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管理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道路运输管理范文

道路运输管理研究

更新时间 2011-10-17 14:09:01 点击数

44

分享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道路运输 管理 问题 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

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3]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马天山等.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7.

第二篇:道路运输管理规范-汽车租赁管理部分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汽车租赁管理部分)

修订稿V2.0

出租汽车、城市轨道、汽车租赁修订组

二〇一二年七月

第一节 汽车租赁经营许可

一、汽车租赁经营许可事项及实施主体

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汽车租赁经营许可。

二、汽车租赁经营许可条件

申请从事经营汽车租赁业务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停车场地;

(二)自有达到一级技术等级车辆不少于50辆,车辆行驶证件齐全有效,其中客车应当为9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三)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汽车租赁经营许可办理程序

(一)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申请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1.《汽车租赁经营申请表》; 2.企业章程文本;

3.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5.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车辆类型、品牌型号);若拟投入车辆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技

1 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

6.己聘用或者拟聘用管理人员情况表; 7.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8.与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二)申请材料形式审查及处置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以下审核: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当场补全或者更正,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注明日期且加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专用印章的《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2.申请材料齐全有效的,应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3.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权范围的,应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现场审查

对已受理的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人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所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实地查验。

(四)许可决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汽车租赁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汽车租赁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许可决定,2 出具《汽车租赁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明确许可事项。许可事项为经营范围、车辆数量及要求。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租赁车辆过剩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五)《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发放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并在《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上明确许可事项。

(六)配发《道路运输证》

汽车租赁经营者按照承诺书的要求投入车辆,符合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为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

(七)督促履行投入车辆承诺

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对被许可人已购置或者现有的车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配发《道路运输证》。

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履行拟投入车辆承诺,汽车租赁企业应当在取得《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180日内按照拟投入车辆承诺书的要求,投入租赁车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交的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等材料,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配发《道路运输证》。

3 3.汽车租赁经营者超过180日不按拟投入车辆承诺书要求投入租赁车辆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注销其经营许可,并收回《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及已配发的《道路运输证》。

四、汽车租赁经营许可事项变更备案

(一)备案办理程序

汽车租赁经营者变更法定代表人、名称、经营地址等许可事项,以及两个及以上汽车租赁经营者兼并、重组的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备案申请人提供备案材料,并对提供的材料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出具备案证明。变更相关许可事项重新换发《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并收回原证件。

(二)要求备案申请人提供的备案材料 1.法定代表人变更备案材料 (1)变更申请书;

(2)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报告(包括董事会决议、上级单位任免决定等);

(3)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4)《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2.名称变更备案材料 (1)变更申请书;

4 (2)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3)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4)所有车辆《道路运输证》; (5)《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3.经营地址变更备案材料 (1)变更申请书;

(2)需变更的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3)变更后与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4)《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4.汽车租赁经营者兼并、重组备案材料 (1)兼并、重组备案申请书;

(2)产权交易或股权变更证明材料复印件; (3)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章程文本; (4)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管理人员情况表; (5)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车辆清册;

(6)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7)兼并、重组后的与车辆数相适应的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8)兼并、重组后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9)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10)原《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五、注销汽车租赁经营许可

(一)注销办理程序

汽车租赁经营者注销汽车租赁经营许可的,应当在30日内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注销申请,并按要求提交材料,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对经营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注销,并收回原证件。

(二)要求提供的材料 1.注销申请书;

2.所有车辆《道路运输证》正副本; 3.《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6 第二节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管理

一、汽车租赁企业异地设立分支机构

(一)自有租赁车辆1000辆以上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在异地设置分支机构的,应当到设立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二)自有租赁车辆1000辆以下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设立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汽车租赁经营许可办理。

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材料

自有租赁车辆1000辆以上的汽车租赁经营者,向异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设置分支机构备案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要求该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供以下材料:

(一)汽车租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报告;

(二)上级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1000辆以上自有租赁车辆清册及证明(包括《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四)分支机构设立地的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权属证明或合法租用证明;

(五)分支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六)分支机构己聘用或者拟聘用管理人员情况表。

三、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备案办理程序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自接到汽车租赁经营者设立分支机构备

7 案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向该汽车租赁经营者原许可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实。

