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2024-05-13

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通用11篇)

篇1: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目前有些中学生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有的有自闭倾向,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凡事憋在心里不愿与他人倾诉;有的和父母的关心和僵化,逆反心理比较明显;有的对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出现厌学情绪;有的在男女生交往上容易走极端,有的反对与异性交往,有的交往过于密切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所有的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找不到自己信任的可以相互交心的朋友来倾诉心中的困惑和烦恼,长期下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他们倾诉的听众,在他们倾诉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排解他们心中的烦恼,使之都能做一个心理健康充满阳光的中学生。

二、活动要求

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10到20名左右。活动固定,每周一次,活动制度化。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不轻易暂停。参加成员坚持自愿报名。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要求如下: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

2、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后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活动地点。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活动室大声喧哗,破坏、损坏活动室的财产。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三、活动目标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通过小对话、看视频、读故事等小组活动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打开心结。

2、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增进学生的友谊,建立了健康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心灵充满阳光的青少年让。

3、通过本学期的活动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障碍,排解心中的忧愁,养成独立自信的人格,学会面对和应对面前的压力和挑战。

四、活动具体安排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充分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按性别分的,组长由成员商量决定。组长首先需要对成员有充分的了解,最起码对组员近期的心理活动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组长负责拟定每周的活动主题,可以是探讨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可以是探讨如何面对高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勒索的问题,可以是期中考试之后如何提高成绩的问题等等;组长要带头发言,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力争达成共识。老师要适时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在遇到没法达成共识的问题时,我可以适当的给予帮助。

1、心理教育主题课

“感悟幸福,分享快乐”重点围绕“情绪控制”、“缓解学习压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阳光青春期”等开展;

2、组织一次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3、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比赛(比如猜谜、成语接龙等);

4、各班组织一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比赛;

5、利用周末收集并展播几部心理健康方面影片;

6、开展各类体育、文娱比赛。

三、组织领导 组 长:孙建中 孙 波 副组长:每班一名负责人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家长

四、具体措施

(一)首先成立校级心理兴趣小组。每个班级经过选拔后各向学校负责老师推荐一名成员,该同学考核合格后正式成为校级成员,同时成为班级心理兴趣小组组长,负责班级各项活动。班级心理兴趣小组组长发展组员。感兴趣的同学向各位小组长递交申请,小组长考察合格后即可成为班级心理兴趣小组组员。(二)召开一次班级组长和各班组员全体会议,大家共同学习心理兴趣小组总则及章程,明确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之后,让小组成员熟悉活动流程、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等,以后班级活动可以多样化,各班组长把活动主题、内容事先交负责老师审核即可。

五、活动具体安排 成长不烦恼(学生篇)

1、心理教育主题课

各班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教育班会课。重点围绕“情绪控制”、“缓解学习压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阳光青春期”等开展;

2、组织一次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3、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比赛(比如猜谜、成语接龙等);

4、各班组织一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比赛;

5、利用周末收集并展播几部心理健康方面影片;

6、开展各类体育、文娱比赛。活动要求:

1、活动前拟定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活动,确保实效

2、按时到岗,活动前清点学生人数,若有缺席,应立即电话询问相关教师。

3、活动期间全程监控,随时清点学生人数,防止学生脱离监管。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学生衣着规范,应穿着体育服活动,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凉鞋。

5、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对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重点的、多次的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遇下雨、下雪天,室外兴趣小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腰鼓、跳绳、呼拉圈)活动转入各班教室组织活动,各小组指导教师协助

7、学生报名参加的兴趣小组一旦确定,不得中途更换小组。

8、每次活动要等下课铃响后才能结束活动,不得提前结束活动。亲子乐园(家长篇)(1)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2)家长心理问卷调查

(3)发放有关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4)发动征集新一轮家长志愿者 活动总结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准备 快乐暑假 活动延续

1、暑期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文章,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习作评选。

篇2: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首先,在心理小组这个集体中活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学到了怎么样团结协作,出谋划策,信任同伴……

其次,很开心老师能够信任我们,给予我们下学期可以扩大活动范围的寄托。最后,我想给我们的小组提一些建议,我觉得我们应该

一、扩充活动项目:

