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的惩罚也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

2024-04-14

适时的惩罚也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共9篇)

篇1:适时的惩罚也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

适时的惩罚也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而惩戒教育则要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批评教育,它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过:“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的确,“惩”可以达到“戒”的目的,惩罚作为教育手段本身是没有错的,它是一种逆境中的磨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窃以为:惩罚、惩戒的存在,是培养具有平等、乐观品格,勇于承担责任的真正的“人”的需要。

在又兰镇初级中学,去年下学期我担任了一个小学六年级班的班主任,原来在镇中心小学五年级里声名显赫的“ 四大金刚”竟全部分到了我教的这个班,我不知是“喜”还是“忧”。我一个女流之辈,对这种学生只好防之又防,慎之又慎,开头两周还算“安然”,让我窃笑了好一阵子。可是好景不长,这四人中有一位就是山阳村的王洁同学,他家离又兰大街不过几百米,这紧挨闹市不甘寂寞的他,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到了第五周,他按捺不住了。一天中餐时,同学们吃完了饭不约而同去教室中的饮水机前取水,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溅出了一点水,把水溅到了王洁的手臂上,王洁火了,顺手一饭盒子就砸在这人的脑壳上,虽然没有出血,却也是肿包凸起。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找他谈话,他竟强词夺理: “是他先把

举手,看谁风格高愿意和他换么?正当我骑虎难下之时,王洁同学的手举了起来,他说:“老师,我愿意与他换,我们的个子差不了多少,我坐的是第三桌,他坐这里一定看得见黑板上的字了……”

为此,我特地在班上召开了一个“夸夸同学”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夸赞着那些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劳动积极的同学。这时,我把王洁同学请到了讲台上,下面一片笑声,我清楚:这笑声里有好奇、有讽刺、有嘲笑,更有不解。我挥了挥手,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王洁同学虽然以前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但是他却能主动给王鑫淼同学让座位,还有,每天为班上扛桶装水、倒垃圾的队伍中也有了他的身影………难道我们大家不应该夸夸他吗?”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五周,我在全班组织为患心脏病的王新同学捐款时,王洁同学第一个上台捐了20元。

事实雄辩地说明: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力量出现了偏差、偏离,甚至再三出现错误,老师不予指出,不给予惩罚,表面上看是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实际上却助长了学生的坏习惯,也不利于使其认识错误并予以改正。同时,对少数犯错误的学生不“惩罚”,更是对众多守纪律学生的不尊重!高明、机智、适时的惩罚难道不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吗? 各位同仁,让我们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赏识中不排斥惩罚,惩罚中莫忘了赏识,这样,我们的工作定会呈现出最美的风景!

篇2:适时的惩罚也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匡慧娟

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图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血液循环图,另一幅是骨骼图,说起这两幅藏图,里面还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小时侯不仅顽皮,而且充满好奇心,甚至有惊人的举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看看狗的内脏是啥样。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别人的一条狗,宰杀后开膛破肚把内脏一件件剥离,仔细观察。可他万万每想到的是这条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此刻十分恼火,决定给予麦克劳德惩罚,但是谁也想不到校长的惩罚竟会是让麦克劳德画一张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应该接受处罚,便暗下决心认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校长。校长看后非常满意,认为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较深刻,决定不再追究杀狗事件。校长的处罚,不仅使麦克劳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同时也因势利导,给了他一次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世界上一名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并且和他人合作发明了胰岛素,创造了治疗当时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方法,为此,他获得了1927年诺贝尔医学奖,他每次谈及成功的因素时,总是对校长的这次惩罚念念不忘。

由此可见,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第一,适度的惩罚具有唤醒作用。惩罚能使犯了错误的孩子认识错误,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一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是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新装的,要12.5美元,你赔!”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少年没办法,只好回去找爸爸,他爸爸在问清情况后对儿子说:“你踢碎了玻璃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少年擦皮鞋、送报纸,挣回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二,惩罚具有警示作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群体中的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他恰如其分的惩罚,会使其他同学受到教育辐射,从而惩前毖后。一次,我在小测验中发现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给他人递纸条,我在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她之所以帮助同学作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她认为他人问她,如果不告诉他(她)们,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二是她不愿看到好朋友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受同学歧视、家长责骂。我在女孩认识错误的基础上作出了这样的惩罚——让她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结成学习互帮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互帮互学,使她的好朋友尽快走出成绩不理想的尴尬境地,而她的好朋友我则给了他们这样的惩罚,当然也是目标——到学期结束,缩短与女孩之间的差距,力争成为她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从此以后,作弊的现象自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班级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

