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2024-05-02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精选8篇)

篇1: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我们也将其称为违约风险,也就是说因为某种原因,交易的一方没有达到约定好的义务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国家风险;主权风险;法律风险;结算风险。

利率风险,通常是因为利率关系的变动造成损失所带来的风险。基差风险。在金融行业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商品可以被用来买卖,在这个买卖的过程中,由于价格的变动,就会出现基差,我们就把这个时候所出现的风险称之为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由于经济价值的变动,会导致收益忽高忽低,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之为收益率曲线风险。汇率风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外汇风险,是指存在于全球范围内两国或多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时的一种风险。

金融资产和资本或者不动产的变动,会导致自身经济主体受到经济损失,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风险,我们就把这种那个风险称为流动风险。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篇2: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创新;诱因;风险管理

“创新”一词首先是由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骆依斯•熊比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创新必须是产生在本质上的一种新的现象,它应该是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具有生产性与市场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当“创新”用于经济活动,并由此带来利润时,创新才具有意义。金融创新也不例外。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与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金融行业为追求新经济和新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市场改革。它包括制度创新、业务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等。

1.金融创新与“看不见的手”

一般来讲,金融创新并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在作计划,而是产生于企业家与公司的单独行为。金融创新背后的经济动力与一般创新的动力是一致的。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那样:通过追求个人的财富,不断的提高社会的利益,而且比他真的这样去做时效率还高。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主张“货币促进论”认为货币方面的因素,特别是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反复无常是创新的主要因素。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规避管制论”认为,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的管制从而引起金融的创新。总言之,金融创新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为扩大业务,增加收益的内在需求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1973年以来由于实行浮动汇率,使投资者、银行面临汇率剧烈波动的风险。由于石油美元流向国际金融市场,使得国际信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由于涌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部分是游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金融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增大了企业的风险,而企业必须在预防风险方面寻找对策,这个对策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许多产品都和应付利率汇率的变化有关,如:浮动利率票据,利率期权、种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可变或可调节利率抵押、外国通货标价债券等。可见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应运而生。

1.2规避管理法规

由于金融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必然要受到严格的管理,政府管理法规就是这个行业创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凯因把这种远见规避管理法规的过程描述为“发觉漏洞。”他认为当管理法规的约束大到规避了它们便可以赚大钱的程度,发掘漏洞的创新机会就会产生。最先创新出来的新金融工具是欧洲美元和银行商业票据。由于欧洲美元和商业票据不受Q项条款的限制,也无需提取法定准备金,具有特别的优势,自60年代末期欧洲美元市场,商业票据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到70年代可转让提款通知书帐户(NOW),自动转换储蓄帐户等新型金融工具也都相继开发出来,并且最终取得合法地位。

1.3金融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

在金融创新过程上,金融中介机构的积极创新和参与交易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金融机构进行负债管理的背景下,创新工具业务作为一项表外业务,既可带来收益,又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同时金融中介利用自己在金融创新业务方面的优势,也可以自营交易,从中获利。例如美国信傅银行自1989年以来,创新交易量占其总资产的50%以上,超过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收人。

1.4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卫星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出现和应用为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由于信息网络迅捷的服务,传统意义的金融市场大大拓展。可见,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2.我国金融创新的努力方向

针对金融业发展状况,我国当前金融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进行产权制度创新

当前最主要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将国有独资企业银行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实现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和商业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财产经营权分离,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真正建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机制。

2.2进行经营体制创新

我国多年来。直推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从实践情况看,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我国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放松对混业经营地限制,努力协调两业发展,并最终实现混业经营。

2.3进行金融组织体系创新

一要整合中小金融机构,积极鼓励金融企业相互兼并,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二要积极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发展证券和基金公司;三要稳步推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准许民间进人,规范和发展民间信用。

2.4进行金融市场结构创新

市场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金融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在增加市场主体、创新市场结构上着力,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证券、外汇、票据资本等市场的关系。

2.5进行金融监管创新

监管创新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要改革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逐步走向统一监管;二要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金融监管;三要进一步完善银行内控机制,确保经营安全。

2.6进行技术创新

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从而促进金融生产力的提高。

2.7进行金融工具创新

要在保持传统业务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8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除要抓紧开发常规信贷业务品种外,还要进一步加快开发电话银行、信用借记卡、代客理财设计、对外担保等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组合保险、零息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

2.9进行金融服务创新

当前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是,突破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朝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发展。

2.10进行金融队伍创新

要加强对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提高,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要创新用人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要注重建立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使用效能。

3.金融创新的风险分析

首先,金融创新使得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各种新型的金融交易也不在旧管制的框架之内。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保护本国金融竞争力的动机支配下,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陆续放松了对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机构间竞争加剧,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为了获得必要的利润,金融机构转而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业务,许多金融机构有大量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在传统的帐务处理程序下,这些活动不计人资产或负债方,仅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解释,或在线下予以反映,其实质就是在不扩大资产负债的同时,开展一些投机、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担保、承诺以及备用信用证业务等,稍一疏忽便会使金融机构从中介人变为债务人,让金融机构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韩国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就是表外业务的牺牲品。

其次,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当代金融创新成果,为投机者提供了大批操纵市场的先进手段和便利工具,使之拥有了撬动一国或一个地区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从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看,国际投机资本往往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加大风险,从中渔利。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四大类:期货、期权、远期协议、互换。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金融衍生工具的这一特性,吸引大量的投机者,使得金融衍生市场规模迅速膨胀。最后,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体系和系统风险,推动了金融国际化趋势,致使局部的金融风险更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从而消弱整个金融系统抵御局部金融风险的能力。

4.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

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为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认清金融创新的风险性,采取有力的监管措施,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及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完善立法,设定完善的法律程序,制定统一的交易标准,同时,建立监督和咨询的有效机制,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其次,应加强中央银行对从事金融创新活动的金融机构的监管,除了对资本充足率作出明确的规定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监管指标。同时,在对待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上,要做到放松管制与加强管理并重。第三,要加强金融系统的内部监管,加强表外业务,强化内部控制,实行风险分化,从而减少投机资本的可乘之机。最后,加强各国金融机构的相互协调。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依赖国际合作,协调货币政策,以把金融创新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奥尔.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亦春.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3: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创新的理论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论》中提到的理念, 他认为金融创新是在区域金融经济活动中, 针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种创新, 它可能是针对某个金融经济活动开展环节的局部创新, 也可以是从宏观的思路看待整个金融经济活动以后整体的创新。以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补充和扩展了区域金融创新的定义, 然而它的核心定义仍然不变。

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基于地缘政治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金融活动, 它的特征是针对地缘政治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开展金融活动, 使金融活动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人们不断的创新支付清算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机制、拓宽金融市场体系等, 这种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着使金融活动向前发展。

