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诗词古韵

2024-04-14

四季诗词古韵(精选14篇)

篇1:四季诗词古韵

四季诗词古韵

檐前水滴敲清乐,树上莺歌唤主人。

细雨催花三月急,残枝吐绿满园新。

溪流去处埋枯色,雾霭消时绝旧尘。

故有浑然如梦里,才知忘却未探询。

田间独自沐骄阳,酷暑难消也不妨。

偶有清风如意醉,何无古井透心凉。

随听劲浪摇孤叶,怎舍羞荷落满塘。

但见蜻蜓嘻水乐,陪同彩蝶恋花忙。

拂面凉风入叶舟,半轮明月落仓头。

还逢七夕情难寄,正见孤星叹不休。

不惑经年增苦恼,千般所处剩忧愁。

惟思悖运何时转,福利齐家一梦收。

唯有雪花覆九重,横看野岭径无踪。

早将燕语窗前绝,才与梅香院下逢。

不胜寒潮烟渺渺,怎休寒气势汹汹。

熟知对岸高山下,四溢乡村腊味浓。

盼春

山侵岁末雪呈光,但叫梅花隐玉妆。

数挂冰棱檐下列,千条曲径月中藏。

晨间不识行途险,夜里闻知彻骨香。

更待枯枝重发绿,争来万艳一春忙。

迎春

雪岭云消见煦阳,冰流不久过湘江。

风温满脸难藏悦,兴起通宵不闭窗。

欲醉杏花香一缕,才醒柳絮舞千桩。

诸君莫说迎春早,但请聆听晨雀腔。

篇2:四季诗词古韵

1、农家乐 <五律>

五月春交夏,

轻风引絮飞。

花开香四溢,

柳軃巧拂挥。

曲颈溪中戏,

群鸡斗豸肥。

牛羊食翠草,

马踏晚霞归。

<捣练子>七夕(一)

明月静

巧七宵

风动枝摇花舞娇

织女牛郎能得见

殷勤鹊鸟架仙桥

(二)

相见悦

忍离忧

一载相思片刻柔

思念未减频欲厚

旧愁不灭又添愁

<捣练子>—听《梁祝》有感

烟袅袅

月弯弯

古乐悠悠小院间

一曲《化蝶》千古颂

几人看破死生关

<捣练子>

半月明

花正浓

闷坐亭前品新茗

夜风侵体寒意生

篇3:四季诗词古韵

初中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但多半停留于默默写写,一知半解,教师也多是将一首诗肢解开来,逐字逐句地讲解含义,概括内容,忽略了诗人所阐发的思想内涵及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单凭对语言文字表面的分析与讲解很难感悟诗词作者在有意无意间所写的人情物性。诗是书写心灵的艺术,它包容了“言、情、志、气、韵、境、风、神、美、思”等美学底蕴。虽然对诗歌的鉴赏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但笔者认为初中阶段也应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性知识,把握诗词中优美的意境、独特的神韵和深邃的思想。

一、激趣介绍,培养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诗词虽是一种接触不深的文体,平时也只是注重背诵和默写,但对古典诗词还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的兴趣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热情必然高涨,学习效率也必然显著提高。因此教学伊始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诗词的相关知识,通过背诵一些名句认识、感受诗词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介绍诗词的相关知识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词产生、发展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早在唐朝初期,李白就开始了词的创作。词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它与音乐密切相关,最初称为“曲子词”;它可以配乐歌唱,所以又称为乐府。有些词配上音乐,成为乐曲,深受大家欢迎。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等,并用录音机播放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词的句式长短参差,又被称为“长短句”。另外,还有“诗余”、“歌曲”、“乐章”等十多种称号。词还有词牌名,规定了写作的字数,音调的平仄,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介绍,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从而热爱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它的伟大人民,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认识诗词之美

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之前,可先诵读一些语句优美、意境深远的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教师有感情地诵读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一起诵读,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

