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美术课说课

2024-04-20

冀教版美术课说课(精选6篇)

篇1:冀教版美术课说课

说课稿

——《用线造房子》

学校:二台镇中心小学 说课人:刘建华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美术知识、工具和材料有了一定的掌握,已经能够用线条、色块单独完成一幅作品。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最受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佳造型奖、最佳线条组织奖、最佳创意奖等)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六、说教法: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七、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八、总结: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篇2:冀教版美术课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画漫画像》,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将从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来分析教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河北版美术9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基础绘画的延伸,也是学习下一课《漫画与生活》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漫画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要求以幽默的艺术形象、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画漫画像属于肖像画范畴,以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性格更加明朗。通过生动的人物漫画形象,使学生从漫画表现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已有明显的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要地位,因而直观性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2.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漫画像具有强烈的夸张和变形特点,而学生由于个人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能力不同,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在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形。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了使全体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五、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欣赏――启发――引导法”,以漫画像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课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动手的创作实践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媒体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漫画像是现实性很强的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漫画像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要利用大量漫画像作品和创作事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艺术手法幽默,艺术形象简洁、表达以夸张变形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六、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科的前提。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教材等。

学生准备:课本、画具、资料等。

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课堂练习、指导评价,课外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漫画肖像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前,我设计先让学生欣赏一些风格不同的漫画肖像作品,以建立初步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现在欣赏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艺术类型?”,从而在轻松的话题中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了解体会漫画肖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漫画肖像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欣赏<1>:了解漫画像的艺术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和我补充的漫画肖像材料,引导学生欣赏,总结并强调“漫画是一种让人开心,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艺术。”

特点:幽默是漫画的精髓和灵魂

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学生欣赏后可以让学生谈看漫画像后的感想,体会并交流对漫画像幽默感的体会。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漫画离不开幽默,没有幽默,漫画就不成为漫画了。”

欣赏<2>漫画像的艺术表现手段:夸张、变形,省略。

教师运用媒体课件演示不同的漫画像表现手法,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对比、思考、交流它们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教师引导并归纳出漫画肖像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省略。

<3>漫画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漫画图片的展示,提问:“漫画中的形象从哪里来?”学生思考并回答,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漫画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漫画像来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提炼和概括。”

3.课堂练习:怎样自画漫画像

1)教学示范:同学漫画

先展示一学生照片,.观察绘画对象的特点,结合个人性格特点、服饰特点、爱好等概括出主要特点。

再根据这些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画出漫画作品,突出其形体特征。从而让学生了解漫画像的基本创作方法。

对大量的艺术作品的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漫画像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实例示范引领下,学生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心理得到了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教学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

2)、创作练习:

本课作业要求以“自画漫画像”为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自己画一幅漫画肖像。在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优秀漫画作品,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4、作业展示,课堂评价。

挑选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欣赏,教师可以作简要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激情。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根据要求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优秀作品中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品是怎样突出表现人物的特征的。为下一节课的《漫画与生活》的创作打下基础。

5、课外拓展

欣赏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即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扩充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课堂小结

篇3:冀教版美术课说课

关键词:初中生物,说课稿,课堂交流,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助、沟通———对话”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现以冀教版八年级生物学 (上册)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说明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做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接受知识的途径看, 初中学生更喜欢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但单纯通过探究学生得到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对教材内容理解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仍需教师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是建立在具体、直观、形象、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 本课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到真实、可信的实验现象,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实现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的第二节, 阐明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符合课程标准的第四个主题中的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属于理解层次。“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 与本章第一节、第三节的内容联系紧密,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 也是后续学习理解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及高中阶段学习水分代谢与渗透作用的基础。

2.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是在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并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

3.对教材顺序的调整: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探究的认知规律, 使本节课结构更加紧凑, 重点更加突出。

4.对实验的改动:由单一实验变为课前探究实验, 增强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扩大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实验用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和吸水的部位。

