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

2024-04-10

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精选7篇)

篇1: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磨料磨具经历了市场的发展调整,基本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成为磨料磨具的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磨料磨具行业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产能过剩。刚玉生产尤为突出,产能过剩、产品低档同质化将越来越不被市场所接受,特别是进入七月份以后,局面更加严峻,南方五省持续干旱,特别是贵州,七月份到现在电力严重不足,冶炼企业全部停产。

磨料磨具全行业生产能力已成规模,但具体生产能力较分散、企业规模小,规模效益差。企业的规模结构仍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小型企业仍占较大比例。企业及产品竞争能力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不利于环保和技术升级改造。

产业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磨料磨具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磨料冶炼的问题。目前国内棕刚玉的状况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下一步国家政 策的重点将是淘汰刚玉行业的落后产能,关停部分高耗能的中小刚玉生产企业,淘汰小功率的冶炼炉,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新品研发能力薄弱。目前我国已成为磨料磨具的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国内磨料磨具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产品技术含量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 有较大差距,国内高端技术产品缺乏,主要依靠进口。高端产品性能与国外产品比差距大,且只能满足汽车、航天航空、机床、轴承、机车车辆和船舶几大支柱产业 需求的30%;产品出口大部分维持传统的中低档品位,出口平均价只为进口产品平均价的1/10。

010-84983602

篇2: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旅游业是对安全因素极其敏感的产业,尤其在发生美国“9·11”和印尼巴厘岛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向居民倾斜以及由此带动的旅游消费升级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

《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月,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我国居民的可支收入将稳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任务,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倾向增加,再加上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旅游消费的升级,我国旅游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

(2)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旅游活动愈加便捷和舒适,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业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设施不断改善,旅游目的地的易达性不断提高,旅游活动更加便捷。铁路方面,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航空方面,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44个,航线也会大大增加;公路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总规模达到8.5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十二五”期间,高速交通体系的初步建成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加上水上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的发展,以及酒店数量的增加与服务的改善,使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发展大众旅游的条件正在成熟,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3)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旅游业是对安全因素极其敏感的产业,尤其在发生美国“9·11”和印尼巴厘岛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局动荡、社会**、恐怖主义活动频发不同,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及各省市区根据该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从宏观上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将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调整。这一系列政策将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5)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2、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又使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剧,而旅游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在经济衰退时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将明显下降。

(2)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秩序比较混乱,旅游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

提高;现有的旅游法律体系尚未健全,《旅游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亟待出台;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多头管理情况。

(3)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与旅游基础设施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旅游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旅游旺季,尤其是国庆节和春节等旅游高峰期,游客激增导致酒店接待能力、铁路和民航运力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4)无法预知的外部因素。

除经济、政治因素外,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水灾、异常恶劣气候等自然因素,SARS、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疾病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或旅游者改变目的地,从而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篇3:解析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因素

在此形势下,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愈发严峻, 我国石油来源多元化和“走出去”的战略正面临着美国的钳制、日本的竞争、俄罗斯的戒心和周边国家的挑战。

1 美国的强力钳制

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强力控制。目前, 虽然美国对世界石油资源的控制力有所下降, 但其霸主地位并未动摇。美国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控制了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和主要运输通道, 控制着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

美国多方钳制中国的局面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中国的很多石油伙伴往往是美国的政治敌对, 如伊朗、利比亚、苏丹、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利比亚战争和对伊朗的围攻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石油投资和进口。第二, 美欧舆论认为“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构成巨大压力和威胁”, 视中国为“不稳定因素”。第三, 美国军事上控制着中国主要石油进口地和运输通道的安全。尤其是海运通道, 如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 中国陆上石油天然气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也受美国干涉。第四, 市场上通过其跨国石油公司制约着中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总之, 美国因素无疑是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最主要方面。

2 日本的敌意竞争

能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在与中国石油竞争问题上孤注一掷, 甚至不择手段。前些年在俄罗斯远东油气管道走向问题上表现得已经很明显。

