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育人故事案例

2024-05-06

小学育人故事案例(共9篇)

篇1:小学育人故事案例

我的育人故事 一年级(2)班 夏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心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人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是的,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时,仿佛看见满园芬芳争相吐艳、万紫千红的花儿,我时时沉浸在班主任工作的幸福中,但花丛中也不免有几朵枯萎的花,对此我的心中就会有淡淡的忧伤。

有人说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在爱着别人的孩子。而在神圣当中又有高尚之人,什么人配得上是高尚之人呢?他们不仅爱那些长得好看的、成绩好的,还爱那些长得丑的、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老师,他不仅是神圣,而且是神圣中的高尚之人。

我想,班主任教师是最能体现神圣这个称号的。如果你做教师,你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话,真的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因为你可能很难体会到教师真正的乐趣,这真正的乐趣,就是育人的乐趣,与孩子每天心灵接触过程的乐趣。

作为一年级73个孩子的老师,有时不禁自己暗暗反思,我给予了73个孩子多少爱和关注,对于每个不同性格的孩子的爱和关注够了吗?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害怕学生有事,哪怕是丁点的芝麻小事。我总是会想: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可往往事与愿违。

现在我懂得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那么活蹦乱跳的,那么多的孩子在一起,哪会没有事情呢?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又懂得了,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做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接手现在的班级已是第二个学期,发生的故事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我就教育一位学生的个案与各位同仁共勉。

吴同学是我们班级中比较“厉害”的一号人物,初见他时觉得和传说中的对不上号,一个个子小小的,带着几分稚气的小男孩,还带着一丝无邪的微笑走进我的视线。当时我觉得纳闷,这个孩子好像没什么厉害的啊。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却让我大跌眼镜。

一次,吴同学干了件“大事”,打电话给同班同学,“喂,你家是不是上个星期几和这个星期几,家里停电啊?”我们班的李同学接到电话心里直纳闷,这吴同学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啊?他家住蒋庙前,我家是南潭子里,怎么了解这么清楚啊,便来告诉了我。我心里已经有点数了。于是在网上找了几个小学生玩电的伤亡事故案例,晨会课时讲给同学们听。下课了,他跑到我跟前和我轻声说了一下:“刘老师,中午吃好饭我来办公室找你,有事情。”我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我就当什么事都没有。中午吃好饭他来了,向我汇报道:“我做了件坏事,我把李同学家的电闸拉了两次。你训我吧!”我心想:这孩子倒厉害的哇,尽敢拉电闸!”但是我没有训他,和他半开玩笑地说:“你现在出息了,这么高难度的动作也敢做啊。”他的话语出惊人:“不是的,谁叫她一直盯我背英语,我只是想教训教训她,让她知道我的厉害。”我这时觉得这孩子的想法有问题,于是先和他讨论了李同学叫他背英语的出发点,待他认识到自己错了,再结合安全教育,让他觉得后怕,并让他第二天当面向李同学道歉,较好地解决了这件事情。

通过这件事,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的举动是不考虑后果的,是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的,我们更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真正做到张驰有度。老师爱学生,既要像父母那样,更要像兄弟和朋友一样。如果只凭班主任的权威去制约学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亦或养成学生盲目听从的奴隶人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只要用心呵护,不健康的心灵就会变得充满自信,枯萎的花儿更需要阳光的爱抚,更需要爱心的浇灌。把学生当作朋友、知己和亲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情感沟通。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发展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班主任工作是忙碌而快乐的,它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让我们协起手来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为学好这门艺术努力奋斗。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

说白了,班主任就像个保姆一样,在生活琐事上,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帮他们一把,在他们迷失的时候给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渐渐的独立自强!在学习上,让他们养成严谨认真刻苦的态度、习惯,使他们在这里学有所成!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一首诗: 春的希望,缘于吐露的芬芳; 夏的热情,缘于耀眼的骄阳; 秋的喜悦,缘于丰收的硕果;

教书育人的快乐,缘于什么呢?我想:缘于努力所得到的真情回报。

篇2:小学育人故事案例

真正的园丁不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他知道,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题记

2016年初为人师的我被班里一个瘦瘦弱弱的小男孩吸引了。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课堂上热情高涨,小手举得高高的,恨不得立马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他的想法。课下,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和老师说些“家长里短”。可是有个瘦弱的小男孩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眼睛看着这些快乐的孩子们,一言不发。他就是坤坤,他在课堂上不主动,注意力远没有其他孩子集中,各科老师都反应问他问题,他沉默着,似乎想说却说不出来。我开始在课堂上经常性地提问他,可是他总是回答不出来,很窘迫地站在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决定从提高他的识字兴趣入手,和他做个游戏,拉近一下彼此的距离。