2.得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 说出根毛吸水的道理。

3.了解烧苗的原因。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2.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情感性目标:

1.形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3.培养节水意识。

重点与难点:

只有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才能解释根吸水的道理和过程。因此重点是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 以及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

针对水分的吸收过程是抽象的生理过程, 而且它需要“溶液”、“浓度”等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 还需要思维推理、分析、判断等支持。所以,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使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直观的展现,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根吸水的动态过程也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形象的展示。

五、学法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重点谈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 (二) 、 (三) 、 (四) 是知识主线。

六、教学过程分析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验, 始于问题, 提出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是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因此,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 创设情境:

(一) 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上课便采用魔术的方式故作神秘地在萝卜片上撒上一些粉末, 演示萝卜失水现象, 使本来很普通的实验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 又为后面分析细胞失水、吸水巧妙地做了铺垫。

(二) 引导学生完成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上课的状态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可不能像它!”展示一棵发蔫的幼苗, 并提问“怎么让它也振作起来呢?”学生应该会做出“洒水”、“喷水”、“让它吸水”这样的答案。就势引出探究问题:“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

结合课本中的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改进和完善, 掌握设计实验的三原则。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肯定。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小组共同探究, 掌握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三)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我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失水是源自于液泡的细胞液, 并且要理解“溶液”、“浓度”等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在此时揭晓魔术现象:萝卜上面出现好多水!“水是从哪变出来的?”通过视频观看显微镜下细胞失水、吸水的现象, 借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显微镜下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和现象, 尤其要观察到液泡大小、颜色的变化。最后概括出:水来自液泡;吸水时液泡大, 颜色浅, 浓度小;失水时液泡小, 颜色深, 浓度大。

然后, 启发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做定性分析。

新课标提出,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要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调整:除教材上的实验外, 每组同学都要“寻找生活中植物吸水、失水的现象, 想办法带到课堂上来!”要求学生展示并清晰的描述, 增进交流, 共享成果。这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活动空间, 也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最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植物吸水、失水的规律:周围溶液浓度小, 植物吸水;周围溶液浓度大, 植物失水。此时反馈小魔术, 并让学生揭示魔术的本质。

整个过程要充分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 最终得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四) 引导学生归纳根吸水的原理

理解了细胞吸水原理, 根吸水的道理就会迎刃而解。学生能轻松的解决本环节的三个知识点。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活动———植物的幼根

针对第一个问题, 采用回顾第一条知识主线得出的结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呢?带领学生去思考。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借助三个问题:1成熟区形成根毛有什么作用?2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导管的作用?学生自学, 最后总结出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让学生领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之所以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使本节课结构比较紧凑, 重点比较突出。

2.引导学生归纳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条件。

3.引导学生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

在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基础上, 根毛细胞吸水原理和根吸水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因此, 我采用学生自己归纳和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 并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 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五)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掌握基础知识后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 同时了解什么是烧苗和合理灌溉的意义,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节水意识。

最后借助板书让学生谈收获: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清水吸水

浓盐水失水

二、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在教学中, 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

交流像一条根, 汲取生活的营养,

交流像一段茎, 连接师生的合作,

交流像一朵花, 绽放课堂的魅力,

篇4:冀教版“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

关键词:运动;骨骼;关节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运动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难点,其知识点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其中又涉及两个探究性实验,其实验材料不易现场展示,无疑增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及学生的直观印象。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本节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教学优化设计,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系统的组成”“长骨的结构”“关节的结构”及“骨骼肌结构”四个方面。现分别阐述

如下:

“运动系统的组成”:该知识点以教材提供的跳高运动员的运动示意图提出问题引入,可以让学生举例说出在奥运会中有哪些体育项目,运动员在参与这些运动项目中分别会有哪些运动姿势或动作,从而得出脊椎动物的运动是依靠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的。

