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2024-04-08

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精选9篇)

篇1: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公司各单位: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是公司全年各项工作的主题,同样是劳动竞赛工作的主题。为更好地配合和服务生产经营,进一步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蕴藏在职工中的智慧和激情,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确保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上级工作会议精神为要求,以公司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为重点,致力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一切力量,在围绕“两个增强”、“五个注重”、“一个提高”的工作主线中发挥作用、展示作为、建功立业,全力以赴确保公司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落实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劳动竞赛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服务生产,推动发展的原则,团结动员职工在公司生产经营、后勤服务、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坚持两级竞赛、基层为主的原则,努力调动二级单位、班组和全体职工的“三个积极性”;三是要坚持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对在劳动竞赛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及时奖励。

三、劳动竞赛的目标

公司职代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就是劳动竞赛的目标,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千方百计保证目标的实现。

四、劳动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今年要在全公司继续组织开展“工人先锋、建功惠丰”长效竞赛活动,具体要组织开展七项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专项竞赛活动。围绕军品生产中的时间、节点、进度,围绕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围绕军品科研中的技术难点,围绕为全面完成生产任务提供服务等重点环节,特别是针对产品科研,生产加工、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涉及面大、影响面宽、时间节点要求紧迫的产品,由主要责任单位提出竞赛计划或方案,经生产与运营管理部确认,劳动竞赛办公室列项,及时组织开展专项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目标攻关竞赛活动。针对影响产品零件加工的工具、量具、夹具、工装、针对零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影响产品总装的短线零件,各责任单位要成立目标攻关组,提出攻关的目标和攻关后的预期效果,提请竞赛办公室列项,或由竞赛办根据生产作业会了解到的工作难点,经与生产运营管理部协商,共同提出攻关计划并列项,然后统一由竞赛办下达攻关令,由责任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或面向全厂展开“揭榜攻关”。

积极开展二级竞赛活动。按照两级竞赛、基层为主的原则,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产品零件的不同节点或进度以及加工中遇到的工艺、技术、安全、质量等难点问题,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开展本单位的竞赛活动,要精心组织,严格考核,认真实施,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积极推动本单位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积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勇于创新,在本职工作、本职岗位上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无效劳动、管理中存在的落后方法、工艺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方法与措施,进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强效益、解放生产力、减少消耗的目的。

积极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今年公司级竞赛要在数控车、加工中心以及车铣钳焊等12个工种中进行(具体方案另行下发),同时要组队或推荐选手参加山西省、集团公司乃至全国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积极开展班组升级竞赛活动。坚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五好一准确”创建条件为内容,在班组与班组之间开展争创优秀班组竞赛活动,各班组要严格对照优秀班组创建条件与要求随时进行自查、自整、自考,公司每季集中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班组及时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对工作中有特色、有推广价值、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组以班组长个人姓名予以命名,全面提升公司各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安全事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职工的生命健康,公司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都要予以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专职安全人员的作用,随时检查、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影响生产顺利进行的不安全因素;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和全体职工的作用,坚持群防群治的原则,做到安全作业、安全生产,使容易被疏漏或遗忘的安全死角时时处于受控状态;要重视对有毒有害作业环境的监控,引导职工正确穿戴劳动护具,严格按安全职业规范进行操作,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本质上消除有毒有害环境对职工的伤害,努力提升公司的本质安全度。

五、劳动竞赛的考核评价

(一)公司竞赛办对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各单位,采取集中考核与阶段适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二)对二级经营单位主要考核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安全指标完成情况、节能降耗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班子建设、职工队伍的学习力和创造力、职工人均收入、人均工业增加值、设备利用率、中级经营者廉政建设情况。

(三)对军品科研单位,主要考核团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立项项目完成进度;同时考核在研发产品和技改中有无关键性突破,以及公司主管部门考核内容、中级经营者廉政建设情况。

(四)对职能部室,主要考核职能发挥情况、班子建设、安全指

标完成情况、团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民主评议情况和公司对各职能部室下达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中级经营者廉政建设情况。

(五)对各单位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六)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推行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劳动竞赛委员会将把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依据战略与科技发展部下发给各生产单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情况来考核。

(七)对各单位考核项还有:领导班子成员接受的奖励卡、处罚卡数量、厂务公开、班务公开情况和公司各业务线条评比表彰结果;考核严格执行安全、质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廉政建设、稳定工作及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六、劳动竞赛的表彰与奖励

对组织开展的专项竞赛活动和目标攻关竞赛活动,经考核完成后及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二级单位自主组织的本单位劳动竞赛,由本单位给予奖励;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评审后,按评审结果进行奖励;对在职工技能大赛中取得成绩的个人按公司《特殊津贴实施办法》予以奖励;对在班组升级竞赛中取得成绩的班组授予“工人先锋号”、“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在参与“工人先锋、建功惠丰”长效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劳动竞赛的考核程序,年终统一表彰奖励。

七、劳动竞赛的相关要求

(一)劳动竞赛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形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精心组织,一切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定本单位的劳动竞赛方案,建立和明确劳动竞赛组织体系,完善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跟踪掌握各类竞赛动态。

(二)要组织和发动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对跨单位组织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由公司竞赛办协调完成;对共性的和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个别单位解决有困难的,由公司竞赛办以揭榜攻关的形式组织攻关。

(三)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典型,对在各项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年底将以公开讲演、民主评议等方式推荐产生,并予以表彰。

(四)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板报等形式,着力宣传竞赛活动中的典型做法、典型经验、典型人物,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竞赛氛围。

篇2: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二○一一年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要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核心是打好生产任务这一硬仗,因此,公司上下要围绕生产管理,齐心协力战胜困难。为调动生产一线员工劳动积极性,公司决定在车间开展“大战三个月、优质高产我争先”劳动竞赛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竞赛时间:二○一一年三月至五月。

二、评比方式:每月根据个人完成产量(工时、台份)、质量、安全、出勤等方面进行评比,结构车间评出优质高产员工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装配车间评出优质高产员工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三、评比条件

1、按时完成下达生产任务(按完成任务量多少进行评比),并确保质量合格(有质量问题不得参与评比)。

2、出满勤、干满点;有大局观念,服从工作分配。

3、无重大设备、人身安全事故。

四、考核办法

每月由车间根据评比条件进行评比,公司召开评审小组会议对上报的员工进行评审,如有不符合条件的当即否决并将此次评比名额作废。每月度的评比名单及事迹材料于次月5日前报管理部,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

