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学校高考祝福语

2024-04-28

复读学校高考祝福语(共6篇)

篇1:复读学校高考祝福语

青岛高考复读学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本是个快乐的事。但我常常上网玩些小游戏,慢慢的疏远了学习。在高考的那一刻,真是后悔平时没好好学。后来上网查看那些高考成绩高的人是怎么学习的,发现有个学校的网页上面很多关于高考学习方法,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时讯等资料。一下子如获至宝,慢慢对这个网页感兴趣,进而对这个学校感兴趣。

青岛金榜学校——金榜题名,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学校。我在网上看了看学校的简介,又咨询了青岛金榜学校的老师。说可以看看学校的情况。学校很好找,在延安路南站下车后就发现青岛金榜学校的指示牌。一路走到学校,教室外面还有很多关于学校的介绍。关于复读的解答,关于学校管理的解答。进了办公室,我看见青岛金榜学校的墙上挂着一面面的锦旗,看着那些荣誉奖章,我顿时被这所学校所吸引了,对学校更增加了几分好感。在简单介绍了学校情况后,接待老师给我安排了免费的试听课。试听了半个小时的函数,这个是很杂乱的知识。平时就没记明白那些知识点。在青岛金榜学校的数学老师指点下,我突然豁然开朗。原来枯燥的数学符号也可以变得很简单,很有趣。那个数学老师上课很幽默,一下子吸引我学习下去。

后来在课上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我们就不会额外做一些无用功,学习也会更有效率。

青岛金榜学校的考试也是和青岛市教委同步的。每次模拟考试学校都很重视,和真正的高考一样,有严格的考场纪律,让我们提前感

受到了高考的真实性。

青岛金榜学校还给我们每个班配了专职班主任,他们随时帮我们解答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我们也愿意和班主任谈心。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帮我们解答困难。

学校的教室里还有空调、饮水机,让我们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后来为了方便我们在学校吃上可口的热饭,学校又给配备了微波炉。学校还有食堂,有时候学习学晚了,就提前在学校食堂买了饭,然后在微波炉上一热,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了。

在青岛金榜学校复读了一年,我结识了好多朋友。那些敬爱的老师也都随时关注我们的学习,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现在高考成绩出来了,比去年来青岛金榜学校的时候提高了将近一百分啊,真是开心!家里人也觉得青岛金榜学校的师资很强大。一年的复读真是有成效。我自己从心里觉得这一年的复读真是值得的。

感谢青岛金榜学校的那些老师,我会把那些知识牢记住,会把那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记在心里。这些东西是让我受益颇多。

想起一年前选择青岛金榜学校复读的情形,现在觉得真是选对了。选择青岛金榜学校,这次高考真的金榜题名了!

篇2:复读学校高考祝福语

是否应该复读?

对于高考落榜的孩子和家庭而言,无疑是不爽快的。安慰、勉励和批评之后,我们必须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刚刚步入青年的孩子而言,挫折来的越早越好,年纪轻轻就能体验如此重大的挫折,也许在顺境成长后,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他们今后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

之后的路应该如何选择,三本?大专?留学?选择高考复读只能说是众多的选择之一。高考复读是什么?是一次让梦想重新起飞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高等教育的权利,即使是落榜生,希望通过复读来重新获得一次扭转人生的机会也在情理之中。

人们关注复读往往只看一面而忽视了它的两面性,首先,用一年的时间再博一次,若成功,性价比是极高的;但它同时也是有风险的,若失败,则浪费了一年的光阴和诸多其他的机会。

纵观全国其他的省市,所谓的复课或者高四的经历往往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没有一个地方会明令禁止或者限制复读。

如山东、河南、江苏这样低录取率的高考大省,绝大部分考生只有复读一次,才能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无论是北边的衡水中学还是南边的毛坦厂,其实都是靠着复读生的成绩打出的名堂。

即使是北京这样的高录取率直辖市,曾经多年先报志愿再高考,考生往往会报两个名,一个是大学志愿,一个是复读学校,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在北京这样的地方,考一个好大学实在是太简单了,值得再来一次。

天津的考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会很诧异地发现同班同寝的外地学生,很多都有过复读的经历。

但是在天津,有关是否复读的声音却异常的怪异和荒诞,而这种怪异和荒诞的声音,绝大部分竟然出自于公办校的老师们,然后再经学生、家长、以及好事之徒们以讹传讹:

版本一:不要复读,明年天津高考不是天津卷了,考全国卷,复读根本拼不过外地人。这是一个存在了十年的笑话,不明白为何每年都会重复的提及,明年复明年。2016年两会教育部记者招待会已经明确,天津作为五个地方独立命题中心之一,天津将长时间保持自主命题、独立计划的地位,即使在今年4月28日出台的高考改革,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独自改革,这种模式的确借鉴了上海、浙江高考改革的一些探索成果,但绝不会向全国卷靠拢。假如还有人会拿全国卷说事,只能说他根本不懂高考,或者不是天津人。

版本二:不要复读,复读生明年减20分

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确出现过,取消也已经二十年了,在我2002年复读的时候,班主任就拿这个说事,我没上这个当,2003年高考后也没有减分

版本三:不要复读,明年文理不分科,那些你都没学过

关于文理不分科的高考改革方案今年已经出台,启动时间为2017年,也就是2017年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使用全新的教材,六科任意选择三科,实施时间为2020年,也就是这批高一学生高三毕业的时候才会出现新形式的高考,17、18、19这三年依然沿用现有方式高考,很多学生、家长、老师没有数字概念,很容易误会和混淆。19年高考的学生若选择复读,可能会出现形式切换的困难,但对于2019年之前,2020年之后的学生没有任何影响 版本四:不要复读,明年就是社会考生了 高考的全称,叫做“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而不是“高中学生毕业考试”,高考本身就是一种受关注度极高的社会考试,并不是高中毕业生的专属品,所有参加高考的报名者实际上都是社会考生,只不过应届生的比重最大而已,叫做社会考生(应届毕业生),复读生叫做社会考生(往届毕业生),中专技校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参加高考,叫做社会考生(同等学力),高考实际上只有两类人会被排除在外,一种是高中或同等学力未毕业学生,一种是在学未毕业的大学生,甚至老爷爷老奶奶都可以随意报名高考,简单讲,高考只看分。另外,到2020年之前,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从来就不挂钩。