(二)经核实,申请人所提供的备案材料属实,且符合从事汽车租赁经营活动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进行备案,出具备案证明,向汽车租赁企业分支机构核发《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副本。函告汽车租赁企业原许可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三)经备案的分支机构需在设立地购置租赁车辆的,原备案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按照租赁车辆管理规范配发《道路运输证》。

四、其他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已制定区域机动车总量控制相关规定,实施租赁车辆数量调控措施的,设立分支机构备案管理规范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节 租赁车辆管理

一、租赁车辆技术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等有关技术标准和汽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租赁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租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租赁车辆异动

(一)新增租赁车辆 1.办理流程

(1)汽车租赁经营者需新增租赁车辆的,应到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材料。

(2)道路运输机构应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决定,并配发《道路运输证》。

(3)对不符合条件或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租赁车辆过剩的,作出不准予决定,并说明理由。

2.要求提供的材料 (1)新增租赁车辆申请报告 (2)机动车行驶证及其复印件;

(3)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 3.其他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已制定区域机动车总量控制相关规定,实施租赁车辆数量调控措施的,新增租赁车办理规定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

9 行制定。

(二)更新租赁车辆 1.办理流程

(1)汽车租赁经营者更新租赁车辆的,应在车辆更新后的10日内到原许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道路运输证》换证事项,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2)道路运输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决定,收回原《租赁车辆营运证》,换发《道路运输证》。

(3)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准予决定,并说明理由。 2.要求提供的材料 (1)更新租赁车辆申请报告 (2)机动车行驶证及其复印件;

(3)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及其复印件; (4)原《道路运输证》。

(三)租赁车辆过户 1.办理流程

(1)两个及以上汽车租赁经营者兼并、重组已在公安机关办理车辆过户的,已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申领《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的,应在10日内到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变更《道路运输证》相关事项。

(2)道路运输机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10 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决定,收回原《道路运输证》,换发《道路运输证》。

(3)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准予决定,并说明理由。 2.要求提供的材料 (1)租赁车辆过户申请报告

(2)《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3)需过户的租赁车辆清册、行驶证复印件及原《道路运输证》正副本。

三、租赁车辆档案管理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建立租赁车辆技术档案。

(二)租赁车辆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包括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及车辆照片、车辆投保证明;

2.主要部件更换情况;

3.修理和维护保养记录(含出厂合格证); 4.技术等级评定记录; 5.车辆变更记录; 6.行驶里程记录; 7.交通事故记录; 8.其他按规定要求归档的资料。

11 第四节 汽车租赁经营管理

一、汽车租赁市场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汽车租赁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规范经营行为。

(一)依法查处违反汽车租赁经营许可的行为。

(二)依法查处违反汽车租赁经营规范的行为。

(三)依法查处违反租赁车辆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汽车租赁门店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汽车租赁经营者按照规范设置门店,并加强日常管理。

汽车租赁门店设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汽车租赁门店应符合GB9672的规定。

(二)汽车租赁门店应有明显标识。

(三)汽车租赁门店内应公示服务项目、价目、租车手续、服务承诺和监督投诉等内容。

(四)车辆交接区域至少具备1个停车位面积。

三、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

(一)质量信誉考核时间

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每应当对汽车租赁企业实行质量信誉考核,考核周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 2月31日,考核工作应当在考核周期次年的3月至6月进行。

(二)质量信誉考核程序

12 1.质量信誉考核资料的申报

汽车租赁企业应当在每年的3月底前对本企业上的质量信誉情况进行总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要求汽车租赁企业如实提供下列资料: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分公司名称、注册地,上末企业在册的营运客车数量等;

(2)安全生产情况,包括交通责任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及后果、事故责任认定书等;

(3)违法行为情况,包括违章记录次数等;

(4)服务质量情况,包括客户及其他相关人投诉,媒体曝光、核查处理和整改等情况;

(5)完成政府指令性供车任务的情况; (6)发生不稳定事件的情况;

(7)租赁车辆安装、使用GPS和行车记录仪等设备的情况; (8)企业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情况。

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汽车租赁企业,在提交材料时应当提供分支机构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出具的分支机构司质量信誉情况。许可或备案分支机构的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所出具的分支机构质量信誉确定结果负责。

2.质量信誉考核初评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核对有关管理档案、现场查验等方式,对汽车租赁企业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对照质量信誉考

