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2024-04-30

“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精选11篇)

篇1:“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程中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再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后,我是这样来具体实施的:

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例如:在教高一学生《信息技术》的第三章“文字处理”时,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到了高中才接触到。这一章共8小节,如果按步就搬地从第一节开始这样顺序学习,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上课时不想听,上机时无事可干。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从没有学过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先学会简单基本的文字处理方法。我布置的“任务”相对容易些,让他们先学会做一个课程表,通过制作课程表这个任务,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汉字输入,如何创建和编辑文档等一系列的简单知识。对于那些学过一些基本知识的学生,我布置的“任务”难度就稍微大一些,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张自己的报纸,打印出来,然后还进行年级评比。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这一章节的学习任务也就轻松完成。

第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第五章《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网页的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教师就要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学生爱听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教师就要安排好每一个“子任务”。

用一个个“子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具体这一章的“任务”,可以分为让学生完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制作一个框架网页和制作一个动态网页。在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看一

篇2:“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摘 要 文章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出发,对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设计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型(NLC-TD)教学模式,说明了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并从教学形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 网络学习共同体 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课程远程教学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环节。比如在管理类专业中,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就是一种模拟式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教学过程,训练企业经营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工商管理模拟也是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与通常的案例法不同的是,在这里所描述的企业背景和事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属于一种“动态的”案例教学。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的决策行为,从而实现了教学由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到转变观念、训练心理素质这一层次的飞跃。

实验室或者虚拟实验室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源头。为了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的落实,我们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本文在以下称之为NLC-TD教学模式)的探索。该模式的直接目标是:以网络系统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优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网络学习共同体及构成要素

2.1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从古至今,教育在无时无刻地体现着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尽管最初这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是学习者的活动和经验与课程内容相互作用,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新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工具、情感支持和众多学习者构成的学习环境都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各类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网络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网络学习共同体也称为虚拟学习共同体或在线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使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通过网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利用网络技术管理学习过程以及进行学习绩效评价,是网络学习者进行在线网络学习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网络学习组织。

在国外,学者们很早就开始了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Rheingold(1993)认为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在网络上由许多人经过长时间的公开讨论之后所产生的社会化集合体,是促进知识发展的重要方法。Johnson(2002)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建立不同于面对面的情形,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模式包括四个要素:形成、规范、执行和解决冲突。Judi Harris(2002)在对网上众多的基于课程的远程协作项目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18种远程协作活动结构,并将18种远程协作活动结构分为三大类:(1)人际交互;(2)信息收集和分析;(3)问题解决。

2.2 NLC-TD教学模式的要素构成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本文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受众特点,提出将“任务驱动”与“远程导学”放在现代网络环境中,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并主要由学习者、助学者、网络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组成,各要素在共同体中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NLC-TD教学模式要素关系图

(1)关键要素: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助学者就是教师,他们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网络教学设计的实施者,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者制订不同的学习策略,引导学习者自主选择任务和与其他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他们还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反馈和引导,进行共同体内部各种形式的交互行为的管理和监控。而且教师在组织指导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负责针对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提供学科资料和各种网络资源,设计网络教学。在必要时还提供除了学习之外的情感支持,使学习者感觉到虚拟共同体的存在,产生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情感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完成对学习者的学术性支持并对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核心要素:学生。在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习者无疑成为了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他们有选择参加不同学习共同体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选择该目标相关的某一个具体任务的自由。学习者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可以独立完成或与其他人协作完成,也可以主动寻求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助学者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

(3)支撑要素:网络环境。该教学模式的支撑就在于以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学习活动。网络学习环境应该满足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学习和情感沟通的要求,尽量整合不同的网络交流工具,使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网络环境是按照设计思路进行网络学习管理,师生之间实时进行学习交互的根本保证。学习者之间也会方便的进行协作学习,相互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者能够感觉到虚拟共同体的真实存在,进行学习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交互活动趋于活跃,增加集体归属感。学习者利用网络工具,围绕当前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评价,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4)保证要素:学习任务。任务或者说问题是学习共同体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保证。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围绕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与学习者进行交互活动,学习者之间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协作学习,在线教师以学习目标为参照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共同体成员通过学习目标进行相互评价。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者在交流中进行指导,设计要完成的作业,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引导学习者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获取。NLC-TD教学模式的架构及创新点