五、奖励办法

对评出的先进员工我们将张贴光荣榜,并颁发奖金。一等奖奖金300元、二等奖奖金200元、三等奖奖金100元。(竞赛活动奖金费用合计4500元)

希望车间根据考核、评比细则,认真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使此次竞赛活动真正起到鼓励员工创先争优的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司

篇3: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张稚阳, 现任东亚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天津分行行长。自2001年加入东亚银行的十多年来, 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 在哪一个部门他都兢兢业业地工作, 孜孜不倦地学习。作为一名外资银行的分行行长, 自2011年调至天津分行担任行长后, 提倡“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依托”的市场营销理念, 以加快分行有效发展为主题, 以提高分行整体竞争力为核心, 以服务企业和回馈社会为己任, 不断加强综合营销, 强化内部管理, 狠抓网点建设和网点转型, 树立了分行良好社会形象。

在经营业绩上, 注重开拓创新

以2012年为例, 在这充满挑战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 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而国内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不协调依然困扰市场。然而东亚银行天津分行在张稚阳行长“调结构、防风险、保增长”的战略指引下, 继续改善业务结构, 增加多元化收入, 有效控制成本, 采取加大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力度等措施,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012年全年东亚银行天津分行总资产较2011年同期增长人民币13.72亿元, 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299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人民币1563万元。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人民币2386万元。表外业务方面, 2012年东亚银行天津分行开立即远期信用证余额共计人民币1.1亿元, 应收各项担保款项共计人民币1.27亿元, 银行授信承诺共计人民币5.32亿元, 衍生交易合约共计人民币12.87亿元, 委托贷款共计人民币3830万元, 天津分行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业务上了新台阶。

在管理上严于律己, 注重提高素质能力

过去一年来, 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在实际工作中, 能够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敢于大胆管理、大胆负责。在重要问题上自己能够带头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努力搞好班子之间的团结。实际工作中, 他十分注重营造团结共事的氛围。在维护团结上始终做到身先士卒, 为人表率;在执行纪律上始终做到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 始终坚持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遇事多商量, 多沟通, 多替别人着想, 多换位思考,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不利于团结的事坚决不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他从未放松对提高个人素质方面的追求, 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课程, 通过比常人更多的付出, 今年顺利获得了EMBA学位。

热心公益,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篇4:从家务劳动到社会劳动

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女性是怎么一步一步取得现在的地位,职业化女性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新常态下,女性又会遇到什么纠纷,遇到纠纷时又该如何解决呢?

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劳动生产组织主要是以家庭为主,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经济生产单位,因此,劳动分工围绕家庭的需求产生。这种需求主要还是根据男女不同的自然属性来确定的。“男耕女织”这样的劳动分工与传统农业社会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也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然经济条件决定的。对女性而言,家务劳动所需要的体力付出远小于田间山林的劳作,而且家庭这个环境与外部世界的奔波劳碌比起来要安定得多。因此,“女主内男主外”成为数千年农耕社会固有的家庭范式。

在传统社会中管住了家庭也就相当于控制了社会。稳定而有效的家庭秩序与稳定而有效的国家政治,二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社会中士大夫追求“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正是建立在对“家国一体”观念的高度认同基础之上。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学说与“男尊女卑”这种等级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影响延续数千年,至今未能完全消除,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大生产代替了小家庭作坊。商品经济代替了自然经济。家庭不再是经济生产的主要单位,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成为个体获取劳动报酬提升经济地位改善生活条件的主要形式。

客观地说,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提供了机缘。在工业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劳动者不得不进入劳动力市场,失去土地的农家女子为了家庭生计,也不得不成为女劳工。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个英国农家女子变成女劳工的整个过程。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女劳工群体也不断壮大,与男子一样从事社会劳动,遭遇在工作和分配之中男女不平等的实际损害。她们最早觉醒并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也正是她们最早提出“同工同酬男女平等”的要求并诉诸行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西欧,因此女权运动首先在西欧产生,实为理所当然。

如果说西方妇女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源于工业化过程中男女劳动方式越来越有趋同性,从而让她们认识到了男女权利不平等的现实存在,由此激发了她们的权利意识与抗争活动的话,那么,中国妇女解放的过程,却是源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正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步伐。而这种推动,是由引领社会变革方向的男性精英来达成的。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出于对“亡国灭种”的忧虑,在“强国保种”的旗帜下打出了反对妇女缠足的口号,并推动满清政府颁布了允许女子入学就读的《女子小学章程》和《女子师范学校章程》。女子教育由此走出了第一步。妇女恢复天足,接受教育,维新人士从现代社会进化的角度出发,希冀提升妇女的素养,更好地履行生儿育女的“天职”。他们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让妇女参加社会劳动走自己谋生之路。民国初年,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汤化龙就公开宣称,让妇女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达成培养“贤妻良母”的目标。由此可见,当时对妇女教育的认识与传统社会并无本质的差别。

“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先意识到妇女解放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发刊词中就将妇女解放视为反封建专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大方向来说,中国妇女数千年来受传统社会角色分工的限制而困于家庭之中,无法参与社会变革活动;就妇女个人而言,由于家务劳动无法获得报酬,导致妇女在经济上完全依赖男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基础。所以,让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被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视为解放妇女的根本目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妇女摆脱家务劳动,参加社会劳动,获得“经济独立”,从而达成“解放”的目标,就已经被确定下来。

尽管“五四”时期有关妇女解放的呼声不断,但囿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中国妇女能真正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获得经济独立的人数并不多。真正将妇女卷入社会劳动大潮的是随之而来且持续数十年的战争—战争将大量青壮年男性送上前线,留下无数空缺的劳动岗位。由此所导致的劳动力缺口只能由妇女来填补。战线后方的工厂、农村或医院之中,妇女的劳动无处不在,她们的劳动为危难之时的国家、民族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那时的妇女劳动,被纳入国家政治的范畴来对待。