第三,惩罚具有激励作用。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当他们遭受失败或受到惩罚时,就会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唤起自我意识,引发危机感和焦虑感,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奋发向上。

毋庸怀疑,惩罚要掌握好一个“度”,更不能把体罚、变相体罚与惩罚混为一谈。我听过这么一件事:二年级的雯雯因为喝水迟到了,任课老师便让她在讲台边站了一节课,致使胆小的雯雯第二天推说嗓子疼、肚子疼、头疼,不愿按时上学。这是一种变相体罚,更是一种心理虐待,年幼的雯雯众目睽睽之下在讲台前站了一节课,使她处于一种被歧视的境地,从而难堪万分,因而产生惧怕上学的心理。由此可见,学生中的一些学习障碍症、厌学等现象,很多都是因为惩罚不当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惩罚的艺术,做到因人而异、适量适度。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讲究惩罚的艺术。

1、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例、明辨是非、增长知识为目的。

2、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妥善引导,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

3、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4、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惩罚应该是温和的关爱、巧妙的引导。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处理一个打人的学生,没一句责骂和训斥,反而给那孩子发了四颗糖,分别奖励他的守时、诚实、正直、勇敢,陶先生的四颗糖,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心灵的鞭策,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感悟到了陶先生高超的育人技术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从而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

在教育中,表扬、批评、激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它们犹如一付药中的各味药,缺一不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当学生在磕磕碰碰时,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用真爱去研制一颗颗带有糖衣的苦药,让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良苦用心中健康成长。

教后感:

篇3:惩罚教育也是一种爱

【关键词】惩罚教育 爱 责任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1-0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校园暴力频发。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和扭曲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惩罚已远离了教育,甚至遭到反对。在许多学校,老师们谈“罚”色变,更是视惩罚为体罚,这种教育困境值得深思。惩罚教育被忽略,但事实上,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惩罚教育将会弥补赏识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法律法规并不禁止教师进行教育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第4条规定:“教师应该不歧视、讽刺学生。”当前的教育法规却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教师有惩罚的权力;学生违反校规应该给予惩罚。而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的讨论很尖锐,媒体、家长、社会给予体罚事件过多热心关注。体罚已成为非常敏感的问题。导致了当今教育的窘境: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惩罚无法可依,而处分实施体罚的教师却有法可依。许多教师十分迷茫:怎么动不动就成了体罚?在教育学生时慎之又慎,唯恐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帽子。甚至出现了教师为了保护自身,不敢管、不敢教的局面。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对教育惩罚做出禁止的规定。《教育法》赋予教师以教育和管理的权力,惩罚正是教师行使管理权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惩罚是指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目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约束或否定性评价,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学生改正并内化为其自觉约束力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校教育惩罚的具体执行者,可以对问题学生训诫、斥责、惩罚性值日、取消某项权利等。教育惩罚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有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和戒除,而非单独的惩罚。虽然教育惩罚和体罚,他们的在字面上看似区别不大,但他们的区别正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目的、方法、效果上都有本质的不同。

为什么说惩罚教育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惩罚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

对于做错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回避他的错误行为,只寻找闪光点加以表扬,而应该正视他的错误,然后明确他的责任。如果一味的赏识教育,那是在告诉学生如何做可以逃避责任,不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做错事时,不是找借口推卸责任,而是去承担责任,只有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那么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惩罚教育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做错事的学生略加一点惩罚,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惩罚,因为结果是一样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心。

二、学校的教育惩罚使学生将来更能适应社会

事实上,社会中充满了惩罚,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经常会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进行惩戒。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成人犯罪要刑罚,学生犯错要惩罚。而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惩罚在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引领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学校也必然会使用惩罚来维护规范的严肃性,以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学生在学校的严重过错表现极有可能是走向社会后进行犯罪的一次“前奏”或“预演”。采用惩罚教育并适当引进法律知识配合教育,既防微杜渐,又无形中起到普法教育,警示问题学生及周围学生。