13 核标准及计分办法进行考核评分,提出初评结论。

3.公示及评定

(1)初评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各指标考核情况和所得分数、初评结果书面通知被考核汽车租赁企业,并在当地媒体或本机构网站上进行为期10日的公示。

(2)被考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间向作出公示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书面申诉或举报。

(3)公示结束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诉和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的情况对企业的质量信誉等级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论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4.公告

(1)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进行核查后,于6月30日前在本机构网站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布上一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

(2)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级、A级和B级表示。

四、汽车租赁经营者业户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许可决定后,应当建立汽车租赁业户管理档案。业户档案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汽车租赁经营申请表》;

(二)企业章程文本;

(三)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14 和委托书;

(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五)《汽车租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七)已购置或现有车辆的数量、车辆类型、品牌型号明细表;

(八)已购置或现有车辆的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九)己聘用或者拟聘用管理人员情况表;

(十)需补全或更正许可申请材料的,存档《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

(十一)《交通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十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许可材料审核意见;

(十三)《汽车租赁行政许可决定书》;

(十四)行政许可文书(证件)送达回证;

(十五)汽车租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资料;

(十六)许可变更备案、终止经营资料、行政许可的其他流程文书;

(十七)其他存档材料。

第三篇: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分

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修订稿V2.0

出租汽车、城市轨道、汽车租赁方向修订组

二〇一二年七月第一节 建设与运营衔接监管工作规范

一、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前期规划、可研、初步设计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开展新线运营安全评估。

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依法办理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施设备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行合格后,由省级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提出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申请,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合格并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开通试运营。

三、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限不得少于1年。

试运营期满,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书面告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正式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评审包括试运营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遗留问题完成情况、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人

1 员配备完善情况。评审合格后转入正式运营。

第二节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一、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组织监督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日常运营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根据交通路网运营的要求制定运营组织方案,并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备。运营组织方案应包括行车组织方案、工程车运输组织方案、行车设备维修施工组织方案、乘务组织方案、客运组织方案、票务组织方案、维修组织方案、车辆组织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结合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等特点,按照运营组织方案相关组织要求,建立健全各专业的运作手册和实施保障细则,确保各项运营组织工作顺利进行。

(三)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严格按照运营组织方案组织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做好轨道交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营运里程、营运班次、营运收入、营运成本等运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定期将运营情况报行业管理部门。

二、轨道交通运营事项调整的管理

2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调整营运计划、采取临时客流管制措施等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一)监督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根据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的要求、客流量变化等情况调整列车营运计划,保障安全稳妥疏运客流。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采取调整营运计划,如延长或者缩短营运时间、增加或者减少上线列车数、临时封闭车站等措施时提前报行业管理部门,并根据营运计划调整情况,结合行业管理要求报备或批准后予以实施。

(三)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调整运营事项的工作情况。当地铁运营发生突发事件(故障、安全类事件)或遇突发大客流,轨道交通经营单位需要采取封闭车站、延长或缩短运营时间措施时应提前报行业管理部门,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引导工作。

三、轨道交通大型活动、节假日等大客流运输保障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对大客流运输时的保障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客流量变化等情况调整营运计划,形成常态化应对突发客流的工作机制。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时的运输组织方案,包括人员保障、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设备保障、安全措施等方面内容,并报行业管理部门。

(三)监督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指定的运输组织方案落实大客流应对措施,掌握运输保障实施情况,对轨道交运输保障过程中出现涉及其他交通方式、单位的问题做好统筹协调。

(四)组织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做好大客流运输保障工作总结、整改、完善工作。

第三节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督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以排查安全隐患、保障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为中心内容,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开展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监督检查。

一、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指导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和责任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设立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安全运营生产管理工作。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应明确落实到人。经营单位的4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具备与运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2.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具体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从业人员招聘及持证上岗制度,车辆、轨道、桥隧、供电、信号、通信、消防、防灾、报警、监控等设施设备维护、检测、检查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风险防范,事故处理制度和预案,事故统计与报告制度,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应的记录、档案或台帐。

3.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经营单位应当对各级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营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基本要求

(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时,应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政策及工作要求。

5 (2)实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应做到人员到位、任务明确,并做好检查的后续跟踪工作。

(3)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影响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监督检查可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进行。 2.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情况报行业管理部门。