近年来, 日本在东海油气资源问题上和中国的争夺日趋激化。根据资料显示, 东海石油蕴含量约250亿吨, 天然气蕴含量约8400亿立方米。东海和南海的油气资源成为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能源自给率不足半成的日本对东海油气资源更是虎视眈眈。

当前, 中日石油争端更进一步延伸到主权争端。钓鱼岛是中日两国长期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拥有钓鱼岛, 也就拥有了钓鱼岛周围半径200海里的海域及其周围众多资源。今后, 中日围绕石油、资源、领土主权之争会更加激烈。

3 俄罗斯的固有戒心

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总的说是比较顺利和健康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两国之间不存在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毕竟两国20多年相互对抗和隔绝的历史, 在官方和群众中都存在在一定的疑虑, 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使得俄罗斯在和中国合作时保持适度的固有戒备心理。

中俄石油合作不是单纯的经贸问题, 它正演变成一场经济、政治、外交等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俄罗斯在和中国能源合作时, 拉拢其它国家参与, 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俄罗斯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中国威胁论”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大国关系的影响使得中俄石油合作变成名副其实的政治博弈。

4 周边国家的严峻挑战

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周边形势进入一个动荡时期, 而海洋环境则日趋紧张和严峻。南海争端问题是最突出的表现。

南海蕴藏着巨大经济利益。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初步统计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议与相关国家争夺资源时不我待的意愿形成了尖锐矛盾。以越南为例, 近年来, 依托于南海地区的石油开发, 石油工业已经成为越南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产值占全国GDP的30%;菲律宾则是东南亚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越、菲两国对南海石油资源的获取有着极为迫切的愿望。

南海周边国家利用中国“战略机遇期”。当今南海周边国家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态度强硬, 也利用了中国在“战略机遇期”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愿望, 认为南海地区没有真正发生战争的风险, 对华强硬也不会遭受任何惩罚, 希望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强大之前, 在南海问题上掌握主动权造成南海争议和现有利益的事实化。

南海周边国家与美国相互利用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与复杂化。为了在南海问题上制衡中国, 部分南海周边国家很早以前就采取了拉住地区外大国对抗中国的做法, 刻意以极为优厚的合作条件把众多地区外大国拉入南海油气开采项目。有专家指出, 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持有怀疑态度, 尽管在经济方面与中国的往来越来越密切, 但是在政治、安全方面认为受到中国威胁, 希望引进地区外大国来平衡中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把南海问题当做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切入点, 把与中国有纠纷的南海周边国家作为支撑点来维持其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 并以此作为其在亚洲地区制衡战略的一部分。提出“中美关系不容失败”的美国, 实际上是利用周边国家与我领土争端问题作为制衡中国崛起的手段。

总之, 从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因素看,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在这里, 我们强烈呼吁政府集思广益, 从国家安全高度, 综合设计、灵活实施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海油气之争历史背景, 国际石油网, 2012, 4, 21.

[2]中国开发南海油气资源陷入两难[J].国际石油网, 2011, 7, 11.

[3]顾学明.关于中俄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 2010 (1) .

[4]管清友, 何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11) .

篇4: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

① 国家和地方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2005 年4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该法规的推出,为包括新文化在内的民营文化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2006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 年9 月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2009 年9 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续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领域;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影视展等国际型文化活动;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同年,文化部连续出台《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

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0 年2 月,商务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对于文化企业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供金融支持、提高出口便利化水平,培育出中国文化出口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2010 年3 月19 日,银监会、证监会、广电总局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 号),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2011 年10 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