三、惩罚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遵法的意识

对学生的惩罚不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它是应该建立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之上的,具有一定的原则性,针对性。只有当学生违反了规章制度,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惩罚。对其采取惩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违反了规章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如果树立了这样的强烈的意识,并内化为自身的自觉,那么,到了社会上,也会很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共道德。否则“校规不遵,何以遵法?”对于违反规定的同学进行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而是为了从遵守班规校规开始,培养学生遵法的意識。

正确的惩罚,不是为了“治”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一种责任感、一种自信、一种健康的心理。惩罚教育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情感;惩罚不是讽刺挖苦,不是体罚,不以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为目的,而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汲取教训,通过惩罚让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蒋鹏飞.对当前中小学生实施鼓励教育和惩罚教育的边界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4:惩罚也是一种爱

四年一班 许沁雯我有一个快乐的家,家里有爱我的爸爸和严厉的妈妈。来八小之前,我在七小上了两个星期课。就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戒尺的滋味。那是因为我连续三次都把外衣落在学校了。第三次将衣服落在学校的那天,我早把妈妈说的话——“再一再二不再三!再把衣服落在学校,我可要收拾你!”忘到九霄云外。那天,我兴高采烈地迎向刚下班的妈妈,却见平时笑容满面迎接我的妈妈此时铁青着脸,眼睛直钩钩地盯着我问:“衣服呢?”我这才反应过来——衣服又落在学校了。我见妈妈铁了心要见到衣服,就决定回学校拿。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马路上人来人往,回头望望妈妈,妈妈一点没有放我一马的意思,我只好左顾右盼,横穿马路去学校。途中,我发现了像便衣特务一样跟在我身后的妈妈,看来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安全的。到了学校,教学楼里已是人去镂空。我灵机一动,想:“妈妈学校的门卫有教室的钥匙,七小肯定也有!”结果却出乎我的预料。妈妈还是不依不饶,非要见到衣服。我这下是真慌了,眼泪不听使唤地往下流。妈妈像铁面无私包公似的说:“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今天就要见到衣服!”我无计可施,哭着说:“那就给老师打电话。”“这合适吗?老师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已经到家了却要专门为你来开门?!做任何事不能光为自己着想!”妈妈严肃地说。“为了不影响老师,衣服今天可以不拿,但惩罚不能少!说吧,怎么惩罚?”我信口开河地说:“打手掌100下。”妈妈一脸认真地说:“我要打100下,你的手会肿成面包。想好再说。”结果,我的手板狠狠地挨了二十戒尺,手掌火辣辣的,疼痛让我眼冒金星。我恶狠狠地冲妈妈说:“你打我你心里不就高兴了麻?”“我打你我就高兴了?!你没看见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而我的心也在流血!即使这样,我也要打你!因为我要让你明白两点:一、许诺的话不能轻易说出口;二、说出去了,就一定要对它负责任。” 第二天,我把落在学校的三件衣服全拿了回来,而且迄今为止没有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我明白了,妈妈狠心的惩罚是促使我养成好习惯的真爱,它会让我终身受益。同时,我也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真正含义。

篇5:幸福也是一种境界

人生有味是清欢

清欢,清淡的人生,出自苏轼的一句词:“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淡的人生充满了睿智和修为,是一种境界,一种幸福的境界。

篇6:等待也是一种境界作文

如果你驾车在路上行使,看到有人在机动车道上走过,如果他走得很慢很慢,你是会大按喇叭催促他,还是会开窗对他破口大骂。你会耐心地等待他通过吗?我相信你会的。因为有人做到了,而且不止一个人。

记得那件事发生在一个十分繁忙的十字路口。繁忙到什么程度呢?白天到晚上10点前,车流量和人流量都非常大,甚至有时还要等两次红绿灯才能过马路呢!

