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2024-05-14

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精选11篇)

篇1: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 体育设施 社区体育管理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并积极投身于社区的体育锻炼。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我国社区体育开展时间晚,发展相对发达国家比较缓慢,不能满足现阶段广大居民的需要,本文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前言

社区体育作为衡量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开发商在兴建小区住宅时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没有为小区配套修建体育设施。此外,由于国家没有将之执行的政策,部分开发商在修建小区时只是把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宣传的手段而没有真正的修建。以我国发达地区广州市为例,近年来修建的住宅小区拥有配套公共体育设施的少之又少;北京市作为全国社区体育开展最好的地区,每2600个市民只拥有一个公共体育设施;济南市区包括城镇郊区58%的社区以及街道办事处没有公共体育设施;以上这些数据表明,虽然我国今年来通过体育彩票的形式在小区修建了大量体育设施,体育设施的缺少以及事后的保养与维修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在成都体院学院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收集大量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资料,为研究结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2综合分析法:对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3.1我国社区体育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的社区体育相关法规包括:《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城市规划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及部分条款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法规和相应条款存在矛盾,没有强有力强制措施,个别地方操作困难,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严。

3.2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建起步较晚,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具体操作,并直接参与管理,政府一方面担任所有者的角色,一方面还要担任经营者的责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阶段资金紧张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政事不分的局面不利于我国社区体育的资源优化整合和长久发展。

3.2.2我国行使政府体育职能的部门是各地方体育局,在运行机制上各体育局要承担当地省市级运动队的训练任务,在开展全民健身和发展大中体育方面投入的资金与精力相对较少,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每年可以举办一次或两次城市运动会,而在一些小城市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机会更少。此外,现阶段社区体育在一年一次的城市运动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非常尴尬,体育局在职能起到推动社区发展的作用,市政府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普遍也只是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在社区体育是否是群众参与还是各机关组织代表队的问题上难以区分。最后的结果是社区体育作为了一项宣传工具,在一年或者数年一度大型的运动会结束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3.2.3缺少体育设施是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在现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体育彩票和企业赞助修建体育设施情况下,还无法满足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政策来要求开发商在兴建社区是要修建公共体育设施,或者在规划小区的时候预留在未来修建体育设施的空地。此外可以逐步开放一些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规定使用的时间段,控制对场馆、器械等的使用费用来达到增加公民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的机会,提高我国城市中公共体育设施的比例,调动群众参与锻炼的热情。

3.3群众在参与社区体育时遇到的问题

3.3.1缺乏对社区体育的了解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家,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身体素质的下降成为了目前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这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精力来宣传社区体育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来改变广大的群众的看法,如社区体育只属于体育圈;社区体育与自身健康无关等看法。社区体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求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该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参与社区体育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健身性,多建设老少皆宜、便于开展、利于维修、安全可靠的体育设施,只有对群众产生吸引力,才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只有人民群众通过真正的参与,才能够加深他们对社区体育的了解。 3.3.2缺少对社区体育健身价值的了解

ト丝诶狭浠是我国未来发展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居民健康状况,延长工作寿命,延缓退休年龄都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措施。社区作为广大群众生活在社会中的小环境,推广体育锻炼是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最有效简洁的途径。但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不高,这一部分原因是和紧张的工作之后疲劳有关,一方面和我国城市中风行的娱乐休闲的风气有关,在很多居民眼中,坐在沙发看电视或者和朋友打牌比在田径场上跑步要舒服得多。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阶段对社区体育宣传推广的不够,居民还没有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益处;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公共体育设施品种较少,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居民对社区体育的了解。

3.3.3缺少对社区体育的参与热情

ソ衲昀此孀湃嗣袢褐诘纳活水平逐年提高,物质上的丰富让许多人沉迷于网络与电视,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尤其在青少年当中,网络的虚拟环境将他们牢牢的套住,加上部分家长本身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社区居民参与锻炼的热情下降。如何将居民从电视和网络旁拉回运动场成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3.4对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建议

20xx年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体质也逐年提高,但另一方面却又导致了肥胖的发生,而解决肥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由于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可以将社区居民参与锻炼的途径与方式做以下几个规划。学生的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目前我国青少年在学校体育课已经增加到了一周三节,有些中小学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如校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有效的利用了学校的体育社会,一定程度上环节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缺陷。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地点一般单位,但由于单位提供的.体育设施相对学校来说相对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广大职工参与锻炼的热情,因此,社会就需要承担一部分为他们锻炼场所的责任。例如现在一些大中城市中火爆的健身俱乐部,它们的存在为职工的锻炼提供了必要的场所。老年人参加锻炼的地点一般在城市公园,社区花园,或者社区的体育锻炼地点,他们所占用的社会资源最少,但却是参与社区体育的主体,如果换一种思维来看这个问题,老人作为一个家庭的长者,往往是威信最高,最有话语权的人,他们的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很好的调动一个家庭参与社区锻炼的热情,因此社区体育设施的老少皆宜甚至是以满足于老年人的需要修建都是提高居民参与社区锻炼的有效方法。

4.结语

社区作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广大社会的积极投入与参与,我国的社区体育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因此在政府制定相关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体育设施与群众参与度的问题,以及经济建设与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更多的了解社区体育,号召各级政府、体育局、社会团体举办体育比赛,将群众作为参与比赛的主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结构小型化探索,体育科学,