1、这学期的对外活动是一个小组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我认为这样很单一,一直讨论一个主题(例如:学习)很单调,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不是很多,说来说去还是自己比较懒的原因。所以我希望下学习可以一个小组对多个主题进行探讨,(例如:把学习与交际放在一起,把恋爱和理想放在一起等)想出多个主题。

2、我们今年所做的活动大多是为了活跃气氛,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是怎么样来衬托主题或者是没体现活动的真正价值。所以我希望,下学期可以把所做的活动都换成体现主题的(例如:学习:可以用一些益智的小游戏来说明怎么样有效、快速学习与记忆)

二、提高自身的主持技能和专业知识:

1、我们还是大一的新生,对于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看看有关类似心理辅导这一方面的视频和实地考察一番,希望学长能够给老师提点意见,带我们实地了解一下,真正感受什么是心理辅导。

篇3: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一、内容选择技巧

选择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来确定, 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成熟水平不同, 心理特点和需求自然不会一样。高中阶段的讨论主题不能过于简单, 如果过于简单, 学生会觉得很幼稚, 不屑于讨论。对于切合他们心理需要的一些主题学生能够深入地探讨。如高中生入学适应问题、高中生恋爱问题、高考心理辅导等主题在高中阶段为热点问题, 在这些热点问题中发掘相关主题, 必然受学生欢迎。问题的呈现形势要具体而实际, 这些具体的问题从哪里来呢?只凭教师的主观臆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 做足功课下工夫, 才能挖掘出既深刻又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主题。

入学适应讨论主题一例。

王鹏上高中两个多月了, 入学时的豪情壮志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王鹏从小学到初中当了九年班长, 学习成绩优异。可上了高中连个小组长都没当上, 一打听班里竟然有9个退役班长。连着两次月考成绩平平, 位列班里20几名, 连自己的强项——篮球, 都败在了体育班的大个子手里。

二、组织技巧

心理活动课的小组讨论能否顺利进行, 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教师的组织技巧。

1.分组技巧

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内、外向学生搭配, 避免某组学生过于内向而影响讨论的顺利开展。小组成员之间分工要明确, 一般有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角色, 这些角色可以轮流担任。每组4~6人为宜, 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讨论的展开。如在教室上课, 可前后桌为一组;若在活动室上课, 可4~6人围成一圈, 以便于讨论。

2.小组纪律

对于小组纪律也应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比如, 不能故意大声喧哗, 不能借口不参加活动, 讨论后每组必须发言等等。为了使讨论顺利进行, 使每个成员都有收获, 教师必须提出下列三点要求。

(1) 不做旁观者。

小组中每个人都应该是积极参与者, 是快乐与优异成绩的创造者, 而不是旁观者。但这有一个等待与引导的过程, 一开始仍可能是活跃分子的天下, 老师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情况。比如轮流做组长, 轮流做发言人, 对不爱发言的同学多鼓励, 等等。这样, 那些内向的、害羞的同学得到了锻炼, 他们就能体验到战胜自己的快乐, 渐渐变得积极而大方了。

(2) 给别人发言的机会。

一些善于言词又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往往在小组中唱了独角戏,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合作, 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的时间非常宝贵, 一个人发言的时间是有限的;对别的同学要尊重, 倾听他们的发言, 学习整合自己和他人的意见, 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因此, 在小组讨论中, 一方面要鼓励不爱说话的同学勇敢发言, 另一方面要鼓励太爱说话的同学学习倾听。

(3) 不起哄。

起哄是心理课堂中常见的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 不但会影响课堂秩序, 而且会对同学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心理课要变成心灵交流的温馨场所, 就要有安全的心理氛围。对于他人的错误和失误, 要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 不要急于否定与批判, 更不能起哄。

3.辅导技巧

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学生中间, 对那些不能正常开展讨论的组别进行个别帮助, 并注意全班的讨论进程, 在大家有了讨论结果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总结技巧

在一些心理活动的课堂上, 学生分组讨论之后, 如果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谈谈看法?”往往会出现没有人主动发言的尴尬局面。这时教师如随意点名, 可能使不想发言的同学带入同样尴尬的处境。在气氛活跃的班级, 有积极分子会发言, 但时间长了教师会发现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 其他大多数人成了旁观者。前面提到的小组成员轮流做发言人的方法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轮流发言容易使完成任务的组无事可做, 成为旁观者。这时评委的加入将激发学生参与和倾听的积极性。每次活动全班同学推举3~4名学生做评委, 评委按一定的评分标准给各组打分, 评委还可以在打分后进行点评发言和同学们互动。上述活动完毕后, 心理课课代表记录各组得分, 每节课的得分累加, 并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宣读累加成绩, 激发学生讨论动机。

