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作文

2024-05-01

迷信的作文(共14篇)

篇1:迷信的作文

我有一个乡巴佬奶奶。她一张圆圆的脸上长满了雀斑和皱纹,小小的鼻子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看上去很像文化人,其实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巴佬。

我的奶奶至今还是迷信呢!一次我发烧,妈妈忙着给我冲药,而奶奶却拿起一个小镜子,用一个五分钱硬币在镜子上点了好多下,嘴里还喊着死去的祖先的名字“爸”,“姨”,“叔”,“舅”最后在“叔”这个字上,硬币立在镜子上了。奶奶又喊:“叔,不要缠着孩子,给你饭吃。”于是她抓了一把米和一把茶扔向窗外。可是我的病还是不见好转,妈妈在拼命地找药,冲药。奶奶也急了,把所有的迷信方法全部用出来了。几天后,我的病好了,奶奶自豪地说:“看,我的办法多有效。”其实是我吃药的功效。

还有一次,我的小弟弟夜里睡觉总是哭,奶奶说他是被吓着了,便拿了个生鸡蛋立在碗里,乞求神灵保佑小弟弟,不要让他再哭了,可是小弟弟还是哭个不停。

这就是我迷信的奶奶。

篇2:迷信的作文

那个星期一,那个黑色星期一,我永远也忘不了……

星期一,我和往常一样早早的到了学校,放下书包,交完作业,就和同学一起谈论一些事情了。我走到张梦楷的位置旁边,和他们聊起天来。当我们有说有笑时,张梦楷把我拉到一边,“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呐!”张梦楷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我想和王李天还有你聚焦。”当我一听到这句或,我的心仿佛一下子坠入深谷:“绝交!为什么!我绝不同意!”我和王李天、张梦楷是最要好的兄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怎么能说绝交就绝交。王李天来了,看到我们在谈事,他也凑了上来,我马上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字不差的告诉了王李天,王李天听了之后顿然失色:“为什么啊!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要绝交啊!”张梦楷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星期六的时候,我去方岩求了签,签上写着我会被自己的朋友占便宜,所以我要和你们绝交。”“迷信!你除非再抽一次签,如果还是抽到原来的那根签,那我们就绝交!”我生气的说。“那怎么可能。再说……”张梦楷依然坚持着要和我们绝交。

那一天,我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一颗最真挚的心。

篇3:评价,要打破对分数的迷信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拿到天平上称一称, 告诉他有多少斤。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能够独立思想, 独立创造,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质量评价的转变, 需要明确高考招生的基本目标, 高考招生的改革目标就是依据学生为本原则, 建立一个专业的、自主的、透明的、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

我们所有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拿到天平上称一称, 告诉他有多少斤。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能够独立思想, 独立创造, 培养创新人才。

长期以来, 高考成为指挥棒, 这就是把位置搞错了。考试招生要与课程管理、教学这些方面配合, 作为人的成长发展的可信的参考和依据, 然后共同服务人才成长, 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战略。

高考招生的改变不是一个浅层措施的改变, 而是人性假定的变化, 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那么怎么评价一个人和他的学业呢?无论方式方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都必然与人性假定相关。

现有高考招生体制的基本假定是培养工具, 而非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这样一来, 就导致我们教育上没有思想, 没有思想的教育就像我们炒菜没放盐一样, 即便你炒的是山珍海味, 吃起来也没有味道;如同做工再精心, 也不能够真正有效地被人体所吸收, 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发展。

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人, 培养出的人往往是一种被动人格型的人。这种人往往是老师叫他干什么, 他马上就去干了;家长叫他干什么, 他也很快去干了。当老师和家长不叫他干什么的时候, 他就无所事事, 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实中这样的人已经很多, 这是国家人力资源多大的浪费。花费不少, 却培养了一些虚脱无力, 没有精神, 没有活力的人。久而久之, 这些人进到社会当中就会形成社会的问题。

高考招生理想的境界就是谈恋爱。怎么谈恋爱?就是高校跟考生之间谈恋爱, 相互之间多接触、多了解, 然后甜蜜地恋爱——要让高校与考生之间充分地了解、自主判断、双向自主选择、自愿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要形成这样一个平等关系:不同学生之间的平等, 不同高校之间的平等, 学生跟高校之间的平等, 整体上形成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生、校关系, 要在评价中体现出学生和学校是这样的关系。这样才能优化评价, 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变化, 减少被淘汰感, 减少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

现有高考的评价过于单一, 根源是主体只有一个, 这样就不可能有一个系统的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一般的人才发展过程中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分数, 这样一来, 导致教育很难改进, 要通过主体多样逐渐建立一个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没有主体的多样, 评价的多样实际上是一个空中楼阁, 最终不可能实现。

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与别人不一样的。这时候只有把每个人最大优势的方面发挥出来, 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对社会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多样性的人才, 这两个方面就跟锅和锅盖一样, 虽然各不相同, 但终能互相吻合。实际上, 真正要改变的就是让每个人走上自己的教育之路, 而不是所有的人自觉地、被动地接受一个统一模式的教育。

相对于没有客观依据的推荐, 看分数是进步;相对于全面的专业评价, 仅看分数是肤浅、粗放、落后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实际上是要调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要更加尊重考生, 更加尊重高校,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要放权。