2]王凯珍新世纪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陈新亚对社区体育设施构建的理性思考,安微体育科技,2004

 

篇2: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元.它的生存、发展必然受到大社会的制约和影响.这不仅是因为社区与社会之间一种自然的包属关系,是社会结构中的区域层面.而且更主要的是因为,社区人与社会人尽管分属两种场域意义,但是毕竟是同一个自然体,是同一个自然体的两个互相关联的属性,反映着人的`不同场域的多重性特征.人的社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 者:王 王卫红 杨少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刊 名:浙江统计英文刊名:ZHEJIANG STATISTICS年,卷(期):“”(9)分类号:F2关键词:

篇3: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 其历史并不长, 而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却有40余年。

(一)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管理会计理论自从廿世纪七十年代起引进我国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的企业均运用了责任会计, 但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 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 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管理会计在我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 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是切合实际的, 表明驱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 管理会计深入民心并广为应用任重道远。

(二) 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目前,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 急需将以往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 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 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 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 正成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管理会计与企业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环境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应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环境主要指经济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

(一) 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两大部分组成, 并以决策会计为主体。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 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统配统拨”、“统购统销”和“统收统支”, 企业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车间”而已。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 决策权限按照部门的特点、特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及其重要性的不同予以严格的划分, 最大和最重要的投资项目由政府做出决策;其它投资项目由有关部门的部长或负责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 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决策便无足轻重, 重要的是贯彻执行。这可能就是责任会计为什么常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 而决策会计却如阳春白雪少人问津的主要原因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 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使得经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 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 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同时,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 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正如有些会计人员举例说, 由于该企业执行政府定价, 企业本身根本无法进行定价分析。还有些会计人员讲到, 他们曾经尝试过使用定货模型, 但问题是经常按正常情况无法取得材料, 因而测算显得毫无意义。

(二) 法律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如我国至今没有颁布《反垄断法》, 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 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 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另外, 法律实施情况不如人意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法律,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和“权大于法”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 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1、会计工作的地位低下。

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认为, 会计就是算账、报账, 至于管理、经营决策, 那是企业领导的事。财务会计工作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管理会计则成了副业, 有精力和条件的, 就零打碎敲地搞一些, 否则干脆抛在一边。

2、经营者的“长官意志”。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封建专制制度, 等级观念比较严重, 由此而造成了领导者的“长官意志”。虽然管理会计利用各种信息, 经过各种计算分析得出最优方案提供给领导者, 但在这种“长官意志”前, 有否作用不敢断言。

三、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建议

从以上企业内、外部环境及管理会计自身因素分析可知, 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在我国现阶段, 要推广运用管理会计, 必须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现阶段, 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 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 首先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具体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 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不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 不生搬硬套那些众多的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

2、中国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

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 人们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 主要来自教科书, 但教科书的内容体系能否尽可能地规范化, 则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推广和普及应用的程度。而管理会计教科书在内容排列的逻辑顺序、基本理论结构、名词、概念以及方法等许多方面的欠规范化却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 也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二)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应取消企业领导享受的行政级别待遇, 也不再由政府指派, 而改为到社会上去公开招聘, 由市场产生和磨练出真正的企业家。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达到优胜劣汰。所以, 要促使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 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进一步明晰产权, 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 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 推进管理会计的前进

我国有必要根据本国的特点, 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 设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创办管理会计师刊物。这不仅有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壮大, 而且能够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虽然就目前来看,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运用仍受到种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管理会计必将为大多数人所认可, 在国有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费文星.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7.

篇4: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北京奥运会后带来的无限商机,国际体育用品企业巨头们又把目光锁在了中国市场。反观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虽然树立品牌早已得到广大商家的关注,但品牌的建设和管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彼此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研究和探索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意义。

关键词 体育用品 体育用品企业 影响因素

一、前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体育产业作为关联面极广的上游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就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而言,进行品牌的研究有利于实现错位竞争,优化竞争环境,为摆脱恶性竞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就体育用品生产厂商本身而言,在国际体育用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进行品牌研究有助于国内体育用品生产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增强竞争实力。

二、现阶段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

第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广阔,消费者总购买力庞大。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0.3%,与经济发达国家相差比较远,但市场发展的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良好的体育市场基础和体育产业资源,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面对的市场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在企业发展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地,而且产品出口率也逐年提高。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随着改善中的人民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健康,消费者不只是有足够的购买力,而且对生活方式的健康化要求越发提高,对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第二,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销售额增多,但市场占有率还有待提高。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近年来的年销售额都在不断增加,获得的利润也比较可观。据权威机构数据公布显示,安踏公司2010年全年销售额突破了70億元人民币大关,销售额和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但是与国外一些著名的运动品牌相比,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方面还没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在高端体育用品市场占有率上有很大的劣势,相对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品牌的产品,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显露出明显的竞争力不足。外国知名的运动品牌不断巩固在我国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扩大,其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可想而知。

第三,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品牌数量众多,但无法成为名牌。根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的评估,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的品牌价值还不如世界上顶级品牌价值的10%。许多体育用品公司仍坚持以推销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产品优良的品质和可观的销售,树立品牌和营造企业文化都是没有重大作用的。事实上,优秀的企业不仅可以在销售方面优势独特,最关键的是能够让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内在精神的深入消费者的心中。这是一个品牌和名牌之间的重要区别。

