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

2024-05-24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通用8篇)

篇1: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要把握好方向,这个方向有两个参考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课标》对故事教学的要求。语言技能一级对故事教学要求:听做,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读写,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语言技能

二级对故事教学的要求:听,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说,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进行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读,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玩演视听,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话剧;我们来提取里面关键的动词,就会知道故事教学的目标是听懂、读懂、朗读、表演描述或者讲述所学的故事。听懂就是无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读懂就是淡化了知识目标,强调技能目标:也就是学生用什么方法读懂了,就是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读中获取阅读策略。朗读就是语气、语调、情感体验。我们要关注吴老师设计的六年级第18课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的体验。她没有让学生去听录音跟读模仿语气语调,而是通过了品读体会感情的方法。对于这个故事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的读来体会这三个拟人化的风筝的心理活动。表演描述或讲述:让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来把自己学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达到情感的内化和升华。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安排不同的任务。基础不好的就在表演的时候说一句话,请老师们关注吴老师的课在最后的表演的环节是怎么做的。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去掉一些提示词汇或者句子,让他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故事。老师给学生一个推力,有一个梯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去达成。

第二个标准是本节故事课要达成目标:也就是老师要让学生表演故事、续编故事、复述故事、还是针对某个部分的续写。这样的展示环节决定了你的故事教学设计的方向。五年级Lesson18 Little Zeke Sends an Email刘立伟老师决定让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六年级Lesson18Three Kites in the Sky吴凤慧老师决定让学生表演故事。两位老师的这种展示方式就决定了她们的板书呈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板书必须得是词图共建支撑,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复述或者表演的时候有所支撑,降低Post reading 环节的难度。

所以我们老师准备故事课的时候,在备课的前一定要先决定故事最后的post reading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还要知道自己的板书怎么去呈现,然后再去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这是王娇老师分享的。

我这里借鉴了王娇老师总结出来的故事教学的武功心法。故事目标明确,理解表演复述,开门见山导入,课型特点突出,故事泛读细读,不同情景呈现,图片预测验证,修正提炼重点,扫清知识障碍,听说读演运用,问题层层递进,理解目标达成,寻读略读细读,培养阅读策略,默读朗读结合,读的方式合理,理清故事脉络,确定表演方式,词图共建支撑,表演目标达成。结合这个心法我们来一起学习故事课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撰写过程中,一定心中有目标。故事教学设计的撰写分为三大板块:pre-reading , while reading, post reading我结合刘立伟老师和吴凤慧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设计故事课的三大板块。

我们先来看在这三大板块中我们要做什么?pre-reading: 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故事话题,为进一步阅读扫清障碍。while reading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借助图片读懂故事。注意在每一个阅读活动前,明确给出阅读任务。如了解故事大意、捕捉具体信息、记录文章要点或具体信息、回答事实性问题、将事件排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等。post reading三、四年级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五、六年级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或讲述故事。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改编故事。

接着我们结合两位老师的设计来具体学习在三大板块中,她们是怎么做的。

(一)pre-reading: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利用图片激活预测。在引出话题的时候,要做到开门见山。没有拖沓,这是因为故事课型特点决定的,为后面的表演复述留足够的时间。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故事课是不可以提前预习的。可以留一些与故事课相关的任务。请你关注吴凤慧老师是怎么开门见山引出话题的,为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的。刘立伟老师是怎么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的,如何利用图片激活预测的。

(二)While reading: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检查学生借助图片读懂故事的程度,怎么检查?就是读前给出明确的任务!我们老师得知道:在让学生读整篇故事或者几幅图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想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呢,还是想让学生捕捉具体信息,还是要将信息图表化,还是要让学生记录文章的要点或具体信息,还是让学生回答事实性问题,还是将事件排序,还是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呢?……请关注刘立伟老师和吴凤慧老师的课,她们给学生读前布置的任务是PPT上打钩的几个。在While reading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学生学习这些阅读策略将来能够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阅读策略有哪些呢?有略读、寻读、预测、猜测词义。我们结合两位老师的课来看一看都在什么环节体现了这些阅读策略。1.略读(skimming)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请老师们关注六年级故事课中,吴凤慧老师在匹配三个风筝的名字的上面是怎么体现略读的。2.寻读(scanning)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主题词,关键词 请老师们关注六年级故事课中,吴凤慧老师在讲解中风筝的特征和他们后来在做什么的过程中是怎样运用寻读的。刘立伟老师在五年级故事中是怎么运用寻读的。略读、寻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寻读找关键信息;略读:读图2~4,讲了什么,感觉像是语文上的分段,总结段落大意。用表格记录文章要点或具体信息。3.预测(prediction)预测是阅读过程的重要一环。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地预测---验证与修正---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请老师们关注五年级故事课中,刘立伟老师在讲解中是怎么样完成这个预测阅读策略地培养的。4.猜测生词意思(Guessing meanings of new words)请老师们关注:六年级故事中:tail/ wonderful/ look up at的处理;五年级故事中:everyone/no way/sentence的处理。注意:见到生词要处理,理解意思,一带而过即可。