3.1 NLC-TD教学模式的架构

在远程教育中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进行智慧共享,通过内部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普遍性的、实践性的问题。而对于一些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部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首先在共同体内部经讨论形成深思熟虑后的反馈,然后再请教教师,最后教师进行解答并及时反馈给网络学习共同体。这样,提高了教师答疑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部讨论,可以加深共同体成员对问题的认识。

图2基于NLC-TD教学模式的架构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远程教育活动,包括了教师活动和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包括确定活动方式以及多个活动方式之间的顺序和流程。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活动应包含启动阶段(明确目的和任务、激发活动动机等)、准备阶段(回忆先决技能、学习需要的方法、明确评价指标、准备学习材料等)、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子活动及操作的阶段和活动的总结、评价、成败归因四个阶段。

3.2 NLC-TD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1)教学形式:问题驱动,团队学习。该教学模式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远程教育特色下注重基于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合作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现代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

在远程教学或培训中所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进行智慧共享,通过内部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普遍性的、简单的问题。而对于一些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部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首先在共同体内部经讨论形成深思熟虑后的反馈,然后再请教教师,最后教师进行讲解或解答并及时反馈给网络学习共同体。这样,教师不必重复讲解或解答相同的问题,提高了教师讲解或答疑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部讨论,可以加深共同体成员对问题的认识。

另外,在实验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对于代表性、广泛性的问题,先由学习共同体进行自己提出问题,再由集体协商如何在管理实验室的实验中解决这些问题,如此的过程,就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更加符合生产及经营的实际,在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很多学生把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带到工商管理模拟实验中,由学习共同体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2)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该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系的运行机制及运行模式下,发挥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教学优势,形成操作性良好、目的性清晰、更易达成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远程教育教学实践过程。

为了避免传统教育中因为持续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活跃的思维被无情地约束了的情况,为了有效地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得到综合能力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基于网络共同体的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不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的操作步骤作鹦鹉学舌状的模拟,而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体会到工商管理模拟实验的快乐而不是枯燥无味,毕竟这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一个具有很强现实应用意义的实践环节。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远程教育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包括了教师活动和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包括确定活动方式以及多个活动方式之间的顺序和流程。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活动应包含启动阶段(明确目的和任务、激发活动动机等)、准备阶段(回忆先决技能、学习需要的方法、明确评价指标、准备学习材料等)、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子活动及操作的阶段和活动的总结、评价、成败归因四个阶段。在以上远程教育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体系的基础上,从远程教育实践环节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远程教学或培训活动设计的四个阶段。

(3)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务求实效。该模式的运行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为网络学习共同体设计恰当的合作任务,所设计的合作任务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任务具体,易于精确观察和测量;任务难度适中、明确且具有挑战性;任务具有可接受性,网络学习共同体赞同并接受合作任务;任务要与教师学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网络学习共同体成员参与合作任务的制定,可以使成员看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同时使成员的各种需要能够得到清晰地呈现,达到满足成员需求多样化特点的目的,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增强成员对合作任务的认同感,从而对个体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另外合作任务的设计要从教师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这有利于教师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

另外,设计合作任务时把任务设置在教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原有知识、生活与工作经验),使教师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任务过难或者过易都会适得其反。总之,在这个阶段培训教师需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贴近教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任务,诱导教师学生有所感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另外,可以在培训活动开始之前,告知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让教师学生清楚教学结束之后要达到的目标,对教学有一个明确而全面的认识,学习起来也较快。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学生抓住实践教学要点,提高教学成效。小结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大大超越了一般的分组学习和共同学习的认知,在理念上和方法上都优化了学习团队的建设实践,对于远程教育各类实践环节的教学都有借鉴意义。该模式立足实际应用,在网络共同体的基础上,将教学改革的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适应现代各类网络或者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甚至对于一般教育培训也具有适用性。该模式如果在实践中经过认真的检验,其运用价值可以逐渐得到释放的话,其预期社会效益将直接惠及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施教机构及教育接受者。

参考文献

篇3:任务驱动下的化学分析法教学探索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工,学结合,化学分析

一、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教学中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 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 带动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化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方式

团队教学:根据专业的要求和教师的专业特点, 组织相关科目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每团队2-3人。团队成员涉及专业教师、基础专业课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等, 人员安排尽量老中青结合便于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特别是发挥年轻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特点, 使团队更具活力, 也有利于青年人的成长, 同时要限制班级容量, 实行小班教学, 确保教师监督和辅导, 保证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取的原则:来源于企业的化学分析化验项目服务于企业, 将企业的需要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 突出核心技能, 兼顾理论。