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诗词的语言风格类似,都具有较强的概括力,跳跃性强,不易理解。而创设情境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1. 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杨竹教授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容易调动和激发人的情感的,音乐的愉悦刺激使这些情感伴随学习认识过程不断反复,就促进了智力的飞速发展。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乃千古绝唱。词人描绘了一个超尘脱俗、澄澈空灵的世界。顾月而舞,聊以自慰,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优美意境是难以言传的。正如晋陶渊明所讲:“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词是可以入韵的,在教学中,介绍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后,从网上下载课件,欣赏画面,聆听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激发了学生的情趣,那低回婉转的乐音在学生耳畔回荡,含蓄缠绵的曲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轻声吟唱,自然有了真实的体验。学习《诗经·蒹葭》可以播放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经琼瑶改编后别有风味,便于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手段所创设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其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品味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生意义与审美价值,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感知诗词的图画美

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出当时的画面,从而了解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如在教学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清平乐·村居》时,我抓住农村学生熟悉农村环境的特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勾画词中表现的生活画面。“一条长满青草、开满各种花儿的小溪,在弯弯的流淌。一座矮小的茅房,住着一家几口……”在我充满激情的旁白下,同学们都沉醉在这个画面中。我趁机提问:“一个多美的环境啊!大家喜欢这个画面吗?你觉得这表现了农村怎样的生活?”稍加提示,同学们便悟出了:“清新秀丽的环境和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表现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苏轼曾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并非王维诗如此,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十个字描绘了四种景物,传诵出了北方旷远荒凉、静寂苍茫的浩瀚图景。此乃千古佳句,“直”“圆”两字正好点染了这两种境界。在赏析时让学生注意推敲品味,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构一幅意境很美的图画,这样学生更容易了解、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想象中眼界也就开阔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脑、录像等,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孟浩然乃田园诗人,沈德潜称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省净文字平直叙述,似乎没有令人兴奋的词语,诗味何在?学习《过故人庄》一诗时,此时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像,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展。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村边合”“郭外斜”的场景跃然而现,易于学生领会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

通过画面赏析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像,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撩拨叩击学生心扉,诱发其深厚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其对文章情感内容的把握。

布鲁纳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西子湖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的盎然生机,描摹早莺争暖树的繁忙,春燕衔泥筑窝的温馨,对“迷”“没”“争”“衔”等字的品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的真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而这时学生眼中、手中的图画已不是平面的画图了,这里融入了他们自己对诗词意境意象的想象,个体的感情与意绪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补充,实现再创造的飞跃,更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事实证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词所表现的意旨。

3. 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1)诗与诗之间的迁移赏析。

《登飞来峰》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学生从中悟出了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上高高的千寻塔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视线。悟出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教师此时还可以结合本诗迁移训练,杜甫的《望岳》也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悟出了站得高就可以望得远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学生通过两首诗的比较赏析可以更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美,只有领悟到此才能真正明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词句中所包含的哲理。

(2)诗与词间的比较赏析。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都是写月寄情的,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把明月拟人化,让明月传达他对朋友的担心和关怀。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豁达胸襟可见,问天问月问人生终于探询到人生的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亲人的祝福与希望。将两首诗词相比较更易于把握诗词作者的内心世界。

(3)诗与文的赏析迁移。

讲解《钱塘湖春行》时,紧扣“春”字,抓住春天景物特点:“水面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朱自清的《春》,对春天的描写:“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由诗向文的迁移,将古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古人“结晶的情感展示”,拓展了更高层次的情境美。

三、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而朗读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印证了这一点。朗读有助于感受文章的音律和谐的语言美。反复地、认真地朗读,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思路、语言,同时,也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训练,重视朗读指导,并通过背诵加以积累。朗读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生认真听读

听读是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因此获得初步印象。听读安排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而这一点须明确地告诉学生,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听”的效率。如教学伊始,重点是听清字词的读音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听明白词句的停连、节奏等。优秀的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听出朗读的门道,提高朗读能力。

2. 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指导

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应该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初中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教师应从轻重音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到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庄谐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1)诵读准确,添、漏、颠、串不可,即添字、漏读、颠倒位置、串行等误读应避免。

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吐字发音、朗读基调、表达技巧等的指导。吐字发音要求正确、规范、清晰,克服误读或漏读。如“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是通假字,读作“wú”。初接触的学生总习惯读作“wáng”,殊不知一音之差,意义相去甚远。又如“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字是通假字,读作“xiàn”,即“呈现”“展现”之意。若读作“jiàn”,那么与上文之意就接不通了。至于表达技巧,一般包括重音、停连、语气等。朗读时有意识地运用朗读技巧,避免随意性,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诵读流畅,轻重缓慢适当,即应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语态的把握。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应按音节划分节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韵脚应读得慢些,延长字的时值,读出延长音,“辅”“望”应重读,整首诗有抑扬顿挫的情味。诗词吟诵自有曲调,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模仿中,掌握了朗读的要领,了解了蕴涵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之内涵。