然而, 金融活动也伴随着各类风险问题, 这些风险存在的因素来源于个体的因素、金融体制的因素、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市场竞争的因素等, 区域金融活动的风险与其他金融活动的风险的区别在于它有传播性、关联性、扩散性, 它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个人, 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区域金融活动带来的风险非常巨大, 人们需要在区域金融创新中控制风险的程度、需要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减少区域金融活动中风险存在的程度。

二、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目前的问题

人们在开展金融活动的时候, 背后一定会伴随着各种风险, 为了让金融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人们会应用种种方法规避各类风险。然而如果一味的规避风险, 则金融创新很难完成。以2013年腾讯公司与浦发茛行共同研发的微信银行为例,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满足银行卡现有的功能, 人们要求能在移动设备中更快捷的使用银行卡的功能, 于是浦发银行与腾讯公司合作, 把网上解行的功能与微信平台结合起来, 让人们能很方便地使用微信完成银行卡的功能。然而这种金融活动开展的方式受制于微信平台的普及、软件功能的体验等。部分银行考虑到风险问题, 就会慎重的考虑是否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可以说, 区域金融的风险制约着区域金融的创新。

一种区域金融创新模式在使用的时候, 有时会带来新的风险。以2013年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的网上投资方式为例, 它用比银行利息更高的利润吸引支付宝用户投资, 受到用户的好评。然而它面临着两大风险:余额宝本身运营的风险, 如果余额宝不能让支付宝用户获得收益, 将难以持续发展;银行对之进行限制的风险, 由于余额宝的发展将会触动银行的利益, 因此银行可能会共同联手限制余额宝的发展。可以说, 区域金融的创新会带来更多新的风险。

三、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引起区域金融风险类别的分析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 创新的主体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够即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信用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可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 会背负一些债务, 创新的主体需要了解到自己是否能即时偿还债务, 如果创新的主体在运营时经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经营前途将不会被投资者们看好, 区域经营创新也难持续进行。

(三)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 创新的主体有时会需要得到持续的资金投入, 否则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资金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必须要控制的环节。

(四) 其他风险

其他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 即区域金融新活活动开展的时候, 需要有足够完备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支撑金融环境的进行;市场变化的风险, 即创新的主体在进行区域金融创新时需全面的研究市场的变化;创新的主体在完成区域经济创新活动时,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以上都是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因素。

四、优化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 具有风险控制的意识

金融活动的主体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展开运营时, 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这意味着在金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时要了解风险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从中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比例, 使经过创新的金融活动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说, 人们采用项目经理制度, 就是要让优秀的经理人全权负责项目经营的活动, 通过运用优秀的人力资源达到区域金融创新的目的;人们有进行项目运营时, 要强调内部控制, 并使用内部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方法控制项目运营存在的风险。

(二) 提出风险控制的方法

要减少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 需要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可以控制的因素。以目前人们对区域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方法来说, 人们目前首先使用监控的方法控制人为的因素, 让参与金融项目的人员了解自己在进行金融活动时, 一言一行都受到监视, 自己不能在进行金融工作时存侥幸心理;其次, 人们运用合理制度评估项目风险, 比如人们评估现有的资金、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的收益等多种指标的方法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 只有通过评估方案的金融创新项目才可投入运营;最后, 人们使用信用风险限额与评级的方法评估区域金融创新的活动, 人们要求项目开展时, 需要有一定的保证金、抵押品、第三方担保机构介入等方法控制区域金融活动存在的风险。

(三) 优化风险控制的环境

为了让区域金融活动能顺利的进行, 人们有时需要区域金融经济开展的主体形成一个自律的规则, 这个规则能约束各个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 让金融创新的主体能够有自律的思路。优化了风险控制的环境, 就能够避免区域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恶性竞争, 使运营的风险降低。

五、总结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 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 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要让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就需要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 并提出适当的策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区域金融创新能够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淑英.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 2011 (01) .

[2]张玉喜.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创新需求与供给研究[J].学术交流, 2008 (10) .

篇4:刍议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1.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

随着世界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创新出现了相对自由的状态,即自由化倾向。各个国家在监管的过程中,不仅仅从单一的自身考虑,更加注重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来说,已经有众多的外资机构相继介入,这样就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与国家接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广义的角度上来说,直接带来了创新业务。我国的金融监管渐渐宽松,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使得我国的金融业进入高潮。

2.金融业务多元化

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普遍呈现出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全球许多国家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在我国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银行业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稳健探索跨业经营,拓展了业务领域,增强了资金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探索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综合经营已成为许多银行的发展需求。许多银行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行创新模式的探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3.金融活动国际化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3万多亿美元。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且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所以如何为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存款寻求投资机会以分散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难点。金融活动涵盖了国际的东西,已经向国际看齐。我国在进行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加强合作、分散风险,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4.金融交易电子化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先进的前卫的行业都应该注重科技进步的作用。金融行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行业,所以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的迅猛发展绝对离不开高科技。我国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电话和手机为渠道,包含信息查询支付结算和投资交易等多种功能,覆盖企业个人用户的电子银行网络。

5.金融产品复杂化

单一的产品满足不了新时期客户的要求,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立足于实践,考虑了实际情况,各个商业银行开展了不同方式的交易业务,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出了形式各异的衍生产品。其中,包括期权期货和掉期等衍生品工具,结合世界市场,推出了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和股票指数挂钩的结构性票据。这些产品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风险印刷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产品机构之下,潜在的风险并没有消失,这样就在另一个层面上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提出了要求。

6.金融机构同质化

由于金融机构在业务形式和组织机构上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与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界限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清楚,金融机构正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金融创新活动中金融风险的表现

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未来的风险会是集成的相互作用的更加复杂的风险,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随着金融机构的密切交往,我国的各个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它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合作频率也随之提升。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木桶原理,如果某个部门或者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到整个行业的生存状态,这样金融创新既稳定又不稳定。

2.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表外风险

在金融界存在一种潜在的风险,即表外风险。它在资金平衡表中能够得到反映,在条件作用下可能转化成银行的真实负债业务。如果变成真实的风险,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牵连到各个环节的运转。

3.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脆弱性

商业银行响应金融国际市场的号召,为了拓展贸易,银行实行资产负债,并且对外负债规模有增无减。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4.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激烈的竞争迫使金融机构使尽“浑身解数”,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企业的经营是一门学问,在金融创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保证员工对金融创新抱有激情,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过程。在遇到困难时注重交流与总结,发挥积极性,动员一切有利的作用进行系统优化,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促进金融改革创新

金融创新在给金融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金融业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特别要注重防范创新过程中新的风险,保证金融稳定。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1.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

