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

2024-04-17

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通用6篇)

篇1: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04级地理信息系统

10040417 张红平实习地点:江西省北部庐山地区

实习时间:2006年8月29号~2006年9月8号

实习目的:认识庐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丰富学生野外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四个部分。指导老师:赵志军、沙润、董平、许建国、蒋建军、龙毅、白世彪等 实习小组成员(第七小组):孙敏、庞瑶、孙华芸、张红、杨洁、张露、张大骞、朱少楠、徐孝立、徐勇 实习路线:

9月2号:牯岭——月照松林——东谷——茭芦桥——黄龙潭、乌龙潭——电厂大坝——天池山——龙首崖——锦绣谷——如琴湖

9月3号:牯岭——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公路——芦林冰绩泥砾剖面 9月4号:牯岭——三叠泉(五老峰)9月5号:牯岭——秀峰

9月6号:牯岭——植物园——含鄱口 9月7号:牯岭——剪刀峡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距九江市约13公里,东及东南临鄱阳湖,北濒长江,距南京464 公里(长江行道距离)。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3.8米,是我国名山之一。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人文历史悠久,其兴盛曾一度与宗教关系密切。现存的东林寺等寺观为道教著名道观。庐山也是历代诗人、画家、学者、科学家吟诗、作画、进行科学考察的胜地。登山的学者、名流中有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欧阳修、苏轼、徐霞客、唐伯虎等。

历史上的庐山,还一度成为我国的古代教育中心之一,山上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与“睢阳”、“嵩阳”、“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庐山的山体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史过程。自前震旦纪到古生代,庐山一直处在缓慢的沉降中(除曾两次短暂成陆外),堆积了深厚的海相地层,到燕山运动时褶皱上升为陆地。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断裂而块状隆起,庐山形成为块垒式山地。

二、分述

(一)庐山的地貌 1. 地质基础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2. 构造地貌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五岭 四谷

含鄱口——五老峰一线

七里冲谷地 大月山一线

大校场谷地

女儿城——屋脊岭一线

东谷(中谷)

牯牛岭——草地坡一线

西谷

佛手岩——虎背岭——大马颈一线

庐山南部主要由本区最古老的地层双桥山构成,以沉积岩为主,岩性复杂、破碎,加上断裂纵横,将岩体分割成菱形或网格状,更有利于侵蚀切割。岩石的垂直断裂发育形成一个个小山峰。仰天坪一带是一个山间浅盆地,由砂页岩构成。由于岩层极其破碎,因此够古非常发育,有的成为冲沟,沟间山丘呈馒头形,相对高度只有数十米,分布比较凌乱。汉阳峰一带的山峰由变流纹岩组成,易风化剥落,山形比较缓和。

实习主要集中在山的北部,山南只观察了秀峰一处。秀峰寺一带的山峰,由混合岩化片麻岩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断层、庐山垄断层和通运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断层延伸方向与五老峰、鄱阳湖延伸方向一致,大断层至少有两次断裂,呈阶梯状,因为庐山经过三次断块抬升,与庐山北部的三个裂点相对应。其中尤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庐山垄断层与通运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上升量较小,山脊高度由1300余米向西南递减。

A.虎背岭:东南翼为背斜构造,由于西北翼被莲花同大断层切断而形成陡崖,所以形成了单面山。佛手岩仙人洞和虎背岭为同一岭,被天桥谷和锦绣谷两横向断裂切断,并且流水面深向侵蚀,形成深切峡谷。

B.大月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本是夹在大马颈和五老峰两个大背斜之间较小的背斜,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

C.五老峰:第四纪时期,五老峰东南翼被温泉大断层切割,形成高耸的断层崖地貌,西北翼形成了单面山,它的高度向东北方向递降,断层崖亦分为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D.牯牛岭、女儿城:这两条山岭均为次成岭,是由于虎背岭和大月山背斜中的向斜的岩层坚硬未被侵蚀,稍软的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但绝对高度也达到了1000米以上,由西向东分别为牯牛岭和女儿城。

E.东谷、青莲寺谷地:这两个谷均为向斜谷底,东谷位于牯牛岭和女儿城之间,青莲寺谷地则位于大月山和五老峰之间,而横向的七里冲谷地为次成谷。

F.西谷、大校场谷地:西谷位于虎背岭和牯牛岭之间,大校场位于女儿城和大月山之间,均为次成谷。原来,虎背岭和大月山的向斜部位上宽下窄,谷底被压紧不易被侵蚀,但是由于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整个地层呈现硬软硬的结构,易被外部作用侵蚀。向斜谷地被侵蚀后,便形成了西谷和大校场谷地,而未被侵蚀的较硬的岩层便形成了次成山。

在牯牛岭上的月照松林处测得岩石产状为:走向北偏东70°,倾向330°,倾角42°,由于牯牛岭是次层岭,各处所测的岩石产状应基本是一致的,后来我们又到茶场附近的公路上测了岩石产状,走向为北偏东,倾向133°,倾角40°,大体上是一致的。3. 谷地地貌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4. 冰川地貌

三十年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先在庐山发现冰川发现冰川遗迹,写成科学巨著《冰期之庐山》,他认为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划分为三个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现今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学说尚有异议。芦林湖附近有一处标为冰渍地貌,这里一些发黄、发红并且夹杂有大石头的被李四光认为是冰渍舞。目前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这些是泥石流沉积。经过龙老师和赵老师的讲解,我认为庐山的U型谷、冰斗、悬谷等地形主要是由流水和风华作用造成的,而冰川仅仅把原来的地形略加改变。庐山的下游都是陡峭的峡谷,河道上有许多急流与瀑布,断层崖的切割也刚好在幼年期,证明庐山的主要上升运动和断层的发生最早不过在第三世纪末,在第四纪初,由于庐山高度升高,气候更冷,山上就发生了冰川。当时峡谷尚未充分发育,冰川主要循着原来的壮年谷地往下流,现在的庐山周围的峡谷,可能就是大姑冰期以后,流水所切割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其它的冰川地貌——冰屋(位于如琴湖附近)、角峰(位于含鄱口)。