(2)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组织进行记录、整改并跟进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3)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各类运营生产隐患进行排查,统计隐患情况,制定隐患监控、治理措施,并严格落实。

二、轨道交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有关规定组织或配合做好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运营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整改、责任追究及后续处理等相关工作。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备案制度落实相关事故处理措施。城市轨道交通发生运营安全事故后,经营单位6 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二)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处置,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三)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主动积极配合政府安全管理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实施调查工作。

(四)监督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按照轨道交通行业主管安全生产部门的批复,处理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

三、应急管理

(一)运营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负其责、有效应对”的原则进行。

(二)运营单位应针对地铁运营线路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类型,以及

7 各种异常原因所造成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三)运营单位要针对不同事故组织进行应急抢险演练,对于可能发生概率相对高的突发事件,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抢险演练,对可能发生概率相对低的突发事件,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抢险演练。应急抢险演练要包括制定计划、演练准备、现场演练、演练总结、效果考核等步骤。应急抢险演练要有详细的过程记录,记录可以采取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

(四)运营单位应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在管辖线路内合理布置应急抢修点,定期组织演练。

(五)发生突发事件后,运营单位应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线路,及时向乘客通告有关信息,并迅速按规定上报政府应急机构、主管部门。

(六)运营单位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应急信息的发布、交通管制、医疗卫生救助、社会力量参与抢险等工作。

四、对引导乘客行为的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加强宣传,引导乘客安全乘车,防止乘客妨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细化乘客安全乘车细则,禁止危害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行为,并将具体情况报行业管理部门。

(二)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制定维护车站内秩序的相关细则,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三)监督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采取措施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蚀性的危险品乘车。

五、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安全运营的行为进行检查,建立举报和协调处理机制。

(一)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以下范围设置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1.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50米内;

2.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

3.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

(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报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三)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安全运营

9 的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并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六、轨道交通安全监管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管情况的档案资料库。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人员配备等。

(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相关资料。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检查记录等。

(三)安全生产事故相关资料。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整改、责任追究及后续处理等相关资料。

(四)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引导乘客行为、控制保护区安全管理相关资料。

(五)其他需存档的资料。

第四节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监督管理

一、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行业服务规范、服务监管体系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规10 范,并制定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安全、及时、舒适运送乘客。

(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则、服务流程、服务设施技术标准和设施保养维护办法并报行业管理部门备案,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三)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属地要求,制定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规范各类标志标识等。包括车站出入口、楼梯、通道、站厅、站台等服务场所;地铁列车、售检票设备、导乘服务指引设施、服务查询设施、照明、环控及防灾报警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

(四)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提供票价、列车到达、列车间隔、首末班车时间、换乘车站、以及安全提示等信息;提供相关的问询、查询服务;非正常情况或设施设备故障影响正常运营时,及时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对乘客进行告知等。

(五)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制订轨道交通乘客乘车守则,并要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将乘客乘车守则在车站站厅和出入口的显眼位置张贴,督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照乘客乘车守则加强对乘客乘车管理,以维护轨道交通的乘车秩序,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乘坐环境。

二、监督检查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服务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评估,落实服务监督职责。

(一)制定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定期开展乘客满意度等指标测评,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服务质量做出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安全、消防、疏散等各类指引导向标志醒目,保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

(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运营和服务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及时维护、更新,保持售票、检票、扶梯、车辆、通风、照明等设备完好,确保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状态。

(四)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内部服务监督制度,并将服务监督情况纳入日常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

(五)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乘客满意度测评结果中评价不良的服务项目进行改进。

三、建立乘客投诉服务及跟踪处理机制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投诉受理制12 度,公布投诉电话,接受乘客对违反运营规定和服务规则的行为的投诉和组织处理。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设置专职投诉处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定乘客投诉受理及处理反馈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投诉处理办法,及时处理乘客的服务投诉,乘客投诉处理率100%。

(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自我服务评价,及时总结,做好整改、完善,减少乘客投诉,提高乘客满意度。

(四)督促、组织做好乘客投诉处理工作。监督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按要求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在规定工作日内做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行业管理部门投诉,行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在规定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四、建立乘客服务投诉处理责任追究制度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服务投诉监督管理机制。