“长骨的结构”:教材中该知识点利用了一个“探究性实验”来引入,但是,教师在课前不容易准备哺乳动物的生鲜长骨,故该实物以挂图或ppt展示为佳,从中让学生掌握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及骨髓三部分。其中骨膜中的血管及神经的作用课文没有提及,该知识点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神经能接受和产生神经冲动,血管中的血液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处还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家庭常烹饪的骨头汤来进行拓展,使学生有更为直接的生活体验。该部分还可以对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容易骨折及青少年容易發生骨变形进行一定的说明: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含量多,有机物含量少,弹性小,硬度大;青少年骨中无机物含量少,有机物含量多,弹性大,硬度小。

“关节的结构”:该部分知识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发生“脱臼”现象来引出关节的具体结构。由于教材对脱臼未曾提及,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落出来。从这里可以进一步提问:关节除了了具有关节头和关节窝外还具有哪些结构。学生容易从教材所给的关节示意图中得出具体答案。

“骨骼肌结构”:该部分知识点教师可以用健身或者健美运动员发达的肌肉来进行引入,得出骨骼肌由中央较大部分的腹肌和两端较细的肌腱构成。骨骼肌内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人及高等哺乳动物通过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相应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肌肉发达,骨骼更加健壮,还可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

篇5:冀教版英语说课稿

(一)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room; kitchen; bathroom; living room

2、能用英语简单描述自己的家中的各个房间。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运用英语描述家中的房间,能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使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感受学英语的乐趣。

2、培养学生要热爱家庭、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room; kitchen; bathroom; living room,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两个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yours.

三。教具、学具: Some pictures,vocabulary cards ,audiotape and the tape recorder

四、教学资源:起居室和客厅的区别

简单的说,区别: 客厅主要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起居室主要是家人一起聊天,看电视的地方。因为咱们现在的条件有限,一般人家是把客厅和起居室没有分开,一个空间,两种功能。

五、Teaching steps:

Step 1. Class Opening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

S: Good morning , Miss Sun !

T: How are you today ?

S: I’m fine , thank you . And you ?

T: I’m fine , too . Thank you . Where do you live ?

S1: I live in an apartment.

S2: I live in a house .

Step 2.Revision

Use vocabulary cards to review the words “ house”, “classroom”, “bathroom” ,“bed”.

Step 3.Key concepts: room, kitchen, bathroom, living room

1.Introduce:

a. Use posters of rooms to demonstrate each word.

b. Point out the word “room” in bathroom, bedroom and living room.

c. Free talk:Let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rooms and the things in it.

2.Student book :

a. Play the audiotape as the students follow in their books.

b. 1)T: In our book , there are two new words .“mine and yours ”

T: This is my book . This is mine .

T: This is my coat . This is mine .

T: That is your pencil . That is yours .

T: That is your shirt . That is yours .

T: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

S: Yes . Mine 是我的。 Yours 是你的。

2)Ss say sentences freely, they should hold some objects in their hands or point to the objects and make the others clear about their meaning.

T : ( Point to a book ) This is mine

S : This is my book .

……

Step 4:Practice:

Use a picture-prompt drill. Hold up vocabulary cards for objects found in particular room.

T:(Hold up the card for toilet) Where does this go? It goes in the ……

S: ……bathroom.

T: Very good. It goes in the bathroom. TV, couch and lamp go with kitchen. Bathtub, shower and toilet go with bathroom.

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sk each group to make up a dialogue about showing someone around a new house.

Step 5:Consolidation

1. Fill the blanks.

T: I write some sentences for my house .,but I can’t write the name of rooms . Can you help me ?

S: Fill in the blanks in small groups . Ask one volunteer to show .

Step 5:Homework: Write some sentences to describe your rooms in your house.

六、板书设计:

Lesson 2 Jenny’s House

room kitchen bathroom living room

This is my bedroom. This is mine.

