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之地散文

2024-04-18

升华之地散文(共9篇)

篇1:升华之地散文

升华之地散文

如果,向往高远的蓝天,那生长吧.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已是棵堪称栋梁的大树,或是一簇为世界带来芬芳和美丽的鲜花.即使你长成了一株小草,你也会看见,正因为有了千万个你,才绿满天涯……

第一次迈进校园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全新的教学区、整洁的道路、嫩青的草坪、美丽的花儿……这是怎样年轻的学校啊!当时我很困惑,在这么年轻漂亮的学院里,我能干些什么又能学到些什么呢?于是我开始在校园里寻找:课堂上,老师们才高八斗,谈吐不凡,老师的博学无私与学生的朴实好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课堂上的氛围融洽而又和谐;综艺晚会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阵阵;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书本上的知识,认真而又投入;食堂中,大家有序排队打饭、打菜,按规定放置餐盘;操场上,足球比赛、篮球对抗,输了,别泄气!赢了,祝贺你!握一握手,顷刻,赛场上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三尺讲台,曾留下董老指点江山的身影;神圣殿堂,曾塑造共和国威武的将魂。如今的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乘着改革的春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这骨干的学校展现新姿,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步入新世纪! 我们作为应职院的学子,从进校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共享应职院的苦乐,共创应职院的辉煌。因为热爱学校,是每一个应职院人必备的情感。 记得曾经有一次,晚自习后大家都各自散尽,我抬头看见一抹灯光从三楼的窗户透过来,我迟疑片刻,不关灯虽是小事,但损失的却是学校的利益,可以避免的损失又何以不去避免呢?于是,我立刻上了楼,灯光却忽地灭掉了,另一个身影轻快地闪下去,突然间,一种快乐和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是一个爱校的应职院人呵!所做的虽然是小事,但是他把爱校的情感,从举手之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难以忘记,为了监督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区,认真检查每个教室的课堂情况;难以忘记,为了规范宿舍管理制度,老师和班干每晚都会进行检查;难以忘记、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法律意识,学校院里系里分别开展了讲座及有关竞赛;学生难以忘记,为了规范同学们的就餐行为,老师和学生干部们一起,每天早早来到应职院食堂进行监督检查……

就读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作为应职院的学子,我们更应为学校浓墨重彩,把热爱学校倾注在求知若渴,勤学苦练的探索中,把热爱学校融汇于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的行动中。拾起一团被人丢弃的的纸屑,关掉教室未灭掉的电灯,拧紧仍在滴水的龙头,擦掉有损校容的.粗话……我想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正是我们这一代应职院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我发现自己爱上她了,我已经把自己植根在这片土壤上了,将内心烙上了应职院的印记。那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有的同学参加了社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有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尽了一份力量;有的同学发挥特长为学校献技献艺;还有的同学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置身于风景如画的校园,我们将时刻牢记和遵从“厚德、尚学、强技、笃行”的校训,倡导“团结、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做一个爱校的应职院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用你我共同的行动去证明---爱我祖国,爱我应职院!

篇2:升华之地散文

经过了漫长的跋涉之后,小明终于看见了那湍急的江水,很难相信,原本还如此平静的江水竟然在瞬时间变成了一只跳跃的猛虎,带着雷霆万钧的豪气,双掌撕开了两座大山。眼见为实,看见了眼前的情景我才知道原来“虎跳”这两个字真的是形象到了极点啊。

小明有些脸色发白,走在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的虎跳峡中实在是让人感到刺激万分啊。一个不小心,便被淋了一个正着,仿佛误入了孙大圣的水帘洞。不过这水虽然冰凉,比起城市里淋浴器里流出的自来水不知道要舒服多少了。

不过,小明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有雪山太子之称的梅里雪山,它有十三座山峰,海拔都在六千米以上,被合称为“太子十三峰”,用五彩斑斓的“风马旗”吸引着小明向着它飞奔而去。要攀登梅里雪山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而沿着梅里雪山向上攀登,则越走越感到寒冷,让人不由得诧异,明明是距离太阳越来越近了,但是为什么却如此寒冷呢,当小明一路向上的时候,竟然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渐渐地也不感到寒冷了,心头有了一丝丝的温暖。

攀登雪山实在是太消耗体力了,小明需要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这是一个藏民开的旅馆,刚坐下,便看见门外的栅栏里竟然锁着一个大家伙,听声音好像是雄狮在怒吼,那两只眼睛如同灯笼一般,果然是世界著名的神犬啊,威武非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啊。老板强烈推荐一种叫做吉祥结的油炸点心,说是只有在节庆的时候才拿出来吃的,今天店里来了贵客所以才拿出来招待的。这是老板的生意经,不过看他如此热情,自然是不好推辞的。不过,实在是很难吃,但是好在酥油喷香,小明说还是很不错的。

