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2024-04-25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简介: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实施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同时承担在职干警培训业务。学校是在1953年10月举办的.陕西省司法干部训练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正式举办成人大专教育。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陕西警官职业学院,4月获教育部备案。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位于西安市,分建工路校区和灞桥校区。

篇2: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等三项制度的通知

院发[2010]7号院属各单位、各部门: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创收资金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部门学工作经费包干使用管理细则》(试行)、《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院领导日常工作经费包干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三项管理制度业经院党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一日

主题词:文秘 制度 通知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办公室 2010年3月11日印 校对:许起鹏 打印:刘友彦 印数:34份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创收资金分配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进一步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创收的积极性,加强创收资金的分配和管理,规范其财务收支行为,严格财经纪律,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上级其它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各单位、各部门创收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上级有关的政策法规、财经制度及学院的相关规定,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服务质量,维护学院声誉。

第三条 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必须在优先完成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各项任务,保证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创收,不得挤占教学资源,不得影响正常工作,不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院内各单位、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服务工作不得列入有偿服务范围。

第四条 学院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利用学院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服务、人员培训等合法的创收,提高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学院的财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教科研条件及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对创收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学院可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 各单位、各部门创收活动必须经学院批准,创收经费的项目和标准必须经院行财处审核、分管院长同意、办公会审定,并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各类办班的培训(养)对象、培训人数、授课课时还需先经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审核。

第二章 创收范围 第六条 学院创收收入范围包括:

1、各类联合办学、进行学历教育的学杂费、报名费等各项收入。

2、各种培训班的学杂费、住宿费、报名费等各项收入。

3、学院食堂、门面房、浴室、开水房等出租或承包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4、学院车辆出租、开展驾驶培训等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5、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取得的各项收入。

6、学院田径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靶场等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械对外出租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7、利用实验室、教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模拟法庭、各种仪器设备、速录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学校资源对外出租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8、由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9、开展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10、学报版面费和增刊收入、教材采购返还费(折扣)、乐队出租、捐赠赞助、图书赔款、废旧处置、学生代收代支物品和服装管理费、各类招投标文件资料报名费等收入。

11、其它利用学院有形和无形资产对外出租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各类收入。

第三章 创收经费管理

第七条

行财处是学院创收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院各类创收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本办法,在创收部门的协助配合下,统一对学院及各单位、各部门的创收收入进行核算、管理、监督。

第八条 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学院津贴、奖酬金、福利等发放的制度和规章,不得利用创收收入违规发放奖酬金、福利等。

第九条 对外服务收入中的各项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国家和省市的统一规定执行。各类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项目及标准收费。各单位、各部门不得自行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

第十条 各项创收收入必须使用行财处统一发给的票据开具收费收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自行购买、印制或借用其他票据。

第十一条 各种创收收入要及时全额上缴行财处,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分成部分由行财处单独建簿、专项管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截留、隐瞒、转移、私存、私分各类创收收入,不得开设银行账户或借用外单位账户。

第十二条 各单位、各部门应确定一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创收经费的管理、创收分成的使用,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第四章创收经费分配与使用 第十三条 在创收分配政策上,向各单位、各部门倾斜。凡利用学院校舍、设备等资源对外办学和提供服务创收的,学院原则上只收取成本费。主要用于补偿公用水电、材料消耗,家具、设备的折旧,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及车辆耗损等,这部分经费纳入学院综合财务计划统筹安排。

第十四条 各类自考助学班创收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1、小自考。学院与其他学校合作开办本科自考助学班,如信息管理系承办的与天津理工大学联合开办的项目管理、法制新闻两个本科专业自考助学班,所取得的总收入在上缴天津理工大学后的剩余部分,50%上缴学院,50%部门留成。部门留成部分50%用于管理经费、差旅费、课酬金等办学成本及相关公关费用;30%用于本部门职工开展集体活动和集体福利等费用;20%作为本部门发展经费,根据需要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弥补本部门教学、科研、学管和其他日常管理经费的不足。

2、大自考。学院独立举办的、参加社会统一考试的自考助学班。

(1)招收本院在校生参加的,所取得学费收入在上缴省自考办之后的余额,40%上缴学院,60%系或部门留成,用于课酬金、管理经费、相关公关经费、本系(部门)发展经费以及补充其他经费的不足。

(2)招收非本院在校生的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在院内举办的,所收取的住宿费全额上缴学院,所取得的学费收入在上缴省自考办之后的余额,40%上缴学院,60%系或部门留成,用途同上;在院外举办的,所取得的学费收入在上缴省自考办之后的余额,30%上缴学院,70%系或部门留成,用途同前。

第十五条 各类成人函授、远程网络等进行学历教育创收收入的分配与使用。主要是培训部承办的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班。

1、与他校联合开办的本、专科教育所取得的创收收入在按协议规定上缴合作院校后的余额,60%上缴学院,40%用于管理费、差旅费、招待及公关费、部门发展资金等。

2、本院举办的专科函授教育所取得的收入,50%上缴学院,50%部门留成作为管理费、课酬金、学生活动费等办学成本和部门发展经费。

第十六条 各类短期培训班创收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1、院培训部在院内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所收取的住宿费收入95%上缴学院,5%部门留成用于劳务和洗涤开支;所取得的培训费等收入的40%上缴学院,60%部门留成,用于课酬金、管理费、劳务费、招待费等办学成本和部门发展经费;在院外举办的培训班所取得的总收入的30%上缴学院,70%部门留成,用途同前。

2、各系和院其他部门在院内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所取得的总收入的40%上缴学院,60%部门留成(其中,利用学院实验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模拟法庭、速录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设施的,60%上缴学院,40%部门留成。);在院外举办所取得的总收入的30%上缴学院,70%部门留成,用途同上。第十七条 速录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学生计划外上机上网所取得收入的70%上缴学院,30%部门留成,用于管理费、加班劳务费、部门发展经费等。

