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2024-04-29

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通用9篇)

篇1: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项目工程

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建二局第三建 筑

2018年5月

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一、制定目的:

为规范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根据《成都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工程内的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适用本制度。本制度所称的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施工现场作业的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主要包括:工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履带吊车、压路机、平地机、沥青摊铺机、旋挖机、内燃桩工机械等)、材料装卸机械等。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部门为**,**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员。

四、防治原则:

本工程区域内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坚持源头治理和防控结合、分类管理、排污担责的原则。

五、准入制度:

进入本工程区域内的非道移动机械应符合成都市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在用重型柴油车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超标工程机械一律禁止禁入施工现场开展作业。

六、标志和登记管理制度:

进入本工程区域内的非道移动机械需向市环境主管部门登记报送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相关信息,必须取得市环境主管部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标志应粘贴于显著位置。

七、机械用油管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油品参照成都市执行的机动车油品标准执行,不得低于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使用人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并留存进货凭证和建立用油台账,提供进货凭证和用油台账到项目部留存备查。

八、施工单位职责:

1、制定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建立进入施工现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台账。

2、施工单位对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提供的机械负监督、检查职责。

3、对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检查核实,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取得排放标志。

4、督促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过程中尾气排放符合排放标准。

5、督促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从正规渠道购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并留存进货凭证和建立台账。

6、定期对本工程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标志和用油来源的检查,可对未取得排放标准和用油不可查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退场

处理。

九、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职责:

1、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负总责,安排专人队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管理。

2、应安排专人负责配合项目部机械管理人员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提供进入本工程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相关信息,共同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

3、确保进入本工程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已取得市环境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放标志。

4、购买油品要向施工单位报送进货单位的成品油批发(零售)许可证及进货数量,并安排专人负责用油和储存登记管理,有相应的出入库记录。

5、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过程中尾气排放符合排放标准。

6、非道路移动机械产权单位(个人)从正规渠道购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并留存进货凭证。

7、接受施工单位对所属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标志和用油来源进行检查。

十、处罚制度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施工单位主管人员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单位)依法责令改正并予以处罚:

1、拒绝接受排气污染监督检查的,对使用人(单位)处2000元

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2、未备案登记或使用与备案不符的,对使用人(单位)处每台次1万元以下罚款;

3、不按排放标志管理规定作业或在禁止区内作业的,对其使用人(单位)处每台次5000元以下罚款;

4、擅自拆除、闲置、更改、租借、破坏、伪造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子标签、电子围栏、排气监控等监管设备的,对其所有人或使用人(单位)处每台次5000元以下罚款;

5、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或者擅自拆除、闲置、更改、租借、毁坏破坏排气污染控制装置,处5000元罚款。

6、拒绝向施工单位提供油品进货凭证和供油单位成品油批发(零售)许可证的,对使用人(单位)处2000罚款;

7、使用排放超标、无排放标志、不合格油品的,对其所有人或使用人(单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退场;

8、被市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处罚的,施工单位可对其进行双倍处罚。

***********项目部

2018年05月10日

篇2: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由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很明确的规定(见附1),同时考虑到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以汽油或者柴油为燃料的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打桩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农业等生产建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将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现状

(一)相关政策依据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之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等标准文件和技术指导文件,非道路移动机械能管理依据和技术标准日趋完善。

(二)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建筑行业,包含有推土机、打桩机、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叉车、联合收割机等。在我市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多为工程类非道路移动机械,据统计,我市现有建筑工地共1418个,经过计算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约有**台。目前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基础数据和使用状况掌握不充分,无法实行有效监管。

二、适用范围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排气污染防治管理范围。

之所以将各县,尤其是农村地区非道路移动机械亦纳入管理范围,主要目的是对大气污染从严管理,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具有流动性、大气污染物具有扩散性,这种流动性跨越了县、区和城市、农村;二是目前国家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从严管理已有新的规定;三是目前我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县区同步开展的。

三、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

我国部分城市已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为借鉴先进城市的治理经验,我们对先进城市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5年6月1日,香港环保署颁布《空气污染管制(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规例》,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须符合法定废气排放标准,任何出售或出租在香港使用的机械须获环保署的核准或豁免,并贴上由环保署发出的标签,才可以于指定活动或指明地点使用。这一规定不但对出售和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从标准上进行了规定,还对使用地点进行严格限制。