篇4: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应用;小组合作学习

【分类号】G633.96

一、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成分;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它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让他们拥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释放活力的场所,有利于心灵获得更好地成长。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操作容易出现的误区

(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了监督指导

有些教师在心理健康活动课应用小组合作学习非常轻松,一切任由学生做主,自己几乎成了旁观者。其实,从课前的准备、课程的开展到课后的点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一定要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并要掌控大局。

(二)有小组、学生之间就有了“合作”

部分教师认为分组完毕,就是小組合作学习完毕,在课堂上忽视了小组成员间的有效互动。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步骤,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从学生个体单科学习成绩到学生间的情感关系上都要心中有数才能分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惧怕分组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用了座位分组法,即按照座位的前后四人,或者六人来分组。这在客观上使各个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小组成员之间也很难做到优势互补。分组方式不科学,合作学习的效果自然也难以让人满意。

(三)小组整体学习有成效,学生个体就有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的学习成效为评价标准,这就容易使得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小组整体的学习成效,忽视小组个体成员的发展与成长。再加上小组组员间发展不均衡,分工不明确等原因使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成为优等生们唱“独角戏”的大舞台,优等生们积极争取机会,频频发言,独挑大梁;成为学困生们温暖的“避风港”,他们逃避学习活动,沉默是金,担心回答错误后给小组减分,最终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局外人”。由此,从表象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热闹非凡,优秀生能侃侃而谈,但品其实质时发现小组中的个体并没有全部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自然也就沦为一种形式。

(四)教学评价呆板,缺乏时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们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避免地存在部分问题。根据据课堂观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忽视评价的作用,不能及时给予激励和鼓励,不能及时凸显优胜小组的成果,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2、缺乏数据统计的意识,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数据进行累计统计,造成虎头蛇尾、功亏一篑的后果;3、缺乏机动的评价机制,只进行正面评价,不敢进行负面评价,不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正;4、评价十分单调、单一,评价标准也比较主观。长此以往,班级内合作学习的氛围慢慢消失,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只能是低效的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应当在充分认清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健康学科特点和所教授班级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备课时选取适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如此。教学实践证明,具有一定情境性、实践性、交流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科学进行教学设计,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学习。

(二)科学分组,责任明确,提升合作实效性

科学的分组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基础之上,也建立在学生间的紧密了解上。教师分组时既要基于自身对学情的全面了解,也要发挥小班干的“咨询”作用,为分组的科学和合理性搭建好的平台。分组时尽量将能力不同、优势互补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并力争使各小组之间的水平、人数实现基本平衡。组长是小组的核心和灵魂,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挑选可以通过组员推选、教师指定的方式来确定。同时,教师可以尝试设置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角色,达到每一名学生都能担任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初期,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全力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改进和提高,真正促成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

(三)通过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的实效性

教师指导时要适时、适度和适当。适时是指教师的指导不要介入得过早,指导过早会阻碍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介入过晚容易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茫然状态,容易造成课堂低效。因此,根据不同活动内容,教师可在活动前对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先进行适度指导,避免大多数学生走弯路或者错路,确保学生活动“入口”的准确性;或在学生尝试后遇到困难时,并且迫切需要教师指导时予以个别指导。endprint

适度是说指导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完全地告诉和给予,也不要“点到即止”。要防止过度的指导,使学生“不劳而获”,失去经历走向成功的过程或在失败中反思、学习的机会;还要防止指导不明确具体,让学生在教师点拨后还是无从下手或继续错误执行。

适当要求教师的指导能突破局限性,并且能尽力在课内外都进行指导。指导的着眼点可以是技能、方法层面,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指导后要做好一些后续工作。指导后可以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做好后续跟进工作,如总结、展示、针对性评价、共性问题提炼和矫正等。从而放大“指导”的功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四)提高课堂评价的调控技巧,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变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最终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编制活动评价手册,将每个小组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及平时表现作为主要的评价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评价手册。另外,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梳理,并且能代表整个学习小组进行发言;学生要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经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主要观点可以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实践证明,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只是需要不断地改善来提高实效性。但如果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质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真正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篇5:心理小组第二课堂工作计划