香格里拉不只有藏族,还有纳西族、彝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据说在香格里拉还能够欣赏到各种具有民族风情的表演呢,例如锅庄舞、情舞、热巴舞等。驱车去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公园,碧塔海生有一种叫做碧塔重唇鱼的生物,是从第四冰川时期流传下来的呢。不过小明这样的凡夫俗子自然是无缘一见了。不过,路边的牛羊倒是很好客,时不时地看向我们,又悠闲地低下头去吃草,据说这些花叫做酥油花,很漂亮。

其实,香格里拉还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好地方,比如松赞林寺就是其中之一,无缘去布达拉宫一看的人,可以来这里看看。随处可见的玛尼石上篆刻有六字真言和佛像,古老的宗教建筑又让人感受到了神秘的美。

篇3:喊魂之地 (散文)

我常常坐在江畔的礁石上,侧耳倾听怒江的低语。在这冬天的夜晚,怒江一改往日的咆哮,似乎也累了,累得趴在河道上就可安然入睡,打上轻柔的鼾声似的。这时候的怒江并不愤怒,但也并不平静;我几次试图像年轻时那样泅渡过怒江的决心总是被胆怯一点点蚕食,我只有脱去厚重的棉衣和尼龙袜子将踝脚泡入江水中,用江水的刺骨之寒觉醒自己麻木已久的神经。尽管我知道,怒江已不是一条纯粹的、无污染的河流,除了干流外,它所有的支流几乎都已开发成小中型不等的电站;曾经五毛钱一市斤的无鳞壳怒江鱼,今已涨到近百元。庆幸的是我已无咽下它的欲望,因价格或怕间接污染。但我依然深深地爱着怒江,依恋着怒江,一天也离不开怒江。因为怒江是我故乡的河流,母亲的江。

垂钓,是怒江畔的一道靓丽风景。垂钓者大多为长者,也有少量年轻人。他们将钓杆立于江畔的沙滩上后,大家聚众或三三两两的聊天,边聊天边吃着随带的食物,饮着美酒,隔好长时间才去看鱼咬钩了没有。有无钓上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怒江中一年四季都有鱼,因而一年四季都有垂钓者;在怒江边,垂钓已成习惯。

怒江,给予它两岸的人民很多,在怒江上捞柴禾是怒江两岸农人解决柴禾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六库镇的农人也不例外。每当七八月份怒江水上涨,江中总是飘浮着木屑、木板什么的,甚至有保持完整的圆木。人们纷纷在江畔设置栅栏以捞取柴禾。江水上涨时,江面上时有木料及碎块漂浮,江水退潮后,木材就搁置在栅栏中,人们只需刀劈斧砍,甚而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获取。当然,个别的柴块太大,甚而是圆木,不会沉到栅栏中,这就需要人们赤身裸体跃入江中与怒江激流搏斗,以便将它们拖到岸边。

溪水,在六库终年不断地潺潺流淌。麻布河、赖茂河、南坝河……无数的溪流从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的山脊上滑落跌入滚滚南流的大怒江之中,这些溪水的源头大都是冰渍湖,只不过大小不一而言。或许因为这溪水是一刻不息的跌宕、欢笑在高山深谷的缘由,它是清纯的、自然的,既甘甜又有回味,当地人常捧起溪水就可品饮。尽管今天六库给排水系统完善,用水十分方便,水质也很好,但每个星期六或星期天我都到这些溪水的中游地带无村寨和人烟的地方,接几桶溪水回家饮用,用以滋润心灵的焦渴。我不知道年过半百的我还能坚持多少日子,但我一定会如此坚持下去,直到迈不动步子为止。我曾试图沿溪水逆行麻布河想前去探究它一路的神奇和神秘的源头,但行走了两天都未能到达,只有放弃了这种念头。

鹊鸟的数量在六库不是多了的概念,而是近乎泛滥成灾了。早晨,我们在生态走廊上散步,近十几种的鸟雀在树枝上、灌木丛中、花丛里唱歌,歌声嘈杂,但很欢乐。我每每受其感染不经意间就会忘却恼怒和倦意,享受一早起床后的惬意。傍晚,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总被晚归的上千只一群的鸟雀啼声搅得心慌心跳,仿佛归家的步伐也由此加快了许多。在六库上空,还有一群由几十只大小不一的喜鹊组成的报喜军团,它们的巢最初筑在离城市较远的树木深处,后来慢慢移筑到城郊,再后来移筑在城中但在高高的树枝上,与六库人还保持着一定的警惕;再再后来,喜鹊们的巢就筑在依着人们窗外的树的枝头或院坝中低矮的花木的枝头上了,与人类也越来越亲密;有个别胆大的,还啄吃人置于手掌上的食物。这些喜鹊是有灵性的,早上人们醒来它才鸣叫;晚上人们休息,它们一般停止鸣叫。有一对喜鹊干脆把“家”安置在六库驻军办公大数前的桉树枝头,它们伴随军号声飞舞、歌唱,似乎在欢迎或歌颂戌边人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似的。漫步在六库滨江生态走廊上,你还会不时听到一只金丝画眉的鸣叫声,音质纯美、悦耳,像美妙的仙曲似的,由不得你不驻足倾听。

