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2024-05-05

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共11篇)

篇1: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很强,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数学课堂总有些呆板,且过于严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年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被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具、学具和集图、文、声、形、色、动、静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所渐渐替代。计算机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学校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实现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使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得到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知识性强,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在长期应试教育的作用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学与生活有严重地分离现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必须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提倡

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者,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的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要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除了留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外,我们普遍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以及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真切地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记得在2002年春季汉中市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一名女老师在教学低年级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她将《狼和小羊》的故事引入了整个课堂,特别是在最后的巩固练习时,动画出现狼步步紧逼小羊的场景时,学生都特别紧张,为小羊捏着一把汗。眼看就要逼近时,聪明的小羊灵机一动,说:“狼先生,您看,我马上就是您的午餐了,您也不急这一时啊!可以和我玩个游戏吗?”骄傲的狼答应了这一要求,这时,小羊转向同学们,说:“朋友们,就让狼先生给我们出10道我们一起学过的数学题目吧,你们做对一题,狼先生就后退一步,我就可以和大家多呆一会儿,如果错一题,它就向我靠近一步……加油啊!”这时,孩子们善良的天性被激发,个个都想帮帮小羊。老师不失时机的补充到:“同学们,我们可要细心啊,不能让可怜的小羊被我们送入狼嘴呀!”接下来就是10道题的练习了,对一题,狼后退一步,学生欣喜异常,错一题,狼进一步,学生沮丧难过。在老师的引导下,结果大灰狼掉进了河里淹死了,小羊得救了。本节课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同时还懂得了细心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这是我第一次为多媒体教学所折服,虽然过去了近十年,但依然记忆犹新。后来,在媒体运用方面我也不断尝试,在教学《奥运会》这一课时,我明白山区的孩子对奥运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于是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奥运赛场上的拼搏场景,从而引出我国运动健儿的金牌统

计表,再过渡到要教学的统计图,整个过程因为情境的设置,所以较好地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有效整合。在数学课堂中,将枯燥的应用题转化为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编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变“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情感上,学生都向前进了一大步。另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插入对学生鼓励性或提示性的语言、声音,如练习时,做对题后的掌声,让人心情愉悦的风铃声等,也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自觉学习。总的说来,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有兴趣地高效学习。

二、巧用动画,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我们磨破嘴皮也难以让学生明白,自己一时又做不出可以直观演示的教具,这时,多媒体动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教学 “线的认识”这节课的 “ 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这一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在一个网络视频上看到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老师让学生观看动画,一条原本画在教室黑板上的直线向两旁延长,慢慢地伸出了黑板、教室、学校……然后要求学生闭眼继续想象“无限延长”。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一条闪亮的线,直直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到哪儿结束?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知道难点突破了。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节课时,如何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小数点的移动这一知识点时,我利用动态让小数点由黑变红同时闪烁着移动,学生通过动态过程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就轻而易举了。学习《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整数末尾和小数末尾添“0”对数的影响,我出示了数位顺序表,并写了一个小数和一

个整数,分别在小数末尾和整数末尾添“0”,运用不同颜色的数字及动态变化,学生清楚地看到,在整数个位添“0”,原先的个位就变成十位,十位变成百位,现在的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小数的大小却不变,用时较少,学生理解也容易。在教学角时,在屏幕上出示学生熟悉的画面,对“手中的剪刀、操场的健身器材、家中的各类家具、树木的枝丫”等的角度部分及类似角度部分用鲜艳的红色不断闪烁,看到红色通过一个点向不同的方向在两条直线上的闪烁,使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角度所在,感受到角的特征,并能清楚地辨别角。借助动态演示,使那些静止的、孤立的事物动起来,刺激了学生的知觉,使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更简捷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三、高效练习,拓展视野。

数学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的目的。特别是在练习课,复习课中,利用媒体出示分层次的练习、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变枯燥为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运算律的复习》一课时,由于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四年级进行的,所以复习时,从高斯的数学问题引入,让学生充分回顾运算定律;接着,根据学生的回顾系统的出示严谨的文字叙述及字母表示法;然后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选择运算定律进行解决,课堂中安排了两次安静的时间,一是在中途要求学生看出示的题目用手势进行判断,通过提示音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既缓解大量练习后的疲劳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二是在拓展练习前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应的内容,既让学生从练习中的活跃转向了阅读时的宁静,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本的重要性,养成看数学书的好习