我担任心理小组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心语室里面有心理沙盘。人员安排:三至五年级每班选取二至三名心理委员组成心理小组第二课堂。班级心理委员是各班的班委会成员之一,主要是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老师、班主任与各班同学之间起着信息沟通的作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心理健康品质,协助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职责:和本班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同学们相信自己,易接纳、信任自己,深入细化心理健康工作;

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篇6: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工作总结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栖霞区实验小学扎实有效地开展。它渗透在教师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浸润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也表现在学校为之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之中。现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辅导活动正常开展

个别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困惑需要帮助而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谈的,都可以写信投到“知心姐姐”信箱,由心理老师写回信放到传达室。信箱每天下午开一次,保证第二天准时回复。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咨询室定于每周一至周五,中午时间开放,也可以和心理老师预约时间。心理老师对待每一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都耐心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定期宣传心理知识,组织学生制作心理专栏和心理小报。各项专题均由学生自己制定,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迫切想知道就制定哪方面的专题,从学生自身出发,自己选材,自行设计,贴近学生们生活成长需要,易于接受,能够引起兴趣,产生共鸣。

坚持每月向教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师心理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随着教师心理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更注重心理感受,避免了矛盾冲突或直接造成尖锐的问题。

3、提高业务能力

为增强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能力,以能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更好地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习会。各位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碰撞自己的咨询案例,以提高业务能力。4、扩大心理教师队伍

学校积极参加区里举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分批分次派出了学校的班主任、青年教师等中坚力量,以增强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5、按时完成计划

本学期,隔周一次的心育广播完成计划制定的9次,心理健康宣传小报完成3份,咨询员学习会议召开4次,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4次,谈心记录30份,信件反馈15份。分校工作中,完成心理健康宣传小报2份,咨询室访谈录1份,对家长做了心理健康讲座1次。我校师生在心育组的工作帮助下,能够愉快地工作学习,这是对我们心育工作的最好赞赏。

篇7:心理咨询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汪红旗

落实分管领导:鲍硕峰

丁见杰

具体负责人:

一年级:童小群(班主任)

丁艳芬 二年级:汪义芳(班主任)

丁见杰 三年级:佘

婷(班主任)

施清香 四年级:张小波(班主任)

纲 五年级:刘全科(班主任)

鲍硕峰 六年级:占

静(班主任)

胡小雨 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佘婷

石磴坳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上岗,必须认真执行本条例所提出的各项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积极加强自我的身心调节和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政教处或班主任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学校布置的心理辅导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学校开展提高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始终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原则,应将自己所获得的有关来访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严加保护,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准则,也是心理辅导工作的法律准则。教师要对学生个体心理测量的结果保密,要对一部分心理测验量表保密。只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或确因工作需要、个人或社会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有责任向学生法律监护人、学校有关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都应受法律保护,任何泄密都会给学生增加痛苦,造成损失。5.永远追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谋私利的崇高精神

篇8: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关键词:学讲计划,小组活动

《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提出:“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从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设计各项教学步骤。”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提出的“讲学计划”应运而生, 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体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 真正从教书育人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顺利实施“学讲计划”的关键则是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小组活动。

一、开展小组活动的意义

(一) 完全颠覆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被动地接受与主动地参与学习所带来的学习效果的差距是显著的, 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也许并不轰轰烈烈, 但留下的印象却极为深刻, 毕竟人人都想成为人生舞台的主角。

(二) 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现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缺乏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而小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为他们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 独生子女大都比较自私, 也缺乏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在小组活动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 适应集体。

(三)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找到成就感, 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当学生大胆登台展示自我并获得认可的时候, 他们往往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非常激动, 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而成就感则是信心的源泉;信心则是兴趣的温床;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四) 以强扶弱, 以点带面, 最大程度地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全面发展。

由于每组中都有带头人, 他们可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样不仅避免他们在课堂上因为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这样就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回报, 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二、小组划分的原则