我招引野蜂使其筑巢成“家”的记忆,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很难关闭。尤其眼前的情景,使人叹为观止:一窝偌大的蜂巢筑在闹市的枝头,蜂们嘤嘤地飞出飞进……蜂飞蝶舞在六库是常事,不足为奇;只要徜徉在某个花台前,我们就可发现蜜蜂、草蜂、马蜂、土蜂、葫芦蜂等十几种蜂的踪迹;它们有的忙着采蜜,有的吮花粉,有的嘤嘤纷飞……但它们的窝往往筑在城外高大的树枝上,密林中的岩洞、树缝中,总之,凡人很难轻易发现它们。可眼前这群野蜂把巢筑在高楼林立、车声人声鼎沸的街道树上,的确是头一遭。这窝蜂巢坐落在六库镇东岸滨江生态走廊重阳桥往右 300米处一株大青树上,巢长约 2米,宽厚约30厘米,蜜汁约 100斤左右。我领着女儿来观看时已是黄昏,已有许多人聚在树下指指点点;但蜂们旁若无人自顾飞出飞进。夕辉下,它们的身姿像着上紧身衣又似染上金粉的舞者,轻盈而又发亮,仿佛童年传说中的精灵似的。

其实,在六库招引野蜂成功养蜂者大有人在。所谓招蜂,就是在野外或房前屋后置上一二个用粗树木掏空心做成的蜂桶,在蜂桶中搁上一小块蜜汁,因纠纷离原巢飞出来的工蜂就会陆续飞来筑巢,不几天,它们还将“蜂王”衔来居住,一窝蜂就这样做成了。在傈僳村庄,养蜂人家的蜂窝大都是这样驯化、移置、发展而来的;每户人家刚养蜂时才有二三桶,过不了几年就有十几桶蜂,甚而养有上百桶蜂的人家也有。

我祖父爱养蜂。当年他养蜂是因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经济来源单一。据说,祖父是婚后才养的蜂,刚养蜂时只有三桶蜂,到我父亲另立家门时,祖父已有上百桶蜂了。祖父很慷慨,给了他大儿子——我的父亲 30多桶蜂。我父亲也不负他父亲的期盼,精心照料着蜂群。时间又过去几年,我父亲养的蜂也有了五六十桶的规模。其实,养蜂也比较简单,关键要时时注意观察。有些蜂巢中,一年要滋生一至二个蜂王,新蜂王与老蜂王往往率众决斗、嘶咬,败下阵的只好另立新家。每当这时,养蜂人只要捉住蜂王将其翅膀剪短,并将它引到搁有一小块蜜汁的蜂桶中即可。一会儿,拥戴它的工蜂们就会纷至沓来,紧紧地围住它。有时,一窝蜂中会滋生几个蜂王,如果没有足够的蜜桶,还得忍痛杀死多余的蜂王,以免它另立山头,分散蜂力。当然,这样的现象极少。

说来神奇的是,在祖父去世后一个月内,他家的蜂们都飞走了,还有他送给我父亲的那 30多桶蜂。之后,我父亲养的及寨子里其他人养的蜂都飞走了。那么多的蜂像在迁徙般飞旋在天空,密麻麻,黑鸦鸦的。小小的村庄似乎乌云密布,看不见天,也见不到太阳和阳光。直到过了好长时间,蜂们才离村庄而去,向着我衣胞之地底命河上空飞去,直到人们的视线不能及。村庄从此蜂巢不旺,不过几年蜂们就绝迹了。

nlc202309080936

这是傍晚,三江并流怒江管理片区的一株凤凰树下,一个穿着白衬裳的长者在凝视着什么。原来,这株凤凰树上不知何时有了一个空洞,空洞中有一个缺口,蜜蜂们从“洞”中飞出飞进。长者找来一个小竹筐,在竹筐上撒了一些白糖就开始招蜂。蜂们很快聚扰过来,越聚越多,只吸一支烟功夫,就有了拳头大的一砣,黑鸦鸦的。我知道,又有一窝蜂将招引成功,只是蜂王在树洞中吗?它会选择新居吗?