1940年,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妇委的一封信》中就充分肯定了妇女劳动的伟大意义:“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正因为妇女的劳动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和物资保障,所以,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争取胜利的重要策略之一,被提升到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参加社会劳动的妇女受到褒奖,政治地位也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之后,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更是被视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而获得了充分的肯定,政治地位及经济地位都不断提高。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经济独立的职业妇女,通常都被视为获得了“解放”的妇女,她们比仍然留在家庭中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更受人尊敬,社会地位更高,经济条件也更好。这种状况至今持续。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妇女解放的起点始于社会政治变革,随后一直都从属于国家、民族、革命的主题,服从于国家政治的需要。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化,妇女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但推动“解放”的外力多于内力,即使妇女现在广泛参与社会劳动,也不代表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不代表她对自身责任、义务及特长有清醒的认识,更不能代表她能自觉意识到自身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源于外力推动而非自身觉醒的妇女“解放”,一旦遭遇外部条件的变化,其窘境就会暴露无遗。尤其离开了国家、民族、革命这些严肃的主题,面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不少职业妇女的处境就会变得十分难堪。

参加了社会劳动的现代妇女,同时还承担着生儿育女这个自然赋予且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务劳动的负担依旧沉重,作为“解放”的现代妇女,她们既要承担经济独立的压力,又要承担母亲和妻子的家庭义务。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是真真切切落到她们肩膀之上。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迫,令许多职业妇女疲惫不堪。以至于有不少妇女为摆脱繁重的社会劳动而选择其它更为轻松却为道德不容的方式去谋求“经济独立”。由此又派生不少新的社会问题,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妇女走上社会,是妇女解放的前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将妇女获得与男子一样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视为妇女解放的根本目的,则未免失之简单。如何让普遍参加了社会劳动的现代妇女真正获得身心的解放,在当下,乃至于未来,仍然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探索的问题。

篇5:物业公司劳动竞赛方案

劳动技能竞赛方案

为了持续有效的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拟定劳动技能竞赛方案。

一、竞赛活动时间:本和跨

二、参加对象:各管理处、各设备管理班组、公司财务部、公司各层次员工。

三、主要目的:立足本职、追求卓越、提升技能、强化管理、建立专家库。

四、项目设置:创建“五好管理处”、“设备管理先进班组”、“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创新能手”、“财会技术能手”(其中前三项为:跨持续创建项目)。

五、劳动技能竞赛规则和方式

采取进级、直接竞赛二种形式。

(一、)创建项目实行进级制(长期进行),分A级、AA级、AAA级,其中AAA为最高级。首次评级从一A起,达到90分以上,评为A级,持续保持后进到AA级,依此类推。评审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

1、实行进级制的主要项目有:“五好管理处”、“设备管理先进班组”及“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三项,并以各管理处为参赛单位。

2、直接竞赛项目主要有:“创新能手”和“财会技术能手”。其中:“创新能手”在公司全体员工中进行。由个人申报材料,评审组评定。“财会技术能手”在竞赛现场评定,该项目,取前一、二、三名,第一名为最高级。

(二、)评审方式

采取进级制的项目,由评审组到各单位按标准评审。主要依据原始资料、工作计划、培训记录、工作档案、会议纪要(或记录)、制度,员工队伍状态、环境及设备设施状态、用户评价、行业评价、创建实际效果评估,每半年集中评审一次。

各被评审单位应按要求,细致做好各项所需文件、材料的准备。评审组按评分规则,结合实际逐项评审。

上述工作内容在10-11月份完成并表彰。

六、评审组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七、标准要求

(一)、创建“五好管理处”

标准要求:

(1)作风形象好。即要求各管理处树立良好的团队作风形象,在工作机制、队伍培育、服务能力、工作技巧、对外交往、处事方式、办事效力、队伍精神风貌方面具有特色。

(2)业务技能好。即要求各管理处认真抓好员工技能培训、精通本职岗位工作、熟练掌握技能,具备高技能的专业水平(重点体现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尤其专家型人才的数量不少于3人)。

(3)安全管理好。即要求管理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设施、安全制度、应急机制、队伍建设、持续改进措施、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提供安全保障,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服务质量好。即要求管理处要以国家优秀示范小区为目标,组织开展对标工作,并在创优上取得显著进步。抓质量体系贯彻工作,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内容、手段和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使用户满意率达95%以上,应急反映快速,用户投诉处理率达100%。

(5)协调和谐好。即要求管理处认真处理好内外关系,从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方式、队伍建设、资源配置、团结协作等方面不断提升能力。

(二)、创建“设备管理先进班组”

标准要求:

(1)档案资料。建立完善的设备原始档案,并按专业分类归档;对设备大修、改造、报废应记录完整、归档整齐;对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记录有周期性的分析和整理归档,并建立科学的档案索引目录。(2)规程制度。建立完善的、符

合实际工作的各项设备管理规程制度,在设备房有明显的管理标识和规程上墙。(3)设备房管理。环境整洁、工具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标识清晰、齐全,样式规范,具有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房里照明、通风、排水良好。(4)维修材料管理。按要求设立专门库房,维修材料分类整齐摆放、标识规范清晰,有严格的材料进出管理手续。(5)设备运行。设备的运行记录完整,书写清晰,记录周期符合程序要求,设备启停操作规范,符合程序要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有记录,有跟踪处理结果,按专业(消防、配电、给排水、中央空调、电梯、停车场)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分析设备运行记录,不断优化设备管理手段,提升设备安全运行效力。(6)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设备卡、确定设备责任人,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落实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作记录,分析评估保养效果,按专业(消防、配电、给排水、中央空调、电梯、停车场等)与往年对比找出差距,对外委设备,在实施过程中有专人监督检查,日常领用工具有登记,大件工具有保养维护记录。(7)故障应急处理。应急程序周全、人员熟悉,故障应急处理及时妥当,记录宗整,程序符合要求,事后有原因分析,改进措施。(8)房屋及公用配套设施管理。房屋外观完好、整洁,室外道路、路灯、沟渠完好,公用楼梯、通道、天台、消防门完好畅通,公共电箱、管线、管道阀门完好,停车场设施、娱乐设施完好,有完整的检查维修保养记录;(9)工作纪律。上班时间规范着装、佩带工牌,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早退、不随意串岗,工作时间认真履行职责,不做与本岗位无关的事情;(10)员工素质。人员培训有计划、有考核记录、有效果评估,有言行规范或标准,无发生用户投诉员工的行为,各类人员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资质等级符合公司要求,各岗位人员了解本管理处设备基本情况,熟悉岗位职责和制度,熟悉本岗位设备状况、原理、操作和维护。