这些阅读策略都是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的。那么我们运用默读还是朗读呢?默读和朗读二者在读的方式、速度、目的和技巧运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面提到的阅读的心理模式和阅读策略,指的都是默读。

朗读一般是为了传递信息,而默读则主要为了获取信息。

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和停顿的等技巧;默读却需要读者掌握熟练的浏览技巧,在迅速的目睹中抓住主要线索,追踪具体细节,进行正确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王蔷,1999)。注意:学生能够朗读故事和语篇: 不是齐读,而是一起读。所以吴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进行了示范读,和学生个别体验朗读,而没有跟录音读是因为录音中的人物情感体验不是很明显。

(三)post reading情感主线: T: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老师最后故事课必问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寓意。

设计故事教学的四点注意事项:①一切跟着目标走;②每一个环节要深挖;③情感和学习策略决定课堂的“血与肉”,能够让一个课堂活起来;④课本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要与生活结合去设计教学。教材是生活的压缩,课堂是生活的释放。

最后分享一下王娇老师对比的故事教学与长篇语篇阅读的共同点和区别。共同点:读,让学生在读中运用学习策略获得技能目标,长篇阅读:知识目标:语音、词汇、语法;接触----感知------发现-------教师总结归纳。这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故事教学:没有语音词汇语法;有语气语调;词汇是扫清障碍一带而过,往下进行,为表演留时间。理解表演复述,这个目标达成就可以了。淡化了知识目标,强调技能目标。预测、寻读、略读、图片猜测,提炼梗概。(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体会故事的寓意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今天我和大家就学习到这里。

篇2: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

一、故事教学的优点

引人入胜的故事,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读故事时,学生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故事中许多词语的重复出现既自然有令人愉快,这样语言方面的困难就随之迎刃而解了。

为了读懂内容,孩子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讲故事活动提供了各方面的语言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听和读的熟练度,又能培养他们说和写的流利度。当学生聆听和阅读故事时,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内容,因而也得到了推断、猜测字义的训练。而当学生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活动,在尝试的过程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英语故事能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一种外语的语感,使他们熟悉各项语言内容和句子结构。讲故事和表演故事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好恶,交流思想,并成为其他活动的一部分。在表演故事的活动中,学生有时当观众,有时又拥有观众,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这些活动既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又能使学生熟悉词汇。许多故事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也丰富了他们在地理、历史、数学、自然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故事课教学的实施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现有的语言水平、理解力的故事作为教学资源。根据故事的具体要求布置教室,准备道具。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学习的最佳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下试以英语故事《The Clock》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故事课教学的操作方法: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力及表演力并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步骤是:

1、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故事大意(借助图片的帮助)。全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

2、学生听两遍故事录音后,回答教师的相关提问。此过程是学生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教师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程度及词汇的认知度。

3、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将教室前面布置成几个相关场景—— the garden , the hall , the bathroom , Mike’s bedroom , stairs。教师可一边布置一边提问:Where is the garden ? Where is the hall ? 学生熟悉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情景,并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了解。

4、教师选出三组学生准备表演故事——每组为6人,分别饰演迈克、爸爸、妈妈、小偷甲、小偷乙和警察,其余学生为评委。

5、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学生不需说出对白,只需对口型即可)。

6、其余学生担当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及最佳配角各一名。此活动可让学生精力更集中地关注故事表演,并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同时,也可让台上的小演员更投入地表演。

