在诺思看来,一套完整的正规化制度固然对经济发展有利,但若没有作为非正规化制度的意识形态的补充,经济发展效果是否理想就颇成问题了。因为,任何正规化制度都不是绝对完善的,尤其在一个博弈的社会里,尽管有整套不变的规则、检查程序和惩罚措施,但在限制个人行为上仍存在相当的可变性,经济主体把成本外化于他人和社会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是在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依旧广泛存在。诺思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一种欲获得某种好处而又不付费的“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若社会成员都想成为或都等待成为“搭便车者”,那么,这个社会就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创新活动的激励。因此,一个社会需要通过先进思想意识形态的力量来有效克服“搭便车”行为。因为,意识形态使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引导,而使其行为决策简单明了,减少了社会的交易费用。

诺思还认为,对制度公正与否的评价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一种制度能否在低成本状态下运行,与人们对该制度合理性、公正性的理解高度相关。如果一种意识形态对现行制度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就有利于现行制度更有效地运行,就会减少现行制度运行的成本。如果制度变迁参与者对制度变迁发动者权威的合法性和现行制度安排的公平性有较强的确信并能从中获得预期收益,那么,制度变迁参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变迁参与者对旧制度的惰性依赖、制度变迁的阻力和经济资源在制度变迁中的投入减少,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降低。正如诺思说:“在社会成员相信这个制度是公平的时候,由于个人不违反规则和不侵犯产权——甚至当私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不会使这样的行为合算时——这一简单的事实,规则和产权的执行费用就会大量减少。”否则,制度的执行费用将上升,制度力将在各抒己见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冲突中耗散殆尽。因此,意识形态是个人与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机制。

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影响机会主义行为及交易费用、制度执行费用及制度力等途径来影响资源配置及经济增长的。“社会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是使经济体制可行的社会稳定要素。如果没有一种明确的意识形态理论,那么,我们在说明无论是资源的现代配置,还是历史变迁的动力上就存在着无数的困境”。

(三)人的冒险、创新等新思想→人的冒险、创新等行为→经济机会获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源于经济机会。刘易斯反复强调经济机会对于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旦人们抓住经济机会是可能的,经济增长就会发生”;或者“新经济机会引起了新的富裕”;“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基本问题就是抓住机会。因此,增长的加速可能是由于新机会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制度的变化允许抓住业已存在的机会,或者也可能是由于两者兼有”。

经济机会又源于人的冒险、创新等新思想及其指导的人的冒险、创新等行为。刘易斯认为,“思想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变化,并且是社会经济变化的首要力量”;“新思想”即先进思想,就是人们对创新、冒险、新技术、新物种等新事物的认可、接受的态度,具有某种“新思想”的人即为“新人”。“新人”善于抓住经济机会,在影响经济增长变化方面起最主要作用。他指出:“经济增长要求人们有冒险思想,要求有适量的创新者。”冒险、创新等新思想一旦转变为人的行动,是人们抓住经济机会的根本前提,“因为经济机会和新思想的这种积累性作用是相互的”。企业家具有风险、创新等新思想对于企业经济和社会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同样,经济增长的滑坡、“繁荣的毁灭可能仅仅由于人们接受了与经济扩张不一致的旧习惯或旧思想”。企业家承担风险等新思想的情况决定了其收入差别,“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显然不愿意承担开发新生产线的风险。货币很容易流向土地、贸易、放债和城市住房,而且,本国的资本家除非看到有获得特殊利润的可能,否则他们就不愿意投资于矿业、公用事业、商业性农业,或者制造业。因此,这些领域的赢利机会留给了外国人,外国人带来了生产和组织的新技术,而外国人之所以被吸引只是因为他们敢冒风险的新思想,相信能比把货币投资于国内得到更多利润的新思想。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利润与国民收入同比例增长,从而就有了储蓄。随着本国企业家风险思想的增长,外国企业家被广泛模仿,直至本国企业家最后如此之多,以致本国经济不再依靠外国企业经营。而且,本国企业家成长壮大到经济上独立,甚至在一定的时候开始输出资本与企业家本身。除非能充分提供追求新思想并愿意承担引进新思想风险的企业家,否则在以家庭规模为基础的农业范围之外,经济增长必然是缓慢的。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实业家,或者如果实业家不愿意承担风险——无论造成这种情况的是由于他们无法增加资本,由于他们受本性胆怯所限,或者是由于承担风险的报酬差别不够大——私营企业经济都将受到限制”。格林菲尔德在论及低地国家荷兰经济崛起时,也指出,虽然初始条件不利,但具有新思想的少数商人往往能抓住新机会而致富,“精明的商人敏于察觉新的机会,善于利用旧的体制,他们不怕风险,其视线不会被约束性的集体想象力的虚幻所遮蔽,他们靠腌制鲱鱼,将货物从一个大陆运送到另一个大陆,开辟金融通道而致富”。