惯。最后再以拓展题目结束本课。一节大容量的练习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轻松的达到了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本的角落,还有许多小知识,有知识方面的,有情感方面的。如果一一讲解,时间不够,如果不讲,学生就会忽视。利用媒体将这些小知识以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但可以激发学有余力的同学的未知欲,还会让学生明白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探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不可阻挡的,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真的落伍、过时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今,一说上公开课、示范课、赛教课,就非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好像少了它,就不会有优质课了。我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老师来操作的,老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它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老师们更高效地教学服务的。在现在的运用中,我个人认为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重视媒体,忽视学生。

过分的重视多媒体演示的精美,分散了对学生的关注。有时,为了求得好的课堂氛围,太多花哨的演示只能喧宾夺主。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在课件的一角放上不断变化的小动物图案,虽然课件设计非常好,可一节课中,总是有同学指着小动物窃窃私语,还有的学着做鬼脸,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有一部分老师为了能将课件适时地播放出来,心思总是放在课件的出示上,对学生的行为、环节间的过渡都忽略了。

二、以看代练,忽视动手。

数学是要多练,但更要细练,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难发现,运用媒体时,课堂的容量总是很大的,但同时,学生手中的笔好像也很少用

到了,学生只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说,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动手练习。课后常常听到老师说:课堂上掌握的很好,作业怎么这样啊!那是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手脑并用的作用。

三、迷信媒体,不加选择。

任何事物见得多了也会失去新奇感,多媒体应用也不例外,用得好则事半功倍,用得不当就会事与愿违。从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个目的出发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一定要用的恰当,用的巧妙。在可用可不用时,主张不用。不加选择,迷信多媒体的功效,在学习一年级的《拼组图形》时,一位老师选择很多精美的图形展示,学生兴奋的看完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动手,另一位老师却现场拼组,激发兴趣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学生的作品让人大加赞赏。大量美图是会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但出于自己手中的图形更能让学生享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媒体有它的优势,但不是万能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教学中感受到了多媒体课件的魅力,同时也在运用中失败过。在资源共享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选择合适的资源恰当地进行运用,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整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路上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总结。业精于勤,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2: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渭城区 周陵镇陵照中心小学 王层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新奇感、形象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减轻教师烦琐的劳动,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因此,数学课堂上我利用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样原本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而鲜活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不再畏惧数学。我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兴趣的数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生动的文字语言与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毕竟不是所有教师的专长。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在制作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把自己的课设计的“亮”一些、“新颖”一些,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奋起来,这样有了兴趣才有了上好这节课的前提。多媒体教学运用恰当,就能在数学课堂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次利用多媒体所上的数学课,学生兴致普遍很高,而且基本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记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做到图文声象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多媒体数学课堂中,动听的儿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思维的引到课堂情境中;优美的版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视线集中到屏幕上;调皮的动画,触动了学生的视觉神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到学生面前。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和直观的感悟,多媒体教学中,可用变换的图形、色彩、关键词,符号等展示给学生,引起有效的注意,使学生记忆持久,深刻。同时还可以利用背景音乐等对学生适时引导,轻松渗透思想教育。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的视觉感受。传统教学一律是黑色的黑板展现在学生面前,现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出光线柔和的、颜色清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版面用作教学当中的黑板,或者还可以别出心裁地在板面的四周设计优美的图案,调剂课堂气氛,使学生耳目一新。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课堂教学难点,增大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

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有趣,因而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想象能力也不够强,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难于理解,从而使教学难点不易突破,在上六年级《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旋转的直径和半径使学生很快认识到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特点,在上《图形的规律》时,总觉得这节课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抽象不易理解,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此我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课件中图形的排列方式直观形象,图形逐个增加,颜色且有明显区分,学生看后清楚明了,便于理解并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之前很担心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没想到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轻松的上了一节高效的数学课。

