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2024-04-14

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0篇)

篇1: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工程。为了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让我校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二、具体措施:

1.做好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和卫星资源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保修期间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人来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育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2.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程填写好各相关记录和表册。

3.重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站制作和管理知识。

4.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微机室,不发生任何事故。

5.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教师们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化技术教育。

6.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

7.广泛应用教学活动中,逐步将教师每学期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

三、领导小组:

总负责:郭培君

专职管理员:王 强

下冯小学

二00五年秋

篇2: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二00五•春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立足校本教研,创新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教研工作质量,开创教学教研新局面,使我校教学教研再上台阶。

二、工作思路:

根据中心学校工作要点,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立足常规教学,强化过程管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体现时代要求,努力抓规范,促发展。

三、工作要点:

1.常规教学抓规范

2.课程改革重教研

3.培优帮后促全体

4.活动开展讲实效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教学各环节要求,规范教学常规,坚持“月检制”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实行“推门听课”制,完善考核制度,教师教学效果实行“面积±斜率”评价方法,促提高,把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学校课改实验工作。

b.推行自学制度,及时充电,适应课改,提高自身素质。

c.规范课改实验过程,实验教师有培训资料、学习笔记、实验手记、教学案例、个案记载、教学反思,运用课改观念备课,创新学生评价制度。非课改年级积极渗透新课程理念,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全面提高实验教师水平。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a.发挥教研组作用,营造教研氛围,指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中工作,树立研究出质量,研究出效益意识。

b.积极开展好校本教研月、校本教研周、校本教研日活动,重视日常实践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六个一”活动。

c.继续推行教学札记制度,在教师中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活动。

d.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敢于实践、勤于总结、乐于动笔、善于深思,多出教研成果。

4.整体提高教学教研质量

a.坚持“三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门学科)。

b.下力度转化“学困生”,改进培优帮后工作方式,拟好计划,坚持做到培优帮后,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c.加强校园文学社团建设,增强学校人文氛围,为学生、教师提供展示舞台。

五、活动安排:

二月份:

制订各学科教学计划

三月份:

1.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展示交流

2.中青年教师语、数讲课比赛

3.常规检查

四月份:

1.实验课展示

2.数学竞赛初赛

3.期中质量检测

4.常规检查

五月份:

1.市教研室举行小学质量抽测

2.中心学校语、数质量抽测

3.市小学数学竞赛

4.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5.常规教学检查

六月份:

1.期末复习研讨会

2.组织期末考试

3.常规教学检查

七月份:

1.教学工作总结

2.“四优”评比

教导处

篇3: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有全面的课程观、教学观,还要有相应的全面的评价观。以《决定》为指导思想,“小学生教育效果综合评价的实施方案建构探索”(以下简称“本方案”)试图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综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态和水平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和全面发展提供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动力。

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小学生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价更应该强调整体性原则。在本方案中,我们不仅考虑到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还考虑到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校内和校外活动的覆盖以及各项目权重的均衡性。

另外,本方案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它强调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结合;其次,在评价功能上,它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再次,在评价类型上,它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最后,在评价方法上,它以绝对评价法为主,重视相对评价法和绝对评价法的协调,并适当兼顾个体内差异评价。

本方案适合小学三至五年级,下面是本方案的一些要点。

一、评价的基本目的

通过教育效果综合评价,引导小学生主动、积极和全面地发展。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操作方式:“自己(学生)的成绩自己争(标注)”;中、高年级可以对部分项目实行“自己(个人)的星自己(小组)管(评)”。

2. 客观性原则:

教师主导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相互评价,防止盲目自评。

3. 全面性原则:

评价覆盖学生在校的全部活动,包括部分校外活动。

4. 均衡性原则:

各项目评价都要按要求有序开展;各类项目权重分配要适当。

三、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评价项目和水平描述公布于众的前提下,采用个人自评与互评、集体评、教师评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个人评价。

