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设问句

2024-04-29

小学设问句(精选6篇)

篇1:小学设问句

小学生设问句大全

1、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2、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4、花儿在微风中翩然起舞。

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6、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7、花红的像一个小姑娘的脸。

8、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9、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0、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1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1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14、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15、弯弯的小河像一条玉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16、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7、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8、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19、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20、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21、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22、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23、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24、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2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6、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29、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30、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1、春天母亲又苏醒了,她哺育小草,呵护大树,孕育生命,温暖人间,使世界一片生机盎然。

3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33、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4、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35、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36、一盆盆花草从冬天的沉寂中睡醒来,抖掉全身的枯枝败叶,重新换上了新装。

37、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38、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39、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40、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像小辫子那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41、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42、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43、春姑娘穿着彩衣,身彩带,带着明媚的阳光、艳丽的花朵,翩翩舞到了人间。

44、他家的那个狗像个小孩,很懂事,看到家里有垃圾还会咬去丢掉。

篇2:小学设问句

1、真理是什么?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

2、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小鸟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是的,肯定在做梦。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8、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什么是爱?爱就是在寒冷的冬夜,他满怀关心的那句“冷不冷?”什么是爱?爱就是在酷热的盛夏,她默默地为你沏的那杯绿茶。什么是爱?爱就是在每天清晨,他那柔情的一个香吻。……

11、什么是最高级的动物?人啊。

1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润物的细雨。

15、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 要提高,我们不仅是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去做,而且是在努力地实施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

16、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17、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在 沁园春·长沙

1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9、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20、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斌子。

2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伟涛提醒:这是辛弃疾笔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名句)

22、哪位书评客声称“南方小城市民写下的关于读书,做人的那些事”?蛋挞。

23、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24、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25、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26、什么是段落?段落即自然段,是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在文章中每个段落用换行作为明显的标志,表示文章思路发展中的停顿和间歇。段落的划分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流派以及作者的个性、习惯等。

27、猫为什么要吃老鼠?有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由“一目了然”变为“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而老鼠体内却有一种特殊物质,能自行合成牛黄酸。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28、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29、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0、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31、你也许以为植物都是不能运动的吧 不是。有的植物不但能够运动,而且还会“跳舞”呢!

32、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33、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34、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5、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我的回答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的青春最美。

36、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

37、谁在呼唤和平?是他。

38、如何定义“文明”?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39、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40、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4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摘自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2、谁人创建了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黄伟涛。

43、是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4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是什么?

一、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

二、排比的形式不如对偶严格。排比的各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对偶的两个句子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忌用相同的词语。

4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6、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4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博主提醒:这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

48、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49、春天在哪里?在操场上,在教室里。

50、父爱是什么?父爱指父亲给予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

51、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很绚丽很辉煌。

52、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

5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54、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55、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篇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设问启发

一、结合生活情境设置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多是照本宣科先讲解理论知识, 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帮学生巩固知识, 掌握运用方法。这样的方法对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 往往导致只有少数学生能理解掌握, 其他人则懵懵懂懂, 从而造成两级分化。为了规避类似的“马太效应”, 我们就要设置契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问题进行引导。小学数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用武之地, 我们就可以以此来设置切合生活情境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参与数学实践, 完成知识生成。

比如, 我们学习了比例相关知识, 如果一味地用数学概念来解说, 学生肯定难以悟透比例的运用方法。我们就可以设置典型问题进行启发:老何投资3 万元和老马投资2 万元合资养猪, 今年行情不错, 年底盈利50 万元。那同学们觉得这利润怎样分配合理呢?同学们经过讨论会认识到按人头平分不合理, 需要根据合资时的投入按比例分配。然后, 我们要深入引导:大家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情况需要按比例分配?”……通过这样结合生活问题设问, 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运用, 便于形象掌握知识, 提升数学技能。

二、结合认知层次设定问题

一个班一般四十来个学生, 肯定存在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 所以他们对新知识理解和认知的进度是不一致的。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是犯了一刀切的教学弊病, 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为了避免产生两级分化, 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设置问题。