第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产品种类单一并且缺乏特点,科技创新含量不足,发展时间短,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中国体育用品公司的产品是仿照其他品牌产品的生产方式,不仅功能和款式单调,甚至有假冒伪劣之嫌。国内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低廉的价格。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公司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产品的科技含量才是最大的优势,而其创造的经济利润和产品影响力更是非同凡响,这些方面都是中国企业严重缺乏的。与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陆续出现专业的体育用品品牌相比,有上百年历史的世界顶级运动品牌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明显成熟,这是中国企业短期还无法与之抗衡的重要原因。像康威1986发源于广州,发展年限才24年;李宁1990发源与广东三水,发展年限才20年;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五,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在营销宣传手段多样并且投资不少,但是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国际化程度不够。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在近年来的营销宣传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世界杯和NBA比赛的场地周围,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宣传的广告。李宁和匹克还有安踏先后与奥尼尔、基德和加内特等NBA顶尖巨星合作签约,并邀其代言,同时大范围赞助国际运动团队,并且与中央电视台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361度和特步等企业也多次赞助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这些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拉动了不少的消费,但是其营销和宣传的方式中并没有过多的体现企业和产品的文化精神,产品和明星们也缺乏内在的联系,很多代言和赞助活动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合作推广,这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典型表现。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走出去”的时间晚、范围也不广,绝大部分的销售额都体现在国内的市场。其次,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都是设计、生产、包装和销售等环节一肩挑,这其中没有正确理解和利用各环节的特点,造成了不小的资源浪费。耐克公司的广告语“just do it”和阿迪达斯的宣传语“nothing is impossible”都是很多年如一并且含义深刻的企业名片,中国企业可能也只有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能够有与其相比较的资格,但是体现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三、影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发展的因素

第一,中外体育用品质量上存在差距。体育产品质量是根本,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任何体育产品都有其自己的生命周期,即体育产品从进入市场后,均有一个稚嫩、发展、成熟到衰退的过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生命周期的长度。此外,体育用品的质量是指不仅是否耐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其科技含量得到反映。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在与国外知名品牌比较时,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含量以及质量上的差距明显。打个比方,在球鞋方面,阿迪达斯品牌无论是足球鞋还是篮球鞋的质量都要远远好于国内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国外的知名品牌相比品牌质量还需提高。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所代表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所感受到的品牌的质量。品牌的质量以产品的质量为根本,并且逐渐影响到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所感受到的质量。阿迪达斯品牌一边在竭力保持着产品本身的质量,一边同时加强消费者对阿迪达斯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影响,使阿迪达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永远是科技含量高、品质高端并且质量好的品牌形象。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因受生产条件、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一般会更重视价格的优势,而忽视了对产品技术的研发。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影响到了消费者在心中所感受到的品牌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品牌信誉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建立。信誉建立的前提是产品本身的质量,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战略中最关键的项目。谁能够用灵活快捷的方式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所以,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应该把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第二,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缺乏品牌个性,忽视品牌文化。品牌个性是品牌拥有的特定人性化特点,那就是品牌的个性特征显示的范围。品牌个性,对于品牌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缺少品牌个性的品牌往往没有持久的生命力。因为没有稳定的内在属性和行为特征,消费者是无法理解和认同品牌的个性,自然无法与消费者自己的个性相吻合。品牌文化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采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传输路线的优势,以形成一个消费者对品牌的高度认同的精神,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品牌的强烈忠诚。拥有品牌的忠诚度,才能赢得顾客的忠诚度,最终赢得稳定的市场,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品牌战略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阿迪达斯以“Nothing is impossible”为品牌文化精髓,在品牌外形条件不变的基础上,以体育运动所包涵的拼搏精神激烈着人们。阿迪达斯品牌经营的成功之道,就是在确立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使命之后,始终不渝地表现品牌的核心价值而不以市场地点的差异而改变。同时,根据各个消费市场所在国的不同的文化底蕴、目标市场、消费习惯,形成风格各异的市场推广创意。阿迪达斯已经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体育精神和人类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征。产品本身已经被品牌所包涵的精神所覆蓋,这就是著名成功品牌的精华所在。优秀的市场推广创意给予了品牌文化和精神一种能够满足消费者内心的、视觉美感和情感的附加值,结合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一起构建了阿迪达斯的国际品牌形象。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存在着过于重视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品牌发展多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广告宣传和赞助上,缺乏创新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价值不高,品牌也就无法满足消费者从产品消费到文化消费的需求。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大小体育用品企业3万多家,但产值超亿元的仅两三家。国内体育用品在色彩、样式、材料、外观、价格、市场推广、目标消费群和管理等方面基本相似,缺乏最能体现品牌差异性和提升品牌价值的品牌文化。因此,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打造品牌过程中,应把体育精神和具有 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一起融入到品牌价值中去,并把附带有文化的品牌注入到目标消费者已有的文化理念中,使品牌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运动观和生活观,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养消费者对体育用品品牌的忠诚度和信赖。

第三,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营销体系不够健全。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和利用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是通过市场营销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使目标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过程。品牌营销简单地说就是把企业的品牌深刻地映入消费者的心中。技术再先进,产品质量再好,如果没有卓越的营销策略,也无法打造出优秀的品牌。目前,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营销体系还不够健全,品牌营销人员比较缺乏,品牌策划的手段单调。大多数销售员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而上岗推销,掌握现代化多媒体进行市场推广的手段不够先进,特别是没有很好的重视宣传力量在网络方面的应用,导致新产品的信息不能够快速而全面地传达给消费者,影响产品的最终销售。

参考文献:

[1] 韩盛祥.试论体育品牌与我国体育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7.3:230.