为了不让他对留校有抵触情绪,课间的时候,我把他拉到跟前,悄悄地问他:“你愿意放学后和老师玩儿个游戏么?”他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别害怕,老师就是特别想跟你交个朋友。”我安慰了一下。他点点头,带着一点小小的惊讶与不安。放学了,我没有当着同学们的面说让他留下,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留校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儿,于是我用眼神与微笑示意他。他心领神会,安静地在教室等待。来到路队集散地,孩子们高兴地一边说着再见一边迫不及待地和家长回家去了,我知道教室里还有一颗怦怦直跳的心,于是带着他的姥姥快速赶回去。路上,我跟老人说来一下孩子在校表现,并了解他在家的情况,从姥姥的一番抱怨之中,我知道孩子在家也是贪玩儿、不爱与人交流,吃饭、说话、做事都是慢慢吞吞。我心想,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感兴趣,把识字当成玩儿,他肯定会愿意学的。

我们进去的时候,他正伸着脖子朝门口望着。见到我们,他立即坐好。没等我开口,他的姥姥上去开始数落孩子:“你看你,别的孩子都走了,就你被留下来,天天让你快点,你也不听,就知道墨迹,吃饭就吃那么点儿,也不好好吃,你学习能学好么„„”站在一旁的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坤坤姥姥,您别说孩子了,今天留校不为别的,是因为我想跟他交个朋友。”我让老人家坐到一旁。开始和他说说笑笑。

“老师小时候喜欢玩儿过家家的游戏。你喜欢吗?” “喜欢。”他慢吞吞地说着,但两眼一亮。

“那时候,我家里有块儿破旧的黑板,小朋友们喜欢到我家玩儿。我就当老师,他们当我的学生,可好玩儿了!”

他并没有回应我,但是脸上的笑容很灿烂。

“要不今天你来当老师吧,我当你的学生,你就教我认识黑板上的字,好不好?”我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表现出我的极大热情。然后递给他教鞭。就这样我坐在他的位置上,他站在讲台上,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虽然起初他依然笑而不语,但在我和姥姥的鼓励下,他还是勇敢地教起了他的“大学生”„„ 我头脑里又浮现课间时他一个人的身影——他需要小伙伴。第二天,我找到了班里活泼开朗的洁洁,跟她说明坤坤同学特别想和她交朋友,但是却有点害羞。聪明伶俐的小懿同学立马心领神会,走到他面前,看着他俩有说有笑,我心安了,谁不愿意有自己的朋友呢。渐渐地,他没有以前那么羞涩不爱说话了,课堂上也能见到他高举的小手了。我趁热打铁,课堂上只要他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及时表扬鼓励,在我的带动下,有时候他回答问题的时候突然卡壳不知说什么了,同学们会自发地为他鼓掌,我相信他在鼓励与掌声中收获了更多的自信。他是个爱劳动的小孩,课下,他总是拿起垃圾桶走向垃圾回收桶,他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从没有走到我跟前,炫耀一下自己今天干了多少好事儿。我把“小雷锋”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自发的掌声拨动了坤坤的心弦,那张灿烂的笑脸写的满是骄傲与自豪。坤坤的状况时好时坏,这让我想起他的姥姥。孩子在学校表现即使不尽如人意,却得到老师的鼓励与同学的支持,可是在家呢,姥姥的抱怨与唠叨萦绕在他耳旁。心疼外甥的姥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弊端,“回到家看电视不写作业、早晨不好好吃饭,吃饭太慢、让家长操心„„”每次跟姥姥说起坤坤,她就开始说出孩子的一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又开始跟老人沟通,告诉她鼓励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孩子见到姥姥时脸上的愁闷一天天地消失,我很欣慰。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我在学校做太多,也是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益。只有家校合作,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教育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就像一朵花,我们作为教育者,不是上前帮它舒展每一朵花瓣,而是给予阳光与水分,静待它自然绽放。坤坤同学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更让人欣慰地是他不再一个人待在座位上看着别人玩耍,而是主动和同学交流、游戏,他洋溢着笑容的脸上闪烁着童年的快乐。尽管他的学习之路依然不平静,时而出现问题,但我没有急功近利地要求他在短时间内赶上班内其他同学。因为我深知,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告诉他,只要有进步,你就是最棒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时候我把教学用的卡片给他拿回家和妈妈做卡片游戏,有时候带着零食的包装纸和他一起读上面的字,有时候手把手地教他写字,悄悄地送他一款写字矫正器„„

