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2024-05-11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精选6篇)

篇1: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预算会计论文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体系

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重组预算会计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改革。从收入的角度看,行政单位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政府组成部分,它的收入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进入国库单一账户。因此,行政单位的收支均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行政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细化和全面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政府会计发展。预算会计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首先,预算会计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发生了改变。即以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方提供者的拨付数为依据作为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行政事业单位确认财政拨款收入不再是在收到拨款时,而是在收到财政拨入的采购物品时确认。其次,预算支出科目要作相应调整,以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的情况。再次,政府采购活动涉及政府采购的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商品使用者等,使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扩大,现有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亟待改进。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一是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二是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同时,支出单位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三是对预算会计收支的确认基础产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获得的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其收入确认计量的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财政预算支出应在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付款的时候确认。

(3)部门预算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设计预算会计制度,以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

二、改革预算会计模式,逐步实行基金会计模式

所谓基金会计,是指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会计体制或模式。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基金”除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还强调基金被称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金、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标志。因此,建立基金会计模式,是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1.基金会计模式的类型。

(1)政府会计实行全基金会计模式。建议设立政府公共基金、国有资产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并分别按基金种类进行基金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事业单位会计准基金会计模式。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分别设置若干基金种类,一般可设立普通基金、留本基金、奖贷基金、受托基金等,基本上按基金种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我国基金会计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要求,借鉴外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制定基金会计准则或制度,以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两步完成。一是以法规制度规范基金会计。即在现有预算会计模式运行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对基金从管理和核算两个方面予以规范。明确基金的种类、原则、基金会计要素、会计基础、核算程序和方法、基金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目前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因为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基本适应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基金尚不构成经济业务的主体。关于基金主体问题,可将基金作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大会计主体”下的“小会计主体’来处理。二是以准则规范基金会计。即重新构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框架,在预算会计准则或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基金会计的规范要求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与国际公立部门会计惯例相协调。

三、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

1.预算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模式,主要有会计准则规范模式和会计制度规范模式。各国之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规范模式,是因为各国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规范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规范也有“生命周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规范中不适合环境变化的规定要不断修订和淘汰,形成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规范的形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但考虑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规范作用为这种特殊“语言”的语法,也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通用形式,那就是会计准则。因此,从我国预算会计发展的趋势看,预算会计规范模式必将从会计制度模式逐步向会计准则模式转变。但从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出发,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种现实选择。

2?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在国外,许多国家均先后建立了会计准则理论结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又称为概念结构、理论框架,它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会计准则,而是为制定、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由于没有制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准则发生概念不统一、首尾不一致,因此,构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建立,要吸取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教训,借鉴国外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作法,先制定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然后再制定具体的预算会计准则。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是在一定会计环境下,基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而构筑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会计目标;预算会计假设;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预算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模式与方式。

3.预算会计准则的确定.纵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民间会计机构或组织制定、颁布;二是由会计职业团体组织机构制定,然后由官方机构批准颁布;三是由政府机构制定、颁布。从我国会计环境出发,依摁(会计法》的规定,预算会计准则应由政府机构财政部制定、颁布。为保证预算会计准则的质量,建议在财政部组建预算会计准则委员会或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会计准则的规划、研究、制定等工作,最后由财政部颁布实施。在预算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注意企业会计规范和预算会计规范的协调;设立预算会计准则咨询机构,发挥预算会计研究会和高校会计专家的作用,加强预算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的预算会计准则。

预算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会计要素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或净资产会计准则、收支业务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二是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对报表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作出规定。包括资产负债表准则、收支情况表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以及基金增减变动表准则。三是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对某些特殊行业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定。包括预算与决策报告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和捐赠会计准则。必须说明的是,非国有事业单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以及己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不纳入预算会计准则规范中,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单独的非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符合国际惯例。

4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结构是由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决定的。我国预算会计结构体系由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建拨款会计等共同构成。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就是按照这一结构体系分别制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其行业又分别制定了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等。通过近几年的实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对规范预算会计实务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预算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必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近年来,会计委派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会计委派制是反腐倡廉治本的一项有效措施。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必然会引起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时对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核算,还要懂管理;既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又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模式,把事业会计改革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湖北、山东等地的试点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直接委派制模式;(2)财会集中核算模式;3)零户统管模式;(4)内部委派制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应与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衔接起来。会计委派制是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基础;会计委派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保证,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