(三)、创建“节能减排先进单位”

标准要求:

以基础数据管理和定量分析、宣传和标识、管理制度、培训结果、检查及整改、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效果等为评审内容。

各管理处应加强对公供水电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维保管理和新技术手段,促使能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对于高能耗的设施设备通过实施改造并取得良好效果,或通过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四)、“创新能手”

标准要求:

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鼓励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和提出公司经营管理上的新思路、新方式、新理念,并将创新成果合理地运用到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取得服务或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重大提升,对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予以表彰。

(五)、“财会技术能手”

标准要求:

财会技术能手竞赛是财务综合技能竞赛,由点钞、翻打传票、录入凭证及档案管理四项组成,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速度、技巧、准确度,四项得分汇总为竞赛成绩。

八、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九、各项目评分规则(详见附件1-5)。

附件:1.“五好管理处”评分规则

2.“设备管理先进班组”评分规则

3.“节能减排先进单位”评分规则

4.“创新能手”评分规则

5.“财会技术能手”评分规则

篇6: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2006.10.1

1各窗口单位、科室、交易中心:

为认真贯彻《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临委办发[2006]66号)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临直工[2006]61号),进一步调动“中心”广大干部职工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按照全市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总体部署,经研究决定,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 “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为主题,创建“学习型、节约型、效能型”机关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工作,根据省委、杭州市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和《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临委办发[2006]66号)的精神,围绕建设强市名城胜地目标,广泛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中心”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范围、对象和时间

活动范围为进驻“中心”各窗口单位,科室、交易中心;活动对象为全体进驻窗口单位干部职工。活动时间为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

三、主要环节、内容和要求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9月20日前)

1、建立组织。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领导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心”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组长:胡永福;副组长:傅剑光 沈柏浩 张黎泽 张春 李遂青 张鸿华 王柏祥;组员:陈利国 吴维群 刘建英 王海滨 傅惠昌 华学梅 陈春蔚 娄亚敏阮军南 邵庆 张校成 许学龙;“中心”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傅剑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利国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张新福、黎威、徐飞、赵建荣、邵建军、毛羽红、王琴、黄群、陈斌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2、动员部署。9月30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中心”竞赛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

紧紧围绕创建“学习型、节约型、效能型”机关,健全制度,制定措施,开展各类竞赛评比活动。

1、开展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围绕创建“学习型、节约型、效能型” 机关,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为主题,开展大讨论活动。

2、完善制度措施。结合“中心”实际,以创建“学习型、节约型、效能型” 机关为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中心”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具体措施和量化考核办法。

3、开展竞赛活动。结合创建“学习型、节约型、效能型”机关竞赛活动,在“中心”各进驻窗口单位、科室、交易中心中开展“二个五”评比竞赛活动。一是开展评“五星”活动,即窗口职能之星、高效便民之星、敬业爱岗之星、窗口形象之星、改革创新之星;二是开展“五个赛一赛”活动,即:赛一赛哪个窗口职能最到位;赛一赛哪个窗口机制最创新;赛一赛哪个窗口(个人)办事最高效;赛一赛哪个窗口(个人)服务最优质;赛一赛哪个窗口(个人)形象最优秀。通过评比竞赛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市行政审批办理中心(市招管办)的服务效能,强化进驻职能部门、职能窗

口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办事效率高、业务管理精、服务形象佳、考勤纪律严、机制运作新。

(三)总结表彰阶段(2007年8月)。

1、总结。评比竞赛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中心”各进驻单位、窗口(科室)竞赛活动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不足,提炼“中心”开展竞赛活动中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典型。并于2007年8月底前将总结交至市级机关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工委)。

2、评比。根据市竞赛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在总结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各类先进评比工作。

3、表彰。竞赛活动结束后,“中心”将对本次竞赛活动先进窗口单位、科室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相关要求

1、要加强领导,严密计划。“中心”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中心”的竞赛活动,确保竞赛活动有专人负责、专人协调、专人落实,保证竞赛活动有经费、有载体、有制度、有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竞赛活动计划,严格落实竞赛活动情况报告制度,每月底要向系统上报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2、要注重结合,创新举措。开展劳动竞赛要与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创满意单位、机关效能和行风建设、“争三好”、“双争双评”、干部职工目标管理以及相关的评比考核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结合本窗口单位、科室工作和干部职工队伍实际,积极创新举措,保证竞赛活动有声、有色、有形,形成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岗位竞赛,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与创建和谐社会相结合,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劳动竞赛活动,讲清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劳动竞赛开展情况,大力宣传表彰在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劳动竞赛活动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报道本单位、科室开展劳动竞赛情况,办公室要开辟劳动竞赛信息专栏,积极主动向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上报劳动竞赛活动相关信息。

篇7:公司知识竞赛方案

一、目的为提高仓储部员工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了解企业概况和文化,完善和丰富知识结构,培养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仓储部和企管部联合开展员工知识竞赛。

二、报名

1.报名方式:以剂型(小组)为单元,每个小组挑选3名选手(男女搭配)组成参赛队,其中队长一名,赛前每个参赛队必须为自己的团队取一个队名(不得重复),而且要有自己的口号,并在报名时上报队名、口号、人员名单、队长 建议:针剂、片剂、水剂、成药、非药、配送外复核各为一队,储备库和收货组合为一队,托运外复核和管理组合为一队,共八支参赛队。

2.报名地址:仓储部管理组章金明 处

三、竞赛时间及地点: 2007年8月17日星期五晚9点五楼多功能会议厅

四、竞赛流程及规则:

第一轮:必答题(24道)。

1、每队必需答完3道必答题,每道10分;

2、每队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完问题,超时回答予答错处理;

3、按题目序号进行提问,在主持人说“开始回答”开始记时,每道限时30秒;

4、题目可由参赛队中任何一人回答,也可由参赛队商量后由一人作答;

5、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予扣分。

第二轮:抢答题(20道)。

主持人宣读题目并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队开始抢答,在第一时间内举旗并喊出自己的队名,抢答成功者做答(台下亲友团不能做答),答对一题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抢答错误的,台下其他观众可以举手做答,答对的将颁发一份纪念品。第三轮:自选对答题(16道)。