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实际生产任务的要求, 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先开发若干技能或生产模块, 根据模块组成分解成各个项目或任务来组织教学。同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会实践技能的同时, 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3、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需要创设与当前分析化验主题相关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 发展能力。

(2) 、确定问题 (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 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 (任务) 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临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化学分析的大部分教学内容能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可以创设的情境为也很多。

(3)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 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 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4、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要突显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具体性与可操作性。学习任务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 要体现因材施教, 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能力的目标。

设计实验任务书 (教师) →领取实训任务书 (学生) →指导查阅资料熟悉仪器→实验方案初步确定→小组讨论确定方案→教师审批→陈述方案, 师生点评→指导实验操作及记录→实验报告填写→成绩评定

5、考核方式

考核由过程考核、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过程考核包括任务书填写及方案制定、方案陈述考核、实验操作考核、单元操作考核、报告书填写几项;技能考核是对平时操作技能的检验, 现场抽题, 规定时间独立操作;理论实行闭卷考试。

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 (40%) +技能成绩 (30%) +理论成绩 (30%)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法增强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 促进他们积极学习, 通过完成任务, 使他们有成就感, 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同时, 教学中的任务是真实的, 通过任务的完成, 也就进行了实践活动, 所以任务驱动法也是培养学生能力 (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很好方式, 教学效果大大好于传统教学: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升, 满意度测评良好, 同时得到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2、任务驱动法促进了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要教好学生, 教师本身就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所以任务驱动法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3、任务驱动法增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需要不断由教师进行指导, 接触时间增多,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

4、任务驱动法将教书和育人充分统一在一起。学生的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实际企业的文化, 能自觉按照企业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一方面学到了知识, 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的行为按照企业的标准要求自己, 使知识和行为充分得到了融合。

参考文献

[1]、李辉, 高职化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 教育与职业, 2010, 8.

篇4:“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任务驱动;材料作文;语文教学;新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作文教学与考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学生发散思维、推理思维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一在各教学实践领域被广泛和成功运用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新课程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新变化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教学总目标包括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感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据此,高中作文以往的传统材料作文也逐渐发展成为新材料作文。

传统材料作文从构成上以“社会热点”“名人故事”“思想道德话题”为主要内容,旨在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独立思考,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逐渐从选题立意、构思行文、写作手法上呈现出“模板化”“格式化”等弊端。新课程标准下,新材料作文的出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从数量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两则、三则甚至多则材料,其中这些材料的内容既可以是相互补充的,也可以是相互对照的;从材料的形式来看,可以是图画(通常为漫画)型的,可以是文字型的;从表意方式上来看,有些是表意直接而明确的,有些是需要一定的联想的,还有一些限定不多,自己提取最佳立意即可。

材料作文作为高中作文的最主要构成呈现的这些变化势必也给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些改变。一是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新课程下,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和一些思维方法深入思考、探寻、论证并揭示材料背后蕴含的本质;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中心,而不是教师单方面施教。在这种变化之下,笔者将结合被广泛运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论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如何进行。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组明确的任务之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动利用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索或者是互動协作,找出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便是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感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可以最有效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避免了以往教师单一程序化的教学;再者,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主动和富有激情,能够通力合作和接纳他人意见,亦能够独立思考和探索。

总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比后不难发现,它和作文教学的结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实践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成功实践,笔者探索了以下几种有效途径。

一是设计有效的任务驱动形式。如作文周报、辩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我们以作文周报为例,举办作文周报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提出任务和提供材料以及将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周报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周报。材料是共同的,但不同的小组成员可探索自己小组的周报内容风格、体裁和主题。为完成此任务,学生将能够对材料的看法充分表达与交流,也能互相尊重,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所有小组的周报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可引导进行评比和选拔,而这一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交流和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二是探索多样的积累途径。首先是素材和题材方面的积累。高中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和材料不足,引用早已过时和用滥的材料,比如提起爱国就是屈原;说到意志顽强就是司马迁,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体验。据此可以在平时课文的教学中适当设计拓展阅读和观察记录生活的任务,激发学生以小见大的观察和发散能力。再者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积累。实际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只会写议论文,写议论文时议论手法也往往局限于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窠臼之中而缺乏灵活性。因此,笔者建议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只在作文课上给学生灌输“写作模板”之类速成的东西,而要将写作能力的提高融入日常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材的课文篇篇经典,不仅是情感道德上最好的营养品,也是写作技巧上佳的典范,通过教学任务的驱动,使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美,还要能够学会如何创造美,自己写出美的多姿多彩的文章。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能够贴合新课程下高中作文的新目标和新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驱动形式,探索多样的积累途径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迪.松原市实验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教学方法探析[D].延边大学,2014.