第十八条 我院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除上缴有关部门后所取得收入100%部门留成;外单位租用我院场所考试、面试等所取得收入的30%上缴学院,70%部门留成。部门留成部分主要用于监考费、考务费、招待费和部门发展经费。

第十九条 普通话测试除上缴有关部门后所取得收入的40%上缴学院,60%部门留成;职业技能鉴定除上缴有关部门后所取得收入的40%上缴学院,60%部门留成。部门留成部分主要用于考务费、管理费、接待费和部门发展经费。

第二十条 学院食堂、门面房、浴室、开水房等托管或出租所取得的收入全部上缴学院,后勤服务集团按上缴收入的10%分成留用,作为管理经费;所取得的水、电、气费全额上缴学院,并给予总收费5%的奖励。

第二十一条 学院实验室、教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模拟法庭、速录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对外出租或提供服务所取得收入的60%上缴学院,40%部门留成,用于管理、劳务和发展经费。

第二十二条 车辆、网球场、靶场、篮球场、田径运动场等对外出租和停车场所取得的收入70%上缴学院,30%部门留成,用于劳务、管理和发展经费。第二十三条 军乐团对外服务所取得的收入40%上缴学院,60%部门留成,用于管理、劳务和发展经费。

第二十四条 教材及各类采购返还费、各种捐赠赞助等全额上缴学院。各类投招标管理及文件资料费、学生代收代支物品管理费、服装管理费等收入的70%上缴学院,30%部门留成,用于管理费、聘用专家劳务费、其他项目开支及单位发展经费。

第二十五条 出售废旧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全额上缴学院入财政专户,出售废渣、废料和低值易耗品等所取得收入以及图书赔款70%上缴学院,30%用于本部门开支。

第二十六条 开展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咨询服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20%上缴学院,80%用于开支。

第二十七条 凡是部门留成部分经费的支出,误餐及公务招待费不得超过20%,人员通讯交通费不得超过10%,规定和正常之外的人员劳务费不得超过 10%。

第二十八条 驾训、学报、实习等创收由学院单独核定,并确定使用的范围、标准和比例要求。

第五章 创收经费的审批

第二十九条 实行一支笔审批。各部门须建立健全“一支笔”审批制度并报行财处备案。各项支出必须由各部门“一支笔”审签(审签人本人发生的费用则由部门其他负责人审签),由专人报账,以便各部门随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所有报销凭证必须符合财务制度的票据,票据上应有经办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行财处负责对开支项目、数额、比例,以及有关票据进行审核,凡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一律不予核报。

第三十条 审批权限。创收经费单项支出在2000元以内的,由各部门“一支笔”审批,使用前应向其分管院领导书面报告;2000-5000元的由其分管院领导审批;5000元以上的由院长审批。

第三十一条 经济责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创收经费的管理和控制,各部门“一支笔”对本部门发生的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批签字并负有相应的经济责任,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规定,公开透明,精打细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强化责任,严明纪律,赏罚分明,奖惩兑现。

第六章 奖惩措施

第三十二条 奖励措施

1、院属各单位、各部门凡直接创收年(学年)上缴学院净收入数额在1万元以下的,学院给予1%的奖励;1万—10万元的,学院给予2%的奖励;10万—20万元的,学院给予3%的奖励;20万—30万元的,学院给予4%的奖励;30万—40万元的,学院给予5%的奖励;40万—50万元的,学院给予6%的奖励;50万—60万元的,学院给予7%的奖励;60万—70万元的,学院给予8%的奖励;70万—80万元的,学院给予9%的奖励;80万元以上的,学院给予10%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单位、各部门自行制定,并报学院批准,行财处备案。奖励收入应依法交纳所得税。

2、对举报违纪有功人员,学院按查实违纪金额的5%予以奖励。第三十三条 惩罚措施

1、对侵占、截留、隐瞒、私存、私分创收收入及其他由行政财务处分解(分配)的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其通报批评并责令立即整改,涉及资金予以全部追缴。

2、对在外开设资金账户或借用外单位账户及自制收据或使用非法票据的单位、部门,没收其全部非法所得。

3、对于弄虚作假、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行为,院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法规或党纪政纪规定,严肃进行查处,追究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行政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部门学工作经费包干使用管理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工作经费(以下简称部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扩大部门自主权,调动工作积极性,节约开支,提高效益,根据《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系日常经费包干使用管理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和各部门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部门经费包干的范围与开支项目

(一)承包对象

包干对象为除五系、后勤集团以外的院属各单位、各部门,包括党群和行政部门、教学部门及教辅部门。

(二)经费包干范围

1、部门经费是指除在编在岗教职工工资(包括津补贴、福利费和课酬金)、部分专项经费和公务招待费(已另行包干)以外的各项经费。

2、党群和行政部门、教辅部门包干经费主要是指各项日常办公费和部分业务费;各教学部门包干经费是指日常办公费和教学业务费。

(三)主要开支项目

1、办公费的主要开支项目为办公用品费、宣传费、报刊费、邮电费、印刷费(包括文印耗材费)、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会务费、培训费、加班补助费和小型维修项目费(办公设备、空调等单项单次维修费用在200元以下的)。

2、党群和行政部门的业务费将根据各部门业务的不同而分别确定。教学部门的业务费为教学管理费、课程建设费、教学改革费、教学资料参考费、教研科研费等。

二、部门经费包干的标准和相关限额规定

(一)日常办公费。采取超额累退办法,10人以下的(含10人)每人每学年3000元,20人以下(含20人)的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1500元,30人以下的(含30人)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1000元。考虑到学院实际情况,日常办公费分党群和行政部门、教辅部门、教学部门三类并按1:4/5:3/5来确定各类的人均数额。具体为:

1、党政部门:10人以下的(含10人)每人每学年3000元(其中,党委秘书岗位每学年另加3000元);20人以下(含20人)的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1500元;30人以下的(含30人)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1000元。