三、故事课教学的探索

在故事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完成默读和听录音的过程后,对整个故事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此时要求学生配上对白完整地表演这个故事还为时尚早,学生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这时我们让学生抛开对白,进行对口型的表演的话,学生的情绪会立刻高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学生只有听懂并理解了故事的对白,才能作出相应的表演来。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及理解力。通过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于他们表演的故事里的对白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故事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篇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

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

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 激发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改变英语教学策略, 将故事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而故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教学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时, 就可以用故事来呈现新学的词汇。比起实物呈现与图片呈现方式的单调和枯燥, 故事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让小学生在其感兴趣的语境中学习新词汇, 学习语言表达。

(二) 传递丰富知识

故事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 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老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懂得故事中的道理。例如, 我选择的是一则故事材料“Cinderella” (《灰姑娘》) , 由于原著文字较为复杂, 涉及到的语法点较多, 在此不一一举例。文本呈现的形式主要以教师朗读为主, 辅以大量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读完这则故事, 我问学生从“Cinderella”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发言中来, 有的学生从中明白了:无论面对怎样的遭遇, 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应嫉妒他人的长处, 而要谦虚地学习他人的优点, 从而完善自己;还有的学生从中体会到, 每个人都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幸福来临前, 需要耐心地等待。学生从同一则英语故事中, 领悟到不同的道理, 并运用这些道理反思自己, 反思生活, 这也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之一。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素材和体系不够完善

英语中有一则谚语,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意思是说, 事物都有两面性, 凡事都有利弊,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虽然有许多优势,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故事素材不够完善, 没有真正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故事体系还不够完善, 部分教师单纯地引入国外小学生的故事书进行教学, 殊不知国外小学生与中国小学生的语言层次差距极大, 语言背景也不同, 导致故事素材的内容跟小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最终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二) 词汇、语法难度过大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比较有限, 面对故事教学中出现的生词和复杂句型, 在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的背景下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 更谈不上趣味性的教学。以“巴啦啦小魔仙”这篇英文故事的教学为例, 教学内容虽然是深受多数小学生喜爱的“巴啦啦小魔仙”的英文故事片断, 但翻译起来有很多复杂的词汇, 语句也不好理解, 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预期效果。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

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 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之一是这部分教师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故事教学的方法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设计过于理想化, 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如有的小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注意力过多地被故事所附带的图片吸引, 忽视了教师的讲授;有的小学生以为故事教学就是教师带领他们在课堂上玩乐。而教师大多也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讲故事, 或给学生播放故事的音频, 不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无法顺利进行。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些适用于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 供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 听的方法

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故事, 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旨, 然后播放录音,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并回答相关的问题。例如在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教学中, 上课时可以先由教师放置bird (鸟) 的图片, 并对学生提问“Where’s the bird?”引导学生用“It’s on/in/under/behind the...”来进行回答。

(二) 阅读的方法

在学习Unit 7 On the farm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找出农场里有哪些动物,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动物, 并模仿它们的叫声。小学生普遍喜欢表演, 让学生在故事扮演中学习英文表达, 他们会为了表演而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使用这些英文表达, 主动地阅读教材。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 使小学生明白动物叫声在中西方的不同表达,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 创新和思考的方法

篇4: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一、师生互相“讲故事”

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最喜欢的一个词语,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趣的东西关注性也更强,所以能让学生认真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在教学过程中融进一些小故事,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创设更为直观形象的英语场景和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都会轻松许多。此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牢记英语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不仅在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对于故事引导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述小故事来引导学生,更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调动积极性,这样互相地讲故事,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相对平等的学习地位,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意愿。

在三年级上册中的unit2中的part B部分,讲述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在这篇文章开始讲述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少许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重述一遍,当然也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这样不仅将课堂内容先入为主地融入进学生的脑海中,更是充分利用它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课程补充,以专业的语言把故事完整地讲述给学生听。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突出了“故事”的引导性,还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并且学生也会带着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故事。

二、通过插图延伸学习

在小学的课本中,出现得最多的不是文字,而是插图,大多数的学习内容,都是通过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来说,更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是颜色丰富、故事性较强的插图。这些插图中都含有自身特定的隐性信息,有效补充并延伸了文字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字内容实现更加充分的理解与掌握。或许有时候教师会体会到对学生运用再多的文字知识来解释某件事情,抵不上用一副直观性较强的图片来讲述得到的效果好。

