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应用的营销策划论文

2022-04-16

摘要: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对本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课程、师资、办学条件、考核与管理等方面,分别分析目前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以期为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明确方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学应用的营销策划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学应用的营销策划论文 篇1:

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协同模式探讨

摘 要:

根据企业需求,结合营销知识体系,得出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为:以人为本,与企业接轨,通过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来塑造其专业综合协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以塑造学生的“沟通推销能力,市场研究能力,销售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制定了包括课程群的设置与教学大纲、课程与课程群的教学模式、课程与课程群的考评方式三大主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协同;培养模式

F2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环境变化也日新月异,所有这些改变都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应变并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顾客价值创造,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培植和强化其营销能力,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是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并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保障,所以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自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作为企业培养营销人才重要基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对过去重学历轻能力的学历教育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营销人才的培养流程,以学生能力的塑造为导向对营销人才培养的流程进行再造,创新本科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模式。

2 能力理论文献评述

对能力理论的关注起源于Penrose(1959)所提出的企业成长理论,她认为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所有其他资源的运用,最终制约了企业成长的速度。Chandler(1962)认为组织能力对企业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要。Richardson(1972)认为组织能力是一种组织知识,其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学者都强调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组织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在传统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Prahalad &Hamel(1990)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他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并且核心能力会随着应用和共享的增多而增强。因为企业和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核心能力也应该不断变化,在这种背景下,Teece等(1994)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并认为动态能力是那些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中适宜地调整、整合和重构企业技能、资源和职能能力的流程。

对于核心能力的获取,以及企业由培植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Helleloid等(1994)给予了回答,他们详细地阐述了学习、核心能力、持续竞争优势三者的关系,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获取、处理、存储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培植和提升核心能力以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在环境突变、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学习力是应变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用心学习,才能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3 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并由此认为任何企业都有而且只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并且他进一步指出营销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功能。从营销是区分企业与非企业组织的独特功能这个意义来讲,培养营销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能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培养营销人才必须牢牢把握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我们提炼出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为:“以人为本,与企业接轨,通过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来塑造其专业综合协同能力”。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区别于营销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营销研究型人才和营销技能型人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把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营销人才称为营销研究型人才,把专科及以下层次的营销人才称为营销技能型人才。作为处于中间层次的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应该具备较系统的营销专业知识且能够应用专业知识专业地去发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要具备一线的营销实践操作技能,进而能够去实施操作和管控。

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并结合营销学科的知识体系,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塑造学生的四种专业核心能力:沟通推销能力,市场研究能力,销售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四种专业核心能力的涵义如表1所示。

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明确为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和实施都应牢牢围绕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展开,以使在大学教育中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塑造上来,通过对学生四大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消化和融合,逐步使学生形成专业综合协同能力,提高营销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迎合企业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需求。

4 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协同要求

要落实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应以四大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为抓手,实现各专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协同,具体来说,在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人才培养要以能力为导向

由于本科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中心,教学方式基本是以机械式的知识传递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落不到实处。从某种程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基本是在灌输“知识”,而学生们基本是在背“知识”,这样,学生就难以真正领悟到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营销理念、操作方式和方法。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老师不能只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把知识转换成思想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多元化的实验、实训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科学的营销理念和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思想,提升其分析营销问题、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

4.2 课程、课程群的设置应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

很多高校在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一般是把课程划分为“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课”等模块,这样客观上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一课程群(模块)中的各门课程在内容设置和体系安排上各行其是,缺乏较好的协同和配合;课程、课程群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和交叉;课程群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能力的培育无法逐级递进,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解决以上问题,这就要求营销专业课程与课程群的设置均要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实现课程群之间以及课程群内部课程之间的互补与协同,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育由单科技能向专业核心能力再向专业综合协同能力逐级增强的转变。