(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乘客服务投诉处理制度,对乘客服务投诉进行定责,并建立监督处罚机制。

13 第五节 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管理工作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车务(含站务、司机、调度人员)、维修(包括信号、车辆、机电、供电、通信、线路等)。

一、从业资格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应督促、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监督指导轨道交通运营的单位做好从业人员准入条件制定、从业审核、从业资格考核、岗前培训实习、后续培训管理等。

二、从业证件管理。督促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从业资格证件规范管理工作,包括证件的发放、档案的建立健全、证件变更及注销等。

三、从业人员考核管理。督促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考核管理体系,按奖惩分明的原则对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进行考核。

四、从业行为管理。督促、指导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管理,促进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服务。

第四篇:道路运输管理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道路运输工作创新,促进运输企业发展,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业户档案、许可文书和处罚案卷,对道路运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以及市场监管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情况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执法,在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运输安全、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主要有:

1、抓法规宣传从基层做起。为了使社会各界知晓我们的管理职能和行业法规,使广大运输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我分局积极做好法规宣贯工作,迅即开展了紧锣密鼓的宣传工作,一是组织对客货运输站(场)、维修厂家、驾培学校等单位的领导召开了宣传动员大会,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二是开展了政策法规的咨询活动。

2、抓法规培训改变工作方式。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素质,我分局对法规培训常抓不懈。第一,全力开展岗位学法活动。去年我分局组织全体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第二,还经常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广大运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3、运用法律法规,强化市场监管。我们对非法营运的整治,对违章车辆实施罚款处理, 分局领导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常抓不懈。

二、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矛盾和问题

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力度逐步加大,每年查处各类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件均在20件以上,未发生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公路“三乱”现象,也未发生不作为、乱作为的违法行政案件,但离规范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在调查中,反映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

1、执法环境差

据调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目前的执法环境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难。不少经营者法纪观念淡薄。二是处罚难,由于处罚标准较高,在行政处罚过程中,有关系的请人说情,没关系的无理取闹,致使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行政处罚难以到位。三是扣车难。由于执法手段单一,扣车经常遭到围攻。

2、执法程序还不是很规范

《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已明确运管执法人员可以在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但执法程序还不是很规范,给运政执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方法与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道路运输业出现了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担负着道路运输的许可、监管及处罚的重任,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要解决好上述矛盾和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体制创新

针对目前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体制性弊端,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的要求,按照《条例》授予的职责重新调整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内部组织系统和职责分工,优化组合人才资源,为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扫除体制性障碍。

2、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

要解决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环境差的问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我们认为,现阶段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法制建设的重点应围绕规范行政执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法制调研,努力探索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的有效监督机制;认真探索《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责任评议考核制》等相关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规范行政处罚减免程序,杜绝随意减免。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通过网络、电台、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道路运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扩大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影响面,提高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知名度。

3、依法界定执法职责

运管机构应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我以为,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对运管机构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认真的梳理,列明目录、科学分类、合理编排;

二、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将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职权分解到具体的执法岗位。

三、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分解法定职权的基础上确定执法责任,做到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和违反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明确。

4、用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及《条例》等都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因此,对道路运输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都要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并确保落实制度的有效手段。一是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的具体实施程序,并开发实用的行政许可网上运行操作系统,对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予以规范;二是规范行政处罚程序,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对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进行全面规范;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要采取自评、经营户满意度调查、互查互评、日常检查、评

议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核执法人员行使法定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还要对执法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执法依据是否准确、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度是否恰当、行政执法的复议和诉讼结果、案卷质量等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在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中被确认违法、变更、撤销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的责任。

5、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基本要求,又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花大气力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执法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断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末位淘汰制,逐步淘汰素质低下的人员;(2)把单纯的学历要求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造就一批专业知识较全面的人才,为规范执法提供人才保障;(3)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工作日程。执法人员要树立不懂新科技就是“文盲”的观念,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为规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树立为经营者服务的理念。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单位,面对的是方方面面的经营者,所以,运政执法人员要正确地定位,开展公平、公正、公开服务,彻底解决好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并真正做到限时办结、承诺到位,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6、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市场监管

道路运输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情况复杂等特点,要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只靠源头管理和路检路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坚持两手抓,要在强化源头管理和路检路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运输管理的科技含量,将