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保证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国家在统筹金融行业的各个环节发展的前提下,对金融主管机关进行统一的法律监管。遵循经济秩序,按照法律法规,对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行检查组织协调的过程,按照国际惯例,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性监管。

2.加强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控制能力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市场风险正日益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现阶段,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风险定价能力还不高,风险转移和对冲手段还较少,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意识及经验更是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是摆在监管部门和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科技手段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信息技术风险的防范绝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而是涉及到科技服务部门、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科技风险审计部门以及任何信息数据使用部门。因此,银行要像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重视信息技术风险,运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综合的“防御”和“抵制”。

4.加强金融业的国际间合作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遵循这种理念才能促进金融业的长远发展。金融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符合大众发展的轨迹。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遵循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原则;要善于学习相关的优秀经验,加强国际监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横向到纵向的进行合作,以达到优秀监管的目的。

结语

金融创新要遵循科学审慎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将金融创新与实际情况统筹起来,注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运用。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增进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尤其是对创新产品收益和风险状况的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立足于实践,结合理论总结经验,在新的创新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优秀的经验的运用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篇5: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林兰钧

2012-4-24 10:10:12 来源:《金融经济》 2012年第3期

摘 要: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机构的新生概念,其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总体而言,金融创新包括理论、体制、管理、机构、业务、金融产品等创新;本文所指的金融创新主要是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文章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对由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作了着重的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一、目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所具备的特点

1、金融业务丰富多样

银证银保等销售业务的驻入集中体现了金融业务的多样性,据对当前全球金融业业务普遍存在多元化的态势统计,大概有六十多个国家的证券业务及四十多个国家的保险业务允许在我国银行经营。商业银行尝试性地创建金融集团旗下同时设立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实现了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先后提出了设立保险公司的意向,而后,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工展工作,开发银行已经发行了90多亿元以公司贷款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建行发行了30多亿元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银行紧随市场需求的步伐,探索跨业经营中力求稳健,业务拓展中力争创新,使资金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形式多样化的多种经营已成为多家银行寻求发展的途径。

2、金融活动趋同国际化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已达到1万多亿美元,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也超过16万亿元,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点是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存款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基于此种情况,中资银行实施引导国内向国外稳健金融产品的投资,即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到目前为止已有8家中资商业银行5家外资银行内地分行获取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开办权,使得我国资本成功融入国际市场,不仅使中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得以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丰富的境外投资经验,由此我国银行业将全面步入国际化正轨。

3、金融交易的电子时代

时效性和便捷性作为现代金融独有的特点,势必需要金融机构研制高效安全稳定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目前,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得以信息技术的全面扶持而迅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几乎遍布了我国所有的大中型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电话和手机,进行信息查询、支付结算和投资交易等,广泛用于企业个人用户的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作为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具备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受金融消费者的欢迎。为此,银行卡的使用量始终处于持续增长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卡量不断刷新记录,同时信用卡的发行量也在迅速增加,其电子化金融服务的不断升级,在降低交易成本便于信息交流与资金融通的同时,更以全新的技术为金融领域注入新生力量。

4、金融服务力求独特化

在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促成了城镇居民个人财富的累积。为此,银行专门开展了针对特定用户进行特殊服务的业务,根据特定用户的财务情况为其提供投资规划和财务分析等个性化的服务意见,独特的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主要阵容。

二、金融风险在金融创新活动中的主要表现

金融创新与风险永远休戚相关,有金融创新的地方,就有金融风险的存在。我们不能因存在金融风险而放弃金融创新,也不能只注重金融创新而忽略了风险。一般针对单个金融企业而论创新是可行的,但偶而却是由许多的“可行”造成了整体的“不行”,这就印证了经济学中所讲的“合成谬误”,应当从全局看待这个问题。我国的金融风险具有潜在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经济步入全球化之后,这种潜在的风险越来越膨胀,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其危害的规模程度将远远超过战争。在面临着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挑战与风险,及由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而带来的与世界金融产生的矛盾,应当深入地探讨、分析、研究我国金融业潜在的风险以及存在的法制弊端,势必要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并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对我国金融乃至全国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金融业面向全球和金融创新深入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会逐步演变得更加复杂,具体表现为:

1、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虽然比改革开放以前有较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其体制主体仍延续了计划经济,而且这种迹象显而易见。虽然改制一直在持续进行着,但仍然摆脱不了“产、权、责”不明的轨迹。商业性金融机构介于行政和企业之间,没有将商业性质和企业文化真正体现出来。在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并且加入世贸组织而使我国经济全球化之后,我国的金融体制仍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营运而形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内部管理仍然延续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悖于现代商业性银行企业的管理要求。其潜在的危险是缺乏包括内部竞争在内的竞争活力,同时更缺乏抵挡来自国外的金融冲击。假如根据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而令金融市场直接对外开放,当我国金融市场迎来较大的对冲基金时,若不是政府的干预政策,我国金融业便很难抵御。金融市场还未对外开放时,以外汇控制和封锁为途径来抵御外部金融投机商的入侵,而市场的完全开放,则很容易削弱抵制冲击的机制能力。因此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主体应当履行承诺,对外完全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

2、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之后,也增强了各机构间的密切交往,形成了以资金为联系纽带的同伴关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以“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迅速影响其同伴,从而破坏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一九九七年的泰国金融风暴以迅雷之势覆盖东南亚国家,连日本韩国也未能幸免于难,“同伴风险”的巨大危害被充分显示出来。与此同时,大规模的金融电子创新不但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还派生出新的带有明显系统性特点的电子风险,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随着金融电子创新的不断推进,相应的产生了一些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如股票指数交易、期权期货交易等,衍生工具的虚拟性特征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站在现代投资的角度,左右市场价格的因素关键在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测。当某种金融产品价格向上波动时,就会使投机者针对价格上涨的预测而入市投机,发生所谓的“羊群”效应,出现虚拟资本市场价格数倍数十倍于原生资本市场价格而膨胀的现象,这种过度的膨胀和投机造成金融资产价格失衡,膨胀过后必然造成价格狂跌,引发金融波动,铸成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成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3、现行金融体制还存在着实际权责不明确的弊端。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条之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针对国有银行而言,现在虽然按商业银行来实施经营,但对于具体的经营者,并没有按法律的规定落实其实际权责。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项目是信贷业务,但针对信贷业务的具体实施,各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达到的经营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纰漏时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在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时经营者应该享受的具体待遇和经济利益等等,这些权责根本没有落实到实际,因此制约了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缺乏应对挑战的业务创新和主动权。经营者服务于银行企业,给人一种为生存而谋职的感觉,没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意识,这就是缺乏经营责任感的明显体现。权责不明确的内部运行机制,缺乏一种抵御外来金融市场冲击的能量。这是在开放后的金融市场体现出因金融业的体制弊端而潜在的金融风险。