篇3:小学育人故事案例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的成长, 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学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出现各种形式的不衔接。如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不衔接 ;教育目标与学生主体需求的不衔接 ;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不衔接等等。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课程、教学以及师资等教育要素的共性化、单一化, 造成了学生个性缺失和创造精神的丧失。学校教育是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 实现自身的转型优质发展。

生态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机理, 确定生态教育理念, 探索教育新生态, 形成一个相互共容、共同生长的互利、平衡、发展的新生态环境, 使人尽其才, 人人成才, 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多样性的合格人才。这是坑梓中心小学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教育的内涵注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界一个有机的系统, 物种多样, 同生共长, 各显其用, 具有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属性, 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相融性、主体性、个性化等特点。

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社会是有机的统一体。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以生态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为指导, 把教育置于生态系统中, 开展生态教育, 营建一个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有机整体, 对解决当前教育生态不平衡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教育以构建教育环境的协调、平衡和探讨关键因子的作用与机理为主要任务, 重视整体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 对受教育者培养兴趣、挖掘潜能, 发展个性, 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促进人的终身幸福生活有重要意义, 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 整合教育资源,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有重要价值。

生态教育提倡“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的教育价值观, 尊重人的差异性和兴趣、潜能, 提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回归教育的本位功能。生态教育视学生为教育生态链的中心结点, 以多样性、个性化、系统化、开放性、体验性为基本原则建立大课程观,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生态系统”。基于自身的起点和基础, 诸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既关注可测量可评价的教育质量, 也关注非目的教育质量。

三、生态教育理念的新践行

1. 建设学校生态教育文化。学校落实新生态教育思想, 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首要是要建设新生态文化。学校生态文化是直观的校容校貌, 核心还是学校内在的精神和氛围。实施新生态教育最关键的是对学校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的重新选择和坚守。为此, 我们提出学校发展愿景是“美丽花园、健康乐园、书香校园和成功学园”。新生态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朝阳气息、君子风范”。新生态教育使命是“促师生共长, 铸美好未来”。我们相信, 建设以“五园”为中心的新生态文化能促进教育生态的平衡, 促进教育新环境的整体美好。这是拒绝功利, 反对庸俗, 崇尚自然, 遵循规律, 指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它使校园充满自然、温暖、激励和成功感的氛围, 并影响、陶冶出积极向上, 君子风尚的健康人格, 让每一个人生活和学习感觉身心更加愉悦, 更加和谐。

2. 完善学校生态管理机制。生态性学校管理以生态整体论、系统论观点建立起生态性学校管理观, 确立学校和谐、可持续、具动态性的管理目标, 重塑学校内部管理, 处理好人、事、财物、信的系统关系, 实现管理高效、运转有序 ;打造新型人际关系 (家校、师生、师师) , 改善人文生态环境。尊重教师的差异性, 相信人人有合适的位置和潜在的价值, 探索教师生态化评价, 以群体多样性、群体动力等观点, 高度关注教师的竞争与利群行为、合作关系、平等作用、权威作用, 共生共栖等。建立新型学校管理制度, 减少制度的规范、约束, 以激励、引领、和谐为制度的核心。应用教育管理节律, 保证教育教学安排张弛有度, 让教师有适度的教育闲暇, 自由成长。

3. 优化生态教育课堂模式。课堂是集中体现新生态思想的主要阵地。我们提出“生态型课堂”目标, 把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注学生群体, 关注课堂人际环境、物理环境, 关注知识与能力, 也积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尊重学生主体位置, 针对学生多种层次特点, 注重教学系统内和谐、统一, 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目标的发展, 使课堂逐步呈现氛围愉悦和谐、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条理清晰、课堂结构明了等。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 使精讲多练、当堂作业、目标与非目标、分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形式和方法落实在每一堂课。

生态教育提倡“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的教育价值观, 尊重人的差异性和兴趣、潜能, 提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回归教育的本位功能。

4. 探索生态教育德育规律。生态德育成长的学生, 教育者以欣赏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相信学生能在不同范畴、不同领域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形成“朝阳气息和君子风范”的积极心态, 宽让、谦和、大气感恩的特质。通过加强师德建设, 坚持班主任培训和名班主任建设工作, 使欣赏生态成为教师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为。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组织各类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 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和谐师生关系的倡导和研究, 积极构建家校和谐关系, 主动加强与社会、家庭联系。研究生态型班级文化, 不断完善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培植独特的班级生态文化, 重视班级文化和环境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和熏陶。

尊重学生主体位置, 针对学生多种层次特点, 注重教学系统内和谐、统一, 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目标的发展。