2、教辅部门:10人以下的(含10人)每人每学年2400元,20人以下(含20人)的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1200元,30人以下的(含30人)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800元。

3、教学部门:10人以下的(含10人)每人每学年1800元,20人以下(含20人)的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900元,30人以下的(含30人)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600元。

(二)党政教辅部门部分业务费。采取分部门分项核定的办法:

1、组宣处

(1)宣传费10万元,含院报及校园网新闻电子版各项费用支出;

(2)党建工作、表彰奖励10万元。

2、教务处

(1)省、院两级质量工程建设奖励经费10万元;(2)教科研基金2万元;

(3)学生毕业证、档案及邮寄费5.6万元;(4)监考及考务费15万元;

(5)教学管理经费(包括督导等)3万元;(6)学生学籍管理经费1万元。

3、学生处

(1)迎接新生、招生费用9万元(不含新生录取费及支付施训单位费用),具体包括招生宣传、印刷、邮寄、会议及差旅费等所有相关费用。

(2)就业经费10万元,具体包括就业奖励经费3万元(用于奖励就业率较突出的系及专业);就业派遣费4万元,就业会议、差旅等相关费用3万元。

(3)社团活动经费4万元,其中东区社团经费8000元。(4)学生系列活动经费(不含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2万元。有文化艺术节的学期单独核定专项经费不再拨付活动经费。

(5)军乐队及仪仗队经费1.5万元,用于培训、维修及活动经费。

(三)教学部门业务费。采取超额累退办法,10人以下的(含10人)每人每学年900元,20人以下的(含20人)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450元,30人以下的(含30人)超出部分每人每学年300元。

(四)经费包干相关的比例限额

1、办公和教学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购置费及中大型维修费、院级以上课程建设费、教材建设费、教学改革项目费、教科研经费、教师学历进修费(含国外培训进修)、体育维持费等作为专项经费由相应职能部门组织申报并统筹研究安排。

2、党政和教辅部门的业务培训费必须占本部门日常办公费的10%以上,用于交通、通讯、加班补助等人员开支费用不得超过本部门日常办公费的20%;教学部门的业务培训费必须占本部门的日常办公费的10%以上,人员的劳务性支出分别不得超过本部门日常办公费的5%、教学业务费10%。

3、党政、教辅和教学部门包干的经费一律不得开支招待费,部分党政部门包干的业务费专款专用,不得开支与之无关的费用,也不得开支交通、通讯、加班补助等人员劳务性费用。

4、院属各单位、各部门,其相关业务所用学院车辆、文印的,一律按学院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使用,其相关业务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也一律计入其包干经费,不得另外开支。

5、各教学部院级以上课程建设费、教材建设费、教学改革项目费均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由学院和承办的教学部按1:1比例分摊,计入其包干经费。

6、各教学部经学院批准的访问学者的学费,由学院和所在教学部按1:1比例分摊,计入其包干经费。

7、各部门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和学院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院性活动需各教学部和党政教辅部门参加的,前期基础活动、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均各自承担,不得纳入其它专项经费。

三、部门日常包干经费的管理和批报

(一)包干经费的管理

1、学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全院全年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各部门学日常运行经费包干使用;

2、行财处按照“总额包干、分项核定、定额控制”的办法,测定各部门学包干经费预算方案,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后下发执行,每学期按50%比例划拨,先预算、后借款、再使用、及时报销;

3、各部门不设立二级财务机构,但须确定专人(报账员)负责包干经费的记账、报账工作;

4、按照“定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使用包干经费,当年节余可作为下一使用指标,也可用于购买教学或办公设备,但需按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二)一支笔审批

1、各部门须建立健全“一支笔”审批制度并报行财处备案。

2、各项支出必须由各部门“一支笔”审签(审签人本人发生的费用则由部门其他负责人审签),注明开支属于包干经费或其它专项经费,由专人报账,以便各部门随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

3、所有报销凭证必须是符合财务制度的票据,票据上应有经办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

(三)审批权限。包干费用单项支出在500元以内的,由各部门“一支笔”审批;500-5000元由其分管院领导审批; 5000元以上的由院长审批。

(四)凡项目不清、票据不符或超出包干限额的,财务人员有权退回重新审签或谢绝核报。

(五)各部门创收经费纳入院财务统一管理,严禁私设、立“小金库”,具体将另行规定。

(六)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日常运行经费的管理和控制,各部门“一支笔”对本部门发生的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批签字并负有相应的经济责任,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规定,公开透明,精打细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弄虚作假,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将严肃处理,并追究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四、各部门专项经费的申报、使用按另行规定执行。

五、本细则由院行财处负责解释。

六、本细则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以前凡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一律以本细则为准。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院领导日常工作经费包干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鉴于各系和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经费、招待费及有关部门的相关专项经费已包干使用,院领导的招待费也定额承包。为加强对院领导日常工作经费(以下简称经费)的规范管理,节约开支,促进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经费包干的范围与开支项目

包干范围为除个人工资(包括津补贴、福利费和课酬金)、公务招待费以外的各项工作经费,包括用于主、分管工作的经费。

主要开支项目为办公用品费(包括文印耗材)、印刷费、报刊费、差旅费、会务费、培训费、加班补助费和办公设施设备的小型维修费(单项单次费用在200元以下的)、学院统一配备以外的设备仪器费以及用于主、分管工作的经费。

