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2024-04-29

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共8篇)

篇1: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局关于印发《**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股(室)、站、校:

经局党组研究,现将《**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2.**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委员会

二0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局机关工作人员 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管理,规范局机关工作秩序,切实转变局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局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绩效考核对象为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二、考核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以绩为主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记实、督查记录与组织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考核内容实行百分制考核,内容分为公共项目(20分)、业务工作(60分)和综合评议(20分)三部分构成。

公共项目主要包括:作风纪律、理论学习、精神文明、廉洁自律。

业务工作指各专业或岗位的日常工作、调查研究、目标完成情况、创新绩效、创先争优意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局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综合评议分全员评议和领导评议。

(一)公共项目考核(20分)

1、工作纪律

工作日期间,迟到(或早退)1次扣0.2分;无故旷工(无请假条视为旷工)半天扣1分,一天扣2分;抽查时不在岗,每次扣1分;工作日禁止饮酒、聊天、打牌、炒股、玩电脑游戏,发现一次扣3分;受到县纪委监察部门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的每次扣5分,并给予勉励谈话一次,连续通报两次以上的,给予停职反省,留用察看。

工作态度不好,被服务对象投诉并经核实的,一年内被投诉1次的,扣10分,给予告诫处分,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一年内被投诉2次的,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一年内被投诉3次及3次以上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对其予以降职处理,参加离岗教育培训;连续两年被投诉3次及3次以上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建议任免机关给予辞退。

2、理论学习

不论市、县或本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迟到一次扣0.2分,无故缺席一次扣0.5分;没有按照县委、县政府及本单位学习要求完成任务的,每次扣1分;无学习笔记、或心得体会的,每缺1次扣0.5分。

3、精神文明 不参与赌博,不酗酒闹事,不破坏公物,不吵架打闹,不违反上级政策,违反规定发生一次扣5分。构成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司法或纪检部门处理。工作人员之间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经查实,每次扣0.5分;不服从领导分工、不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每次扣0.5分。

4、廉洁自律

工作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的,经查实每次扣2分;受到投诉的,经查实,每次扣2分;有违反其他廉洁自律规定的,一次扣2分。

(二)业务工作(60分)

1、办公室

(1)做好日常收文、发文工作。收文当天登记、当天处理,重要通知每耽误一次扣0.5分;发文出现重大差错,每次扣2分。

(2)做好文件的分类管理工作。做到文件分类合理、清晰,便于查阅,每年归类整理一次。文件通知无整理扣2分。

(3)做好各种关系的协调,出现重大失误扣2分。做好电话记录和来信来访工作,重要电话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当事人传达,每耽误一次扣0.5分。

(4)认真搞好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教育培训、职称考试、人事工资、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5)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每发生一起没有完成任务的扣1分。

2、**股

(1)拟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政策措施,指导基层**服务组织建设,规范**服务市场。未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扣2分。

(2)优化配置**资源、调整**结构,组织、协调全县夏秋两季农机跨区作业及其他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机抗灾救灾工作,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3)提出农用救灾柴油补贴资金和其它农机事业专项经费的分配意见并监督管理,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4)协调农机用油的落实,指导农机节油和农机供油网络建设;组织、指导农业机械化试点工作;参与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5)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每发生一起没有完成任务的扣1分。

3、安全监理站

(1)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农机法规条例所赋予的职权进行工作。监理人员执行公务时,要持证上岗,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奉公。每发生一起投诉经查实扣2分。

(2)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组织配合 有关部门进行农机安全检查,推广农机安全生产经验。未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扣1分。

(3)负责本县辖区内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牌证办理和年检工作。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2分。

(4)负责本县辖区内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考核、驾驶执照办理及年审工作。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5)负责调查、勘察、处理农机事故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未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扣2分。

(6)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取监理规定费用,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未公开监督事项扣2分。

(7)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每发生一起没有完成任务的扣1分。

4、**技术推广站

(1)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把农机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2)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引进、研制新式农机具,进行农机新技术理论培训。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3)对确定推广的农机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2分。

(4)承担实施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重大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5)承担农业部和省、市农机化科研项目,搞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6)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每发生一起没有完成任务的扣1分。

5、农业机械化学校

(1)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理论、驾驶、管理培训和年度复训。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2分。

(2)承担县农机初级、中级、高级修理工的理论、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3)面向农村、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农机实用培训。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4)组织县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农机技术、经营管理等年度岗位培训。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5)发挥农机校技术理论和整体优势,进行农机技术宣传、咨询服务,当好领导参谋。发现一次工作失误扣2分。

(6)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每发生一起没有完成任务的扣1分。

(三)综合评议(20分)综合评议分全员评议和领导评议。全员评议基础分12分,领导评议基础分8分。年终,局领导和干部职工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无记名打分,最后计算出个人平均分。