五、预算会计报告的完善

预算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现行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论是信息的内容,还是披露的方式,都很难达到预算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为实现预算会计的目标,适应预算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会计法》的基本规定,认真总结我国预算会计报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建议尽快制定《预算会计报告条例》,将预算会计报表改为预算会计报告,补充和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体系。预算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我国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必然给预算会计带来变革,这也预示着新一轮预算会计改革序幕己经拉开。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几十年来我国预算会计工作的经验,并大胆地借鉴西方政府会计及国际公共部门会计的有益做法,加强预算会计理论研究,以建立前后一致、逻辑严密,符合中国国情的预算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实践证明,会计环境的变化预算会计就必须改革,只有改革,预算会计才能发展。

篇2: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本文分析了现行预算 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若干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预算会计 制度改革和政府会计标准建设做好理论准备。

一、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仍然面临改革的要求,预弇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其名称、目标、基础和核算内容等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并且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的习惯做法相差甚远。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

总的说来,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核算内容不完整。会计核算缺乏全面性的最主要表现是,对政府拥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没有进行核算和反映。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而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部分国有资产状况反映还不全面;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只是笼统地反映当年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而不能反映社保基金的整体运行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核算结果不准确。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ra,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存在收支项目不能配比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年终的收支结余,造成各年度之间收支规模波动较大,从而使年终结余不真实,造成虚假平衡现象,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3.不能为预算改革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在“零基法”下,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使用额度,因此,编制“零基预算”,除了有核定编制、制定标准定额等相关配套制度外,摸清各部门的“家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可靠的会计信息,就无法编制“零基预算”。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使用预算资金、开展公务活动中形成并拥有大量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许多事业单位如科研、高校、医院等单位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股权投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的核算存在账目不实、资产虚增等问题,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家底”。

4.会计报告透明度不够

虽然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均规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但各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也没有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源、债务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长期以来,我国只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工具,因而造成预算会计只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因此所能传达的预算会计信息非常有限,政府的债权、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更为有限。这一缺陷对财政内部管理者而言,由于缺少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完整会计信息,难以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使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

三、预算会计改革的建议

1.逐步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要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由政府会计、非营利机构会计、企业会计三部分构成的会计体系。政府会计体系范围要以公共支出预算范围进行调整,未纳人公共支出预算的单位应退出政府会计系列,改用企业会计制度。对非国有事业单位因其固有的非营利性、公共性,应将其列人政府会计系列。为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作相应的改革,引人基金会计,设置如永久限定用途基金、暂时限定用途基金和未限定用途基金等若干种类基金,以满足不同性质事业单位和多样化事业单位的核算要求。

2.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我国政府会计报告由总预算会计报表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构成。总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投放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他附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人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等。但是,我国政府会计报告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不注重期中财务报告的报送,这不利于政府预算资金的营运分析与管理;二是会计报告的种类较少,如营运表、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账群表等尚不完善;三是报表体系尚不完善,政府会计中的审计与统计报告在我国鲜见;四是报告编制方法较单一,我国各级政府之间主要以汇总方式编制会计报告而不以合并方式编制。

3.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方法可以全面、真实、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透明度,推进财政预算法制化。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和探索我国预算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或部分权责发生制转变的可行性和改革模式。目前,我国由于受信息技术、管理水平、预算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全面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在某些收支项目上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还是可行的,可考虑对财政总会计部分项目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事项核算。

4.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改革

(1)改变财政支出的核算方法。在财政支出确认方面,要改变目前“以拨代支”的核算办法,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财政支出列报应以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报送的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人民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小额现金额度”会计总账科目。在建设单位会计资金占用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小额现金额度”会计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类的“银行存款”科目的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人、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

篇3: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 财政部发布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标志着我国第一套适应国家财政经济需要的、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随后经过不断修订, 1965年形成了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 以单位预算会计为补充, 以会计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别于企业会计的、独立的会计体系。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财政部又分别于1983年和1988年, 两次修改预算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为补充的、以制度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财政部于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从组织体系到制度模式, 从核算基础理论到会计各项的具体处理的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预算会计的要求, 同时, 也对一系列理论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001年以来, 我国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制度, 在财政支出支付核算、非税收入收缴、年终结余资金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这使得预算会计的外部环境逐步发生了变化。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因此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越来越紧迫。