二、包干的标准和相关规定

1、每位院领导每学年包干限额为4万元。

2、院领导包干经费不得用于招待以及其它劳务性支出,也不得用于非院领导本人的劳务费、交通费、通讯费支出。

三、经费包干使用的审批和要求

1、院领导包干经费统一由办公室承办报账,行财处负责审核、报销、记账,使用的院领导本人签字,由院长审批,院长的包干经费由院党委书记审批。

2、院领导包干经费的使用必须按院财务管理、统一采购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3、定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篇3: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警字立校”的政治性高等职业院校, 在承担着普通大学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 更承担着为监狱劳教系统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民警察的重责。因而, 无论是出自社会大众对警察形象的理解, 还是从学校长期教学管理的经验来看, 对警校生的培养教育都不可避免地与警察形象、警察意识相联系, 都不可避免地与遵守规章、严守纪律相联系, 都不可避免地与“忠诚、责任、奉献”的可贵品质相联系。也正是这样一种培养管理模式, 使得我院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了更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我院职业化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时俱进是推动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内容与模式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的变更为导向, 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同时, 努力实现管理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当前, “90后”警校生已经成为警校的主要群体, 现有的文化氛围、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因而, 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 进一步摸清“90后”警校生的思想状况及内在需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探索一条在警务化管理下适应“90后”警校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90后”警校生对大学文化氛围和素质教育环境的需求调查

此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刑事司法系在校学生, 调查样本的选择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调查的过程中,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对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一) 面对面访谈调研结果

通过从刑事司法系随机抽取3个区队, 选取30位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 获得的学生需求情况如下:

在访谈调查结果统计下, 我们不难发现, “90后”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竞争压力影响下, 在经历具有强烈的应试、片面化色彩的初高中教育后,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阶段接触到更为“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 接触到兼具批判、创造和社会关怀的大学精神。这一新的文化需求同当前警务化管理下的警校文化供给存在失衡。因而, 在对“90后”警校生培养中, 要在坚持原则性、规范性、制度化的前提下, 重视学生文化“生动、活泼”的要求, 树立既富有警院特色、又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

(二) 当前警校“90后”大学生文化需求调查统计表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5份, 回收155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为155份, 有效率为100%。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文化消费情况、文化活动形式、对学院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 以及对我院文化氛围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1. 文化活动消费情况

调查对象中, 每月除吃饭外消费情况为, 200元以下的为17人, 占10.97%, 200—400元为20人, 占12.90%, 400—600元为12人, 占7.74%, 600—800元为45人, 占29.03%, 800元以上为61人, 占39.35%。其中该消费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的占32.26%, 上网占10.32%, 通信费占49.68%, 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占65.61%, 朋友聚会占51.61%, 旅游占20.65%。由此可见, 学生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日常用品、朋友聚会和通信上, 用于文化活动的消费水平比较低。

2. 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

在对日常文化活动形式的调查中, 按其喜好程度排序依次是:上网看电视、电影, 看报纸、杂志、书籍, 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文艺类比赛、活动, 体育运动, 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由此可知,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还是以上网为主。在上网目的上, 选择交朋友、联系朋友的为114人, 占73.55%, 选沟通感情的为62人, 占40%, 选打发时间的为21人, 占13.55%, 选找对象以及为刺激好玩的分别为14和3人, 各站到9.03%和1.94%, 由此可见, 学生在日常活动中, 文化活动呈现水平较低的特点。

而当问及被调查者对哪些文娱活动感兴趣时, 选择文艺演出的为45人, 占29.03%, 文体竞赛的是63人, 占40.65%, 选艺术展览为28人, 占18.06%, 群体性文体活动为79人, 占50.97%。可见, 学生对群体性的文体活动以及文体竞赛有着极高的热情, 而对艺术展览等艺术类活动缺乏兴趣。

总体来说, “90后”警校生的业余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调, 对一些高雅艺术缺乏兴趣和热情。

二、“90后”警校生对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需求特点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 受到新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竞争压力影响, “90后”警校生在需求上, 呈现出自由独立, 自信自主、潮流时尚的特点, 他们希望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的个性展示, 从而获得自我满足。

(一) 情感与爱的归属需要

“90后”正处于青春期, 是人生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里, 他们在情感上表现出极强的敏感化、丰富化、需要化的感情特点, 同时还存在着复杂化、不稳定化和易受影响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 刚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 急需要寻找一份情感与爱的归属与依靠。

(二) 休闲娱乐消费的需要

休闲娱乐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90后”大学生精神心理发展的需要。当前, “90后”大学生对于休闲娱乐消费的需求较大, 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化、娱乐化的趋势, 但在具体内容和质量上反映出休闲娱乐水平较低的现状。主要休闲娱乐需求集中在旅游观光、朋友聚餐、KTV、看电影等方面, 而对于高雅文学、高雅艺术等高雅文化却鲜有问津。

(三) 多媒体文化的需要

当今社会在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 多媒体文化逐渐兴起, 而多媒体文化的兴起与“90后”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的生活中, 更多的“90后”大学生使用多媒体数码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 多媒体数码化产品已经成为“90后”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90后”学生对多媒体文化的需求是敏锐而迫切的, 他们希望在校园文化中接触并获取更多的、更新的、更有用的信息和产品, 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便捷。

三、如何走出一条富有警院特色的“90后”人才培养道路

警校生的培养模式区别于一般大学, 因而必须将警校的具体特色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将继承警校的优良传统与创新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相结合, 将学院的规章制度、纪律作风的落实同学生的个性解放、能力提升相结合, 思考、探索、走出一条富有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一) 坚持庄严厚重与自由开放相结合

一是要严抓学风作风不动摇。一方面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应当结合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特点和需要, 不定期开展进行法制教育, 要求学生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 确保校园的纯洁、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必须牢固树立扎实的学风, 强硬的作风, 能够经得住考验吃得起苦, 不断磨练自身的品格意志。二是要彰显青春激情不动摇, 在日常的生活中, 要充分展示警校学生的青春激情, 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利用好课余时间努力挖掘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 另一方面积极为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积极营造团结协作、自强自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丰富、繁荣、向上的富有警院特色的文化大舞台, 给每位同学以出彩的机会。