(二)成都市

1.通过立法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体系 2017年9月30日,《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将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辖范围,明确了市环保、公安、交通运输、质监、建设、城管、水务、农业、林业、商务、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办法》还规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及油品监管标准,建立了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备案、排放标志管理、排放监管制度,赋予市人民政府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区域的权力。

2.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017年12月,成都市下发了《成都市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防治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工作。

3.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

2018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下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通告》,规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类型及禁止使用的区域。

(三)北京市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从申报制度、排放标准要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鼓励淘汰高排放机械等方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销售和使用进行了规定。2017年1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市部分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四)上海市

1.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工作

2015年,上海市环保局下发《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本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申报登记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区域环保局联合辖区内各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主管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存量、产权单位、大气污染物排放、燃油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排放源清单。

2.指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6年,上海市出台《2016年本市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由市环保局、城建委、交通委、农委、质监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体制,负责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共享数据库、普通柴油质量升级、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执法、重点机械尾气排放达标治理等工作。

3.制定并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地方标准

2016年7月1日,上海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DB31/981-2016)通过审批并开始实施,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

(五)南京市

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南京市范围内重点对市政工程机械持有(使用)单位及个人、工程机械设备销售单位全面开展申报登记工作,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机械型号、排放标准、使用单位和油品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为非道路移动机械建立管理台账。发布《2018年南京市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

四、拟采取的监管措施

为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我们建议:

(一)建立管理机制,收集基础数据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较多的建设、城市管理、水利、林业、园林、农业等领域,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方式,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以形成合力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行有效监管。同时对我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收集基础数据,建立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建立备案登记制度,规范使用秩序

建立并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登记制度,要求新增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在购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区县的对应行业主管部门报送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相关信息,为不断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构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提供数据支持。

(三)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工作 市质监局、环保局根据《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第四阶段)》(GB 20891-2014),定期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执法检查工作,对超标排放的机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工作中积极配合。

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明确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理范围。其中:

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五十二条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六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本法规定,进口、销售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篇3: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迫在眉睫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限值,机动车

随着油品质量升级 (由国I到国V) 、机动车排放标准提高和黄标车淘汰力度的加强, 我国道路车辆排放控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机动车减排的空间已经逐渐收窄, 需要进一步拓展减排范围, 挖掘更大的潜力。非道路移动机械近年来成为减排的热点。据百度词条, 非道路移动机械 (non-roadmobile machinery) 是指用于非道路上的机械, 即: (1) 自驱动或具有双重功能:既能自驱动又能进行其它功能操作的机械; (2) 不能自驱动, 但被设计成能够从一个地方移动或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机械。例如:工业钻探设备、工程机械 (包括装载机, 推土机, 压路机, 沥青摊铺机, 非公路用卡车, 挖掘机等) 、农业机械 (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 、林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叉车、雪犁装备、机场地勤设备等。由于非道路移动机械 (在我国传统上称为“通机”) 生产类型多、应用范围广、保有量大、污染排放无控制, 其所排放的污染物权重日益加大, 减排地位日益凸显。

1 全国机动车减排情况

随着“十一五”期间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大幅度削减, 氮氧化物日渐成为空气污染的“祸首”, 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十二五”期间, 环保部将机动车纳入减排范围, 要求在2015年前全面淘汰黄标车, 并使新车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计到2015年, 全国将实现车用汽油、柴油的“无硫化”。一辆黄标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四汽车, 全国黄标车的数量约占机动车总量的17%, 污染物排放却占了50%以上。2000年以来, 全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新生产汽车的单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90%以上, 环保技术水平跨越了欧洲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1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是比2000年增加了2倍, 污染物排放量仅增长了30%。2012年全国共淘汰黄标车132万辆, 合计减排各类污染物达到95万吨。

2 通机领域污染严重

据统计, 2006年我国通机产量达到1000万台, 估算2010年总数将达到2000万台, 就算只有10%用于内销, 其总量也不可小觑。针对通机领域污染严重状况, 2010年12月30日,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首次发布《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中国第一、二阶段) 》 (GB 26133—2010) , 并于2011年3月1日实施。据专家测算, 执行通机排放第Ⅱ阶段限值后这些内销的通机碳氢和氮氧化物年削减量将达到2648吨, 相当于150万辆国Ⅳ标准的轻型汽油车每年各少跑1万公里路程所减少的碳氢和氮氧化物排放量, 减排效果非常显著。