4、国内金融业之间因体制的弊端而引起了无序的竞争,其结果必然导致了抵御外来金融冲击能量的减弱。我国银行业的经营非常单一,其经营利益的主要来源就是信贷的利息收入。放贷的资金除金融机构原有的储备资金外,主要依靠的是居民的储蓄存款。居民的储蓄存款按一定比例预留作为支付准备金,剩余再作为信贷资金进行投放。鉴于此,各商业银行都会给职工下达内部揽存任务,以支付高利和揽储回扣来作为吸收储蓄存款的渠道。这样就使居民储蓄存款的规律和秩序毋庸置疑得被人扰乱,增加了各商业银行的额外负担和经营成本。另外,国家采取降低利率和征收利息税的方式来鼓励生产投资,这样,虽然居民存款的数额增加了,而实际存款的另一部分则作为信贷资金被银行投放到信贷市场,这种投放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或者说在短于贷款期间的时间内发生存款挤兑,银行则无法应对,势必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近期发生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无法兑付到期“存款”的事例便印证了以上的事实。因此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我国金融业对外的抵抗力和竞争力的减弱是必然的。面临即将到来的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同样是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鉴于此,我国金融业应当借鉴中国石化集团的经营方式和企业化的运行机制,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因此,若想规避来自世界金融市场冲击的潜在危机,势必要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和市场运行规律对现行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

三、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一)强化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国家确保宏观经济平稳有序地运行,为达到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通过金融主管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程序,对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行检查组织协调的过程。依照国际惯例,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性监管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明确国有银行(不包括政策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企业性质和地位,明确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质,明确银行企业的权利义务、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建立趋同国际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增强银行抵御外部干预的能力;强化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效率、效益意识,增强机制运行的效率性。最主要的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真正树立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的观念,从而减少行政权对银行的干预和施加压力,为银行企业的经营自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优化商业银行内的各个元素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制定商业银行法的目的,把所谓的专业性银行从称谓上改变为“商业”银行,转变人们对银行的观念。现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等。重复性的机构设置造成了银行运转成本的庞大和运转机制的惰性及缺乏灵活性,浪费各项资源配置,导致经营成本增大,自身负担加重,相对于外来的冲击,难免降低了抵御活力等等,这些都是体制设置上存在的缺陷。因此,目前的许多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便是将多家银行进行合并,集中力量管理经营。在此基础上可以允许其他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银行,同时并存和竞争。国有的多家银行并为一家,可以减少机构的重叠,资源配置的浪费,更好地集中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减少内部无序的竞争和不必要的“内耗”,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同时上述其他性质银行的存在可以灵活地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和增强竞争活力。

(三)加强银行企业内部的整顿改革

首先将行政化的内设机构进行改造,按市场规律运行机制设置内部机构,并不是因人而宜,即根据运行的需要与工作量来设定并配备人员,而不是为了给相关人员提供职位而设置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以效率和效益性为原则。其次以高素质的人才为选择对象,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服务于企业的灵活性。内部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能够积极调动职员的工作热情,执行有效激励方案。人员配置实行优胜劣汰,并明确岗位的职责。

面对来自国内外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法律程序,力争市场竞争主动权,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可以做到有备而无患。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完善法律法规;另外,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还共同承担对投资者教育的责任,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增进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特别是对创新产品收益和风险状况的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但要规避真正的金融危机,关键还是在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以增强国家实力来应对金融危机应该是最得力、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高山。《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第04期

2、钟滨。《金融创新条件下的我国金融监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20期

3、李明。《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今日科苑》2009年第14期

篇6:房地产金融风险预防与制度的创新

房地产是一种风险比较大的行业,我们只有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有所了解才能很好地进行防范,本文根据我国房地产的现状来讨论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制度创新,欢迎各位金融的同学借鉴哦!

摘要:如果想很好地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金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想使房地产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能够稳步发展,并且能给国民经济带来推动作用,那么就必须增强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一旦房地产信贷变成了不良资产,整个金融界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篇7: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本文由芷焓1213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08年第12期 总第289期

当 代 财 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NO.12 , 2008 Serial NO.289 物流金融创新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李毅学 1,吴丽华 2(江西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江西 南昌 1.330013;2.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5)摘

要:银行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创新开展订单融资业务,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基于价值链过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模型,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借款企业实现订单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该研究表明:订单实现过程风险是影响订单融资业务贷款偿还的最重要因素;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下游厂 商违约风险和物流企业监管风险,则可通过影响订单实现过程而影响融资业务;为确保订单融资的安全,融资方 应该对五类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和管理.关 键 词:物流金融;订单融资业务;风险类型;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 : F830.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12-0066-05 一,订单融资业务产生和发展背景 订单融资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以企业所签订的有效 销售订单为依据,实行“一单一贷,回款结算”的风

[1] 险控制办法,发放针对该订单的全封闭式贷款业务.采购到收回销售货款这段时间,就需要中小企业准备 原材料货款,生产资金,人工费用等大量流动资金;订单越大,订单数量越多,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 就越大.为了填补这一缺口,中小企业常常需要外部 融资,但它们既没有足够的信用评级,也没有足够的 抵押资产和第三方保证,因而按照传统的信贷方式将 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订单融资则可以有效避免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因为在供应链环境中,中小企 业获得的生产或服务订单,代表了下游核心厂商的信 用和支付能力.在下游企业的信用度高,业务良好, 具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要能够完成 订单业务,就能够保证销售收入,也就能够充分保证 订单融资业务的贷款安全,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给 中小企业贷款.()在供应链竞争时代,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 二 创新能有效降低订单融资业务风险,从而使业务可行 虽然订单融资业务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银行信贷 方式的信用风险,但是订单融资业务操作过程本身也 存在很多问题.在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订单融资中, 银行并不很了解借款企业和相关订单的信息,对企业 主体的风险以及用来担保的订单有效性和可实现性缺 乏准确的评估,对订单所涉及的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 式控制也缺乏专业技能,监控成本高.因此,依靠银 行本身单独进行订单融资业务难以对业务流程中遇到 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有效控制.而若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就能够使这

这一业务最初主要应用在国际贸易中,也称为打包贷 款,即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出口商收到的国外订货凭证 为依据,在出口商接受国外订货到装运前,为出口商 提供所需流动资金的一种贷款.随着产业经济从企业 与企业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 应链的运行机制从推动式变为以客户订单为驱动的拉 动式机制,而基于订单的融资业务也逐渐从国际贸易 领域扩展到了供应—生产—销售的整个交易链条中.归纳而言,发展订单融资业务在供应链竞争的时 代具有以下两大优势.()发展订单融资业务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上 一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种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 间及最终产品,到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 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 用户连成了一个整体.在这个完整的供应链中,将会 有大量中小企业为核心厂商提供零配件加工或者服务;它们的业务行为紧密配合核心厂商的生产计划,并且 为了尽量避免库存,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越来越趋 向于按照订单实时生产和销售.一般来说,核心厂商 因其强势地位,不会提前支付全额的订单货款;相反, 会在中小企业完成订单后延期付款.这样,从依订单