4.3 培养主体之间应实现人才培养的协同整合

现代高校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采用科层制职能型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各自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但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开展工作会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没有一个对项目负责的强有力的权力中心或个人;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十分困难。招生与就业部门只是负责招生和就业工作,教学部门只负责完成教学任务,学工部门只负责学生风纪的管理,团委部门只负责团的相关活动。它们均不对学生能力的培育负最终责任,且彼此基本上是独立开展活动,导致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冲突,难以协调。新经济时代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仅需要校内各培养主体之间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局面,也需要校内培养主体与校外企业等相关主体能够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中携起手来,共同围绕营销人才应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进行培养流程的再造,形成协同的培养体系。

5 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协同方案

经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设计出一套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协同培育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包括三大主体内容:课程群的设置与教学大纲、课程与课程群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与课程群的考评方式,且这三大主体内容之间应该是一个相互协同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5.1 课程群的设置与教学大纲

围绕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大专业核心能力,应该设置与之对应的四大课程群:沟通推销课程群、市场研究课程群、销售管理课程群、营销策划课程群。沟通推销课程群重在培养学生的沟通与推销能力,包括《营销沟通实务》、《推销技术》、《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市场研究课程群重在培养学生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的能力,包括《统计学原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分析与软件应用》等课程;销售管理课程群重在培养学生的销售管理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终端营销管理》等课程;营销策划课程群重在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及执行能力,包括《市场营销原理》、《市场营销策划》、《促销策略》等课程。

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实现单门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群教学大纲的融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课程群的专业核心能力指向;然后将各课程群所指向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知识体系的分解;其次就是要明确知识体系在课程群内课程间的分配;再就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包括实施条件、实施方法以及参与主体;最后就是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总之,要在制定课程群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再根据课程群教学大纲制定单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单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冲突,实现课程之间的协同,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提升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5.2 课程和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应紧紧围绕本科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确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应成立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这种性质的机构,以全面负责和协调营销专业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委员会成员应在系、院、校、政府、企业各个层面的相关专家和领导中遴选产生,以便能保障教学活动科学、正常地运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有:第一,定期组织力量研究市场中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第二,制定营销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第三,组织指导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第四,适时组织制定、修订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第五,督导营销专业的教学活动;第六,对教学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估。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运行中,采用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验(践)场所、校外实践基地有机融合;把产、学、研有机融合;把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企业专家有机融合,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三三制”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课程群协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运行模式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1)PSP多维课堂教学系统。

P(Problem):问题或项目的引入;S(Study):互动的探讨学习;P(Plan):理清思路、提出对策从而深化理解知识原理;多维:通过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模拟、课外“读写议”等多维度的训练,使学生对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领悟透彻,从而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2)梯级实训(践)系统。

实现课堂模拟训练、实验室仿真训练、实训基地实践的三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必须打破过去的校外实训基地仅仅作为一个实习场所的局面,要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把企业变成课堂的延伸,不仅让企业基地变成教学场所,更要让企业的职员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让他们也融入到培养学生的教学中来。

5.3 课程和课程群的考评方式

课程和课程群的考核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对教学主体的考核。对学生的考评依据基于专业核心能力指向而制定的单门课程和课程群的考核大纲,实行“三结合”的考评方式:考评的主体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考评的对象由学习的过程和成果相结合;考评的内容由知识识记和能力应用相结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应依据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定进行考评,同样实行“三结合”的考评方式:考评的主体由校内外专家和学生相结合;考评的层次由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相结合;考评的内容由教学效果和教研教改成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Penrose,E.T.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 [M].Oxford: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59.

[2]Chandler,A.D.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M].Cambridge:MIT Press,1962.

[3]Richardson,G.B.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J].Economic Journal,1972,82:883896.

[4]Prahalad,C.K.and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0.

[5]Teece DJ,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537556.

[6]Helleloid,D.and Simonin,B.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a Firm’s Core Competence [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4.

[7]Peter F.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New York:Harpercollins,2006.

