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与八章试题基础

2024-05-22

第七与八章试题基础(精选2篇)

篇1:第七与八章试题基础

一、填空(40分)(g=10N/kg)

1、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一个5kg的铁块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有 kg。一块0.5kg 的冰块化成水有 kg。所以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物理学中将 叫密度。密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水的密度是 ,其意义是 。 将密度是2.7X103kg/m3铝块截去一半后,其密度为 。

3、一石块质量为0.3kg,它所受重力为 ,将它挂在弹簧秤下后,浸没在水中,弹簧秤读数为1N,它在水中的所受浮力为 ,它的体积为 ,它的密度为 。

4、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为F浮= ,其中ρ液表示 ,V排表示 ,g= 。

5、当F浮 G时,物体下沉;当F浮 G时,物体上浮;物体悬浮时,ρ物 ρ液,漂浮时ρ物 ρ液。

6、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 有关,又跟 有关,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它的计算式为 ,单位是 。

7、液体的压强公式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8、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其值等到于 mm高水银柱的压强,约为 Pa。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 。

9、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压强 ,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压强 ,正是这个压强差使飞机有了向上的升力。

10、一正方体密度为0.6g/cm3 ,边长为10cm,其质量为 kg,将其放入水中后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它所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m3 ,它的下底面的所受水的压强为 Pa.

二、选择题(33分)

1、下列物体的质量约为2kg的是( )

A一头熊 B一个鸡蛋 C一位中学生 D一只鸡

2、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m= B、V=ρm C、ρ= D、m=ρv

3、一物体在水中漂浮,在下列哪种液体中也一定漂浮( )

A、盐水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4、下列事例中减小压强的是( )

A将刀磨锋利B、将图钉尖做很尖 C、赛跑时穿钉鞋 D、将书包带做得很宽

5、在U型管两边装水和煤油,液面高的是( )

A水 B煤油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

6、托里拆利实验中,将玻璃管倾斜,则管中水银柱( )

A、长度、高度都变大 B长度、高度都变小

C长度变长,高度变小D、长度变长,高度不变

7、水面上气压越高,水的沸点( )

A、 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与气压无关

8、一质量为7.9kg,体积为10m3 的铁球,按入水中后,它将( )

A上浮B下沉C悬浮D无法判断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稍微降下一些

C.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10.如图所示,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装满水的烧杯和一个物块。杯内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烧杯对桌面的压强为P2.若将物块轻轻地放入烧杯中,则物块放入后( )

A.P1增大,P2一定不变

B.Pl增大,P2可能增大

C.Pl不变,P2一定不变

D.P1不变,P2可能增大

三、实验题(8分)

1、王红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其中_______________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的。这个实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研究的。(3分)

3、为了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12所示. 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___.(3分)

3、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将一木块放入水中,水面达到的刻度V1,如图甲所示。再将一金属块投入水中,水面达到刻度V2,如图乙所示。若将金属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没入水中,这时水面达到刻度V3,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2分)

四、计算题(19分)

1、圆柱形容器中盛有10cm深的水,如图所示容器的质量忽略不计,容器的底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求:

(1)甲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若将质量为540g的正方体铝块浸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求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ρ铝=2700千克/立方米)(6分)

2、把一个外观体积为17.8cm3的空心铜球放入水中,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g取10N/kg。求:

(1)空心铜球的重力;

(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6分)

3、弹簧秤下端用细线挂一物体,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3.6N;当物体的 露出水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4N。求该物体的密度 。(7分)

篇2:第七与八章试题基础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以下阶段(A)。

A、①预防②准备③响应④恢复 B、①预防②准备③救援④恢复 C、①准备②预防③响应④恢复

2、采用(C)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A、资源分析B、程序分析C、危险分析

3、对于某一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A)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A、重大危险源B、安全隐患C、设备设施期限

4、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共同特征是(B)。

A、扩散性、随机性B、突发性、不确定性 C、规律性、不可预防性

5、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包括应急准备、(B)、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A、应急预防B、初级反应C、应急启动

6、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应贯彻(C)。

A、属地管理,各自为战,责权分明,互不替代 B、统一领导,属地管理,责任分担,资源共筹 C、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公众动员

7、“特别重大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这是应急救援活动中应遵循的(B)。

A、分级响应B、属地为主C、统一指挥

8、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包括以下(A)阶段。

A、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B、接警与应急启动、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C、应急启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9、下列有关应急预案层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综合预案可以作为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

B、通过专项预案能清晰地了解该企业应急体系和预案的文件体系 C、企业的综合预案是该企业的整体预案

10、按照应急预案层次,危险化学品预案是(B)。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预案

11、按照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C)A、安全责任制B、操作规程C、现场处置方案

12、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A)。

第1页,共7页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预案

1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B)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A、相对固定B、有机联系C、各自独立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C)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A、3

B、2

C、1

15、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A)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半年B、1

C、2

16、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C)年修订一次。

A、5

B、4

C、3

17、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的演练活动是(B)。A、全面演练C、功能演练B、桌面演练

18、下列(A)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A、综合演练C、单项演练B、桌面演练

19、全面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演练计划、演练准备、(A)、评估总结和改进五个阶段。

A、演练实施B、演练组织C、演练总结 20、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A)等附件信息。

A、应急物质储备清单B、安全隐患C、安全措施

21、应急队伍进入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后,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向(C)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A、应急救援专家组B、信息发布中心C、应急救援中心