—— —— — —— —— —— —— ——

收稿日期:2008-06-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2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79002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848);江西财经大学校级青年课题(00212015)作者简介:李毅学,江西财经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物流金融研究;吴丽华,江西广 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数理经济研究.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66 物流金融创新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些问题消除.尤其是在供应链竞争时代,物流企业更 加规范,信息化程度更高,实力更强,业务涉及的范 围更广;它们非常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状况以 [2] 户,并要求合作的物流企业对相关物流和资金流进行 监控,使销售回款作为还款来源实时结算,保证贷款

[5] 资金在该账户内的封闭运行.一般来说,订单融资业

及和下游企业的贸易关系,也很了解订单融资所涉及 的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价值,销售区域和承

[3] 销商等.因此,银行若与具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在订单

务贷款发放的对象为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缺乏生产 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贷款用途是满足企业生产销售 订单产品的流动资金需要;贷款手续力求简便,由金 融机构对接受订单企业实行规模授权,专项用于订单 业务的生产.这种贷款业务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 一是封闭性,即“一单一贷,专款专用” ,从而由额度 风险控制和长期贷款思维转化为单笔授信和贸易短流 程的风险判断和控制;二是灵活性,即业务具有及时, 简便,循环使用,效率优先的特点,能够保证生产运 营的顺利进行,非常符合中小企业贷款;三是复杂性, 即业务由主体准入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念转变为基于 过程控制,或在把握主体的同时控制资金流,物流的 风险控制理念,所涉及的物流和资金流较为复杂,监 控难度高,所以需专业的物流企业有效参与.()订单融资业务控制过程分析 二 一般来说,即便管理和控制最简单的订单融资业 务都是相当复杂和繁琐的.这种复杂性主要来自于借 款企业本身.借款企业要实现订单,获取转化为现金 形式的利润,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价值链增值过 程,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途会遇到各种问题, 所以要控制订单融资业务的过程风险,就必须首先了).解借款企业实现订单的整个运营流程(见图 1 现金 订货 回收期

融资业务中开展合作创新,显然能够有效地降低订单 融资业务的风险,使业务开展可行.正是由于订单融资业务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的优 势,再加上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订单融资业务获 得了迅速发展.近几年,国外的金融机构,如法国巴 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等等,纷纷与 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包括订单融资的物流金融创 新;还有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物流银行,如 1999 年 美 国 摩 根 斯 坦 利 投 资 3.5 亿 美 元 给 上 市 物 流 公 司 Redwood Trust,用于开发包括订单融资的物流金融业 务;而世界物流快递业巨头 UPS 更是收购了美国第一 国际银行,成立了专门的 UPS 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 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务,以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

[4] 流的同步化.我国台湾省近些年也出现了大量订单融

资业务,如台塑集团的订单就被称为“铁单” ,获得台 塑订单的供应商只要按规定完成订单就能够保证货款 的按时收回,因此金融机构很乐意将其作为融资的担 保品.而随着物流与金融业务的有效整合,订单融资 业务在内地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和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型核心 工厂,而随着大型核心企业业务的开展,为数众多的 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成为了制造供应链上的一环.为解决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流动资金缺乏和融资困难 等问题,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就与物流企业合作, 广泛开展了基于订单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但相比于 现实需要,我国的订单融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充分识别和评估订单融资业务控制过程风险并 采取相应策略,能够促进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更有效 地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二,订单融资业务控制过程分析()订单融资业务基本特征 一 在银行和物流企业合作开展订单融资业务的创新 中,中小企业必须持合法有效的,已收取一定比例预 付款的销售订单向银行申请销售订单封闭贷款,然后 由银行,物流企业和借款企业三方签订融资合约;合 约签订后,银行会要求借款人在贷款银行开立结算账

应收账款

购买的原材料和服务

销售 存货

生产期

图 1 借款企业实现订单的运营流程

结合图 1,可得订单融资业务的控制图(见图 2).从图 2 可以看出,银行和物流企业合作对拥有下游厂 商订单的企业开展订单融资业务,并对业务进行相应 控制;控制的重点是借款企业实现订单并最终收回现 金的整个运营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运输,提 供服务和货款回收五个环节.借款企业是否运营成功, 主要看是否能实现订单收回货款.因此,是否满足下 游厂商的需要,对借款企业来说将是关键的因素,也 是融资方业务控制的重点.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67 当代财经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289 期

订单实现过程风险分析应该是基于过程的订单融资业

订 单

务风险分析模型中的核心;而其他四种风险,则是通

采购 生产 销售 运输

款 企 业

提供 服务

货款 回收

下游厂商

过影响订单的实现过程而影响订单的融资业务.以下 将逐一对这些风险进行讨论.环境,信息系统,下游厂商违约,物流企业监管

依 订 单 融 资

业务 控制 作

影 物流企业 采购 生产 效 率 质 量 销售 运输

响 提供 服务 货款 回收 下游厂商

图 2 订单融资业务控制图

作为融资方应仔细分析订单实现的五个环节.具 体来说,采购是最初的环节,是指用银行贷款获得原 材料及所需服务来实现订单生产.紧接着是生产环节, 借款企业将通过生产制造将劳务和原材料转化为最终 产品.由于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无疑是它的 核心环节,也是融资方需要重点控制的一个环节.在 销售运输阶段,借款企业应尽量满足下游厂商的交接 要求,包括时间,数量,服务和经验方面的要求.因 此对于运输,借款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确定是 自行完成,还是外包给第三方,还是由下游厂商来实 行,并确定用什么方式来将产品交给下游厂商.在提 供服务阶段,借款企业须在产品交接后给下游厂商提 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包括辅助下游厂商正确使用产品, 回收有缺陷的产品以及保证产品使用安全等,这样可 以使下游厂商满意,从而保证货款回收的安全.而在 货款回收阶段,借款企业须继续保持和下游厂商长期 稳定的关系,并组织专门的人员严格管理应收账款的 回收工作,以降低货款回收风险.三,基于过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订单融资业务的过程风险分析 一 不同于传统的信用贷款,订单融资业务由主体准 入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念转变为基于价值链过程控制 的风险管理理念,因此,了解借款企业的订单实现过 程是识别,评估和控制订单融资业务风险的关键.图 3 就是借鉴商业借贷中的一些策略 构造的订单融资业务 [6] 合约条款 进货渠道 资源配制