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增大了教学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预先在电脑上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例题、习题、图形,甚至于一些解题步骤,以便上课时选用。这样教师就不用在课堂上一笔一划再去书写例题,习题,归纳重难点,而直接将这些以优美清新的版面展示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大量地节省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练习,保证了教学中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调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虽不容忽视,但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都应以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合理运用,注重课堂的高效性。

1、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只是局限在幻灯片的作用上,这样无疑和传统的板书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屏幕上,甚至把原来可能不需要全写出来的东西,也都打在了屏幕上,造成教学内容冗杂,无法体现难点、重点,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留不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如此多媒体教学,形式看上去先进了,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心备课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一定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课件为教学服务。

2、多媒体课件要体现最佳的辅助效果

有些数学课虽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置教学内容不顾而知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我们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是弥补数学教师教学中“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增加数学课堂的生动性,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具备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却不是千篇一律,每节课都适合,教师上课前要有所考虑,有所筛选,本节课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不将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篇3: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21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整个人类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促使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笔、一张嘴的 教学方式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 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 提高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更新教学观念, 强化教学效果。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 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理论常识,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又承担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传统课堂上, 广大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但课堂往往成了抽象的理论课, 内容枯燥而空洞。学生感到乏味, 学习兴趣不高, 参与意识不强, 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调动, 教学效果大打打折扣。

政治教学必须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现实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抽象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 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讲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知识点时, 将教材中所给的“捞河牛”的事例, 利用Flash制作成动画短剧。片中人物形象各异, 配以不同的音乐和台词,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抽象的理论难题便迎刃而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 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 其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学习成果的保持。

(二)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有趣的图文、影像、声音素材, 在教师的指导下, 师生互动, 双边活动积极, 一改往日传统教学中的说教满课堂的情形。通过多媒体课件, 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得具体、生动。

(三 ) 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 和学生的 主体作用 , 优化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将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电脑特技等加以展示, 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如在讲述《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 我先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每年“3·15”晚会的节目片段。在讲述这一课时, 我选用了前几年“3·15”晚会上韩红演唱的一曲《天亮了》并配以故事讲解, 介绍歌曲的由来和当时“缆车事故”的情况, 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歌曲结束, 故事讲完, 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乘机提问学生:“缆车事故”中的旅游者的什么权益被侵犯? 受害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韩红的这种行为又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再回答这些问题,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 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上面简要概括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也要注意, 切不可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有些教师将教材中已有的能用的名言、漫画、图表、数值等全部输入电脑, 课上不断展示。学生忙于观看, 教师忙于介绍。课堂提供的信息过于丰富多彩, 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分析, 结果教学手段改进了, 课堂活跃了, 但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却理不清, 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相应的教学目的得不到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必须先明确教学 目的, 依据教学目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二)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关系。

政治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而放弃发挥自身作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 精心设计教案, 收集多媒体教学素材, 选择教学内容, 需要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和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 更突出, 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教师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的同时,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收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充分利用社会关注的、身边发生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素材。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实际内容, 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的优势, 更好地驾驭课堂, 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三) 正确处理教师语言的作用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的关系。

在分析问题、补充材料时要注意语言指导、总结和必要的讲解。在学生已对所学知识产生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时, 教师只需用得体、简练的语言加以归纳整理就可以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经过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努力, 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潜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相信, 视、听、形、声有机结合, 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素质必将全面提高。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政治教学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作者阐述了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感受。

关键词:政治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魏玉静.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 2011 (20) .

篇4: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00-0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抽象的概念,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思想方法,都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数学教学要展现数学逻辑的思维过程,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自己来发现“结果”。每个教师天天都会遇到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模式的选择、设计优化的教学环境等难题。

进入21世纪,数学知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目标。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开阔的本学科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它们的实施需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观念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智能画图、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的创新,需要在教学中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猜想、建立关系、处理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概念、数学问题比较容易用数字、图形、符号、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创设与课题一致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变为“数学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相应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束缚,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提示,大胆创新学习,提高思维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强化美的熏陶,创设情境,改善认知环境,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来呈现出它的强大优势。下面就以几个课件的片段为例,说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