(四)计分办法及加分因素

一般工作人员考核全年最后得分为公共项目、业务工作和综合评议三部分汇总;分管领导业务工作得分为其分管理室的平均得分;单位主要领导全年最后得分为分管领导平均得分。

一般工作人员承担2个或2个以上业务工作的,则业务工作最后得分为各业务工作的平均得分。

加分因素;

1、在省、市农机刊物或网站发表信息,或在市场级新闻媒体刊发信息及理论文章的,一次分别加0.2、0.3分;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刊发信息及理论文章的,一次分别3分、5分。

2、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写分析调查报告,及时向单位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凡是是被领导批示或受用一次加5分。

3、本人或本人所处股室被上级业务部门或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被评为先进单位的,股室负责人一次加5分,其他股室人员一次加3分,分管领导加2分,被评为先进个人的,本人一次加3分,分管领导加1分。

四、考核结果运用

1、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奖惩和单位评先选择优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应从绩效考核表现突出人员中产生,单位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提拔任用时,应优先考虑。

绩效考核分低于本单位平均分20%的人员,当年年度考核定为基本称职或基本合格;连续两年低于考核平均分20%的人员,本人写出书面检查,制定整改方案,由分管领导给予诫勉谈话。

绩效考核分低于本单位平均分30%的人员,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并对其岗位(职务)作相应调整,实行离岗培训;连续两年低于考核平均分30%的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记警告处分,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出深刻检讨,由单位主管领导给予诫勉谈话。

绩效考核分低于本单位平均分40%的人员,当年年考核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停职留用察看,实行离岗培训;连续两年低于考核平均分40%的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考核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按照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4、绩效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 的原则采取自评与考核相结合,组织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本办法同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五、考核方式及程序

绩效考核主要采取个人平时记实和办公室督查记录,由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定期审鉴备案,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平时记实。平时记实是在工作岗位人员每月对全年工作目标的分解安排及其完成情况的记载,以本人如实填写工作日志的形式进行。

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日据实填写工作日志,每月月初填写当月工作任务,月末填写工作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工作要写明主客观原因。

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志,并按要求作简要客观公正评鉴。

2、督查记录。办公室定期对在岗工作人员出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学习情况及其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汇总,定期公布汇总结果和督查记录,及时存档备案。

3、组织考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人员述职评议会,由工作人员对个人业务工作和公共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述职,接受全员评议和领导评议,并由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评议结果提出考评意见,最后报局党组审定。四个季度的平均分即为个人年度综合评议得分。

六、管理办法

绩效考核工作由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实行检查通报制度和考核反馈制度,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各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平时考核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全局通报。

各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本股(室)的绩效考核工作,每半年将绩效考核情况报局领导小组备案。

担任股级职务的人员,既是被考核的对象,又是本股(室)平时考核的直接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职责,在接受单位分管领导考核的同时,对本股(室)的工作日志、平时考核备案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篇2: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室、科、部、中心:

《局(协)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百分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已重新修改完善,并经局党组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

1、岗位目标责任制百分考核细则

2、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岗位目标责任制百分考核细则

(试行稿)

一、共性内容(30分)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风建设、法律法规、综合治理和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共性内容的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岗位业务知识,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有计划、有记录。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无故不参加的,每少1次扣1分。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属于职责范围以内的事项发生拖拉、推诿,敷衍了事,造成不良影响的,每出现一次扣2分。

3、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对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报等违规违纪行为,经查实,每次扣3分,凡造成不良影响,情节严重的扣5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制度或责任制,对不兑现社会服务承诺或与服务对象顶撞争吵(无论是否有理)、态度傲慢,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扣2分。

4、服从大局,服务全局,不搞本位主义或小团体主义,不犯自由主义。有违反规定,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经查实一次扣8分,造成影响和后果的扣12分。团结同志,工作协

调,不顶撞领导,不闹无原则纠纷和矛盾。发生一次顶撞领导、无理吵架、闹事的,当事者扣4分,主要责任者扣8分。

5、认真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机关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造成一般性责任事故的,每次扣2分;造成重大事故的,每次扣5分,并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6、自觉遵守考勤制度。迟到或早退每次扣0.5分(有正当理由,且无法履行手续的除外)。未经批准上班时间私自外出,经查实一次扣1分。每个月迟到或早退累计达5次按旷工一天计算,并扣4分,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达5天或年累计达10天,按《关于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待岗制度的规定(试行)》(海办发[2006]24号)的有关规定责令待岗。事假全年累计不超过一周,每增加一天扣0.5分。

7、严禁上班时间(包括下基层、到企业工作)打牌、下棋,或者在计算机上玩游戏、看娱乐性的新闻和电影电视、听音乐、炒股、无事串岗、闲聊等,违者被发现一次扣3分,情节严重,影响形象者一次扣6分(特殊情况除外)。