要打破对分数的迷信。分数是一个参考, 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这里面就有一个基本原理:只有评价权力进一步分散, 才有可能打破分数的垄断, 对分数的迷信, 而不是说现在要统一地考试, 统一地算分数, 那样, 实际上是评价权力进一步集中。相对于没有客观依据的推荐, 看分数是进步;相对于全面的专业评价, 仅看分数是肤浅、粗放、落后的。让高考由官方的考试变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专业测试, 这个独立的第三方的权力是有限的, 而不是无限的;是能够被有效监督的, 也就是难以造假的。政府要从招生的主角当中退出来, 让考生与高校成为真正的主角。

考试招生的改革是要重新界定人性, 评价的最终依据是学生的天性, 依据天性去评价学生, 而不应依据行政当权者的主观臆断评价学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实际上是要调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要更加尊重考生, 更加尊重高校,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要放权。功能上要淡化选拔, 倡导发展性评价;方法上倡导质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体上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指标上倡导综合素质评价, 关注个体的差异, 实现评价指标全面覆盖多元化。

建立多元自主的评价, 有的人很难理解。多元就是多个标准, 就是人的天性有多少种, 就建多少种标准。当然, 具体的要建多少标准肯定是有限的, 是有方向性的。因此, 美国用了一个词叫“性向”测试。什么叫性向测试呢?就是测试你未来可能在哪个方向发展, 你的天性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自主, 就是在多样的标准当中, 每一个人依据自己的优势潜能, 依据自己的天性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

让每个人自己的优势潜能充分发挥、充分发展, 这样才能够建立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这样的体系靠一个机构行不行呢?靠政府垄断行不行呢?政府包办行不行呢?肯定不行。靠计划模式行不行呢?肯定不行。最终改革方案不会出自在哪一家, 而是要靠专业团队体系, 要靠多方协商, 要多方面协调, 多元准则就是基本准则的延伸。

中小学评价改进有两大任务:第一个是要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另外一个就是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最关键的还是要立法, 在立法的同时要建立协同推进课程教学、招生考试等相关改革, 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 保障评价经费的投入。

中小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一是要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 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评价的做法。二是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努力的程度, 现在叫“增值性评价”, 要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而忽视起点、不关注发展变化过程的做法。三是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 从起点环节开始全程控制质量, 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

高考招生制度好不好?最终的依据是能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培养出人才, 这是评价考试招生制度优劣最关键的衡量标准。

推进改革需要所有当事人的参与。

现在, 我们有一种误解, 总认为招生制度改革一定要靠教育部, 一定要靠国家出一个什么政策。从现有的体制来说, 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但是仅仅靠教育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篇4:迷信与反迷信的狂热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近年来一直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上世纪90年代,何祚庥曾经和一些学者与当时最有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他们请来四个魔术师,东南西北在外面看张宝胜怎么做气功表演,结果张宝胜当场被揭穿。最后何祚庥他们写了一篇名为《张宝胜败走麦城记》长文。1994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点明要破除伪科学,气功才在讨伐下渐渐“偃旗息鼓”。

司马南

上世纪80年代,司马南苦下功夫,通过表演、演讲、著书等方式,执著地揭穿江湖骗子,痛陈伪科学之弊,模仿特异功能的生动的表演,严新、张宏堡、胡万林、沈昌、李洪志等众多著名神功大师纷纷败在他的马下。互联网兴盛起来后,司马南转型成为了“意见领袖”,并回应“气功大师”王林对其发出的“隔空发功能戳死他”的言论称这是“信口雌黄”。

方舟子

从行业名人李一、唐骏、乐嘉、李开复、韩寒到中医到气功到转基因、反式脂肪酸,方舟子涉猎的领域无所不包、无所不纳。

方舟子挑战的不仅是大师,伪科学,还有地方官员潜规则。他最近称“有几条崇拜王林‘大师’的蛀虫已经被揪出来了,例如江西省原统战部长宋晨光,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两人都已被判死缓。我相信在‘大师’的官员信徒中再揪揪,还能再揪出来一些。可以说,拜‘大师’的官员,必有鬼。”

篇5:迷信的奶奶作文

一次,我去奶奶家,老远就闻到一股烧香的味儿。爸爸、妈妈劝奶奶不要再迷信了,可奶奶就是听不进去。

奶奶的迷信总是牵连着我。我牙掉了,奶奶再三叮嘱我:“琳琳,你掉的是下牙,可一定要扔在房顶上啊!否则就长不出牙了。”我听后敷衍着说:“好好好,记住了。”话虽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把牙扔进了垃圾袋。奶奶倒垃圾时发现了,于是便冲我喊:“琳琳,你傻了呀!”我跑出房间,给她做了个鬼脸,就跑走了。可奶奶很在意,像请罪一样求道、求神佛保佑……而我却满不在乎。一天、两天、三天……我的牙还没长出来,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时间不等人,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我早上刷牙时,偶然发现我的新牙长出来了,我兴奋得不得了,奶奶知道后,坐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篇6:迷信的奶奶作文

我的奶奶中等身材,胖胖的,头发都花白了,皱纹已爬满了眼角,眼里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我的奶奶十分迷信。那天,我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发夹,得意洋洋地把它戴在了头上,一蹦一跳地跑回家里向奶奶炫耀:“奶奶,瞧,刚买的,怎么样?”“啊呀,不行不行!”奶奶连连摇手,“这个发夹可是白色的,怎么可以戴呢?这个不吉利,快,让奶奶把它扔了。”我可满不在乎,“为什么,不挺好的吗?黑白相间戴着,显得特别有活力。”奶奶一本正经地说:“那也不行,这个总之就是不吉利,红白相间还好看点儿呢?”说着,便把发夹从我头上拿下来,放在枕边儿。我见说不过奶奶,便垂头丧气地走了。过了许久,奶奶要出去买菜,临走时还把房门关了。谁知我早有准备偷偷地拿好了备用钥匙,等她一走,便三两下把发夹“偷”了回去,尽量不留“蛛丝马迹”。正在我暗自欣喜的时候,奶奶回来了,她的利眼一下子就识破了我的“诡计”,不但拿回了发夹,还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哎,奶奶真是够“迷信”的,一个黑白相间的发夹有什么不吉利的?喜欢的就是最好的,难道这还需要怀疑吗?