通机领域的污染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3年9月份,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3]37号) 就明确要求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但是, 由于我国对通机领域的污染控制起步晚,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 仅北京理工大学葛蕴珊教授等做过一些工程机械污染排放方面的测试研究。在江苏省内, 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一个空白。通机领域作为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存在类型不明、底数不清、措施缺乏的三无状态。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3]37号) 的要求,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3 施工机械是通机领域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

由于通机领域类型多、范围广、涉及部门庞杂, 全面开展研究难度很大, 也不现实。当前, 城镇化作为稳增长、促内需的一个重要举措, 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据专家预测, 即将发布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将能拉动40万亿元投资。中国城镇化水平将从现在的51%上升到2030年的70%, 新增城市人口2.8亿。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将带动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 导致施工机械的大范围使用。有关资料显示, 2013年北京市工地开复工面积超过2亿m2, 在用施工机械超过10万台, 10万台机械每年要消耗几十万吨柴油, 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严重影响了北京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2013年, 全国在建房屋面积大约有54~55亿平方米, 按照北京数据计算, 在用施工机械超过270万台, 每年消耗的柴油将达到上千万吨, 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由此可见, 施工机械无论从使用数量、活动水平、集中程度来说均是通机领域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 也是当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迫切需要控制的对象。目前, 全国仅北京市实施了严格非道路用动力机械排放管理, 发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 (DBl1, 185—2013) 《非道路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 加大了在用非道路机械排放执法力度, 对于冒黑烟的机械严格按《大气法实施办法》规定处罚, 禁止租赁、使用排放超标的机械, 并对排放污染严重的逐步淘汰。

4 结语

篇4: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摘 要:由于欧日和北美地区2010年10月1日开始执行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IIIB阶段标准,2013年10月1日开始执行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Ⅳ阶段标准,为满足欧日和北美地区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IIIB阶段要求,开发设计一种轮式装载机,在原满足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IIIA阶段机型基础上进行动力系统升级。

关键词:装载机;燃油箱;柴油机系统;进排气系统;散热系统

中图分类号:TK4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0-0021-0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排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保护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先后制定了其汽车排放法规,并形成了三大排放体系,同时对非道路行走机械用发动机制定相应排放法规及实施年限,并提出了环保与节能全新概念。IIIB机型是在原满足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IIIA阶段机型基础上进行动力系统升级,在此分四部分介绍满足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IIIB阶段装载机动力系统设计,主要动力系统参数如下:

柴油箱:额定容积280 L;

柴油机:排量6.7 L,最大功率149 kW;

进排气系统:进气量大于1 000 CFM,过滤精度大于99%;

散热系统:水散热功率140 kW,空空中冷散热功率35 kW,液压油散热功率30 kW,变矩器油散热功率80 kW。

1 柴油箱设计

1.1 安装形式

柴油箱采用后置安装,具体安装在后车架尾部,平衡重的前方,此种装配方式方便拆装、有利于维修和保养,在平衡重的保护下柴油箱也不易被撞击。

1.2 装配形式

柴油箱装配采用减振垫,相对直接用螺纹连接装配的方式,有减小柴油箱振动和降低整机噪音的优点,有效降低柴油箱箱体开焊和安装螺栓脱落事故的反馈率。但是,此种安装方式柴油箱与车架是绝缘连接,所以要考虑在柴油箱上加接地点。

1.3 容 积

柴油箱设计留有5%的膨胀空间,防止加油时外溢。柴油箱额定容积280 L,可满足10 h以上的全负荷工作。由于IV阶段柴油机使用柴油要求含硫量<15 PPM,所以设计时考虑在加油口注明柴油使用条件,防止误加其它品质柴油造成柴油机系统故障。

2 柴油机系统设计

2.1 发动机选型

采用康明斯IIIB阶段柴油机,与IIIA阶段的柴油机主要区别在于IIIB阶段采用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提高柴油机进气量,用时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降低一氧化碳和固体颗粒物排放量。由于EGR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发动机冷却液把发动机排出气体中一部分气体冷却后再次进入进气端,导致柴油机冷却散热功率增加30%~40%,给散热系统设计增加了难度。