在三年级上册unit4中,read a story讲述了鱼与猫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这部分的讲解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图片进行讲解,要学生找出图片中猫和鱼前后表情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将整个故事整体性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来,然后老师再联系课文内容将本课的语法与重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这样最大程度地利用插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就是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为什么出现如此丰富的插图的原因。插图并不会因为色彩鲜艳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要将插图充分的利用进教学当中,提升课堂效率。

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需要的是教师不断地思考与创新,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语言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第二语种的学习,教师可以由此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当然,能充分利用故事引导教学不止以上两种方式,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激情,拓展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在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有效地教授英语知识;同时还应注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英语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动性与自主探究性,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加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使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课堂,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良多。

篇5: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

“不!”忽然,一个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柜台,摇着手,对小学生说:“小朋友不宜用这样的东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学会简便算法。有了好算法,有时候算起来比计算器还快呢。”

大家一齐把目光集中在小矮人身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外号叫“半截儿”的小“5”。

“什么?你能比我的计算器算得还快?”售货员奇怪地问。小“5”说:“你不信,我们试试。”说着,小“5”对大家说:“你们随便报一个数,求这个数乘以5的积,售货员请用电子计算器也一道算,看谁快?”

“好!”大家一齐喊道。观看的人群中有人先报了个算式“246×5”。

“1230”小“5”脱口而出。

“314×5、289×5……”

“1570、1445……”小“5”一口气报了出来。

售货员还未来得及操作完,得数就被小“5”说出来了。

“好啊!”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小“5”笑着说:“这叫做‘添零折半法’,因为5是10的一半,一个数乘以5,只要把这个数扩大10倍,再折半就行了。比如,246×5=2460÷2=1230。”

“我们再来比一比。”售货员不服气地说。

“好,我们来计算任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小“5”说。

“等于3025。”小“5”真快,一下子又报出了得数。

这时候,连售货员也佩服小“5”神速的口算能力了。小“5”说道:“任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只要把它的十位数字乘上比它大1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上25,就是结果了。例如75[sup]2[/sup]=5625,56就是7和8相乘的结果。

“哈哈,这样算快极了。”

篇6:小学英语教学故事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确,爱是教育的前提,爱与教育不可分离。

这个学年,我任教六(2)班英语。这个班学生一直以来都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者居多,课堂纪律性也比较差。因为我早已领教过他们的“厉害”,故今年还算“游刃有余”。每当新接手他们班的语、数老师叫苦不迭时,我还在暗自得意自己的“招数”有效。正当我陶醉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不能自拔时,这周一发生的事情打破了这份“平静”。

按照惯例,每个周一早上六(2)班都在晨读英语,这个周一也不例外。像往常一样,我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准备开始我一天的繁忙之旅。可是,眼前的场景令我所料不及:扫把、拖把东倒西歪,废纸、食品袋散落一地,几个男生你追我赶,其他在座学生也乱哄哄,可谓一片“狼藉”。“好好的一个早自修,就这样被你们糟蹋了”想到此,我的怒火一下子就串起来了,再想起他们平时差强人意的表现,我更生气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劈头盖脸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过了几分钟,我冷了下来,同时一种放任自流的消极想法油然而生,“你们真的令我很伤心,失望,你们不想学英语,以后也不用学了,我不管你们了,随你们

怎么样子,你们的学业成绩好坏都与我无关。”就这样在冷冷的交代中下课了。

但就在中午,我来到办公室意外收到了一张卡片,上面写道:“Miss Duan,您别生气了,今天我们表现很差,值日没有做好,晨读也没读,让您失望。扪心自问,您真的放得下我们吗?全然不顾我们这些喜欢您的孩子了吗?不能吧,不然您还生气干嘛,还强调您的寒心干嘛,还强调您要对我们放弃干嘛?而如果您去问每一位同学,他们心底愿意被您放弃吗?Miss Duan,我们很顽皮,经常惹您生气,可我们会改正错误的,请给我们一点儿时间,我们会努力的!”面对卡片上的笑脸,我的心情一下子豁朗了。想想也许这样说伤害了好多学生,实在不应该。于是,我手持卡片走进教室,真诚地向同学们道歉,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也许就在阵阵掌声之中让我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使我们更亲近了。果然,在近两周的英语课上,积极举手发言的人多了,调皮捣蛋的人不见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小学英语教学故事——教育需要耐心