篇7:迷信的作文300字

因为张奶奶的事情,让我们家和邻居都被牵扯进去,经常把我们搞的哭笑不得。记得我牙齿掉了,张奶奶告诉我下牙要扔到房顶上,我当时没听她的,直接扔到了下水道,后来,我的下牙齿还是好好地长起来了。

表弟学习一直不太好,张奶奶听说了这件事,就赶忙跑过来,告诉我们:“我给你们去求求仙佛,就一定能考好。”我听后,连忙说不用了,但是张奶奶告诉我们:“平时天天受你家关照,就当是我回馈给你们的了。”但是事实并非张奶奶所愿。表弟每天一放了学就开始玩手机,要不就是和朋友一起去踢球,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地回到家,洗完澡,就赶快去睡觉了。张奶奶目睹了表弟的学习状态,赶忙去做她的“工作”了。我让弟弟赶快收心学习,但是弟弟怎么也坐不住,一看书就走神,就这样迎来了考试日。成绩发布下来时,表弟又是不及格!张奶奶连连摇头。

篇8:迷信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就迷信存在的原因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人的非理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个体的角度讲, 迷信者往往缺乏科学文化知识, 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不理解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宣传而形成曲解;在情绪上, 迷信者对迷信的现象十分崇敬、惧怕, 并且形成一种敬畏的心境;在动机上, 迷信者心存侥幸, 富于脱离现实的幻想, 企图得到神的帮助而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地下六合彩在大陆的泛滥与人们的侥幸心理就不无关系。现在求神拜佛的现象多起来了, 许多地方还大兴庙宇。在这些求神拜佛的人群中, 有的是出于好奇, 有的渴望得到某种东西而乞求神灵的保佑等, 不论何种动机, 都心存一线希望、抱着不求有福, 但求无祸的侥幸心理;在意志品质上, 迷信者相信“命运”的安排, 生活无目的, 做事盲目性很大。总之, 个体认知上的非理性和个性缺陷是其迷信的重要原因。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禁忌或仪式,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这些东西有的已经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内容, 如相信某些数字、自然现象、日期会带来好运气, 忌讳某些数字、现象并尽量避免;而有的甚至成为所谓文化的一部分, 如祭祀活动, 不仅在民间盛行, 甚至政府也为了某些目的而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并大事宣扬, 这些无疑会使民间的此类活动更加的公开化。可以说, 社会环境对个体迷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 笔者以为个体迷信的原因不尽于此,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促使个体迷信。我们都知道牛顿在最后的十年间一直在试图论证上帝的存在, 应该没有人认为牛顿是不理性的, 也应该没有人怀疑他在科学上的执着, 甚至可以说正是他对科学的执着才导致他要论证上帝的存在。这就是说, 迷信不仅有认知、个性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其他社会心理因素。

第一, 个体潜意识的异化。弗洛伊德通过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迷信事件及他本人经历的事实, 认为与个体的心理活动无关的事情并不能泄露天机、预卜未来的真相;但个体心理活动无意表露, 一定包含着隐瞒于其内的某些因素。也就是说, 外在的 (实在的) 事可以是偶然的, 但内在的 (精神的) 现象不会是意外的。迷信的人正好相反, 他们对偶发的错误行为的动机一无所悉, 不相信精神生活里有所谓偶然或意外;所以就不免常在外在的偶然事件中寻找其“意义”, 在己身之外追寻神秘的天机。弗洛伊德将他人认为神秘的地方, 都看作潜意识, 并努力揭露存在于“偶然”之下的伏流, 用人人所能了解的方法来解释。

根据这样的看法, 弗洛伊德得出结论说:由于人们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原因毫无所知, 才把本来存在于心中的潜意识的动机“异化”出去, 在超自然的“彼岸世界”中寻找神秘的本原。所以, 他说, 所有的迷信观念“都只是投射到外在世界中的人心罢了”, 迷信活动的根源是人的潜意识动机。

当然, 弗洛伊德的分析只是讲到了迷信心理产生的部分原因, 但却是个体迷信最重要原因。因为个体总是很容易相信自己的判断, 虽然有时候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但要自我否定却是不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 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在大多数学者看来, 我们对无法解释的现象的迷信是因为缺乏科学素养, 但事实也许并不尽然。牛顿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转而论证上帝的存在与否, 显然不是因为他缺乏科学素养而是因为对宇宙原动力的迷惑已经不可能通过科学的手段得出结论, 只有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探讨宇宙的起源问题, 不过遗憾的是他试图通过证明上帝的存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显然是踏上了迷途, 以致一世英名受损。