1)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一章的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中,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几何直觉以及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如“地质探查”“石油勘测”以及“医学CT”等,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与几何息息相关的事物,同时体会“截”这一意义。为帮助学生理解,提供“直觉”材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几何”的意境。然后动画演示用一个平面切截一个正方体,并观察截面的形状,比较不同的截法中截面可能出现的形状,同时学生自己动手仿照动画中的过程切截自己准备的正方体物块,由观察到动手实验,使猜想得到验证,同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动画演示几种简单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切截过程,请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同时由图形中的变化发现规律,将学生引入充满观察、实验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对几何体的切截的想象和操作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第七册数学第二章的第十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中,重点是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用课件展示细胞分裂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该细胞分裂的过程。通过实际背景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理解细胞分裂的速度之快,为下一步理解乘方的意义作好铺垫。在观察细胞分裂图时,可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分析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数目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方的定义及有关的概念。然后大屏幕展出一组巩固练习,对于乘方定义中的底数和指数,特别是对于底数是负数和分数的情况,以及不添加括号时底数是如何区分的。对此展开大量练习,学生采取口答的形式,互相监督,互相检测,共同提高。使用课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乘方这一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减少教师的板书量,加大练习量,巩固学生对乘方概念的掌握。

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第四节“角的比较”一节中,需要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關系的认识,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会解决实际的方向问题。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多媒体课件就呈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课堂教学中,用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示出一个公园的示意图,给出方向标,然后让学生讨论各个景点如海洋世界、猴山、虎豹园、大象馆分别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并从图片中动手测量各景点分别在大门的北偏东或南偏东多少度,观察讨论图形上共有多少个角,哪些是锐角、钝角、直角,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同时在大屏幕上演示模型,固定角的顶点和其中一边,动画演示另一边,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并在旋转的过程中依次体会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分类,并建立几何模型。再次演示模型,通过角的一边的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导入角的比较,让学生就此问题4个人为一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组织学生讨论后可得出角的比较方法:1)重叠法;2)度量法。

此时,大屏幕上用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两角的大小,并强调重叠法比较两角的大小时应顶点重合、一边重合。为加强学生对这两点的印象,可在大屏幕上闪烁重合后的顶点和一边,同时重叠的部分涂上不同的色块,以便更好地区别角的大小。

度量法中关键是量角器的正确放置,因此,可在大屏幕上播放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过程,同时也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链接。接下来则由学生动手实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大屏幕上出示例题(略),师生共同分析,并闪烁出题目中关键的已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分析图形,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题的解题过程,此时教师可切换投影出几位学生的练习,及时纠错,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查自纠。然后大屏幕上动画演示角的对折,使其两边重合,并闪烁折痕,体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学生可自己动手折一折,由观察到实验,让学生由实验中总结角平分线的特点。最后,可设一组分层次的练习,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使用课件,使学生感受到几何的运动思想,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体验到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篇5: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浙江省桐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石伟英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尽管教师精心备课,课上激情演绎,启发激智,学生全员参与,课堂上似乎轰轰烈烈。但等到学生独立练习作业时,效果却很一般。刚开始很困惑,同样的题型讲过两三遍,学生怎么还是错的。我们找来做错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发现许多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或者没有读懂题目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的。低年级学生做题时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一改就对。分析其原因,在粗心,马虎背后是学生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低年级数学学生的审题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巧用手指,点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阅读理解能力弱,往往不能读明白题目的意思,练习做题时题目干脆不读,拿起来就动笔。常听家长或老师讲:大字不认识几个,没有给他读题,但整张练习能做对大部分,不对的都是题目中的字不认识造成的,等孩子认字后肯定能做对。殊不知这样的练习给学生以后造成了可以不看题目就可以做题的不良影响。到高年级后也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会说:真粗心,看错字、抄错数、算错题等失分了。在后续的教学中,也能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按:“老印象”办事。如:在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这一单元后,进行练习。小明有6颗星,小红有5颗星,他们一共有几颗星?有一部分学生就会直接写6×5=30(颗)。虽然说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但也说明一些学生根本就不读题,见题就做。其实这些错误不能只以学生粗心来概括,根本原因是没能认真审题,没能细心读题造成的。