(3)读出感情,声乃心出,情为意随,声情并茂。

理解内容对朗读有很大影响,只有理解了文章内容,才能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语气。如亡国之君李煜的《相见欢》的悲哀深沉;表现闲适风雅的闺阁生活的《如梦令》(李清照)的活泼轻快;《山坡羊·潼关怀古》对天下兴亡的慨叹和对劳苦百姓的同情等。

3. 朗读与背诵相结合

背诵并积累诗词是诗词教学的另一目标。《语文标准》特意提出:“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诵读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因此,在词的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和背诵。能背诵的诗词,还要朗读。由于词体篇幅较短,因此教学时灵活性较强,有相当的时间可用于朗读。朗读的形式多样灵活。既可全班朗读,又可小组朗读或个人朗读。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培养语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篇共赏,意趣自深

体会诗词的意境,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对初步理解词作的学生,教学时可侧重在对句式、篇章表达的欣赏上,体会词的精妙。如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既有词的音调谐丽、怅惘哀愁,又有诗的词句工整;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胆地以不断的江流喻无尽的愁思,寄托对国破家亡的悲愁,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前面九种事物看似堆叠、毫无联系,却为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喷发而作铺垫;辛弃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表达了报国的豪情。这样的欣赏性阅读教学,学生既进一步掌握了词的思想内容,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又激发了阅读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了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诗词乃文学之宗。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诗词中的情境交融,引起共鸣,才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引导学生咀嚼涵泳诗词的音乐美、图画美、情境美和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收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学习诗词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力,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语句优美,深受人们喜爱。对初中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须培养兴趣,在理解诗词的音乐羡、图画美、意境美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积累,从而了解诗词常识性的知识,把握诗词中优美的意境、独特的神韵和深邃的思想。

篇4:古韵诗词通知

一、活动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愈加重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养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推动我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此举办此次诗词大赛。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文明礼仪和文明言行的重要性,通过诗词大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与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

四、活动主办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团委

五、活动承办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学生会学习交流部及各院学习部

六、参赛对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校区、开发区校区、昌黎校区全体学生

七、活动时间

院级初赛:2015年5月7日19:00 院级决赛:2015年5月10日19:00 校级复赛:2015年5月11日——15日(暂定14日19:00)

校级决赛:2015年5月25日——29日(暂定27日19:00,备用29日19:00)

八、活动地点 多功能厅(校级决赛)院级待定(另行通知)

九、活动流程

A、主持人开场(3-5分钟)B、我爱记诗词(正确率环节):

1)每位选手都将有2分钟的时间来答题,(每组最多出30道诗句题可以有重复)按答对个数记分,一个5分,时间结束停止答题;

2)在主持人快速读题过程中,选手可以直接进行回答; C、文学知多少(选择题环节):

1)每位选手本环节须回答5道文学知识选择题;

2)每题10分,限时5秒,答对给全分,答错或答不全不给分,也不扣分; D、眼疾手快(抢答题环节): 1)本环节共设15道抢答题;

2)在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方可抢答,抢到者在5秒内回答本题,答错失去本次答题机会,其他选手继续抢答,直至答对本题;

3)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或放弃扣5分; 4)若10秒内无人抢答,本题作废。E、起死回生(难易题环节):

1)本轮将准备10分、20分、30分、40分四类分值的题目;

2)每位选手只有一次选题机会,选择一类分值的题目,待主持人读完题后,进行回答;

3)每题限时30秒,答对给全分,答错或不答扣除所选题类的一半分值; F、附加赛:

四轮比赛结束,若前三名出现两名选手分值相同,则前三名有机会通过三题附加题决出胜负。

1)每轮比赛结束后主持人公布每位选手得分情况;

2)所有环节结束之后,由老师或嘉宾给获奖队伍颁发证书和奖品(注:所有题目都从“好诗词题库”中随机抽取)

十、注意事项 选手要求:

1、各位选手要举止大方文雅,谈吐清晰,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2、参赛者必须清楚作答规则;