科学巨人都因这样的原因而迷途不返, 又何况芸芸众生。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可解释的现象, 显然要求每一个人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其原因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个体就会倾向于接受近乎合理的解释, 甚至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比如, 如果有人在同一时间一连两次抽到同一支签, 那么他就会相信有所谓神灵的存在, 进一步如果他把这件事说给别人听, 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与他有同样的看法。当然我们知道, 从概率论的角度讲一连两次抽到同一支签并不是没有可能, 但这毕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何况人们去抽签问卦本身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信有所谓神灵的存在才去的, 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过是强化了他的观念, 而其他人的附和就更进一步固化他及周围很多人的此类观念。

当然, 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难免碰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无法以常里解释的事情, 如飞碟, 此时如果科学不能提供非常合理的解释, 人们就要么相信有所谓外星人的存在, 要么相信有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第三,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法把握。我们不难发现, 迷信群体中部分中下层官员占有很大比重。这就很令人费解, 因为作为政府官员, 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及生存状况都要好于普通老百姓;同样迷信思想重的, 是商场相对成功的人士。他们参与迷信活动显然不能常理来进行解释, 比较好的解释是个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法把握。

人往高处走是中国官本位思想的一种定势, 作为中下层官员, 他们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是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组合, 而其中有些因素是不确定的, 这样为了增加对未来的把握, 个体就会期盼有超自然力量的出现, 加上社会文化中本身就存在相关影响因素, 因此个体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商人同样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希望有超自然力量的出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在面临升学的时候而求神拜佛, 其实并不一定是他们迷信, 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美好结局的追求使得他们倾向于宁可信其有, 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其实人在面临无法把握的事情而又没有人可以指明方向的时候, 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甚至企盼是很正常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专家吴瑞华认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当危机感袭来时, 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使一些人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对自己的未来处于渺茫之中, 这样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外界某些能“预测”自己未来命运的载体上, 以安慰 (确切地说是欺骗) 自己。某种程度上它有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 帮助人顺利渡过一些人生的关口。

第四, 激烈的社会竞争。当前, 社会竞争空前激烈, 很多人为了改变生存状况而拼命寻找机会。对多数个体而言, 博弈的结局往往不会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在经历多次的失意后, 个体就可能对自身能力表示怀疑、对社会的公正不抱希望, 以致心灰意冷、悲观绝望, 便想以迷信来逃避现实。

当然对部分成功者来说, 他们的成功可能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得来的, 等成功之后又觉得缺少什么, 没有了精神寄托。这时候他们会参与一些迷信活动, 希望能有超自然的力量来给他们指点迷津, 甚至把一些迷信活动作为他们精神寄托的所在, 以求得心理安慰。

总之, 不管社会博弈的结局如何, 其参与者都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排解,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迷信活动亦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排解方式。

不管人们是因为什么而迷信, 也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迷信活动, 迷信或者在文化上、或者在财富上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但并不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是所有的迷信活动都要被取缔, 或者说是能够被取缔的。迷信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 区别仅仅是程度的不同。将自己的精神家园托付给虚无飘渺的事物, 从而自己也陷入茫然, 失去创造性、甚至阻碍别人的创造性, 这才是我要反对的迷信。迷信的存在有它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甚至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 不是说我们通过一些外在方式在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清除的, 历史已经证明那种一相情愿似的想通过思想教育甚至政治手段来破除迷信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并且, 迷信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暂时从繁杂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的后花园,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有利于人们缓解现实中的精神压力, 哪怕这种寄托是虚的, 但总好过无所寄托。当然, 如果能对人们的迷信活动加以引导, 使得参与其中的人能更加理性, 尽可能的减少对社会利益的损害, 那么就算以文化的名义保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类迷信活动也未为不可。

参考文献

[1]、王淑娟, 李朝旭.迷信的信息加工机制和心理安慰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 .

[2]、吴大兴, 姚树桥.迷信心理浅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2) .

[3]、马凌.现代迷信之风为何此伏彼起[J].洛阳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2) .

篇9:可悲的迷信治病

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乡村民陈志勇的岳父暴病身亡后,陈志勇之妻突然病倒在床,不吃不喝,神情恍惚。外村的“神婆”掐指一算,说陈妻之病是她父亲的鬼魂附身,只能找蔡家店村的“半仙儿”驱魔才能救治。为了给妻子治病,陈志勇给”半仙儿“下了跪,送了钱,送了礼,但治疗的结果却是陈妻之病日趋恶化。在他人怂恿挑拨下,陈志勇认为“半仙儿”不但没给妻子治病,相反用“妖魔”整治他的妻子。于是,恼羞成怒的陈志勇挥斧将“半仙儿”夫妇砍死。