(一) 成绩互补, 性格互补, 男女生互补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划分小组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成绩, 尽量按照成绩合理划分小组;有的学生性格外向, 但有的学生则不是, 从性格差异的角度出发合理分配人员则更科学;同时, 男生大都比女生大胆开朗, 所以合理分配男女生也是尤为重要。

(二) 每组人数以6或8人为宜, 尽量是偶数

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小组活动。因为人数过少, 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就加重, 反之, 人数过多, 难以管理, 意见也很难统一, 相互推诿的现象会更加严重。

(三) 每个组都有带头人

“鸟无头不飞”, 群龙无首肯定会是一盘散沙。所以每组必须配备一个领袖人物, 带动整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2》第一单元Reading“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为例:

(一)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1. 这篇文章是关于UFO的, 学生会非常感兴趣, 在课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UFO的知识。为理解文章做准备。

2. 把握全文主旨和各段段意以及文章结构。

3. 预习Part C1中的7个问题。

(二) 课堂展示

1. 第一个任务: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每组限制三分钟, 最后由评议组进行评议并整合各组的成果形成最终答案。不足之处由老师补充。

2. 第二个任务:

由在第一轮中获胜的小组指定某个小组在黑板上写出全文主旨和各段段意以及文章结构。然后评议团进行评议。

3. 第三个任务:

共有7个问题, 正好7个组, 按照顺序, 每组回答一个问题。评议团评议。

三个任务完成后, 评议团进行整体评议确定最终获胜的小组, 并将结果记录在“小组课堂活动记录表”中。

(三) 课上探究学习与合作

在熟悉了课内容的基础上, 将这篇文章分成7个部分, 由各组组长抽签选择一个部分, 带领本组同学查找该部分段落中出现的知识点、长难句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通过查阅字典及相关资料, 在本组内通过合作方式对语言点进行探究, 组长将结果汇总。

(四) 课堂讨论

每组将结果通过投影机进行展示, 汇总每个组的成果后, 分组展开讨论。

(五) 质疑解惑

讨论之后, 仍不懂的知识将被汇总到课代表手中, 老师集中讲解。如:本文中多次出现感官动词 (see, hear, watch) 后接非谓语动词作宾补的句子:Witnesses also say they saw Justin walking towards his house at 10.45 p.m…难度较大, 学生没有能力解释透彻, 教师要给与必要的讲解。

(六) 课后任务

利用早读的时间, 各组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诵读, 各组组长检查本组组员, 课代表检查各组组长, 老师抽查。

四、激励与评价机制

没有公平公正的激励评价机制, 老师就是说的天花乱坠, 也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 评价机制以激励与表扬为主, 尽量少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 每月或半个学期总结一次, 表扬先进, 激励后进。

(三) 在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教师可以在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表扬和奖励, 对于后进生要查找原因, 对症下药, 用宽容的心态帮助他们进步。如:优秀组织奖、学习带头人、最佳协作奖、最具人气奖……

总之, 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开拓思维, 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 以小组活动为契机, 实施学讲计划,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关键词 小组活动法 公共心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学校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①从目前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小组活动法是国际上流行的教学策略之一,它将心理学、社会学的众多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②它在英语和语文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③④而公共心理学课堂较少有教师采用这种方式。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三方面探讨小组活动法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小组活动法的含义与特点

关于小组活动(group work)的含义,Brown认为它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的使两个或多个学生通过协作、互助等方式来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方法。⑤一般认为,小组活动的理论源自合作学习理论。⑥将其应用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就是将大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这样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责任分散效应和去个性化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式上都体现小组的主体性,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协作、互助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发现、体验和分享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经验。

小组活动法的特点在于能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发现学习的一些优点,也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优势,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去接受同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抛锚式教学设计,让学生到现实世界中感悟、体验,获得直接的经验,这种方法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小组活动法使课堂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各小组自己选择学习主题及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

2 小组活动法的实施过程

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整合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和小组的主体性

采取“6+X”的模式,由教师根据师范生的职业需求设立6个专题(初识心理学、认识你自己、学习动机与策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教师威信与管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同时学习小组自行设立感兴趣的专题,打破教材的框架,提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2 运用小组活动策略