(二)庐山的水文 1.水文概况

庐山地区充沛,降落山上,汇集下流,形成很多沟壑溪涧,他们在水道、水文和水系形成及变化等方面,充分显示出受庐山的地质构造、古代和当前气候条件、地貌变化和古冰川作用的各方面的影响。

庐山水系可以分为三个带:

1、200米以下的下部山麓急流带,2、200米——900米的中部陡崖瀑布带,3、900米以上的上部宽谷急流带,如下图:

2.水文特征

庐山水系总体上受构造控制,由于顶向四周辐射,呈放射状。山上的溪流,东南流入鄱阳湖,西北流向长江,其中部的仰天坪,是庐山水系的一条分界线。仰天坪北面的山流入长江,南面的流入鄱阳湖。

庐山溪涧中水的主要来源是天然降水。雨天,地表径流顺坡而下,汇集溪涧,于是流量增加,水位高涨。晴天,溪涧中缺乏地表径流的流水,于是流量减少,水位低落,仅靠地下径流的补给,得以免于干涸。

庐山的雨水充沛,岩层节理发育,地面植被条件较好,因此雨天时一部分雨水得以从容地沿节理渗入地下,常在岩层葫芦或沟谷旁边成为裂隙泉水流出。庐山北部,大月山砂岩和女儿城砂岩节理特别发育,泉水屡见不鲜,沿着登山公路的一旁的崖壁下,就不时见到蓄水池和木桶,蓄积着由崖壁上流出的泉水,供应汽车加水。由砂岩节理流出之泉水,石灰质含量很低,水质纯洁,使庐山居民饮用水源的来源。山上在大校场的汉口峡附近及以下,都间有蓄水池,成为庐山自来水厂的水源池。

庐山那溪涧的流量,山顶的上源部分较陡崖的下游部分小。陡崖的下游,坡降很大,由上源及支流流入的水,不及下渗,因此水量丰富。到了山麓,渗透于分布在谷口的由泥沙砾岩所构成的冲击曾下,又告减少。一方面是庐山四周终年悬瀑不断,点缀了风景;一方面又提供了可贵的水力。3.河流袭夺

(A)东谷河流袭夺:东南西北流向的河流比较小,下蚀较弱。而在东西两侧断层崖上发育的横向河,坡陡流急,下切力强,加上岩层中断裂,节理发育,溯源侵蚀较快,常切穿山脊袭夺纵向河。在袭夺处形成直角袭夺弯。陡峭的落降为建立芦林湖大坝提供了条件。

(该图为本小组集体讨论得出)

(B)锦秀谷河流袭夺: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在被袭夺河和袭夺河上都建了坝,便形成了如琴湖。

(C)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4.庐山水资源利用

庐山水资源丰富,它的岩层节理发育,植被保护很好,有利于水分的涵养和径流的调节,为水体的储存和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A)生活用水

庐山牯岭镇目前有常住人口1.3万人,旅游旺季超过5万人,其供水任务主要由庐山自来水厂承担。供水水源以水库蓄水为主,主要水库有:(1)、芦林湖水库(建在东谷袭夺河的袭夺弯处):此处是利用大校场谷地的水在此发生袭夺而建筑大坝,蓄水成湖的。该湖水库是庐山重要的水源供取处。

大坝利弊:A、利,上游有大量的来水,峡谷不大,建筑成本低;B、大坝在湖西,而自东向西流,同时峡谷岩层倾向也向西,与水流同向是的大坝容易漏水。(2)、大月山水库:高程:1249m;坐标:北纬29度33分52.2秒,东经115度59分04.4秒;地形:上游汇水沿汉口峡的直角袭夺湾流入东谷,袭夺点位于大月山水库与汉口峡的交界点。这里是庐山重要的水源地之一(3)、仰天坪水库

目前庐山日供水量达到1.4-1.5万吨。

如琴湖则为庐山生活用水的主要排放处,由于缺乏相应的治理,如情湖的污染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

(B)庐山水电站

电站建于20世纪50年代,位于石门涧溪,河谷溯源侵蚀强烈,比降大,电站利用石门涧溪的巨大落差(水平距离4.5公里,落差达800余米)进行发电。

水电站分为三级:第一级电站高差为174米,装机容量为800*2千瓦; 第二级为416米,装机容量为1600*2千瓦; 第三级为84米。装机容量为600*2千瓦。

电站大坝建在石门涧溪与其支流将军河汇合后的峡谷中,该河谷位于东谷向斜轴部,雅兴接力,岩层倾向上游,倾角较大,河谷谷肩宽展,谷坡稳定。大坝基本不漏水,稳定条件好,汇水面积大而谷口又小,工程造价较省,坝址条件优异。

(三)庐山的土壤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形成过程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庐山的土壤发育总结来说经历了4个过程:粘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腐殖化—>潜育化 2.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山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湿度相应增大,自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即出现土壤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比较简单,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着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棕壤。(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具有明显的铝化特征,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庐山土壤垂直带谱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上的,由于庐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地区内,湿度大,降水充足,淋溶作用使得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流失,留下的氧化铁还原为低价铁而成为山地黄壤。