1、设10分、20分题,每题限时60秒,共18道题;

2、各参赛队有两次选择题目并选择由哪个队回答的权力;

3、被选择队答对由选择队所选择的题目,选择队和被选择队则加相应的同等分数,答错两队均扣除相应的同等分数;(以投影形式放题,参赛者作答)

4、简答题答错一项、漏答均予答错处理。

第四轮:限时题(题库50套)

1、此关设判断题,答题者回答时只用回答对或者错;

2、各队参赛者选出一名进行此关,限时60秒;在60秒限时里,答对一道加10分,三名参赛者可以互相商讨。

第五轮:冲关题(风险题20套)。

这一轮由各参赛队自己选择题目的分值,有10分、20分、30分、50分的题目,难度根据分值大小依次增加,答对一题加相应分值,答错一题扣除相应分值,每队有一次机会,台下后备选手不得做答。

4.团队游戏:竞赛过程中将穿插一些体现团队精神的游戏活动,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参加,由主持人组织开展,对于表现突出的团队,将给予10分奖励。

5、关于求助设定:

参赛队前三关中,共有1次求助机会,形式为亲友团(本参赛队其他成员)求助。亲友团求助:选手可请在场的亲友团参谋,并自我做答;限时30秒,亲友团讨论时间不计入本题选手回答的时间;

五、竞赛结果与奖励

1.竞赛根据各队的最后得分和表现分设如下奖项:

(1)最佳团队奖:从团队的队名、口号、着装、纪律和团队内部氛围等方面评比。

(2)最佳合作奖:从团队的合作过程、交流方式、成员之间的配合程度等方面评比。

(3)一等奖:最高分值

(4)二等奖:分值第二

(5)三等奖:分值第三

2、奖品颁发

公司将为获奖的团队和选手提供丰厚的奖品,机会不容错过

六、赛前准备:

1.赛前,仓储部和企管部将会把此次竞赛的题目范围下发到各组负责人手中,各组负责人必须组织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学习。

2、此次竞赛设男女主持人各一名,负责现场比赛的组织。

3、竞赛现场布置:每个参赛队一个参赛席位,在主席台两边分两行排开,仓储其他人员在主席台下,按小组分布坐位,作为后备参赛人员。

七、竞赛纪律:

(1)除了本小组参赛队选手外,其他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参加此次竞赛,未参加的,按旷工一天处理。

(2)所有到场员工不得携带任何与竞赛相关的文字、电子材料,如果发现违规行为,扣除该参赛队20分。

(3)所有到场员工在竞赛期间必须关闭手机或者调整到振动状态。

(4)其他到场观众(各部门员工)必须遵守会场纪律。

八、关于主持人、参赛者与亲友团的规定

(一)主持人

1、主持人不得暗中提示,但可以多读一遍问题;

2、主持人不得有意拖长时间,影响选手做答;

3、主持人要读清题目,听清答案;

4、主持人在听清答案后,判定无误后给分;

5、主持人在未能听清答案或选手所答答案与正确答案有所出入,但不可判定其错时,必须请评委判定;

(二)参赛者

1、参赛者必须服从主持人与评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

2、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3、参赛者必须清楚做答,不得无理取闹;

4、参赛者在权利基础上可礼貌求助;

5、参赛者对主持人产生不满时,不得当场顶撞,可在大赛结束后提出申请

(三)亲友团

1、亲友团代表各队参加,并帮助相应选手;

2、亲友团不得在求助外对选手做提示;

3、亲友团必须遵守赛场纪律,不得大声喧哗或无理取闹;

4、亲友团必须服从大赛规则,服从主持人与评委的评定;

九、竞赛进程

1、各参赛队入场,主持人宣布竞赛开始;

2、介绍到场领导、参赛者及亲友团;

3、宣布比赛规则(评第一、二、三名的标准);

4、各参赛队准备选手预备;

5、必答题开始;

6、抢答题开始;

7、自选对答题开始;

8、赛间休息——团队游戏,或向观众提问;

9、限时题开始;

10、冲关题(风险题)开始;

11、统计结果,宣布结果;

12、颁奖;

13、竞赛结束;

十、各部门职责:1、2、3、4、5、6、7、办公室负责竞赛条幅的制作、悬挂、队牌、记分牌的制作; 企管部整个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办公室负责活动礼品和奖状的准备、发放; 办公室负责活动桌椅的摆放; 信息中心负责活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企管部和仓库部负责活动的纪律; 企管部负责照相(王金华负责)及新闻的编写。

十一、人员安排:

(一)颁奖嘉宾:陈松柏付前华彭松王俊

(二)比赛监督:吴自平焉伟

(三)工作人员:

1、主持人:艾荣

2、记分员:王静

3、记时员:蔡卓

4、音响灯光:陈辉

5、礼品管理与发放:贺静

6、现场控制:王俊

7、礼仪:王美文、夏丽新

2007-8-12

篇8: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天津滨辉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 是由天津东方财信集团和天津滨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国有控股公司, 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土地整合、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和自有房屋租赁。公司创立至今,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紧围绕东丽区土地资源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要点, 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 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公司成立以后, 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 新报到的员工业务技能不熟, 土地整理的相关政策不懂。公司领导为了尽快使国有资产保质增效, 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 从东丽国土资源分局等单位请来专业人员加强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公司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但是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银行收缩银根, 给公司的运营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土地的收购整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公司领导的积极运作下,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带领公司走出了困境。两年多来, 公司先后收购整理地块10余宗, 储备土地面积达3000余亩, 涉及金额近5亿元, 实现利润约5000万元, 上缴利税3000多万元。

公司在全面建设的同时, 十分注重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第一时间建立了工会组织,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定期向员工推荐好书、好的影视作品供大家学习。在学习《致加西亚的信》中, 每个员工都写出了自己的读后感。通过学习, 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公司还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东丽区第5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 取得很好的成绩, 其中女子长跑选手名列前茅。公司还组织员工开展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同时组织员工到蓟县拓展训练, 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每个员工也充分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公司工会还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编排的小品《非诚勿扰》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工会还积极组织员工向社会献爱心活动, 2011年他们向蓟县许家台镇田家峪小学失学孤儿张文昊捐款, 帮助其重返校园。