那时,我在人行道上等着绿灯过马路,看见一个单腿残疾的中年男子。我心想:难道他想“爬”过这条十分多车流量的马路吗?这根本不可能吧!可就是这么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在了我的眼前。

当绿灯亮起时,我飞快地走过了马路。而那位中年男子也开始“爬”了。正当他爬到马路的.中间时,绿灯变成了红灯。我心想:这下肯定有人会不耐烦地按喇叭。

我又想错了。虽然这是一条繁忙的马路,但是这里的人们十分有道德,十分尊重他人。没有一个人按喇叭催促他,也没有人对他破口大骂,而且无论是可以开走的还是没法开走的,全都原封不动地排成几列纵队,耐心地等待他通过。有几个叔叔直接上前去背这个人。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留下了几滴不易察觉的泪。

篇7:惩罚也是一种爱

Oh my God!整个早读,我都没有像周围的同学们那样认真地背着课文,而是自欺欺人地祈祷着:老师忘收回执单吧,老师忘收回执单吧……唉,在同学们万分同情与幸灾乐祸的目光中,我顶着巨大的压力站了起来。可是班主任却兀自整理着作业本,一句话也不说。这该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看到班主任的表情,我更加心虚了,生怕撞上她的目光,只能狠狠地盯着无辜的桌子。“嗯——”一声长哼,我不经意间抬起头,正对上班主任犀利无比的一瞥,活生生地把我的小心脏戳出了几个大洞,嗖嗖地直灌冷风!苍天啊!大地啊!谁来救救我啊,班主任边收拾作业本,边冷冷地说:“你竟敢不带回执单?好啊,那你就把它给我好好地抄十遍!中午前交过来!现在下课!”班主任就这样宣判了我的“死刑”。我瘫软着坐下,周围同学投来的万分同情的眼神已经升级为怜悯了,同桌却早已幸灾乐祸地笑趴在桌上。

课间,我在教室里奋笔直书,嘴里还不断地念叨着:十遍一点也不多,十遍一点也不多……唉,早知如此,就让我头天晚上把回执单放到书包里呗。要是我有“蓝胖子”的任意门就好了,这样就能让我回到早上把回执单带上了。只可惜,哆啦A梦正在休假,帮不了我,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加油,加油!可是回执单上那密密麻麻挨在一起的小字就像一个个恶魔,面目狰狞地嘲笑着我!我真想撕了它,可这是我跟同桌好不容易才借过来的。心里有火发不出,于是,我手中的笔就成为了出气筒。我使劲地写着,写得越来越快,字也越来越难看,结果一下子就把纸戳破了。唉,这页又白费了,还得重写。

幸好第四节是自习课。好不容易才抄完,整整十页呢,我万分感慨地一页页翻着,上面还有我在不经意间用红笔写下的懊悔的话语。我重重地叹了口气,赶紧跑到讲台前把它交给班主任。本以为老师会很仔细地检查我有没有偷工减料,没想到她只是草草地翻了两下就放在讲台上,并示意我回去坐好。

到了下午的班会课,班主任拿着我的罚抄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和蔼地说:“经常被掌声和鲜花包围的关彧嘉同学,这次却因为忘带回执单而被罚抄了十遍,相信她会觉得很委屈。其实,我罚她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想让你们通过这次的惩罚获得教训,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听了老师的话,我似有所悟。后来,无论做什么,我再也没有丢三落四了。

点评

小作者从学校中发生的小事写起,讲述了自己的一次接受惩罚的经历,拟题引人入胜,主题发人深省。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为读者清晰地展示了小作者“忐忑——僥幸——无奈——后悔——委屈——怨恨——思考”的心路历程,通过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个严厉、睿智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

(关志敏)

篇8:惩罚也是一种艺术

关键词:惩罚 课堂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113-02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们更是如鱼得水,在遥无边际的网络海洋中自游自在,然而毕竟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让他们不能随心所欲,任己操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发生学生“出轨”的现象。这一现象在高年级中尤为明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行为问题,更多的则是采取停止学生操作、训骂学生或让学生站立和出列。把惩罚行为作为首选方法,这是不恰当的。求成避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总是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喜欢奖励,害怕惩罚。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惩罚在某种角度来说,也确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明显效果。前提是,我们就必须认清惩罚教育的策略,领悟惩罚也是一种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不恰当地使用惩罚,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惩罚如何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策略就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下面就我个人的教育教学中结合他人经验罗列以下几点课堂中如何运用惩罚艺术。