3、参赛者不得携带任何与比赛相关的资料及电子设备入场。主持人要求:

1、举止需符合本次比赛庄重严肃的氛围

2、不得有意拖延时间,影响选手作答

3、不得暗中提示,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4、要对其中的一些题目进行必要的解说

5、两位主持人均身着正装。题目保密规定:

为了保证此次古诗文知识竞赛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达到比赛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特此要求所有接触题目的工作人员遵守以下规定,并互相监督,如有泄题,承担连带责任。

1、在选题、制作题目的过程中,所有接触题目的工作人员,决不与其他人(特别是比赛人员)探讨题目。

2、在题目的商讨过程中,保持被选题的私密性,不与赛事组织无关的非内部人员参阅。

3、在确定题目之后,严禁将确定的题目和剩余的被选题向外部人员泄露。

4、任何参与出题的相关人员严禁参加本次比赛。

5、在比赛过程中,禁止向在场观众透露题目答案,禁止向参赛选手示意。

十一、奖项设置

篇5:江南的古韵诗词

幽香犹胜去年长。更尊前月下,浓淡费思量。

待问春风来处,可知何日帆扬?

篇6:江南的古韵诗词

淡雾隐长亭,烟水浮光静,幽树参差绕曲岸,疏翠怜清影。

客去舟自横,秋色随波冷,回盼霜红一枝斜,晚照惜流景。

篇7:四季诗词古韵

(一) 题材特点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大多由古诗词直接谱曲。我国第一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青主的《大江东去》, 取材于宋代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来他创作的《我住长江头》取材于北宋李之仪的《卜算子》。还有黎英海的《春晓》、《枫桥夜泊》, 刘雪庵的《红豆词》等。这类创作方式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占主要部分, 有的根据民间乐曲与古诗词融合进行再创作, 通过群众即兴创作、口耳相传流传下来, 代表作有《阳关三叠》和《关山越》。

(二) 旋律特点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抒情委婉、抑扬顿挫。我国的文字博大精深, 讲究字正腔圆, 语音音调也异常丰富, 在歌词吐字时, 可以在字头、字腹、字尾处加以夸张, 进行一定的修饰, 使音乐音调形成艺术的声腔, 这就使歌曲的旋律音调产生一种委婉动听的效果。我国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多为抒情歌曲, 一般都是表情答意, 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三) 调式特点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具有中国特有的韵味, 多用传统的五声调式或雅乐七声调式来展现我国音乐独特的民族风味。“经过古诗词改编的抒情歌曲《梅花引》以‘梅花’为象征, 反映了当代人在困难面前不被世俗所惑不为名利但求知音的情怀。旋律典雅, 用雅乐七声调式营造出句式工整, 端庄清丽兼有古代宫廷意味的民族音乐, 给人清新自然典雅朴实的感觉。”【2】五声调式是我国独有的民族调式,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一部分直接由民歌音调改编, 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民族化的特点还表现在和声的民族化, 一般运用省略三音的空五度和弦, 使和声音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五声调式的风格, 与五声调式的旋律更加容易融合。如黄自的《花非花》中, 乐曲用的是五声D宫调式, 平稳的五声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风格, 旋律节奏统一, 语言朴实, 较易演唱。

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点

(一) 韵味清雅意境含蓄

以《枫桥夜泊》为例:此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赴京考试不利,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泛舟来到枫桥镇, 在半夜突然听到远处寒山寺的钟声, 有感而发而作。而黎英海的谱曲, 一开始运用大跳度的低音伴奏, 声音低沉, 形象贴切地模仿了钟声的效果, 给人深夜钟声悠远的感觉, 为整首诗的意境做了铺垫。“这些自然景观皆为夜半钟声的背景, 用特有的情趣和诗的语言把一副深秋夜泊图化为一种氛围, 一种情绪和心情。

(二) 民情浓厚民韵纯朴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既不同于传统民歌, 也不同于其他曲艺作品, 它是中西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具有独特的古典韵味。一方面它源于中国的民族文化, 另一方面符合人们的文化和审美需求, 具有浓郁的民族情, 这主要体现在“诗, 词, 曲”中。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直接运用了名人佳作, 使乐曲有了清雅高洁的韵味。