静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逐步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的运政管理信息网络,确保营运车辆违章通报制度的落实,确保客运经营期限制和质量信誉考核制的顺利实施。

7、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要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还要加强执法监督。(1)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人员、定职权。(2)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做到“四公开”,即执法程序公开、执法依据公开、权力义务公开、处理结果公开。(3)完善执法程序。不论行政许可,还是行政处罚,都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4)落实责任追究。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都要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决不姑息。(5)建立政务中心与处罚中心。一方面规范业务程序,达到为民便民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为实行查处分离,罚缴分离创造先决条件。

王仕春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第五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1 适车义务:是指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有义务保证机动车适于驾驶,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2 选择道路旅客运输分为4种类型:道路班车客运、旅游客运、包车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

道路货物运输分为7种类型:普通货物运输、零担货物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冷藏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和搬家运输。

3 论述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关一监督”,即严把道路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搞好客运站安全监督。

①严把道路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一是完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二是对企业进行开业审批、线路审批以及经营资质等级评定时,要把其安全生产条件------企业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制度、机构、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等,作为必要的条件纳入审查内容。具体要求如下:(1)全面审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全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事故分析会制度、安全生产公告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等(2)审查安全生产机构,包括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适应性条件等(3)审查对驾驶员的管理情况,包括相应的从业资格证、聘用合同、考核记录、辞退记录、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驾驶员信息管理系统等(4)审查车辆技术状况和等级(5)对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应对运行方案、道路状况进行审查

②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车辆检查准入和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因机械造成的事故。具体要求如下:(1)对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审核,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一律不得准入道路运输市场(2)对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客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对在用营运客车进行等级复核,确保车辆等级和类型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3)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建立道路运输车辆档案,主要内容有:道路运输车辆的基本情况、技术等级、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道路运输车辆所属单位和道路运输车辆变更以及交通事故记录等,并实行电子档案(4)定期上门检查运输经营者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督促运输经营者认真执行营运车辆的维修和检测制度,做好行车日志和相关记录(5)积极引导营运载客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车辆的动态监管(6)对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要强制其推出道路运输市场。 ③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严格执行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驾驶员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规及业务培训。具体要求是:(1)严格审查营运驾驶员的考试申请条件,监督考核员严格按照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实施考试,做好考试记录,严把考试关(2)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核发从业资格证,使用全国统一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软件,逐步实行从业资格证电子化、管理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

(3)建立营运驾驶员档案(4)督促营运驾驶员严格执行《营运驾驶员安全操作规范》(5)加强营运驾驶员的信誉考试

④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1)对客运站进行开业审查时,必须将客运站保障安全生产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等纳入审查内容(2)建立客运站档案(3)督促客运站严格执行《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4 超载:是指违反有关规定,超过核定的载重量进行运输。

超限:是指装载货物违反规定的货物提及要求。

5 论述 企业对道路客运的安全管理

①加强领导

道路客运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驾驶员及其他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加强驾驶员的安全管理

道路客运企业的各类驾驶员应当遵守国家和本省对营运客车驾驶员的条件规定。 ③出站车辆的门检管理

客运车站应当建立和完善门检工作制度,配备合格的门检工作人员。出站车辆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车辆有机械事故隐患、人员超载等不安全因素,禁止其出站。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放行。

④车辆营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营运车辆不得超速行驶(2)营运车辆上行李、物品应按规定装载,不得超载(3)营运车辆不得超过核定载人数载客(4)不得使用威胁手段或纠缠方法强行揽客

⑤报废车辆的管理

凡达到国家汽车报废标准的客运车辆,应当按时办理报废、注销登记,并按规定予以解体,不得继续行驶

⑥协助维护客运治安秩序

道路客运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客运治安秩序,在客运过程中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或者控制,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6 汽车客运站的最大特征:运输生产和销售在同一过程中进行

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具有多重性。它首先是企业客运生产的现场,负责集散旅客、发售车票、组织车辆、按班运送旅客,是企业客运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具有运输组织功能;其次他又是组织客源,接待乘客候车、乘车,提供服务的场所,其服务周到和满意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经营,所以具有服务功能;另外还有中转、换乘功能,多式联运功能,通讯、信息功能,辅助服务功能等。

7 出租汽车旅客运输:是指依照国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取得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的客运轿车,根据乘客要求的时间和地点行驶、上下车及等待,并按里程或时间计费的一种客运方式。