1.现行预算会计基础不合理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 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 预算管理体制转为公共财政体制, 现行预算会计的缺陷日益明显:首先, 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支及时核算, 收入与成本无法配比, 不能完整反映业绩。同时, 忽视隐性负债, 隐藏了政府的财政风险。其次, 受托管理职能范围较窄, 局限于预算管理, 无法全面考评政府的行政业绩。再次, 资产计量不准确, 对无形资产、股权等长期资产缺乏计量, 对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缺乏报告, 容易导致资源流失。

2.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不完整、不全面, 不能提供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

政府预算及相关信息近几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虽然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各有一套会计报表, 并提供汇总的会计报表, 但各套报表没有形成能够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问题体现在:首先, 财务报告立足于政府使用, 未考虑公众、审计机构、相关利益人及潜在使用人的需求, 并使财务报告脱离外部监督。其次, 只揭示财务信息, 不揭示非财务信息, 揭示的财务信息也不全面、不及时。再次, 报告体系不完善, 政府资产负债表没有报表附注, 缺乏能够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财务报告。

3.现行预算会计适用范围较狭窄

首先, 我国预算会计适用于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虽然三者的经济活动在本质上相近, 但在会计特征上, 事业单位有自己的业务收入, 相当大一部分能够做到收支相抵, 而政府部门及行政单位的收入依靠强制性行政力量获得, 支出依赖政府拨款, 若将他们统一于一个会计体系下, 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另外, 预算会计适用的事业单位仅指国有事业单位, 不包括非国有事业单位, 导致民办、外资或混合制事业单位在选择应遵循的会计制度时发生困难。

4.预算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

我国预算会计的目标是监督预算的执行, 保证实际收支与预算收支一致并具合法性。这一目标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 忽视了预算会计对政府其他管理职能的反映和报告。同时, 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集中于年度财政的“收、支、结余”, 不能满足政府长期计划的需要, 不能为政府的预测提供更多的帮助。会计目标的单一,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过于简单,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需要增设新的会计科目;现行的会计科目本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按原有标准分类设置的会计科目实施部门预算改革, 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提出的新的要求。

5.“制度规范”模式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

迄今为止, 我国预算会计规范基本上还是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并行的方式。并且, 预算会计的各个分支都有独立的制度, 一直缺乏能够统一应用于政府会计或其分支的会计准则, 也不存在发布政府会计准则的机构。与“准则规范”模式相比, “制度规范”模式不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因为, 当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 会计准则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某个分支采用“制度规范”模式, 则其会计准则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变更, 因此带有明显的不适应性。也正因为“准则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所以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普遍采用“准则规范”模式。

三、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情况和预算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会计的改革变化, 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应该是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此外, 还包括三个部分, 即执行政府总预算出纳保管业务的金库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收入业务的收入征解会计和执行政府总预算的基本建设支出业务的基建拨款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 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

2.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 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财务报告制度

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结账基础的特点, 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 根据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绩效的需要, 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都是会计的核算基础, 在会计实务中, 不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 都没有绝对采用一种核算或报告基础, 只有两者相结合, 才能反映全貌。

3.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1) 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采用权责发生制, 根据政府受托责任活动的特点设立报告要素; (2) 收入支出表采用权责发生制, 实现对政府服务的完全成本核算, 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进而有助于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3) 增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 借此途径对现金进行控制, 监督预算的执行; (4) 增加合并报表, 采用的会计基础视合并报表的类别而定; (5) 增加报表附注, 附注应披露报表项目及影响财务状况的相关事项, 可单独报送; (6) 建立国有资产基金及其财务报告制度, 把它作为政府会计反映、报告的重要内容, 并建立起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此外, 还要培养高素质的业务人才, 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加快培养一批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 精通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重点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 实现国民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经济管理职能的双重经济职能的分离。

四、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总体方向

预算会计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复杂的改革, 要不断深化, 还须重点实施六个方面的改革。