(二) 坚持专业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

一是坚持把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优秀人民警察人才的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放松。针对监狱、戒毒等专业的特点, 强化自身定位, 在课程中开设一些实用、效用、有用的课程, 如《罪犯心理分析》《罪犯教育学》《狱政管理实务》等专业课程, 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职业技能和方法, 促进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形成。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放松。进一步加强“90后”青年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性能力培养, 在确保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开展通识教育课程, 开拓视野, 激发个性, 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学科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三) 坚持思想教育与标杆引导相结合

一是要强化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营造一种充满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 不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 强化思想教育的理性引导, 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明辨是非能力。二是要树立模范标杆。要在学院范围内寻找值得学习、值得提倡的闪光点和美感, 通过树典型的方式发挥榜样作用,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 从而达到引导的效果。三是要强化文化宣传平台建设。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文化传播方式, 并将其作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和媒介, 帮助同学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学习各种知识, 同时表达自己意愿, 发表自己观点和学术成果。

四、总结

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人的工作, 因而需要我们以真诚、温和、富有感情的态度去对待、去倾听、去探讨、去引导。在具体的工作中, 我们必须做到“情是深, 心是暖, 语言是生动”。只有牢记学校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为学生创造适度自由的大学环境, 鼓励他们探索知识、学习新兴事物、自由交流想法, 在遵守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的前提下丰富其自身文化生活, 通过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约束其自身行为。

摘要:警察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警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单一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警察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提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须解决的问题, 从而与目前实践状况进行对比,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欠缺之处进行思考和对有益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新形势,“90后”大学生,警校生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小华.构建人本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 2010, 4 (04) :71-75.

[2]李忠华, 李军.南风效应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 9 (02) :126-128.

[3]林勇娟, 罗艺.决策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 2005 (05) :166-168.

[4]刘须群.警务化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毕业生写给母校的一封信引发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 2002 (01) :67-70.

[5]马立骥, 周雨臣, 曾贇, 殷导忠, 王新兰, 吴新民, 叶俊杰, 马德东, 汪勇.浙江警察职业学院警察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 :103-109.

[6]唐圣华.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0 (01) :130-133.

[7]王庆林.移情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7) :234-235.

[8]王琼.“金鱼缸效应”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高教论坛, 2011 (10) :102-104.

[9]杨婧, 任美慧.高校辅导员从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的价值转型探索[J].黑河学刊, 2013 (04) :122-124.

篇4: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一警校校本文化构建的意义

(一)对警校发展的作用

警校文化是警校发展的动力,是警校生命力的根本体现。警校文化作为警校的内在支柱和灵魂,以其特有的方式渗透到警校行为的方方面面,指导着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学术规范及校园文化的构建等等。警校精神直接反映着警校的特色,引领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警校精神渗透于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推动着警校不断地创新、变革和前进。可以说,警校文化最终决定着警校的发展和壮大,培育、凝练和弘扬警校文化是现代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对警校人的作用

精神力量对人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警校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文化,是警校在长期的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不言之教”,其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全面提升警校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成为警校人奋斗的导向和行动的路标。比如在2010年环沪护城河世博会安保工作中,浙江警官职业学院500名师生奉命前往环沪各地执行为期7个月安全保卫工作,他们欣然受命,勇挑重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做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摩擦”,频创佳绩,他们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忠、真、智、勇”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精神。可以说,一所警察院校没有警校文化,就无法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警官。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警校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将会使警校文化伴随、影响他们的终身,激励着他们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我。不管他们日后是否能够成为人民警察,都会大大增强他们毕业后的持续竞争力。

(三)对社会的作用

警校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并不会仅仅局限于警校内部,也不会局限于警察职业。当经历过警校文化荡涤的一批批、一届届警院学子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时,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警校文化,将警校文化辐射到社会中去,充分发挥警校文化所具有的弘扬正气、彰显正义及振奋精神等作用,这无疑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社会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培育警校校本文化的途径

加强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物质文化等各方面下工夫。

(一)精神文化铸就了警校校园文化的“魂”

在努力开掘思想育人功能实践中,要不断从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高度上强化校园文化的精神要素,展现文化的魅力、挖掘文化的潜力,发挥文化育人的思想教育功能。一是在历史厚度上下工夫。警务文化积累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警校文化建设要从丰富的历史厚度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鼓励学员爱警、爱校,为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精神动力。二是在思想深度上下工夫。校园文化建设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与智力支持、科学方法论、价值指导和凝聚激励等功能,思想性是内在要求。实践中,既要防止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化、娱乐化的倾向,也是防止庸俗、低级趣味在文化阵地中出现。三是在艺术高度上下工夫。没有艺术的高度,就没有警校文化的深度。实践中,要加强教育训练,开阔文化主体的创作视野,增强文化主体的综合素质,多出原创性和独创性的精品佳作,守护好精神家园。

(二)制度文化引导着警校校园文化的“行”

制度文化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反复而积淀和凝结成的活动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对人的行为有约束性的文化。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一是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没有良好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建设就容易迷失方向。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警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组织机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要坚持用文化的思维和理念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在日常管理中推动文化建设的外化,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院校特点的日常管理规范,并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文化生活的基本准则。三是要提高警校师生的文化修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修养,能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感知新理念、触摸新文化;要突出校园实践,突出文化熏陶,突出教员引导,不断从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文化修为上下工夫。

(三)物质文化强健警校校园文化的“体”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承载物,既表现为实践主体观念行为的物化形态,也表现为实践主体创造的物质技术。一是要突出警务特色。警务特色的物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布局、绿化景观、教学设施、娱乐场所等,处处彰显警务特色的物化环境,师生就会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突出育人特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在校园文化物化环境建设上,要把环境建设同学风、校风结合起来,让警队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突出表现在物化环境建设中,以启迪、教育、感化等方式规制师生思想和行为。三是要突出自身特色。不同的院校担当着不同的使命任务,具有不同的文化积淀。这种特色文化既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又是优秀校园文化的标识。要通过打造极具特色的个性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鲜明的舆论导向、优美的人文环境,激励学员士气、满足其精神需求。