8、积极参加主题教育。在“三治一创”主题教育中被县组织的明查暗访曝光的,除扣10分外,扣发年终应

得奖金的50%,并给予纪律处分。在“双学双强”活动中,个人学习积分在60-70分之间的扣5分,低于60分的扣10分,并扣发年终应得奖金的10%。

9、自觉遵守值班制度。值班期间擅自离岗,每发现一次扣2分;造成事故者,按第5条规定处理。

10、严禁在机房、档案室、保管室会见与工作无关的客人,违反一次扣1分。在以上场所吸烟或违章动用明火,违反一次扣1分,造成事故的按第5条规定处理。机关工作人员在下班和节假日不加班时,应及时关闭办公室的空调、饮水机、计算机、等电源,违者每发现一次除扣当班最后一个离开者4分外,另按每小时20元计算,扣至检查发现时间止。同时扣本办负责人2分。

11、保持工作通信联络畅通,因本人通信工具一次不畅通,延误重要工作且情节严重者一次扣发50元,同时在年终考核中扣2分。

12、年终综合考核为局(协)机关最后一名的科、室、部,其部门正职扣8分,副职扣6分,工作人员扣4分。

二、岗位内容(60分)

1、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本局(协)考核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各自的分工和岗位职能,根据局(协)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逐项列出岗位目标内容、分值和考核计分办法,呈分管领导审核把关,报局长(主席)审定。年终按完成的实绩,对照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计算考核分。

2、所分管或所从事的科技局各项业务工作在全市六县(市)中考核达第二名得基本分,每上升或下降一个位次加减该项基本分的50%;科协工作以在全市六县(市)中考核达第三名得基本分,每上升或下降一个位次加减该项基本分的25%。

三、领导交办工作(10分)

无正当理由,且未及时报告并经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交办的工作,一次扣2分。

四、加分事项

1、岗位内容单项加分不得超过该项的基本分的50%(岗位责

任书中另有设定的除外)。

2、在按岗位内容核定的考核分基础上,按受表彰的级别、类别予以加分(详见附表)。同一个人、同一部门、同一项目、同受不同级别表彰的,就高加分一次,不重复加分。

3、招商引资按局(协)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实行加分考核。

4、个人最终核定分=岗位百分考核得分+招商引资加分+(上级表彰加分+岗位考核加分)*20%—扣分合计,最终考核最高得分不超过130分。

附: 单位获表彰加分表

加 分

对 象

表 彰

类 型

主要负责人

分 管负 责 人

其 他

负 责

相关中层正职

相关中层副职

工 作

人 员

相关业务工作人员

省有关部门综合(先进)表彰 8 6 4 3 2

省单项表彰 5 8 4 6 4 3

市有关部门综合(先进)表彰 6 4 3 2 1

市单项表彰(必须是前二名)4 6 3

3 2

县委、县政府综合(先进)表彰 6 4 3 2 1

县单项表彰 2 3 1 2 1 1

局(协)先进科室部

6 4

个人获表彰加分表

表彰类型

加分

局(协)先进个人 6

县委或县政府表彰 4

市委或市政府表彰 6

省委或省政府表彰 8

县有关部门表彰 1

市有关部门表彰 2

省有关部门表彰 4

国家有关部门部门表彰 6

注:

1、凡责任书中已设定加分的事项,只就高算一次,不重复加分;

2、获市以上综合先进(表彰)的,办公室按相关部门加分。

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试行稿)

一、总则

为加大考核管理力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促进全局(协)干部职工圆满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工作目标责任制百分考核(以下简称考核)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二、考核对象

局(协)所有在编在职人员。

三、考核内容

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分共性内容、岗位内容、领导交办工作三部分,标准分100分。其中,共性内容(30分),由局(协)统一规定要求;岗位内容(60分),按局(协)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结合各人岗位职能,逐项列出岗位内容及考核办法呈分管领导审核把关,报局长(主席)审定;领导交办工作(10分),指局(协)党组、局(协)负责人以及办公室受局(协)领导委托下达的有关中心工作、突击活动等,责任书中不设具体内容,考核时按各部门、各人完成局(协)交办工作的数量、质量、时限、实绩等考核计分。

四、考核机构

建立由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人员组成的考核领导组,负责考核工作。建立由纪检组长牵头的考核小组,负责日常考核工作。

五、考核办法

1、每年初逐级签订岗位工作目标百分考核责任书,分年中、年终两次考核。其中,年中只考核共性内容和交办工作,程序、方法与年终考核相同。

2、考核领导组和考核小组负责全局(协)的考核工作。

3、年终考核程序

⑴ 述职。由被考核人报告全年履行责任书的情况并自评得分。

⑵ 考评。

岗位内容:由个人自查申报,分管负责人审核、局长(主席)审阅后,报考核小组逐项考核打分。

共性内容:采取无记名方式,由全体人员当场、独立打分,其中考核领导组成员打分占60%,其他人员占40%,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和的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即为共性内容的考核分。