根据本小组在回龙路上一处土壤坡面记录:

地点:回龙路上一处山坡处,测得海拔917米,北纬29.55420°,东经115.96519°。土壤样本:山地黄壤 指示植物:毛竹林、杉木 土壤剖面图:

枯枝落叶层O 6-7厘米 腐殖质层A 20厘米 母质层C 往下未挖完(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在过了大月山水库的大月山公路上,海拔1264米处发现有山地黄棕壤。(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量较多,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的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现以大月山公路边的土壤剖面为例(本小组集体讨论得出): 枯枝落叶层O 5厘米,黑色 腐殖质层A 10厘米,黑色 过渡层AB 6厘米,棕色 淀积层B 一直向下

母质层C 有,但未挖出,看不见

庐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示意图(本小组讨论得出):

3.非地带性土壤(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在大月山接近山顶的一条路上有见,但未挖,听老师介绍。(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浅色草甸土

该土分布在本区江(河)、湖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击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4)水稻土

本区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有分布。水稻土为自然土壤经人工耕作而成。本区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壤发育而成。在山南的星子县随处可见种植了水稻的水稻土。(5)古红土

在大月山上有,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四)庐山的植被

庐山在“中国之北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长江南岸,与背亚热带相连,在植被上显示出有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的植物种类荟萃,其植被组成的植物种类,从现有资料加以分析,有高等植物2600余种,在我国第一个自己创建的用于科学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自然野生植物2332种,人工栽培植物1000多种,足以显示庐山植被的丰富和古老起源。1.庐山植被形成的自然条件

(a)地质条件:庐山是块垒式山地,地层复杂,由于断层作用而不断上升,形成今天的深壑幽谷,层峦叠嶂。(b)地貌条件:庐山被明显的分为三个带:下部堆积阶地带,已成为水稻田为主的农业地带;窄岭深谷带,天然植被茂密;上部侵蚀剥蚀峡岭宽谷带,山北受人工影响较大,这些地貌条件影响气候水文来影响植被分布。

(c)气候条件: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d)土壤条件:具有垂直分带性。2.庐山植被类型 根据本小组讨论得出

月照松林 1000多米,山顶平,风大紫外线多,因此针叶林为主,黄山松 东谷 900多米,这里水多但土层薄,含石量高,因此以针叶林为主,黄山松 回龙路 917米,北纬29度33分,大片毛竹林,与坡上的柳杉林分界明显 秀岳山庄 1160米,北纬29度34分,以黄山松为主,有冷杉水杉

汉口峡路上 1220米,北纬29度33分56秒,以以黄山松、杉树、柏树为主,山顶有草甸,这里杉树长势不好,可能是因为水分太多并且有虫害

青莲谷 999米,北纬29度33分57秒,针叶林为主,人工茶场多有分布,在向下去三叠泉的路上,常绿阔叶林为主

三叠泉底 658米,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秀峰底 52米,北纬29度28分,以马尾松和阔叶林为主 星子县公路 120米,北纬29度27分,人工耕地为主(1)亚热带针叶林

庐山的针叶林可分为低山丘陵针叶林和山地针叶林。低山丘陵地区海拔700米以下的红壤丘陵和台地,目前多呈半天然林或人工林,有的则呈马尾松疏林灌木。主要分布有马尾松和杉木。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以台湾松林为主。台湾松林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上,直至汉阳峰顶,其分布规律在山脊与灌丛和落叶阔叶林交错镶嵌或呈混交,自然更新良好,为庐山风景区重要观赏林木。庐山也有柳杉、金钱松、扁柏、花柏、冷杉、落叶松等,但全是人工林,为主要的造林树种。(2)亚热带针阔混交林

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800米以上的山地,以马尾松、杉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中混交林、台湾松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3)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叶光亮、叶面有角质层、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叶薄、草质、无角质层、淡绿色。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南坡分不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剪刀峡、三叠泉着三个点。

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在实习沿路上与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镶嵌分布,数量少。主要建群优势种有:茅栗、锥栗、四照花、马鞍树、山槐、化香、黄檀、白檀、栾树等等。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生长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因为人工影响次生性较强。主要树种有,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草本:淡竹叶、沿阶草等。

(4)亚热带竹林

竹林在庐山的分布最高可达900米,因此我们再回龙路上可看到杉树林与毛竹林的明显分界。朱琳以毛竹林为主,成片状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坳(在秀峰缆车上向下看可见)及山坡。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壤和红壤。群落结构简单,往往形成纯林,但也有些地段与杉木混交,如回龙路上的毛竹林,形成杉竹混交林。(5)山地矮阔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及沟谷溪流两旁。主要以茅栗、水属桑林、腊边花、山胡椒林、庐山芙蓉、圆锥八仙花为主。(6)灌丛草甸

分布于山顶和低海拔的湖泊边,山顶由于风大、水分不足、紫外线照射强烈,不易生长高大的乔木,而矮小的灌丛草甸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因此能够生存下来。3.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由一批留学欧美的中国科学家于1943年自主创建的第一个中国自己的植物园。选择在庐山创建植物园有以下几个原因:(1)庐山位于东亚日本小区植被区域,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南北的植物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于各自生长的生存空间;(2)当年的科学事业还未受到广泛关注,而庐山属于国民党下都,希望能够利用政治力量来促进植物学的研究;(3)在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是江西人,秉承了科学家报效家乡的意愿。庐山植物园有植物种类3400种,其中自然野生的有2332种,其余的有的从国内各地引种来,有的更是从国外引进栽种的,比松柏类和杜鹃科为主。植物园中大多用的是典型的欧洲园林造景手法,而比较独特的则是“天绘”,此外运用了东方园林造景手法,从中国国画的审美观出发,刚柔相济,阴阳相随,动静相生,利用两块冰川石配低数,别有一番情趣。植物园中还有中国植物学三巨头胡先骕、秦仁昌和陈封怀的墓碑。胡先骕是中国植物学之父,也是诗人、教育家。他主张的教育观点是“教会一门谋生技能,教育不可一体化”。秦仁昌是世界蕨类植物学之父,他奠定了现代蕨类植物分布系统。陈封怀是庐山植物园的第二任主任,中国植物园之父,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结束语