[8]Stephen P.Robbins and Mary Coulter.Management (8th Edition) [M].NJ:Prentice Hall,2003.

作者:李佛关

统计学应用的营销策划论文 篇2:

浅谈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对本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课程、师资、办学条件、考核与管理等方面,分别分析目前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以期为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明确方向。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困境;对策;国贸专业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是把娴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社会实践是将大学生培养为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处在人的社会化中“预期社会化”的主要阶段,而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预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确立,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讲,更需要具有适应现代商务活动所必需的决策、谈判与实际操作能力。基于此背景,本文将从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课程、师资、办学条件、考核和管理等方面重点研究目前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困境

(一)课程方面

1.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由于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践教学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只能硬性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然而国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习中必须把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该专业的性质要求是不匹配的。

2.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工作是以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把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控制措施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系统。国家教育部对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以及应该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还未做出具体指示。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出现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枯燥、评价手段和方法欠科学、控制措施失效等主要是由于该环节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见习和实习形式化。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大类: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1)校内实践:与社会严重脱节。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校内实践学时不多,内容不够丰富。大多国内高校国贸专业设置的含有实验课时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统计学、国际贸易实务、会计电算化等,一般理论教学学时所占比例较大,实验课时所占比例较小。其次,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2)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师资方面

目前,国贸专业校内实践课程的主要指导教师大多为本专业的任课教师。一方面,学校出于资金、任职教师工作量等方面的考虑,没有请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并不是专门研究本专业实践内容的教师,很少参与到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造成实践教学的纸上谈兵,使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能力的帮助并不大。现状是,大多数国贸专业指导教师身兼数职,在其他门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兼顾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学条件方面

实践教学办学条件落后,表现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备。部分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企业存在距离学校偏远、外贸业务技术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欠缺等问题。校内实践基地办学条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贸业务实践科室设立不完备,学生实践时容易厚此薄彼,不能全面发展业务水平;校内实训基地仅仅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难以完成日常运转和提供维护所需的费用;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陈旧,软件未及时更新,与社会发展脱节。

(四)管理机制方面

1.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监控,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管力度不够;(2)学校缺乏对实践课程的系统管理制度,导致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不力,难以实现预期实践教学效果;(3)由于目前国内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由实践指导教师决定,致使实践教学的主观性很大,且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考核标准;(4)实践教学的环节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反馈机制,教学质量效果难以评价,教学质量堪忧。

2.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环节和效果难以控制。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是以到企业实习为主,校内实践为辅。但是,作为国贸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主要部分,学生到企业的实习环节却是难以控制和保证效果的。

3.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严。在目前的实践教学考核中,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衡量标准。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各个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等差别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指导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沒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作为后盾,学生和教师的实践热情均不高,没有考核压力,实践往往只是一个口号。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改革实践教学课程

1.丰富实践项目。(1)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对国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在专业认知实习中应注重对国贸基础知识的趣味性介绍。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目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国际贸易业的地位及行业发展前景;社会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及趋势;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等。在本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查阅国贸专业相关背景、发展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程实习。课程实习的目标在于巩固、充实、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实习中应注重对国贸基本理论知识的识记和强化运用。(3)软件模拟实习。软件模拟实习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熟练运用进出口的各种基本技巧,体会业务各角色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因此,在软件模拟实习阶段应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实训操作。(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业务拓展能力,为高校学生步入社会构建桥梁。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应切实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海关、货运代理公司等进行实习。

2.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从各方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可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基本能力目标。包括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英语综合能力、计算机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2)一些专业基本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外贸业务流程实践操作能力(海关报关业务能力、国际结算业务能力)、外贸营销能力(产品信息收集能力、客户信息收集能力、产品营销策划能力)、外贸谈判能力(合同基本条款、产品价格条款、装运条款和辅助性条款的谈判)。(3)专业综合能力。即外贸业务经营管理能力(管理相关业务和人员的能力),国际商务交流能力(与外宾进行交流和谈判的能力)等。