版本五:千万别复读,复读了明年成绩还不如今年了

这个版本属于比较有良心的,可是,谁都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复读的一年是改变自己的一年,原地踏步者自然会重蹈覆辙,学生复读一年的不作为,学校的管理不善都是有责任的,而不能归罪于复读这种行为本身。

这种声音的甚嚣尘上,尤其是出自那些老师的声音,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实在想不出,也不敢想其中的原因。

若我内心纯洁,我只好归结为你们的无知,根本就不用脑子去想事情,又偏听偏信; 若我内心险恶,我便会想到,你们这些人,为了一个所谓的三本专科上线率,为了自己的考核,而去阻止一个孩子重燃希望。无论如何,你们已经和这个世界脱节了,或许你们的教学水平的不错,但也仅仅是课教的不错,高考是什么,你们根本不懂。的确,复读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一个复读生都能成功,不然也不会有俞敏洪的三次高考复读经历。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放弃复读的理由。对于一个选择复读的学生而言,我恭喜你在小小年纪便遭遇这样的挫折,同时又鼓起勇气选择不放弃。成功之后的若干年再细细品味,你才会发现这段经历带给你的自信心让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少走了多少弯路;即使失败了,你也可以毫无遗憾的告诉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无怨无悔。

过于顺利的成长环境,娇纵中长大的孩子中,我钦佩那些选择复读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被失败和挫折吓倒,也不远逆来顺受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更不会继续萎缩在父母的羽翼下任由他们去安排出路,他们将是未来的成功者。

如今天津的老师们,潜意识之中只会在乎自己的铁饭碗,偶尔做几篇论文来评职称,逼着孩子拼命复习与高考无关的学业水平考试,好让学校在评比中胜出,而不去教育孩子、不去研究高考,把成绩不好的孩子学籍移走以免影响升学率,最后在二本上线率问题上三缄其口,用工作线代替二本线来给自己遮羞。最后,再用谎言去威胁孩子们不要复读,这样,我还能说些什么?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想着改变自己,追求自己的发展,而如今中国社会,机会未必均等,获取机会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出身,二是接受高等教育。出身是不可控的,而接受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努力来得到。接受高等教育最大众的方式,便是高考,而高考又是现如今中国相对而言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对于出身和资质,没有特殊的限制。

天津市乃至全国,都没有任何限制复读的法规,也没有任何对于复读生的歧视性政策。而复读生相对于明年的应届生而言,是有过一次实战经历的老兵,这种经验优势却常常被人忽视。总之,高考落榜又或者结果不理想,复读,都是一个需要慎重和理性,但又值得考虑的选择。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复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复读,选择复读,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家长的心理需求。如果自己的心中没有一种向上的需求,得过且过,那么复读无疑是浪费了一年的光阴。

但如果是因为一下原因,大可考虑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重新来过:

1、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高考没有发挥好,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2、原本不努力,用中考的经验来应对高考,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学习,虽有明显进步,但仍有差距,不过自信心还在;

3、自己曾经的学习方法抱残守缺,没有得到纠正,高考之后才恍然大悟,重新跃跃欲试;

4、因为学校或家庭的外界因素,影响的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时间,高考失利,但仍然对大学有强烈的欲望;

一般情况下,分数越低,涨分空间越大,而事实上,300分-500分之间的学生,是涨分潜力最大的。在这里,我要刻意忽略所谓的一本线或者二本线的问题。因为即使在二本线上一点点,在二本院校里的可选择余地也不多,结果也未必是理想的。那么落榜生就更不在话下。

落榜生复读的目的,是追求上榜;榜上有名的考生复读,而是追求更好的结果。尤其是在天津这样的直辖市,考生数量少,录取比例大,高考难度相对低的地区,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复读,性价比都是高的。

所以,是否选择复读,需要考察的不是政策,不是外界因素,而是要审视自己,是否对大学有强烈的欲望,以及为这个欲望所付出的实际行动。

复读要做那些准备?

既然选择高考复读,便要做到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便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不可回避自己的不足。绝大多数高考落榜生,究其失利的原因,因为智力因素的很少,更多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

有些学生,懒惰,缺乏恒心,你要问问自己,自己选择复读是否是好面子一时冲动,如果不是,是否可以克服自己的懒惰,有没有毅力去经历自己这一年辛苦生活,无论有没有,你都要考虑好,有朝一日你放松了,会有一股什么样的外部力量去支持、监督、甚至强迫你去把接下来的路走好。

有些学生,爱耍小聪明,认为可以通过临时的突击学习便可成功,用小升初、中考的经验去应对高考,这种想法归根结底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既然选择复读,就必须懂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干事情,改变自己的办事作风,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有些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牵扯学习经历,沉迷网络游戏、酷爱体育运动、甚至是一段青涩的爱情,这些事情的过度,都会对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你是否已经决心复读,若已经想好,你是否应该杜绝、克制或者暂时的远离这些诱惑。

最后,选择复读的学生,不要等到复读开学才开始努力,两个多月的暑假,是改变自己,逐渐适应艰苦生活的最好时机。

所谓知彼,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天津的高考,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利好,但也绝没有什么坏消息,关键在于不变。

自2009年天津开始使用新课标以来,题型相对稳定,难度变化不大,2015年高考,有一些对上一学年的总结,也有一些是对2020年高考的探索。总有一些家长会谈论当年的高考题目的难易、分数线的高低、分数值不值钱,以为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谬误,所谓的高考选拔,实际上是通过名次选拔,一批、二批、三批的分数线,也是按照名次和每个分数档的人数来确定的,所以题目的题目的难易和高考的最终结果没有绝对的关系。另外,这么多年来看,考生的素质是逐渐走低的,相比于复读生,绝大多数的应届高三学生实力并不强,他们也在经历着复读生们曾经犯过的错误,所以,通过比较优势,复读生的资质、能力、和心理素质更胜一筹。

全国卷的笑话

全国卷的传言更是天大的滑稽,这已经是十年来的老话题了,每年都在传,每年都不攻自破,一个国家的政策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说改就改,即使有朝一日高考,也必须从新高一开始改变,绝不会是明年的高考,高一不变教材,就不会有所谓的全国卷考试。