篇9:公司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

重新组织劳动意味着对生产、服务、贡献以及消费崭新的理解,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固定与临时、正规与灵活性、有报偿与无报偿的工作,志愿劳动及各种其他社会必要的物质与精神性活动。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公共领域,新的劳动概念和形式都会对创造财富、提供服务的分工、过程、性质和经验产生极大影响。相应转变的是劳动者/参与者的眼界、态度、向往,乃至个人事业的安排和生活方式。当在不久的将来公众话题中频繁出现时间的政治、空闲的政治、环境的政治、参与的政治时,一场空前的文化转型就到来了。其必争的方向是个人与社会、发展与环境并重,是崇尚直接劳动者和参与者、非异化劳动、非异化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而小康的观念可为“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的讨论提供别种思路。小康社会主义,作为社会理想和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压力下寻求民族定位的努力,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根据本土的条件和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来发现和定义。

失业危机

工作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只允许资本而不允许劳动跨国界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尤其突出。在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中维持隐性失业的战略后,加上国企准私有化的进程,失业率逐年飙升,今年的目标是控制在4.7%以下,但国内外专家的统计早已进入双位数。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即使看来不算很高的百分比也呈险象,更别提还有千百万所谓在业人员既无足够的事情可做也没有可靠的收入。至二○○二年底,超过三千万国企工人下了岗,至少一千四百万人在二○○三年里仍然没有工作。约有一亿五千万农村劳动力游离土地,形成一支实际上(找不到活儿干的农民工)或潜在的(未来无地又无业)失业大军。失业压低工资,削弱需求,转而阻碍生产,造成“过剩”假象。虽然李嘉图的“工资铁律”不能解释非古典资本主义的社会契约(例如瑞典或德日模式),但在政府、法律介入缺失或微弱时,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与价格势成反比。最近广东一带出现“民工荒”,正是那里工资被长期人为压低,直至低于市场的“自然”价格造成的,可看作资本主义工资规律的反证。欧洲的高失业在理论上被有些人认为是由所谓的工资刚性而引起,无论有无道理,都显然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在土地少(还在继续减少)、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中国经济没有可能吸收其年均一千二百万人无尽的劳动供给。如果增长是最终的希望,它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GDP中生产率的因素会大量削减旧有的工作岗位。国际市场对中国保持其以廉价劳动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和一定程度的“技术保守主义”的压力绝对真实,但迫于就业压力而放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对迫切需要经济独立、安全的中国,实属下策。何况,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衰落是大势所趋,因此造成以原料出口和制造业为生的穷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亦从富裕国家争夺工作机会。一个政策两难的例子是老龄化:推迟退休年龄会立即加剧已有的就业困难;不推迟又使养老金储备不堪重负。

在个人层面,失业的悲惨不仅在于物质上的损失和生存困难,也是精神打击和摧残。只要现存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来源不变,一个下岗工人或进城的“无业游民”被剥夺的就不仅是其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归属和用岗位劳动换取的生活收入,同时也是职业认同和劳动中的集体联系。这种剥夺造成深刻的挫折感,损害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失业之所以成为危机,是由多种因素结合包括这类文化和心理因素而引起的。

有解决办法吗?

必须承认,我国有极大尚未开发出的就业潜能。试想如果法定的四十小时工作周能不折不扣地实行——最小限度超时作业、关闭各地的血汗工厂,将能腾出多少工作机会?如果真正在边远农村地区实现九年教育网和建成初级医疗设施,会需要多大数量的教师、医护人员、技术员?如果在消除污染、保护资源的原则下积累财富,又可能出现多少新的工种和工作?但另一方面,在现有劳动制度内创造工作机会受到前述客观的硬性限制。不断扩展的服务业、众多的基建设施工程、新兴的(知识)经济部门、劳务输出的扩大等等,都不足以解决问题。

那么,按照著名的孔多塞 “人人劳动,全体少劳”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设想,尽量平均分配工作机会行不行?此设想以正式工作是应该共享的公共福祉为前提,但这个前提本身是特定历史和生产方式的产物,依不同的文化和制度安排而存在或消失,并没有必然的决定性。进一步缩短工作周值得考虑,但如果仍与血汗工厂(及拖欠工资等)并行,其意义就大打折扣。周期轮流就业则要求复杂的行政运作,加剧官僚化。

从消除“工作”和“有偿就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等号入手,(细想难道这个等号不从来就是幻觉?)真正的解决办法恐怕在俗成以外。经典的例子是家务劳动——妇女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已为赢得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斗争了很多年。由此类推,所谓工作应包含所有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和服务形式,无论发不发工资,无论是否得到市场评价。其中传统的正式工作之外,还必然包括由两性分担、与公共参与和非家务角色相结合的家务劳动、各类非正式工作、灵活时间、自由职业、自我“雇用”、志愿义工、互助公益及公民团体活动。从终日劳作中因技术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解放出来的人们将有更多的闲暇发展丰富自己的兴趣才能,参与政治和社会讨论,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彼此照顾,形成一种建立在自治合作、社区网络、义务劳动和多种形式的换工(通常无须货币做中介)基础之上的“关怀经济”(caring economy 或solidarity sector)。

这里的关键词是“参与”。参与是“排斥”和“歧视”的反题。它涵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必要劳动”以及一切社会承认的贡献形式,包括艺术创作和其他有益的文化事业。通过参与,人们作为个人和集体的一员进入合作与交换的领域。合格的参与者身份换来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参与由此成为取得人性内在需要的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相应的政策目标是鼓励参与,平等参与,变“充分就业”为“充分参与”,使收入不再与出卖劳动力的行为或劳动的市场价格挂钩。当然,在此我们预先设定了参与的正面价值,把法律和道德不可接受的活动除外,即一个有合法性的公共空间(至于“公”“私”领域的划分重合需另文再议)。参与同时是权利和义务,与拒绝剥削、不劳动/参与者不得食的原则是一致的。

参与和认同衔接的基础,是参与和收入相连。如果没有对全体公民提供的无条件的社会保障,劳动重组与已日益成为特权的稳定的工资劳动为主的制度决裂确实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全员社保的基础上,一个通过无限的参与形式和共享渠道而实现充分参与的社会,和与之相应的倡导各尽所能、平等尊严和同甘共苦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