小俊是班上有名的捣蛋鬼,每次上英语课他都会变了样来吸引别的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让我很头疼。作业也经常不做,为此我还特意找他谈了好几次。可是效果并不好,他根本不理会英语,上课做别的事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作业根本不做,找他谈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他我也只有摇头叹气的份。渐渐地我也没拿他当回事了,也不会去理会他,只要他不要太过分,我也就让他在课堂上“自娱自乐”。我以为这样的情况会一直这样持续到毕业。上段时间主任去听了我一节课,在课堂上她发现了小俊的“格格不入”。课后,小俊跟我谈起了小俊,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法。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确,小俊这种情况的形成,我有很大的责任。因为我对他的置之不理,让他养成了在英语课堂上的“特殊待遇”:不用听课、不用跟读、不用回答问题、不用做作业等等。因为他知道,英语老师不会对他怎么样。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做法,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对他再耐心点。如果我能对他耐心点,对他友善点,多尊重点他,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经过师父这么一说,我开始在课堂上关注起了他,开始发觉他细小的闪光点,偶尔也会表扬他。也许是很久没被表扬了,似乎我的表扬起到了点作用。第二天小俊拿着作业本跑到办公室来给我改作业,我很开心,因为这是这学期他第一次主动做作业,还主动拿到办公室来给我改。我高兴,是因为他进步了。也许我的表扬迟了,也许他又会老毛病重犯,但是我不会放弃他,我会友善地对待他!

其实在我们每个班级中,像小俊这样的学生或多或少总有存在,那就请我们的老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友善,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更不能放弃这样的学生,不要让他们养成这种“特殊待遇”。

作为老师,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追求。实际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尽如人意。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老师的、当家长的要耐心,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不要逼,不要把学生一时的学习失败看得太重。更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只有热爱学生、善待学生,才能为人师表。做老师的对学生要宽容,要友善地对待他们。只要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做人的好习惯,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基本达到了。至于学习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能力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并不是最要紧的。现代社会,信息剧增,一个人穷尽一生,知识也学不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懂得怎样进行学习。将来长大成人以后,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去创新。

小学英语教学故事

小学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为主展开,主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感受简单的英语,并尝试着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借助图片、玩具等引出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如喜欢什么食物、喜欢什么颜色等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游戏激发情景。游戏也迎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竞赛则永远是一剂课堂的兴奋剂,培养他们合作协调能力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意识。如本学期针对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我推出了人人争做小明星的竞赛项目,具体有:朗读小明星—培养他们正确的语音语调;词汇无敌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多才多艺星—训练他们创造英语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诗歌天王星—培养他们学英语、说英语的兴趣。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单项竞赛中这些学生心里充满成就感,更自信,也就更喜欢英语了。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故事

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来,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效果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在英语课堂中我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效果很好。所谓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把小故事,歌曲,笑话,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课真正活起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在课前,我是以歌曲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please,stand down.”(动作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们更是喜欢,甚至有些孩子编的动作比我编的还要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形成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了。对于游戏,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的。

二、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猜一猜”等游戏都是常做的。我在设计游戏时还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及适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竞赛性的游戏,孩子们更是喜欢。利用游戏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在教授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删除添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者推后。比如说,在三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上,我不是急着要学生记单词、学句子,而是把课文中的小诗编成一首顺口的儿歌,学生熟悉了这首有节奏的韵律诗,也就学会了课文中的新单词,这样就降低了学习课的难度。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还有在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描述人感觉的单词后,我尝试让学生利用这六个单词进行讲故事比赛,只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描述一个故事,然后评出最佳讲故事能手,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保持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课上,我把他们所学的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音乐,画画,甚至还可以结合比赛、游戏等等。

总之,要设计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说编儿歌、做动作、演小品,这些学生都是很喜欢的。英语教学就是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

我的英语教育故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上课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而记单词又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对于枯燥的单词教学容易产生厌倦感,上课时很难达到教师期望的效果。而词汇教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魏尔金斯(1972)曾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尽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好新单词。一般而言,词汇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就是通过实物体、图片、动作、表情等让学生印像深刻,从而提高记忆力。