再者,即使全国卷,也不意味着全国选拔,天津依然是自己给自己制定招生计划,直辖市的优势依然存在,天津的考生所要面对的竞争,依然是我们天津人自己。绝不会把我们的孩子放到全国,和诸如山东、河南、河北的考生一起竞争。

我很钦佩这个全国卷噱头的原创者,搞得整个天津高中风声鹤唳,但我依然不敢揣测你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不要选择插班复读

天津的高中生,都知道有一种上学方式叫做借读,或是亲历、或是目睹。在一所学校,虽然穿着一样的校服,但本校生和借读生的待遇却大大不同,因为学籍不在这里,成绩也不算入借读校,所以很少有老师会对借读生真正的认真负责对待,对借读生的最高要求也仅仅是别影响其他的孩子,一群学生犯错误,往往借读生的责任最重,而处理方式却只有恶毒的训斥和无情的赶走,无疑,在天津的高中,借读生的待遇是不公和悲惨的。

既然借读如此,何况复读?有些学生幻想着,在自己学校复读,老师都熟悉,会帮助自己,很多事情都会像去年一样替我准备好。但是他不知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即使在原校复读,也没有学籍,也是往届生,高考报名还是要从招办报名而不是学校,自己的老师虽然还有几分情面,也难免不会在关键时刻忽略他。

有的人更幻想,去一所更好的名校插班,有了名师的点拨,自己就会变好。可实际上,却发现自己的水基础根本不能适应那样的授课模式,而且在应届生轻蔑或是仇视的环境下,也根本无法融入那个集体,最终逐渐被边缘化,花了钱,实际上只是买了一个座位而已,没有其他。

况且,复读生已经高中毕业,不需要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应届高三的上半学期,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去准备应付语文、数学的学业水平考试,甚至去搞所谓的会考集训,而会考的内容又和高考有极大地脱钩,若复读生在其中,前半年无疑是浪费时间。

所以,无论如何,插班复读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

选择复读学校的原则?

1、不要刻意的追求名师,名师的光环往往是退休后的荣耀,虽然招摇过市,但与现如今的高考已经严重脱节的,且最好的老师往往都是最好的学生烘托出来的,不代表能给学生多大的提高。与其知名,不如选择那些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老师;

2、不要刻意的追求名校,天津市压根就没有公办的复读学校,所谓名校复读班,也全都是贴牌而已,人们看到这所学校的牌子往往看见了前两个字,却忽视了后两个字,你可以选择他们,但不是看牌子,而是看成绩;看的成绩,不是母体校的,而是复读班的;不是上线率,而是提高多少分;

3、追求落实和管理,极少数的孩子在哪里复读都可以成功,仅仅需要老师的点拨足矣。但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原因导致高考的失利,或许一时的冲劲可以让他有小小的成就,但是若要长期保持这种势头,就需要强势的外界因素来影响和掌控,这就是教学的落实和日常行为的管理,这才是一年复读成功的关键。

目前天津市存在的复读学校

1、南大奥宇:400人的复读学生规模超越了天津市大部分高中的高三,我用了九年时间观察,眼看着它,从三个班发展到十二个班。不近人情的管理是它如今鹤立鸡群的最大优势,只有他们看明白了教学落实比名师教学更加重要。它的师资确实精良,但因为是在职教师的缘故而拒绝宣传。奥宇的游戏规则既不同于学校,也不同于机构。招生主任的言谈实在是张狂,说的内容却不得不令人信服。口碑始终很好,家长学生之间传播很快,学生粉丝也很多。独立高考报名、获得自主招生院校承认、填报志愿等方面的专业性,也是技高一筹。前年零班的设置是一步好棋,两年内又迅速抢占了高分复读生源和部分优秀外地回津考生,如果不含郊区的话,600分以上学生人数在市区排名第八。按照这样的发展,若干年后,假如奥宇成为一个较为优质的私立高中,我一点也不奇怪。

2、一中网校:遥想当年,一中网校何等传奇,可以在晚间黄金时段在插播电视广告,无论是面授班还是视频班都是人满为患,毕竟一中的品牌经得起挥霍,而“一中”两个字也很容易让家长们忽略了它私立贴牌的性质。可是死守一中名头,用对待一中学生的方式去对待基础不足的复读生,成绩惨淡,经营每况愈下。直到2013年易主,聚铭教育机构买下一中网校品牌,才有了再一次的新生,虽然还是打着一中内部资料的旗号,但是一群大学招聘的年轻老师为它注入了新鲜而灵动的血液,虽然他们没有经验、教学水平未必很高,但是责任心和拼搏劲却胜过众多公办校教师。在奥宇压迫之下,两年来依然能维持4个班70人的规模,很不简单,关注超低分数的孩子往往能够出现涨分奇迹。我不喜欢一家独大的局面,我相信你们的年轻老师会最终成长起来,我也相信你们最终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办学地址。好好的跟奥宇拼一拼,一中网校,加油。

3、大港一中:在杨村、静海、宝坻一中胆大包天招收复读班的那些年,大港一中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眼,我总是习惯性的把他们归为一类。现在,杨村、宝坻、杨柳青的复读班被政策和市场竞争灭掉了,只能偷偷摸摸委托中介机构招十几个有限的插班生,静海一中复读班转变为不伦不类的蓝印班。只剩下这所郊县十二校中的末流继续用复读的旗号招生,大港一中的校长是不是疯了,难道就不怕举报和查账?仔细探究一下,原来又是私人贴牌的机构。在这种滨海新区和各个油田天津户口考生为主体的学校,虽然视野和竞争有限,可是终究给了郊县学生和外地考生一种选择。我相信他们的待遇应该是和大港一中本校一样的,但我同时也相信,大港一中的校长不会疯了把大港一中最优秀的教师放到复读班。我想它会和曾经其它的郊县一中一样,又是一个有管理无教学的地方。但是对某些家长会有吸引力的。

4、现代联合-黎明工作室:现代联合真是一只不死的小强,作为天津市历史最悠久的复读学校,它比奥宇还要早两年,若不是当初的内耗,以及和正灵复读的互骂恶斗,它才是如今的巨无霸。可惜时间不能倒退,不然老王、大王、和小王一定不会重蹈冲动的错误。现代联合如今死而不僵,掌舵人却换了,河北山海关一中赵副校长踌躇满志,租用现代联合牌照,又得海河教育园区一角落作为校园,立志要在天津打下一片江山。可是,河北省全国卷地区三流中学的校长,真的懂天津市的高考么?您请的名师真的个个大名鼎鼎,可最年轻的都已经退休五年多了吧。赵老师,祝您好运。