三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本文化构建实录

从2005年开始,我院围绕“忠诚、为民、奉献”文化品牌深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力量,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不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应邀来校观摩与交流的新生家长、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对我院的警务化管理感触良多。我院每年举办的新生入学宣誓仪式,每周一、周五全校师生参加的升降国旗仪式,学生党员到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入党宣誓仪式,已成为开展警察传统教育、凸显警察院校特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的重要载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每年利用暑期开展教职工岗位大练兵活动,由学生当训练教官,站警姿、练队列、整内务,促进教学相长;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忠诚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近年来,校友荣誉墙、闪闪的金盾、警徽雕塑、校训牌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出现在我院组织或参与的各个活动场所,师生的书画摄影作品布置在图书馆、接待室、会议室、学生寝室、教师办公室和在职民警培训学员宿舍等场所。我院每个学生都要承担门卫、站岗、校内巡逻、安全保卫和参与美化校园环境等任务,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我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别致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师生员工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近年来,我院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每月举办两次人文素质讲座,还成立了由铜管乐团、舞蹈队、合唱队、武术队、健美操队、跆拳道队和民乐队组成的学生艺术团。在学校重大节庆活动和每年的“校园开放日”进行文艺演出。跆拳道队、健美操队在全省高校比赛中屡屡获奖。教工中成立了摄影、书画、钓鱼、桥牌、太极拳、篮球、集邮、登山、羽毛球、交谊舞等10个协会和教工合唱团,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我院注重发挥警察专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警务实践活动,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街面执勤、巡逻、维护交通秩序等工作。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等大型活动和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的安保工作,不断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四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警校的教学管理、文化特征和警校学员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警校学员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而且警察院校具有不同于地方院校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和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警察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虽已做出了很大努力,加大了投入,丰富了形式,增加了内容,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循守旧、生搬硬套、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领导机关,在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和安排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往往仅凭个人经验和喜好,对于学员的时代特点和文化需求考虑很少;面临不断出现的一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渠道,只看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能积极利用这些渠道和方式去开拓新的文化领域,打造新的文化平台;总习惯于旧模式、老套路,而对新潮时尚的文化传播方式却不愿接受,甚至抵触,更不能主动利用本单位的文化资源禀赋及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创新发展;在总体指导思想上,仅注重彰显当任政绩,而对于如何让所建设项目文化长远持久地产生影响、发挥效益则重视不够。因此,有的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并不明显,无法满足学员需求;有的虽然增加了一些新的形式和内容,却往往得不到学员的赞赏和认同,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由此看来,加强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顺势而为。

(一)多元文化思想的不断渗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谁赢得了文化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警校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桥头堡。一是面对着日趋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长期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在警校中与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按照党中央要求,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主动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尤为重要。二是面对着不断侵蚀的腐朽思想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腐朽文化与健康文化交织冲撞,形成了复杂的态势。警察院校要担负起引导学员认清腐朽思想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危害的重任,引导学员识破敌对势力借助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警察队伍实施侵蚀的伎俩。三是面对着多变多样的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信息传播的失范性、多变性、多样性给院校政治工作带来了掌控网络话语权的难题,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也容易造成警校学员网上政治责任意识的淡化。实践中,要积极运用警务文化传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建立强大的警队信息网等,形成正确的警务文化舆论导向。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纷繁

随着多元文化的涌入,文化环境越发复杂,冲击和影响着警察院校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文化现象与警校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碰撞。在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积极借鉴地方有益的经验做法。但也要看到,警校校园文化因其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质、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专门的服务对象而与地方文化有一定的区别,不能照搬照抄。二是吸收传统警察文化精华与创新发展先进校园文化有着认知上的差异。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深厚基础。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不断加强对优秀传统警察文化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警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富时代性,更能符合新的警务实践要求。但两者的关系不好把握,客观存在着继承和创新之间的文化冲突。三是借鉴外警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与保持警校文化性质有着意识形态鸿沟。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和发展先进警校校园文化,需要我们积极吸收借鉴外警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警察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但也要看到,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代表不同的文化理念,特别是警察文化都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和特定的适应范围,警察文化之间的交流必然伴随价值观念冲突的产生。

(三)个性文化张扬的逐渐凸显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源于各个层面文化的特殊性。警校学员和各级干部,学历层次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只有用先进校园文化浸润熏陶,才能确保警校文化的方向。但是在现实中,有些现象不容忽视特,特别是“警”味有所淡化。随着个性文化的张扬,部分警校院校的“警”味文化受到挑战,比如警务特色的文化活动还不够多,警务特色的物化氛围不够明显,利用警察文化强化警察意识不够强等,进而导致了校园文化“警”字特色不够强的特点。警察院校有自己特殊的职责使命,必须突出警务特色的物化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相振华.思想政治教育论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165.

[2]王晓方,张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M].南京:海河出版社,1989:208-238.

[3]张鸿雁.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06.

[4]焦新平.浅析军校文化的特点和建设途径[J].考试周刊,2009(6):26-27.

[5]王哲贤.网络: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J].科教文汇,2010(1):206-207.

[6]赵利峰.发挥军校文化对军营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6):53-55.

[7]欧阳佩晞,唐艳.论大学精神的作用及其培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70.

[8]王春红,王维新.试论高校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44.