1.部门预算改革

主要包括: (1) 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 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管理办法; (2) 完善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实现项目预算滚动管理; (3) 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4) 大力推进综合预算; (5) 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程序, 强化预算约束和预算监督等。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收缴、支付、监控机制, 加强账户管理。同时, 通过研究制订财政资金支付条例, 以及修订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等措施, 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地位。

3.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规范政府采购方式, 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采购平台, 并继续做好政府采购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4.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自2007年编制部门预算时开始实施。在科目平稳转换后,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还要不断完善科目体系、改进分类方式等。

5.“收支两条线”改革

如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改革, 规范收支收缴程序。同时, 继续扩大“收支脱钩”管理范围, 强化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等。

6.政府会计改革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 针对现行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度体系不规范、不统一, 核算范围窄, 会计核算基础单一等问题, 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制度体系和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 为财政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 为提高财政透明度创造条件。

篇4: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关键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国际惯例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准确体现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出现的改变

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财政资金的拨入方式由先前的财政的主管部门拨入用款部门,变成财政部门以采购专户或单一账户的形式,按照规定的我程序直接拨到职工账户或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供应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货币资金,转变为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性资金的增加或费用的增加的双重性质,此时需要对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采取合理的修改。但是,在财政的总预算会计中,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资产的流向。而且,近年来完善的社保体系建立了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这些涉及到的基金一直都是政府直接运作和管理,和承担着受托责任,但是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2.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编制部门的预算给予准确充足的会计信息

编制部门的预算要求是从基层单位采取逐级编制、层层汇总的形式,因此避免了盲目性,实现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但是现阶段某些单位和部门在编制部门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款、帐、报表没有得到有效综合,还是各干各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年度预算不能与决算报表进行合理的对比和分析。虽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对资产负债采取编制汇总报表,但是对收入支出表却未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决策

1.修改和制定有关制度法规要及时。根据会计改革的需要和顺应政府的预算,必须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及时制定更能适应需要的法律法规。

2.负债项目与大部分的资产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规定进行相应的核算。在对资产核算中,除了金融资产要按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进行核算和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以外,应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可计量和可确认的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与此同时,要对此采用资本化的处理,另外也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所有可计量并且已经确认的负债项目展开核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必须在其附注中对不能充分计量但可确认或者尚未被确认或有负债的进行详细的披露。

3.预算权责发生制的实现。何谓预算的权责发生制?

它是指把整体的受托责任制广泛应用于政府和政府部门,凭借有关目标的确认,实现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的租赁和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关联的构建,以此推动政府部门就服务和产品方面的提供上的竞争力更强,效率更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各部门对使用率不高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醒政府加大对资产的成本投资。

此外,建立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预算会计体系也是当下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会计被认为是一种国际上都通用的商业语言,它要求凭借会计的国际协调作用实现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的提高。就在此问题上,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协调能力差亟待解决。

三、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的落脚点

全局性和前瞻性是在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中必须突出的两个点,实现与国际接轨。

1.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三部分一同构成了国际会计体系,因此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应该摒弃原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方面而转向坚持朝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方面发展的方向。

2.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应该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的需求,参照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西方政府以及国际公立部门会计的惯例,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标准体系(指南研究、具体准则以及基本准则)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的改革。

3.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应该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而国际惯例则侧重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众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要实现预算会计制度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 晶 白 鹏: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及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

[2]毛小明.深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0):211.

[3]梁 瑜:浅探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中国外资,2008,(6):75,77.

[4]牛凌云: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论坛,2011,(10):188-190.

篇5: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预算管理改革措施相继推出并逐步实施,主要有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这些措施对原有的预算会计核算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政府采购会发生货已到,款未付的业务,会计要不要处理?如何处理?这就触及到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问题,是遵循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作为一种会计核算基础,对收入和费用的确定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准。因而在会计核算上,以设置的科目少,会计记录方式简单,易掌握占优势。“收付实现制”目前仍是我国预算会计的主要核算基础。在预算会计功能主要侧重于为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服务时,“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的优势占据上风,基本满足了国家对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当会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预算会计提出了要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和结果的新要求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的弊端在许多方面开始显露:

(一)财政支出反映的内容不全面。在收付实现制下,财政支出仅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如当期支付的基础设施、当期发放的工资、当期归还的债务本金和利息等,不反映那些本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拖欠的工资。也不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偿还的债务,如应付国债及借款利息等。这样,在客观上,一方面造成了财政支出被低估,虚增了国家可供支配的财力资源,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与之相关的债务被掩盖,不利于国家财政风险的防范。