交办工作:由考核组先通报局(协)各项交办工作完成的数

量、质量,然后由全体人员根据各人完成的情况当场、独立打分,其中考核领导组成员打分占60%,其他人员占40%,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和的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即为交办工作的考核分。

以上三项考核分由考核领导组核实汇总后,确定每个人的最终考核分。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考核结果是对科(室、部、中心)及工作人员工作的综合评价,作为定等、评优、奖惩、上岗和评定职称等的依据。

1、定等。

年终考核低于60分者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满60分(含60分)低于70分者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满70分(含70分)者定为称职(合格)等次,其中90分及以上且完成局、协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者可以参加评优评先。

2、评优、评先。

(1)优秀等次的评选。按县考核办要求上报的最后时限,根据各人的考核得分结果,经局(协)考核领导组研究决定后上报。

(2)先进科(室)、部、先进个人的评选。

先进科(室)、部评选:按年终考核人平均分占70%,负责人打分占20%,其他人员打分占10%进行计算,综合得分高的为先进。

先进个人评选:按部门综合考核得分在局(协)机关处于前三名,且个人综合考核得分为全局(协)除负责人外为第一名、第二名。

(3)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工作人员不得参加评先、评优。

(4)按照《国家公务员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第二十条

(一)至

(四),第二十四条

(二)至

(七)规定所涉及的人员,不得参加优秀等次的评选。

(5)凡被市科技局、市科协列入考核的所有单项工作达不到在全市六县(市)中年终考核结果第三名、综合考核第二名要求的科(室)、部,除按规定相应扣分外,其科(室)、部人员当年不得评先、评优。

3、奖惩。

(1)所有考核对象均按其考核分兑现考核奖金。

(2)各科(室)、部连续两年,对被市科技局、市科协列入考核的所有单项工作达不到在全市六县(市)中年终考核结果第三名、综合考核第二名要求的,且在局(协)机关年终考核最后一名的(按办公室、高新科、成果科、农村科、普及部五个部门计算),其部门负责人予以降职,并扣发其本人和科(室)部人员应得考核奖的30%,其工作人员不得定为称职,并扣发其应得考核奖的30%。

(3)年终综合考核为局(协)机关最后一名的,扣发其本人应得考核奖金的10%。

(4)一年内连续两次(年中考核按共性内容和交办工作计分)考核得分为本局(协)最后一名的扣发其应得考核

奖金的30%,连续两年年终考核得分最后一名的待岗3个月,并扣发其应得考核奖金的50%。待岗期间只按本人基本工资的60%发给生活费。待岗期满,由本人申请,经群众评议满意后,方可上岗。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5)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当年不参加百分考核者,百分考核记为零分,并作待岗处理,连续两年不参加考核者予以辞退。

七、考核奖金

1、奖金来源

(1)上级规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

(2)每人每月提取100元岗位津贴和事业单位职工津贴;(3)获市以上综合奖的奖金;

(4)单位增收节支和其他收入中提取的适当奖励费用。

2、奖金发放的原则

⑴ 按年终考核结果兑现。

⑵ 凡考核得分低于70分、试用期见习期内、当年受处分的在编在职人员,不参加当年奖金分配。

⑶ 获市以上考核单项奖的奖金80%由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部)人员自行分配,20%缴由办公室自行分配。

八、说明

1、考核工作必须在考核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对考核中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者将予以查处。

2、被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10日内向局(协)考核领导组书面申请复核。考核领导组在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如复核等次与原定等次发生变动,应报县备案。申请人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县公务员考核办公室提出申诉。在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考核结果的执行。

篇3: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8月17日

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责任, 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对象为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第三条考核工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受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 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实施考核工作。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 对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遵循客观公正、突出重点、奖惩分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考核主要从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食品安全状况两个方面, 对食品安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保障水平等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和分值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及其细则中体现, 并根据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行调整。

第六条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考核年度。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每年6月底前, 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并发布本年度考核方案及其细则。

第七条考核采取以下步骤:

(一) 实地检查。每年11月底前,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需要, 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考核组, 依据考核方案及其细则对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当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形成实地检查报告。实地检查可采取听取汇报、核查资料、明察暗访等方式。

(二) 自查评分。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按照考核方案及其细则, 对本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自评打分, 形成自评报告, 于次年1月15日前报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对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三) 部门评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按照考核方案及其细则, 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对自评报告中相关指标内容进行考核评审, 于次年1月底前形成书面意见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部门和单位对相关指标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准确性负责。

(四) 综合评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评审意见及实地检查情况等进行汇总, 可参考第三方机构作出的有关评价, 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作出综合评议, 形成考核报告, 于次年2月底前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审定。考核结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第八条考核采取评分法, 基准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分A、B、C三个等级。得分排在前10名的为A级, 得分排在第11名及以后的为B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考核等级为C级:

(一) 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 未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有效处置, 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