2.2 功率曲线配置

IIIB阶段的柴油机可以实现一机配置多条功率曲线,即强力模式,标准模式和经济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功率曲线。散热系统能力按照强力模式设计,可以覆盖其它两种模式。

2.3 柴油机安装改进

本设计对柴油机安装进行了改进,原IIIA机型柴油机安装支座距离柴油机振动中心线偏远,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位移;减振垫上下采用平垫结构压紧,不能有效控制前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IIIB机型柴油机安装支座距离柴油机振动中心线距离小,减小振动位移。减振垫上下采用碗状垫结构压紧,有效控制前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进排气系统设计

3.1 进气系统设计

进气系统采用三级过滤方式,具体为特博空气预滤器+康明斯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机构如图2所示。

3.2 空气滤清器安装

空气滤清器安装,左右方向偏角不可超过30 ?觷,上下偏角不可超过60 ?觷,具体如图3所示。

3.3 排气系统设计

排气系统采用DPF尾气处理器来满足IIIB阶段排放法规,由于DPF集成了消音器,所以无需再加装消音器。DPF机体表面温度较高,发动机罩内热辐射会很大,所以在空滤与DPF之间加装隔热支板,排气连接管加装隔热保护罩。与DPF控制单元连接的线束要求耐温150 ?觷以上,排气温度高达800 ?觷,设计排气管位置尽量偏远离驾驶室和散热系统进风口。

3.4 尾气处理器安装

DPF尾气处理器安装要求进出口不能互换,机体安装偏角不超过6 ?觷,安装不能采用减振垫连接方式,必须是硬性连接。DPF不能包裹隔热材料。

3.5 排气尾管安装

此系统对排气连接管的要求很高,要求每处泄漏量不能大于0.5 CFM,总泄露量不能大于1.0 CFM,并且要保证在8 000 h以内必须不出现漏气等质量问题。

为排出发动机罩内热空气和降低排气温度,排气尾管采用双层过渡管方式。此方法可以通过两个过渡管直径不同和嵌入长度来制造压力差,从而吸出发动机罩内部分热空气,同时也可以延缓排气时间,降低排气温度。根据整机的振动频率设计排气尾管的高度和直径、过渡管的直径和嵌入长度。本次IIIB机型装载机过渡管直径是排气尾管直径的1/2,过渡管长度是排气尾管总长的1/2,经实验证明,可以降低整机机外噪音0.5 dB,降低整机机内噪音0.5 dB。

4 散热系统设计

4.1 散热器平衡温度

通过对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分配情况,计算出发动机的冷却水散热器、空空中冷散热器,变矩器油散热器及液压油散热器所需要散热能量,并根据散热系统中各介质所要求的热平衡温度的对各个散热器进行布置,各散热器要求的平衡温度,见表1。

因此各散热器布置的原则:热平衡温度要求低,布置在散热风道前端的迎风面(温度低的端面),如图4所示。

该结构为:单层并联结构+后置吸风式风扇。

4.2 散热系统的设计要点

4.2.1 散热器的材料和布置、冷却形式选择、散热带形式选择

由于IIIB阶段柴油机的散热量要比同等功率IIIA阶段柴油机增大30%~40%,如果采用传统IIIA机型的散热器布置,散热器的迎风面积会增加很多,给整机布置带来困难,所以本次IIIB机型在设计时变矩器油散热器采用水冷的方式,其它散热器延用风冷方式。除变矩器油散热器采用不锈钢材质,其它的散热器均采用宽片距(片距为3 mm)翅片式铝质集成式散热器,将空空中冷器、水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并列位于以一层,风扇布置在后侧,并可以旋转打开,方便清洗翅片表面的粉尘和杂物。变矩器油散热器安装在柴油箱上表面,安装面为倾斜布置,方便变矩器油散热器拆装和维修。

4.2.2 隔热板的作用

隔热板布置在发动机舱与散热系统之间,将冷空气侧和热空气侧隔开,主要目的将发动机热辐射和热气流阻隔,确保从发动机罩透风栅进入气流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隔板上部和左右两侧都是倾斜角度设计,起到导风作用,确保进风顺畅,同时在隔热板上粘贴吸引材料可以降低机外辐射噪音。