篇5: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专业】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招生网站-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分数线

六、录 取我院招生实行网上远程录取。公安类专业录取安排在专科提前批;普通专业安排在高职专科批。报考我院的省外考生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录取,并按照我院在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数确定我院的调档线。阅档比例按各高招办规定比例阅档。公安类专业按文化成绩和面试、体检、体能测试、心理素质测试、政审的综合情况择优录取。普通专业录取时,主要考虑第一志愿考生,若本批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考生档案不足,可以录取第二或并列志愿考生,如第二或并列志愿的考生档案仍然不足,可以录取服从或调剂

志愿考生。对不服从调剂录取的考生予以退档。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篇6: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专业】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证2014年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4年高职(专科)招生录取工作。第三条 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第四条 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院简介第五条 学院全称: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院代码:14082办学性质:公办办学层次:专科办学类型: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第六条 学院地址济南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6997号章丘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章莱路3555号第七条 学院概况学院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公办警察类专科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设有法律实务系、警务与安保系、公共管理与技能系、警务实战技能教研部、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6个教学部门,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学院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建有模拟法庭、模拟调解庭、教育矫治实训室、安全防范监控室、速录室、功力训练场、障碍训练场、警体训练馆等20个校内实训场所,在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省人民检察院法警总队、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省女子监狱、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单位设有49个校外实习基地,馆藏图书36万余册,很好地保障了教学需要。学院拥有一支双师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博士硕士75人,教授、副教授37人,有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75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从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聘请了许多知名行业专家作为学院的校外兼职教师。第八条 办学特色

(一)法警并举 文武兼备学院所有学生都要接受系统的法律教育,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警务化管理,通过规范日常行为、严肃警容风纪、强化警务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警察素质。我院毕业生政治法律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纪律作风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二)试点招录 强化基层作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担负着为全省县区司法局培养政法干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任务。学院已招录5届共700余名政法干警试点班学生。

(三)教育培训 双轨运行学院一方面立足社会需要,科学设置专业,扎实进行学历教育;一方面积极承担全省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教育培训任务,双轨运行的办学模式增强了学院发展后劲。第九条 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司法行政,服务于“法治山东”、“平安山东”建设,突出“法”、“警”、“技”等专业群特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法律类专业着重培养“法律精通、公正为民、服务基层”的法律实用人才;警务类专业着重培养“政治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社会形象好”的警务实用人才;技术类专业着重培养“作风正、技术精、用的上”的技能实用人才。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十条 学院招生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制定招生政策,研究并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第十一条 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高职(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第十二条 学院招生工作由学院纪检监察室实施监督。监督电话:0531-58755310。第四章 专业设置及计划第十三条 学院建有法律类、警务类、技术类3个专业群,共有法律事务、司法助理、书记官、司法警务、刑事执行、社区管理与服务、法律文秘7个专业,其中法律事务、司法警务、刑事执行为省级特色专业,法律事务、司法警务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司法警务专业设有特勤特警方向、安全防范方向及安全检查方向,刑事执行专业设有狱政管理方向及社区矫正方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有社区警务方向,法律文秘专业设有速录方向等专业方向。第十四条 2014年学院面向山东、河北、甘肃、黑龙江等4个省招生。第十五条 学院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以省教育厅公布为准。第五章 录取第十六条 招生对象:参加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第十七条 招生外语语种:招生外语考试语种不限,公共外语为英语。第十八条 高考成绩达到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可填报我院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身体条件除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良好,组织纪律性强。

(二)无违法犯罪记录。

(三)年龄不超过25周岁(1989年1月1日后出生)。

(四)身体无残疾、无明显疤痕、无纹身、刺字。

(五)患有下列疾病者,不予录取1.严重心脏病、心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肌病、高血压病;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6.严重结核病;7.不能适应警体训练的其他重大疾病。

(六)报考司法警务、司法警务(特勤特警方向)、司法警务(安全防范方向)、司法警务(安全检查方向)、刑事执行(狱政管理方向)、刑事执行(社区矫正方向)专业的考生,男生身高不低于168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厘米,身体匀称。第十九条 司法警务(特勤特警方向)专业只招男生,其他专业不限男女生比例。第二十条 在高考成绩达到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院按照教育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投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第二十一条 录取规则

(一)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二)采取按院校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对报考我院的线上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满为止;若线上第一志愿考生不足,则参加征集志愿,按专业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录取,依次类推。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

(三)在尊重考生志愿的前提下,学院可依据考生成绩及综合素质等因素对专业进行个别调整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四)学院执行教育部和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录取政策以及本章程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二条 注册入学试点招生经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复、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网上管理平台进行录取。第二十三条 学院对考生体检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第二十四条 录取结果公布方式:录取通知书、各省招生考试院网站、学院网站。第二十五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入学体检和资格复查。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第六章 毕业生待遇第二十六条 依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颁发经省教育厅审核、编号,国家教育部学籍信息网上电子学籍注册的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第七章 其它第二十七条 学院高职(专科)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执行山东省物价局统一核定的标准。退学或受处分开除的学生,退费规定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办发【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 学院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设有多种奖助学金奖助品学兼优的学生。依照国家有关政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奖、助、补、减”等资助措施,确保学生完成学业。第二十九条 联系方式学院网址:http://咨询电话:0531-58663619、58663622、58599386 传 真:0531-88947574 通信地址:济南市二环东路6997号 邮编:250014第三十条 学院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对以我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院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由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负责解释。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篇7: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论强奸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姓名:田伯果专业:警察管理学号:11371009导师:王银阁电话:***时间:2014.3.20

篇8: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1.1 警察体能

1.一般意义上讲,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 即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主要是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素质。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体的机能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它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涉水、翻越障碍、野外生存等机能能力。我们从两者的关系可以看出, 身体素质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 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又反映了身体素质的全面水平。

2.从专项技能项目上讲, 专业体能是根据专项技术特点对所需的各种体能元素的有机组合, 不同的技能项目需要不同的专项体能,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密不可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警官类学院体能训练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专项体能训练量, 这样才能保障后续警务格斗技能的学习落到实处。

3.从警察职业特点上讲, 警察体能是衡量警察体质强弱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广义上, 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先天具有遗传素质和后天经过训练形成的身体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相对独立而有机的内稳态自组织系统结构。狭义上, 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和执法中表现出来身体活动能力。良好体能是警察与犯罪分子较量时所必备基本能力, 同时是警察实战技能基础, 直接影响警察实战技能在执法活动中应用效果。