(二) 对本行政区域内涉及多环节的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 未及时组织整治, 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

(三) 省 (区、市) 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

(四)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或者连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第九条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及实行奖惩的重要参考, 评议考核中发现需要问责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对考核结果为A级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予以通报表扬。

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考核结果为C级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约谈该省 (区、市) 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 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该省 (区、市) 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该省 (区、市) 有关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应在考核结果通报后一个月内, 向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对通报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与时限, 并抄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条对在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 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 结合各自实际情况, 依法制定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篇4: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改进会风,精简会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议费管理,我们制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3年9月13日

附件: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精简会议,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节约会议经费开支,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的分类、审批和会议费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指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简朴、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范会议费管理。

第四条 各单位召开的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控制会议费预算规模。会议费预算要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执行中不得突破。会议费应纳入部门预算,并单独列示。

第二章 会议分类和审批

第六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分类如下:

一类会议。是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二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召开的,要求本系统、各直属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三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内设机构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或本系统机构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

四类会议。是指除上述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

第七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

一类会议。应当报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会议总务、经费预算及费用结算等工作分别由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直管理局)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

二类会议。各单位应当于每年11月底前,将下一年度会议计划(包括会议名称、召开的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送财政部审核会签,按程序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审核后报批。各单位召开二类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

三类会议。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议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年度会议计划(包括会议数量、会议名称、召开的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领导办公会或党组(党委)会审批后执行。

四类会议。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并报主要领导批准后执行,并列入单位年度会议计划。

第八条 一类会议会期按照批准文件,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二、三、四类会议会期均不得超过2天;传达、布置类会议会期不得超过1天。

会议报到和离开时间,一、二、三类会议合计不得超过2天,四类会议合计不得超过1天。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规模。

一类会议参会人员按照批准文件,根据会议性质和主要内容确定,严格限定会议代表和工作人员数量。

二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30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5%以内;不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出席。

三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15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0%以内。

四类会议参会人员视内容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0人。

第十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会议分类、审批事项、会期及参会人员等,由上述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章程规定,参照第六条至第九条作出规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 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改进会议形式,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

传达、布置类会议优先采取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的主会场和分会场应当控制规模,节约费用支出。

第十二条 不能够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召开的会议实行定点管理。各单位会议应当到定点饭店召开,按照协议价格结算费用。未纳入定点范围,价格低于会议综合定额标准的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可优先作为本单位或本系统会议场所。

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

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原则上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不安排住宿。

第十三条 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各单位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第三章 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支付

第十四条 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前款所称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代表接送站,以及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nlc202309040351

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回单位报销。

第十五条 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如下表:

综合定额标准是会议费开支的上限,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

第十六条 一类会议费在部门预算专项经费中列支,二、三、四类会议费原则上在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中列支。

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

第十七条 各单位在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财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审核会议费开支,对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经费不予报销。

第十八条 各单位会议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禁止以现金方式结算。

具备条件的,会议费应由单位财务部门直接结算。

第四章 会议费公示和年度报告制度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非涉密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具备条件的应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条 一级预算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级和下属预算单位上年度会议计划和执行情况(包括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经费开支及列支渠道等)汇总后报财政部。党中央各部门同时抄送中直管理局,国务院各部门同时抄送国管局。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对各单位报送的会议年度报告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

第五章 管理职责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制定或修订中央本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按规定对各单位报送的二类会议计划进行审核会签;

(三)对会议费支付结算实施动态监控;

(四)对各单位报送的会议年度报告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配合财政部制定或修订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二)负责国务院召开的一类会议的总务工作;

(三)配合财政部对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会议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中直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配合财政部制定或修订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二)负责党中央召开的一类会议的总务工作;

(三)配合财政部对中央各部门会议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本单位会议费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负责单位年度会议计划编制和三类、四类会议的审批管理;

(三)负责安排会议预算并按规定管理、使用会议费,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内部会议费报销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

(四)按规定报送会议年度报告,加强对本单位会议费使用的内控管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单位会议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会议计划的编报、审批是否符合规定;

(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会议费报销和支付是否符合规定;

(四)会议会期、规模是否符合规定,会议是否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召开;

(五)是否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地方转嫁、摊派会议费;

(六)会议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七条 严禁各单位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会议用房标准,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份量,安排自助餐,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议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提供水果。

不得使用会议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和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会议举办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计划外召开会议的;

(二)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的;

(三)虚报会议人数、天数等进行报销的;

(四)违规扩大会议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会议费开支标准的;

(五)违规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经报批后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负责人,报请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如行为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定点饭店或单位内部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部定点饭店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会议费管理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 中央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06]426号)、《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补充规定》(国管财[2007]217号)、《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财政部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开支标准的通知》(国管财[2008]331号)同时废止。

篇5: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

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乡机关各单位:

现将《****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考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年**月**日