5、南开中学插班:6万的学费吓退了绝大多数复读生,中介费又成了权势者的油水。注定,这是一个奢侈而小众的选择。效果呢?在这个只适合南开学生复读的地方,南开毕业的复读生大多复读是满意的,因为这个环境他们再熟悉不过。可其他的复读生和借读生一样,被丢在了角落,被同学和老师遗忘。如今的南开,早就被一中、耀华抛在了后面,教师们依然不思作为,守着优质的生源,抱着一块南开的牌位老死意淫。作为一个南开的学生,我无语。

再一次悼念那些逝去的复读学校和复读班

公办插班:杨村一中、杨柳青一中、二南开、二十中、二十一中、南大附中、耀华O班; 私立贴牌:耀华华英、老一中网校、实验博文、南开校友会、新华中学; 私立学校:正灵、老现代联合、精通学院、九三学社、中华复读

小结

天津的教育、天津的高考和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天津的高考复读也是如此。没有复读的风气、没有公办复读学校、贴着耀华、实验牌子的复读学校竟然会倒闭,这些看似怪异的现象,背后无疑是有一种隐性的力量在操纵着,与其说是力量,不如说是一种心态,一种普遍的心态。在这样的大氛围下,选择复读,未必是一个坏的选择,和别人不一样,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篇3:复读学校高考祝福语

一、高考复读生群体概况

高考复读生群体是指完成了高中三年学业参加过应届高考后并没有升学或就业, 而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准备来年继续参加高考的往届学生群体。根据学生应届高考分数的高低, 可以将学生分为上线复读生群体和非上线复读生群体;根据复读生复读学校是否和原来就读学校相同, 可以将学生分为本校就读复读生群体和择校就读复读生群体;根据学生复读意愿的主动性, 可以将学生分为主动复读生群体与被动复读生群体。近年来, 我国高考复读生群体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大;主动复读生群体和上线复读生群体比例上升。2002-2006年, 全国总共有1000万复读生, 且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为950万, 其中应届生667万人, 占70%, 复读生占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的30%, 有183万人。[1]在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 有289万人为往届生, 占28.6%。[2]

二、高考复读现象揭示的高考制度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社会现象?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复读背后广泛的社会关系、经济利益和文化观念等, 但过于强调高考复读是这些社会系统的驱动, 忽视了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高考制度作为高考复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所以被很多研究者忽视是因为他们认为高考制度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然而, 高考和社会结构并不是线性对应的, 高考制度设计是社会的一种主动行为, 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和政策选择, 所以不能认为社会结构完全决定高考制度, 进而导致单纯注意高考复读的社会原因而忽视高考制度是高考复读的内因。高考复读群体是社会外因和高考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高考复读不能忽视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高考复读是考生追求高校文凭的主动行为, 更是规避不合理高考制度的一种被迫行为。高考复读现象揭示出高考制度的三大问题, 对研究高考制度有重要的启示, 高考改革要重视从高考复读生群体进行制度设计, 使改革更具科学性和社会性。

(一) 高考改革频繁, 学生不能适应

高考是我国的举国大考, 高考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关系考生的切身利益。高考有其自身的规律, 我们在改革的同时要特别谨慎, 充分调研和实验, 不能过于激烈和频繁, 应该采用理性的渐进模式。但由于高考的重大弊端使很多人激愤难平, 主张要对高考彻底革命或进行休克式的改革, 加之行政人员不懂教育和追求政绩的主观动机, 高考改革实际上往往是仓促进行, 缺乏理性研究的高考设计一旦出现问题后又不得不重新改革, 导致改革过于频繁。过于频繁的高考改革会对中学教育秩序产生重大的冲击, 特别是由于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单方面行为, 缺乏中学的主体参与, 缺乏理性的沟通和对话, 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导致中学教育不能及时有效地衔接高考改革方案。这在客观上会增加大量的复读生。

(二) 高考命题和阅卷不能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

高考命题和阅卷的科学公正一直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改革的努力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 标准化考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这一目标的达成并不让人满意。首先, 就高考试题质量来看, 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 试题必须确保很高的质量,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试卷的信度、效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 由于评价测量理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教育考试机构还不够成熟及教育评价资源的不足, 高考试题质量总体来看并不让人满意, 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成就;各门科目之间、不同年度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试题质量差异很大。其次, 从高考阅卷来看, 高考阅卷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阅卷质量不高。主观题测量考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如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及考生的社会经验和情感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很不同的评价, 同一个教师的多次评价也可能很不相同, 因此, 阅卷教师要反复琢磨、认真推敲和多方讨论才能保证较高的阅卷质量。由于高考是举国大考, 高考阅卷任务繁重, 时间紧张, 阅卷教师数量有限, 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阅卷质量。我国高考制度只是简单地公布考生各门科目的分数, 并没有详细地反映考生每门科目的每道试题的成绩, 考生很难判断自己的高考分数是自己真实成绩的反映还是评阅误差导致的不良影响。事实上, 根据访谈了解, 多数复读生谈到自己运气不好, 在高考阅卷上可能遭遇不公正的问题。再次, 从个体差异来看, 不能否认的是, 试题风格与考生的个体差异存在匹配与不匹配的问题, 当试题风格与考生个性相匹配时, 考生就有较大的优势, 否则, 考生将处于劣势。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评价学生的能力必须基于一定的情境, 试题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地方文化背景设置一定的情境;但另一方面, 基于学生生活和地方文化设置的试题, 使一部分熟悉该情境的学生处于优势, 而使不熟悉该情境的学生由于缺乏背景知识处于劣势, 不能很好地展示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在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制度下, 即使试题质量很高, 但考生如果因为考试时社会环境和身心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不能正常发挥, 往往也会选择复读。

