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贵委员

2024-04-28

陈荣贵委员(精选4篇)

篇1:陈荣贵委员

关于零陵区第八届人大代表第8号议案的答复

陈荣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文明执法,规范管理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对于你提出的纠章执法,在市容市貌管理方面,带有不文明或暴力执法的现象,我局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湖南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规范》进行管理与处罚。(附后)

还有您提出的在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城管执法局应注重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严格管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大力宣传和教育违章人员,对于来是弱势群体的进城农民和小摊者应以教育为引道,让他们遵纪守法、按章经营的建议,我局以采取出了一些办法与措施,对于执法队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我局以安排每周一为学习法律法规和专业学习日,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执法水平的能力。对于弱势群体的进城农民和小摊者,我局以安排专人进行教育引道,并在不影响城市形象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安排适当地点让他们经营,在创卫其间我局对执法形象和社会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老百姓以基本认可,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非常感谢您所提出的宝贵建议,也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零陵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篇2:陈荣贵委员

2010年3月1日,新的《电梯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与1997年版的老标准相比,新标准有哪些亮点?给乘坐者带来了哪些好处?在乘坐电梯的安全性、舒适性方面有无改善?对此,我们特别连线了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凤旺先生。

本刊: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电梯开关门的瞬间突然被卡住了,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关于这一电梯时而出现的开关门卡人现象,有媒体认为是开关门时间短造成的,并对新标准中开关门时限提出了质疑,对于这一问题您如何看待?

陈凤旺: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是通过了反复研究和实践证明,切实可行才推出实施的,此次对开关门时限的修订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完全在安全值的范围内。同时考虑到不同开门方式和开门宽度的电梯其开关门时间应有差异,还特别要求根据电梯的开门方式以及开门宽度来确定具体的开关门时间。比如规定乘客电梯的中分自动门和旁开自动门的开关门时间,最快为当开门宽度小于等于800毫米时的3.2秒和3.7秒,最慢为当开门宽度大于等于1 100毫米小于等于1 300毫米时的4.9秒和5.9秒。在这一限定值范围内的电梯开关门是不会对乘客产生影响的,这一时间足以让乘客进入电梯,其安全系数很高。此外,电梯都设有开关门安全保护装置,在开关门时触碰到障碍物就会自动立即打开。也就是说,假如有乘客恰好在开关门的瞬间进入电梯,电梯门也会自动打开,不会夹住乘客对其造成伤害。可以说,标准对开关门时限的修订是更为合理化、人性化的,完全体现了安全和谐的原则。

本刊:电梯的噪音也是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很多市民反映电梯噪音常常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标准的实施对电梯噪音是否有改善?

陈凤旺:我刚才谈到了开关门时限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理念不仅仅限于开门时间,它贯穿于整个标准的始终。对电梯噪音的规范要求同样彰显着这一闪光点。规定轿厢内最大噪声值当运行速度小于等于每秒2.5米为小于等于55分贝,运行速度大于每秒2.5米小于等于6米为小于等于60分贝,开关门过程最大噪声值为小于等于65分贝。相关研究表明,人低声耳语时的噪音约为30分贝,大声说话时为60分贝~70分贝。分贝值在60以下属于对人体无害区,60-110为过渡区,110以上是对人体有害区。55分贝相当于电脑机箱的噪音。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乘梯,是绝对舒适、舒心的。标准的实施对电梯噪音会是一大改善,但愿今后市民不必再为“恼人”的电梯噪音而担心、烦心了!

本刊:节约能源,当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而新标准的一大亮点就是在能耗方面特别要求,请您就标准中的节能规范谈一点看法。

陈凤旺: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方面正是新标准修改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新标准没有在能耗的技术指标上多做陈述(因为,这些方面要求,已经在诸多的相关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来了)。新标准主要增加了电梯能耗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可以说是对以往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要求,特别是强制性要求的实施保证和具体的技术支撑(附录A)。这样,电梯从设计开始就优先考虑到电梯运行时的能耗。大家明白,质量水平、节能水准的高低,设计环节是个源头。

另外,新标准的这个资料性附录:《能源计算与测量》,引用自ISO/DIS 2574-1:2008。可以认为,电梯新标准,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前瞻性的措施。

本刊:我们平时在乘坐电梯的时候,有时会有头晕的感觉,新标准在电梯的舒适性方面有无改进?

陈凤旺:突出电梯的舒适性是新标准人性化方面的又一特色。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最大值,轿厢运行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的最大峰值,以确保乘客拥有较舒适的乘梯环境。

与GB/T 10058-1997相比,新标准适用范围从运行速度每秒2.5米的电梯扩大到每秒6.0米的电梯。还修改了有关电梯安全的内容,全面修改了电梯整机性能参数,增加了与无机房电梯相关的技术要求,增加了电梯无障碍设计的附加要求,增加了电梯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等。

新标准的出台适应我国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在电梯的方便使用、安全保障、节约能源上均有所突破,更便于企业组织生产,以制造出高质量的电梯。

本刊:标准对电梯企业将有哪些影响和要求,将为中国电梯标准的发展起到怎样的推进作用?