案发后,陈妻被送到医院治疗。医生的诊断是,她只是因为父亲去世,精神受到刺激,这种精神性疾病一般是间歇性的,只要及时诊断治疗,并无大碍。但让人悲哀的是,一个区区小病,只因当事人痴迷于封建迷信,竟毁掉了自己的家庭,也让“半仙儿”一家遭受了灭顶之灾。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崇尚精神文明,崇尚科学技术的今天,封建迷信害人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有一位中年人,他本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其妻也很贤惠。膝下之子也很聪明可爱。但他却有一个很难改的恶习——嗜酒如命。只要有点花生米,一瓶二锅头酒就能仰脖灌进肚里。时间长了,其人就变得神经错乱,只要与其谈话,内容非鬼即神。他的失于常人的表现,无非是长期酗酒,酒中的有害物质损害了他的神经系统所致。只要去医院强制性戒酒,再辅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其人仍然会从“天上”回到“人间”,像个正常人。但有人却说他是鬼魂缠身,非得让“神汉”、巫婆驱除鬼怪,才能救治。于是,他的母亲信以为真,竟将其接回农村老家,让巫婆在他的面前烧香焚纸,又喊又叫,又蹦又跳地折腾了很长时间。每当巫婆张开双手跳到他的面前,都将他吓得目瞪口呆,左右躲闪。结果自然是病未除,疯话说得越发不着边际。更可悲的是,无论明白人怎样解释和劝说,这位母亲仍然相信巫婆,最近,又在计划请巫婆为其儿子继续“降妖除怪”。酒精害他,人间的“鬼神”害他,这双重的人身侵害,怕是真要将这个说话颠三倒四,走路晃晃荡荡,身子瘦弱如柴的人送上了不归路。世上的母亲哪有不疼爱孩子的?而这位母亲却非要将孩子推向绝路,可见封建迷信是何等的害人!

人类是靠智慧创造了文化,发展了科技,进而洞察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规律,剖析了人生来死去的原因。纵观人类繁衍和生存的历史,用封建迷信治病从来都救不了人,只能将人推向灾难,酿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有两幅漫画深刻揭露了巫婆、“神汉”骗财害人的本质:一幅说的是巫婆用迷信手段给他人看病时,自己突然病倒在地。此时,她马上从“神仙”变成了凡人,急忙让家人送她到医院诊治。另一幅漫画说的则是“神汉”为他人测算前程与财运时,可谓口若悬河,神乎其神,却没有想到自己的钱包竟让一个小贼偷了去。可见巫婆、“神汉”并没有祛病除邪、测人吉凶祸福的本事。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一些人迷信的心理,骗人钱财,害人利己,实属既违法又不人道的行径。

篇10:迷信的作文300字

由于村民的制止和老柳的吵闹,过了几个月,村里的火葬工作也没能顺利进行。村干部不知为此烦了多少晚,开了多少会议。

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从老柳那里做起。老柳是村里比较有声望的人,在这条村几十年,和村民都混得熟,村民都很尊重他。可老柳是倔得很,村干部来来回回几十次也没得到个结果。

一天,老柳的妻子居然因为年老摔了一跤摔死了,老柳为此痛哭了几日,最后还是擦干眼泪,请人来做了法事。村民都想老柳这回肯定是会找块风水宝地安葬他的爱妻的,谁知,这天老柳竟然往村委会里跑,要求火葬。村长一拍桌子,惊叫;好的好的,放心啦,所有事我们都会妥善为你弄好的!之后,村民也陆续接受了火葬。村里火葬工作进行得顺利。

为了表扬老柳的功德,村委会决定召开个表彰大会,并授予老柳敢于破除迷信第一人的称号。

篇11:迷信的清明节优秀作文

清明又返,我热情地迎接了我人生中的第13个清明节。

“清明”在我们这儿会让大家感觉到“迷信”,原本简单的“扫尘”演变成分“墓饼”、吃“排场”……老人一旦发现墓的方位或周遭有不好的遮挡物就能让大伙儿忙上个半天。

今年清明,爷爷从外地回来了。一大早,爷爷就要我们徒步去老家——藻溪下山虎村。他说,不让我们坐车那是因为这样没诚意。一路上,爷爷板着脸,一直到第一个墓时,他才舒展开了笑脸,招呼我们“行动”起来——拔杂草、分“墓饼”等。因为墓前有丛竹子挡住了阳光,在阴凉下,我们做起事来能不事半功倍吗?可令人惊奇的是爷爷却放下手中活,操起一把柴刀就往那丛竹子砍去。妈妈和姑姑忙问为什么。爷爷却说出了一句令人捧腹大笑的话:“这丛竹子不祥,挡住了阳光。难怪陈氏的人才屈指可数,原来是这丛竹子影响了陈氏光宗耀祖啊!”大家一致反对让爷爷这么大年纪去伐竹,可爷爷偏不顺从“民意”。我想,爷爷平时十分疼我,我也该帮帮他。凭着这个信念,我倒戈相向,帮爷爷破竹子了,可爷爷只发配我搬细竹子的任务。我一直听见,爷爷一边砍竹子,一边念道:“皇天在天上,祖先在下,爸,愿您保佑我们陈家能出大人物……求求你了,每次清明我都会给您带好吃的……” 我当时就觉得我们这儿特迷信也很好玩,可我不知好玩背后是辛劳,来来回回运竹子,蹲着又半跪劈竹子让我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哈哈,不过汗水浸湿衣背的感觉真不错。

过了半个钟头,爸爸骑着摩托车来了。他是来给爷爷换班的,爷爷不肯,爸爸只好帮我搬那些我搬不动的大家伙。就这样,我们祖孙三人伐竹、搬竹直至爷爷满意了为止。

离开太太的墓后我们又去祭扫另外一个姥爷的墓。

在车上摇晃了半个钟头后我们相继下车了。爸爸从车后座拿出一捆金银纸也跟随爷爷上了山。干完拔杂草等事后,爷爷先让我向姥爷祈求平安,然后烧了折好的纸钱,一边烧纸钱一边又在虔诚祈祷着。

篇12:迷信的作文

十二生肖是古人排年计时的符号,他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的命运怎能由生肖来决定呢?羊是哺乳动物,它性格温顺,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它对人类做了许多贡献,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属猪属狗却不愿属羊?真是马善被人骑,羊善有人欺。

按照那些人的观点,所有属羊的人命运都不好。事实上却截然相反,有很多伟人也是羊年出生的`,如唐太宗李世民、清太祖努尔哈赤:连屡立战功抗击金人的大将军岳飞也是属羊的,他精忠报国,对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岳飞可以流芳千古,而秦桧不属羊却遗臭万年。谁说属羊不好?