在此基础上开展集体评价,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能力。在处理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关系中,要着眼集体,着手个体,集体成绩主要由个人成绩汇聚而成。

采用原值计算机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的汇总统计。注:“原值”作为本方案研究的一种专用数值名称,是指对学生各类学业成绩或品德表现分值进行变换后得到的一种等单位分值。

分值积累:以学年度为评价时间段,以本年度学业成绩为主并累积上年度分值,但是,上学年度的项目原值以30%计入。(其效应是引导学生重视发展的持续性。)

罚则:对自评造假者取消其造假分,并且每次罚原值2分。

四、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项目表

项目表分道德品质类(见上页表1)、身体素质类(见表2)、学习成绩类、行为习惯类。

此处列举其中德育品质类、身体素质类的项目表,其他限于篇幅从略。

五、小组综合评价表(教室内布置)

此表是对前面四个评价项目表的综合。

六、教育效果综合评价“值阶”递进图

见下图。

篇4:小学教育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3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新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只有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小学教育,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

一、课前备课要创新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备课方式,不要完全按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进行备课。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方法,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方法都可以采用。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打破以往先干什么接着再干什么的陈套旧习。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教师要对课堂秩序的合理管理,避免课堂出现混乱现象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因为农村孩子平时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耐心引导。

二、课堂教学模式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越灵活。

1、预设创新情境。让学生感受在创新教育情景中学习的优越性。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的方法。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不要认为潜在创新力城里的孩子具有,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2、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已具有目的性、科学性,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不但不责备学生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作业设计层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

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篇5: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关键词: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方案构建

体育自产生以来就源于人类生命安全自保的冲动, 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思想上的认同, 但是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这一崭新的课题历时不久, 还没有构成成熟的实施方案。作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 对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十堰市3个市选取城区小学、乡村小学各5所, 根据体育课程目标、实施原则、实施途径, 筛选出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遵循的目标、原则、实施途径, 通过对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问卷和访谈, 最终构建出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方案体系。

1 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目标的下位目标, 但又与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一脉相承, 体育课程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 例如我国历经的几个体育课程改革, 它的目标也是在不断地变换。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属于具体目标即教学目标。依据2001年以来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分为5个领域6个水平, 5个领域是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其中生命安全教育穿插在5个领域之中, 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目标呢?通过对体育课程目标中安全教育的目标进行梳理, 作者对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分别进行了调查。

通过表1统计数据表明, 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在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目标上存在着共识, 认为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提高、强化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是保证学生的健康, 减少运动损伤, 学会规避风险。自新版《体育与健康》实施以来树立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而“健康第一”的根基源于生命自保、生命质量提升以及生命安全发展, 因此强化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理应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首要目标。

2 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教育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究竟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笔者通过梳理相关体育课程遵循的原则, 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 筛选出实用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健康促进原则、技能为主原则、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安全运动与安全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问卷方式访谈了相关体育教师。

通过调查得知, (见表2) 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59.2%的体育教师认为首先应该遵循的是实用性原则;与此同时, 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则;当然在调查访问中, 也有些体育教师不知所云, 因为他们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只知道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笔者认同半数以上体育教师的看法, 认为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原则首先是实用性, 其次是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

3 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

途径, 是指方法和路子。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必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路子才能实施。针对是从内容上进行筛选、加工、融合还是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探索, 笔者列举了一些方法对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 (见表3)

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属于三级课程管理制, 地方以及学校都有开发课程的权利, 那么体育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 要挖掘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弹性教材、乡土教材、地方特色教材, 以及对学生适用的教材, 但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首先采用的一定是体育游戏的方式, 创设安全教育的情景, 让小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安全意识, 增长安全知识。

4 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内容宽泛, 不仅仅包括运动安全, 还包括饮食、卫生、疾病预防、网络安全等,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究竟哪些安全教育更加适合在这一年龄阶段进行, 笔者调查体育教师结果如表4。