包括以下几种:(1)小组协作:头脑风暴法。例如,讲授第一个专题的时候,对于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会运用到心理学的规律,让各个小组使用头脑风暴法广泛收集信息,不仅促进了小组的协作,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2)小组竞争:辩论法。通过竞争的方式提升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增强集体意识。如,对于专题二,可以开展“性格决定命运”的课堂辩论赛,要求他们只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辩论;(3)小组调研。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由小组各个成员来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例如,对于专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维护”,有的小组展开了“中小学生暗恋状况”的问卷调查,从问卷的设计、施测、数据分析到形成调查报告,都是小组协作完成的;(4)小组角色扮演。在讲授“教师威信”这一专题的时候,让不同的小组来扮演教师和学生,切身体会每种角色的心理特点,体验每种角色的“心酸”,增强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5)小组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提升小组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对于专题“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可以开展主题为“差生与优生的烦恼”的团体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2.3 改进教学评估方式,体现多维性

(1)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小组的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从原来的30%提升为50%,提高学生对小组活动的重视程度。(2)对小组活动的表现做客观评价。首先,对于每次小组活动,都要求小组长填写一份《小组活动记录表》,详细记录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完成的主要任务,并注明各成员的详细分工情况,这样教师就能对各小组的总体情况和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其次,所有小组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做好PPT,以演讲的方式来报告本小组的收获和各成员的独特体验。教师根据他们报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评价该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让各个小组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分享经验和成果。(3)改变期末考试的考核重点。尽量采取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少采用考查学生记忆力的试题,多使用实践操作题型。例如,案例分析题,提供一些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学生早恋、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又如实践操作题,呈现一个任务,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怎样处理差生进步慢、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总之,是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对名词或专业术语的记忆能力。

3 小结与展望

从教学实践来看,小组活动法应用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能够加强教学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课堂参与热情。它的优点体现在:(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机。学生不是被动来上课,而是为了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走进教室的。(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小组活动法能够增加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养成团队精神,学习挫折应对和人际交往技巧。(3)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无论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还是对知识的体悟、相关技能的提升,都较传统方式有所改善。但小组活动法的实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应该进一步改进小组活动法,让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 黄希庭,陈传锋,陈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② 李新.小组活动法在MBA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6).

③ 顾珣.多任务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

④ 施丹丹.对外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⑤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篇10:趣味心理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本人承担了学校“趣味心理学”兴趣小组的指导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工作与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小组活动情况、经验与提高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本兴趣班活动情况

根据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选拔相结合的原则,从学期中间开始到学期末,本兴趣班共开展了5次教学活动固定组员有十名,定于隔周周五组织小组活动,分别为:“认识新朋友”旨在让组员之间相互熟悉和了解,消除陌生感和隔阂,“大声说出你的优点”“优点大轰炸”旨在让组员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感受自己的一天”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他人,融入社会。观看励志影片《翻滚吧!阿信》感受信心和勇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经验总结

经过本学期的兴趣班活动,本人总结出下列经验:

1、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学问的内在驱动力。参加兴趣班的组员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文化层次水平也不尽相同,来参加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觉得好玩,来试试,有的就是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而有的是察觉到自己有自卑或者是懈怠的小问题,想要来找寻解决的办法。最终孩子们都坚持下来,我想,唯一的动力就是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对它有了兴趣。由此,我联想到,如果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帮助。

2、引导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激发学习。兴趣小组老师是指导者而不是活动的主导者,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把活动方法和规则给学生讲解清楚,活动道具准备好,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了解的参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但是,个性化教育实践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兴趣班的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

生的自制力问题,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其二,一些学生视野不开阔,参与活动放的不够开,这就造成了有些活动对有些学生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兴趣班活动质量:

1、耐心讲解每一次活动的目的,争取让所有组员在参与过活动后都有所收获。

篇11:心理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南苑中学井红芳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丰富我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给学生营造快乐轻松、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和能力,学生组建了音乐兴趣小组。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每周六,周日,及每天中午的时间。地点:阶梯教室。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声乐: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唱歌,组织合唱队。

2、学习乐理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

3、舞蹈训练:形体训练,并排练成品舞。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生。

五、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教育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

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

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

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

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内容作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识谱能

力为主要内容,不准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

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学生来源:由各班自行组织,有兴趣者即可来听课。

七、授课地点:定在音乐活动教室。

活动班级:初

一、初

二、初三

上一篇:高中氓读后感下一篇:题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