篇13:官员因迷信而腐败的现状及其治理

迷信活动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的毒瘤。建国初期, 迷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近年来, 社会进入转型期, 迷信的风气再次在社会中蔓延开来。值得重视的是, 这股迷信的歪风邪气不断在官场中弥漫, 小到乡镇级干部, 大到省市级领导, 都出现过因迷信而产生腐败的害群之马。在全党、全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 和全国正在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同时换届的背景下, 官场迷信这股歪风邪气更应该得到重视。

一、官员因迷信而产生的腐败现状

根据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博士的“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质调查和分析研究”显示, 有超过一半的县处级公务员相信迷信现象。虽然这只是对一些地区的一部分公务员的调查研究报告, 但也可以大体体现出我国国家公务员对迷信的态度。作为国家公务员, 相信和参与迷信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坏的。更为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有一部分官员因迷信而走向了腐败的道路。笔者认为, 官员因迷信而产生腐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滥用手中权力, 大肆进行迷信活动

笔者对大量官员迷信鬼神的腐败案件进行研究总结发现, 大多数因为迷信而产生腐败的官员都拥有一定权力。这些官员为了求升迁, 求财, 避灾祸, 寻求心理安慰, 利用人民和国家赋予的权力, 肆无忌惮地进行迷信活动。

这些官员或者利用国家财政为自己高昂的迷信费用买单, 或者使用单位名义大肆建设风水工程等。如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 大师说其有当副总理的命, 只是命里还缺座“桥”。这位“官迷”竟绞尽脑汁, 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线, 强行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 以实现自己副总理的美梦。后来, 胡建学因为贪污被判处死缓。

(二) 利用迷信活动进行索贿, 成为新型受贿形式

由于官员进行迷信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 作为一名吃财政饭的公务员, 要进行消耗巨大的迷信活动存在诸多不便, 因此, 开始向身边的商人伸手。据一名资深风水师的爆料, 多数官员在进行迷信活动的过程中, 往往向其有交往的商人暗示要其支付相关费用, 这些商人为了保护既得利益, 也都慷慨解囊, 为官员的天价“相面费”等费用买单。这样一种充斥权钱交易的官员迷信活动早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

官员与商人的这种权钱交易已不再只是官员素质及思想方面的问题了, 而俨然转化成了一种新型的受贿形式。在中央不断强调“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 这种新型的行贿受贿的腐败形式是需要引起重视和进行严惩的。

(三) 不信民意信鬼神

官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拥有者和执行者, 权应为民所用, 利应为民谋。但有些官员却对民意视而不见, 反而相信风水师等江湖术士的迷信思想。这些官员不仅在自身官运前途等方面对风水师等江湖术士的言论奉如天意, 而且在一些关系民生的政务上也对其言听计从。如四川省通江县主管交通的副县长等多名干部, 因为所谓“知名文化人”的建议, 为维护县城“龙脉”, 投资100多万元实施不能走车、行人, 而只是种草种树的“山脊连接工程”, 被当地群众称为“风水桥”。而对被称为“史上最牛的烂尾桥”的该县沙溪镇沙溪大桥, 自1995年建成后于1998年即被鉴定为危桥, 尽管沙溪群众强烈呼吁, 但当地有关部门却不愿意花一分钱去维修关系民生的危桥, 而宁愿花巨资去修一座关系官员升官发财的“风水桥”。

二、官员因迷信而产生腐败的原因

官员作为公权力的拥有者和执行者, 本应该要对迷信的不良风气积极遏制, 引导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素质, 减少群众受迷信思想的迫害。而却有那么一部分官员, 背弃自身信仰, 为满足私欲, 不断参与迷信活动, 滋生大量腐败。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官员鬼迷心窍, 敢于滥用手中权力进行迷信活动, 笔者认为, 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官员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信仰缺失, 易受迷信思想影响

根据程萍博士的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县处级公务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数比例为12.2%[1]。虽然该调查仅是以县处级公务员为对象, 但能够大体上显示出我国官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存在不足。我国大部分官员是共产党员, 应该是无神论者, 信仰马克思主义, 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 一些官员理想信念缺失, 世界观和价值观混乱, 使命感、责任感淡漠, 意志薄弱。其中一些人“不信科学信鬼神”, 携家眷随从求仙拜佛, 谋仕途高升, 把巫婆神汉视为“智囊”, 遇到重大决策问题宁愿请“大师”指点迷津。在他们的带动和引领下, 早已灭迹的带有庸俗愚昧思想的陈规陋习死灰复燃[2]。

由于上述原因, 官员容易受到迷信思想的腐蚀。即使一些党员干部, 他们在组织上入了党, 而在思想上并未入党, 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唯心主义思想仍然很顽固, 一有相适应的土壤和温床, 这种迷信思想便大肆泛滥, 甚至公开地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唱对台戏[3]。