(二)、说唱法

让学生听歌谣、说Chant,在说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有效地学习方法。欢快的音乐、生动的flash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可以跟着唱,手脚并用,这样不但增加趣味性,也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说唱歌谣,学生也能很快记住新词。

(三)、踩地雷法

教师准备好一些新学的单词卡片,抽出一张告诉学生这个是地雷,例如规定单词pen为地雷,然后学生读教师所呈现的单词,当看到地雷pen时,则不读。对于读的学生,全班要一起对他说:One,Two,bomb!每到这时学生都很开心,再反复多练几次就能把新单词掌握了。

(四)、比拼法

教单词时分好男、女组,两组大比拼。小孩子都有好胜心,抓住了这个特点,孩子们学的时候就很卖力,怕输。然后一男一女依次混读,读不到的就站着,看最后相同的人数中,男女生谁站的最多,那一方就输了。然后再给他们机会,再带读,再比,这样他们自然就会用心学,好把对方打败。几次轮流下来差不多就把新单词学会了。

(五)、打老鼠法

这个是从小朋友玩游戏中得到的启发。就是叫学生拿着单词卡片到讲台前蹲成一排,按一定顺序突然站起来,下面的学生则要大声读出他手上的单词,对了的老师就敲打他的头,并继续蹲下,如果学生读错了,那拿着单词卡片的学生就要说出正确的读音,并可以站起来休息。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单词没学会,再多教几遍。直到打完所有的老鼠。这个游戏既激发了下面学生的激情,同时也锻炼了讲台上的学生,不会让他们无事可做,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读准,记熟了单词。

篇7:小学英语教学故事

黑东小学刘秀丽

西方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remember.Involve, I will understand.在这次省里听课中, 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一点,不同于平常的教学, 充满了人文关怀, 让孩子浸润在语言的芬芳与光泽里, 感受着学习英语的快乐。

感受一:各个参赛老师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片断1:

以幻灯片形式引出Baby成长记录:

I’m too young.I can’t talk but I can smile.I can’t talk but I can cry.I can’t eat but I can drink milk.I’m too young.I can walk but I can’t walk by myself.I’m one year old.Look, I can walk by myself.T: Can you say?

I’m two years old.I can _______ by myself.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 小学生学习英语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现成的结论,而应该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上述教学中, 教师始终让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感知知识的动态面目,把学生带入了儿时的记忆里,真切感受到‘by myself’的含义。

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在英语教学中,我想这个点应该就是生活。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它与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有联系。生活中孕育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

而这个点放于具体的课堂中就是情景。它是生活的缩影,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

这个点,我们可以看见生活的精彩,生活的瞬间。就是这个点,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点,学生于景中学,于景中用。教师把静态的知识设计成动态的生活经历,每一句话都是我们生活的缩影,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当课堂

上流淌着清新的生活之源,充盈着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时,我们的孩子会在英语生

活这片广阔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片断2:

T: What can you do by yourself?

观看漫画, 父母慢慢变老, 而你在长大。

T: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when they are old?

Ss: I can sweep the floor for my parents./I can cook the meals for my

parents./…

在浓浓的亲情教育下, 学生畅所欲言, 使在场的听课老师为之动容。

反思:

创设情境应促进思考。上述片断画面生动,感人,深深吸引着学生,知识本

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也吸引着孩子们,使不同程度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进

行交流学习,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受到了一次很好的亲情教育。

感受二:各个参赛老师积极进行‚话轮‛的建立,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工具性。:T:They are in the bus.They are talking now.Listen and

Q1: They like raining days very much.()

Q2: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grandparents.()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 ‘How do you know that?‛ 在学生简单的用一两个词作

答后,幻灯片上打出理由(I hope it will be fine tomorrow.)并请学生读一

读。

反思:

我想这位老师很注重‚话轮‛的建立。我把建立话轮形象地比喻成‚打乒乓‛:

老师发一个球,学生要能够回一个过来,这就是一个话轮;老师接住后把球打回

去,学生再打回过来,这就是第二个话轮,以此类推……学生的话轮意识和主动建构的能力就会慢慢形成。教师选择了坐公交车与朋友聊天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学生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成为建立话轮的首要参考点,把学生的经验、观点、感觉和问题吸收进入课堂,通过对话录音输入语言后,以回答问题,说理由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境,提炼语言点,操练语言点,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篇8: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案例

一、如何选择小学英语教学用的故事

1.适用于语言学习的故事,主题必须清楚明白而且专一。主题过于模糊、过于复杂的故事不适用于语言学习。

例:《I have a little overcoat》的主题为:Be saving and change the waste into wealth.