(二)成本、费用的核算不准确。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支付,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对本期发生尚未支付的费用不予反映,如固定资产折旧费在目前的预算会计中就得不到反映,使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不能进行完整地核算,不利于对部门实施绩效的考核。对从事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来讲,虽然 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由于两种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的核算极不准确,这既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不能使预算内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三)无法对复杂多样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完成后,要保留一部分尾欠由以后支付等方式。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另外,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是按国库实际拨出的款项列报的,但执行部门因种种原因发生了本年不能付款的事项,若在权责发生制下,采取“列支出,增付款”的方式就可解决。但在收付实现制下,则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只好当作“结余”转入下年,这种作法极不规范,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

(四)引发不同间收支规模的波动。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现实是,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出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少的支出,造成各的支出规模不一;同样,有些收人是本期一次性收取,但要涉及若干期如培训费收入,在培训费收取的当期,收入有大幅增长,以后则可能出现负增长现象,特别是在各期培训费收入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

(五)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报告项目过于简单,反映的内容不全。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单位会计报告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组成,其格式、项目及编制方法均分别在《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以规定,而且各成体系,表中均未涉及应付未付的项目。另外,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报表中,有些项目缺乏必然的联系,如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中反映,但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却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料。当然,这与原有的预算会计侧重于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有关,同时,也说明目前的总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因财政资金的使用而形成的大量的固定资产及其现状、不能全面揭示政府的债务状况,无法披露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和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一)权责发生制的优点。

权责发生制也是一种会计核算基础。与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差异是,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利和义务(责任)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为标准,而不管其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付。因而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水平,是国际公认的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目前,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也开始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能从各个方面记录和反映政府拥有的各项经济资源,有利于政府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果,并对资产的维护、过剩资产的“处置、毁损或陈旧资产的重置作出最佳的决策,便于对财政支出实施有效的控制。二是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现实和潜在的债务,便于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三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政府各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一方面有利于政府作出合理的预算安排,确定那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应享有的政策补贴数额。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对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世界各国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通行做法。

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开展这方面改革的国家有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你拿大等。由于各国面临不同的经济、政治和财政环境,改革的具体方式、实施的范围和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但就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做法来讲,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1.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法律框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前提,各国在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时,均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保证。如新西兰在1986年至1995年改革期间,先后颁布了《公共财政法案》、《财务报告法案》,确立了政府各部门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澳大利亚在1997年颁布并实施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报告法案》,法案中明确指出权责发生制应作为政府预算、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基础;英国议会在2000年通过了《政府资源与会计法案》,确认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法律地位。

2.颁布了适当的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会计改革既要有法律保障、又要有具体的操作准绳。各国在推进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进程中,均选择或制订适当的政府会计准则。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来单独制订政府会计准则,而是遵循由私营部门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制订的相关准则,只对政府的特殊业务进行补充规定;英国,由财政部制订了政府各部门遵循的会计准则—-《资源会计手册》,规定了政府和政府机构会计处理的具体要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也由不同的机构制订了政府会计准则,作为指导政府会计核算的指南。

3.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政府会计改革不同于企业会计改革,各国的改革并未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之上,而是立足于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新西兰为代表的“一步到位”式,即政府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改为权责发生制。二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分步到位”式,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沿着“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轨道运行。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逐步扩展”式。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实行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的政府会计科目。

4.建立了较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各国在进行政府会计改革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以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从改革较彻底的两个国家来看,政府报告体系的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新西兰: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分两个层次,一是“部门报表”,由各政府部门编报,有资产负债表、运营表、现金流量表、服务业务报表、目标表、承诺事项表等;二是“整个政府报表”,由各部门报表合并而成。澳大利亚:政府会计报告体系由经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资本表构成。

5.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不排斥收付实现制。目前,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但这并不意味收付实现制基础将退出政府会计。国外改革的经验表明,许多已实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如各国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中均有一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重要报表——《现金流量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基础在揭示现金信息方面的不足。