庐山实习是短暂的,收获却是丰富的,这将是我大学四年中最美好的回忆。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在课堂由老师传授,而要靠自己亲生体验,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掌握了许多宝贵的野外实习方法和经验。这也是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我们第七小组的完美配合、团结互助让我永远难忘。同时,我们还借这次实习的机会游览了庐山的秀丽风光,感受了它的独特魅力。

篇2: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

时间:2009年6月15号

地点:南川县南平镇石庆村九队

主要内容:岩溶水的相关知识

岩溶地貌的主要特征

重庆岩溶地貌的主要改良措施

认识一些岩溶水的监测仪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一岩溶水方面

1.岩溶水分为表层岩溶水和地下河

(1)表层岩溶水的特点:径流短,对大气降水敏感受地表物质影响大,流域面积

较少

(2)地下河的特征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分布深度常和当地侵蚀基准面相适应,由于不透水层的阻挡,或者第四纪地壳上升幅度大于溶蚀深度,地下河则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形成悬挂式的地下河。中国广西岩溶区的地下河,按其发育阶段和形态特征分成 3 类:①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相适应的地下河,多分布在主要河流的两岸,规模大,水量丰富,地下河水面与地面高差不大。②穿山式地下河,河的水面与地表河的水面等高,往往是连接相邻两溶蚀盆地中地表河的通道。③悬挂式地下河,规模较小,分布在峰林洼地区,主要是受隔水层的阻挡形成的2.岩溶水的研究方面主要研究岩溶水量和水质

水量的研究意义:在岩溶地区缺水现象比较严重,理解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对工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水质研究意义: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用水,而水质的好坏受地表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水质的研究可以科学地指导人们合理地进行工农业生产

3.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技术参数

该仪器测定下限、测定范围、测量精度与但参数水质分析仪器相同。

主要特点

(1)、具有选择离子测量功能,可内置19种离子或参数测量项目以供选择,可储存1600个样品检测数据,配合随机提供的化学试剂包,可自动显示被测样品的吸光度值、浓度值及其测量参数。

(2)、配置9个超高亮发光二极管,波长自动转换。用户也可自备标准溶液,用自制的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定量测定。

(3)、采用单片机控制,具有光谱数据处理功能。

(4)、大屏幕中文显示,人机交互式操作。

(5)主机内置充电电池,外置大功率锂电池,适用于实验室或野外现场定量测量。仪器介绍

GDYS型多参数水质自动检测仪是应现场或野外作业等部门需求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水质测定仪。该仪器由多个脉冲硅光光源、圆柱型比色瓶、新型光学系统、信号控制放大系统、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和分析结果自动显示、打印系统、大功率锂电池供电系统及相应的化学试剂盒构成。可选择测定钾、钠、钙、镁、氯化物、硫酸盐、矿化度、砷、汞、六价铬、镉、铅、银、氰化物、氟化物、铁、锰、铜、锌、重碳酸盐、碳酸盐等组分和参数

二该地岩溶地貌区的特点及治理方法

1. 岩溶区的最大特征是生态脆弱,缺水,土层较薄。南川裸露地表的岩溶环境最明显的地质作用就是大气降水所形成的溶蚀—侵蚀作用。分水岭,斜坡及岩溶剥蚀面上,有不厚的土层分布,植被 稀少的地区,土层薄而且保水性差,因而土地贫瘠,不宜于大面积的农业种植。

2. 岩溶区的治理方法

岩溶区要真正做到综合治理好,首要的任务是脱贫。怎样使他们脱贫呢?说服他们改变农业种植的结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去说服他们去改变种植方式,(1)做模板在那儿建一个农业种植地,让农民知道还有比传统的农业种植更值钱的东西(2)倡导做某种农活,并且给一些补助

一般来说岩溶区的治理有以下一些方法:

(1)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模式

完善封山育林政策,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确保封山育林 顺利开展;同时,依靠科技进步,严格检查监督,确保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工程质量。

(2)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立体生态农业是根据岩溶生态环境的土地类型,实行立体、多层洼地的生态经济模式,以形成多层次特殊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形式,是石漠化治理有效途径之

一。在洼地底部,以种植旱作粮食作物为主;在山麓、平缓山坡,发展优质果树和经济林、用材林,间种药材;在峰丛垭口和比较陡的山坡,发展金银花等藤本植物,有土地段适当发展竹林;在陡峻山峰地段则长期封山育林,重点发展水源林,涵养表层岩溶水。可借鉴贵州一套简单易行的“山顶带帽子”(封山育林)、“山腰系带子”(砌墙保土、坡改梯)、“山脚盖被子”(推广农用薄膜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石漠化治理成功范例。

在岩溶区坡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及树木等生物应具备耐旱耐贫瘠的特征。

三 研究岩溶及其他地理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研究过去:要熟悉岩溶记录及其演变过程