3.完善落实注重实效的校内外实践活动。(1)校内实践。针对校内实践与社会严重脱节的问题,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增加校内实践学时,丰富校内实践内容,着重增加外贸企业业务人员来校讲解的课时,与企业和社会接轨;另一方面,实践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训,把握实时的外贸动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2)校外实习。针对校外实习流于形式,不能很好落实的问题,从以下两方面解决:一方面,深入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采用项目式融资办法,从企业融资,并依托外贸企业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在毕业实习期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及时从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打造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

1.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人才。优质的实践效果需要有优秀的实践教师的指引。就目前国内高校国贸专业师资的平均水平来看,完成日常的理论教学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提高国贸专业的教学质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应该考虑进一步引进高素质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优秀人才,逐渐形成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学团队。

2.教师定期培训。针对国贸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学校定期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培训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业务的实训;另一种是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另外,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自己主动到企业学习或者根据自身优势学习具体的实践操作课程,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三)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1.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进一步结合。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我们不仅要选择技术雄厚、经验充足、满足专业要求以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更要考虑到经济因素,选择较近的实习基地;(2)同时要从实习导师方面入手,让他们首先接触到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生实习效果;(3)实习单位的教师要与学校教师相互结合共同教导学生实践。

2.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在建议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更要充分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校内模拟实训基地。校内模拟实训基地应设立外贸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实验室,如跟单业务实验室、单证业务实验室、商务英语培训室、市场开拓与商务谈判实验室等。(2)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可着手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一是探索校企合作的双赢实训模式,以学校名义引进项目,实现学生参与的订单式企业实践项目;二是举办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实现有条件的经营性校内实训;三是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校内外贸流程实践工作室,将课堂搬到实际的业务操作中。(3)服务社会的实训体系。进行校内实训,特别要注意的方面就是要与社会和企业紧密结合。基于此,建议建立服务社会、依托企业的校内实训体系。建立校内外贸业务服务中心,接受适当的企业工作任务,分配给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1.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师资方面。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加实践指导教师的数量比例,努力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建立起系统的教师实践制度体系,鼓励并督促教师到相关外贸企业挂职实践,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师考核评定的标准;另一方面,要适当选拔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校外和校内培训,并采用竞争选择的机制,使努力且优秀的教师能够将更好的实践内容掌握之后教授给学生;再一方面,在学校资金和实力有限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聘请外贸公司的相关业务人员来学校指导学生和教师进行实践活动。(2)教学环境方面。应积极做好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一方面,校内实验室要做到布局合理、情景模拟、创新性等的要求;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秉承贴合实践教学需要的原则,如果是将外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应建立起配套的企业反馈制度。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1)完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通过三步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制定实践教学操作规范的严格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第二步,组织教师学习规章制度,并进行考核,合格的教师才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第三步,管理学生实践训练的过程。给学生分派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并监督其完成指定的角色业务,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训质量。(2)建立校内外综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方面,校内实践必须要有教务处及学院的教学监督,并且还需额外建立由专管实践教学的主任带头的实践教学督查小组,以综合化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校外实践要建立适合学生、适应企业的专门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和企业的双重利益。

3.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教学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培育和教育人才为目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培养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推进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以及成绩评价标准的改革尤为重要,实现教学的自由化是当前首要工作。我们要从多个方面用多种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方法考核。考核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同时,考核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多种考核方式要相互融合,这是改革传统考核方式的重点。一般的课程实训考核较为简单,只需将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平常的实际操作情况计入到实践成绩。但是一些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比如专业模拟综合实训、就业性实训就比较麻烦。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考核,不仅要从研究报告、工作成果方面考虑,更要从一些他们获得的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方面来考核。