[2] 赵剑.借鉴与创新耐克品牌发展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启示[J].四川体育科学.2004.3:7.

[3] 邓丹娟.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57-62.

[4] 包迎春.浅论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发展策略[J].北方经济.2009.4:29-36.

[5] 肖俊.民族体育品牌何时崛起[J].体育世界.学术.2008.10.86-92.

[6] 高宣.对我国体育品牌的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总第554期:8-10.

篇5: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为了解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个体的文化水平、体育意识、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影响了农民体育发展的`广度、深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习惯,影响了农民体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作 者:任远金 BEN Yuan-jin  作者单位: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刊 名:体育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SPORTS SCIENCES RESEARCHES 年,卷(期): 13(1) 分类号:G812.42 关键词:中国   农民体育   影响因素  

篇6: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摘 要】保险市场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为止它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却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是什么阻碍了本国保险业务的发展?保险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人民的知识水平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强是根本原因。本文将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关键词】保险市场保险机构保险产品保险知识监督体制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级存在问题

开国60年来,我国的保险事业有着起起落落的曲折而辉煌的历史。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的强有力的发展。在这期间,我国保险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总收入也不断增加,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渐渐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出现,国际金融体系中保险市场中的先进部分也一步步引入我国,这就带动了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保险机构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保险市场由最初的主要为非寿险产品逐步改造成了70%左右的寿险产品,这使得我国的保险业务开始跟上了世界保险事业发展的潮流。

这二十年的起步阶段是我国的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逐步缩小与先进国家金融体系和保险体系差距的不断努力的过程。然而我国的保险业务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不用提了。我国的保险收入占据世界前列,但这都是由于规模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区段做出的贡献,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03年我国的保险费用仅仅占到了GDP的2.98%,人均保费也只有237.6元人民币。这显然与我国庞大的GDP总量和快速的GDP增长速度不相符合。这也就是我国保险事业经过这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的成绩斐然辉煌后所留下的巨大弊端。为什么经过这么长 的过渡时期,我国的保险事业不仅没有引领经济潮流,还始终没有从实质上得到根本的发展,或者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拖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后腿。

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当然也就随之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险业务的发展模式。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但却不能照抄照搬。不同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体系,国民素质,人口规模,宗教文化···太多太多。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告诉我们,我国的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条件与环境,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然而这种模式并不容易被探索出来,需要我们千千万万辈牺牲的保险机构做出贡献。

二、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保险业务最主要是有分散风险、取得补偿和投资储蓄功能。如此具有诱惑力的业务为什么在我国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空间被?阻碍我国的保险事业取得实质性发展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我将从不同的主体对象进行基本阐述。

1、保险机构

本国的保险机构作为整个保险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占据最中坚的地位。如果把保险业务看做一个急需卖出的产品,保险机构就是厂家,人民群众就是消费方。如何最大程度地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并且切实为消费者带来可观利益?这就涉及到以下我国的现实问题。

(1)保险业务的推广

保险业务的推广和深入人心是最大问题。我国从来都是储蓄大国,人民的固有消费理念

认为多余的钱要放在银行才保险,才能保值增值,导致了当期消费的减少和未来消费的增加。这就会影响到现实的保险产品的需求,并且现金的储蓄功能对保险产品替代作用很是明显。如何转变大众的消费观念?让大众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看保险机构的发挥能力了。

(2)保险产品的创新

保险机构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可以极大地增加保险产品的目标人群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目前为止仍处在起步阶段,保险产品也基本上是最一般的财产,责任和人寿保险,产品几乎没有创新性。如果能够在调研基础上按照消费者的客观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如普及并学习外国保险产品的投资储蓄功能,相信会大有市场。

(3)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

保险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对于保险从业人员的门槛很低,中专,大专以下文凭的也可以办理保险业务,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很容易影响保险业务的办理。从业人员是一线操作的市场人员,直接和消费者接触,对于推广保险知识和推销保险产品具有重大作用,更直接代表着整个保险事业的整体形象。

提高保险业务人员的素质很迫切,在此基础上提升保险业务的宣传和扩大对保险事业的知识普及,对于保险市场的发展绝对能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4)外国保险机构的冲击

随着加入世贸的进程,我国的保险业务进一步开放,面对这么有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外国的保险机构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这就使我国并不发达的保险市场又被分出了一小部分。本国保险机构的发展经验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融资渠道也不够完善,必然会遭受巨大的市场冲击。对于外国保险机构的痛恨可想而知。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学到了并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广大人民群众

人口因素是保险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保险品的消费方,取决着保险品的销量,决定着保险机构的生死存亡。

(1)人口城乡分析

我国十三亿的人口超大规模,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比拟不上的市场优势,但这只是潜在市场。如何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然而到2007年为止,还是有55%的广大农民人口,农村人口相对生活环境稳定,且有大家庭的互帮互助,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很难提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要发展不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基尼系数也大约在40左右。这就导致富人不用买,穷人买不起,中间阶层在那摇摆不定,买不买保险产品无所谓的状态。所以,我国的人口优势要利用起来并不容易。开拓农村市场成本较高,没有把翱翔机构愿意去吃第一个螃蟹。如何诱导中间阶层的购买力,这需要强大的利益驱动。