联盟伙伴 顾客满意 回收期 协作沟通 产品缺陷 下游关系 回收能力 运输渠道

产能水平运输周期

图 3 基于过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模型

1.订单实现过程风险 借款企业实现订单的过程充满着风险,这些风险 都会影响现金流量.()采购.根据图 3 可知,借款企业实现订单的 1 最初环节是采购.在这个环节中,隐含了一些重要的 风险因素.首先是合约条款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指 的是借款企业由于缺乏相关可靠的信息而使企业在定 价和制定其他合约条款时不能有效维护企业利益.例 如,采购时间的不合理,成本太高以及采购的原材料 不合格等等.其次,进货渠道也影响了采购环节,比 如一些关键资源的进货渠道过于狭窄,造成在进货上 受制于供应商;若供应商违约风险加大,则影响采购 的时间和质量.最后,资源的配置也会影响采购环节, 主要是由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相关信息缺乏所造 成的;也就是说,采购的资源批次,数量和时间是否 合适,稀缺的资源是否能保证各个部门以及风险和收 益的均衡,是否利用得更有效率,将影响借款企业在 [7] 采购环节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采购的效率和效果.()生产.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将导致订单实现过 2 程风险的增加.生产效率是影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借款企业如果不能以有 效的方式生产出价格合理和高质量的产品,就会威胁 订单的顺利实现.此外,银行还须考虑产能失衡的风 险.其中,产能失衡的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借 款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产能,导致无法及时满足订单 生产的需要;二是指借款企业也可能由于产能过剩而 导致利润降低,从而引起风险.()销售运输.产品生产出来后必须销售运输给 3 下游厂商.在这一环节中,借款企业有可能自营物流

[8] 或者将运输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是后者, 过程风险分析模型.这个模型为融资方提供了一个全 面,有效和实用的方法,用来分析,管理订单融资业 务的过程风险.从图 3 可以看出,订单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可以 分为五种:订单实现过程风险,环境风险,信息系统 风险,下游厂商违约风险和物流企业监管风险.这些 风险都会影响借款企业实现订单的能力,并最终影响 订单融资业务的贷款偿还.在这五种风险中,订单实 现是影响订单融资业务贷款偿还的最重要因素,所以

联盟伙伴的选择会影响销售运输环节,它将成为影响 68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物流金融创新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销售运输的关键因素.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会 产生第三方的道德风险.当第三方不按照合约规定完 成职能时,就会大大影响借款企业物流战略,从而影 响订单实现的效果;而当销售运输的职能被不同的企 业与部门分担时,协作与沟通产生风险的概率也将增 加,它们对订单实现也有影响.另一个影响产品运输 环节的风险因素是运输周期的不确定性,即订单产品 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运达正确的地点.最后,许多 订单实现过程出现风险都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分销 运输渠道,这使得产品不能以一种及时可靠的方式运 达下游厂商,所以运输渠道的选择也是融资方必须关 注的风险.()提供服务.订单产品被运抵下游厂商后,借 4 款企业必须提供合约规定的售后服务.这个环节会遇 到与顾客满意相关的风险,即借款企业处理下游厂商 的抱怨,问题和售后服务无法达到顾客的预期,从而 影响货款的正常回收;这个环节还会有大量客户信息 的反馈,而这些信息对后续订单的采购,研发和生产 影响很大,因此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风险.此外,由 于产品缺陷产生的高返回率,也意味着借款企业货款 正常回收的风险增加.()货款回收.订单实现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5 货款回收.在这个环节中,货款的回收期是产生风险 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回收期越长,由下游厂商还款 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越大;而与下游厂商保持稳定的 关系也会影响货款的回收,作为融资方要重点审查这 个因素;此外,货款的有效回收还与借款企业本身的 回收能力相关,借款企业是否有专门管理应收账款回 收的部门以及与其他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 的沟通)如何,是否有专门的人员以及他们的经验如何,是否 有一贯稳定的程序处理货款回收等等, 这些都将影响 [9] 水平,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等因素.如果借款企业对这 些风险相当敏感,那么这些风险对订单的有效实现将 有很大影响.此外,经济风险也可能包括行业因素, 例如行业的竞争度等,这些将影响对资源的争夺,从 而影响订单的实现效果.政治风险主要指的是地方, 国家乃至国际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将影响订单的实现.例如发生战争或突 发事件影响整个宏观经济,或者政府颁布法律规章改 变了与借款企业订单实现相关的运营等.总之,环境风险同样会影响订单实现的过程并最 终影响现金流;但它在借款企业的外部,超出了借款 企业的控制范围,因此对借款企业和融资方来说,管 理和控制都相当困难.3.信息系统风险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也越 来越重要.因为现今企业的采购,研发,生产和运输 都离不开信息系统.例如,ATM 网络,自动化生产和 客户服务系统等等,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而这些 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和使用情况都会产生大量的风险.因此,借款企业是否能确保信息系统平稳运行,是否 有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遇到的突发问题,是否有对信 息系统进行持续更新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订单的实 现.作为融资方,为确保货款的回收,就必须关注借 款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以及与相应风险管理有关的措施 和程序实施状况.4.下游厂商违约风险 发出订单的下游厂商违约风险也是影响订单实现 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下游厂商的资信状态,包括一 些基本指标,如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企业管理素质, 领导人素质和现金流状况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订单的实现,从而给订单融资业务的融资方带来风 险.因此,在业务的合约中还可以将授信偿还与订单 发出企业进行责任捆绑,以利用整体的供应链信誉关 系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融资方对发出订单企业的信 用评估,和信用贷款中对借款企业的评估方式基本一 致.不过,由于订单融资业务主要依靠订单的实现, 所以对发出订单企业的信用评估更强调它们的历史信 誉和过往的交易记录,这些指标理应获得更高的权重.5.物流企业监管风险 因为物流企业最了解借款企业的运作及基本状况, 银行需要物流企业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做到供 产销单独记账,成本费用单独核算,效益利润单独反

货款的顺利回收.2.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的是借款企业运营环境产生的风险.它可能影响订单实现过程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有的 甚至影响订单实现的整个过程.环境风险实质上可以 分为自然,经济和政治三种类型.自然风险主要指的 是由火灾,洪水,风暴等引起的自然灾害对订单实现 的影响,比较难以预测,因此要求借款企业有相应的 应急机制来有效转移与缓释此类风险.经济风险反映 的是和借款企业订单实现相关的劳务,资本和产品市 场的不确定性,它们包括原材料价格,就业率和工资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69 当代财经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289 期