人人有份最低收入

换言之,在我们终有一天能根本转变把正式就业作为个人/家庭收入和社会认同的基本途径以前,反对失业的努力必定捉襟见肘,没有取胜的机会。如果参与加保障的模式听起来像乌托邦,那不过是因为历史的生活世界已经在把习惯合理化的过程中融入“自然”的现状。掩盖了的是无可回避的现实,即相比之下充分就业更是完全的幻想。中国经济转型在急剧减少旧式就业模式的分量的同时,也创造出无数新的和新旧互补的工作和参与形式。后者将逐渐取代前者,并在认识和价值层面正统化,成为“参与”(及民主)话语的关注对象。我们习以为常的以城市就业和固定报酬为天经地义、为“讨生活”而上下班与个性追求相分离的“现代”生活方式正在不可挽回地瓦解。

问题是,即使大家都同意不以传统就业而是以公民身份参与为资格的“社会收入”(social wage 或social dividend )的道义正当性,或至少其道德论证的现实性,它的物质可能性又怎样?在实践上是否可行?首先澄清,公民基本收入的概念与定点扶贫的概念不同,与向业主要求“生存工资(living wage)”的概念不同,与用游戏取代劳动的远景也不同。它的有限目标是由中央财政负责,以中央和地方依据各地物价和其他相关条件商定并按需调整的水平为准,向所有社会成员发放基本生活费,包括义务教育和伤病救治的费用以及残疾补助。其形式可交各级人大和媒体组织全民讨论。设想央行组建“公民收入分行”,其存折号码与居民身份证号码一致。公民收入定期自动入账,可随时支取,不取部分低息增值。这项支出由国库保证,不进股市;部分由国家在现行退休金、职工保险、失业救济、城乡低保等运作中的投入支付。现行体制则在国家退出后变成公民收入以外的附加保障,仍可存在发展。

政府当前的改革目标是在财政责任和覆盖面两个意义上完成社保系统从以单位为主到以“社会”总体为单位的转变,城镇三条保障线的要求是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下岗工人的救济和居民最低生活水平。在农村,民政部准备总结推广上海、北京和山东等地的经验,使全国几千万极度贫困人口得到救助,并逐步建成城乡一体的低保制度。对农民来说,土地是最根本的保障。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已一再证明是中国农村工业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条件,而土地的社保功能又是土地私有化的建议绝不能采纳的原因。在实现公民收入以前的过渡时期,一部分农村人口稳定地转移到城市后可以自有承包土地换取最低收入。实验推广,最终在一个城乡统一的新型供给制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根据愿望和机会、根据各自工作和参与对社会的贡献而得到国家负担的生活费以外不同形式和数量的收入。

人人有份的基本收入旨在消除“失业”这个历史现象和历史词汇本身,为充分参与提供物质保障。与富裕的西方世界比较,中国虽然在经济上落后,其民间的社会资源却比完全被利润驱使的资本主义社会富足。尽管追逐利润也已在中国盛行,金钱的力量也在腐蚀中国社会,但我们有自己不可磨灭的传统。比如互助互利的合作组织,地方自力更生的能力,平等的集体主义观念,子女亲属在家庭内或就近赡养老人的习俗等等。许多传统中不是没有负面的东西,但有选择地改造利用,可能支持一种远比北欧式福利国家灵活、便宜、有效并富有人情的“福利社会”。

实行普遍福利使人们不愁起码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没有后顾之忧。这样的政策不是大锅饭,因为它志在“保底”,上不封顶。相反,任何朱门酒肉臭,无助的平民却苦于、乃至死于贫贱的社会都绝不是正常健康的社会,也绝不是经历过一场以几千万人的奋斗牺牲为代价的伟大革命的国家所能认同的社会。再者,无数局部事实证明,保障和共享能促进集体认同和社会向心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使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无条件得到满足就会鼓励懒惰的说法,是不合常识的偏见。毕竟,人是创造性活动的生灵,其“类本质”使绝大多数人追求自我实现而不甘无所事事。可以说参与是人性的内在需求。

阻力与可行性

如果三条保障线和城乡全面扶贫除贫这样大的步子能在我国迈出,下一步公民收入也就应该能想得通,做得到。当然具体操作要求一系列必要条件,专家论证、计算、公议、转轨。比如读书和看病的费用先要降下来。教育投资必须增加,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书本费外不应收学费。解决医院收费和药品价格中的问题,不允许发生因无钱缴纳巨额押金就被拒收的急诊病人致残致死的事件。改变不少家庭堆放着陈年不用的药品,而很多人在穷乡僻壤、被严重污染致病的地区及流动人口中却因买不起药而忍痛、等死的现象。只有当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费足够低廉时,国家才有可能承担每个公民的生存开支。

此外,如果类似的政策选择在富有国家都要沦为税收上不可接受的负担,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怎么可能?这样的问题混淆了昂贵的官僚机器(如美国的收税退税机构)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区别。两者有重叠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远非仅有的再分配方法,而后者也并不以物质的极大丰富为前提。满足福利可有从政府到非政府、市场到非市场、正式到非正式、中央财政到地方集资等各种渠道。源远流长的本土知识告诉我们,某些基本需求,如公共卫生保健(特别是群众性防疫使医药费用降低)、低/免学费的中小学教育、便宜的大众交通等等,都曾在比今日中国穷得多的时代得到一定程度有效的满足。国家财力、包括地方政府的投入以外,曾起到很大作用的还有集体提留、村社自理及各种民间资源。在当前全球化的论述格式里,过去的经验失落了不少,对未来的想像空间更被挤占。其实,只要不是一切利润挂帅,从教条和成见里退出一步也许就海阔天空。以往数百年的历史证明,市场本身并不是决定性的。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不同的政治条件下,它可以不同的目标、形式运行并产生全然不同的社会后果。