[2]黄小群.高中材料作文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教学[J].考试周刊,2007(8):106-107.

篇5:“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文章引入任务驱动教学, 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即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完善反馈纠错过程。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教学任务;

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是教学问题中的重点。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需要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 更需要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创新和开发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 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更没有去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新能力[1]。想要培养出计算机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就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设立任务驱动教学法, 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多一些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 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是让教师在教学方面设置任务,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并且积极地完成任务, 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进一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慢慢引导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2]。此外,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 能够充分展现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优势;第二, 对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第三,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教学更加深刻;第四,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能力, 并且学会了合作学习;第五,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第一,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任务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特别是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课程中的掌握内容为教学中心, 例如, 在“C语言程序设计”有关函数学习中, 教师应对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即使用函数对程序进行编写。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其设置为首要的任务, 时时刻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从易到难的教学。

第二, 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把课程的内容与目标进行充分的连接, 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可以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中提取, 并且积极地把学生带动到这个学习任务当中, 任务内容观点要新颖, 内容多样化, 并且要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样学生才会对这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 才会更好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3]。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 对任务内容进行讨论、整理, 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 创新自己的思维能力, 并且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 实现学生间的互动, 交换彼此的看法, 实现共同学习[4]。

第三, 完善反馈纠错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并且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改正, 把学生尽快带入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共同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以进行单独的辅导, 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5]。例如, 在计算机操作中文本选定的方法有很多, 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任意文本选择时可以将光标放在起始处, 在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左键, 将输入点置于文本结束处, 并单击左键。也可以单击左键后, 将光标直接移到文章的结束的地方。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促进学生之间的借鉴交流、取长补短, 最后让教师进行点评, 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空间。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 对基础知识必须能够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把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广泛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红艳, 李霞, 才秀凤, 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 , 10 (21) :146—147。

[2]左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 , 30 (8) :142。

[3]李红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软件 (教育现代化) , , 15 (3) :160。

[4]宁伟, 于永春, 杜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 , 20 (1) :102—105。

[5]刘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践研究[J]。消费电子, , 17 (4) :172。

篇6:“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当前《软件逆向分析》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技术讲解一应用方法举例一分析总结归纳。整个过程大部分都是以教员教学为主,学员学习同步跟进,期间少有穿插一些课堂讨论或实例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员主动在传授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员被动在接受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被动者。继而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员的成绩还不一定是教员教学水平的真实反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员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实效性较高。但其最主要的缺陷是作为学习主人、认知主体的学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有混日子的情况出现,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在被教员牵着鼻子走。这种模式与目前任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求相差甚远。短训班与岗前培训班的教学活动要求学员变被动“要我学习”为主动“我要学习”,站在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角度去规划和构建学习活动。学员基于这种理念制定出来的学习活动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新需求,合理设计任务内容