2.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探讨其形成的机理

篇3: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

1 评价原则

1.1 即考核成果又要重视过程

单纯以实习报告与实习总结作为考核内容, 忽视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 会出现那些积极思考、善于提问但实习报告撰写的不好的学生成绩不高。也容易出现抄袭等不良现象。这样不能客观、真实反应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进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将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 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实习中的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实习成果上交进行量化评价;实习态度、团队协作意识、创造性、主动性等进行定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1,2,3]。

1.3 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

分组实习成绩与个人实习成绩相结合, 自发的形成小组间的竞争, 促使学生自我约束,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1.4 指标简单, 易操作

各评价指标要涵盖野外实习整体过程各个环节与内容, 要将有关的因素全部考虑在内, 制定指标时要简单明了, 具有可操作性。

2 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与权重[4,5,6,7,8,9,10]

包头师范学院“水文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是网络平台辅助下的野外实习, 整个过程分为实习前准备 (网络辅助) 、实习过程、实习后总结交流 (网络辅助) 三个部分[10], 结合学生实习期间的纪律态度其评价体系分为四个部分, 15个评价指标, 具体见图1。

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权重。评价时, 采取分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 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的权重分别为0.25, 0.25, 0.5。《水文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各项指标的分值及权重见表1。

2.2 评价方法与成绩评定[4,5,6]

实习成绩结合实习过程的前期准备、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三个阶段[5], 同样分成三个部分来评价, 每个阶段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做出不同要求, 根据上面所述的评价原则与评价体系, 应依据野外实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灵活评价。这样学生更容易明确每个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另外, 在实习结束后, 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后, 增设实习答辩环节。一方面学生为了准备答辩, 会仔细审查实习报告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答辩中, 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实习报告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 学生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教师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实现教学相长。

实习最终成绩采用等级制[11]:优 (≥90分) 、良 (89~80) 、中 (79~70) 、及格 (69~60) 和不及格 (≤60) 五个等级。根据上述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学生自评的成绩乘以各自权重再求和即得出学生实习最终成绩。另外, 要求小组成绩在中等以下的, 该小组成员成绩不能评为优秀。

3 结语

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难度较大系统工程, 基于网络平台辅助下的《水文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是在网络平台辅助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下的又一新的尝试, 目的是为了更客观、公正的对学生野外实习成绩进行评价。新的评级指标体系将实习前、中、后各环节纳入考核, 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因子及要求, 操作性强、便于衡量。这种“过程考核”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觉和自律。当然, 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我们会在本评价体系实施当中认真总结经验, 进一步完善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从地理科学专业 (师范)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入手, 利用层次分析法, 结合网络平台辅助下的《水文学与地貌学》野外实践教学前期准备、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三个阶段及学生的纪律态度, 选取15个评价指标, 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并构建了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篇4: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报告 体系

通常人们认为的会计报告仅包括财务报告,不包括管理会计报告,这种想法使得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构建体系层面上,这种研究没有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建立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应用经验急需加以总结和提高,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正成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管理会计更注重内部管理,与企业实践联系起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因此以实践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研究将成为会计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

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即管理会计报告的需求主体,一般包括:最高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和基层管理阶层。

2、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

确定管理会计目标是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起点,明确的目标能够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财务报告提供经营者所需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除这部分信息外,管理者所需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需要管理会计报告提供。

财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应互为补充和相互依存,形成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为对象,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形成和增值过程,通过优化使用价值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参与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帮助管理当局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做出决策。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体现在:(1)规划的功能。以财务会计所得的历史数据及相关信息,通过对企业未来情况的科学预测来制定专门和准确的决策分析,从而帮助管理当局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此外,利用所得的决策信息编制企业的责任预算与整体规划方案,确定层次目标,指导当前与未来的运营活动。(2)组织的功能。结合企业的运营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工作程序与责任制度,达到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3)控制的功能。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各种信息,得到企业预期可能发生的信息,并将此信息与规划功能所得到的目标对比分析,调节、控制与目标相背离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有序的进行,使目标顺利实现。(4)评价的功能。评价各个责任单位的业绩情况,将管理会计报告中的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考核各个责任单位的业绩,实施奖优和处罚,根据管理会计报告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分配管理,从而有效的贯彻执行经济责任制。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可归结为:(1)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共同作用,组成企业会计信息系统;(2)管理会计作为内部报告会计,它是连接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利益的纽带;(3)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决策,具有前瞻性,它弥补了财务会计报告滞后性的缺陷;(4)基于多方原因,企业财务信息未必相关和可靠,而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结合,促进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5)随着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单纯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因此管理会计报告应运而生,它可向管理者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制定决策;(6)与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多样,没有严格的期限限制,不受传统形式的拘束,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需要,因此,管理会计报告更具人性化的特点。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

1、以目的性与实用性为核心目标。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注重目的性与实用性,将目标理论作为其核心理论。面向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遵从任何的规范性理论,突出目标理论,在不违背管理当局需求的情况下,提供信息和备选方案的方式灵活多样。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可以书面,可以口头;与财务会计不同,企业对内的管理会计报告无确定的期限,报告期限可以是定期的,可以是不定期的;只要是满足管理者需求的信息,均可作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2、具有动态发展性。

企业面临的因素是瞬息万变的,由于目标的多变性、环境的不定性、方法的随意性、外界的复杂性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也随之变化,这种多变性使得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日趋成熟,这种动态性报告体系成为管理会计的一大特性。

3、服务于企业。

企业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均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但管理会计报告通过编制责任预算和全面预算来规划企业未来发展,评价与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与经营有用的信息,它强调事前与事中控制;财务会计报告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投资者与债权人。