(2)教育结构

我国的大学教育现在已经普及化,对于年青一代来说,很容易接受新新产品,对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也更容易理解和想办法规避。然而,目前的保险市场几乎是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支撑起来的。那时候的大学生是金子,大部分人并没有得到高等教育,是老老实实工作的人,这就使其要接受金融产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他们处于保守状态,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以后儿女的养护和自己的退休金存款的保障。

(3)收入分析

年轻人正处在打拼阶段,承受风险的能力更高。相对于保守的规避风险,他们更愿意去追逐风险,以获得高额利润,所以对于保险产品没有太大的需求。几乎有钱的都是中年以上的人,但是他们又受到我国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对保险所具有的投资储蓄功能缺乏相应的了解,仍然遵循传统的固定模式,拿去存银行。或者由于保险机构的创新限制,导致保险产品太单一,满足不了他们的多样性理财需求。

(4)人口结构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生长率一年比一年低,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少年人群所需要的生存死亡定期性产品的需求减少,老龄化的人群又需要广大的投资储蓄性产品。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又抵消了一部分的老年需求产品。这就最终导致我国的保险产品销售量不能以预期的速度增长。

3、政府机构

政府作为保险事业的监督机构,处于公众与保险机构的中介,交流枢纽部分。相关部门应该致力于保持保险事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对于保险事业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政策优惠,但是法制体系还不健全,监督制度执行力不足,还缺乏稳定而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对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做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投保的积极性,影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还具有强大生命力,连外国保险机构都看上的蛋糕,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现实市场需求;而我国稳定的经济政治政策和世界人口首位的巨大优势又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潜力虽然无限,但要把握好却是难题。只有保险机构,投保人和政府机构三者和谐并进,互相扶持,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能发挥出中国这块巨大蛋糕的市场魅力。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保险事业会扶摇直上,达到光辉的顶点!

【参考文献】

1《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郭金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

篇7: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论文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女教师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我国中小城市职业女性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关键词:河南省 女教师 体育锻炼 影响因素

学校是开展体育锻炼较为有利的场所。作为学生崇拜与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了解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营造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支持学生锻炼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河南省部分城市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

(一)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个人基本情况

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队伍中,年龄为22-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比例最大;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有74.2%,研究生和大专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小;其中家庭有28.6%的属于核心家庭,有18.6%的属于主干家庭,两者之和占到了家庭结构总数的47.2%,表明她们的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是比较明显的。

(二)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河南省高中女教师整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达到78.1%,远远超过我国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率为39.18%,强度在中等或中等以上为78.1%。表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每周锻炼三次且每次锻炼三十分钟以上的参与者的`比率还不到20%,说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队伍中,达到国家体育人口标准中关于体育锻炼频度和体育锻炼时间的比例还比较低。其中羽毛球、乒乓球、慢跑或散步,舞蹈,健身健美操最受高中女教师的喜欢。在这些项目中,慢跑和散步、乒乓球、交谊舞是35-55岁的中年女教师较喜欢的运动项目。

(三)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结果表明:93.68%的河南省高中女教师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体质,说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同度较高,63.56%的女性认为体育锻炼能缓解身心紧张和疲劳,而48.32%的认为体育运动可塑造形体、完美身材,25.89%的认为体育可以增强女性的自信和竞争意识。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认识层面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其健身功能,而是更广泛地从多角度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心理、审美和个性培养中的价值。

二、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一)健康因素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健康调查中发现,由于职业形成的责任感、紧迫感,她们大部分出现过亚健康的状态,有55.4%的女教师患有慢性疾病。

(二)周围同事与家庭成员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中发现,有20.90%的人选择与朋友或同事一起锻炼。从心理学角度讲,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时都具有从众性,这是个体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主动社会化的过程。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中很需要找到一个同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这样有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可见有体育锻炼爱好的同事或朋友对个体参与锻炼的影响很大。

(三)学生时代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根据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科学锻炼的知识来源调查发现有42.6%的人表示学生时代的体育经历是他们获得科学锻炼方法与知识的主要渠道。

(四)媒体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体育消费方面,经调查发现,有33.3%的高中女教师的人感到媒体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在媒体的推动下,加人们为了健康开始走进健身房,加大对健康和体育的投资,购买体育器材,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将日趋深入人心。28总之,大众传播媒体与群众体育之间是互动的,其结果是双赢

(五)不科学的运动对河南省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93.3%的女教师都有体育锻炼的经历,但是常年坚持的人群很少,只占锻炼人数的8.7%。影响女教师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众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锻炼的目的性过强,而忽视了其积极情感的体验。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锻炼现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5.9%的人锻炼是为了减肥、美体,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弱化了锻炼的健身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高中女教师体育运动的内容成多元化发展,多以要求投入较少、场地器材简单的基础项目为主。政府和学校在注重高中女教师的体育参与率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

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对科学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偏低,这反映了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具有盲目性,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因此需要政府和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科学健身的引导和宣传。

参考文献:

[1]进霞,徐淑斐.国内外妇女体育研究概[J].体育与科学,1995(3):4-5.

[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8:38.

[3」李可基,张宝惠.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十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及措施的分析与比较[J]体育科学,,23(1):91-95.