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为包括电视剧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上海市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试行)》、《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上海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上海市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②国家综合实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文化消费的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日益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必然会带动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释放出对文化产品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 元,实际增长11.27%和14.86%。我国城乡居民对文教娱乐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类支出,从2007 年的1,329.16 元增长至2010 年的1,627.64 元,增幅达22.46%;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类支出,从2007 年的305.66 元增长至2010 年的366.72 元,增幅为19.98%居民文化消费持续稳定增长为影视剧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广告投放量的增加推动电视剧行业发展近几年来,电视广告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电视广告经营额持续增长。《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表明,我国电视广告蓬勃发展,经营额已由2004 年的291.5 亿元迅速提高至2010 年的679.8 亿元。

篇5:解析服装造型设计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服装造型的完整不再是服装好坏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开始重视研究服装结构的设计性发展。

二、服装造型设计发展思考

服装造型设计是分解服装款式, 塑造服装形态的重要技术手段, 造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穿着效果。我们知道,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科技、经济的发展, 要超过以往数千年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自然会影响到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从服饰方面来讲, 人们对审美的取向, 对服饰设计的要求已经不再受任何干扰因素的影响了。即便是较为保守的民族, 妇女们在公众场合下也敢于揭开那罩在脸上近千年的神秘面纱。民族的, 走向世界;世界的, 溶于民族。我们可以从二十世纪的服装发展演变看出, 从西方“上空下不空”的礼服裙, 到东方柳肩细腰的改良旗袍, 从穿男式长裤到超短裙, 直至三点式的“比基尼”。人们都作了从来未有过的大胆尝试, 可以说, 服装造型设计发生颠覆性的款式变化, 并引领潮流数十年的时代已不再拥有了。但对于穿着独特服装的求异心理, 人们依旧充满着激情。在新的审美标准和意识下, 有必要进行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发展。

三、造型设计新发展--服装解构主义的运用

服装解构是对服装造型上的分析, 分解。是对我们原本习惯的服装样式进行款式上的再造和结构上的重组。服装解构主义是服装造型设计领域一项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思路。

解构的设计思维方法, 在服装上的应用, 可以从几个步骤分解进行, 主体定位、创意分析, 解构分析。解构分析的过程很重要, 是要把抽象的空间进行具体的实质分析, 寻找与现实可能应用的有关联系, 进行外部的服装廓型和内部的结构细节分析设计。例如右图将衣身设计重组, 部位穿插与穿着方式和结构进行分别设计。将下装的前中心线与腰头作垂直设计, 加以绊带、金属质感的扣子作点缀, 巧妙地应用于胸部的斜向装饰设计, 此类设计可以说是解构设计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时尚而前卫。裙子则是裤子与其完美的结合。从结构设计上分析就不单纯是省的转换与分割的处理了。既要考虑服装与人体的关系, 又要体现出服装将要表现的造型的效果, 终而达到和谐之美。不仅独特, 而且赏心悦目。

四、面料再造设计对服装造型设计的影响

我们对服装造型结构的研究, 不能仅从结构角度进行, 分割设计、省量转换、是从结构造型的方面去研究, 属于服装的骨架。想要服饰更有特色, 更加吸引人的注目, 这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形式、装饰其上,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进行服装的造型创新, 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思路。都是为了使服装达到一定的效果。在装饰中弥补结构上不足或缺欠, 或掩饰分割上的不完整性、使其更加流畅与舒适。

一件服装的成功设计, 是从多角度进行的, 我们从造型设计中可以解决外观的廓形、内部的组合分割问题。但要吸引众人的目光, 还需要更加完善细节设计。在服装面料上做文章是个古老又永远常新的设计。无论在古今中外, 面料再造设计始终是服装造型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从古代服饰中未改变面料形态的镶边, 刺绣, 等传统工艺, 到现在的改变服装面料的原有特征、形式及形态等都在服装造型上表现出来。求新、求异, 高品质是都市人对生活的追求, 从植物纤维面料、化学纤维面料、混纺面料到动物的毛皮都可进行创新和改造。面料再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局部, 也可以是整件服装, 可以运用面料本身进行分割、拼接、重叠、重组, 利用不同的质感做出肌理效果;也可以运用不同的面料进行添加, 从而达到装饰效果与服装造型效果和谐统一。