主题词:干部考核 办法 通知

送:班子成员

****乡党政办公室 ***年**月**日印发

共印15份 ****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对干部进行考核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历史、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正确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激发和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形式。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考核原则

第二条 乡级干部考核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注重实绩的原则,群众公认的原则。

第三章 考核范围

第三条 乡级干部考核的范围是:乡级机关和乡直属事业单位的乡级干部。其中:1、从本单位以外调任或转任、新提任、军转安置进本单位领导班子时间不到半年的,参加述职和民主测评,但不定各次,如无特殊情况,填写考核表,机关的可直接评定为称职等次,事业单位的可直接评定为合格等次。2、乡级机关和乡直属事业单位中不参与分工兼任中层职位的局级非领导职务人员,按中层干部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报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备案。3、乡级机关和乡直属事业单位中不参与分工也不兼任中层职位的乡级非领导职务人员,不参加领导班子考核的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但应填写考核表,机关一般定为称职等次,事业单位一般定为合格等次,其考核结果报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备案。4、当年经过届中、届末或组织全面考察考核的乡级干部,考核可不再进行述职和民主测评。5、因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以上的,不进行考核。6、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由原工作单位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表现确定等次。其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的,超过考核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第四章 考核内容

第四条 乡级干部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一年来的工作业绩。

(一)“德”。主要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内容包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重大政治事件和活动中的言行、执行上级和组织决定的坚定性、为人民服务精神、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情况等。

(二)“能”。主要是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内容包括:对上级政策的理解和贯彻、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民主作风、团结共事等。

(三)“勤”。主要是事业心和责任心,内容包括: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履行职责、表率作用等。

(四)“绩”。主要是工作成果和业绩,内容包括:分管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分管工作在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的位次、奖惩情况等。

(五)“廉”。主要是廉洁自律,内容包括:执行廉政规定、遵守党纪、政纪情况等。

第五章 考核标准

第五条 机关乡级干部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事业单位乡级干部考核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以下合称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各等次的评定标准,参照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中组发(1998)6号]的有关规定。其中,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参加优秀等次的评比:1、正职领导优秀票率一般应≥50%且不称职票率一般应≤10%,同时综合评分在本领导班子中列前2名或乡分管领导建议为优秀等次;副职领导优秀票率一般应≥30%且不称职票率一般应≤10%,同时综合评分在本单位副职领导中列第1名或单位主要领导建议为优秀等次。兼任其他部门领导职务且参与兼任部门班子分工的乡级干部在两个单位参加民主测评,各等次得票率按不同单位分别统计;综合评分根据工作主次分比例计算,为主的工作部门占70%,兼职的部门占30%;班子中的名次在为主的工作部门排列。2、本在完成乡级以上重要工作任务或抢险救灾、打击犯罪等重大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乡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个人和机关集体受到表彰奖励的正职领导。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定为基本称职等次:1、乡分管领导建议为基本称职等次且综合评分在班子中最低的正职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建议为基本称职等次且综合评分在同职级人员中最低的副职领导。2、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率之和≥40%。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定为不称职等次:1、当年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或行政记过以上处分。2、不称职票率≥1/3(参加测评人数少于30人的为≥1/2)。

(四)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参加考核,按同类人员要求进行述职或民主测评,暂不评定等次,审查结论明确后再按有关规定重新评定或补定等次。其它受党纪、政纪处分暂不定等次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考核程序

第六条 乡级干部的考核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1)个人述职;(2)民主测评;(3)考核等次确定;(4)考核结果反馈。

第七章 考核方法

第七条 个人述职。被考核人对照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个人总结,填写《考核登记表》,并进行个人述职:

1、乡级机关、乡直属事业单位的述职对象为全体干部。述职一般在本机关、本单位全体大会中进行。兼任其他部门领导职务并参与分工的,还应同时在兼职部门中进行。

第八条 民主测评。民主测评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由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民主测评表测评项目是根据考核的内容列出的,由参加民主测评人员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被考核对象填写评价意见,由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回收统计。民主测评的范围与述职范围相同。

第九条 测评结果反馈。乡级干部考核民主测评结果由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集中反馈给被考核对象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签署建议等次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十条 考核等次确定1、有关领导依据干部个人表现、民主测评结果和优秀等次比例,提出建议等次。其中,乡长、人大主席以及符合考核对象的副职领导由乡党委书记提出;乡级机关和乡直属事业单位级非领导职务人员由主要领导提出;乡党委书记、乡级机关和乡直属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等次由乡考核委员会评定。2、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就干部执行党纪、政纪、法纪、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奖励等情况,分别征求乡纪委的意见;对乡政府组成部门正职领导征求乡人大领导的意见。3、乡级干部考核优秀等次一般控制在同级别干部总数的15%以内。乡级机关和乡直属事业单位优秀等次,由乡考核领导小组按规定比例评定。