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及表达

(一) 咬字与吐字

中国的汉字演唱一向讲究字正腔圆, 咬字准确是唱好歌的先决条件。“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建立在我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的, 强调声、韵、调三要素, 要求字音清晰准确。”【4】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一般以古诗词为歌词, 歌词很少且比较深奥, 所以每个字都很重要。有时字头咬紧、归韵清晰;有时字腹圆润、声音舒缓, 要根据诗词内容及意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 气息之运用

气息为歌唱之本, 是唱好歌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气息支持有助于控制声音的色彩及强度。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往往歌词很少, 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持, 气息连贯流动, 使每句饱满, 一气呵成。有时不仅要气息连贯、流畅, 有充足的气息去演唱每一个音, 还要注意气息的变化, 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调节气息的强弱变化, 才能体现古诗词歌曲的韵味、意境之美。

(三) 情感之把握

每首作品都有特定的背景, 我们需要了解诗词文化, 了解每一首作品的文化背景及创作风格, 不知作品背景和创作情感下的演唱没有生命力, 更不会感染别人。“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 认为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5】当我们拿到一首古诗词歌曲时不要急于唱, 而是应该先对这首古诗词做些基本的了解。首先应该把握好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掌握该曲的情感基础。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属于我国本民族传统的音乐, 较易于审美接受。这种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方式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 既能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文化, 又能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兴盛。

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中西融合的产物, 也同时根植于我国传统音乐, 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学习和演唱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对了解我国的本土文化和继承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本身也具有吟诵性, 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歌曲形式相交融的产物, 是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和我国民族性的音乐所形成的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歌曲。它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新的音乐品种, 其音乐创作在一开始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及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研究古诗词的发展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 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现中国文化的审美价值。也可以使中外文化更好的交融, 这是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和审美价值[J].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2009, (13) 23-25.

[2]常晶.古韵今声觅知音——评当代抒情歌曲《梅花引》的艺术特色[J].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8, (1) 51-53.

[3]杨溢.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J].艺术歌曲, 2007, (4) .

篇8:诗词古韵白马篇

浪人羁白马,翩自山中来。

借问何处去,北上求功名。

少小奔乡邑,游学十八载。

苦旅江淮客,人马廋异乡。

宿城觅学道,寂寥著诗文。

闷恨知音少,弦断无人听。

怀乡思瘦骨,风悲惹愁情。

命系寒门生,荒唐世人冷。

亲朋皆厚望,龙腾属浪人。

世人堪笑海,海岂笑他人。

乐天遗竹杖,烟雨任平生。

青莲邀对饮,同销千古愁。

白马人迹去,蜀道世人忧。

试问谁相与,江湖渡飘零。

红颜弃海走,暗洒诗人泪。

功名佳人远,萧索遗书言。

篇9:古韵诗词欣赏

四言古诗–小丽君颂

左氏曲神,乐坛伯乐。

近代星云,独导史册。

主义纷沓,两岸嵯峨。

生存温饱,谁鼎道德。

华夏文化,台海循辙。

谁言三民,堪分公婆。

两岸同源,三代隔膜。

文明向背,金门蹙额。

中山遗志,作俑问责。

悠悠岁月,累累躯壳。

新时春风,融冰缓和。

艺海无迹,同渡银河。

精诚砥砺,共赴国格!

七绝–国美颂

创业艰难商战多,

突围国美历嵯峨。

交相点面凭连锁,

售后文明倚众说。

五绝

闻鸡骑舞志,

论剑砥山涯。

沧浪多生趣,

悠忽几贤达?

忆江南–赞国产

德车好,

南北半边天。

速腾捷达朗逸火,

长安吉利步其澜。

岂不助国难?

梦游仙–新能缘

新车好,

比亚鼎秦冠。

独步青云栏翘楚,

齐头平进竞轩辕。

篇10:清明吟古韵诗词

清明,是祭拜的日子,是思念的日子,是感怀的.日子,是踏青的日子;清明,更是催人奋进的日子。写下点点滴滴的悲愁,是为了过好清清明明的明天。

——题记

(一)

又是清明时,

泪书离恨诗。

亲人应无恙,

相念两难知。

注:第二句采用了“拗救”。

(二)

烟雨清明薄暮中,

祭亲路上尽悲容。

坟前一捧相思泪,

人后三端潦倒盅。

(三)

阴阳相望满悲情,

细数离愁恨暗生。

一地相思千顷泪,

年年无奈是清明。

(四)

一窗烟雨一帘风,

一枕相思一世情。

一盏残灯一砚墨,

一壶浊酒一飘萍。

(五)

春色初匀柳似纱,

满园红杏乍着花。

蜂蝶不吝寒食近,

篇11:秋时古韵诗词

一、章台柳·今夜偶感

他乡故,他乡故!辗转青丝能不负?