(二) 公职升迁可能遭遇的“天花板”效应导致寄托于迷信祈升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或预测结果的风险性, 人们在遇到风险决策, 特别是不确定性决策时, 就会产生诉诸迷信来预测未来的动机。作为一名官员, 谋求职位晋升是其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我国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依然不够完善、透明, 加上所谓“官场潜规则”及其他一些因素, 导致官员的升迁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

官员在谋求公职升迁时, 通过正当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升迁, 即可能遭遇到的“天花板”效应, 使其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使其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渺茫和不确定。这种对自己对未来升迁的不确定性, 使得官员寄希望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鬼神身上。

(三) 权力过分集中, 缺乏相应的法制建设和完备的监督机制

我国一直沿用建国以来的政治集权体制这种高度统一、集中的体制及权力运行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行政权力也日益膨胀。权力的过分集中使得权钱交易, 以权谋私的现象不断产生, 各种腐败的滋生成为可能。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下, 我国没有形成一套监督权力的法律体系, 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 也没有真正地做到依法办事, 从而使得已有的法律失去公信力, 为以后的反腐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同时, 相应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得到发展, 以致行政权力失控, 滥用权力成风。

权力过分集中, 法制不健全, 加上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使得官员敢于大肆进行迷信活动, 为自己求升迁、求财运。

三、治理官场迷信而产生腐败现象的路径分析

官场迷信的现象, 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 使迷信的风气在社会中更加泛滥,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官场迷信而产生的腐败将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如何治理官场迷信而产生的腐败, 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去治理官场迷信而产生的腐败现象。

(一)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树立正确信仰

缺乏正确的信仰、精神空虚、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是官员迷信的根本原因。国家要从源头上遏制官员因迷信而产生的腐败。

加强官员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应是今后官员培训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提高官员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迷信活动的不科学以及危害性。国家应该从官员的思想教育入手, 增加其理论水平, 使其树立正确的信仰, 改善其精神世界, 改变其世界观、人生观。要使得官员从思想上惊醒, 使他们明确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 严惩迷信行为, 遏制迷信传播

迷信思想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 作为一种不科学的文化, 本应该被历史所抛弃。但是, 由于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且自己的命运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 大量的国民通过迷信活动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因此, 迷信思想一直在我国不断延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必须加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不断遏制迷信思想在社会中的传播, 以减少迷信思想的影响。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官员群体中严惩迷信活动, 遏制迷信思想在官场中的传播, 要彻底转变官场中相信迷信活动的风气。

(三)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完善干部任命机制

官员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确立“执政为民”的观念, 摒弃迷信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为人民谋利益, 要诚信, 不要搞唯心主义。当干部首先就要有奉献和付出的精神, 要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并为之奋斗[4]。

要完善干部选拔任命机制, 建立公开、透明的干部选拔任命机制, 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考核为官员升迁的依据, 减少官员因公职升迁的“天花板”效应带来的心理困境。

(四)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 依法治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 纵观我国的法律体系, 针对反腐败的专门法律仍然没有出台, 我国反腐败仍然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 完善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变得格外重要。对于腐败行为, 只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才能够更好地处置腐败行为, 减少官员钻法律空子的腐败行为。官员因迷信而产生的腐败行为是一种新型的腐败行为, 更应该通过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力求使这种腐败行为得到基本遏制。同时, 相应的监督机制也应该得到确立。只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 限制权力的不断扩大, 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因迷信而腐败。

结语

在全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 和全国正在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同时换届的背景下, 官员因迷信而产生的腐败作为官员腐败的新形式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国家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这种新型腐败的产生, 改善社会风气, 完善法律, 加强监督, 从而有效治理官员因迷信而产生的腐败。

参考文献

[1]程萍.我国县处级公务员基本科学素养状况[J].领导文萃, 2008, (4) :100.

[2]陈潭.官员“政治亚健康”的症候与隐忧[J].清风, 2011, (4) :7.

[3]梁胜.风水干部——干部队伍中的怪胎[J].党风与廉政, 2000, (10) :31.

篇14:“迷信基金”的温床

大卫?沃尔曼在钟达诚成立的实验基金里投了200美元。这是个有点冒险的投资,要知道,钟可不是什么15岁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股神,这哥们只是个25岁的新丁,刚从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当钟还在褓襁之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按照算命先生的建议给他改了名字。算命先生说他原来的名字“火太盛”,改了之后的名字五行调和,且能聚财。钟笑着说:“用这个名字,我会赚很多钱。”出于对投资中的迷信及其类似行为的兴趣,钟决定创立这个“迷信基金项目”。 有些人选择那些打着温莎领结的股票交易员和基金经理来帮他们理财,另外一些人则选择依据计算不同的市场条件来进行投资,还有一些人购买黄金储起来期待升值。说真的,通过占星和命理来决定投资又能有多奇怪呢?