五、服饰图案对服装造型设计的影响

服装图案在服装造型设计当中, 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与服饰本身相辅相成, 起到相映成趣的效果。有时候相对于服装本身来说, 造型优美, 色彩独特的装饰图案, 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比起款式本身, 更容易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以体恤为例, 体恤的造型较为简单, 其最要的消费点在于服饰上的图案。因为图案不仅对服装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 也能体现出穿着者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心理, 简单而直白的反映了消费者的对审美的取向。此外, 在原本较为单调的面料上, 不同的图案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图案色彩也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根据人们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所, 穿着服装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服装图案设计, 可以按服装不同穿着的环境进行设计。如主题可以是人物、动物、建筑物、文字和符号等等。图案的形式可以是卡通的, 诙谐的, 图案的设计可以是完整的, 也可以是较为独特的局部。图案的设计随意性强。创作空间较为广泛, 可以不必过分强调图案完整性和主题的完整性, 选择突出点或主干以夸张的手法也可以恰到好处的体现服装的乐趣。图案在服装中运用的灵活性最强, 对服装的造型起到了衬托和点缀。在结构设计上, 可先将款式结构确定绘制好, 再将事先设计好的图案, 或面料图案, 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裁剪制作。在视觉上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参考文献

[1]卓开霞, 女时装设计设计与技术[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8

[2]艾丽诺.伦佛鲁等著袁燕译, 时装设计元素:拓展系列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9

[3]理查德.索格等著袁燕译, 时装设计元素[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

篇6: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影响发展四大因素解析

关键词: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

一、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分类评价

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状况, 现将对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细分, 这也将有利于对其作出准确定位和评价。

(一)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产业内衡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是Grubel和Lloyd的度量方法:

undefined (1)

其中, Xi代表某产业的出口额, Mi代表某产业的进口额, GLi为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指数。

虽然GLi指数考虑的是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 而且该指数往往会由于贸易不平衡而被高估, 但是由于其在实证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还是采用这个衡量方法。

在计算GLi指数时, 先考察中国钢铁行业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数据以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为准, 选取了1992~2005年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的数据, 计算结果如下:

由表1可见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普遍偏低, GL指数几乎都没有超过0.4, 这表明了其贸易模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即我国钢铁行业主要是以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商品交换, 其产品仍以低端为主。

(二) 产业内贸易分类方法

这里所指的产业内贸易是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正如上文提到过其可分为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垂直性差异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品组中质量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 而水平性差异产业内贸易则是指同一产品组中特征、品牌等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由Greenaway和Milner (1994) 提出的度量方法, 即:

当undefined时, 属于水平产业内贸易 (HIIT) ;

当undefined或undefined时, 属于垂直产业内贸易 (VIIT) 。

其中, UVx、UVm分别表示贸易产品的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 α为离散因子, 通常取值为0.15或0.25。在此理论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结构。首先, 计算钢铁产品单价, 本文对钢铁行业29个品目产品分别进行计算, 数据以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为准, 选取HS4标准下的中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 (地区) 的钢铁贸易数据, 利用进出口金额与数量分别计算进出口单价, 取α=0.25, 计算结果表明除7203、7204及7218三个品目外, 其余的单价比基本上都在[0.75, 1.25]范围内, 说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目前是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 垂直产业内贸易为辅。其变化趋势可见图1。

图1中Y0代表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 Y1代表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 Y2代表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由图1可知, 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 垂直产业内贸易为辅。究其深层原因, 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中, 质量差异较小的相似产品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差异较大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产业间贸易进行的, 也就是需要用我国其他产业的产品交换获得高档钢铁制品。

二、影响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

根据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机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各种现实因素中能够数量化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并期望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各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