若是南城可莫生,怎惧违心随人伍!

二、七绝·丙申七月廿九偶感作

莫道人情该考虑,东州再美亦无常。

浮云百载须弥气,老死飞灰葬故乡。

三、七绝·贺碧波荡漾生辰

其一

万里江山星月暖,老兄得遇甚欣欢。

诗文路上真携助,受益良多登阙峦。

其二

龙盘虎踞常青树,指点江山刀笔峰。

祝愿碧波多荡漾,舞文弄墨岁寒松。

四、诉衷情令·话酒

金风玉酒醉楼衷,谈笑回眸峰。十年生死茫茫,不过旧人公。

街角处,念犹松,梦方重。并非爱饮,奈何相逢,但教情浓。

五、七绝·登小高山

其一

岭筑天梯山外道,浮云终日雾秋寥。

仙人指路心如海,不语今生上九霄。

其二

虎踞龙盘随凯里,亭台农舍静心开。

友人散在天山外,美景清风一步来。

六、七绝·开学典礼寄语

梧桐犹绿秋风爽,麻雀啼声越五山。

篇12:应答古韵诗词

一、同韵和友人

招摇过世意阑珊,

当识人生几多艰。

红尘名利乐市井,

端木生涯作狐禅。

每遇坎坷更追求,

也曾孑立徒生叹。

齐豫自古人最刚,

凄风冷雨只等闲。

附:友人诗

无题

河南解永占

风雨江湖度华年,

难视名利如云烟。

空叹心有凌云意,

奈何指路无灯盏。

忽闻天外有青天,

拨云见日非等闲。

愿挂云帆济商海,

敢笑愚公志不坚。

二、致赵二

赵家有女入杏林,

瑞气妙手足辛勤。

红尘几度得相聚,

好借百草布天恩。

(注:有赵姓文友,排行二,业勤心慈,堪为名医,粗略文字记之。)

三、答吕芷颀

引子:拙作在《佛山文艺》发表,福建网友吕芷颀读后有言,因得——

吾非无涯子,

当算有心人。

沧海众生相,

篇13:古韵诗词仲秋

清风飘洒山颠远,落叶纷飞草木疏。

但有三分霞逸彩,更填一曲霁云舒。

桂香馥郁邀明月,金菊如诗蝶梦书。

★ 中秋佳节的优秀日记:仲秋物语

★ 爱读书的仲秋瑶的作文250字

★ 经典诗词

★ 诗词大全

★ 诗词

★ 元宵 诗词

★ 李煜诗词全集

★ 经典诗词朗诵

★ 生日 诗词

篇14:古韵的优美诗词

无题(五律)

惆怅独凭栏,

忽闻西楼弦。

声声诉离愁,

曲曲是哀怨。

心海微波涌,

夜色繁星乱。

谁懂弄琴意,

诗笺寄遥远。

木棉花赞(二首)

当春红炬艳,

巍巍照蓝天。

伟岸英雄气,

凌空仰望眩。

高空燃火炬,

欲与碧天齐。

万朵展红秀,

春风醉舞姬。

忆秦娥咏竹(二首)

一身翠,

古今骚客为之醉。

为之醉,

赞歌万卷,

难写妩媚!

直节傲气真君美,

绿阴遍布施百惠。

施百惠,

高洁垂世,

何须湘泪。

清香淡,

刚直屹立葱茏艳。

葱茏艳,

高节青翠,

舞风千炫。

荒山边地生无怨,

善施百惠无遗憾。

无遗憾,

君子风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四季诗词古韵】相关文章:

四季娃娃-四季作文700字05-13

四季赞歌 - 我爱四季作文400字05-17

四季说范文05-15

穿过四季范文05-15

四季调和范文05-17

四季之风范文05-17

四季花雨范文05-17

四季·美作文04-13

感恩四季作文04-17

四季更替教案04-17

上一篇:社区孝善敬老活动信息下一篇:9篇小说真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