4.2.3 布置形式

采用温控马达驱动风扇形式,布置灵活,其可以布置在散热器的后部,也可以布置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IIIA机型的风扇布置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从发动机罩左右两侧排风,排风角度大,造成部分热空气回流,散热效果降低,且风扇侧散热器不易维护清理。

所以本次IIIB机型考虑到散热器布置和维护维修的方便性把风扇布置在散热器的后部,液压马达为温控式单向作业马达,马达旋转主要是用于驱动风扇给系统散热,其转速会随着各个散热器监控温度变化而变化,即系统温度升高(降低)时,马达转速就会升高(降低),这样既可以延长液压泵和马达的寿命,又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整机噪音,同时还能够容易实现通过调整工作压力,进而提高风扇转速,提高风量,来解决高温地区散热系统过热问题。

液压马达驱动风扇控制策略是通过反比例电磁阀来控制液压马达压力来实现风扇转速变化,本次IIIB机型水散热器的温度设定范围是76~88 ℃,即当水散热器中介质温度低于76 ℃时风扇静止不动,当水散热器中介质温度在76~88 ℃时,风扇转速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给马达的电信号在零到设定的最高转速之间自动调节,当水散热器中介质温度高于88 ℃时风扇达到设定最高转速。

5 结 语

满足非道路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IIIB阶段在欧美已经执行,攻克IIIB阶段机型装载机动力系统设计在排气系统和散热系统的设计难点是关键,因下一排放阶段IV阶段机型,除在尾气处理环节增加尿素还原系统,其它动力系统技术与IIIB阶段相同,所以IIIB机型的成功开发为下一排放阶段IV阶段机型设计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2年应用以上动力系统升级设计的IIIB机型产品已经发布,并销售到欧盟地区,产品适应性,特别是散热能力,经过市场验证可满足用户使用工况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玫,周海亭,陈光冶,等.机械振动与噪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博强,袁修干,李敏.板翅式湿热交换器动态数学模型研究[J].航空学报,1995,(2).

[3] 张毅,俞小莉,陆国栋,等.装载机散热系统过热现象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6,(7).

[4] 潘仲麟.噪声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5: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2020年x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

(2020年1月11日x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防治。

第三条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坚持源头防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协同、共同防治的原则。

本省统筹油、路、车治理。推进油气质量升级,加强燃料及附属品管理,实施油气回收治理;推进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优化道路设置和运输结构;建立健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推广新能源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能力。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发展改革等部门,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包含基础数据、定期排放检验、监督抽测、超标处罚、维修治理等信息在内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时更新。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纳入日常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展相关公益宣传。

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机动车,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

第八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进行举报。查证属实的,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并对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章

预防和控制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采取财政、政府采购、通行便利等措施,推动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鼓励用于保障城市运行的车辆、大型场站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逐步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十条

省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本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推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第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并及时公布。

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内,鼓励优先使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鼓励工程机械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并改善交通管理,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道路规划,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制定重型柴油车绕行方案,划定绕行路线,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高速公路使用效率,推进货运铁路建设,鼓励和支持利用铁路运输资源,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等大宗货物运输优先采用铁路货物运输方式,鼓励海铁联运,提升港口运输服务能力。

第十四条

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企业应当配合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工作。

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生产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或者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排放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在本省生产、销售的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气车应当按照规定安装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转入业务时,对不符合本省执行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登记、转入手续。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导监督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核实、排放污染物检测、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核查、污染控制装置、车载诊断系统和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检查等。

第十六条

在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保证污染控制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污染控制装置;排放大气污染物超标或者车载诊断系统报警后应当及时维修。

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干扰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的功能;不得删除、修改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

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向在用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添加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的,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七条

在本省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应当符合相关标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料。鼓励推广使用优质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影响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气体排放的燃料、氮氧化物还原剂、油品清净剂等有关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市场监督管理、发展改革、商务、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依法取缔非法加油站(点)、非法油罐车、非法炼油厂。

第十八条

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传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数据。

第十九条

倡导环保驾驶,鼓励机动车使用人在不影响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

第三章

使用、检验和维护

第二十条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二十一条

在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通过现场检测、在线监控、摄像拍照、遥感监测、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方式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遥感监测等相关技术研发,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监督抽测科技水平。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监督抽测不合格的,当场向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出具维修复检催告单。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收到维修复检催告单十个工作日内,应当自行选择有资质的维修单位维修,直至复检合格,并将复检结果报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抽测应当快捷、便民,当场明示抽测结果,不得收取费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抽测不合格车辆信息。