比如, 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时, 可以设置最简单、最典型的问题: (1) 4 个0.1 是多少?怎样表达算式?待同学们掌握基本规律以后, 我们再进一步设问: (2) 3.07×8 这类非特殊小数乘法怎么算?最后可以抛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运用方法。这样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小数乘整数来摸索出基本规律, 然后顺着规律来深入探索。如此设计, 不但契合了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更满足了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需求,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设置动手实践性问题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实践体验, 许多数学知识理解起来都比较抽象, 更难以联系实际运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我们就要结合实际学情来设置问题, 启发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来完善认知, 掌握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认知与知识结合点, 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去动手实践完成认知体验。

比如, 低年级学习除法, 我们可以摆出实物, 让学生体验分一分。比如摆出9个粉笔, 平均分给三个同学, 怎么分?该问题启发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来认知9÷3=3 的数学原理。小学时期也是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知初期, 几何图形如果只用语言来描述那肯定更加抽象。为了形象学生认知, 我们也需要同问题的形式来驱动同学们通过动手体验来完善理解。比如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性质, 许多懵懵懂懂。为了强化学生认知, 笔者就发出探索性问题:大家能不能想出直观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在此问题的驱动下, 学生各显神通, 最后筛选出比较经典的探索方法:用纸剪出任意三角形, 然后动手将三个角都折到一起, 我们会发现拼成了一个和底边重合的平角, 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该命题。……这样通过问题启发, 让同学们动手操作, 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 更培养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设置直观对比性问题

小学数学相对概念并不多, 但是也有一些细节知识比较容易混淆, 对于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去死记硬背, 我们可以设置典型例题让他们通过对比性问题, 用直观的方式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如何辨别知识细节。

比如, 许多学习对比例和分数的概念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通过下题来启发他们进行对比认知: (1) 一袋米有10 斤, 吃了1/2 还剩多少? (2) 一袋米有10 斤, 吃了1/2 斤还剩多少?这两个问题相似度极高, 许多学生就以为解决方法一样。其实不然, 题 (1) 中的1/2后面没有带单位是比例问题, 而题 (2) 的1/2后面带了具体单位是吃掉的具体斤数。学生们经过对比掌握了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还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对比下列问题: 一堆水果, 苹果数量是芒果的8 / 7, 那么苹果数量是水果总量的几分之几?……这类比较绕的问题, 我们就要敢于挑战, 通过典型的问题对比, 让学生进行形象掌握, 才不至于在将来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巧设课堂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的分析和总结。总而言之, 问题是牵引学生探索和认知知识的媒介,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作为主线, 以学生探索学习作为主体, 教师引导的时机、方式、方法等都值得重视。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只有设置出灵活、趣味、生动的问题, 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驱动他们开拓创新, 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斯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6) .

篇4:小学数学课堂设问技巧

问题要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美国科学家加波普尔认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作为知识增长的催化剂,问题本身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起到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作用。

问题的针对性是指符合学生的实际,即问题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之上。如果问题超出学生的实际分析理解能力,那么这个问题就是无效问题;如果问题太过简单,无需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整合,也是失败的问题,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所提问题,要贴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又略高于现有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求解答。同时,问题的也要针对班里大部分学生。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听懂问题并做出思考,而大部分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思考,也是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分层次、分步骤提出:刚开始问题难度小,学生解答完之后,教师接着跟进下一个问题,要比之前的复杂一些,逐步加大难度;既照顾到全班同学,又让学生逐步推进,逐步提升。

问题的有效性是指问题要符合课堂教学需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作用。如果教师单纯为了与学生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问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关联的问题,也是无效问题。同样,太过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的作用,也不算是有效的好问题。有效性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教师不要因为小学课堂要活跃就忘记设问的初衷,反而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降低。

问题要有趣味性与启发性

兴趣和需要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设的问题就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符合学生的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教师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在教学“圆的特点”时,可提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有三角形的轮子吗?为什么别的形状不行?如果我们来一场比赛,有圆形车轮的车子、方行车轮的车子、三角形车轮的车子,哪个车子能最先到达终点?小学生对这些问题会非常感兴趣,能够促进他们思考,发现圆与其他形状的区别,逐步总结出圆的特点。这样,课堂的活跃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学得自然,学得扎实。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想结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问题,以问题带动学生积极学习、思考。