4、更加注重相关性。

企业从整体出发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会计准则,提供的信息的首要特征是满足可靠性;管理会计报告不同,它仅要求提供的信息对生产经营决策相关即可,只要能帮助管理者提高决策能力、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的信息,就是管理会计报告需要披露的信息,这说明了管理会计报告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

5、注重时效性。

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不同,它注重时效性。管理会计报告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及时的实际信息、预测信息和对比信息等。

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框架

篇5: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

李洺宇地理科学学院师范二班李洺宇 *** 班级:指导老师:徐刚姓名:学号:

白虎咀---庙咀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

北碚区白虎咀----庙咀,嘉陵江沿岸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2月2日

三、实习过程:

(1)白虎咀---水塔处

此处岩层性质为新田沟组泥岩,岩石硬度较小。此处以旁边的小路为分界线,可以明显观察到小路西面与该处的岩石性质有所不同。

(2)水塔处---煤矿工人疗养院

此处的岩性与上一层岩石性质不同,为下沙溪庙组砂岩。在该处我们利用罗盘分别测量了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倾角约为60度,走向为135度,经过测量,可以大致了解该地的产状特点。

(3)煤炭工人疗养院---李家院

经过观测此处的岩性为泥岩,靠近李家院处,岩石性质多为砂岩,或为泥沙互混岩,此处地貌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过。

(4)李家院---海拔246.2米处

此处岩性多为泥沙互混岩,地处背斜中心处。

(5)海拔246.2米处---齐家湾

此处岩石性质为泥岩,岩性较软,地貌则表现为东面为背斜翼部,西部则表现为

背斜核部。

(6)齐家湾---郭家沱

此处的岩石性质为泥岩,地貌类型表现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见河流阶地,有两级。(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

(7)郭家沱---张家沱

此处岩性为砂岩,在岩石产状中,倾向不变,倾角约为57度,地貌表现为向斜翼部。

(8)张家沱---白鱼石

此处岩石岩性也为砂岩,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见河流阶地。但是在接近白鱼石附近岩石性质则多表现为泥岩,岩性较软。

(9)水塔---金刚碑

此处岩石性质为砂岩,泥岩互混层,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

四、实习总结

本次地貌野外实习路程为白虎咀---庙咀,在此段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河流阶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滩等河流地貌。在这次地貌实习过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学期《地质学》学习到的岩石产状测量方法,了解岩层产状,对该地区的地貌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河流阶地地貌。

在这次的地貌实习中不仅学到了地貌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而且也在野外的环境中和徐老师,同学们亲密的接触,受益颇多。

篇6: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院:

农学院

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利用)姓

名:

朱中考

号:

1109010118

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刘元生

年 1 月 10

2013日

目录

引言 „„„„„„„„„„„„„„„„„„„„„„„1页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2页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2页

三、实习安排 „„„„„„„„„„„„„„„„„„„„2页

(一)人员 „„„„„„„„„„„„„„„„„„„„2页

(二)器材 „„„„„„„„„„„„„„„„„„„„2页

(三)路线 „„„„„„„„„„„„„„„„„„„„2页

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 „„„„„„„„„„„3页

(一)惠水实习内容 „„„„„„„„„„„„„„„„3页 1.惠水概况 „„„„„„„„„„„„„„„„„„„„3页 2.涟江盆地及盆缘地区 „„„„„„„„„„„„„„3页 3.涟江河的地质作用 „„„„„„„„„„„„„„„„6页 4.断裂构造 „„„„„„„„„„„„„„„„„„„„7页 5.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8页

6.惠水琴山逸响与涟漪河岩层地貌概况 „„„„„„„9页

(二)花溪到孟关一线实习内容 „„„„„„„„„„„11页 1.公路边上的白云岩„„„„„„„„„„„„„„„„11页 2.断层的基本类型„„„„„„„„„„„„„„„„„12页 3.砂岩和页岩„„„„„„„„„„„„„„„„„„„13页 4.高坡云顶草原„„„„„„„„„„„„„„„„„„13页 5.花溪孟关一线岩层地貌概况„„„„„„„„„„„„15页

(三)花溪平桥实习容 „„„„„„„„„„„„„„„16页 1.花溪概况 „„„„„„„„„„„„„„„„„„„16页 2.花溪区地貌、河流、气候概况„„„„„„„„„„„16页 3.花溪水库与贵大农院松岭坡„„„„„„„„„„„„17页 4.关于河流的概况„„„„„„„„„„„„„„„„„18页 5.花溪水库岩层概况„„„„„„„„„„„„„„„„19页

五、实习总结„„„„„„„„„„„„„„„„„„„20页

引言

地质地貌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的历史。

而地质地貌学发展的结果是,它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加快了其发展的脚步,有着实际的意义。如:河流地貌与海岸地貌学着重依赖于流体力学与沉积学;块体运动、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和土壤的研究要凭借大气科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和土壤力学;某些地形类型的研究需要用地球物理学与火山学的原理和方法;人类对地形影响的研究要依靠地理学和人类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地质地貌学不光有用、能用,关键还有趣!就其中微不足道的名词,如“太古”、“元古”、“寒武纪”等等,便很富有沧桑感、神秘感及历史气息。如此,更不用说学好它,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完善,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大有裨益了。

实现以上种种的前提便是行动,所以,在衔接2013年1月6日至8日的短暂时间里,以花溪为中心的区域里活跃着一群身影,我们的实习在必然加偶然中悄然开场„„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学科的兴趣。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花溪到惠水一线(2013年1月6日)花溪到孟关高坡一线(2013年1月7日)花溪水库(2013 年1月8日)