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习惯和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别对读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低年级可以先让孩子大声读,并让学生用手指或笔尖一个字一个字的点过去,读到哪点到哪,逐步到轻声读、默读,要求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课堂上要让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是否读的规范、标准,读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在读的基础上理清题目意思: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再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以圈促读,以写促思,数形结合

数学是由一些术语、一些数量、一些文字及一些数量关系组成的,它反映现实世界的特殊关系。因此学生在解答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一些关键性词语,通过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感悟找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

许多学生审题不得要领,一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学生们在读的时候只注意了整体,没有注意到细小的地方,造成了感知错误;二是由于对数学术语或字词的不理解造成错误。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读完后教师就要追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你要注意什么?碰到注意的地方,请学生圈一圈,提醒自己。一年级题目里,把数从大到小排列的,请学生圈一圈从大到小,提醒自己。在位置的教学时,针对从哪边数起的问题,让学生在图上写上下左右,便于学生区分。如:一下的认识人民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失,在大人眼中很简单的人民币叠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的。下图中合起来有()元()角。在全班都认识这些人民币面额的情况下第一次尝试后班中竟没几人能答对。学生只是停留在认识的阶段,没思考就下笔了。这里可以先让学生圈出隐藏的1元,再把元的面值的人民币圈起来。圈一圈,思考一下题目深层次的题意。以圈以写来促读,理清题意,图文信息。又如下图:解决问题,学生们错误率非常高,学生们受到逆向思维的负迁移和不熟悉数学规则的情况下会列出:12-7=5,12-5=7,还有不明题意的会列:7-5=2。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读题时把自己读懂的数学信息(数据)圈出来,如:7,5。再把要解决的问题用线划一划,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圈一圈,划一划,更好的理解题意后,学生明白要算什么,就不会随意下笔了。

三、反复思考,检查校对

良好的审题能力离不开最后的检查校对。有些学生经常看错、抄错题,像这样的学生。老师做到心中有数,经常提醒,比方在测试或做题时,没有针对性的在全班面前说,提醒一些经常没看题意的同学,那几个同学就心中有数,做题时也会认真细心些。而做完题后经常要求学生,列好算式后,再跟题目去校对一遍,避免抄错数的现象。如:下图,按得数把算式填到相应的方框里。在读懂题意后,一算,二搬,三校对。

篇6: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

周公渡中学 束冠兰

新大纲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实施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灵感,让他们写出激情飞扬、文采斐然的好作文。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构思巧妙,内容新颖的好作文,这就要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下面我就将本人的点滴感受简单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首先,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结果学生的作文真实感人。

第二,要表现作文个性化。作为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其他的干扰和限制。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规律性,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

第三,应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老师,希望尽快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而老师批改总需两个星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二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批改,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敲击学生心旋的力量。即使认真地讲评,由于教师唱的是独角戏,被表扬的学生有兴趣,而多数学生则漠不关心,写作差的学生,害怕成为反面典型而忐忑不安。因此,教师要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改,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批改。

篇7: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感受

摘要: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本人就多年从事语文教育以来的一点做法,略作陈述。

1、设疑激趣;

2、情景引趣

3、多度生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本人就多年从事语文教育以来的一点做法,略作陈述。

一、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篇8: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解决方法

一、数学案例教学的不足

笔者近几年来,通过课堂观摩、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 发现高中数学案例教学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一是案例设置针对性不强. 案例应是数学教材内容的“精华”,是学生巩固发展的“载体”.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案例设置随意性较大,针对性不强, 不能结合所讲解的高中数学教材重点难点,以及高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抓不住数学教学“要害”,设置出针对性、典型性的数学案例,导致案例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1]. 二是案例教学以讲代学.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未能领悟新课改能力为先要义,将案例教学简单看做教师“个人行动”,未能把学生融入其中,分担解答问题“任务”,成为“局外人”,导致主体特性受制约,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是案例教学延伸不够. 案例教学具有丰富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是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体,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拓展延伸功效. 但高中数学教师存在就题讲题现象,不能对现有案例进行加工和挖掘,举一反三,以此类推,延伸案例教学的“触角”,案例教学高度提升不上去. 四是案例教学时代性不强. 案例教学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服务”,应超前谋划,做好准备. 但有些教师案例教学,不能紧扣高考政策“脉络”,设置近年来与之相关的高考试题,导致案例教学时代性不强.