第二十二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确定重点用车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重点用车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重型柴油车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和环保达标保障体系,确保本单位车辆符合相关排放标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重点用车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重点用车单位重型柴油车环保达标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信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不得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二十四条

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定期排放检验,检验周期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一致。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第二十五条

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不合格或者监督抽测不合格应当及时维修,并按照要求进行复检。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对复检合格的机动车出具检验报告。

在用机动车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应当强制报废。

外埠车辆在本省有不符合相关排放标准记录的,应当经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入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行驶。

第二十六条

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涉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选择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单位,不得推销或者指定使用排放污染治理的产品,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排放检验经营和维修经营。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接受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排放检验设备、计量器具,配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专业检验技术人员;

(二)公开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排放限值、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

(三)按照国家及本省规定的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检验,出具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码的排放检验报告,不得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四)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上传排放检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其他相关管理数据和资料;

(五)建立排放检验档案,按照相关规定期限保存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历史检验视频;

(六)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排放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维修业务。

第二十八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通过现场检查、网络监控等方式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排放检验行为的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共享机动车排放检验、排放达标维修、维修复检等数据信息。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纳入对车辆营运、机动车维修的监督管理内容。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具有机动车排放维修治理能力且实现联网监管的维修单位名录。

第三十条

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维修,使维修后的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质量保证;

(二)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维修车辆的机动车号牌、车辆识别代号、排放达标维修项目等信息,记录并备份维修情况;

(三)建立完整的维修档案,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

机动车所有人不得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机动车维修单位不得提供该类维修服务。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机动车维修单位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不得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经济补偿等鼓励措施,逐步推进重型柴油车提前淘汰。

鼓励对具备治理条件的重型柴油车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并安装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等。

第三十二条

本省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检测合格后进行信息编码登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平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督促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对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在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信息编码登记。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使用在本省进行信息编码登记且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出施工现场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记录。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逐步通过电子标签、电子围栏、实时排放监控装置等手段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章

区域协同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北京市、天津市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要求开展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数据共享机制,将执行标准、排放监测、违法情况等信息共享,推动建立京津冀排放超标车辆信息平台,实现对排放超标车辆的协同监管。

第三十六条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探索建立新车抽检抽查协同机制,可以协同对新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和使用统一登记管理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与北京市、天津市相关部门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合作,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区域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水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本省生产、销售的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气车未按照规定安装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每辆车五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污染控制装置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用重型柴油车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干扰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的功能或者删除、修改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每辆车五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重点用车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建立重型柴油车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和环保达标保障体系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约谈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约谈情况向社会公开;逾期不改正的,将该重点用车单位列为生态环境信用黑名单。

违反本条例规定,重点用车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本单位注册车辆二十辆以上,在一个自然年内经排放检验不合格的车辆数量超过注册车辆数量百分之十的;

(二)本单位注册的同一辆车因不符合排放标准在一个自然年内受到罚款处罚五次以上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公开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排放限值等内容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建立机动车排放检验档案,或者未保存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历史检验视频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或者未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上传排放检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其他相关管理数据和资料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按照国家及本省规定的排放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检验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放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维修业务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维修单位未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网的,或者未报送车辆排放维修治理信息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五千元的罚款;对机动车维修单位处每辆车五千元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维修单位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或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或者非道路移动机械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或者擅自拆除、闲置、改装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装置的,由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五千元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的相关违法行为以及行政处罚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本条例所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

第五十三条

篇6: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非道路移动源方面)

市:

检查日期: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现场工程机械数量 机械名称 数量(台)

型号规格 编号 挖掘机

平地机

装载机

推土机

压路机

摊铺机

泵车

运输车

其他机械

油品购买情况(有打√,无打×)

油品名称 台账发票 出厂合格证 检验报告 其他

存在问题

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监理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存在问题

篇7: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暂行)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局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本制度所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指用于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移动硬盘、软盘、优盘、光盘、磁带、存储卡等存储介质。本制度所称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指局内除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之外的所有移动存储介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由我局统一购置,做出统一的密级标识,统一编号,登记后配发到各部门使用。局内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范围应有严格的限制,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局内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确因工作需要带出办公场所的,应首先向局办公室申请,申请批准后,方可带出,并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局内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存储涉密信息,严禁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我局内部相互借用或复制,应首先向