毕竟,普遍福利的关键不是产出和人均GDP,而是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财富的利用和分配。经济史学家们早已经过计算得出结论,就全球整体而言,人类社会的财富自工业革命以后就已跨过全体脱贫的门槛。此后,局部天灾除外,贫困的根源一般来说不再是“自然”的而只能是社会的了(结构失衡、两极分化、国际关系等等)。除了一些战乱中赤贫的国家地区,一个负责任、有决心的政府不可能因为财力的限制而承担不起人民基本生存的费用。尤其在成就了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更没有理由拒绝通过充分参与和全民社保来彻底解决失业问题。在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国家财政连续十年以GDP两倍的速度发展,到二○○四年收入超过两万四千亿元后还认为在生存线水平上养不起所有国人,肯定说不过去。造成社保财政缺口的不是经济落后,而是政策、管理滞后,贪污渎职等等。谁都算不清巨额的资产流失和浪费的黑洞有多大。不是没钱,是钱被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或被少数人掠夺。常听说“投资热”。投资热是什么?是钱太多,是房地产投机,是开发商炒股票。“钱从哪来”?从减少浪费来,从堵腐败漏洞来,从合理税收来(如对非生产性投机征税,增收对奢侈品、汽油等的附加税);也从设计完善、高效节能、劳保防污达标的生产建设来。

说到底,使每个公民得到一份人皆有之的最低收入不是一个经济实力问题,而是政治和体制问题,思想上求得共识的问题, 也是在一个开放市场上国际资本的压力下如何维护自主的问题。只要在我们社会里剥削和利润还不能统治决策,货币金融还没有被外部力量控制,人的价值还无法单用市场价格衡量,我们就还有能力自主创新。并且,在中国实行社会收入将没有或较少在资本主义世界会碰到的技术层面的困难。如果类似的设计在OECD国家意味着大幅度提高税收,因而遭到富有选民的反对,那么,它在有几千年小康和大同理想、又经历过初步社会主义洗礼的中国却可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其实工资雇佣劳动在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向处于边缘地位,劳动组织的多种传统形式历久未衰,根据路径依赖的逻辑都是我国的有利因素。

小康社会主义的启示

现有的小康解读放弃不惜人文和环境代价的盲目增长、强调以民为本,不失为一个难得的战略调整契机。从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再认识和再组织出发,设定任何人都不应失去生活来源,因此也失去施展能力的机会,那么在一个认同参与、以参与为正当性原则的社会里,人人都该有个橡皮饭碗。这一诉求与福利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对人类自由繁荣和社会正义理解不同。比如主张扩大市场自由的弗里德曼(Milton Freidman)相信通过降低工资、减少政府干预、加上以对穷人负税收为机制的安全网,就能重新实现充分就业。社会民主党人则注重通过再分配来补偿失业者,忽视生产过程。两派都不能超越传统的就业模式,也都认识不到只有一个全面参与和保障的社会才不会允许在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中划分出遭受歧视的“消极”或 “寄生” 的一部分人。

在充分参与的意义上阐释小康,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首先,现行能源高消耗、出口导向、依赖外资的增长模式必须转向眼光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否则仅国际市场上油价这一项就能把我们卡死。卷入未来争夺能源而引发的战争的危险势在必防。这样的战略转变意味着放弃靠“廉价劳动”来积累资本,控制某些与国际接轨的 “产业支柱”(如汽车工业)和消费模式;也意味着让“需要”的逻辑对利润的逻辑取得优先权。结果将是一个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模式,其中“总需求”、 “总供给”、“投入产出”、“生产”、“消费”、“城市化”、“工业化”等熟悉的概念都要重新定义。小康模式追求一个更人性(而非生产线上活的机械部件)、更有创造力、更机动灵活也更能开发人的潜能的生产方式,减少异化劳动。现代大工业中可借鉴的例子是强调协调(软化等级、多重角色、团队作业等)、合作性竞争和技术的学习传播。农业、民生等更接近“自然”的行业当然也有利于开发直接劳动者和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其次,与集权传统并行,中国自古又有分权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其中的积极因素或可成为小康社会的组织资源。比如在许多领域中劳动者可以自行设计、自产自销乃至直接消费自己的部分成果,并通过经济民主的各种可能形式控制税外剩余,从而消灭剥削。较小规模的管理可支持直接民主,使人们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物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大规模社会化生产也未必与大公司企业的基层分支采取相对分散的管理形式相矛盾,并且不排除众多传统与现代复合的“小生产”和分配方法。一种以人人有份的低保收入为后援的普遍参与的制度文化还有助于残存的、以男性家长的收入为核心的家长制和族权的最后解体。同理,农田水利设施有时要求跨村、乡、县甚至省的统一动员组织,亦不与自治常态冲突。总之,以实现直接劳动者个人主体价值为目的的社会完全不同于内向、孤立,贫穷、封闭的“农业社会主义”。毕竟小康只有在理想和实践中与大生产、大市场和天下大同的眼界相连相通才能获得现代意义。

再次,以互助共享和公共支持为特征的小康型社会服务系统廉价高效,便利节约。政府虽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不可能是大众福利的惟一提供者。分工不同的家庭和集体网络、互助互利的非赢利机构和民间社团等作用极大,如社区组织、小额贷款信用社、技术和市场服务合作社、绿色银行等等。与政府职能并行的民间方法常能更经济合理地提供从食品、卫生、住宅维修到产销、公约公德、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比如照顾老幼病残的工作在邻舍和社区内安排往往更容易,也更便于亲情。其中的劳动可有市场价格,也可以不进入市场,而用自愿交换和自由流通的“义工存折”、“换工券”、“代金券”等计算。不以钱为中心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还有益于人际亲和、环境保护。节能尚俭、多情多彩的生活其乐融融,无需不断换代、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奢侈消费,也与贫富分化隔离的社会秩序格格不入。报载售楼广告,竟公然分设“主人电梯” 与“保姆电梯”。小康建设正是要改变这类无视平等人权的价值观和可怕的资源浪费。

最后,小康图景中参与和尊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由和自治等内容都有赖于不同政治力量的消长,强大的既得利益也许会反对平民的小康运动。正是在这里体现出因生产率提高而赢得的时间对政治参与的质与量的宝贵意义。当然时间、闲暇等概念不是给定的。经济增长与无数劳工擦肩而过,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应有的包括法定的闲暇。即使享受休假的人们,也常被与个人修整发展无涉的纯粹的消费“商机”利用。但只要转变意识,时间就与民主相辅,可以成为公民社会的节日。人们没有了对缺乏基本生活需要的恐惧,才能成为自由自立自主的公民。

文化转型

上一篇:序规定北京市财政局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程下一篇:六一入队主持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