5. 探索新生态校本课程体系。新生态课程以课程内容的鲜活性, 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选择方式的自主性, 实施过程的活动体验性, 教学实施多元化, 课程资源广泛性、开放性, 为新生态校本课程的主要原则。依据这原则, 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开发了《七彩校园》《方寸知天地》等知识鲜活、贴近生活特点的教材, 也开发了深入社会参观、体验的活动课程, 如组织学生参加区域水污染、处理研究课题 ;与残疾学校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 ;学校更是成立了40多个社团, 供学生自由、自主选择兴趣、特长的培养。

6. 建立新生态教育评价。生态的教育评价, 必定不是单一的、独立的, 而是多元的、联动的。在生态理念的指引下, 形成以“欣赏激励”为主的多维度、正向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分班级集体及学生个人两类, 评价主体涵盖社会、家庭、教师、同学, 也可以是自我评价。班级集体以星级文明班为主, 每个班级通过参与校内外各类体验实践和教育活动, 发展班级特色, 形成班级特点 ;学生则通过获得各方面的正向评价, 累积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个体。

7. 建设新生态物质环境。生态型的物质环境, 具体独特的自然影响力和教育意义。注重校园布局中整体构建, 使教学区充满人文色彩, 让生活区更加温馨自然, 让运动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挖掘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 从命名、外观、色调、墙体装饰等都注入和谐、成长的生态理念, 成为学生成长的校本活教材。让每一角落都会说话, 让每块墙体都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面镜子 ;让文化宣传进一步主题化、系列化, 让师生成长在一个微型的大世界中。树立校园即生物园的大生态观, 把所有的绿地纳入生物园规划范畴, 使整个校园按使用功能分别成为森林区、观赏区、休闲区、实践区, 增加雕塑小品和动物模型, 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 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并发挥教育功能。

四、探索新生态教育的成效

以“生态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特色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整体性发展, 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大大增强, 成为新区办学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学校, 彰显了生态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示范作用逐渐彰显。击剑、足球项目被列为深圳体育传统学校项目, 击剑队夺得多项全国、省港澳地区冠军, 2人被评定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1人入选国家田径青年队。学校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实践培训基地, 为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 (深圳) 数字故事制作展播单位。生态教育为坑梓中心小学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未来愿景一定会更美好。

摘要: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社会是有机的统一体。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以生态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为指导, 把教育置于生态系统中, 开展生态教育, 营建一个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有机整体, 对解决当前教育生态不平衡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篇4:小学育人故事案例

一、以课本为依托,导入故事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为了成功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托,选择一个与文本内容贴切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为语文学习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以课文为平台,导入的这个故事可以与作者生平,与课文内容,与课文的写作背景密切相关。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该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在学习《詹天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以此文本为平台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如可以讲述詹天佑从小心灵里就撒下了爱国的种子,并且在美国留学期间努力读书以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詹天佑在指导修铁路期间艰辛工作的故事。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才华横溢、怀着爱国热情、不屈不挠”的詹天佑的丰满形象,从而对詹天佑产生由衷的敬佩,于是就能特别热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深刻。

又如《小英雄雨来》,这一篇文章歌颂了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拓展课文内容来导入故事。如讲述日军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那一段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还可以讲述苏联卫国战争时候小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对儿童勇于报效祖国的事迹有一个印象,为课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为媒质。导入故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潜在学习资源,让学生把学习变为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出发,以学生为本,立足生活来导入故事。为了让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故事导入上,应注重贴近生活,并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触摸春天》(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感悟的春天是如何的?”学生回答:“春天的草儿发芽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根据学生对春天感受的回答,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故事:“春天的确是草发芽了,花开了,鸟飞了。但是有这么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女孩,却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知道了草发芽,花开了。而且她对生活的观察,都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的。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不用眼睛,却用手去‘看’世界呢?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触摸春天》吧!”这样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事情,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很远。如有些课文描述的是乡村的生活,城里的学生不太熟悉。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社会资源,如在上课之前请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来讲述自身的故事。

三、以比赛为抓手,导入故事

为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如可以就课文某一主题,叫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向大人请教等多种途径,事先准备故事,然后在上课之前,让小组成员推荐代表讲述故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的时候,教师根据小学生比较喜欢美猴王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可以在上课之前,举办一个讲故事竞赛。可以叫学生事先收集一些关于美猴王的故事。然后在上课开始的短短五分钟之内,让小组派代表举行讲故事比赛,比赛哪一个故事讲得好,讲得精彩,讲得动听。通过这一竞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种植花生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去自主搜集关于花生的故事传说,然后在班上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讲故事比赛,这样使学生对花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导入形式,以期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篇5:小学五年级育人案例

一、个案背景

华**是一位五年级的女生,她长得很漂亮,但性格内向忧郁,天天闷闷不乐,多次在日记中写一些与年龄很不相称的伤感的话,说自己没有朋友,生活不快乐。平时不爱说话,不愿与人沟通,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如何帮助她,变成开朗乐观的人呢?