二、数学案例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是实施互动性教学活动,让高中生能够“动起来”.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对象只有真正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才能实现主体特性的有效呈现,才能实现探析技能的有效培养. 这就要求,数学案例教学必须呈现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 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取代教师的单边讲解活动,让高中生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解析问题活动的“一份子”,在师生深入交流沟通的双向实践进程中,主动探知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锻炼数学学习技能,提升数学解析效能. 如,“已知α、β∈(3 /4π,π) ,sin( α + β) = -3 /5,sin( β -π/4) =12/ 13,则cos ( α +π/4) 的值为多少?”案例讲解中,教师采用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分别就问题条件的内容与解题要求之间的关系、解答该问题的一般途径以及问题案例解答的基本策略等“内容”, 组织高中生开展深入细致的讨论、分析活动,引导高中生在研究分析案例中形成正确解题方法,良好数学学习技能.

二是实施层次性教学活动,让高中生全部“升起来”. 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形式之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案例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针对不同学习现状的高中生学习群体,提出不同解析要求的解析目标,让所有高中生都能有所探、有所获、有所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全体学生进步的发展目标.

三是实施发散性教学活动,让高中生思维“活起来”. 在“等比数列{ an} 中,a3= - 12,前三项和S3= - 9. 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q的值”教学中,高中生解析问题后,得到该案例的解题策略. 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利用案例的发散特点,对上述问题进行变换,设计“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05,试求出这个数列的公比q和项数n的值”变式问题,组织高中生再次分析、解答问题实践活动. 高中生探析后认为: “这道变式问题,涉及到了‘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知识点内容”. 在上述案例讲解中,高中生在教师发散式教学活动中,通过变式问题探析活动,思维探析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思维角度更加广阔.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案例教学应不拘一格,敢于对现有问题进行加工,结合数学知识点深刻内涵,设计出更为多样性、灵活性的案例,组织高中生探究分析,以此提高高中生思维灵活性和严密性[2].

三是要渗透融入高考政策及试题.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直面高考这一话题,教师应将功夫做在“平时”,在深入研析高考政策及命题要求的基础上,将典型试题融入案例教学中,让高中生在平时的训练实践中,对高考政策要求逐步掌握,试题样式、能力要求等有效掌握,提高其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篇9:数学应用多媒体的点滴感受

一、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成就。这种言传身教的因素往往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其次,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因学生屡次违反纪律而苦恼,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自制力。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可能会被暂时压服,但这种压服后面却孕育着更大的不安定。数学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教学过程中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换句话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就是平时所说的“爱屋及乌”,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要产生这种效果,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有一次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时,他提到了“边边角”。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以及用图形作为反例,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地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能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对于答错、回答不完整、重复别人发言的学生,教师如果能给以鼓励,肯定他们举手的勇气和积极性,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思考,逐渐养成积极的思维和发言习惯。总之,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数学。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件快乐有趣的事。

三、调节学习情绪,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想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我在讲《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课堂上先让每一名学生自己摆弄两个圆,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然后让一名学生辅助一名主讲的学生,把一个圆固定,另一名主讲的学生通过移动大圆来说明,此时两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由两圆的圆心距d和R+r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篇10:初为人师的点滴感受随笔

那一年暑假,我参加了特岗教师考试,回想起报名时人头攒动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内心的忐忑不安至今还能感受到。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这次机会。经过层层选拔,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我年纪还小,和学生没什么代沟,这为我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这些乐趣也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决心。

每天早上,我迎着七彩霞光走进学校,学生的一句句 “老师好”叩击击着我的心灵。我走着,感受着,思索着,感慨着。感受着爱戴,感受着温暖,感受着学生对我的认可;思索着这节课如何让学生学得会、学得懂、记得住,思索着如何使学生的学习从让他学变成主动学;感慨着做一名好教师的无尚光荣,同时有一份艰巨的责任在心中。为此,我和自己叫劲儿,努力,再努力些,让学生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绚烂绽放。刚参加工作的我没有教学经验,于是校领导多次派我观摩全市的优秀公开课和全省的优质课展示。优秀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鼓励,在课上的互动以及做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经验都使我受益匪浅,决心结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到我的教学中。