第十一条 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等次评定结束后,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将签章后的《考核登记表》反馈给各被考核个人,并结合民主测评情况与干部进行谈话谈心。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向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书面申请复核。《考核登记表》经被考核人签字后各单位集中报送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劳局。

第八章 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 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察任用和交流的基本依据之一。

第十三条 凡在考核中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其考核奖按本人本十二月份的基本工资额发放。

第十四条 凡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增发考核奖,增发基数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凡在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由乡党委领导谈话诫勉,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其考核奖按本人本十二月份的基本工资数减半发放。连续三年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辞退。

第十六条 凡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规定停发考核奖,不能正常晋升级别和职务工资。上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本被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辞退。

第十七条 其他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乡级干部考核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组织领导

第十八条 乡级干部的考核工作在乡党委领导下,由乡考核委员会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乡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各单位要配合乡党政办,负责本单位乡级干部考核工作的具体落实。

第十九条 乡考核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乡级干部考核工作,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向被考核对象反馈考核结果,审核被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

第十章 附 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乡党政办负责解释。乡考核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 乡党委书记

副主任:***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 乡党委副书记 *** 乡纪委书记

成 员: *** 副乡长 *** 人大副主席 *** 武装部长 *** 副乡长 *** 党政办主任

篇6: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智联招聘日期: 2004-04-27

【法规分类号】 L35401199410

【标题】人事部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人事部

【颁布日期】 1994/12/22

【实施日期】 1994/12/22

【内容分类】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文号】 人薪发(1994)50号

【题注】

【正文】

按照国办发〔1994〕60号文件批准人事部“三定”方案中关于“组织指导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的职能分工,为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工作,适应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工资的总量控制,处理好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我部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暂行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范围

机关、事业单位在岗的技术工人(含合同制技术工人,下同),列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范围。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生产工作成绩和技术业务水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要在严格考核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进行。

思想政治表现主要包括: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

生产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生产工作中解决技术问题、从事技术革新及安全生产等。

技术业务水平主要包括:技术业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标准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与有

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执行,未实行《国家职工技能标准》的工种,可按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执行。对机关、事业单位中尚未建立《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工种,由政府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标准。

三、考核成绩的评定

工人思想政治表现和生产工作成绩的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种。考核工作由工人所在单位以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技术业务水平考核按百分制计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均达到规定分数者为合格。考核工作由各地政府人事部门和委托单位组织进行。

思想政治表现、生产工作成绩和技术业务水平三项考核成绩全部合格者,即为考核合格。

四、技术等级考核的申报条件

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等级的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的考评。技师、高级技师职务的考评办法另行规定。

(一)工人必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在思想政治表现和生产工作成绩两项考核合格的基础上,申报技术业务水平的考核。

(二)1993年9月30日以前已转正定级,未考取过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可直接申报参加相应技术等级的考核,申报的年限条件是:

1.工作年限25年以上并从事本工种工作15年以上或从事本工种工作20年以上的工人,可申报高级工的考核。

2.工作年限15年以上并从事本工种工作5年以上或从事本工种工作10年以上的工人,可申报中级工的考核。

3.工作年限14年以下并从事本工种工作4年以下或从事本工种工作不到10年的工人,可申报初级工的考核。

1993年10月1日以后转正定级,未考取过技术等级的工人,首先应参加初级工的考核,不得越级参加考核。

(三)凡考取技术等级并由政府人事部门或委托单位核发了技术等级岗位证书的工人,可参加升级考核。申报的年限条件是:

1.工作年限20年并在本等级工作满5年的中级工,可申报高级工的考核。

2.工作年限10年并在本等级工作满5年的初级工,可申报中级工的考核。

(四)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工人,可适当放宽高级工考核的申报年限条件。

1.在省、部级以上技术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工人。

2.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中取得成果并有省部级以上成果证书的工人。

3.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工人。

(五)对于其他生产工作成绩突出、技术业务水平的工人申报中、初级工考核的申报年限条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委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五、组织实施

(一)各地方和中央驻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

(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由人事部委托的单位进行管理并组织实施。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和受人事部委托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暂行办法》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报人事部备案。

(四)工人进行技术等级岗位考核,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办法由各地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门委托的单位根据各工种考核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五)在实施中,对考取技术等级和认定合格的工人,要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并由政府人事部门或委托单位核发的技术等级岗位证书。新定技术等级的工人,工资如需变动,均从取得证书的下月起兑现工资。

(六)非经政府人事部门考核取得技术等级的工人,应当进行复核认定。复核认定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和人事部委托的单位根据本《暂行办法》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对认定后技术等级低于原定技术等级的工人,其工资应按新确定的技术等级重新核定。未进行技术等级考核,在这次工资改革时按中级工及其以上相应技术等级套改工资的工人,进行技术等级考核后未能考取相应的技术等级者(包括本人不申报参加技术等级考核者),其工资也相应予以调整。