小镇六库卖鸡肉的食店多,店名大体相同:怒江火烧鸡、兰坪漆油鸡、恩棋漆油鸡、永平黄焖鸡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小镇人偏爱食鸡肉,我也不例外。今天,朋友邀我们一家人去位于小镇北十二公里处的山庄吃“怒江火烧鸡”。

所谓“怒江火烧鸡”,就是宰杀鸡时用火烧褪鸡毛后煮吃的鸡肉。“怒江火烧鸡”一般用农家养的土鸡作食材,配上怒江漆油、草果等,这样煮出来的鸡肉色鲜味俱美,尤其有一股浓浓的火烧味。因在座的人中,我的年龄最大,朋友们打趣地将两只鸡头拈给我,叫我品尝并看“相”。我推辞间,几年前在彝族朋友家吃鸡肉闹尴尬的往事涌上心头。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傍晚 ,我作为新农村工作队员前往泸水县鲁掌镇上寨村下乡,在一个同学家吃饭。群众见我平易近人,不端所谓“干部”的架子,纷纷来同学家找我玩。同学家就他爸他妈及侄儿三人,一个姐姐嫁到离鲁掌很远的地方去了 ,照顾二老的日常起居的事就落到年仅 18岁的侄儿身上。二位老人 50出头,身子骨也算硬朗,农活、家务活样样在行,同学也就少了许多担忧。

同学和家人很热情、大方。乡亲们一走,同学就张罗着杀鸡。吃饭时,同学记得我爱吃鸡头、鸡脚,就把它们全捡给了我吃;我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就将它们啃完了。这时,只听同学他爸叹了口气,说身体有些不舒服,就搁下饭碗进里屋去了。

我和同学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办好。原来,在彝族人家鸡头、鸡脚是一定要让年龄最大的人吃的,以示尊重。彝族巫师或香道还用鸡头看“相”,可预测和判定主人家今后的财运、婚姻等。诸如,看鸡的舌骨,如两根长舌骨并拢无缝,说明主人家将团结、和睦;中间的短舌骨可判定主人家将来的财运 ,短舌骨往里拐 ,证明主人家财运旺盛 ;往外拐 (斜 )则有可能舍财等等。尤其看鸡的头盖骨大有先机,若头盖骨光滑平整透明,主人大吉;若头盖骨呈乌黑色,则不吉或大不吉。好在同学的阿爸年轻时曾赶过马,打过猎,参加过瓦窑至匹河的“一五六工程”公路开挖等,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只一袋烟工夫,他就从里屋走出,与我们谈笑风生了。

同学他爸告诉我,彝族人对“鸡头”情有独钟,尤其他本人更讲究这个习俗,主要是彝族人从祖先就传下了“鸡头”归老者食的习惯,对他而言,食用鸡头有深层的意义。他说,他和傈僳“嘎求”(傈僳语,即朋友之意)阿普就是通过互赠“鸡头”让对方食用结为生死之交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彝族少年与傈僳族少年初次结交朋友时,一般都送煮熟的鸡头、鸡脚给对方吃。那时,当地生产生活比较落后,食品紧缺。就彝族和傈僳族的乡亲们而言,吃上一次鸡肉不是一件易事。同学他爸读小学四年级时,与邻村的一位名叫阿普的傈僳小伙结为“嘎求”。他们结交当日,刚好同学他爸的父亲从山上偷猎到一只野公鸡,同学他爸将野公鸡的头、脚煮熟后送给阿普吃。野公鸡的羽毛非常漂亮,阿普向同学他爸索要,因野公鸡是偷猎而来的,同学他爸不敢给阿普,自己也不留,与阿普一起在野外将野鸡羽毛烧掉了。对此,同学他爸耿耿于怀至今。更巧的是,阿普回赠同学他爸的“信物”是斑鸠的头和脚,尤其那只班鸠是阿普他大哥在田间劳作时用铁镰刀砸死的。同学他爸和阿普是异族异姓结义兄弟,感情甚笃,一方有难,另一方倾尽所有解难,这样一处就是几十年,前几天阿普因病去世,同学他爸正在伤心流泪呢。