作者:张秀芳 付方方 刘兆玺

统计学应用的营销策划论文 篇3: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独立学院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举措。本文立足于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生源特征,以能力为中心,科学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提出基于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及方案,并从实践教学计划、平台、理念、管理等方面加以实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独立学院发挥自身特色的重要举措。但受传统人才培养体系的影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滞后,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改革传统的教育内容已是大势所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也迫在眉睫。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生源特征的简要分析

生源状况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从录取分数线来看,纵向比较,一般比母体学校录取分数线低60—80分左右。横向比较,东方科技学院生源质量好,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录取分数线名列前茅,经管类热门专业有时接近全省二本最低投档线。从学科分布来看,经管类专业以文科生为主,且女生居多。专业选择集中在比较热门、直接就业相对较好的会计、金融、国贸等专业,而基础学科不招生或招生人数较少。从综合素质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兴趣爱好广泛,有一定的文体特长;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强,综合素质较全面。多年的办学实践表明,经管学部学生在文体活动、才艺比赛、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往往优于校本部学生,在组织与协调、实践与创新、人际交往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甚至强于本部学生。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上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母体学校的区别。既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比之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又要比母体学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1]。

针对经管类专业而言,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兼顾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围绕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总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体系,立志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经管人才。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经管人才,与之相对应,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特征,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体[2]。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为重点,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着力构建、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循序渐进的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方案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一般是按照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组成,逐步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融合,以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为主线、以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贯穿于学生四年学习全过程的螺旋递进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本技能模块

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为目标。包括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统计和计量分析软件应用四个方面。英语应用能力侧重于听、说、写、译训练,计算机基础是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操作训练。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其模拟实验利用EXCEL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让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录入、整理、计算、分析等知识。计量经济学实验强调计量经济理论的实验及其计量模型建立技巧的应用,包括EVIEWS的基本操作、异方差、自相关、线性回归等实验项目。

(四)专业技能模块

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包括现代商业银行实务模拟、证券期货外汇交易模拟、项目投资评价模拟、会计实务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电子商务实训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等内容。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平台,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匹配,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综合技能模块

这是实践教学的宗旨,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 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学术论坛、技能拓展竞赛、社会调查与实践、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技能拓展竞赛形式多样,通过各种竞赛方式组织,如虚拟投资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营销策划竞赛等(如图1)。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总体规划,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东方科技学院经管学部现设经济学、商学两大学科,共有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七个专业,将实践教学改革作为自身的重要办学特色。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按照学科大类对每个专业所需能力进行梳理和考量,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并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实习的关系,实习与实训、社会调查的关系,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整合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东方科技学院经管学部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两个部分,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达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校内资源与本部资源共享,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经管实验教学中心,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大型企业集团、服务行业、政府部门以及能提供实践教学的相关单位,形成一个稳定的、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此外,通过学生社团开设专业第二课堂。如学生社团中的投资协会、证券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经济协会、管理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创业人才孵化班等与专业实践充分融合,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及竞赛活动。

(三)更新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

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情境式教学,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同时,扩展教学手段,实现多方位、立体化教学。如提供开放型实验室和网上交互式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线提问、讨论,并自发组织学习、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意识[4]。

(四)强化管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在继续加大实践教学体系投入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施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监控机制;重视实践教学的时效管理。除基本技能实验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外,专业实践训练集中在每个学期的2—3个星期内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集中在第四学年完成,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集中在暑假完成,使实践教学的实践更为集中,效果更加显著;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建设实践教学质量工程平台,通过系统设计与规划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实践教学的师资管理。通过鼓励挂职、进修和引进等多种方式,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通过定期交流等方式,外聘实践领域的专家来校客座讲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妙弟,仲计水,江小明.明确发展定位,建设高水

平应用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2]冀满祥.明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应 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3).

[3]曲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理念的内涵及应

用[J].教育探索,2009,(6).

[4]何军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方案设计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1,(2).

作者:何平均 罗峦

上一篇: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发展不平衡的区域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