三、实习安排

(一)实习人员:11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全体94人。

(二)工具器材:地质锤、野外记录本、稀盐酸、铅笔等。

(三)路线

1.惠水(2013年1月6日):贵州大学南区—→惠水长田—→“琴山逸响”—→雅洋村—→涟江河。2.花溪到孟关一线(2013年1月7日):花溪清华中学校门口—→棉花关—→电杆厂—→麦乃寨—→麦乃村—→孟关—→高坡云顶草原。

3.花溪平桥(2013年1月8日):花溪水库—→花溪平桥—→贵大农院松林坡。

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惠水实习内容 1.惠水概况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2.涟江盆地及盆缘地区

这部分地区包含长田——董朗一线涟江沿岸地区,本区在涟江盆地内。涟江河河床平缓,水面宽阔,水流平稳而河曲发育、侵蚀和堆积过程相对进行,形成了宽缓低平的以阶地为主的冲积坝子。各级阶地多为河流冲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亚粘土层,土壤为高肥力的淡潮沙田、河潮土、黄潮沙泥田、黄潮泥田、大眼黄泥田和大眼泥田,排水不良的地区有表潜大鸭屎泥田、表潜紫泥田。涟江盆地南北两端及涟江两岸的下第三系地层出露地区,由于紫色砂页岩、紫色泥页岩和紫色角砾岩风化发育的残积,坡积物不同形成的土壤质地也不同,其间大部分土壤含有砾石较多,小面积发育成地带性黄壤。而在侵蚀强烈的山地,坡顶的土壤为含有大量半风化母质碎屑的羊肝石土,被开辟为稻田多为紫泥田。涟江盆地两侧及两端的长田、学庄、七里冲等沟谷中多是第四纪冰水堆积物,质地粘重,矿物质养分不高且常含有松散的砾石层。土壤主要表现为地带性土壤耕地含沙重,多为硅质黄壤,涟江盆地两侧的缓坡,自然土以硅铝质黄壤为主。

首先我们是在惠水境内长田公路边的山坡上观察,这里主要是石灰岩,这里是典型的石灰土类,是境内分布最多的土类。由于成土母质影响,呈碱性反应和中性反应,含钙素丰富,土质粘重,多为粘土或重壤土。土壤结构性好,但土层较薄,土被不连续,抗旱性差,宜柏木、乌桕、杜仲、油桐、生漆等生长,垦耕后的大土泥、岩泥适种性广,肥力高,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获好收成。但岩石裸露,不方便耕作。

其次我们来到了涟江上游米丹寨左侧的“琴山逸响”,这个地方主要是页岩和砾岩的地段,在峡口处的山岩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民国35年惠水县长民权题的“琴山逸响”4个大字,字迹清晰,颇有气势。谷里林涛阵阵、松风徐徐,灌木的群落郁郁葱葱。怪石罗列露出水面,像老翁、像顽童、像少女、像珍禽异兽。一个个情态万千,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仔细的去观察,不过老师在“琴山”间约1公里的幽谷中都有仔细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的页岩和砾岩是从第三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发育而成,呈酸性反应或中性反应,质地较轻,通透性好,磷、钾等矿质养分较丰富,自然肥力较高,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良好土壤。垦耕后属中上等肥力土壤,宜种性很广。

再次我们来到了三都雅洋村,这里是一个大坝子,四周可以隐约的看见丘陵,河流两边土壤类型属于水稻土类,这种土壤是县内主要耕作土壤,占全县面积的9.35%,分布很广。主要是由各种自然土和旱作土经水耕熟化而成。由于成土母质、地貌耕作熟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以潮泥田耕作历史为久,熟化程度最高,是水稻、油菜高产田。但靠河床边的主要是潮土和砂土,前者主要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开垦而成,全是旱作土,主要特征砂性重,肥效速,发苗快,但结构差,漏水漏肥;后者通透性强,通气良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可以促进有机质分解,有机质矿质化加快。且土壤疏松,易耕作。土壤毛管作用强,水分运行快,有“夜潮”现象。适耕期也长,易立苗;但养分含量低,保肥性能差,作物后期易脱肥早衰,因此在这里被种植了大量的油菜、小麦、烤烟等。

最后我们来到了涟江河,涟江河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惠水县境内。总面积140.9平方千米。以涟江河流域的各水系、森林资源组成原生生态构成的河谷风光和峡谷风光为特色。上游流下污染物影响河水PH,这里河水呈弱碱性;由于河水冲刷作用下游岩石呈小鹅卵石,岩石光滑;上游没有受到河水的冲刷所以呈各种各样形状的大块石,棱角明显。河流两边山林呈喀斯特典型发育,所以河水含Mg、Fe离子高。若作生活用水,很容易产生水垢。四周的地貌主要是呈S型前进,土壤主要是紫色土类,是从第三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发育而成,呈酸性反应或中性反应,质地较轻,通透性好,磷、钾等矿质养分较丰富,自然肥力较高,但容易水土流失,不过却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良好土壤。垦耕后属中上等肥力土壤,宜种性很广。

3.涟江河的地质作用

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洼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与岩层产状关系可分为顺向河谷、次成谷、逆向谷、偶向谷。其他还有纵谷、横谷的地质构造分类,幼年谷、壮年谷、老年谷的腐蚀循环分类,以及古河谷、谷中谷等。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腐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进海、进湖和支流进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轻易被再次腐蚀和搬运。

①腐蚀作用:河流的腐蚀作用包括机械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河流腐蚀一方面向下冲洗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腐蚀,而河流化学腐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腐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活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腐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洗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4.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外形的节理构造。节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碰到。