从表4分析可知, 体育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要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匹配, 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性高但易疲劳的特点,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 易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 那么能够与体育教学结合较好的选项:如穿适合运动的服装, 可以防止给运动造成不便带来伤害, 教师身先垂范, 穿适合运动的服饰;知晓安全的运动环境, 如器材损坏、场地不平或者其他危险因素, 学生应该知晓运动需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知道安全的运动环境远远不能保证小学生的安全, 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躲避运动中的危险。除此之外, 因为从小就耳闻“红灯停、绿灯行”的儿歌, 如果体育教师能加以游戏进行练习, 不仅仅可以增添体育课的趣味性, 而且能提高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防范能力。综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最适合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是:穿合适运动服、知安全运动环境、躲避运动中的危险、安全教育。

5 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课时

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可行, 教学内容也很丰富, 但究竟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时间应该安排在体育课程的什么时间进行, 也关系到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

从表5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主张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因为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性高, 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果好。其次在生命安全教育穿插在整节课中, 采用专门课时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师寥寥无几。从表6中, 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老师采用每节课3~5 min进行安全教育, 说明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具备安全教育意识, 主张每节课都牢记安全教育,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灌输安全知识, 培养安全技能。

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目标在于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采用的主要原则是实用性原则;实施途径主要是通过体育游戏进行;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穿合适的运动服、知道安全的运动环境、能躲避运动中的危险、交通安全;实施的时间主要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 每次课最好抽出3~5 min进行。

参考文献

[1]朱万银.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篇6: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要求我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融于教师个人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感受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真情实感,让教材的人文思想内容化为春风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特点

1.渗透性

所谓渗透性,就是通过语文课潜移默化地把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健康情感的拥有者。若教师没有健康情感,在情感渗透中学生就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如果教师的情感出现偏差,是非、善恶、美丑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2.形象性

语文课中的情感,大部分是通过形象承载的。那么,教师在分析形象的时候,就要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客观理解作者的情感意图,以合乎情理的再创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普遍性

每一篇课文中的情感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说明文、应用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感因子,只不过不以直接的情感方式存在罢了。譬如,在说明文中作者也在运用形象简洁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就是不动声色的应用文的―留言条、写信等也不可能不打上或多或少的情感烙印。

4.启发性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这就是说,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不能像思品课那样直白,它的任务是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爱僧情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二、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2.品赏词句,学语知情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

3.抓动情点,以情激情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如袁鹰的《白杨》这篇以大戈壁白杨为印象的借杨喻人的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使作者看到了“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生根、发芽,长出租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哪儿艰苦哪安家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大戈壁滩上“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满目荒凉,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见到了白杨高大挺秀的身影。作者以“出神”唤起人们的思索,正是这一行行的白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使人们精神为之一振,正是这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唤起了人们对大戈壁的无尽的遐想和坚定的信念。至此,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的感情已跃然纸上,正是这种感受引起了作者感情上的爆发,这深深埋藏着作者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所寄予的无限崇敬之情。

篇7: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兴趣是创新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深入细致地钻研, 更不可能有所创新。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须先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开启学生创新意识。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所了解的知识不满足, 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对此, 教师要把握时机, 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激发其求知欲。例如, 在学习“空气有压力”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可利用变魔术的手法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先出示一张纸和一杯水, 然后说:“大家相信一张纸能托住一杯水吗?”学生摇头。教师快速进行操作。结果, 当学生看到教师手中的一张纸可以完全托住一杯水时, 便大呼。此时, 学生的兴趣高涨, 都想一探究竟。与此同时, 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 探究, 验证空气有压力。生活中好多现象都来源于空气的压力, 如何利用和解决空气的压力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 这样就逐渐培养起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