有了那次吃鸡头的“风波”,我很小心,那天,不管大家怎么劝,我最终没有吃下“怒江火烧鸡”的鸡头、鸡脚。

“宝贝,回来哟,快回家,别迷恋他乡的景致……”梦里,母亲喊儿子回家的“喊魂”声骤然响起,惊醒我于一个春天的凌晨,我的心情久

久不能平静,只好披衣下床,静静等到天亮。

“喊魂”我并不陌生,我曾踏遍它流传之地——念东和故乡怒江州的山山水水,虚心向傈僳族群众学习,与他们同劳动、同吃饭,终于采录成了濒临失传的《喊魂调》。更主要的是,在儿时母亲常为体弱多病的我喊魂,其他母亲们也概莫能外。因而,在我衣胞之地,在早晨或傍晚,在门口、溪边、丫口、箐谷,总是回响着母亲们为儿女喊魂的声音,那么高亢,又震颤人们的心灵。

三岁以前,我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不是在母亲和哥姐的背上昏昏欲睡,就在自家的木板房前的泥地里玩泥团,或是在屋前屋后的果树、花树下爬滚……母亲给我喊魂的内容大都为“快进门,进门睡了,我的宝贝快快回家……”那是怕我的灵魂游荡在门外,进不了家;灵魂回归的路程不远,词句也简单。七岁以后,我上了学,又生逢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得不常帮大人干诸如砍柴、割猪草、摞松毛之类的农活,去的地方得过河走箐,走过田边地角的,只要在夜晚我在梦中哭闹,一大早母亲就为我喊魂:宝贝呀,回家!不要迷恋垭口,垭口有山神威胁你;不要贪图溪水清凉、甘甜,水神会胁迫你……十几岁后,我上了中学,走的路远了,跨的江大了,爬的山更陡、更高了,母亲的“喊魂调”内容更多,音质沙哑,更摄人心魄:“回来吧,宝贝!别迷恋他乡的景致,他乡人不会与你同心……”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留在省城,那时母亲早已化为一抔尘土,但她为我喊魂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回响,搅得我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我毅然踏上了回家乡工作的路,哪怕它还那么落后、那么贫瘠!由此看来,母亲的“喊魂调”句子内容是变化的,是随着儿女的年龄的增大而增长的。不论何时,我们都无法在心中将母亲的“喊魂调”完全抹去。

今天,我的父母早已过世,没有人为我喊魂,我也无须喊魂,因为我脚踏着故土,不仅“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去世了,我也厮守并参与建设着故土,这是我的莫大荣幸。但母亲的“喊魂调”由远至近,由模糊变清晰,渐行渐近,在我耳畔,在我心中。我的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责任编辑 张庆国

篇4:跳游炎黄之地散文

风雷涌动,云雨漂泊,骇人的闪电伴随着一声声轰隆之音飘然落雨大地,兀的又瞬刹间再无踪影;远处的林雨中,火光泛起,不知是哪一株苍天之树化为历史,将沐浴在烈火之中消散掉自己的生命,然而一个生命的消逝,必定预示着另一个更强有力的生命的崛起,这样反反复复,无休无止,才造就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江南小雨,淅淅沥沥,仿佛粮仓中的大米倾斜而下,铺满了大地的角角落落;泉水叮咚,小溪缠绵,小雨也有大器之时,聚成蟒蛇粗细的水柱,顺街而下,趟过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跃入那一汪汪碧绿如玉的浅潭中,溅起朵朵绿色的小花,妆点得有声有色。

南海浪涛,翻滚汹涌,拍击于棱棱岩石之上,顿然一蓬水雾漂泊而出,似云般随风而动;那激荡的声音,就仿佛天上的霹雳,撞击着每一个人听觉的极致。漫步于南海边滩,无边的海幕蓝得彻透人心,与天相接却又多了天所没有的灵动,脚下烁耀的沙丛软软的,涵满了水,仿佛稍一用力,就可挤出一泉盐水;沙砾之上,排列着贝壳的队伍,在阳光的`照抚下,散发出掠人心弦的七彩光芒。

藏颠草原,一株株悄然而立,昂首挺胸,然连绵起伏,伏于苍穹之下,是绿的海洋,是大地的披风。这里不缺万种风情,花的七颜散步于沟沟壑壑,在平整的草原上一枝独立,真是可谓鹤立鸡群;他们面朝着阳光的恩泽,脚踏着芳芬的泥土,或一纵千里,或独树一帜,微风过处,如纤纤舞女,左右舞动、千姿百态。射卧于草丛之上,那毫无瑕疵的碧蓝天空给人一种于心灵中的振撼,周围无半点声响。静谧无比,偶尔有雄鹰翩飞,留下一声惊鸣,又有老鼠出洞,嘶响不停。这就像是一场梦,而做梦的人不想、也不希望梦结束。

西北广袤之地,有满目黄沙飞扬,有绿洲惊艳翠美,有草原牛羊满布,有荒原野草杂丛,视觉中尽显广袤之威。只有亲自踏足于大漠,才会有“万里沙海随风动,茫茫黄砾若无边”的感叹,进而一叹生命的可贵。与之纵然不同的,瓜果之乡名誉在外,让人留恋往返。