钟的基金是这样运作的:股票交易都是通过一个“自动交易系统”(俗称“机器人”)来运作的,这是一个购买和抛售股票的电脑程序,它依据的是编入程序运行算法里的一些详细规则。钟的基金的程序代码是由吉姆?亨特编写的,他自己开了间叫“交易大师”的公司。亨特跟钟一起把机器人命名为“席德迷信机器人”(他们还决定把源代码完全公开给大家免费下载。)

跟很多投资模式一样,“席德”也是一个自动化的投机者。但是其他算法也许是基于某只股票近期的表现或者石油价格来做决策,这个程序却是基于月相的盈亏和人们对某些数字的偏好或厌恶。钟说:“我希望它根据人性的特点来运作。”

“席德”在每个月的13日不会买入任何股票,如果股票的价格里有数字“13”,它也不会买入或卖出。至于月相,钟解释说根据这个算法新月是好的,满月则是非常糟糕的。“越接近满月,对我们的影响越大。”他如是说。所以当临近满月的时候,这个机器人—不会变成狼人—而是更多地卖出股票,仿佛担心月圆会影响跨国公司和高层的决策能力似的。同样,月食来临时,答案也就一个字:卖。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个机器人的信条是会发展的。人们不断会发现世界的关联性并把他们理解为某种模型,然后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席德”也能产生新的信条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尽管这些信条可能是非理性的。钟很谨慎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催旺运气的机会,他还找算命大师来选取成立基金的吉日。可是算命大师提议的第一个日期,钟已经有约在先,于是她运用法力以及一个神秘挂件“看到”了另一个选择:6月1日。

未被证实的实验

钟觉得,一个在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里的基金将会是一个研究价值、信仰和经济之间的关联的着眼点。他说:“当涉及金钱和风险,迷信就偷偷潜入了”—在赌场固然如此,在华尔街也如此。

目前,他打算让基金运行一年,追踪它在各种指数和其他基金里的表现,包括操控下的和自动化运作的。如果有收益,他会给包括沃尔曼在内的以不寻常的方式投钱进市场玩票的股东分红。如果玩砸了,就会血本无归。不过反正投资者事先是知道风险的,而且钟也在每次通信中反復提醒,现在他发出的邮件里都带着风险提示标签:请注意,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实验性,可能全盘亏损的项目。

这段经历并没有让钟想要投身金融业。他觉得把别人的钱亏掉的事件蛮令人惶恐的。这个基金在交易三个星期后,价值已经比一开始的5000美元下跌了12%,而与此同时,纳斯达克指数和恒生指数都上涨了4%左右。它后来又反弹了一点点,截至发稿时,它大概比初始价值低了5%左右。

5%的损失可怕么?要看你问的是谁以及跟谁比较了。在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雷曼、麦道夫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年代,也许这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糕。等到明年春天,答案就会揭晓了,BBC将会继续追踪钟的基金的表现。此外,投机就是这样的:不会稳赚不赔。

我们一直在迷信

这一起听起来似乎都蛮可笑的,可是你会发现“席德”和“迷信基金”事实上指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实。

一方面,迷信思想当然无处不在:不吉利的数字,13日又适逢星期五的危险,龙年的婴儿潮,开车经过墓地要屏住呼吸,黑猫,兔子脚,占星,交叉手指,幸运内衣,看手相,治疗师,神秘主义者,萨满,算命先生,和从纽约到新几内亚的瑜伽老师。但另一方面,你是不会想让一个根据宇宙的轻微震动来做决定的人帮你理财的。当跟金钱有关的时候,我们都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是这样吗?

事实远非如此。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对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金钱的标准化预测已经很悲哀地误导了现代人。我们并不理性。

举个例子说, 超市货架上的价格牌标明了税费就会让我们购买的时候变得节俭一点,同样的税费如果只是结账后标在收银条上,则通常会被人们忽视。同样的金额,我们花掉他们的方式会因为它们是存款、信用卡抑或是奖金而有所不同,我们的购买意愿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支付方式的影响。一篇最近发表的文章列出了11种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行为。也许非理性行为还不止这些。当谈到钱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傻子。

“13日星期五”效应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还要归功于两个迈阿密大学的金融学教授罗伯特?科尔布和里卡多?罗德里格斯在1987年发表的一份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相较于一个平常的星期五,在“13日星期五”你更可能在股市上赔钱。他们的研究结果随后被其他的股市研究质疑了,尽管科尔布和罗德里格斯说自己的文章只是发来玩玩的。他们的论点不是说那天自身能产生特定影响,而是为了说明迷信对人们的行为有影响。

这些迷信思想对经济有着广泛而负面的影响—尽管它带旺了算命先生的生意。钟估计“13日星期五”让美国蒙受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不仅是因为那些电梯里和建筑里缺失的第13层,还因为人们为了避开不幸运的那天而缩短假期和避开采购带来的收入减少。香港的地产经纪人也提到,那些被视为会闹鬼的公寓,售价只有普通公寓的四成左右。

根据近期《华尔街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上海大部分证券交易员不是基于市场分析追求价值的银行家,而是每天“基于数字迷信赌博的个人,他们对金融领域知之甚少”。并不是说,那些掌握了金融知识的人觉得“概念”一定能为现代人做到多么伟大的事情。《美国银行家》的每日财经服务主编马克?霍克斯坦说:“鉴于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这几年让天才最后都变成了白痴,看看像‘席德’这样的刻意不依据规律或者理性运作的模型表现如何也蛮有意思的。”

三年前,哥本哈根的一个金融学教授查阅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综合指数,以及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80年来的数据,试图找出那期间362次日食和月食对投资决策和经济的影响。加布里埃莱?莱波里说:“股市是迷信的温床。”他发现,在被认为不吉利的迷信事件发生期间,比如日食月食,股市收益也会低于平均值。

莱波里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当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时,当我们认为结果不受自己控制时,我们都会更多地诉诸迷信。而最具讽刺意味的,当然是我们认为迷信能保护我们。然而事实正好相反。迷信的代价是昂贵的,而且不管你信不信,都要为它买单。

上一篇:关于工伤保险问题总结下一篇:宝贝赋予我的幸福——学前班家长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