二、个案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她主要原因是父母很早因车祸身亡,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和同学说怕大家瞧不起他,就压抑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期以往,导致自我封闭,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人沟通。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调查得知,她在原学校时学习成绩特别差,语文数学都不及格,经常不完成作业,转来时原校老师对她的评价偏低,想必从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

三、辅导策略

性格抑郁,自我封闭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坚强乐观呢?

1、表扬鼓励,唤起信心。

为了打开她关闭已久的心扉,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她画画好,我经常鼓励她,还让她参加板报小组,渐渐的,华**开始愿意和我接近了,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教师节,她还亲自画了一幅画送给我。经过谈心,她的心情好了很多,从那以后,她有心事也愿意和我诉说了。

2.家校沟通,给予温暖。

华**性格忧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爷爷奶奶多关心她。3 多交朋友,活泼开朗。

小学生,光有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关心帮助。我从班里找了几个性格平和的女生与她交朋友,让她们多和她一起玩,帮助她,久而久之,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经常和好朋友诉说自己的心事,越来越活泼了。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了,天天很开心,经常一边上楼一边唱歌。

五、结论。

对于性格忧郁的孩子,我们必须找到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用我们的爱,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

小学五年级德育教育计划

21世纪社会高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从而无形中对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小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格完善等方面施加巨大影响。因而,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就凸显重要。为此,特制定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班主任“润物细无声”。

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涉及的是学生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就是在广阔心灵世界中的播种耕耘者。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班主任应该用理解与宽容去溶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包容每一个学生信任和尊重他们,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1、理解万岁。对学生爱而不纵,严而不凶,采取“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态度。

2、善待他人。栽树栽根,育人育心。以教育从严,处理从宽为手段,做到严而有度,宽而有节。

3、化“大”为“小”。将“大”道理转化为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的“小”道理。

4、树立榜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二、以“活动促发展”,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力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把开学初的第一个月定为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活动月,举办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2、橱窗栏,黑板报,公开栏定期更换德育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起到隐形课程的作用。

3、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如《冲出亚马逊》、《女生日记》、《暖春》、《狼牙山五壮士》等。

4、认真组织班里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新颖生动,有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5、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和主题教育。如“奋发有为建小康”、“走向世界的中国”、“学雷锋,树新风”。

6、与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觉悟。如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课本剧、自编自唱歌曲、小故事表演等排乘喜闻乐见的节目,进行汇演,在班上展现。

7、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友好沟通,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8、提倡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教学显奇功。

1、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潜心研究,找准课堂教育的准确方向,布置任务,让学生事先寻找有关的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师更要全面搜罗,上课时共同展示讨论,化枯燥的道理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形象,通过观、演、议、感来完成具体教学目标。

2、与各学科教师沟通、论谈,联手行动,让学生课课、科科受到不同程度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活动安排。

第一周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活动月,举行竞赛活动。

第三周 开展主题教育: “学雷锋,树新风”。

第五周 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友好沟通,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第七周 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冲出亚马逊》

第九周 组织班里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新颖生动,有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十一周 定期更换橱窗栏,黑板报,公开栏德育内容

第十三周 “最令人激动的消息”评说比赛。第十五周 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狼牙山五壮士》

第十七周 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课本剧、自编自唱歌曲、小故事表演等排乘喜闻乐见的节目,进行汇演,在班上展现。

篇6:小学教育故事案例

周一下午第三节班会课,一进教室,我便问:“你们的父母为你庆祝过生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举手”。

全班五十三位同学,五十三只手高高举起手。

“我前天小生日,妈妈还特地炖了一只鸡送到学校来呢!”。有一位同学说道,全班哗然。

“那么,有为父母庆祝过生日的,请举手,哪怕是一个祝福电话”,我问道,全班顿时安静了许多。

有三位同学举起了手,还有几位同学左右环顾。

“那么,知道父母生日的,请举手”。我又问道,这时全班又像炸开了锅似的,议论不休。部分同学举起了手,有几位同学举起的手又犹豫的放下了。

“不必顾虑,只是调查而已,请如实回答”,我做了补充。

“一、二、三、四……”,我有意提高声音:“共有十三人”。

“感谢大家真诚的回答,刚才的调查只是了解而已,其实,与大家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曾忘了父母的生日,但每年父母都会记的我的生日,我十岁生日时,妈妈煮了两个鸡蛋、一碗长寿面、一把鸡腿,我的生日在暑期,因此每到这一天,总能吃到热乎乎的两个鸡蛋和一碗长寿面,”