一天,我一走进教室,学生整齐又响亮地喊道:“Good morning, Miss Sun!”问好后我问学生晚餐想吃什么。学生迫不及待地喊着鸡肉、鱼、蔬菜等,就这样开始了我的一节课。当做到单词游戏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都想做“萝卜蹲”的游戏。看着学生的兴奋劲儿,我难掩心中的童趣,也加入到了游戏中。游戏开始,学生为了不被淘汰都集中精力,没有一人读错,但我发现说了几轮都没有说到我拿着的单词,难道是这个单词学生没有掌握吗?于是我和一名学生换了词卡,还是没有说到我,我拿着词卡在正在做动作的学生面前晃了几下,她意识到了我的意图。终于轮到我了,“fish蹲fish蹲,fish蹲完……”说完后,坐在下面的.学生都会暗示下一个要说fish,于是我进入了连续蹲的状态中,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游戏结束后我问他们:“为什么前几轮没说到我举的单词呢?是不会吗?”“是不敢。”我说:“老师特别喜欢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把老师当朋友,这样就不会在玩的过程中拘束啦。”整节课,翻书声、书写声、清脆的读书声、发自肺腑的欢笑声,这些声音谱写着一部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活跃的交响曲,我教得开心、学生学得舒心,教与学就在这点点滴滴的音符中、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后进生,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有一天午休时,我和学生做游戏,发现一个现象,学生都争着、抢着和那几个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一组,有个学生说:“老师你不知道,玩游戏他们可厉害了!”“真的吗?”我有些怀疑。闯关游戏开始,游戏规则是闯关者只要在不碰到任何守关者的前提下冲出阻拦回到原地即为赢。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我对于守关者的三道阻拦束手无策。几分钟过去了,守关者已被几名冲关者折磨得有些不耐烦,精力也没有一开始那么集中了,就在这时,我们队的一名成员以矫健的身姿冲破重重阻拦,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已回到原地了。原来,他们以配合的方式制造这个机会,几个人负责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一个人“趁虚而入”赢得胜利。那几个配合默契的学生就是我们班级的后进生。游戏结束后,我对学生说:“在学习上,他们要向你们学习,可在游戏上,你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哦。”几个学困生得到了我的认可,起初有点不好意思,但也露出少有的兴奋和骄傲。从那以后,每每他们有好的表现我都及时表扬。表扬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像一颗火种,能点燃学生对知识的热爱。不知不觉中,他们喜欢上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

篇11:感受语文教学中的点滴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顺峰小学 李丽华 电话:*** 25512013

感受语文教学中的点滴

摘要:我不是专门研究教育的专家,也不是出口成文的教授,我不会堆砌许多华丽的词句、自作多情的风华雪月的文字,我只是用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显浅的字词记下语文教与学中快乐的片段,体会教语文快乐、感受学语文快乐、享受喜欢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把课堂上“活” 放飞想象 好读书 读书好 读好书

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教师。说句实话在小学生教育,的确繁琐又细致的事情,所以有些老师会觉得苦恼,但我却深深的体会到当中的美妙: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友先后,术业有专攻。因为与学生心灵上的碰撞,让我燃起从教的积极,体会到教学的幸福与快乐。很多时候上完课下来,感觉一身都放轻松,心情舒畅,足以说明这课老师在讲台上淋漓尽致;相反,当走出教室的时候,你若有所思,这表示还有些地方要深思研读。我知道想心情舒畅,我一定要做足功课,对老师的功课比学生的还要面面俱到,所以我致力于备课,实践起来才能迎接学生的挑战。

一、把课堂上“活”

镜头

一、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每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带的学生是懂事的、有感情的的活生生的个体。我爱语文,我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爱上语文、在语文中乐起来呢?我想我一定要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是快乐的一门科目。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和作者对话、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我还让学生实践起来,例如:在备《唱脸谱》这一课时,我知道这诗歌虽简短,但学生都处于南方,很难体会京剧的韵味,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学生必须亲身体会才能这脸谱唱活,于是我除了搜集唱得资料教学生唱,还让学生做脸谱。布置了下去交上了的是栩栩如生、色彩缤纷的“大花脸”我还让他们带上唱上几句,让他们乐一乐。并且,开了一个“花脸”展览会,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上展览。这让学生在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饱餐一顿,看到他们心满意足的,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别无所求了。课后一个叫茂兰的学生笑着走到的身边说:“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以后还会这样吧?”我也笑着回答:“好啊!”就这样我带着轻松的脚步走出了课室。