刘易斯还指出,具有新思想的总是少数人,因而,只有少数人能抓住经济机会而致富。统治阶级很少能成为抓住新经济机会的人,他们由于传统思想偏见,一般都满足于现状,不必去寻找经济机会;传统思想以各种方式限制经济机会,现在有害于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就是传统的偏见思想。也不是下层人士,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能受到奴隶制、农奴制或等级制度的折磨,不能去抓住新经济机会;或者,他们非常贫穷,没有受过教育,缺乏勇气和创新传统,“任何一个受传统小农思想偏见束缚的处于贫穷社会类型的小农,绝不会去寻求市场上的有利性信息”。因此,“新人”来自于各中间社会阶级,城市人就处于中间地位。“在经济增长的加速中总是城市人起了决定性作用,认为城市人对经济增长的变化所作出的贡献比住在农村的人多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城市人在生物上优异,而是由于环境或机会。由于环境不同,城市的气氛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态度与思想观念的形成,城市人比农村人思想更开放,更少猜疑心,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从而能更好地从事引起技术改进的科学研究。城市人奋进的态度与先进的思想观念使得其比农村人更富有创造性,更能抓住经济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

(四)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新行为→经济机遇到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佩雷菲特认为经济奇迹的产生,除了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第三要素,即人的各种精神气质因素,“这是一种质量型的看不见的标志,它将激发或者抑制、孕育或者扼杀前两种要素,即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看得见的数量型的物质因素)。能够改变一切的,或各种派别的经济学家们长期忽略的——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马克思或凯恩斯,正是这个非物质的第三要素,因为这个因素看不见,抓不着。以往论述经济增长问题的各种模型都是建立在仅仅把资本与劳动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显示出其弱点,精神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刘易斯的“新思想”在熊彼特看来就是“创新精神”,熊彼特用企业家创新精神很好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他指出,企业家创新精神就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它总会给企业家带来一种“战斗的冲动”,激发企业家为社会不断地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企业家创新精神指导的企业家创新实践是企业家精神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机制。熊彼特认为,“经济机遇”(即刘易斯的“经济机会”)永远只属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可能性是现实性的前提,企业家之所以崇尚创新,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创新可能为自己带来潜在的赢利机会,进而将潜在的赢利机会变成为现实的利润;“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实质就是对外部经济机遇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企业家“为了他的成功(即获取利润),更主要地与其说是敏锐和精力充沛,不如说是某种精细,他能抓住眼前的机会,再没有别的”。因此,创新是企业家职能的实现,是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熊彼特进而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实现生产方法的新组合,从而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创新先发生于个别企业,可以产生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因此,创新就是赢利经济机会的获得,就是经济发展。创新行为包括以下情况:采用了一种新的产品及其生产方法,开辟了一个从未进入过的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了新的生产原料和半成品的供应来源,实现了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熊彼特认为,“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他建立了企业,同常人一样地经营,他就会失去企业家的资格。因此,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很少能总是一个企业家。因为,在静态经济社会里,业主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企业的运营总是局限于陈旧观念的轨道之内,不会遇到崭新的方法,不能孕育出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因此,企业家要将创新推向成功,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坚强的精神意志,有先见之明,能在社会传统思想习惯普遍持怀疑、反对态度的情况下,顶住传统思想习惯等方面的压力,并反过来说服大众,解放大众思想,使其支持创新。

二、结论与启示

一切导致家庭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发展的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原因都可以在劳动力思想观念素质低下那里找到终极原因,在现代人的诸多素质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区别于传统人的思想观念素质。我们可以找出太多的贫困原因,但人落后的思想观念素质是贫困之总根源。“减少或消除贫困的方法很多,且各种方法的成本、效果也不一样”。但思想扶贫或思想反贫困是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一种扶贫方法。“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志、愚”即人的思想或精神。因此,新时期的反贫困实践,应注重各种反贫困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仅要注重物资、资金、技术、教育、文化等反贫困,更要通过农民自身思想观念素质的现代化,重视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这也是建设“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 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4]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上一篇:社工项目策划书下一篇:不同罗氏沼虾种群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