“虽然只是两个鸡蛋和一碗面”,我停了一下,“但寄托着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期望,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健康成长,又供我们上学念书,容易吗?”我反问道。“可我们却忽视了他们,哪怕是收到生日时一句祝福的话”,全班鸦雀无声。

“父母是伟大的,古人把父母比天地,天地之大,谁与争锋?”我加重了语气。

“人常言:成才必先成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的尊重,学习从何谈起?成人从何谈起?更不用说成才了,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会尊重学习……,我又开始了演讲,“那么,我们班风的建设,就从感谢、尊重父母开始”

接下来,我要求同学们两件事,即:从今日起到明年的今日在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元旦给他们打一个祝福电话或道一声祝福(我还告诉他们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日期);每人在本月内写一篇文章,题目为《我的父母》,要求真情实感,体裁不限,

于是,大家开始行动起来

一个月后,在肖辉玲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每人完成了题为《我的父母》的写作,共五十三篇,我认真阅读了每一篇文章,从中了解到许多发生在同学们与家长之间鲜为人知的事和发自内心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今后如何发奋努力感恩父母。我将他们的作品打印、编号并分期(每月两期,每期八篇)发表在学习园地(作者略去),还将部分优秀文章在班上宣读。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后来我将这些文章打印汇编成册,取名为《感恩父母》。

元旦后的某一天,我收到一个电话:“感谢老师对我儿子的教育,现在懂事多了,元旦前他给我打了个电话,祝我们父母新年快乐、生日快乐,并说些感谢我们的话……”,感觉得到电话那头家长激动的语气。等对方话音落下,我问道:“请问您的孩子是哪位?”,

杨为袖!我窃窃的笑了。

母亲节的第二天晨会课,我突然问道:“昨天有给妈妈打电话,祝母亲节快乐的请举手”,三十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篇7:小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丁零零”下课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有关跳绳的消息,可我想:只要我把这个游戏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第二天放学,我正在教室关门窗,一个平日里性格内向的孩子晓菁正在慢吞吞地整理书包。“要不要老师帮忙?”她低着头,不说话,我走到她身边,她红着脸低声说:“毛老师,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吴梦的跳绳是我拿的,你不要告诉别人,行吗?”我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等待,“借跳绳事件”终于可以结案。“知错敢于承认,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你准备怎么办呢?”“我不敢自己还给她”。“明天你悄悄把跳绳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里,我帮你还。不过,以后借东西时,一定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

篇8:小学育人故事案例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经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笔者整合了第二册的《画叶纹》和第三册的《树叶的拓印》这两个有关联的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 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通过对叶子的收集、观察、了解、表现、应用, 全身心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 感受探究的乐趣, 寻求探究的收获。这样的教学既保持美术学科特色, 又实现跨学科的综合, 使学生有充分的审美感受和创造表现。

[课堂实录及教学思路]

一、课前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叶子, 并对感兴趣的叶子做进一步的了解, 比一比, 谁的知识多。

(为新课做铺垫,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课中

1. 欣赏、谈话导课

师:同学们, 春天到来的时候, 树枝吐出了嫩黄的小芽儿, 到了夏天, 满树都是重重叠叠、深浅不同的绿色。秋天的时候, 叶子又变成了红的、黄的、黄中带绿的。等到冬天, 树叶纷纷飘落, 给大地盖上厚厚的棉被。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让树叶变得如小精灵般可爱。我喜欢它们, 很多的画家也喜欢它们, 让我们去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喜爱之情的。 (欣赏名家的画)

学生观看四季变化的图片, 自由表达此刻的心情。

(综合语文的学习。用优美的语词以及教师有感情的表达吸引学生注意。用画家的作品创设人文情境, 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好奇与喜爱, 对美术作品的美产生由衷的热爱, 对学生审美做初步的引导。)

师:我们一起举起自己最喜欢的叶子, 互相欣赏一下吧。谁愿意说说你采集的叶子?

生1:这片叶子叫薄荷叶, 可以用来做糖, 还有牙膏。

生2:我的叶子叫芦荟, 它可以治病的……

生3:这片叶子发出的气味还可以驱赶蚊子呢……

(这实际上是跨学科的综合, 同学、老师介绍的有关叶子的知识, 可进一步拓宽本课的学习维度。)

师:请大家用手仔细地摸摸你的树叶, 有什么感觉?生1:滑滑的。

生2:有点刺手。

生3:……

(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由“看、闻”引入“摸”, 加强肌肤的感受, 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师:请各小组互相欣赏, 看看你们组有多少不同形状的树叶?请说出它的特点。 (板书:叶形)

生1:像三角形, 像……

(提出教学要求, 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美术本位。)

2. 拓印增趣

师:现在, 让我来变个魔术。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拓印示范) 每位同学都来试试吧, 看你能变出来吗?