篇5:过往的升华散文

最近感觉自己仿佛是迟暮了。人是不上了一定的岁数,就会老想起以前的岁月?是想老到很久远很久远的小时候,想到那个叫雅庄的小小村子,那村里两棵说不上岁数的樟树,那小溪、池塘、小时走过的路,那小时的人物,很多人在记忆深处活灵活现的跳了出来。

有人说,你活在过去的世界里可以活多久?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活在过去的世界里,但是,我现在敞开的呼吸着的是现在新鲜的空气。不同人的人生有点不同的轨迹,如果说,有些人的轨迹是条直线,有些人的轨迹是条抛物线,有些人的轨迹是波浪线,有些人的轨迹甚至是一个个的断点,那么,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个罗旋形的线体,在旋转中,有沉有浮,落下,是为了更快的升起,不管怎么落下,都是为了升起。

这段时间的沉寂,我不想去找些什么样的因素。解铃系铃,自己最清楚。人生总会有这样的时刻,经历着事业的彷徨,经历着人生的挫折,也经历着事物的的抉择。自己是自己的“困兽”,人生和自己挖了个坑,你自己跳了进去,在你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时段,你只有把自己藏起来,不管抑郁,忧郁与彷徨。

过往,是自己的历史,记录着自己的快乐与悲伤,自己前面人生的点点滴滴。古人言,一日三省吾身,哲人也有言,读史以明志。想着自己的过往,不是让自己生活在过往的阴影里,只是让自己在过往的时光中,学会深思,学会反省,学会提高自己。

落下是为了更好的升起。暂时的平静也是蓄积着上进的动力。过往不是一种黑幕,不是那种吞没自己的黑幕,它是张清晰的帘,在你回头望的时候,层层落下,在每个落下的幕帘里,闪现一幕幕的翦影,里面有人物有景象,黑白着无声在时光的隧道里演绎。暂时的平静,是用一种过往的层积来掩饰着自己的无助、纷杂。人有时是个茧,把自己层层的包围起来,一道道的透明,最终会盖住内心的软弱。你感觉无比安全。

平静中,你感觉到自己的.坠落。生活的一切都象一片片的粉尘杂物,在身前身后失重飞扬。但是,你很清晰,你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追求的是什么,无论坠落到何处,你依然清楚。

通过过往,深深的剖析自己,需要莫大的勇气。当你把一层一层的外茧剥开,你慢慢的发觉自己一点点的清松起来。一幕帘,以其事物的轻松,在你心里占据着不同的体积和位置,当你择个地方,将其放起来,那种沉坠以一个轻盈的姿式收了尾,身体象长了羽毛的翅膀,在升腾。

人生有很多的蜕变。在过往中,在下坠的沉浮里,只要你始终清晰,记得你是什么,你要的是什么,不去失去自我。

清醒着自我,完善着自我。

篇6:记忆使时光升华散文

时间,是上帝的巨手,它用亘古的永恒,缔造出日月山川,幻化着生命如梭;记忆,是时光用五彩的丝绦,编织于人们心灵深处的历史织锦,垂挂于天地之间,博大而悲壮,浩繁而灿烂。

时间,是望不到首尾的滔滔长河,奔流不息,永不回头;记忆,是时间长河累年奔流的积淀,是经过河水荡涤后冲向岸边的石头。石头有的圆润,让人心旷神怡;有的粗劣,让人不屑一顾;有的美丽,让人徜徉流连;有的丑陋,让人不堪回眸。而那些有价值的石头,则被人们视为珍品,精心收藏。

时间,是空中的云,流动天际,寻不到终点。即使爬上高山之巅,白云弥漫于山峦,似乎伸手可及,却又抓不住它的身影,留不住它的行踪;记忆,是云变的雨。雨滴使浮云找到了归宿,记忆使时光得以升华。当星移斗转的时光定格为永远的记忆,时间便有了色彩和形状,有了情感和希望,时间因此便变得形象起来,鲜活起来。

时间流逝了,却沉淀下了不朽的记忆。

当历史的记忆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髓中时,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便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便有了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宽厚基石。历史的记忆永远是一个民族奋然崛起时擂动的战鼓,永远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时高举的大旗。

当生命的记忆牢牢地植根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时,他便会深深知道,这生命的历程包含了多少爱和幸福,多少艰辛和困惑。生命的记忆,永远会左右着他对世界、对人生的心灵感知,永远会潜移默化地诱导着他的人生轨迹。