篇6:冀教版三年级《对称》说课稿

教材简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本节课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先设计了贴蜻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对称的实物图(树叶、松树、蝴蝶、鱼等),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的活动,同学们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对称的秘密,了解了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对称现象,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对称现象,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准备:

CAI课件、剪刀、彩纸、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1.贴蜻蜓,感知对称。

师:(电脑播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的傍晚,我们经常能见到满天飞舞的蜻蜓。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只蜻蜓的图片,谁愿意帮我贴一贴?(出示红、黄两只蜻蜓图片)(同学们看后大笑).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位同学贴的蜻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黄色的蜻蜓两边的翅膀一样大。

生2:红色的蜻蜓翅膀大大小小不一样,怎么能飞呀?(4个翅膀大小都不一样)

师:你说得非常好!怎样才能让红色的蜻蜓飞起来!

生3:把它两边的翅膀换成一样大就行了。

师:对!要让红蜻蜓飞起来呀,必须要两边的翅膀一样大。(手指着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先贴一半,再贴另一半)

(有:树叶、蝴蝶、衣服、葫芦、树)

2.观察讨论、揭示课题。

师: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老师是一半一半的贴。

生2:我发现左边一半和右边一半同样大。

生3:我发现这些圆形两边是一样大的。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象这样两边一样大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

[评析:采用有趣的贴蜻蜓比赛导入,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非常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对称,从参与面上看,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了,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并且教师很注意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学生的释疑,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剪一剪,议一议。

师:你能试着用剪子剪出一个象这样对称的图形吗?试试看!

(教师巡视、辅导,并贴图)

师:请同学们先停下手中的剪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 )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生1:我认为1号、2号、3号图不是对称的。

生2:我认为4号图也不是对称的。

生3:我认为5号、6号、7号、8号图是对称的。

师:(指2号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这样用剪子弯了一下。

师:(指3号图)你能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剪的吗?

生:我拿着纸,这样剪了一下,又剪一下。

师:噢!原来你们是随意剪的。看来,这样是很难剪出对称的图形。

师:我们就请(5号图形)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剪的吧!

生:我先这样一折,再用剪子剪。

师:很好!来,示范一次给大家看。

(指6号图)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先对折,然后再剪,就剪出这个图形了。

师:真棒!(掌声)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5-8号)他们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他们(1-4号)不能呢?秘密在哪儿?

生齐说:他们没对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发现什么?

生1:有一条印。

生2:有一条线。

生3:都有折痕。

师:对!这个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请同学们读两遍。

师:谁能上来画画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其余的同学请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评析:让学生剪一剪、议一议,探究出了对称的秘密。恰当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猜一猜,折一折。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的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谁能给大家演示一遍。

师:对!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再猜猜看,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折看。

生1:有一条。

生2:有四条。

生3:有十条。

生4:有一百条。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电脑画面显示很多条对称轴并伴随着声音:我也折累了,不想再折了。)

师:圆到底有多少条对称轴?

生1:数不清。

生2:无数条。

师:对!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评析: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充分让学生猜一猜,并动手折一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对称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三)拓展运用、强化表象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图形是对称的以外,还有许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有:桌子、椅子、文具盒、橡皮、窗户、黑板、衣服、飞机、脸、人等等)

师:你能指一指人的对称轴在哪儿吗?

师:谁能指一指书本的对称轴在哪儿?

师: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电脑播放:蝴蝶、蜻蜓、脸谱、小鹿、飞鹤、8.A、北京体育馆、艾菲尔铁塔、民间剪纸等)

师:欣赏完美丽的画面,你们想不想动手剪一剪?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图案!试试看。

(在学生动手剪时播放音乐)

(学生剪完后自己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象什么?

生1:我剪的象窗帘。

生2:我剪的象梅花。

生3:我剪的象火箭。

生4:我剪的象宇宙飞船,我长大了要当宇航员。

[评析: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科学、艺术、建筑等学科中,注重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还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很美丽!

生2:很好看!

生3:很有趣!

师:对!这些对称的图形是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贴一个对称的美)

上一篇:云主机技术服务合同下一篇:汽车销售内勤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