通常来讲,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过程。课堂问题也要遵循这个特点,逐步启发学生,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拿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大家回答这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学生能够很容易得出180度。接着加深问题:“现在我们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新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多少呢?”学生可能就会受到干扰,一下不知道多少度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下看看,问题的答案就得出来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连环问题,由浅及深,一步步打开学生思维,激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

考虑到儿童的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问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布悬设问、导趣设问、梯度设问、梯度设问等。布悬设问,要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合学生一听就感兴趣的问题,通常题目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导趣设问,也是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学习,与前者相比,它更直接,学生回答起来可能更容易,题目一般不会太复杂;梯度设问,与连环设问一致,是将复杂问题按照从易到难,一步步地提问,让学生逐步思考,既不会让学生因为问题太难望而生畏,也能做到逐步提升,完成教学目标;巧变设问,将同样的知识内容用不同的问题展示给学生,既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了解得更准确和牢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按照问题内容及解答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将提问分为开放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突破式提问、发散式提问、选择性提问等。开放式提问,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答案不具唯一性;比较式提问,将学生容易混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提问,让学生比较、解答;突破式提问,当学生觉得知识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容易产生自满心理时,教师提出超越课本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发散式提问,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引发众多问题,这比较适合让学生讨论;选择性提问,教师不仅给出问题,还给出问题可能的答案,让学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问题难度,但也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解答问题,学会分析、比较和选择。

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多样的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答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正如特级教师马骉所说,课堂没有意外不精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教学,而要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和多样化的问题。

篇5:小学设问句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1、我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 ,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2、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3、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4、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5、夜幕降临,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7、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8、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像一个大火球。

9、银灰色的气垫船,像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0、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那样严密。

11、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

12、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13、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14、北极星像一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15、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16.露似珍珠月似弓。

17.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18.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19.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20.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21.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2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2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2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二、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童话是想象(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就不是一个拟人句)。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句话出现比喻词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拟人句了。总之,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儿。

5、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露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抚摸着我的面孔。

9、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0、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11、小河清澈见底,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2、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1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1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在对你微笑。

16、风是调皮的,一会儿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17、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8、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19、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20、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21.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2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2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2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2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2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7.春天是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2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 娇小可爱; 29.春天是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 30.春天是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 31.春天是健康的老人,另人回味。

32.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3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34.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三、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5、“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7、“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8、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9.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0.痛苦——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11.愚蠢——

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12.谎言——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13.阴险——

阴险,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勾当;阴险是善良的公敌,嫉妒的朋友;阴险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清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14.自私——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5.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6.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四、夸张句、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1、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3、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4、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5、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6、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7、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8、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一样飞翔。

9、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10、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11、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12、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13、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14、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15、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16、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17、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18、要说渴真是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1.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3.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4.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5.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6.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7.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8.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9.精妙世无双。

10.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11.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1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反问句结尾时正常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例句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7.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8.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10.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11.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12.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3.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5.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16.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7.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8.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19.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20.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呆气》 21.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药》)22.(不错,这也很正大。)但是要问„„你们无损于国体,难道他们华捕反而有损于国体么?(《华队公会的供状》)

23.他愤懑地想:这到底为了什么?林彪不是摔死了吗?难道又出了林彪这样的坏人?(《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24.(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灯》)①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a○没有。b○(《太阳的光辉》)

②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a○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b○(《内蒙访古》)

这两例都是由反问句构成的设问句。a○是问话,b○是答话。作为问话,①是肯定形式的反问句,②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作为答话,①是否定的,②是肯定的。当然,设问句可由反问句构成,也可由正问句和测问句构成。如:

①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a○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b○(《反对党八股》)②你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a○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b○(《最后一次讲演》)

这两例也都是设问句。①为正问构成的设问,②为测问构成的设问。可见,反问构成设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之,反问句不是语法和语用的直接研究对象,它属于语义的范畴;反问句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它的结构要么是特指式的,要么是是非式的,要么是选择式的;在语用中,反问句不能直接用来交际,它充当提问或设问的手段。