(三) 录取规则不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我国当前的录取机制主要有“志愿优先”的传统录取模式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这两种录取模式都不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传统的录取机制是依据“志愿优先”的规则分批次录取。其基本形式为:根据考生的第一志愿将其匹配至相应学校并按分数降序排序, 然后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向该校投档, 各校按照分数审核录取, 超出计划数的考生不被录取, 进入下轮投档, 依此规则操作N轮, 至全部考生的所有志愿都被考虑, 若仍有学校未用完招生计划, 则将所有尚未被录取且选择“服从校际调剂”的考生按分数排序, 根据其调剂志愿予以录取, 直至所有考生都被考虑或者所有学校的招生计划额都用完, 招生工作结束, 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落榜。[3]在“志愿优先”的录取机制下, 考生的录取结果由其考分和志愿共同决定。由于志愿顺序与录取次序相对应, 因此, 除了充分准备考试以提高成绩外, 考生还可以通过操纵志愿申报的顺序影响录取结果。录取结果实际上是众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复杂博弈过程, 又由于考生规模大, 博弈关系极为复杂。考生在博弈过程中并不能知悉所有竞争对手的情况, 如果考生在博弈中选择了错误的策略, 就有可能出现高分低就或落榜的后果, 导致产生大量的高考复读生。

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多所学校, 投档时是按一个志愿看待, 也就是说, 无论这个志愿中有多少所学校, 都是一次性投档, 只投给符合投档条件的一所学校, 由学校审查录取。一旦学校退档, 也不会再投给其他平行志愿学校, 只能转下一个志愿。由此, 平行志愿存在两种风险:一是考生填报志愿过高, 档案投不出;二是档案投出, 学校退档。这两种风险同时存在。那些认为只要实行了平行志愿就可以减轻填报高考志愿的压力、增加录取机会的想法, 实际上是对平行志愿认识的误区。第一志愿仍然十分重要, 第一志愿为平行的几所学校, 一志愿录取率更高, 所以一旦一志愿未被录取, 可选择的二志愿学校范围更小。平行志愿中的几所学校理论上是没有顺序的,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 招生部门只能从一所学校检索开始, 以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个检索考生所报平行志愿中的不同学校, 在检索过程中, 一旦符合投档条件, 就自动投档。一旦出现考生所报平行志愿中的多所学校都符合投档条件, 网上录取系统只能投向最靠前的一所学校, 不可能同时投向多所学校, 一旦接受投档的学校因学生条件、所报专业等不予录取需要退档, 也不会再投向其他平行志愿学校。[4]实行平行志愿后, 志愿填报的压力依然存在, 很多学生为了能被录取, 不得不填报“同意专业调剂”, 因此, 实行平行志愿后, 虽然减少了考生高分低就或落榜的比例, 但考生专业满足率下降了。由于所学专业对考生的就业和学业成功都非常重要, 当被录取的考生对调剂的专业不满意时, 考生就很可能会选择复读。

三、高考改革的努力方向

高考复读是高考制度的产物, 它既是一种追求高校文凭的主动行为, 也是一种规避不合理高考制度的被迫行为。这种行为本应该作为社会公民通过个人努力追求成功的正当权利而受保护, 但事实上, 有关高考复读的社会评论和教育政策却使复读生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评论认为高考复读浪费本来已经有限的教育资源, 侵害了应届生的权利, 使应届生处于弱势地位, 恶化了本来已经很严重的应试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认为高考复读侵占公办学校教育资源, 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或复读生插班复读, 有的高校或有的专业不愿意招录复读学生。近年来, 部分省份通过高考方案改革阻断考生复读的退路, 通过学科组合变化或是考试形式的变化促使一般学生复读难度骤增。人性化的社会应该将通过个人正当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平等地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公民, 当出现通过不合理手段去获取正当成就机会的社会群体时, 社会不应该只是进行简单的批评和粗暴的封堵, 而应该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高考复读现象揭示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考复读生群体的主体视角, 我国高考改革要朝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切实保障高考的科学公正。

(一) 确保高考改革的平稳进行

要确保高考改革的平稳进行, 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 高考改革设计要有社会群体的充分参与。高考制度改革涉及到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类群体以及中学、大学等各个层面, 牵涉到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组织利益, 是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社会制度变革。我们不能将高考改革简单地定位为制度的变革, 而忽视其背后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因此, 高考改革需要建构一种科学合理的机制, 要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将其利益要求表达出来, 从而充分保证高考制度利益的代表性, 使高考改革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偏好, 确保高考制度的设计以“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为合法性基础。当前看来, 定期举办高考信息发布会、高考制度改革记者招待会、高考政策听证会等相关特别会议显得异常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考生、家长的意见表达和平等的沟通对话, 使考生、家长等利益主体的各种观点和利益需求得到表达和充分讨论, 以确保最终高考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设计更加趋于公正与合理。与此同时, 在广泛聚合公众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高考政策, 将会更加科学和有效, 并能有效协调个人利益、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 保证高考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5]

第二, 高考改革必须尊重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 处理好高考制度的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合理关系。当前, 社会各界提出了各种高考改革方案, 从中央到地方, 从政府科研机构到民间教育专家, 不可否认很多方案满怀教育激情和真知灼见, 把握了我国高考的发展走向, 但其理性不足, 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和方案将会带来哪些一系列的社会效应都缺乏深入研究。我国人口分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极不平衡, 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利益关系复杂, 社会公平问题凸显,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问题突出, 社会弱势群体众多等是制约高考改革的基本国情;人情问题、面子问题、关系意识、职业偏见、文凭偏见等民族文化心理根深蒂固是制约高考改革的基本文化传统。高考改革要充分尊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 周密设计, 科学实验, 谨慎试行。高考改革要合理处理高考制度的适应性和超越性问题。必须明确高考改革只有在适应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可能性前提下才能实现其超越性, 并引导素质教育实施和发展高考的社会功能。

(二) 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 科学引进等级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 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合理互补, 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内容上看, 教育评价包括教育测量与非教育测量两方面。教育测量用数字来呈现结果, 非教育测量用文字描述来呈现结果;教育测量主要属于量化评价, 非教育测量主要属于质的评价;教育测量是结果评价, 非教育测量是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教育测量属于正式评价, 非教育测量是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并存。[6]

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 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必须转型。要拓展教育考试机构的功能, 逐步实现从单一的考试机构管理向考试机构管理与教育测评服务并重转变, 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我国教育考试机构不仅要组织高校招生考试, 更应该充分运用高考的各种资源更好地服务政府、教育和社会, 做好考试数据统计分析, 详细地公布学生各门科目各个模块的考试成绩, 引导学生全面评价其专业潜能, 引导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录取考生, 建构教育立交桥, 促进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高校的均衡合理发展。