时间能够风化山川,却不能风化记忆。

如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时光的飞转没有风化国人对华夏历史的记忆,物欲的诱惑也没有湮没国人传承历史、开创历史的心智。秦汉之楼月,唐宋之书香,孔孟之遗风,老庄之哲学,这些中华民族最瑰丽的华章依然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心底;岳穆武之精忠报国,文天祥之铮铮气节,林则徐之忧国忧民,周恩来之鞠躬尽瘁,这些民族的英雄和人民的领袖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中;而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上空那把惨烈的大火,七十年前南京城里三十万同胞血流成河的哀怨,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并将永远鞭策着中华民族要时刻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不朽的记忆,使中华民族深味了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深味了五千年历史的壮怀激烈,从而更懂得脚踏实地地立足于当今世界,更充满自信地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

不朽的记忆,使个体的人们更懂得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好地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更好地去感受“爱与被爱”,更好地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时间风化了岁月,沉淀了记忆,记忆的海洋里波澜壮阔,风光无限。人类用记忆传承着历史,进化着文明,指引着人生,滋养着灵魂。人类因有记忆才会有希望,人生因有记忆才有了意义。记忆的芳草地,是人类永远的心灵家园。

篇7:爱.美的升华经典抒情散文

不知从何时,爱上席慕容的诗。也许她就是贾宝玉所说“水做的骨头”那种满腔柔情的女子,否则怎会作出如此温柔的诗句。句句都是由冰融水而化。

诗,于一个故事来说,总是太短,要隐藏的太多。诗的内涵、写诗的心情都需要有心的读者在字里行间慢慢推敲。若是遇到一首有感觉的诗,说不定,读诗的时间远远超出写诗时思想的刹那芳华。《楼兰新娘》便是这样,短短的一首,足以让我的身体一个上午不得动弹,但是思想却跑了好远,感触迸发不可收拾。可当回过神来,刚刚思绪路过的风景连自己也不得记全了。

我的爱人曾含泪

将我埋葬

即使是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当心爱的人真实的躺在自己的怀里,却是在慢慢离自己而去。那恐怕是再多的玉珠,再多的.乳香也无法掩盖的煎熬吧。还未诉完衷情,他只好用颤抖的双手,将美丽的羽毛,插在她如缎的发间,允诺:“来生你还做我的新娘。”

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

同时洒落的

还有他的爱和忧伤

他带着难以言喻的悲伤轻轻阖上她双眼的刹那,泪水无声坠入她依旧灿如星辰的眼中。最后在她眼中留下的哪里只是他今生的形象。窄窄的栖息之地,有他洒下的花香,而遗在她胸前的,不是花瓣啊,是他那凋零的心。

夕阳西下

楼兰空自繁华

我的爱人孤独的离去

世界空余残阳,他落寞的身影逐渐消失,随着天际的最后一抹残光。她已不能再睁开眼目送,唯恐再一睁眼,就是千年劫数,还有淹没万世的泪洪。她走进属于她一人的亘古黑暗,亘古的甜蜜和悲凄。殊不知他虽站在夕阳之外,心里的眼泪,早已模糊了视线。自此,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世上所有的斑斓再与他无关。

美丽的凄凉!说的便是这种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该断又不舍断却的情缘。

若有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切意就已足够,那两情若是久长时,就不必强求朝朝暮暮。我实在不该再冒昧揣测这段美丽的擦肩而过。

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

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

曝我于不再相识的

荒凉之上

“绝不能饶恕”,这一说实在太过残酷。也许这并不是一场恶意的惊扰,也就自然而然不需要原谅。或许,这是一个等候了千年的夙愿,只为等这一生的一面之缘。

世间不停地轮回,轮回。她努力保持自己美丽的容颜,但在千年的黑暗中怎么也看不清心中那张切肤思念着的脸,于是她决定告别宁静的地下,到他数百次转世轮回的人间。只为一生一次的相顾无言,这注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她会永世曝于透明的冰冷之中,在这陌生的荒凉之地,被万人观赏。

即使重逢,她已在柜中,他在柜外也只用审视历史的眼光观赏她。

那么就让我们想象,有那么一秒钟,他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在错愕间,他会听到千年之前她萦绕在他耳边的声音,哪怕他绝不可能注意,绝不可能相信。只要短短的一秒钟,干涸千年的心中仍可以开出芙蓉千朵。