课堂上, 教师要保持幽默感, 对学生乐观、温和, 营造开发创新思维的氛围。无论是面对哪一位学生, 无论是上哪节课, 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平等相待, 进行心灵的沟通, 并给学生以表达想法的自由, 让他们畅所欲言。不管学生言论正确与否, 教师都要耐心倾听, 不打断学生思路。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才会把无忧无虑的第一直觉思维表现出来,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 在三年级科学课上, 学到动物的分类时, 学生通过多种动物的特点, 总结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之后, 有个叫沈友好的学生直接举手提出个人的看法:人, 不也是哺乳动物吗?像这样容易引起课堂轰动的问题, 若没有自由宽松的氛围, 恐怕学生有想法, 想说, 但往往是“话到嘴边又咽回肚里了”。

(二) 鼓励学生多提问

质疑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 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 有疑才能思考, 有疑才能进步。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大胆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是开放的, 随机的, 有的在课前, 有的在课中, 有的在课后。但不管哪一种情况, 都应对问题的提出者给以肯定。这样, 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 创新思维都高于其他学生。例如, 三年级学生学习了“风的形成”后, 有的学生就提出:怎么我们这儿一刮西北风就变天要冷, 而一刮东南风就气温回暖?学了电的知识后, 有学生就问:小鸟在电线上落着怎么就不怕电呢?像类似的问题太多了, 都说明学生在积极学习知识, 思考问题。

(三) 多应用启发式教

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拓展性解决问题的条件, 引导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开拓思路, 重视想象和联想的训练, 还要鼓励学生猜测抢答。对于学生的回答可暂时保留, 不做评价, 继续深入地诱导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做出更好而有创新的回答。但启发的问题一定把握深度, 符合儿童的思维能力, 并选择恰当的时机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三、注重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进行课外实验拓展活动

首先, 除了正常的课内实验外,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拓展活动, 如配合课堂教学的补充实验、趣味实验等。其次, 要拓展实验的空间, 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延伸。教师还可以成立课外兴趣实验小组, 开放实验室, 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 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能够自主发展, 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践, 学生创新的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

(二) 进行小考察活动

利用有利条件, 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野、公园、河流沿岸等处进行实地考察, 把课堂搬到大自然, 使学生通过直接接触自然环境获取知识, 同时使学生开阔眼界, 受到大自然的熏陶。这样,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培养。例如, 教师可让学生考察自己生活周边的水源情况, 分析如何改善水源, 消除污染。这样的考察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 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

(三) 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科学课中开展小制作, 小发明的内容很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随时去搞这项活动, 如制作动植物标本、风筝、风车、土电话、简易望远镜、交通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模拟电路等。这样,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既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以科学名人为榜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精神, 是创造活动的支柱和动力。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学生树立创新的志趣, 并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发明家、科学家, 如哥白尼、张衡、牛顿、伽利略、爱迪生等名人的故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向这些科学家学习, 学习他们百折不挠, 顽强拼搏的毅力, 以使他们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或“科学家”。这是创造活动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 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积极扶持学生的创造萌芽, 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玉清.小学科学课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生之友, 2009 (8) .

篇8:全面实施小学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相关的人员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小学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语文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素质品格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育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基础阶段。为此,做好小学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教师掌握教学的重点,根据相关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只有做好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才能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才能够凸显出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品格,也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出合格的建设接班人。因此,只有从小学教育阶段抓好素质教育工作,才能够

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也才能够完成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学生,有利于小学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未来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及行动能力。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受教育的人较多、面广,这样才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学生。素质教育是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发展需要合格的人才,素质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各种素质,并且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素质教育是侧重于未来的、动态的、更强调个性的教育。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以对人的深刻认识为基础去探索教育成功之路,从而促使人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繁荣,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总而言之,小学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的部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三、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需要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素质教育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态度和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贯彻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文化水平,没有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则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及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着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进行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对于课文的讲解,教师只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对于一些较难的文章,教师可以讲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3、英才施教,重视个性化的教育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能够接收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英才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收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一些有特长的学生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在保障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教育。

4、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活动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诠释,学生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素质教育道德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需要你注意素质教育的渗透。不仅要注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全面的实施和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才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才能够培养出合格建设接班人。