(一)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征因素前提

1.市场平均规模

本文在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这一变量来描述市场规模时, 先将我国与样本中每个国家的实际GDP (以美元计) 进行平均, 再考虑各国与我国钢铁贸易额的比重, 加权平均得到市场规模的衡量值: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表示t年的市场平均规模, undefined代表t年我国与i国的GDP均值, wit代表t年i国与我国的平均GDP的权数, GDPit代表i国t年的GDP水平, GDP1t代表t年我国的GDP水平, 计算时所选取的1996~2005年数据, 考虑到单位统一及汇率的因素, 该数据以2000年美元不变价格作调整。

2.市场规模差异

一般而言, 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市场规模越接近, 他们生产差异性产品的能力就越小, 当然也就降低了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Helpman和Krugman认为产业内贸易的份额与一国的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具有相关关系, 其差异越大, 则产业内贸易水平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小, 但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却有可能增加。本文在实证中采用样本国家与我国的GDP相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来表示市场规模差异, 然后仍以其各自与我国钢铁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作为权重加权平均, 其计算如下:

undefined (3)

其中, undefined代表t期我国与18个样本国家的平均市场规模差异, GDPit、GDP1t分别代表i国和我国t期的GDP, wit含义同 (2) 。

3.人均收入水平差距

在产业内贸易的早期研究中, 国民收入水平是最早被考察的一个变量。巴拉萨、库莱姆和兰德伯格把收入分配方式与产业内贸易联系在一起, 指出即使在收入水平不同的两个国家,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有可能导致相互间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对于任意两个国家而言, 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 他们之间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下面为本文计算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方法:

undefined (4)

其中, undefined代表t时期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收入差异的均值, PNIit、PNI1t分别代表t年i国和我国的人均GDP, wit的含义计算方法同 (2) 式。

4.人均收入均值

一般人均收入越高, 产业内贸易规模就越大。其作用主要是基于以下理论, 从供给方面来看, 若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高, 则其资本/劳动的比率也高。那么其创新和生产差异性产品的能力也就越强;从需求方面来讲, 高的人均收入会产生更多的差异性需求, 从而使一国在更广泛的产品种类上创造出规模收益。在此, 我们采用与计算市场规模相类似的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我国与样本中18个国家的人均GDP, 具体计算如下:

undefined

(5)

其中, undefined代表t年的人均收入均值指标, undefined代表t年我国与贸易伙伴国i国的人均GDP的平均值, wi的含义及算法同 (2) 式, PNIit代表i国t年的人均GDP, PNI1t代表t年我国的人均GDP水平。

除了以上所阐述的影响因素, 汇率变动与产业内贸易也有关联, 但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像这种不能明确描述其对产业内贸易的具体影响的国家特征因素在此就不赘述。

(二)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产业特征因素前提

1.产品差异性

产品的差异性被认为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为了实证需要, 本文用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产品差异程度的指标, 具体计算中, 采用我国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内部支出金额与其产品销售收入的币值来表示, 表示为符号R&D。

2.市场结构

产业内贸易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的研究中, 认为市场中某一产业垄断性越强, 该产业内的企业数就越少, 能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就越少, 在产品差异一定的情况下, 该产业需要进出口的产品就越多, 产业内贸易必然随之增加。本文中采用产业集中度 (CR4) 来衡量中国钢铁行业的垄断程度。

3.规模经济

理论上, 规模经济对水平产业内贸易有正向相关关系, 对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却有负向影响。具体到钢铁行业, 我们用产业资金利税率SCAL来表示。SCAL是指报告期实现的利润、税金总额与同期全部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净额之和的比率, 反映了企业运用资金的经济效益, 是分析资金投入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因此这个指数值越大说明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就越大。

综上, 我们分析了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各种影响因素, 了解了他们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方式, 这也为我们建立产业内贸易模型奠定了基础。

三、因素实证及结果分析

(一) 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 现在以1996年到2005年我国与所选定的18国 (地区) 的钢铁贸易及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过计算整理过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如表2:

而本文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及可获得性, 所采用的数据的数量受到限制。另外, 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因此, 不适合直接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