1.2 体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近年来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院党委领导的带领下, 抓住发展机遇, 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在警体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在现代化的警体训练馆落成并投入使用及塑胶田径场等, 大大改善了警体训练环境, 调查表明59%的在校学生对学院警体课非常满意,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院不仅仅是一所法律类院校, 在向社会输入大批合格的法律人才的同时, 还向公安、司法监狱、劳教等单位注入新鲜血液。今年我院申请并通过了四个公安专业, 更凸显了我院办学的“警”字特色, 加剧了学员对警体训练需求与现实教学之间的矛盾。我们不但要在理论教学中强, 还要在警务实战方面有所突破, 甩掉“追不上、打不过、擒不住”的旧帽子, 向社会提供合格警用人才。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同志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强调, 要强化教学实战对接, 着力提高服务实战能力。提高警察的实战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体能训练, 只有这样警务实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3、2014级在校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样本, 本次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00份, 其中有效问卷96份。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excel2003)

3 当前体能教学面临的困境

3.1 生源体质参差不齐

在争抢高考生源白热化的今天, 学院面临着极大的招生压力, 所以不能像其它司法警官类学院那样在新生入校前进行身体测试, 因此难以保证学员的整体身体素质。部分学员体质较差, 连入学军训都不能坚持下来, 个别学员甚至是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对他们来说体能达标都是问题。受“破窗效应”的影响, 部分体质差锻炼意识不强的同学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 对后续的体能训练带来极大不便。

部分学员对体能概念模糊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体能训练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 约70%的同学把体能课认为是跑圈、做游戏、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体能训练项目, 约68%的学员能够认识到体能是技能学习的基础, 约52%的学员了解体能包含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方面, 只有59%的学员认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学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差, 如图1所示。课下自觉体能锻炼更不如人意, 如图2所示。统计结果显示仅有21名同学能自觉坚持体能锻炼。最终造成了学员对警院学子体能差这一状况表现出麻木或漠视, 如图3所示。

3.2 警体教师分工不明确

体能训练没有根据警体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 新招录的警体教师受“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 过于重视学生在训练过程的自我快乐体验, 没有把警察体能训练的概念及重要性向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 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一般体能训练上面, 专项体能训练相对较少, 对后续的技能学习基础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如图4所示, 仅有53%的学员体能有明显提高。体能训练课对学员以后自觉体能锻炼的影响不足, 仅有62.5%学员觉得体能课对自己自觉进行体能锻炼影响较大, 如图5所示。

3.3 影响体能训练的其它因素

影响体能训练的其它因素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影响体能训练的因素按权重依次是器材短缺 (74) 、天气原因 (65) 、内容枯燥 (49) 、同学影响 (41) 、学院不重视 (31) 自身不重视 (29) 、怕脏怕累 (15) 、考核简单 (5) 。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体能训练方面也同样如此, 器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员对传统训练内容缺乏新颖刺激, 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训练积极性。每年的6月份天气炎热, 12月份天寒地冻, 这些天气原因也成体能训练的拦路虎。

4 对策分析

4.1 综合体能训练场馆建设

在学院跨越式发展的今天, 综合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学院在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但对警体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体能训练场地器材匮乏并成为影响学员体能训练的最大阻碍, 如图6所示, 学院应增加资金投入建设综合体能训练场馆, 这些都是警察体能训练的必要条件, 也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打造警院体能训练的“警”字招牌。通过调查发现, 学院急需开展的一些体能训练项目如图7所示。

4.2 向其它司法警官类学院借鉴经验

新生入校前体测在招生方面向其它司法警官类学院借鉴经验, 以部分专业如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等专业为试点, 对新生入学前进行体能测试, 可针对体育特长生、武校学生每年设一定的特招名额, 这样在生源质量上给予了基本保障。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警体体能训练的效果, 为后续警务技能学习打好基础。

4.3 警体教研室自身建设

首先, 警体教研室应从所属系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警体教学研究部门, 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 警体教师应把警体教学作为重点, 而不是在各个系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辅导员工作上面。最后, 根据警体教师专业特长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 如体能训练组负责学院学员一般体能训练及部分特殊专业的专业体能训练, 技能训练小组 (队列训练组、拳击散打组、擒敌技术组) 等, 利用科学的分工和个人特长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会事半功倍, 否则各行其是势必有损教学效果。

4.4 体能教学模式变革

改变传统的体能教学模式, 由单一纯体能训练向体能+技能的转变, 通过调查统计, 高达8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较好, 如图8所示。

4.5 完善体能考核制度

完善现有的体能考核制度, 提高部分专业体能考核标准, 由某一学期体能考核改为在校四个学期都要进行体能考核, 特别是第四学期的警务技能考试中应把体能测试作为重要内容, 每次体能考核成绩都应作为学员在该学期“三好学生”、“雷锋标兵”、奖 (助) 学金获得者甚至是能否顺利毕业的参考因素之一, 这样才能引起学员的重视, 课下自觉地进行体能锻炼, 从而有效提高体能训练效果。

4.6 体能训练文化氛围建设

体能锻炼氛围建设, 把自己体能训练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进行培育, 建立体育文化节, 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文化活动, 把全院师生吸引到体育锻炼中来, 大力支持学生组建户外运动社团或其它类型的体育社团, 培养学生体能锻炼的兴趣, 为最终警务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警察体育是警官类学院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中体能教学在警察体育课程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其它技能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目前, 司法警官类学院对体能教学重视不足, 专业体能训练环节薄弱及与之相匹配的训练场器材设备短缺, 没有为后期的警务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调查方法对我院体能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揭露当前体能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针对性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措施, 为我院的体能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司法警官类学院,体能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博.警察体能训练与测试评价[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李静.中外警察体能技能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公安教育》, 2004.9.

[3]田文学.论警察体育的功能及发展走向[J].政法学刊, 2009.8.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天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津政发〔2004〕035号)下一篇:灵丘县种子管理站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