篇3:陈平平委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对此,本刊记者很荣幸采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陈平平,她对记者说:“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人才队伍的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人才队伍培养成为创新驱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陈平平认为,重点抓人才队伍建设,这就是抓住了我们整个创新发展的一个根本。“现在国家启动了一系列的人才计划。特别是把引进人才的着力点放在科技将帅人才的引进上。”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绘就的蓝图,到2020年,我国将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才贡献率达到35%。由此看出,中国正在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道路上迈进。

谈到我国目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之处,陈平平说:“我国人才队伍方面缺乏科技将帅人才,这个带头人一定要具备前瞻性和很好的战略眼光。”建议我国在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进”的同时,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通过高层的学术论坛、学术交流会,与海外的顶尖专家进行学术思想方面的交流、沟通和启示,把我国薄弱学科带向发展,在我国急需人才的领域,吸引一批国外顶尖级的专家短期到我国做一些合作研究或短期访问,让我国科研人员在互动、合作、交流中站在世界的科学前沿。

篇4:陈荣贵委员

国际油价的急剧上升, 已经影响到世界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对世界石油的依存度非常大。据统计, 目前, 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 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 其中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

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在能源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方面的政策如何?带着诸多问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原中石油总经理党组书记陈耕。

财经界:陈总, 作为能源方面的权威和专家, 您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中东北非动乱会不会产生世界石油危机?

陈耕:我当前最关心的是中东北非政治动荡还会持续多久, 会不会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大的影响。这次中东北非地区突然爆发动乱, 事件首先是来得很突然, 其次是连锁反应较快, 再次是中东北非利比亚是世界石油的主要生产地。如果中东北非事件继续扩大, 会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很大, 中国将是受伤害最大的, 这是一个直接的影响, 所以我希望动乱尽快平息, 这样会对中国经济有利。

中东北非地区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国, 中东北非地区一旦不稳,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已经发生的几次石油危机, 都严重影响了当时的世界经济。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由于中东战争。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 并将其再售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 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 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 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 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是由伊朗的伊斯兰革命问题引起的。1978年底, 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 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 此后又爆发了两伊 (伊朗与伊拉克) 战争, 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伊朗的原油产量从日500多万桶降至2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 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 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因伊拉克1990年8月侵占科威特而遭受美国的军事打击和国际经济制裁, 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 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 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 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 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 争夺石油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 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 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 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资源因素。

财经界:现在世界突发性事件比较多, 造成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定价机制, 中国的油价能否与国际接轨?

陈耕:所谓市场定价机制, 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 产品自身价值等因素由市场确定的。价值是确定价格的基础, 市场供求关系是价格变动的杠杆。现在我们的定价机制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定价机制, 而是政府控制下的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机制。中国现在油品严重短缺, 市场需求增长快速, 政府控制价格有合理性的一面, 对平衡生产、消费者的关系具有较大作用。在当前情况下, 如果完全放开, 有可能造成市场油价飞涨, 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依据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加工成本及价内税费水平确定的。这样的定价机制只是原油价格水平上的国际接轨, 并未实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接轨。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 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化, 更无法将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回国际市场, 从而参与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 甚至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是因为中国目前从国际市场采购石油 (燃料油除外) , 主要由国有的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 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在现行的定价体系下, 当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时, 进口商预期下一阶段国内油价将会上调, 因此增加进口是有利可图的;反之, 当国际市场油价下跌时, 进口商预期下一阶段国内油价将会下调, 因此减少进口可以降低损失。另一方面, 国内目前执行的顺价销售体系使得不管以多高的价格进口原油和成品油都可以销售出去且有利可图, 现有进出口经营企业之间缺乏实质性竞争, 也缺乏在国际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进口成本的推动力。应该看到, 现行国际国内油价体系拉高了中国进口石油的成本, 也不利于降低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深入钻井队检查指导

现在我国还不是完全市场定价机制, 应当抓紧研究向市场化方向推进, 而且现状最好不要维持太久。在一些完全市场经济的的国家, 政府管控仅是在非常时期, 比如特大自然灾害, 战争, 金融危机的影响等, 这种情况与我国还是有区别的。在目前情况下, 采取政府定价机制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不是最终方向。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改革。对于现在的油价调节机制, 各方都有意见, 迟早得改进。

财经界:能源危机促使我们要加快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的内涵是什么, 包括哪些方面, 涵盖哪些行业?