8 道路货运站:以场地设施为依据,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具有仓储、理货、保管、配载、通信等功能的综合货运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

9 零担货物运输: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计费重量3T及以下的

特快件货物运输:在规定的距离和时间内,将货物运达目的地的,为快件货物运输;应托运人要求采取即托即运的,为特快件货物运输。

10 整批货物运输: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计费重量3T以上或不足3T,但其性质、体积、形状需要一辆汽车运输的

11 热敏感度:指爆炸品在外界热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一般用爆发点来表示。

12 闪点:可燃性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与火接触初次发生闪光的温度

13 膨胀余位:液体货物在充装时,在包装容器内必须留有一定的空余空间,以适应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货物体积的膨胀。这个空余空间就叫包装的膨胀余位。 14 毒害品:是指本类货物进入人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15 论述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包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是指对人体外放射源构成的辐射场的防护。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人体所接受的剂量。方法分为(1)屏蔽防护。一是对辐射源进行屏蔽。二是对人员进行屏蔽(2)时间防护。即尽量减少对人的照射时间。(3)距离防护。人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接受的剂量越小。

内照射防护:为防止放射性物质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应采取如下措施:

(1)作业时禁止吃东西、饮水或以其他部位接触口腔。作业时穿好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作业后立即清洗并换上清洁衣服。

(2)为防止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仓库内保持清洁和良好通风。

(3)为防止经皮肤进入体内,作业时防止物品的外包装割破皮肤。如果皮肤破伤,立即送医院治疗。

16 污染的清除

由于放射性制剂的理化性质不同,被污染物的表面性质不同,所以放射性物质与被污染物体表面的结合方式不同,随之应采用的除污染剂和除污染方法也不同。

(1)金属性的车辆、货仓和作业工具。一般用肥皂水或洗涤剂浸泡剧洗,再用清水冲干净,也可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或硫酸清洗。

(2)橡胶制品,用肥皂水或稀硝酸溶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布质用品,一般可用肥皂水洗涤后,再用清水洗净。

(4)正常皮肤及粘膜除污染,首先应在辐射仪检查下确定污染范围及程度,先保护好未被污染的皮肤,然后用温肥皂水轻拭污染区,继而用温清水洗涤,这样可以去除绝大部分的污染。

(5)病态或破损皮肤及粘膜被污染后,要立即送医院。

17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的作用

(1)能防止被包装的货物因接触雨雪、阳光、潮湿空气和杂质而使货物变质,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造成事故;

(2)可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震动、摩擦和挤压,使危险货物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从而保证运输安全;

(3)可防止因货物撒漏、挥发以及与性质相悖的货物直接接触而发生事故或污染运输设备及其他货物;

(4)便于储运过程中的堆垛、搬动、保管,提高运载效率和工作效率。 18 论述 汽车走合期的注意事项

汽车走合期实质上是使新车和大修车向正常使用阶段过渡,对相互配合运动副零件的摩擦表面进行走合加工的工艺过程。走合期的里程一般为1000到2000km,即相当于40到60h。

注意事项:

(1)汽车在走合期内,汽油机不应该使用比规定辛烷值低的汽油,柴油机必须使用轻质而清洁的柴油。

(2)汽车在走合期的载质量,一般不超过额定载质量的75%~80%,并不得拖挂或拖带其他机械;走合期满后在1000Km内还应减载20%~25%。

(3)走合期内,发动机必须加注低粘度优质机油,一般在行驶300~400Km和1000Km时各更换一次。更换机油时,应清洗润滑系、油底壳和机油滤清器,并更换细滤芯。

(4)走合期内,驾驶员必须严格按驾驶操作规程操作。发动机其从待水温达到40~60摄氏度时再用一档起步;行驶过程中,要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发动机转速不宜过高,换挡要及时,车速要控制;加速、换挡不要过急,影响磨合质量。

(5)汽车在走合期内,不应在恶劣的道路上行驶,以减轻各总成的振动和冲击。汽车走合期满,应按作业项目进行一次走和维护。汽车之友达到了良好的技术状况后,方能投入正常使用。

19 选择:驾驶员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驾驶员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上一篇:党课老师讲稿范文下一篇:点火仪式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