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 我国的高考招生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事实上, 目前很多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就体现了这个基本理念。辽宁省明确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山东省实行基本能力测试, 考查学生技术、体育、卫生健康、艺术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海南省将学生的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

(三) 改善高考录取机制和志愿填报方式, 切实维护考生权益

改善高考录取机制和志愿填报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实行网上实时在线填报志愿的尝试。高考成绩出来后, 考生登陆网报系统, 在选择某所高校的瞬间即可知道本人填报这所高校的排名位次, 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时进行调整, 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盲目性, 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性, 使考生能够“清清楚楚报志愿, 明明白白上大学”[7]。

第二, 增加志愿表格和考生信息栏的项目, 让考生能够表达更多更复杂的意愿。除了有条件服从的选项外, 考生还可以在附加说明栏内填写自己对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认识、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等。这类说明对投档程序也许暂时不起作用, 但是可作作为高校录取人员用于专业分配的参考。

第三, 改良投档办法, 实行一档多投, 将档案一次性投放到多所大学, 档案可以直接投放到高校的系科。档案一次性投放到多所大学, 学生可以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多所大学可以同时收到同一个学生的档案, 学生和大学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增加双方的选择权。以系科为投档单位可以大幅度缩小考生专业不服从的比例, 从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减少厌学、逃课现象。

参考文献

[1]米红, 徐益能.高考复读:中国教育的沉重话题[J].学习月刊, 2006 (8) .

[2]雷宇.应届生几成弱势群体[N].中国青年报, 200785.

[3]何颖.更好的公平与更高的效率——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机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教育科学, 2008 (3) .

[4]高福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的几个要素——兼论高考平行志愿改革[J].考试研究, 2009 (1) .

[5]倪明胜.制度改革的政治学理论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6]黄牧航.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论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趋向[J].中国考试, 2009 (5) .

篇4:北京高考复读遭遇寒流

每年到7月底,复读学校都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招生任务,而今年各复读学校在谈到招生情况时都变得遮遮掩掩。原计划6月初发布的2010年高考新方案至今仍没有露面,这不仅让明年的高中毕业班师生着急,更让今年北京的复读市场遇冷。

由于2009年北京市高招本科录取率再创新高,加上又恰逢新旧高考交替,使得原本就已减少的考生在选择复读时格外谨慎,多家复读学校今年面临招生的严冬。

“新高考”影响复读信心

截至7月底,北京最大的复读学校之一新东方铭师堂已有500名学生开始复读,但这个数字仅是去年同期的一半。“之前过于乐观,没料想到家长和考生的观望情绪如此严重。”校长马永刚有些无奈地说。

2008年高考刚结束,高考专家尹宗禹就预言:“2009年北京市高考是大纲版的收官考试,2010年北京高考将实施课程版高考,因此复读市场的真正冬天将发生在2009年6月,那将是一次冷酷无情的洗牌。”

高中新课标从2007年开始使用以来,立即得到了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其热度一直持续至今。2010年高考,既是对新课改的检验,又是对课外培训机构授课效果的最好验证。面对“新课改”和“新高考”产生的影响,2009年高考,无论应届生还是复读生,背水一战的心态格外明显。因此,早在一年前考生和家长对于复读似乎就变得更为谨慎。

在2009年开始招生前。马永刚曾经表示预计今年受到“新高考”影响,招生情况将一改过去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能维持在去年1000多人的规模。但是,如今招生季过半。他已经无法作出这样的保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复读学校,相比往年同期,招生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

根据往年的经验,在成绩出来后的两个星期内,复读学校能完成招生任务的60%至70%,而今年,在任务量不上涨的前提下,大多数老牌复读学校只完成了20%。马永刚介绍,在过去。参加该校暑假试听班的学生。几乎全部会报名,但是今年。虽然试听后叫好声一片,考生和家长却有60%左右始终持观望态度。9月份开学的日期日益临近,马永刚不敢确定之后会不会迎来报名高峰。

“复读一年,到底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学?”这个问题从复读出现之日起至今,都是每位复读生及其家长不断思考的问题。马永刚表示,今年在客观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复读市场遇冷,与自身“内功”条件不无关系——复读遇冷说明复读市场的培训效果使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并不很足。2009年高考过后,对北京的复读机构是个挑战,复读市场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但是,业内人士也表示,复读市场肯定会继续存在,但复读机构应该怎么办,办到什么水平,能否适应高考改革的潮流,给家长与学生一定的信心,是复读机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大主因致人数减少

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的高考考生数量比2008年减少1.7万人,考生总数10万。根据往年情况。复读比例约14%,今年的复读生本应在1.4万人左右。但从目前各复读学校报名情况分析,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复读生数量将比去年减少50%左右,实际复读人数约为6000至7000人。

考生人数减少、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以及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新高考”方案迟迟未公布,三大因素导致今年复读人数的大面积下滑:

原因之政策:新高考方案延迟出台

几乎所有复读学校负责人都认为,2010年启动的新高考是造成今年复读人数大面积下滑的最关键因素。

其实,复读机构也经历了一个从信心满满到谨慎观望的变化历程。马永刚介绍,在其他已经进行过新旧高考转型的省份,都曾出现过复读市场的滑坡,但市场的缩减比例基本都在20%到30%左右。正是这样的数据,造成了北京复读机构前期的信心。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尽管我们作了招生说明会,还开办了新课改衔接班等,但我们仍低估了家长的心理状态。”马永刚分析,复读机构一个多月来的宣传新旧高考会实现无缝对接,终究还是抵不过3年来,老师和社会一直营造的“如果这次考不好就完了”的心理暗示。

除了新旧高考更替本身的原因外,主要还在于原计划6月初发布的2010年高考新方案迟迟没有露面。新方案公布的时间一拖再拖,给老师、家长和考生造成了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

相比老高考,新课程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而这部分内容如何在高考中体现,一直是让考生和家长备受煎熬的问题。加上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一方面表示高考会平稳过渡,而有时候又公开建言考生今年复读需慎重,让家长和考生无所适从,只能先保持观望。

原因之录取: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

刚刚结束的北京市本科批次录取统计显示,约有近一半的北京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本科录取率再创历史新高。