三、对改革我国预算会计基础的思考

基于目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诸多弊端,以及国际政府会计改革的新趋势,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基础进行改革。但会计基础的改革不单纯表现为技术问题,同时也反映一国的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推进我国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时,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要渐进式进行。

(一)权责发生制引入的时机。

在预算会计领域,要全方位地实施权责发生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为其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准则、制度,作为操作指南;最后,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的人员与技术的支持。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还未制订,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因而,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式地将预算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为权责发生制,而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先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时,再逐步向较高程度的权责发生制过渡。

(二)权责发生制应用的程度。

权责发生制应用的程度是由政府财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决定的。如为解决现行预算会计基础下,“年终结转”事项合理不合规的现象,我国财政部曾于2001年,印发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确定了中央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若改革目标定位于加强部门的绩效管理,对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进行考核,就需要选择在服务费用和政府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实施权责发生制,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若改革目标是为了充分揭示政府的隐性债务,以防范财政风险,则应选择在社会保障收支、国债收支、政府担保支出等方面运用权责发生制。

(三)权责发生制的推进方式。

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能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会计信息,二者应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改革已明显落后于预算管理改革,出现了许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宜或无法处理的业务,我们应区分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稳步推进权责发生制。对于因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资金流向的改变。使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收入增加时,工资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也同时增加的业务,可在现行收付实现制基础下。通过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对于需要转换会计记账基础才能处理的业务,如跨期收支的业务,则应在相关科目中部分推行权责发生制。而对于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且确认又不经济的事项,则应暂缓或不实行,以保证预算会计核算的正常秩序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政府会计体系的建立。

篇6:研究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教,学,练相结合原则;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原则。只有遵照这些原则,才能满足“预算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

2.2具体措施

2.2.1《预算会计》教材编写思路

1)立足现实,着眼改革。考虑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应以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总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1月1日起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全面介绍我国预算会计的基本核算实务,以近年来财政预算改革的法规制度为依据,将部门预算制度和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方案〉等内容贯穿于预算会计基本核算实务中,同时也应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由此引起的预算会计的变化融入到每一章节中。

2)注重实务操作.应以每一个会计科目为单元,详细介绍账户设置并精选实际案例,概括归纳基本业务类型。每章前应有学习目标提示,并列出本章中英文关键词,章后有小结,并设置思考题、练习题、案例分析。这样便于学生明确各章学习重点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通过大量的习题和经典案例,使教师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原理讲解、实务演示、案例分析等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评价、运用、组织、开发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1)比较教学法。①将预算会计与国外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进行比较。由于中外公共财政制度方面的巨大差别,预算会计与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把握我国预算会计核算的特殊性。②将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二者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环境特征、会计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预算会计核算的特殊性。③将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比较。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虽然同属预算会计,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二者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具体方法、会计报表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掌握各自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2)案例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这种方法是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可在每一章的教学中安排1~2个案例,拟好讨论题,进行案例主要情况介绍,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个小组。②案例讨论阶段。学生根据己学章节课程内容对案例提出问题,表明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这阶段应引导学生自我管理。③案例总结阶段。学生向教师提出结论、特定事实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依据有效性检验标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给予评价。④案例报告阶段。根据案例按个人或小组写出总结分析报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锻炼文字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学校电教中心的现代教学设备,在《预算会计》课程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演示、计算机辅助及多媒体网络远程交互探讨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预算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2.2.3开设模拟实验课程

“预算会计”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一样,也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这种动手能力通过学生平常的作业练习很难达到,只有通过大量手工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以往学校只注重企业会计模拟实验,开设了多门企业会计模拟实验,如《基础会计综合实验》、《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及《成本会计综合实验》等,这些实验课程都是围绕企业会计核算内容进行的。

“预算会计”模拟实验可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预算会计手工模拟。根据模拟实验资料,使学生能达到使用真实的或近乎真实的资料进行模拟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可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分工负责,轮流实习每一个会计岗位.也可以结合预算会计本身的特点,将实验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

2.2.4建立会计专业实习基地

以本校财务处为依托,建立事业单位会计的实习基地,另外可以在省、市、县的各级财政部门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实习基地,在各级行政单位建立行政单位会计实习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单位的具体业务,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直接从事预算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克服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造成的就业困难.

3结束语

上一篇:奶奶的菜园作文350字下一篇:童年趣事——去年 童年 去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