篇9:下冯小学远程教育实施方案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深远意义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 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 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 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该工程的实施, 让农村师生扩大了视野, 不仅能收看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播出的优质课程节目, 还能接收中央电教馆免费播放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并且可以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教学。

二、 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现状

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 建成一批网络学校。”2004年教育部又提出, 要用5到10年的时间, 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普及, 使中小学的师生能够共享卫星接收的教育资源。

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实施。模式一:建立教学光盘的播放点。每套配置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模式二:建立卫星教学的收视点, 它的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 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模式三:建立计算机教室, 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

我区农村学校相对较多, 教学条件和设施较城区落后。自2005年底开始, 我区实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其中9所农村中学申报陕西省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 我校是其中一所。区上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与“校校通”工程相结合, 发挥两者优势, 优化教学手段, 使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 让其达到最大的配置效益。全区于2005年12月底前全部到位各种设备, 并在次年开学前安装调试完工。2006年初, 区上组织各校相关人员参加了安装公司的有关技术培训。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我区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情况, 围绕“让项目学校的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一主题, 制定了《开展“未央区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 要求各校开展校本培训和全员培训。推动本区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

工程实施两年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级部门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教学应用上作了大量的工作, 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当地及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 但在应用中也发现许多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在接触了其他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 结合本人实践, 发现许多学校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师资配备不足, 配备的教师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没有更好地使用设备、运用资源。

二是资金的不足。导致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维修,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开展, 教育资源的运用。

三是远程教育师资缺乏。学校只有一位管理教师会使用, 大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 教学水平低, 教学方式陈旧, 不能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

四是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 项目中学都具有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有的学校开通了因特网。每个项目学校配备了中央电教馆资源库, 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但由于教师的应用水平和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备, 这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 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解决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思路

1.加强领导培训, 落实责任

举办学校领导计算机培训班, 让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对计算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发展计算机教育的紧迫感。让他们认识到用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可以说是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最关键环节。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实际, 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3.以点带面, 积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试点学校的各个中学几乎都上了互联网, 可以要求每个学校建立本校的网站, 让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的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抓好一批三种模式应用的先进学校, 总结经验, 以点带面。注重开展经验交流, 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全面带动三种模式的普及应用。

4.抓好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要把实施远程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 带头应用;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 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 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努力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之, 在近两年多来的教学管理实践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的运用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才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真正含义。虽然, 这项工程在应用初期,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待改进之处, 但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得到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

摘要: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利用各种方式与CERNET联网, 建立现代化教育环境,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12.

[2]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07.

[3]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2006, 2.

篇10: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

作为教师,怎样做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呢?我们通过研究决定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师生、生生、自我多元的评价为主渠道,扎实开展活动。

一、课堂教学是赏识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任正浩同学原来根本不写作业,在一次语文课上,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桂花雨给童年的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经过鼓励诱导,任正浩终于举起手来,并且说得非常好,老师让全班同学鼓掌,对他表示鼓励和赞赏。从此以后,他每次下课后都会主动去问老师作业,并主动要求老师和同学监督他,他在班级的表现受到了各科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的兴趣得到提高,避免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我们开展手抄报、写字、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手抄报比赛效果尤为显著,作品展出后,每个孩子在看到自己长处、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他人的非凡手笔,不仅学会了为自己、为班级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并且能由衷地分享同伴收获的喜悦。通过活动,孩子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寻找到自信,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

三、多元评价是赏识教育的主渠道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当我们带着微笑,抱着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学生的心态走进课堂,“你很善于倾听”“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很会仔细读书”“你真专心”“你的想法很独特”……这些真诚的表扬,肯定了孩子的每一分努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我不行”的心理障碍,小手又再度高举起来。

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希望很快学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也是很正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可学生,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让他们在同学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寻找自信。

尊重生命,承认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自信的生命之花!

上一篇:教小孩感知色彩冷暖的大班教案下一篇:读笑傲江湖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