在本科录取进程中,各批次院校均进行了适量扩招。本科二批及本科三批的补录更是突破性地把分数线降低了20分。“今年二本、三本的大幅降分,一定程度也影响了考生是否复读的决定。”北京最大的复读学校之一精华学校校长李学峰预测,2009年北京高考的录取率很可能突破80%,如此高的录取率,让一些受新高考影响的考生变得不那么挑剔,如果有院校录取,专业也还过得去。大部分考生基本愿意“能走就走”。与其寄希望于还不明朗的政策。还不如趁着有学校录取的时候,自己果断地跳出去。

今年超高的录取率分流了往年一部分非好学校、好专业不上的考生选择重新复读。

原因之考生:考生人数持续减少

最客观的原因当然离不开考生群体本身。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统计。2009年北京市的高考报名总数为100335人,比2008年减少了17771人,降幅达15%。李学峰介绍,本身考生基数就比往年少,即便是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复读人数下降已成定局。“明年北京考生进入大学的几率可能会比今年更高。”李学峰分析,因为明年应届生只有7.6万,复读生不到1万,参加高考的学生总数8万多人。比今年又减少1万多人。高考录取率仍然会维持在高位,这对今年选择复读的考生将是一个有利因素。

复读市场重新洗牌

复读人数急剧减少,北京复读市场面临着重新大洗牌。据悉。北京复读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市值在10亿元左右,但是2009年将减少8亿多元。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人消费2万元左右,按照最高的预期7000人复读,2009年的市值也不会超过1.5亿元。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有70多家复读机构招生,由于生源减少,暑期结束倒闭了约1/3。虽然2009年刚开始许多复读学校仍在招生。但到目前一些机构已不再打广告,预计暑期结束将只剩下10多家机构。

除了生源减少导致机构倒闭的主要原因外,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

班”的禁令也是加速复读机构大洗牌的一个催化剂。如北京市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首师大附中等一些知名公办高中举办的复读班今年已纷纷停办。

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北京市有不到1万名高考复读生,八成集中在北京新东方铭师堂复读学校、北京精华学校、北京新干线学校、人大附中培训中心等10多家复读机构。而2009年复读生人数预计不到5000人,还不够这些知名大机构消化。

虽然总体招生规模减少,但是根据复读机构统计的数据,细分后可以发现有两个群体的报名反而在增加。以新东方铭师堂为例,该校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已经招募到10多人,大部分集中在620至630分间,“没有想到精英班反而成为我们最先成立的班级。”在该校,分数最高的考生是2008年以671分考入北大物理系的学生,他目前重新复读希望考入北大的数学系。马永刚认为,高分的考生独立思考能力强、目标明确,更容易理解新高考的变化,也不会担心新旧更替的影响。

另外一个逆市增长的群体是2010年的应届高三学生,如今铭师堂已经招收了60多名应届生,一半是京籍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另外一半是在本地的高三学生。这是因为外地读书的学生没有上过新课标的课程。担心不适应明年的新高考,所以提前报名应试。而在本地的应届考生更是比去年增长50%左右,“现在越来越多,主要是非示范校的学生,希望在最后一年通过更好的师资突击学习。”

“寒流”净化复读市场

复读机构,每年的6、7、8三个月,都要面临一次洗礼。为应对行业严冬局面。目前各大复读机构也在纷纷调整招生策略,寻求新的突破。

往年,精华学校的复读生都集中在高分和成绩中等的考生,学校在招生时预设一个分数线,只有达到这个线的考生才有机会进入该校学习。而今年,这条录取线被取消。

“这么做也是考虑要维持一个招生总量的平衡。”李学峰坦言,取消分数线后。吸引了一部分中高端考生外的学生群体,而高分考生因为认可学校的品牌,并没有出现多大程度的流失。为保证生源质量。学校采取面试的方式,对想来复读的学生进行筛选。目前,该校的招生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尽管行业的严冬给各大复读机构造成暂时的困难,但更多的人从中看到信心。李学峰认为,复读机构重新洗牌对行业规范是个好事,以往各复读机构鱼龙混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经历这次行业大洗牌之后,留下的基本都是学生和家长认可、教学管理规范、有一定竞争力的机构,这有利于学生选择。更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教育专家表示,复读市场的前景。毕竟会面临生源数量减少、新培训机构不断涌现的局面。但如果培训出现创新,进行精细化培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也许这样的复读市场还是存有广阔前景的。

篇5:高考复读:选择学校十大标准

二、要具备规范的办学条件,具有规范的教学场所。

三、是否采用分班制教学。

四、是否是全日制上课。一般复读生自学能力不强且文化课基础一般,所以只有全天上课,才能保障充足课时量。

五、是否有专职班主任管理。高考复读的一年里,学生心理波动很大,专职班主任可以及时把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

六、要考查任课老师的资历。千万不要只听复读机构的宣传,也不要只选择那些由纯粹退了休的老师开办的复读班。

七、是否采用交叉式排课法。一些学校只顾请老师方便,全天只上一门课,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又不利于学生学习。

八、考试是否和普通高中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同步。是否为同样评分标准。是否同样参加区里教学质量分析大排队。

九、看机构品牌和办学的年头长短。

十、办学思想、理念是否正确、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篇6:高考复读学校公开课发言稿

高考复读学校公开课发言稿

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张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作为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建校股东之一,首先我代表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校2014届高考复读班“公开展示课”,在今天一整天的课程中,您将亲身体会未来一年,因思特高考复读班教师们课堂教学的风采,在公开课开始之前,我代表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做一个简短的发言。我发言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因思

特高考复读学校。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自从2009年筹备,2010年正式创办,已经有将近4年的办学经验。创业是艰辛的,第一年,我们没有全日制的高考毕业生,但是辅导的学生中很多来自红岭、高级中学、深圳中学,为我们2011年创建全日制复读班积累下宝贵经验,2011年,我们开始招收全日制复读生,第一年招生情况应该用“惨淡、奇迹”四字来形容,为什么说惨淡呢?因为8月1日开班时,文科只有5名学生,理科只有7名学生。为什么说奇迹呢?当时12名同学中1名来自深外,高考600多分,报考志愿失败。2名来自深中,不甘心只上深大,听完公开课之后,当时家长们最大的关心,不是怕我们教不好这些学生,而是怕我们承受不起经济的压力,最后关门倒闭。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谢当年家长们的魄力,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动力。我们要用行动回馈给他们,无论多么艰苦,我们都选择坚持。做事业和我们的学习有惊