(建议各小组用各种笔试试拓印, 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1:我印得有深有浅, 有变化, 好美哟。

生2:我用水彩笔印不出来, 为什么?

生3:你的笔太多水了, 要用铅笔才好呢。

生4:油画棒也可以的。

师:认真观察了老师的“魔术”的同学都印得成功了, 不成功的同学知道原因了吗?哪些同学能当小老师帮助他们?

生1: (扮演小老师) 印的时候要用硬的笔, 要按紧纸和叶子。

生2: (扮演小老师) 不能用水性的笔。

师:很好, 还要把笔平放, 让笔心跟纸挨得紧一点。这样就能印好了。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寻求答案, 解决问题, 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师:经过拓印, 树叶美丽的花纹出现了。叶纹好比我们人类的血管一样, 通过它, 提供叶子生长的养料。 (板书:叶纹) 这些叶纹都有自己的名字…… (板书:主脉, 网脉) 让我们来欣赏用叶脉和叶子制作的拓印画。 (课件呈现)

学生自由表达感情……

(综合科学的学习, 明白叶纹的作用。欣赏资料充分开阔了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

3. 明确任务, 布置作业

师: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叶子, 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节的变换去看一看。 (课件附带优美的音乐)

(综合音乐的学习, 学生体会叶形、叶纹的变化美, 季节变化的节奏美, 为后继创作做准备。)

师:同学们, 老师有一个难题需要你们一起用美术的办法来解决。

教师指着教室里放置的一棵没有树叶, 只剩树枝的枯树, 播放讲述大树悲惨遭遇的录音故事, 呼吁同学们帮助这棵受环境污染掉光了叶子的大树重新拥有美丽的衣裳。

师:同学们, 一定会有好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叶子。它们的形状、花纹和颜色又是怎样的呢?大家都来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我们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来帮助大树爷爷着装, 老师现在就第一个行动。 (说到这儿, 教师在树枝上贴上了自己制作的几片不同叶子作为示范。)

(情景创设:卡通化设计大树的造型, 利用嘴型的变化来表现树的怒和喜。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件、优美的音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鼓励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4. 展示作品, 学生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评议

师:树爷爷在大家的帮助下, 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你知道它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吗?

生1: (上讲台带头饰, 扮演树爷爷) 我最喜欢这片红纸做的叶子了, 叶脉用毛线来粘, 很好看……

生2: (带头饰, 扮演树爷爷) 我想唱一首歌来谢谢大家。“我得到了好多叶子, 好多叶子……”

师:同学们, 老师看到你们这么有爱心, 又这么团结能干, 真高兴。如果我们能够永远保持这样一颗环保的心,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永远是美丽的。

(角色扮演既有趣, 也调动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环节巧妙地将“欣赏·评价”学习领域与思想品德、人文﹑表演学科进行综合。)

三、课后

在随后的两周, 不断有学生拿着自己新“发明”的叶子来找我分享, 我认真地听他们的介绍, 也给一些自己的意见。还有学生把拓印的方法用到其他物品上, 并兴奋地给我描述过程。他们都盼望着老师能再上这样有趣的课。

[教学后记]

这是我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上的一节“综合·探索”课, 是一节“好玩”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特点, 设计了不同的兴奋点吸引学生, 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立体的、跨学科的知识。

上完这节课, 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 即教师在课堂上巧于给学生设置恰当的难题,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本节课设计的拓印游戏, 我在示范的时候并没有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来, 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看似简单的示范动作, 然后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 再通过小组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并发现更多种类的笔可以用来拓印。

学生在创作一片叶子的时候, 我也没有逐一讲述画叶子的步骤, 而是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实践证明, 一年级学生具备初步造型能力, 完全能够完成“型”的塑造, 作业成功的关键是创意。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学生课堂自控的能力、上课的注意力相对高年级来讲要弱一些。要想使他们上课形神俱在, 教师一定要有课堂教学机智。在一个班上课时, 我播放配乐课件, 传出儿歌《小燕子》的配唱, 一学生突然说:“怎么是小燕子?春天来了?”他的话引来课堂的哄笑, 我随即说:“大树爷爷得到这么多小朋友的帮忙, 小燕子也很高兴啊, 春姑娘也赶来了, 不是很热闹吗?”诸如此类的插曲在课堂中时有发生, 我觉得这也是锻炼自己应变能力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成为课堂的另一种“强心针”, 使课堂活而不乱, 收放有度。