篇8: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一、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影响因素

从新闻传播到形成传播效果需要经历复杂的变化过程, 其中有多种因素发挥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我国在新闻工作中的思想发展变化

我党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党的特征相符合的新闻观, 特别是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进行结合, 有坚持也有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新闻工作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新闻正面报道的有效传播有着方向性的重要指导意义。

(1) 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并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中, 我党的新闻事业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思想为基础, 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正面报道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点:

一是提倡歌颂和减少暴露的文学主张。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对小资产阶级的文学消极描写思想进行批评了, 确定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总体方针就是歌颂。

二是重视新闻中的典型报道, 这一观点直接导致了在之后出现的新闻报道中, 对典型的新闻报道长期作为正面报道的最高形式出现。

(2)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新闻的传播工作, 并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了系统的新闻传播思想体系, 其新闻思想的精髓就在于使报刊工作服从于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内中心任务, 服务于我党政治目标的实现。

邓小平同志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成就类型的新闻报道大量的出现。邓小平总结社会改革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通过党内力量纠正了指导思想的错误, 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掀起了全国经济建设的热潮, 这也直接导致了新闻报道领域反映改革开放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新闻报道大量出现。

(3) 江泽民的新闻思想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 在继承过去新闻思想的基础上, 对我党的新闻思想发展进行了创新。江泽民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工作, 其新闻传播思想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而且还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其中对我国正面报道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突出了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 并把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在中央电视台相继出现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 对社会上的舆论焦点问题进行探讨, 引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反响。

2. 媒体因素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 传播工具必将获得新的发展。目前, 随着电脑网络普及化程度不断加深, 各类高新技术应用不断出现, 传播新时代———电子传媒时代已经到来。

电子传媒时代与传统传媒相比, 具有更广的信息来源、更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自由的信息接收途径等特点, 但是这也造成了虚假信息的泛滥, 利用网络进行的各种恶意事件时有发生, 特别是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网络来冲击我国的主流价值观。这些情况对传统媒体形式特别是正面报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增强正面报道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带来了难度。

二、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改进战略与策略

1. 改善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战略

(1) 新闻理念。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媒体应该形成几种观念, 一是新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 进行新闻报道时对正面事实与负面事实都要如实报道, 要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原则, 既不过分地夸大丑陋, 又要坚持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二是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正面报道, 新闻媒体必须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坚持对正面新闻的重视, 同时避免出现一边倒报道负面新闻的情况。

(2) 新闻体制。可以说新闻制度对国家的新闻传媒性质与所有制形式作出了规定, 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比, 新闻制度是下层次的一种制度实体, 是社会整体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闻制度也同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新的发展。

目前, 我国需要注重发挥中国报业协会等各新闻相关机构的调控作用, 建立起新闻行业的评价体制与组织形式, 规范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的规则与标准。

(3) 新闻政策

新闻政策可以看成是国家意志或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言论标准或者是报道的标准范式, 它是新闻制度的重要灵魂。作为与时代相结合的新闻政策, 不但要体现出现实性, 而且要体现出理想性;不但要体现出灵活性, 而且要体现出统一性;不但要体现出创新性, 而且要体现出稳定性。

我国目前有着很多与新闻宣传报道和治理限制媒介的政策, 但是缺乏相关的规范性的授权政策, 因此, 应加强授权性政策的制定, 不但需要对禁报、慎报和缓报做出规定, 更要明确哪些是能报与该报的。

2. 改善我国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策略

(1) 构建信息反馈机制

首先要采用分众化的新闻传播策略, 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再者要建立起完善的通讯网, 吸引并组织新闻受众参与到新闻的传播活动中来;

最后要采用问卷、来电来信以及来访等多种方式, 积极地听取新闻受众的建议与意见, 以此来改善传播的效果。

(2) 对正面报道的新闻信息处理

在处理传统的正面报道新闻信息上, 媒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正面报道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①在报道技巧方面, 新闻的选题要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代表性人物要站在时代的前沿, 是时代发展的贡献者与主流思想的引导者;报道的对象不能受到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的限制。要注重挖掘老百姓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 这些身边的榜样人物更容易为老百姓所接受与认同。

②在新闻采写方面, 要想获取全面准确真实的报道信息, 需要进行扎实的采访, 需要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深入群众, 融入群众, 这样才能把握到最真实的报道题材。

总结:

总体来讲, 我国媒体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正面报道,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过程中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但是同样需要看到的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传播环境, 部分新闻媒体开始产生了不重视正面报道的情况, 加上部分媒体对待正面报道的观念较为陈旧, 导致了进行正面报道时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长期以往必将影响我党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正面报道有效传播进行分析, 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正面报道有效传播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保军.正效新闻·负效新闻·零效新闻——为解决老问题而提出的一组新概念[J].今传媒.2006 (08)

[2]陈金国.邓小平新闻思想本体论的理论建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01)

[3]查迎新.论江泽民新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的继承和发展[J].理论前沿.2006 (01)

篇9: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31-02

体育教学历来就受到社会各界和各高校的关注,其是完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体育运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使高校体育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必须就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滞后的一个很大的表现就是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比较陈旧。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生都沉迷于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而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许多高校对体育教学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体育课程的设置较少,学生不能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又由于有很多的高校认为,没有必要让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而设置体育教学课程也仅仅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大的实际效果,正是由于这些想法的存在,导致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其身心素质越来越低[1]。

1.2 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教学项目,这一缺陷在一些娱乐性的教学项目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据了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体育生动有趣、张扬个性的本质,而是把体育教学当做体育锻炼类课程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最后使学生达到统一的考核标准,对此,一些体育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感到没有一点乐趣,而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则感到困扰,并没有使学生充分的认识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理想的标准[2]。