②断层:

假如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沿,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5.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外形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6.惠水琴山逸响与涟漪河岩层地貌概况

(二)花溪到孟关一线实习内容 1.公路边上的白云岩

在清华中学门口右侧、到棉花关和电杆厂的公路边主要分布的是白云岩和少数的石灰岩,土壤呈碱性,PH=7.6,石山上多生长月月青、油茶、野花椒等植被;

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这里长的植物大多数是酸性植物,可知这里土壤呈酸性。这里岩石有节理、横竖,越靠近表面裂缝越多,山体向东倾斜。2.断层的基本类型

花溪到孟关实习区地层:三叠纪的隆头组、改茶组、三桥组、二桥组和侏罗纪的自流井组。穿过区域为一向斜构造,其向斜轴向为近南北方向。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分为下面三种。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一般规模不大,断层线比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常大于4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按倾角大小可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及辗掩断层。平推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其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实际上,由于岩体的受力性质和所处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使断层构造非常复杂。3.砂岩和页岩

在麦乃寨和孟关的公路附近主要分布的是砂岩,属于典型的侏罗纪地带。其中麦乃寨以黄砂岩为主,土壤显酸性,四周多生长马尾松、铁毛苣等植被,而孟关主要是红砂岩,地貌类似丹霞地貌。而麦乃村则主要分布的是黑色的页岩。

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后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页岩也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黑色页岩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4.高坡云顶草原 高坡云顶草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高坡云顶草原特征

在草场边缘的山崖上发现许多岩壁上有大量的白色斑点或条带。经老师讲解,得知该地区岩石为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氧气随水分沿岩石岩隙进入岩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岩体被氧化,从而形成了红棕色的砂岩,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石英砂岩,那些白色的斑点和条带为未完全氧化的部分。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1)岩石的透水性:水渗入可溶性岩石内部是加速岩石溶解和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2)地下水的运动: 地下水排水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喀斯特发展速度快;地下水运动缓慢,则情况相反,溶解的碳酸钙不能及时带走,停滞的地下水很快成为饱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蚀能力。(3)水的溶解能力:净水溶解能力是比较低的,当水中合有碳酸时,溶解能力加强。自然界碳酸的来源很多,主要来自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层中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此外,气候和岩石成分、结构、产状、厚度等,对喀斯特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4)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喀斯特景观。

(5)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活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明显。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猎冬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网。5.花溪孟关一线岩层地貌概况

(三)花溪平桥实习内容 1.花溪概况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城区,辖3镇11乡,土地面积9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4.1%,总人口31.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城镇化水平36.5%,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是全省20个经济强县(区)之一。花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繁花似锦,有天河潭、十里河滩、青岩古镇、高坡、镇山、苗、布依风情和自然人文景观,是贵州省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享有“高原明珠”美誉。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花溪。陈毅元帅赋诗赞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2.花溪区地貌、河流、气候概况

花溪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主要分水岭在桐木岭近东西向一带。地势东高西低,中部槽谷较低,山脉水系的展布均受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控制,形成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丘原地貌,以分水岭为界,西南至东南部为中山峡谷及台地地势较高。全区土壤为红壤、红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冲击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农业种植。植被属黔中山原湿润性灰岩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区。全区喀斯特面积达94%,石漠化面积占15.72%,水土流失面积29.76%。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纪、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第四纪地层。

平桥到花溪水库实习区地层:从上到下三叠纪松子坎组、安顺组、大冶组。在花溪水库坝前有一近南北向正断层。3.花溪水库与贵大农院松岭坡(1)花溪水库

石灰岩地区,跌水较多,负氧离子高,空气好,土壤肥力不够,阳光不足,典型的白云岩不光清地区。

石灰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是这里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石灰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这种岩石对于机械侵蚀和物理风化的抵抗力较强,但却容易被含有酸性的水所溶解,因为酸性溶液可以和石灰岩发生化学作用,使岩石受到溶蚀。如果我们把盐酸滴到石灰石上,立即会有许多白色泡沫不断冒出,好像沸腾一样。待一会儿。用水冲去泡沫,石灰石上便留下了明显的溶痕。用化学式表示: CaCO3+CO2+H2O=Ca(HCO3)2,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地下岩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很多奇异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腐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2)松岭坡

这里第四纪冲积物多的山坡,地层上一米左右都是黄壤,一米以下都是红壤,主要原因是移远海抬升为陆,经潮、热作用,也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强烈风化。4.关于河流的概况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心滩

花溪水库下游形成的心滩:花溪水库下游,花溪河逐渐变缓,水流的冲刷力减小,水流向河岸两侧侵蚀,河的中央有着大量泥沙沉积,常年累月,就形成了梭形的心滩,宽几米长十几米。

河漫滩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5.花溪水库岩层概况

书写实习报告:

我回到学校,我把做的笔记进行了分类、整理。仔细分析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并分析了把自己找的照片和自己我们的笔记逐一对应,通过上网搜查资料,查各种文献,把实习报告写完。

五、实习总结

“过程是简短的,收获是长远的”这句话再一次印证了一件事的发生、发展到结尾,野外实习经过了短短的两天半,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此次的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贵阳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高坡云顶草原旅游开发有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进口处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山沟两侧几乎没有任何树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高坡云顶草原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目前花溪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溪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工具使用不合理,特别是在鉴定岩石时总觉得锤子试剂不知所踪。出外实习前应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最好用铅笔。以上权当个人小小的建议。

上一篇:2007—200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表现心情复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