一、惩罚目的是让学生最终经过努力“避免”惩罚,而不是让学生不断地去“体验”惩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某些学生的操作速度较慢,其中的原因较多,如上课时不认真听课,思想不集中,没有及时领会老师教学的内容,也有部分同学确实在动手操作方面不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尽力了,但还是很难达到老师的标准,更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懒惰心理,认为自己已经会了就不愿操作。这类情况的出现原因林林总总,比较多的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总是统一对待,训斥一顿,惩罚学生做这做那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特别是操作速度较慢的同学。那么怎样取其长补其短呢?我们不妨利用别样的惩罚来帮助学生避免惩罚。我是这样操作的:明确惩罚目的,分清被惩罚学生类别,让懒惰的教走神的,让走神的管懒惰的,让慢的学快的,让快的指导不会的。所以在我的教学课堂中,每5个人为一组,其中个个学生表现不一。通过这样安排,能够让学生充分明确老师惩罚他们的目的,以避免让学生不断地去“体验”惩罚。

二、惩罚应尽可能及时,延时实施容易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惩罚必须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刻施行。如果惩罚和不良行为间隔的时间太长,行为者可能会对惩罚感到莫名其妙,认为老师不在意,继续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以点带面,影响整个教学秩序。所以,教育要及时,不翻旧帐,不算总帐。否则,就会失去惩罚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生这样一幕:当老师宣布下课后,个别学生蜂拥而至,没有按照机房使用规则,正确的摆放好鼠标、键盘及凳子。所以我要求那些学生回到座位上,等其他同学出去后,叫他们摆好自己使用的东西,并检查其他同学的摆放位置,并布置任务,惩罚他们定期到机房打扫卫生,特别是相关硬件的摆放位置及干净程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惩罚后,那些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都能正确遵守机房的使用规则。

三、惩罚应注意爱和尊重,态度和蔼与满怀深情者来实施效果更佳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尊重,而不是去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态度和蔼,满怀真情的实施惩罚效果最佳,同样的错误,行为者最亲密的人或最尊敬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行为者往往心悦诚服。而其他人若对其批评就有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师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那是恨铁不成钢。为什么老师惩罚学生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家长的认可支持呢?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使用惩罚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尊严呢?是否真正的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是否真正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中实施惩罚呢?是否真正出于教师的爱心呢?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心灵无法沟通,惩罚法是不可使用的。

有效的惩罚,往往使学生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因此受益匪浅。而粗暴的惩罚,往往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产生逆反心理。惩罚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花朵。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惩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科学的惩罚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懂得规则。

四、惩罚应换位考虑,变惩罚为激励,让惩罚服务教学

惩罚者与被惩罚者是对立的关系,在实施具体的惩罚过程中,许多老师不能很好的面对被惩罚对象,忘却了面对你的是一群充满稚气的孩子,更是忘记了他们这段时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惩罚中,换位思考尤为重要。你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感受老师惩罚的利弊。这样的惩罚你能不能接受或乐意接受。在学生觉得你的惩罚我“喜欢”,那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曾碰到这样一堂课: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因为分组讨论,其中一组特别激烈,我过去发现他们讨论的内容其实是“QQ”,我当时很气愤,但还是压制了激动。我想尝试另类的惩罚艺术。所以没有批评他们,接着问全班同学怎样处置这5个同学,全班鸦雀无声,其中的一个回答“组建QQ群,把您也加进来……让张斌(讨论QQ那组组长)负责,老师在课外帮助我们解答问题……”,这正合我意。我的最终宣布让全班高声欢呼,在后续的生活中,我的决策得到肯定,同学们在QQ群中都非常积极,畅所欲言,有针对性地探讨一个问题,也有发表自己对某节课的看法,更让我欣慰的是以前不敢在课堂中提问的学生都能和我交流。要求我解答问题,使我着实成了他们的课外老师。特别说明的是,在课堂中再也没有出现刚才的一幕。