人的相似之处,只要你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付出一定有收获。2012年,通过教育局严格审核,给我们颁发了正规的“民办学校”教育资质。作为民办学校,生源是我们的生命线,但教育质量是吸引生源,留住生源的唯一办法。慢慢的,不断有学生咨询,选择我们,到2012年高考时,我们一共有41名学生参加了高考,由于我们的人数少,在老师们的呕心沥血下,2012年高考创下了重本率%,本科率%,升学率100%好成绩。

高考复读的一年是非常快的,每天紧张的学习,周考、月考、高考报名、一模、二模,高考开始。转眼就到了第二年。2012年8月1日,仿佛就在昨天,报道时,学生是2011年开学时的3倍。教育就是这样,有发展就是我们的成功,到2013年高考毕业时我们有了109名毕业生(包括应届生过来插班,艺术生高考冲刺培训的),三年有这样的发展,我们的辛勤耕耘得到了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高考成绩公布,有60名同学上重本

线,用我们主管校长刘校长的话是:我们工作是值得肯定的。理科复读生李颖麒615分,比入学成绩提高了75分,许觉之、刘佳欣等几名同学都由去年的2B成绩今年进入了本科一批重点。文科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弱,招生是基本都是2B或者2B以下的学生,今年马秀青的成绩624分,另外还有5名同学超过本二A的成绩,应该说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应届培训学生刘璐佳、肖鹏飞、雷华美都是我们老师长期培训的学生。今年也分别取得了671,634,和631分的好成绩。每个学生情况不同,但是如此优秀的学生能选择我们的老师进行辅导,足以证明我们师资是优秀的。

办学校,做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现在我的学生都会对我说:“做老师是一件非常有福报的事。”马上,我们就会迎来第2014届学生,我们总结了3年多的教学及管理经验,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在2013-2014,提升学校各方面管理,为学生们圆梦因思特着

实努力。

我发言的第二个部分讲一下:大家要不要选择因思特?为什么要选择因思特?因思特有什么优势呢?

今年在深圳可以选择的复读学校有五、六家之多,上网一搜,映入眼帘的有“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城市学院”“广州卓越”“礼德教育”“启智教育”“远亮高考复读学校”等等。

负责的家长和真正想复读的同学势必把每个学校都考察了一遍,高考复读绝对关系着孩子的将来,这个选择不能够草率决定。那么为什么同学们选择因思特呢?我们因思特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我每天负责接待来访的同学和家长,对家长同学们的担心和忧虑,感同身受。大家最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

1、师资

2、学校管理。作为因思特的管理者,我可以负责任对大家说:

第一、因思特的师资一定是深圳复读学校中最棒的。今年高复班的师资队伍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6名,研究生学历以上4名。每一个老师都已经桃李满天下,但是老师自己专业的优秀不算真正的优秀,对学生尽心尽力,耐心负责是我校对老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从早到晚全程跟踪学生,白天,从早上7:00到晚上10:00,学生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老师辅导,老师们对学生的问题绝对是百问不厌。晚上,管理学生宿舍都是学生们的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们都会催促学生睡觉,第二天负责叫同学们起床。老师们和同学们同吃同住,亦师亦友。在绝对不会出现,上完课就找不到老师的现象。我校董事会会阶段性组织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匿名评估,对学生们反映的问题,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回馈,整改。

第二、因思特的第二优势:投资人直接参与管理。深圳的家长们最能够深切体会到自己创业和为别人打工的区别。我们作为因思特的投资人,对老师们的管理跟踪最到位。对学生的管理是最严格的也是最人性化。大家一定都同

意“严师出高徒”吧,我们每个选择复读的学生,我还是建议大家要对自己“狠一点”虽然要把握度,但是拼一下一定要的,因此,当你报名因思特高考复读班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签一份承诺书的,承诺这一年为自己理想的学校而奋斗,违纪了,会被老师批评、叫家长、或者回家反思甚至退学的。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会非常自觉奋发努力。

第三、因思特的第三个优势,小班教学,教学服务最周到的。高考复读一年,我们深知学生们的不容易,我们会做好一切教学服务的配套工作。我们会和公办学校一样正规参加深圳教科院组织的深圳一二模考试,会帮助深圳户籍的同学完成高考报名工作。(报名费要另外交),进入因思特读书的每个学生。我们会做一份这一年的学习档案,记录孩子的每个阶段的进步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我们办学的特点,针对学生弱的科目,我们还可以小班和一对一结合,我们会加强和家长的互动和沟通,阶段性组织家长课堂,共同学习教育孩子理念、了解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孩子心得、引领孩子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三点,我真诚的希望各位同学报读我校的高复班,当然如果您有其他更适合的选择,我们以后也可以保持联系,多多交流,我们要有海纳川穹包容心,只有对于孩子们考取理想大学有益的事,我们就要去做。

第三个部分:如果选择了,接下来一年我们该如何来过?人类因为理想而伟大,大家追逐理想的决心让我们汇聚到这里。同学们选择复读,是青春向命运的挑战,你们每个人能够重新坐进高三课堂,就是勇气的选择。作为老师,我对学生们提出以下期望:

第一点:要有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雄心。最近有个同学在网上咨询我时说,“老师最近我过得浑浑噩噩,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这是高考受挫后,心态一直没有调整过来的结果,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起落落是常态,面对挫

折我们选择越挫越勇,还是一蹶不振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就。最近在优酷上看了《欧普拉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说道“有些时候,你会踉跄而行,有时甚至会跌倒。而当你跌倒的时候,我请各位要记得:没有失败这档事,失败只是让人生转个弯。从每个错误中学习,因为每个经验和遭遇,尤其是自己犯的错,都会教导并迫使你变得更好。

第二点:要树立远大目标。对于高考复读的学生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明确到可以用个分数可以测量,同学们每个人的目标不同,但是一定要给自己订一个值得挑战目标,目标就像引航灯,指导着我们行动的方向。当你完成了你心目中的目标,那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我们的人生需要做几件让自己感动的落泪的事情。

第三点: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韧性。复读这一年会很艰辛,但是它更是一个自我磨砺的过程,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从今天起,同学们手

上一篇:美育工作报告下一篇:教师假期顶岗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