局办公室申请,申请批准后,方可借用或复制,并且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第九条 非涉密信息如需导入局内涉密计算机,可采用设置“中间

机”的方法,“中间机”应单机使用,其非涉密信息经查杀病毒后方可导入涉密计算机,也可以采取刻录光盘后导入的方法。

第十条 局内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需要维修或恢复其存储数据的,必

须在局信息中心进行,并由使用部门派专人负责送取;无法修复,需要报废的,应按本制度第十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局内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首先向局办公室申请,申请批准后,由局信息中心进行信息清除处理。

第十二条 局内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需要报废的,应经局办公室登记备

案后,送区保密局统一销毁。

第十三条 我局工作人员如违反本制度,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依

法进行处理;对泄露国家秘密的局内工作人员,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解释,自下

发之日起施行。

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篇8: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制度

1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难点分析

1.1对排放标准的规章不健全

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问题, 虽然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规章当中无一例外的没有明确规定污染物排放量的限定值, 这就造成了相关执法人员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问题上, 没有详细的标准作为执法的依据, 从而导致了治理难的问题。

1.2管理制度的不规范

在当前, 我国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问题仍处于初期阶段, 机制尚且不成熟, 相关部门在对其管理上, 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虽然在对其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要求,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此外,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这就造成了虽然有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但是在执行过程当中, 因为管理人员责任感的缺失和相关规定的笼统化, 导致管理人员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上的检测和管理疏松, 甚至是不作为的现象。

1.3污染物排放量大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 近年来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的排放, 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当严重的程度。数据显示, 其污染物的排放, 已经占到了机械污染物排放量的50%以上。

1.4数据模糊难以统计

在当前的相关管理中, 因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交易活动属于市场自由交易活动, 没有专业的管理和监管部门, 这也就造成了其污染物排放检测无法有效进行、无法进行合理的监管控制, 从而导致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的排放量无法统计。而且因为其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等原因, 造成当前的数据统计失真, 与实际的污染排放量差异较大, 无法真正做到对其污染排放量进行真实的、有效的数据统计。

1.5应用缺乏规律性

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之所以难以治理,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 这些机械在使用过程当中, 具有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周期不固定等特点。很多时候其工作场所都是在远离人们视界之外的偏僻地方, 难以进行监管和检测。且其工作没有规律性, 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的防治策略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现象, 之所以难以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理, 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所以对其当前治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尽快的制定详细的、科学的、实用性高的相关规定。并对其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标准进行严格的、具体的规定, 以确保相关执法人员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时候, 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以法律手段为依据, 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2.2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 以科技创新的方式,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排放量进行科学化控制和减少。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治理, 加强管理制度只是其中的一个有效措施。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研发低污染的替代产品。这样才能对从根本上实现对其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2.3分清主次、重点治理

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流动性下、监管难等特点, 相关部门应该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 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数据统计, 从而达到得到真实可靠数据的目的。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整改、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2.4依靠管理手段、建立制约机制

对于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治理,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相关责任机制, 以责任制加强对其生产和销售上的管理。对其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明确制度、明确责任, 以实现对其有效管理。

2.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

根据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过程中没有规律的特点,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就其特点加大宣传力度, 以真实数据为依据, 对其污染严重性进行积极的宣传和讲解, 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从而达到对其有效的监督管理。

3结语

不难看出, 规范市场是对管理和控制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重要方式。从其生产、交易、和使用各个阶段对进行规范, 建立定期检测制度, 强化市场各个环节的责任制, 以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总之, 只有从多个方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其污染恶化的局面,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环保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东.浅谈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难点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05:132.

[2]张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现状及控制对策初探[J].科技视界, 2015, 29:242.

[3]丁洪春, 李忠照, 罗马吉.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法规与控制策略[J].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8, 01:44-45.