陈耕:新能源的概念还是相对于旧能源来说的。是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类型能源, 其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自然界、物质内部结构变化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能量, 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进入21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能源因为消耗严重而面临危机。寻找新能源、兼顾能源和环境, 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新能源也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四次能源革命”, 是各国未来全球竞争的“王牌”。基于此,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深入基层单位检查慰问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纷纷投入到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以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也顺应潮流将新能源发展提上战略日程, 但却面临缺乏统一规划、技术创新不足、应用障碍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出台战略规划加强引导, 有序较快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补贴机制和能源利益调节等手段提高实用性;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培育政策完善产业链条扩展市场容量;通过多元化策略建立合理的新能源体系, 是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必然战略选择。这样在未来的“低碳经济”时代, 中国才有机会掌握应有的话语权,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十二五”规划提及的一个是化石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个是非化石能源, 是清洁能源, 排放二氧化碳比较少。目前在我国, 化石能源的开发占到90%多, 非化石能源占到8%左右。去年我国煤炭消耗32亿吨, 石油自己生产2亿多吨, 进口2亿4, 共消耗约4亿4千万吨, 天然气消耗一千多亿, 照此发展, 长远来讲很难负担。所以我赞成发展新的可替代能源, 而且要大力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十二五”要把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非生物质、地热利用, 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 水电的利用应该更广泛更充分些。海上和陆上风能发展很快, 风能发展有造价和成本问题, 调剂和调备问题, 怎样加入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太阳能的利用在南方比较好一些, 老百姓还是比较方便的。地热的利用, 利用地表恒温的性质, 加一些其他的能源就可以直接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发展新能源, 寻找替代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 将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

财经界:有专家预测, 到2020年, 中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4.5亿吨至6.1亿吨, 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2亿多吨, 缺口达2.5~4.1亿吨。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以上, 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未来中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有何应对举措?

陈耕: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提出石油安全问题。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 能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作用是必然会出现的。对我国而言, 当前的石油现状是一个全新的经历与考验, 其影响不仅波及生产、消费等经济层面, 更影响国家安全。尽管对于我国是否会发生石油危机还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随着我国石油对外高度依赖格局的进一步显现, 我们有必要从国家安全角度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

国际能源机构 (IEA) 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 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而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约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

今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 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据预测, 如果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维持在7%以上, 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 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一旦世界风云突变, 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

因此, 石油战略储备, 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了。1993年我国就已经开始酝酿石油战略储备, 直到2004年才正式得到批准。按照规划,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现在我国的战略储备, 大概1200万吨。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 主要进口国应该有90天的进口用油储备, 我国应该达到6000万吨以上。石油储备可解决应急短缺和控制油价问题。

国际经验证明, 战略石油储备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保障供给。即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 使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二是稳定油价。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就起着制衡作用。尽管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 但其真正的作用在于遏制油价的过快上涨;三是威慑作用。在紧急情况下, 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 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 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所需的时间, 还可迫使潜在对手慎用"石油武器"。中国的石油储备应采用一个可控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

世界石油从过去十年到未来十年, 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 所谓“紧平衡”就是供求关系偏紧。现在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因素首先有金融资本, 其次是地缘冲突, 第三是产油国内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可以引发石油市场的动荡, 甚至出现供应的终端短缺。

石油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文明社会, 如果没有了能源, 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冷战结束以来, 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总之, 石油安全将是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大问题。

陈耕简介

陈耕 (1946-) 男、汉族、河北省沙河市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 分配到玉门石油管理局工作。1970年参加长庆油田会战。1983年任长庆石油勘探局副局长。1985年任石油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1988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动工资局局长。1993~1997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1998年任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副局长。2001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4年至2006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2004~2007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期间, 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 提出“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推进上市与未上市企业、上游与下游业务, 国内与国外业务, 企业生产与职工生活协调发展, 创造公司与社会、企业与员工、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共荣。采取综合措施, 着力解决企业稳定和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使稳定形势明显好转, 使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组织并实施集团公司“三大战略” (资源战略、市场战略、国际化战略) , 坚持立足国内, 开拓国际, 突出油气主业发展, 强化营销体系建设, 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始终坚持把资源勘探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实施“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工作方针, 使国内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油气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 2006年原油产量1.06亿吨, 天然气产量442亿立方米。加快炼油化工发展, 保障市场供应, 建设大连、兰州、广西等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大庆、独山子、吉化等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国际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 建成中哈跨国输油管道, 开创了中俄“贷款换石油”的能源合作模式, 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6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5460万吨, 权益产量2807万吨, 天然气作业产量57亿立方米, 权益产量38亿立方米。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858亿元, 税费1789亿元, 资产总值13965亿元, 综合实力在世界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七。

上一篇:罐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营盘路小学阳红书社读书沙龙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