目前,我院各类短训班和岗前培训班等任职教育与专业本科学员的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最大的不同在于:任职教育侧重于实用性,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直接面向学员岗位任职需求,教学目标更要从实际工作的切实需要出发来进行考虑,教学内容设置要尽可能的为了满足一线单位能用、有用和好用来设置。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选取是最重要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选用任务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学员兴趣程度的高低,同时任务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及实施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员的积极性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效果。任务的选取要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四个方面的要求,要符合学员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交互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员探求、获取和运用知识。趣味性要求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员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员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就是失败的,就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选取的任务和案例都具备强烈的神秘色彩、趣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员有很深的吸引力,能激发学员强烈的探究欲望,完成任务后学员能获得极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综合性既要求尽量保证任务涵盖教学单元中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及技术的运用,又要拓展最新的方法和手段。这样学员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综合运用技术和方法来为实际工作服务。实践性是强调任务紧贴实际工作的需求,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环境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空洞和理论化。创新性要求在任务设计时尽量不要把所有技术手段都呈现出来,要给学员埋下一种神秘感,要给学员留下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欲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员深刻的记住所学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有三个,第一个目标要求学员能够熟悉一些典型的软件逆向分析理论和技术,第二个目标要求学员会用一批常见的工具来进行软件特征与行为分析,第三个目标要求学员掌握一套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逆向分析方法,使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可以更快、更准地贴近真实工作。这三点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本课程“以理论技术为指导,以软件工具为手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学员软件分析素养、提高逆向分析技术水平,创新解决逆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7:“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改善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所演示的步骤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跟着课堂的脚步进行操作,但是,依旧有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时,老师可以在下一节以提问的方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这种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到所有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只需要老师引导即可。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紧张感,从而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1.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这种驱动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搜索一些网站时,可以选择一些信息搜索的方法,进行目录的检索或者关键词的搜索,就像要搜索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可以先创建一些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从网上先收集相关的材料,然后由学生自己担任课堂的主角展现一些风俗,比如民族舞蹈等,都可以作为搜索的关键词,从而找出情景所需的素材,展开相应的活动,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1.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篇8:“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1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内容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其主要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达到学习计算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的目的。[2]总之,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目的,利用老师的指导以及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主体性、目的性、探索性和合全性。其主要是在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支持下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学生来完成任务来实现教学目的。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实际的操作来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就业能力。[3]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求计算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将其分成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任务。 因此,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学内容设计在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 在老师的辅导以及同学的合作间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以及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利用对任务完成性的要求,学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取得成就感,随着任务完成进程的加快,学生的成就感也在一步步增加。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2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也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所以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对计算机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了,因此需要采用任务驱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其的普及率,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新颖的计算机软件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学习的主动性。[4]总之,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外在条件。由于计算机教学具有独特性,使得任务驱动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基本的、简单的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升自我的素养以及技术水平;第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硬件条件,使得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学;第三,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以往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结构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其也促进了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在不断地累积。现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以前的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任务驱动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提供了条件。任务驱动主要是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利用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5]因此,也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作出了要求。而现在的学生也具有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以满足其日常自主学习的需要。总之,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也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这一举措是非常明智的,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以往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分析总结得出。其实施过程依赖于计算机理论的指导,通过做任务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的学习。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实践基础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设计任务教学中的任务时,要将实际的计算机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氛围下,让学生完成计算机学习任务。 学生在这种学习方法中起着主要作用,是任务的主体,而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着激励辅导的作用。

3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要求计算机教师在设计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时,必须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计算机教师在设计任务的同时应该考虑许多问题:主要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情况,因为学生的年龄大小决定了其认知程度有差异,因此,要求计算机教师在选择学习教材时需要进行认真仔细的筛选,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及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时必须保证学习内容是从易到难,操作过程是从简到繁。例如在学习幻灯片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与教材充分结合,设计出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达到学习幻灯片的目的。[6]在设计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可以利用分解步骤的方法来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将学习步骤分为多步,这样有利于有效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些教学任务的促进下,学生不仅仅能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兴趣,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随着任务完成的越多,成就感也就越大。同时这些任务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在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式的促进下,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强化创新性思维。

2)要求计算机教师合理地把握与掌控课堂教学中的任务的形式和节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设计任务的时间,在设计任务的同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任务的主题,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都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例如在学习了Photoshop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可以给学生适当地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比如处理照片以及剪辑照片,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幻灯片这款计算机软件的强大的作用,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兴趣性,能够自主的开展学习任务。 此外,计算机教师还必须合理地把握教学任务的节奏,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不同,所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会有所不同,根据实际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布置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3)要求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突出学生是学习、探究任务的主体

中职业教学的主旨就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利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探究,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很好的参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学生之间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例如在利用计算机网页制作软件制作文字标题时,可以让标题文字依顺序出现,并且将所有的字符和文字都进行一次旋转。[7]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先相同学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并且自主探究其他的变换方法,探究功能强大、版本高级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共赢,利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4)为了满足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的运用需求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但是因为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必须调整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互评、自评以及教师的点评等。评价的重点是对任务的完成过程的评价,不能仅仅注重结果。

4结语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还需要掌握未来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技能。如果利用传统的方式来实现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很难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也不能使学生的素质水平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 所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教学任务的设计也必须对学生为了的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中职学生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学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包括为企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具有较高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的技术人才。为了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既满足了市场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要,其过程也符合了中学职业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学习与计算机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该文主要是明确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内涵,对中学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篇9:“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 作用分析

高中学习科目中,物理属于一门具有公理化逻辑体系的学科理论,绝大部分高中生都认为高中物理是一门难度系数比较高的科目,需用清晰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扎实的理念知识才能理解消化。本文将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型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1],指学生通过老师的帮助,以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中心,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自主运用,并在限定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法。老师布置的任务既包含学生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又包含适当的能力训练和学习精神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的。任务结束后,老师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型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创设与本堂课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源于生活,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将其与实际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将物理学习生活化,以此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学生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而且实际生活中遇上类似问题后,更善于开发脑筋思考,通过生活联想到课堂所学。