篇9:道路施工机械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均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机械才能完成,有些按施工工序连续作业,有些若干种、若干台施工机械联合作业。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机械的种类、型号、规格很多,各自又有独特的技术性能和作业范围。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氖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对工程施工机械进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是市政道路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必须首先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施工机械管理的主要依据和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的事项,探讨了道路施工机械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关键词:道路;施工机械;精细化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对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道路施工中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也随之提高,机械设备如何充分利用、高效管理也必然决定工程质量和效益,因此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维护保养以及视情维修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机械管理的主要依据

选择施工机械应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和工程现场情况的复杂程度为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的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建设机械化施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气候条件限制等。即使工程量不是很大的建设项目,也必须选用配备增压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施工机械。

二、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进度是组织机械施工的目标。要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采用机械化施工。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现场管理者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以便保证施工不受影响。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

1.机械组合的总体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求,为此,应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以便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2.机械组合中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避免机械的浪费,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3.要组织抢修小组,勤维护、勤保养,备有关键配件,随时随地排除故障,提高机械完好率,保证机械组合整体的正常运转,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三、道路施工机械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1.市政道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时,选择施工机械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的经济性。施工单价是工程施工机械经济性选择的基础,一项工程其直接工程费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构成,其中机械费占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一多,而机械费主要与施工机械的固定资产消耗及运行费用等因素有关。采用先进的大型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它可以分摊到较大的工程量当中,对建设项目的成本影响较小。因此在选择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机械时,不但要权衡工程量与机械费用的关系,还应考虑施工机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2)通用性和专用性互相兼顾。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通用性和专用性。通用施工机械机械功能多(如装载机)可以一机多用。专用施工机械生产率高、作业质量好(如压路机,沥青摊铺机),因此某些作业量较大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选择专业性强的施工机械较为合理。

2.机械化施工的工序与机械管理。工程质量是各工序中做出来的,而工程的造价是在各工序中所发生的,同时工期因为可以通过按时期确保动工至竣工为工序系列以及管理作业的进度来维持,所以工序管理对施工管理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管理手段。机械化施工管理过程中除工序管理外,还有对机械本身的管理。与机械有关的经费包括机械设备费、运转费和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费,它们随机械的利用管理以及保养管理的优劣而有相当幅度的增减。无论筑路机械和设备多么优良,如果管理不当,就达不到预期机械化效果,从而对工程费的影响很大。施工时,正确地掌握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妥善地保留机械操作记录,对记录进行整理和统计作出理论分析,才能总结出机械管理的科学方法。机械管理工作中,机械的管(机械部门内部的各项管理)、用(施工现场机械的合理运用)、养(机械的各级保养)、修(机械的各级维修)、供(油料、备件等机械耗材的供应)等每一项工作都十分重要,我们都应做好计划,进行统筹安排。

3.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施工机械的维护。在工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机型复杂,部分特种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的技术含量起点高。机械管理部门应针对各种设备的机械原理、生产流程和性能特点分别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并要求驾操员严格规范运作,规范施工,这些都是施工机械养护的基础。其次,在机械设备的正常保养和一般故障排除中都要运用到各种辅助材料和配件,所以在前期准备时,就应该建立专用的配件仓库,按需配置配件,合理库存;建立严格的配件领用制度,按规定办理出库手续,严把配件采购关,提高配件的采购质量。再次,对于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机械要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聯系,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就是在施工中不断提高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还需要对机械操作、维修员加强管理,加强对机械的使用管理,操作员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械,维修工必须熟练掌握机械的操作使用及保养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机械运转的灵活、畅顺。

4.设备安全使用,杜绝安全事故。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还涉及诸多社会问题。因此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责,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1)日常设备进场进行基本验收,确保设备符合施工要求;大型起重设备进场严格把关,四证齐全方可进场,安装拆卸一定要有专业资格,持证上岗。

(2)对所有进场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保养维护,包括三滤检查、加润滑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立即组织维修。

(3)定机、定人、定责任。人机固定,责任明确,有利于增强定机人员的责任心及爱机心理,有利于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况,有利于落实奖惩制度。每台机械设备,除了有安全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书所说明的要点外,往往还有其独特的使用特点,人机固定原则,有利于操作人员熟悉本机的这些特点,这对于发挥机械效率,预防和排除机械故障,避免事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定机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的目的。

机械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单位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仅要为机械设备制定综合性管理制度,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技能的培训,促进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权.施工设备租赁市场化探析[J].市政技术,2011(2)

[2]王佳楠.市政道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

[3]严洪,侯黎明.跨海大桥建设催生海上桥梁专用施工设备产业[J].工程机械,2010(3)

上一篇:老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下一篇:关于小学生周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