2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2.1 体育教学的设施不够完善

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是完成体育活动的基础。当前,在很多的高校中,体育运动场地落后、体育器材不足,这些对体育教学课程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校对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随着进入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体育器材被不断的使用,进而老化、损坏,甚至连运动场地也出现了紧张的现象。因此,要使高校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体育设施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2.2 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太过单一

当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太过单一是其存在的一项重要的问题。学校以传统的“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等内容作为体育评价的标准,却将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健康性和社会效能给忽视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各人在体育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单一的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那么就会将忽视那些缺乏体育天赋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极为不科学的,会挫伤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将测试中竞技成分的比例降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3]。

2.3 教学模式缺少创新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究其原因,其主要问题在于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受到了传统模式与框架的限制。尽管各高校都在將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朝着健康、娱乐的教学目标改变,但是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可参考的教学案例、以及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教学指导,从而很难开展新的教学内容。而那些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仍只能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的乐趣。直至现在,在对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上仍然沿用传统教材内容,加之其他因素的限制,未能将现实中的体育活动融入到课堂之中。此外,在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限制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未能做出实质上的改革,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和学生思想都没有得到创新,严重地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教学环境的建设,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当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高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其对体育器材和场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投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得到保证,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去,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2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的整体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在选择体育教师时应当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来进行,对教师的选择标准应做适当的提高。另外,体育教师也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始终保持体育教学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因此,当今高校应将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3.3 注重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体育课程的更新

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体育课程的更新。

体育教学开展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课程建设和教材体系构建,而对课程的建设和教材体系的构建要符合终身体育的理念。应立足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进行课程建设。在进行教材体系设置时,应加入一些时兴的新鲜项目。

教学模式的创新。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以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不管是体育教学设施、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还是教学模式等影响因素,都对体育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为使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解决那些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地优化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更新体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校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怀若洋.浅议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73-74.

[2]殷晓鑫.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措施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07-108.

篇10: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因素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它包括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其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本文拟从这三个子系统出发,分析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10个主要因素.

作 者:王启仿 汤波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刊 名:城市开发英文刊名:URBAN DEVELOPMENT年,卷(期):“”(3)分类号:F2关键词:

篇11:试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工作的影响因素论文

摘 要

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航运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hipping industry is a kind of trade in service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shipping support service and the port service.With the grow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hipping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low price and large quantity of cargo, etc., and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trade the important channel,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great role.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shipping busines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Key words: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引言..........................................................................1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1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1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2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2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3 2 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3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3 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4 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5 3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5 3.1更新营销观念...........................................................6 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6 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7 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7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8 结束语........................................................................8 [参 考 文 献].................................................................8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个航运强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为先行军的中国航运业以其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使航运市场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航运业不仅要在本国市场与国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不得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展开无情的市场争夺战。2008年的冬天,次贷危机转化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航运业来说真是可谓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其影响颇为深远。但2009年,中国经济克服不利因素,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外贸进出口与较大幅度增长,这为我国航运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航运业现状的认识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1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长航集团。由于公司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规模经济效益难于发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单船公司比例大,加剧了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规范、维护航运市场的秩序。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不便于形成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建立规范的航运市场秩序,不利于企业经营中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沿海航运中80%左右的散货船、油船和40%左右的杂货船龄在20年以上,其主力型散货船、原油船和大吨位杂货船的平均船龄均在24年以上,内河运输船队中的老龄化更为突出。国内航运中98%的动力是机动船,主要为散货船队、杂货船队和油船队,其中1-5万吨重的散货船和油船是沿海船队的主力船型,均占总载重吨的80%左右。内河航运中,长江水系的机运船和驳船运力相当,船型大多为散杂货船,除油船规模大些外,其他专用船队规模均很小,机型复杂;珠江水系分节驳船占一半以上,分节驳顶推船型为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航运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实基础,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由此而论,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我国生成的海运量呈现快速增长,国际、国内航运需求旺盛。中国已成为全球航运市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并成为驱动全球海运需求增长和推动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一个较长的繁荣期的主要动力来源。

从国际需求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分工基本格局是原材料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制成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8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出现使跨国投资增长,发展中国家用自有原料或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尤其劳动力密集型制品开始由发展中国家大量向发达国家出口。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增长7%,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据初步预测,未来15年内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到20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中国作为世界经贸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将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动力。

从国内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我国内需的 3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不断扩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快速上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上升。同时,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对航运业提出更大的时代需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以钢铁、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大户,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伴随着国内航运需求的迅速,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内航运市场已形成。

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搞航运的人都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因素”已成为各种经贸指标、数据、分析中的最大亮点和关键因素,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力量。业从侧面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相应的科学理论体系,使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日益进步,现代航海技术、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在航运业的广泛应用,使航运服务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给航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航运企业应充分发挥在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航运科技成果的交流共享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应加强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的研究,并用现代信息化改造业务、再造流程,提高航运服务质量、效率和竞争实力。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为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航运科学管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航运业将进一步分享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成果,推动了我国航运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航运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了航运业的集约增长。

同时,我国航运业更加重视世界航运的节能环保工作,更多地加强航运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有效协调行动,有利于建设我们共同的碧海蓝天。