映,即从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到原材料的购进,从产 成品的销售到货款的归行,从本息的收回到整个资金 的运转过程均实行封闭,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按合 约担负监管职能.因为在物流企业的监管过程中,银 行和企业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以肯定会产生物流企业 的道德风险;也就是说,物流企业有可能欺骗,不负 责任,虚假上报或者监管失误,而物流企业的监管风 险将影响订单融资业务的实现过程,物流企业的监管 水平也将直接影响订单的实现过程.()管理订单融资业务的过程风险 二 基于过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模型,比较全 面地描述了借款企业实现订单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 险.这个模型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融资方管理订 单融资业务的过程风险:一是识别影响借款企业实现订 单的风险因素;二是确定借款企业实现订单的风险产生 来源,产生原因和产生方式;三是评估借款企业实现订 [10] 单过程中主要风险的大小,集中度和对现金流的影响.总之,在订单融资业务中,不管融资方是采取某 一种风险管理策略还是各种策略的组合,都必须基于 订单实现的价值链过程对业务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 而且这种风险分析和管理是动态的,要求银行和物流 企业必须紧密合作来把握业务的变化.四,结束语 订单融资业务是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的一种有效融资安排.为降低订单融资业务的风险, 银行必须和物流企业合作,对订单实现的全过程进行 控制.根据我国订单融资业务的特征,本文构造了基 于价值链过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模型,认为订 单实现过程风险是影响订单融资业务贷款偿还的最重 要因素,而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下游厂商违约 风险和物流企业监管风险,则可通过影响订单实现过 程而影响业务.这一研究必将有助于我国的金融机构 和物流企业采取相关策略,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订单融 资业务.—————— ————— ———— 参考文献: [1]Eric Fenmore.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J].The Secured lender,2004,60(2):20-24.[2]孔 文.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J].江西财经大 川,冯耕中,高 杰.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融 学学报,2005,(1).[3]涂 资[J].预测,2004,23(5):68-77.[4]曹 静.论我国专业物流金融公司建立 UPS 的启示[J].上海 金融, 2005,(6):13-14.[5]艾 东.中小企业物流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上海金融, 当分析了借款企业订单实现过程的各种风险后, 融资方就需要在考虑自己的风险容忍水平时,采取相 应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风险管理的策略通常分为四 种:一是规避风险,即自觉选择不会产生风险的业务 活动.由于风险是企业活动的内在特征,完全规避几 乎不可能,因此好的选择是找到一个均衡.就拿订单 融资业务来说,这意味着应对超过了融资方风险容忍 水平的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避,而对一些在容忍 水平以内的风险则可以接受.二是接受风险,即当风 险收益高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并且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时, 作为融资方可以接受相应风险.这样做也是出于均衡 的考虑.三是分散和转移风险,即采取“把鸡蛋放在 不同篮子里面”的方法来分散和转移风险.通过将风 险转移给第三方,来降低订单融资业务的风险暴露.比如,对已经识别和评估的具体风险,融资方本身既 可以要求借款企业进行相应的保险,也可以对风险进 行套期保值,从而有效地将风险分散或转移;再比如, 通过运用金融工程的方法,融资方可以将订单融资业 务面临的风险暴露加以分解,从而使其自身保留一部 分必要的风险,然后把其他风险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工 具传递给他人,甚至还可以利用场外交易市场成功地 创造更多新型的衍生产品.四是缓释风险,即通过控 制风险过程来减少风险的大小.在订单融资业务中,融 资方可以通过封闭控制相应的质押物或要求相应担保策 略来缓释订单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这样做可以提高贷 款的违约回收率,减少违约损失.2005,(12):37-39.[6]Noah P B, Anthony H C..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cision[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2005 20(3):3-10.[7]Buzacott J.A., Asset-Based 274-1292.[8]Lee A Kidder.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 in Commercial Lending: A Solution Waiting for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2004,19(6):10-18.[9]戴耀华.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J].出版经济, 2002,(8):26-29.[10]Mark Laudeman.Risk-rating systems bring consistency to commercial lending[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1993,(8):28-38.R.Q.Zhang.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Management Science, 2004, 24: Financing [J].责任编校:晓

蔚 70 当代财经

篇8: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加入WTO, 金融业全面开放, 我国的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期, 并成为推动我们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 由大量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 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严峻挑战,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和破坏, 金融监管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研究剖析金融创新风险, 并采取相应且有效的对策规避风险或使不利影响最小化。本文先阐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 再介绍金融创新产生的金融风险及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的挑战, 最后对金融监管的强化和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动态博弈关系, 其过程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金融监管是诱发金融创新形成的原因之一。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使金融机构的行为规范于法规之内, 从而防范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次序的安全稳定。然而, 金融管制往往是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某些获利而实现的, 阻碍了金融机构从事已有的盈利活动和利用管以外的利润机会, 由此形成了金融监管的目标与银行机构获利动机的矛盾。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 开始产生束缚力时, 金融机构就会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来逃避管制, 改变传统的操作方式, 推出新业务, 以求获得更大利润, 金融创新由此产生。第二个方面是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管制的变革。由于规避监管产生的金融创新打破了原来的均衡状态, 使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 且产生了新的风险, 其结果必然使原有的监管措施实效, 而当金融创新可能危及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时候, 金融管理当局理因调整对策, 对金融业实行新的管制:一方面放松某些过时的监管措施, 另一方面在对金融创新本身进行安全和慎重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新的监管措施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因此, 金融创新客观推动了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监管当局的新管制又会导致新的创新, 二者不断交替, 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动态过程。

二、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新风险

金融创新推出新型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和分散风险, 如期货、期权交易、互换交易等创新工具。但是就整个金融业而言, 这并不能从总体上减少风险。金融创新可以降低或转移个别风险, 但不能消除或减少整个金融业的系统风险。非但如此, 金融创新反而使金融业在传统风险的基础上面临新的风险。下面具体说明各类风险。

(一) 市场风险

虽然金融创新工具目的是要规避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债券等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 但由于金融创新工具将社会经济中分散的风险全部集中在少数金融创新工具市场上释放, 所以风险很大。金融创新工具的市场风险包括两部分:一是利用金融创新工具保值仍然未能完全规避的价格变动风险;二是金融创新工具本身就具有的很高的价格变动风险。

(二)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约承诺的风险, 主要体现在场外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市场上, 因为客户的信誉没有根本保证。信用风险包括交割前风险和交割时风险。交割前风险即在合约到期前由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变动或其他原因致使交易对方蒙受较大亏损而无力履行合约义务的风险;交割时风险即在合约到期日交易双方履行了合约, 但交易对方却未付款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场外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市场, 因为客户的信誉没有根本保证。