六、设问句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例句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3.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4.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5.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

6.太空中有外星人吗?现在还不确定。7.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要提高,我们不仅是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去做,而且是在努力地实施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10.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1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12.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13.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4.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15.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不,不能。科学家已经证明,知道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在 沁园春·长沙

2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2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4.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篇6:小学英语阅读课开放式设问

桂林市榕湖小学 邹琳

内容摘要:

提问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设问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小学英语阅读课开放式设问应遵循的规律,以开放式设问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和启迪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阅读课教学三个阶段:Pre-reading,While-reading,After-reading分别进行具体阐述,探讨小学英语阅读课开放式设问的有效策略。

一、问题的界定及提出问题的依据

为什么用“设问”而不用“提问”? 笔者这样认为:“提问”偏重于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指向比较简单的问答,而“设问”更偏重于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设置问题,为教学目的服务,不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达到教学最大目的服务。即,以教学目的为统领,设置不同的问题,最后达到发掘学生潜能而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给学生知识,也培养能力。

什么是开放式设问?开放式设问的理论根据?

开放式设问是与封闭性设问相对的一种问题方式,它的问题指向不是单一而显性的(也就是没有唯一的固定的答案),呈现出多样性、发散性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人们通过思考,调动自身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回答的一种设问方式。它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探索与启发的作用。

开放式设问的理论根据: 1.人的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规律包括:提出问题——探索实践——得出答案——再通过实践认证。科学研究如此,学生认识也是如此,二者差别只不过科学家是从未知到已知,学生是从未知到我们已知(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未知而已)。

2.素质冰山模型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根据冰山全景图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他认为,一个人的个体素质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潜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前者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后者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的部分,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素质冰山模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潜能远远高于显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潜能的发掘重于显能的开发。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思与研究的问题。新课标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提问是我们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开启学生潜能的一把金钥匙。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善于提问的老师。由于中国的孩子学习外语的环境不是特别理想,他们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开放式设问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合理的设问能促进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和启迪思维。

二、小学英语阅读课设问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的设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问形式单一,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缺乏学生的激情互动;

2.提问内容指向单一(即一个答案)。深度和广度不够,无法调取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也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

3.设问缺乏条理性、趣味性与开放性,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也是封闭式提问的缺陷。

三、小学英语阅读课开放式设问应遵循的规律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设问,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实践与思考认为教师开放式设问应遵循以下7条规律,仅供同行参考与指正。

1.设问的方向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总目标。设问为教学服务。

2.设问要以旧知识为基础,简明扼要。(符合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

3.设问的要多样性原则。既有老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老师答,生生之间互相问答。

4.连续性的设问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呈现语言思维的走向。5.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6.过难的问题,可转化为连续性的递进式设问来提出。

7.问题引领,倡导开放式设问(多答案),创新学生语言思维。

开放式设问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在阅读课中,教师应把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领”作为学生自学的一个桥梁,根据核心问题或问题链(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找准切入点,创设核心问题情境,着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受到挑战,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下面笔者结合教育理论与课堂实例,谈谈具体做法。

四、小学英语阅读课“开放式设问”的设计 我们都知道,阅读课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阶段:Pre-reading,While-reading,After-reading,教师的设问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阶段阐述如何进行开放式设问。

1.读前设问,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阅读前,教师通过设问调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1.六年级Helen Keller 一课,教师呈现Helen Keller 的图片并提问: Who’s sh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elen Keller? 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畅谈关于Helen Keller的生平,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知: Let’s learn more about Helen Keller.例2.4A M6 U1课文描述Sam, Amy, Lingling,Daming准备制作英语小报的会话,阅读前教师呈现课文图片,提出问题: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引导学生运用Who, Where, When, Why„等疑问词对故事情节进行开放式预设提问,让学生通过之后的阅读理解自主寻找答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中巧问,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阅读中的问题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从展示型问题向开放式问题有层次的过渡,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目前笔者尝试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为学生创设想问、敢问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例3.6A Festival一课,课文是关于节日的一段对话。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提出: If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festival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学生通过初读,提出问题:When is the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do / eat /wear „ in different festivals? 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表达的能力。