(七)执行非三级制技术工种工人的考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比照本《暂行办法》作出具体规定。

(八)各地政府人事部门和受委托单位在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中,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掌握政策,严明工作纪律,注意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认真细致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篇7: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见实施办法的通知

*

审人发〔2011〕1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局、人事局,审计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南京审计学院:

为推进《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审计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制定了《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 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加快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审计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

(一)能够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公务员比例。

审计机关公务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并不断提高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到2013年,各级审计机关能够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公务员比例达到80%以上。

(二)专业技术资格比例。

到2013年,审计署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7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25%。

省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65%,其中高级专业技

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20%。

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5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10%。

(三)专业结构比例。

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结构要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到2013年,各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经济类、管理类以及法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公务员比例应达到80%以上。其中法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公务员比例,应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文化程度比例。

审计机关45岁及以下的公务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到2013年,审计署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级审计机关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比例达到80%以上;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机关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达到60%以上。

(五)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审计业务骨干人才比例。

各级审计机关参照《审计署关于培养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到2013年,审计署符合审计业务骨干人才

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条件的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比例达到20%以上,省级审计机关符合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条件的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比例达到10%以上。

二、具体措施

(一)坚持标准,严把进人关。

1.通过考试录用的公务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的人员,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

2.通过调入方式进入审计机关担任副职领导职务及以下的公务员,特别是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人员,除应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及5年以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经、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历。

3.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工作需要,经省级及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工程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试行聘任制,按照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管理所聘公务员。

(二)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1.新录用的公务员,应自进入审计机关3年内通过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届时不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的公务员,一般不得从事审计复核、审理工作。

2.审计机关担任项目主审的公务员,一般应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审计机关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公务员,符合审计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但未取得审计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的,应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3年内取得审计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尚不符合审计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应在符合条件后3年内取得相应资格。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不能取得审计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不得担任审计组组长、主审。鼓励45岁以上的公务员报名参加审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关执(职)业资格考试。

4.审计机关公务员拟取得审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资格的,应参加全国统一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拟取得高级审计师资格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

(三)深化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工作。

1.深化考试制度改革,增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工作的科学性,强化对参加考试人员能力的考察和测试。

2.完善取得审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实施分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中、高级审计师研究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审计专业人才从审计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并从理论高度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科学阐述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1.鼓励和引导各级审计机关公务员参加审计硕士等专业学位教育,充分发挥学历学位教育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

2.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开展任职和初任培训、审计业务培训、审计项目培训、领导能力培训,审计署要做好对省级审计机关厅(局)级和部分正处级公务员、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局局长的轮训工作。

3.开展一定数量的考试辅导培训,帮助审计机关公务员考取审计专业技术资格。

4.加强投资、企业、金融等行业模拟审计实验室建设,推广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培训方法。

5.加强师资选聘和培养力度,形成规模适当、类别齐全的师资库,促进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师资共享。

6.加大教材和网络课件建设力度,形成包括纸质图书、网络课件、模拟教材等多种形式,涵盖政治类、公共类、法规类、审计类等多个门类的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五)加大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和使用审计专业人才力度。

畅通地方审计机关与审计署之间以及地方各级审计机

关之间公务员挂职锻炼渠道,让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审计署原则上每年选派30名左右干部到地方审计机关挂职锻炼,省级审计机关选派30名左右干部到审计署挂职锻炼。

三、检查指导

(一)审计署领导全国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省级审计机关负责统一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上一级审计机关对下一级审计机关专业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

审计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设定的目标要求和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地专业化建设工作进行重点指导和检查,及时宣传重大举措和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促进解决。

(二)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审计机关在专业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重大政策问题,应逐级上报,由上级审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各级审计机关应于每年12月底前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年度专业化建设工作情况。

(三)建立年度通报制度。对专业化建设达不到目标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署要向当地党委、政府通报,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

篇8:局关于印发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 年 3 月 27 日

( 此件公开发布)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2015〕2号) 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范围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范围一致。

第四条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 ,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 ,由单位代扣。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

第五条职业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项组成:

( 一) 单位缴费;

( 二) 个人缴费;

( 三)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

( 四) 国家规定的其他收入。

第六条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对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 对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保证职业年金基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职业年金基金的具体投资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单位缴费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8%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个人缴费直接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按规定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第八条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工作人员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新就业单位已建立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原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随同转移。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领取职业年金:

( 一) 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 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

( 二) 出国 ( 境) 定居人员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 三) 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未达到上述职业年金领取条件之一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

第十条职业年金有关税收政策,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职业年金的经办管理工作,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第十二条职业年金基金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负责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 应当选择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负责托管职业年金基金。委托关系确定后,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第十三条职业年金基金必须与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自有资产或其他资产分开管理,保证职业年金财产独立性,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第十五条因执行本办法发生争议的,工作人员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请仲裁或者申诉。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上一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下一篇:都是冲动惹的祸优秀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