22、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这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的(B)环节。

A、应急启动B、应急救援C、应急恢复

23、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A)。

A、立即组织抢救,并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和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

B、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清理事故现场 C、如实上报。

24、应急响应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及(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

25、应急救援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B)。

A、协调事故救援期间各个机构的运作

B、对潜在重大危险评估应急资源的配备,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部署等行动提出决策性建议。

C、尽可能、尽快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

26、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成中,主要是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组织组成的是(C)。

B、后勤保障组织A、警戒与治安组织C、公众疏散组织

27、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应由(A)负责。

第2页,共7页

A、所在地政府B、所在单位C、员工

28、事故现场伤员较多时,根据伤情对伤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是(B)。

A、先重后轻、先男后女、先近后远 B、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C、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老后幼

29、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时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震动,产生高温气浪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此时应(A),寻找避灾路线进入新鲜风流。A、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B、深呼吸C、保持原地不动 30、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疏散人员可通过旗帜、树枝或利用手帕等迅速辨明风向,并向(A)撤离。

A、上风向或侧风向B、下风向或侧风向C、低洼处

31、以下哪种情况不宜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C)。

A、触电后停止呼吸的 B、高处坠落后停止呼吸的 C、硫化氢中毒停止呼吸的

32、有异物刺入头部或胸部时,以下哪种急救方法正确?(B)

A、马上拔出,用纱布简单包扎后送医院抢救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33、发生手指切断事故后,下列哪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B)

A、用水清洗断指后,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B、用纱布包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放入低温环境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C、把断指放入盐水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34、搬运脊椎骨折病人严禁使用软担架的原因是:软担架会(A)。

A、使骨折加重,脊髓神经受损 B、造成颈部损伤

C、使病人感到不舒服

35、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B)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A、血管下方B、近心端C、远心端

3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B)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A、生产单位B、任何单位C、安监部门

37、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C)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A、10人以上B、20人以上C、30人以上

38、重大事故,是指造成(C)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B、10人以上20人以下C、10人以上30人以下

39、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A)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宄责任。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B、精简高效C、快速处理

第3页,共7页

40、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A)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1B、2C、3

4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B)小时。A、1B、2C、3

42、(A)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特别重大事故B、较大事故C、一般事故

43、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B)的原则。

A、实事求是B、精简、效能C、精简高效

44、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C)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A、40B、50C、60

45、特别重大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C)日内做出批复。

A、10B、15C、30

46、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B)日内做出批复。A、10B、15C、30

47、(A)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A、事故发生单位B、所在地政府C、事故处理部门

48、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C)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B、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C、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49、重大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规定处以(B)罚款。

A、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B、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50、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规定处以(C)罚款。

A、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B、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5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依照规定处以(B)罚款。A、一年年收入40% B、一年年收入60% C、一年年收入80%

5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依照规定处以(C)罚款。

A、一年年收入40%B、一年年收入60%C、一年年收入80%

第4页,共7页

53、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B)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A、3B、5C、7

54、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行为时,对事故发生单位处(A)的罚款。

A、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C、500万元以上

55、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行为时,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B)的罚款。A、50%至100%B、60%至100%C、70%至100%

56、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行为时,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B)的罚款。A、50%至100%B、60%至100%C、70%至100%

57、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A、人民政府B、事故发生单位C、应急救援队伍

58、典型的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C)级。

A、1

B、2

C、3

59、属地为主强调(A)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A、第一反应B、分级响应C、公众动员 6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B)起施行。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7年12月1日

二、判断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在事故现场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的条件下,就可以随便搬动伤员。(×)

3、对不同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应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质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

4、发生事故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必须逐级上报,不允许发生越级上报的情况。(×)

5、立即组织营救、撤离或保护人员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之一。(√)

6、应急救援预案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有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可以做出及时地应急响应,完全消除事故后果的危害。(×)

7、应急预案中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8、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就是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9、作为专业的安全人员,在事故现场应该必须做到尽快关闭事故源或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助

第5页,共7页

力物,如煤气、毒气、电气和蒸汽阀门或开关。(√)

10、气体贮罐阀门处泄露着火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关闭阀门,再扑灭火势。(×)

11、应急管理是针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

12、应急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思想。(√)

13、应急管理包括①预防②准备③响应④灰复四个阶段,是一个静态过程。(×)

14、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15、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

16、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1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18、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己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9、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20、应急恢复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21、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一般确定为最高响应级别。(√)

22、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事故指挥官、策划部、后勤部和行政部。(×)

23、应急管理的预防阶段主要含义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实现本质安全。(×)

24、应急救援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市、区四级。(×)

25、应急演练按组织方式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26、应急演练按演练内容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27、典型的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8、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行为时,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50%至100%的罚款。(×)

29、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30、应急救援活动包括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31、属地为主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32、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集中指挥和现场指挥。(√)

33、应急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预案有效性。(×)

34、应急演练的原则就是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第6页,共7页

35、示范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36、检验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37、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38、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39、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40、演练评估是指观察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并发现问题的过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七与八章试题基础】相关文章:

《会计基础》试题05-25

基础题库试题09-23

统计基础试题05-08

导游基础试题05-29

试题五(公共基础)05-22

会计基础试题范文05-27

品质基础试题范文05-30

会计核算基础试题07-03

银行金融基础试题07-25

专业基础综合试题07-29

上一篇:春节期间公立医院工作总结下一篇:县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促代表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