篇9:立足案例,关注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社会;案例教学;综合能力;思考

中学社会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型综合课程,教学内容上采用案例的方式呈现,案例分析、研讨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分析、解读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运用到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中,帮助学生获得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即育人,学科育人价值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社会课程在贯彻落实学科育人目标、把握时代特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紧密结合学科学习方面,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就以此为切入点,在日常的课堂中,实施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目前,中学社会课程已形成多种案例分析方法,如比较研究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对于一些人、事、物逻辑关系比较明显的案例可以采用简单的表格引导方式展开分析。这些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等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例如:在“该不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课中,案例分析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完成表格,分析在本案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的行为或态度是什么。

人物——态度

外籍乘客——要求中途下车,遭拒后辱骂司机和售票员。

司售人员——始终面带微笑、拒绝中途停车,对外籍乘客的辱骂没有回应。

乘客邢先生——满腔怒火,对素质低的人,用不着客气。

巴士公司负责人——对员工的表现非常满意,准备予以奖励。

读者——赞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既是公民道德、又是行业规范要求。

其他舆论——对公交公司的做法不满,认为职业守则损害员工的利益和人格尊严。

然后再讨论针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各方会有不同的态度或行为。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分别从各个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司售人员——出发点是公司的《员工守则》。

乘客——外籍乘客不但违反乘车规则,其行为也严重损害了司售人员的人格尊严和民族尊严,理应受到指责与批评。

巴士公司的负责人——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

其他人——有的认为作为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以谦让和忍耐为先,这是行业规范的要求,也是公民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另一些人认为,员工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企业不应该以牺牲员工的人格尊严来换取经济利益……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罗列出不同的人所持有的不同态度,然后分别从各个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分析出案例的核心思想——解决角色冲突,学会角色协调。在分析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同时,类似表格形式的出现,一方面显示出解读案例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案例隐含问题的层次,挖掘学生的思考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经由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中学社会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知识形成的机理来讲,学生知识的获取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与载体,比如利用“情境教学”,学生了解知识、获得知识,形成知识学习能力。社会课程顺应这样的特点,将学科知识学习隐含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科知识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回路”,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实现知识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执教“谁是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笔者通过案例“到底买哪一种好”层层剖析了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要考虑的因素。首先设计了案例问题:“三名中学生在挑选运动服的过程中考虑了哪些因素?”然后就“价格”“品牌”“质量”等展开逐层讨论。关于“价格”问题,通过讨论明确了影响价格的因素有质量、供求关系、广告投入、地段、租金、商品的季节适用性等。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价格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考虑到自身的消费能力。对中学生来说,以“适宜的,不给父母增加负担,量力而为”为宜。而对于“品牌”问题,通过交流,学生也建立了“不追逐、不攀比”的理性消费态度。最后就是关于“质量”问题的讨论,也达成了必须“满足需求、舒适、耐用”的共识。

从这节课来看,有关消费知识的教学能立足于教材提供的“到底买哪一种好”这一案例,“他们在挑选运动服的过程中考虑了哪些因素”这一设问引发学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价格、品牌、质量等内容的思考,接着逐次分析价格的影响因素、品牌概念、品牌认识、质量与需求关系等知识的内容。可见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理解、运用相关知识,实现了知识迁移,形成了知识学习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应对社会问题能力的养成

中学社会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通过专题探究,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我、观察社会现象,逐步提高分析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初步实现个体社会化”。这门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为学生的公民人格发展提供更多的探索发展的空间,表现在为学生提供某个生活现象,引导其积极而敏锐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学会合作、交流与表达,培养服务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研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应对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与感悟出来。

例如:“积极拥抱精彩世界”是初中社会第一学期专题一“认识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生活环境”的一章节内容。该主题通过案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来探讨十四岁的女孩姜岚能否独自外出旅行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讨论姜岚独自外出旅行的有利条件与可能面对的不利条件,以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独立自主的意识与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同时通过讨论姜岚独自外出旅游可能面临的危险,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如果你支持姜岚的举动,你能提出哪些建议帮助她顺利完成这次旅行?”从选择地点、所带物品、与人交往的原则、应急预案、防身技能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预防侵害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也帮助学生掌握独立自主应对社会问题的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交流与共享,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社会现象,也学到了一些应对社会问题的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应该说,每个案例背后或是教训,或是启发,或是点拨,或是引导,都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除了就案例隐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领悟课题宗旨,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建构起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社会性知识,解决学生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主体生活的介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案例教学的空间,更容易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主动体验。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社会科协会.卓越的希望——美国国家中学社会课课程标准[M].高峡,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实习个人自我鉴定下一篇: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