镜头

二、从这以后,我的语文课不再是口头上的说教,我还又很多“标新立异”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又例如:在“龙“这单元其中要欣赏书法,我就觉得欣赏只是太表面了,只有让学生动手感受才是最真实的。于是我就要求学生写书法,就一“龙”字,学生听了目瞪口呆,有的说:老师我不会啊;有的说:我读到五年级一个大字也没写过;其中一个说:老师你在为难我们,你也写一个啊!站在教坛上的我真是一想不到学生们会不愿意。为了实行我只有加入这行列,我说:“老师其实想大家来感受书法不简单,好我和大家一起写。”学生们才安静下来!

说就轻松,回到家以后我就动手做作业了,一副书法家的架势,结果发现我抬起笔的时候,手拼命的斗,写出来的不是“龙”而是一条条的“八足”墨水散开了。后了花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写好了,但不知怎的,还是觉得像一条“虫”。想到明天肯定丢死了!!一大早学生的作业收上来了,我的口是“O”字形的!学生简直成了书法家,把我的一比我的只有往“垃圾桶”。但我也要献丑啊,这下我对学生说:“这下证明了一句话’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下你让我叫一声‘老师’指点我这‘孺子’吧”学生们都哈哈的笑。后来,我还把好的贴堂。同时,在学生的周记中有完全体会到我写书法的感受,其中一个学生写着:老师让我感受到书法的难,但也让我知道了写书法就要放开杂念,专注当中,放胆挥笔,做人不也一样吗?老师谢谢您!我爱语文!这时,我心中好像在“放烟花”冲击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就是因为实践,使我看到学生们作文的真情实感。

二、放飞想象

意境美,不只是意会,还可以用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富有立体感的话生生的画面,更现实深刻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等。如:《东施效颦》把东施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共同品味。要求: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可由于学生都是有思想的个体,所以可能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的时候,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出示从网上搜索的资料如动画演绎。在讲故事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身体语言,西施怎样捧;东施又是啥样的;其里人又有什么反应等。都能给学生的加深理解,也只有领悟了才可以声情并藐。

三、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较聪明,知识面较广阔,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看书自我增值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不断地刷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要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如最近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说来看这本书冲动的原因有二:

一、看古装片《康熙王朝》,觉得人物、时代背景一知半解,到底孝庄皇后的身份,康熙的建事等等,很多个不解,很想寻根问底,所以想自己能穿越时空了解当时五千年的文明史;

二、是因为自己师一名语文教师,传授知识时我必须有这方面的认知和了解,才可以滔滔不绝。记得自己读书时,历史是最差的,往往时代年份和人物一塌糊涂,所以只有恶补。于是我这本书,追随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 „„

《上下五千年》是将一个个历史场景串联起来,带我们一步步走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本书不仅使我能够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还可以领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历史故事,还让我懂得了一个个道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也不能轻易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不能一说好人,就什么都好;一提坏人,就坏到底。本书里的每则历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不能凭它来对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评价。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将相,文人,比如:唐朝,书本会提到有关的帝皇(李世民、武则天、安禄山)、大臣(颜真卿、郭子仪)、文人雅士(李白、杜甫、白居易)分别对他们有一章节讲解,所以看完后你会觉得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历史人物更是走进了一步。第244章,徐霞客远游探险讲述了徐霞客的德一生传奇故事,在五年级语文有一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要求学生查找他的其他故事,胜好我看了关于他的这一章节,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上下五千年》让我在看古装片的时候,对其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故事的现实历史依据等。同时它对我的教学提高了一个台阶,在上课之前,如果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候我可以先打开某时代的章节进行了解,老师不再一知半解,含糊不清,不懂装懂了对学生传授。

上一篇:社会工作者方案设计下一篇:法国留学六大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