本文所选用的灰色关联分析则不会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而受到影响。首先, 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构成的系统的内部信息不完全透明, 属于灰色系统, 这与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特点完全符合。其次, 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的要求相对较低, 数据限制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使用并没有任何限制。它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在此, 首先介绍一下分析个因素相关关系所采用的指标——灰色综合关联度, 它综合考虑母序列与子序列的相似程度, 又反映他们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的接近程度, 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序列之间是否有紧密关系的一个数量指标。它的计算可以通过开发的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的软件来实现。计算综合关联度时采用的综合关联度系数值为0.5, 综合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如下:

undefined

其中, ρi0、ρi1和ρi2分别代表各影响因素与Y0、Y1和Y2的综合关联度。由以上计算结果分别选取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中对Y0、Y1、Y2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如下:X1、X6和X7, X3、X5和X6, X1、X4和X6。

(二)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的定量分析, 我们分别找到了影响Y0、Y1和Y2的关键因素, 从上面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来看, 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受产业特征因素影响比较明显, 这反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有很大的飞跃, 对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到国家层面的经济特征因素, 市场平均规模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作用较大, 这说明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比较依赖于市场因素, 即其不单单受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息息相关。

对于产业经济特征因素方面, 钢铁行业集中度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这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与我国钢铁行业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这样不利于形成企业的规模经济, 正如上面介绍的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往往没达到国际上承认的钢铁行业规模经济水平,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水平。

综上,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不是由某些主要影响因素简单决定的, 而是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而言, 宏观 (国家层面) 、中观 (产业层面) 的影响因素也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至于其内在的作用方式我们在这里没有作深入的研究, 但是其存在互相影响的事实是不能忽略的。

参考文献

[1]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M]——2006[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黄宏斌.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5, (1) .

[3]苑涛.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评述[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2003, (4) :13-15.

[4]范爱军, 林琳.中日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5) .

篇7:浅析当前影响兽药行业发展的因素

1.1 整体研发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兽药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较低,技术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2010年,我国通过兽药GMP验收认证的兽药厂家有1685家,但80%左右的企业是一条粉散剂生产线,研发实力普遍较弱,没有相应的研发团队做支撑,研发投入与国外兽药行业比较相差悬殊较大。国外品牌兽药企业每年对研发的投入约占整体销售收入的12%~15%,而我国兽药企业的平均投入不到5%,导致我国兽药行业研发能力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兽药的技术来源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国外的技术引进,企业实现工程化、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1.2 市场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业内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造成了兽药产品的差异不明显,尤其是在化药市场,低端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厂商的竞争主要以价格战为主,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兽药行业的利润空间。消除产品同质化现象只能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来实现,但目前在技术和研发实力上有突出优势的厂商为数不多。

2 有利因素

2.1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兽药行业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国家高度重视兽药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鼓励研发动物疫苗和高效、安全的新兽药并实行产业化。动物疫苗作为生物制剂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为兽药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政策支撑。

2.2 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庞大的养殖规模为兽药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保障。同时,养殖业收入增长对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0%以上,这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中明确指出要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其中从加大生产投入、加强市场调控和加强疫病防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畜牧业健康发展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迫切需要,将进一步为兽药行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2.3 养殖结构不断转型

我国生猪及家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现今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养殖企业的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也会越强,养殖者就会更加注重所养殖动物的健康保障。大型养殖企业对兽药产品的依存度较强,一般会选用安全、高效的高端兽药产品。虽然兽药支出占养殖总成本的比例较小,但用药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疫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若防控效果不好,养殖风险增加,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旦重大疫病大规模暴发,就会使得大量养殖企业亏损。因此,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越严,客户对兽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相应越高,质量(下转第9页)(上接第7页)过硬、技术含量高的兽药企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2.4 监管体制和防疫体系的逐步完善

上一篇:品你的语读你的心高二作文下一篇:被误解的爱作文800 被误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