2.教师创设任务[2]。任务式驱动教学的关键是任务设计,教师应根据本堂课创设的情境,将任务与课堂目标紧密结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能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学习。任务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一般来说,任务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仔细研究,确定学生在课堂上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创设任务紧密结合。然后分析本堂课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进行精心的任务设计及指导,进而帮助学生攻破学习难点。最后通过以上两个步骤设计任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个操作可行的任务。

3.实施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进行任务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详细讲解一些新知识,或和学生知识经验联系不多的知识,以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予提示和帮助。

4.任务评价。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价,正确合理的评价能对后续教学产生好奇心和憧憬。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同时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综合能力考评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后者一般包括与他们合作、安排任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创新等方面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身努力结合已有知识,计划和调整学习过程,通过真实体验建立起对物理学科概念、物理学习方法、物理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并通过从“做中学”和从“学中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的同时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一个个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实际操作可行的任务。在任务驱动作用下,学生会竭尽全力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想上形成紧迫感,不会有传统课堂上依赖授课教师的心理,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状态,并且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热情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在教学环境中通过具体任务完成实现学生学习、认知上的突破,由于物理学科中实验题材相对较广,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在课堂上非常适合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庆举.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08-110.

篇10:4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

历城二职专

刘善华

建筑CAD的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实践应用才能熟练运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筑CAD课的内容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涉及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事先给学生给定适宜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在我校建筑专业教学中逐步应用。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就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

1.“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基础差异。

学生在建筑CAD学科上的层次差异性很大。比如我所带的学生中,有的对计算机操作较熟练,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每个“任务”中涉及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的规模不宜过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3.“任务”设计要注意建筑CAD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注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避免建筑CAD以单纯的技术教学,通过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涉及天文、地理、美术、科技社会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篇11:“任务驱动”教学案例的分析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有自学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版画教育因为其自身特点,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中已广泛开展。本文就现有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版画教学适龄者的特点提出了版画教学的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该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表达、表现和协助等能力。

【关键词】版画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201-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越来越要求人才具有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因此,从客观上对现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缺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需要改变的要求。

而近年来,由于版画自身特性,即在构思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制作时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多人协作能力,版画教育逐渐被世人认可。版画教育已正式纳入欧美国家的现代美育教育中,同时也被教委引入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当中。但现今的版画教学并未提升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对此问题的出现,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现有版画教学的模式;二是,版画教学适龄者(7~15岁的中小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一、现今版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版画教师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总体到细节的教授方式完成版画教学的。教学过程不会因个别学习者的喜好任意改变,适龄者的学习过程是根据外界制定培养目标来进行的,是按照一定教育计划来完成所需学习的内容。

因此,可以看出,现今版画教学注重的是对版画整个知识体系的传承。希望在传授具体制作方法,提高学习者手脑协调能力的同时,对版画的历史、适用范围和可以采用的手段加以介绍。就其本意是有利于学生对版画的全面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一周一次的课程,很难让学生在把握版画全局的同时,提高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最终导致“面面俱到,面面都不俱到”的现象。

二、版画教学适龄者的特点

现今版画教学主要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传承,学习具有间接性,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其学习过程是高效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丰富知识。但由于年纪的原因,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实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协助,教师需要对丰富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取舍。教师需要针对版画教学,寻找出一个合适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版画教学的“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就是针对版画教学自身的特点、适龄者现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所提出的,它主要是糅合了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而总结得到的。

案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案例为教学媒介,遵循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学生的分析探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的样式[1]。其主要过程是:呈现案例程序,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归纳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目的旨在对知识获取和对能力的培养。

其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事例分析作为主要的形式,学生从实例出发,通过分析问题、资料查询、归纳总结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版画教学。

任务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所谓任务驱动,是指通过完成一项或多项与学科相关的任务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2]。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作为引导者监控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的全过程,并作出任务情况的反馈评价。

基于上述两个理论的特征,在版画教学中实现“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针对版画多个阶段的目标,将每个阶段目标细分为多个目标;通过对目标分析,拟定多个任务;通过多个案例教学任务达到版画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由教师拟定好一系列相关的教学任务;在开展某一任务时,教师通过展示某任务的结果和相关的过程(案例),使学生了解该任务最后的效果和实现过程,通过对案例的认真研究和模仿,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完成该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而学生除了在教师演示时需集中注意力外,其他时间均可自己安排活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独立学院课程改革的论文下一篇:瓷砖修补实用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