2.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将故事情节模式分为10种。我认为比较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且较常见的故事模式有:单三段式,反复三段式,叠加三段式。

单三段式:整个故事分为三段:首段为故事开头,中段为故事的主体部分,尾段为故事的结尾。反复三段式:故事的中段重复一个相同的叙事结构。主句型比较明确,可以很容易确立语言知识目标。叠加三段式:以“首-中-尾”的简单三段式为单位,无限的叠加下去。叠加三段式的故事结构的特点: 主要任务贯穿始终。每一个“单三段”都有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教师教学时利用这种故事结构的特点,让孩子在学习完第一段,完全掌握了本课主句型后,提取故事中变化的事物形象,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避免了教师带着学生一步步学图片的弊端。《I have a little overcoat》就属于叠加三段式故事。

反复三段式和叠加三段式的故事,主句型比较明确,可以很容易确立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在学故事的过程中,能反复应用目标语言。而其机械重复的叙事结构缺乏悬念或趣味性,则成为一大缺点,中高年级易乏味。所以,这两种模式的故事设计,教师应重点考虑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二、故事教学中,单词和句型是否作为教学重点

在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流导向的当今英语教学中, 知识教学处于从属地位。英语教学倡导的是用语言做事情。但是,这不是说要摒弃知识教学。所以,我们要摆正知识教学的位置,正确认定知识教学的功能,特别是知识教学在以“语言运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的功能。《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指出,故事教学注重故事理解。句型教学是否设定为教学重点,取决于教学目标是什么,对句型等是否有需求。

反复三段式故事和叠加三段式故事都有核心语言。教师呈现故事必须用到这核心语言。所以,把核心语言设定为本课语言知识目标,就需要作为教学重点。

而对于单三段式故事,没有反复呈现、重点突出的句型。那么,我们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故事的理解,并且能利用故事巩固语言知识。阅读为主,词汇为辅。如果单词在语境中占有核心地位,就要将其设定为教学目标。有时,为了不肢解文本的学习,缩短词汇处理时间,可将单词教学放在学故事之前或之后。其他生词不需要逐一处理。

三、怎样设计故事教学过程

在语言教学中,故事也可以用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故事都可以通过听与读输入到大脑中;故事信息通过说与写进行输出。故事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

1.研究听说的教学设计时,使用五个关键动词:Listen,Say,Look,think,do.

Say包括tell,retell,talk,speak,report等。Do又包括discuss,inquire,debate,solve the problem, make things。

2.利用故事进行读写活动,要分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读写活动在字母、词语层次上开展。小学中年级读写建立在简单的语句之上。小学高年级读写,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框架供学生续写或新编等。

3.故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题。 设计教学过程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想想孩子想怎么学。不管是读故事还是做探究还是做任务,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行为为主,组织不同形式的读、探究、合作等:个人、小组、全体…例:《I have a little overcoat》:

(1)Before reading。Free talk + let’s chant复习主句型:I have …(2)While-reading:1)Look and say。学生观察实物加教师表演学习:I make a overcoat out of the clothes.It gets old and worn.并通过say巩固练习old and worn。2)Listen and say。学生听故事整体感知故事,并通过回答问题:Why do I remake the clothes? 巩固应用句型It gets old and worn。3)Listen and do(Finish the blanks)。学生听第一段,完成填空,学习主句型:I make …out of …,并通过同桌问答夯实本句型,为后面各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4)Read and do (Order the clothes)。教师提炼出本课故事中不断变化的衣服,学生读课文并将衣服排序。排序时,教师引领学生说出句型:I have a … I make …out of … 又巩固练习了主句型。5)let’s chant。复习本课主句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故事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序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表演故事并自主创编故事。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最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之一。在以后的教学之路,我要多多研究、多多实践,将我所学付诸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摘要:学习始于故事。故事是儿童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故事能满足孩子的游戏心和娱乐心。孩子还能在故事阅读中经历和体验情感,满足审美欲望。

上一篇:中考政治考纲学习心得下一篇:六年级关于感恩的作文:体验艰辛,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