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港口的发展已经与中国航运业共命运。港口业和航运业的互动合作有利于这两大行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航运企业与港口合作可以扩大港口处理能力,使 4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港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港口服务并能有稳定的收益。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与港口运营商合资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

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海运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受到各海运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国际海运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取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迫使各海运国家重新审视其海运政策, 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为了适应开放的需要,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国内航运业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航运政策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航运政策,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觉地按照WTO反歧视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外航运企业,自然选择了偏向自由化的航运政策,以竞争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中国采用自由化航运政策,有自然的要素禀赋;而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因此,在理论上,中国是适合采取自由化航运政策的。

中国自由化航运政策的逐步形成,真正始于1992年《中美航运备忘录》的签订。自《备忘录》签订后,中国航运市场陆续对外开放,并且走在许多行业的前面,开放的力度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大。目前,在集装箱班轮运输领域,外资班轮公司承担运输的中国境内出口货物量在80%左右,有100多家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从事进出口海上运输服务;在干散货运输方面,如铁矿石运输达到70%以上;原油运输占到90%。对外开放使我国航运业和物流业打破传统垄断,走向了市场化,并且使中国国内的同业竞争达到了国际水平,它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航运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奋斗,无论在船队规模,还是市场综合服务竞争能力都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地位。但随着世界政经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航运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危机面前,也是给予中国航运业转型的机会,在全球经济体重新洗牌的现状下,中国航运业其实也有了难得思考的机会。我们需要反思过去几年来全球航运业的超常规发展是否透支了航运业未来的繁荣,要反 5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思全球经济放缓下的尴尬境况,要反思航运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3.1更新营销观念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各个行业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关键是要看企业营销观念更新的程度。中国航运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航运公司,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经营理念上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市场营销观念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营销观念的守旧已成为影响中国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营销观念的更新是推动航运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航运公司要通过改革创新,及时掌握市场的竞争要素与竞争态势,铸造高效能的运营体系,不断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首先品牌的形成是提高船公司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各大船公司的硬件设施都已大幅度地扩充,所提供的运输服务产品差异并不大,船公司若想领先,只能凭借其服务水平取胜。尤其是国际大型班轮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力度,其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其获取了巨大的市场效益。可以说,扩大船公司服务品牌已成为中国航运市场营销策略的第一选择。

其次,运价策略是确保企业获取良好经营收益的根本性要素,中国航运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关键是要看本身对运价策略的执行程度。因此中国船公司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造品牌优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同时,应始终将运价杠杆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求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运价。

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航运企业只要真正重视研究分析国际航运市场营销环境、了解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对本公司的影响、充分认识自身市场营销的竞争地位、及时制定并实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做好各自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相信中国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必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

航运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有需求的有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经济和航运形势好的时期可以获得双赢,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另外,航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 6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航运行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也已明确了中国国有经济要对航运业等七个重要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同时,也表明了将央企重组并形成国际性大型企业集团的态度。在提升中国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未来航运企业整合将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运输市场上,联盟与合作带来的合力优势远大于单个企业的优势。

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为此,航运企业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努力走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路子。交通运输业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航运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包括研究人才、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等。运输业学科的专业性及其所需要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方向性。因而,应重视和加强科研机构,把科研机构的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三者相结合造就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升中国航运业经营水平。

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

承运人与托运人合作,可以帮助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快速增长的成本。比如汉堡南美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在能源以及多式联运价格飞涨的时期与他们一起控制共有的成本,这样合作双方在全球市场中便都能保持竞争力。马士基物流主要依靠其三个业务战略来打造全球网络——提供最好的客户建议;卓越的营运和成本管理;吸引并开发最好的人才,而这一切都是为满足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而设计的。

特别是在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下,货源是关系到航运公司命运的重要因素,因此航运公司要充分考虑货主的利益,与货主公司进行合作,在满足货主利益的同时,保证本公司的货物来源。合理的出让一部分利益给货主或许是航运企业目前比较好的手段,双方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危机,实现双赢。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

过去几年,运力在8000TEU以上甚至超过9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造活跃,中小型集装箱船投资相对萧条,超大型的集装箱船虽然在运输成本上有优势,但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集装箱运量大幅下降,大型集装箱船的载箱量一跌再跌,在低载箱量的情况下,大型集装箱船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使得其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中小型船舶比大型船舶在运输服务上更具柔性,特别是在当前不景气的情况下,航运公司的服务质量是确保货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型船的投入应用,需要完善的支线网络进行喂给,而目前主要的区域支线船舶都面临老化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小港和偏港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也需要中小型船舶去挂靠。

结束语

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我们即将进入第二个30年,当我们来到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开端的时候,新世纪的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作为航运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融资的手段找到切入点,找到一些和自己上下游能够相关联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就能够实现低成本扩张,以达到融资目的,同时也要拓思维、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寻找适应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明确未来的战略取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是造就世界航运业黄金时代的重要动力,只要我们秉承和发扬郑和下西洋一往无前的航海精神,联袂共赴,就必将在新世纪不远的未来,从今天泱泱的世界航运大国走向巍巍的世界航运强国。

[参 考 文 献]

[1]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的兴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46-47.[2]王杰、王琦.国际航运组织的垄断与竞争[M].山东: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40-42.[3]汪传旭.国际航运市场与政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6月,122-124.[4]赵刚.航运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1月,100-103.[5]李连寿.航运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85-89.[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6-7.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上一篇:技术员申报所需材料目录表下一篇:青海省五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