有谁有谁有谁

能把我重新埋葬

还我千年旧梦

我应似是楼兰新娘

这不是一场梦,无论在千年之前还是万年之后,你仍是楼兰新娘。只是,没有人忍心再次将你埋葬。让你在千年的回忆里匍匐着苦苦搜寻那想触摸的影子。

篇8:露珠在升华,雪花在飘飞散文

这一下,一棵小草颤颤巍巍了,站在野草上的水鸟非常幸福地看看遥远的天边。天边雾蒙蒙的,看不清的地方像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得明白的地方又好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沧海,沧海边好像有海鸥在跳跃海燕在飞翔、航船在飘荡,围绕在沧海周围的大草原上,似乎出现了青草在翻腾牧马在吃草、羊群在飞舞。远方朦朦胧胧的沧海桑田,吸引了站在野草上那只水鸟高眺的眼球,水鸟立刻向远方飞去了。

被挂在野草嫩芽上的露珠就此停止了行动,但野草上的嫩芽却延伸到了露珠的另一面,碰上了露珠上的雪花。雪花好像是一双幸福的大手,带着五彩缤纷的美景,不仅装扮了露珠的美丽,而且也给野草上的嫩芽带去了成长的滋润。野草上的嫩芽发出了喜笑颜开的神态,它把这种神状态无私地奉献给了苍茫的大地。

雪花在露珠上开始舞动了,但从峡谷方向随着风向忽然飘来了雪花,雪花在天空不断翻滚着,它轻盈地飘落,来到了小河边野草嫩芽上,显得落落大方,它珍爱上了野草上的嫩芽。

雪花在峡谷上空依然飘飞着,它的体积不够大,重量也不够重,但它的价值令人羡慕不已。峡谷的边沿有雪花在停留,雪花停留的地方,青草在蔓延、大树在膨胀、庄稼在成长。漫天飞舞的雪花停留在小河边,小河边上的牛羊在吃草,枯黄的野草长了芽,成群的水鸟山鸟,带着幸福的笑声,在小河边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峡谷比小河边更加幽深,雪花到了峡谷上空,自然密集起来。雪花在密集的空间里,形成了好大的旋涡,旋涡的起点一端仿佛连在了苍茫的大地,一端似乎连在了遥远的天边。旋涡的形象好壮观,雪花好像在旋涡舞台上跳着舞蹈翻着跟斗,这些美丽的雪花,仿佛有意在峡谷中演绎着一台声势浩大的舞蹈剧目。

小河边比幽深的峡谷更加广阔,雪花到了小河边,像是一匹匹脱缰的野马自由奔驰狂奔野跑,又宛如大草原上飘飞的云朵,展现了它美丽多姿的一面,不管飘向了小河边任何方向,它的体貌特征根本没有改变多少,留下的仍然是纯洁的心灵、美丽的身材。

在此刻,停止了的雪花都在小河边覆盖着,不仅覆盖了小河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而且覆盖了山川大地。大地上的雪花连接了天空飘飞的雪花,飘飞的雪花在小河边却连接了野草上的嫩芽。嫩芽上的露珠就是雪花的好伙伴,雪花一旦消失,露珠就出现了,野草上嫩芽才有更大的希望。嫩芽上的露珠仿佛是雪花的结晶、雪花的升华,是万物复苏的开端。

篇9:在平凡中自由的升华人生散文

每天的忙碌的在这纷繁的世界上,看指尖流逝的时光。回忆慢慢的堆积成海洋,看不穿的人世沧桑,在岁月里奔跑追逐,到底什么值得追求?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伫立在辽阔的田野上,感悟花开花落的人生真谛,领略自然的奔放和洒脱。或许这样的自由才最值得我们追求。

茫然的日子里,像冬季的萧条凄凉贯穿着整个街衢。走在寂寥的小路上,蓦然回首,看看这做城池阑珊的灯火,支离破碎的梦。星星怎么在路口徘徊,不知哪里才是前进的方向。看看昔日的美好,衡量肩上的担子,想想有谁还会在时间的罅隙间窥探过去?看着那些平凡,或许只有这些才值得我们守候。

快乐的日子像冬季那几日雾水后的一束阳光,虽然谈不上铺散,至少也是一种温馨。感受着大自然的抚摸,像自由翱翔在天际的海鸥,张开双翼,享受着风儿的洗礼。追求那种不被围将的感觉。人啊,也许真该逃避现实的枷锁,用心吮吸自然的气息,或许那才是最真实的需求。

悲伤总喜欢随着夜幕降临。带着一丝朦胧,令人琢磨不透。无限的感伤,穿过大街小巷,浮华的城市背后。总是承载着人们波澜起伏的.生活。在城市的一隅,是谁在默默哭泣。柳絮飘过脸庞,冬去春来,拭去悲伤留下的泪水,纵然还有泪痕,就让时间来磨平那伤疤吧!生活总是这样,泛着点点涟漪,随后缓缓的回复宁静。这也许就是平凡,生活的终点同样是它的起点。

上一篇:丁蟹语录合集下一篇:学雷锋活动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