例4.4A M2 U2 Amy painted a picture.一课,课文描述Mr Smart, Tom, Ms Smart, Sam和Amy昨天做了某事。笔者鼓励学生围绕课文任意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下列问题: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family? What did Mr Smart cook? What did Amy paint? What did Ms Smart say to Grandma on the phone? 孩子们不仅会问,还能根据所提问题进行回答,他们自愿扮成Ms Smart或者奶奶接打电话,如:Hello, Grandma!How are you? I’m fine.Today is your birthday.Happy birthday to you!What are you doing now? Are you eating a cake? „ 学生会根据不同的角色运用不同的语调进行会话。通过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契机,适时追问,扩宽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例5.4A M8 U2 Where did you go? 课文的最后一副图老师与Tingting的一段对话: T: Where did you go, Tingting? Tingting: I didn’t go out.I stayed at home.笔者抓住这个关键句型进行开放式设问: Why did Tingting stay at home? 让学生发挥想像,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例如:It was raining.Tingting was ill.She didn’t like to go out.She didn’t finish her homework.She helped her mum.She played with her friends at home.She phoned her grandma„ 一个简单的设问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3.读后设问,联系交际,渗透德育

新课标指出: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阅读后的设问,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尽量采用富有教育意义的开放性设问,使学生能够扩展运用语言,升华主题。

例6.学完Helen Keller 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What do you learn from Helen Keller? 教育学生学习Helen Keller坚强刻苦、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

例7.神笔马良一课,阅读后,可让学生为故事重新命名: give another name to the story,让学生交流讨论:Do you like Ma Liang, why? If you had a magic paintbrush, what would you do? 请看,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小学英语阅读课开放式设问课例

以上列举的课例均为笔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片断,下面笔者呈现一个完整的课例进行演示说明。例8.4A 上册Module 4 Unit 1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本课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句型:„ people invented„描述不同国家的发明。课文描述Amy和Sam谈论中国古代发明的一段对话,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发明。

1.Warm up.Children from China are Chinese.首先通过歌曲热身,营造氛围。由于歌曲涉及许多国名,通过歌曲还可以复习国名。

2.Pre-reading.笔者与学生展示阅读前会话,提出下列问题,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T:Can you name some countries in English? Ss: China, England, America, Russia, India, Mexico„ T:Where are you from? Ss: We’re from China.T: Do you love China? Ss:Yes, we do.T: We’re from China.So we’re Chinese.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people? Why? Ss: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nice, friendly, clever„

T: Why are Chinese people so clever?(通过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的关键句)

Ss: Because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important things.T:(Watch the cartoon)What are the important things? Ss: They’re paper and printing.3.While-reading.阅读中笔者首先提出2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找出答案。

T: Who are in the story? What did Sam print? Who invented paper? When did he invent paper? What can we do with paper? Who invented printing? When did he invent printing? What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China? Do you know more Chinese inventions? Ss: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 printing, powder and compass.And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silk, umbrella, ice cream„ 4.After-reading T: Do you know any other inven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中外发明,扩展所学知识)

Ss: English people invented bicycle.American people invented plane.Benz invented the first car.Bell invented phone„

T: Play a game:True or False.(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游戏由“小老师”出题,其余学生判断正误)如:

Little teachers: Chinese / English„ people invented„ Ss: It’s true / false.4 T:(课件呈现科学家诺贝尔图片)He’s a famous scientist.Guess!Who’s he? Ss:He’s Nobel!T:What did Nobel invent? Ss:He invented dynamite.(炸药)T:Why was Nobel so famous? Ss:Nobel established the Nobel Prizes.T:Do you know who won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in 2012? Ss:It’s Mo Yan!T:I’m very proud of Mo Yan.And you? Ss:Yes!T:(课件呈现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Who invented the first lamp? Ss:It’s Edison.T:How many inventions did he have? What do you learn from Edison? 最后用爱迪生的名言结束本课:Genius is 1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通过这个课例说明循序渐进、开放式的设问,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开放式设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做到胸中有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只有从优化设问的设计入手,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将《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下一篇:腰果标签说明及处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