同样是惩罚,甜甜的惩罚是善意的惩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惩罚中包含着惩罚者对被惩罚者的一种爱!当学生意识到“爱”这个字眼时,他会欣然接受你的惩罚并改正错误。试着使用甜甜的惩罚吧,它体现着惩罚者的高尚和大度,显示了惩罚者的修养与宽容、胸襟与情怀。若能如此,惩罚对被惩罚者来说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五、惩罚务必与说理相结合,这一点尤为重要

学生能够接受你的惩罚,最终取决于你是否能够说服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这点,以自己强制的观点去驯服学生,是学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惩罚中说理尤为重要,以理服人,天经地义。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了其中道理,他们才能屈服。

总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有法但无定法,但要注重其科学性、有效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学会理解、接纳、欣赏、宽容学生的错误,并能够正确认识惩罚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有艺术的运用惩罚,努力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错误的勇气和提高社会责任感,使自己在惩罚中规范不良的行为。这样,惩罚教育就一定能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这样的惩罚教育才是有人情味的、科学的、有效的、有意义的教育。

篇9:欣赏别人的缺点也是一种境界

在网上,看到关于饮食常识的新闻:我们经常吃并且喜欢吃的土豆烧牛肉: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的浓度不同,就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知道这个消息,赶紧告诉家人,以后千万别做土豆烧牛肉这道菜,得改,改成土豆烧猪肉。

妈妈就笑,其实,很多东西,大家都知道有缺点,但并不一定遵照执行呀,就拿这土豆烧牛肉来说吧,做法简单,口味纯正,想想,大冬天,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一道菜,吃得喷香,吃得余味无穷,谁说不是一种快乐呢?

父亲说,其实,待人处世也是一样,适当欣赏别人缺点也是一种境界。

瞧你,整天爱憎分明的样子,跟你对路子的人,就亲得跟自家兄弟姐妹一样,看到不顺眼的,连接触都免了,这样其实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生活中,哪有完美的搭配,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如生活中也不可能所有营养搭配都到极至的菜系一样。

接受缺点,适当知觉缺点,你会发现,你的感觉与最初的判断完全不同。

忽然想起,一次,乡下一位亲戚来家做客,家人热情款待,只是席间,瞧他吃饭的样子,嘴巴里老是发出很大的声响,当时我心里就想,这人怎么这么没教养。

客人走后,跟父亲说起人家吃饭的样子,父亲说,乡下人,哪有这样那样的约束,心里坦荡荡的,吃饭发出声音,是想告诉我们,主人做的饭菜十分合口,他吃得舒心,吃得香呀。

我和父亲,对同一个人的看法,竟然就截然两样。

也有时,母亲总会穿着居家服上街买菜,我会对母亲说,这样出门,人家看着多邋遢,总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才好。

母亲是位居家女人,只知道围着家转,围着锅台转,除非走亲访友,和父亲一起出席一些宴会,把自己收拾得华丽无比,而平时,总说,给谁看呀,换来换去,多麻烦,居家过日子,还是舒适些好。

心里也会觉得母亲太随意,可是,当放暑假在家的日子,自己也整天穿着居家服,偶尔出门买菜,也会这样穿着居家服出门,不露不透,体贴舒适,其实,那些看似不养眼的服装,穿着穿着,也穿出一派平和宁静,仿佛日子永远就在这样祥和宁静中度过。

生活中,我们也常会看到这样或者那样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也会因此而产生排斥情绪,比如有些人把自己弄得很忙碌,好像天下少了他就不行,觉得这样的人太自以为是,但回过头想,正因为他是热情的,他是友好的,他的忙碌,他认为别人会需要他的帮助,其实也来源于一颗善意的心。

也有的,碎嘴得很,张长李短,说东道西。让人觉得太婆婆妈妈,可是,回过头来,看看,她没话找话,她唠叨成性,她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心都操碎了,嘴都要磨破了,到头来,别人烦,她自己却浑然不觉,那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之心使其活得有味。和这样的人学习,没准哪一天,也会练出一副好口才来。

是的,适当欣赏别人的缺点也是一种境界,这会使人心胸更加开阔,态度更加谦逊,人品更加敦厚,做人更加自然。

上一篇:潍坊歌尔实习报告下一篇:安全行车七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