(三) 技术风险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是当代金融创新的技术推动力, 使得金融创新交易的规模和成交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资金的清算已不分国界和地域。与此同时, 金融业也出现了相应的技术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操作失误所产生的风险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犯罪造成的风险, 电子转账与信息系统安全性也大打折扣。技术风险具有系统性, 涉及交易金额大, 一旦发生了其损害和影响将非常巨大, 可能把一个金融机构甚至整个金融业都拖进不安全的境地。

(四) 伙伴风险

当代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金融自由化、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机构同质化、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 使各金融机构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关系, 一国金融机构之间、本国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的依赖性增强。这样, 一旦某个部门出了差错, 便会累及一片, 单个金融机构中某个环节出差错都有可能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这就是所谓的“伙伴风险”。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最终延伸到全球金融市场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五) 表外风险

当代金融创新一大趋势是创新业务的表外化, 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 随时都可能转化为真实风险。表外业务的特点是灵活性大和杠杆性强, 但透明度差, 一般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因而表外业务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放大性, 一但暴发, 就会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致命的打击。著名的“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案”就是由表外风险引起的。

总之, 金融创新带来的一系列与之有关的复杂的金融风险, 给金融监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关部门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挑战并积极应对它们。

三、金融创新使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金融创新对监管当局提出了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金融创新降低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能

金融创新使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打乱了原有的货币定义中的界限, 难以清晰的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 降低了货币需求和货币乘数的稳定性, 货币供求形成机制变得十分复杂多变, 从而加大了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的难度, 使中央银行难以对货币量进行准确的监测、分析和控制。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靠性, 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松散和不稳定, 给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和预警系统的运转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金融创新使得利率、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力、可操作性及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从而使可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减少。创新还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和不确定性, 给货币政策效果的判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 金融创新使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功能受到影响, 金融机构容易逃避监管

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 按照现行的会计方法, 创新工具还不能正式纳入财务报表, 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列示, 因此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无法满足监管当局对创新金融工具的信息需求。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从事大量的表外业务, 减少了账面负债和维持虚假的资本资产比例, 回避监管当局的监管, 资本充足比率、资产负债比例等监管措施的有效性被削弱。有些金融机构利用衍生工具弄虚作假来逃避监管, 有些银行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 甚至创造出新型负债种类来减少甚至逃避法定准备金的提缴。

(三) 金融创新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被削弱

金融创新模糊了各金融机构间的传统业务界限, 各机构涉足领域广泛, 进行大量业务与工具创新, 增加表外业务, 一旦创新活动突破金融机构原来的规定的行为边界, 但监管当局也没有明文限制, 这就使原有的监管法规效力下降、监管手段、监管方法过时, 监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监管有效性被大大削弱。如果新推出的金融产品超出法律规定的界限, 但却被市场普遍接受, 那么原来的金融法规就完全丧失效率。金融创新可能产生一些模糊的产权关系, 导致风险监管失效。比如:某些以境外货币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工具涉及货币所在国、交易发生国、交易者所在国等不同对象, 各国对风险责任的认定不同, 有可能导致这些金融创新没有任何约束。某些跨国金融机构的子公司的风险监管不确定是属于子公司所在国还是属于母公司所在国家。一些混合金融产品的创新涉及交叉性业务, 比如储蓄保险既涉及储蓄业又涉及保险业, 这样很容易导致监管重复, 也可能出现监管“真空”。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使得当前金融监管制度往往已滞后金融创新的步伐, 使监管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监管当局必须不断及时更进监管制度创新, 提高监管水平。

四、金融创新条件下金融监管的强化和创新

面对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涌现, 各国都在不断强化金融监管。与国际社会相比, 中国目前的金融创新远为不足, 原因之一就是金融监管的限制监管与创新之间的摩擦。考虑到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内生推动力, 我国必须加快监管体制的创新, 缩小监管与创新之间的摩擦, 既要通过监管防范创新的风险, 同时又要注意保护和支持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热情。为此, 我国的金融监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侧重。

(一) 加大金融风险监管力度, 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制度

在经济条件变化莫测、金融机构日趋全球化的今天, 国际上都趋向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 而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 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 这显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金融创新日月异, 金融风险复杂化, 并且很多金融产品涉及交叉业务, 金融监管机构仅注意审慎性监管, 继续沿用传统的分业监管方式更将大大降低监管效力。金融监管当局应从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转向对风险性监管, 加大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 改革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 加强协调监管能力, 建立统一监管和职能体制, 监管政策的取向要从整个金融系统考虑。另外, 金融监管的重心之一应该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 统一对国内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的管理, 任何机构不可以有特殊待遇, 在竞争和稳定中取得动态平衡。

(二)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建立非现场监管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也将逐渐增多。目前以现场监管为主的监管方式将不可能再适应金融监管的需要。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为金融监管机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 客观评价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在金融创新新的经济环境下更有效的进行金融监管开辟了一条高效的道路。而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非现场监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非现场监管没能建立完善的体系, 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的运用新技术进行非现场金融监管, 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备付金率、呆账坏账比例等指标实行实时监控, 以次来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 要对监管人员加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学习。

(三) 大监管范围, 加强对技术风险的防范

由于金融创新不断发展, 必然会出现一些原有监管法规所涉及不到的“灰色地带”, 特别是近年来, 国际金融界因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而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日本大和银行亏损案都在国际金融界掀起轩然大波。因此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将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网之内, 并将金融创新中产生的易躲避金融管制的表外业务纳入监管范围, 从各个角度加强对衍生业务的监管, 将衍生业务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还要将统计报表的真实性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 增加对会计报表附录的审查, 要不断健全财务公开和报告制度, 加强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统计与申报。另外, 由金融业广泛应用电子及计算机等新技术所带来的技术风险, 监管当局也应该加强防范, 对想利用高科技进行违法行为的潜在人员要及时制止, 并且协助金融机构利用技术巩固其计算机系统、电子转账系统等重要系统的稳定性。

(四) 监管须走向国际化,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 金融创新交易具有跨国性, 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单调内向的监管策略通常显得势单力薄。这要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采用综合性的国际性监管策略, 扩大监管政策的覆盖面, 包括国内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及本国境内的外国金融机构。监管内容应适应金融机构跨国经营带来的新问题, 出现的新风险。监管手段应比照国际标准, 监管法规、会计审计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而且, 监管当局须加强国际间监管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对跨国性的金融创新交易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 确保金融创新交易即有效率又安全可靠。我国在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与国际合作方面已经略有成效, 还须再接再厉。

(五) 树立正确的监管理念, 创新监管法规

由于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永恒的力量, 正确的监管理念绝对不能扼杀金融创新, 反而金融监管应该在金融创新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提出了监管适度性问题,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又能放松束缚金融机构合理竞争的过多限制, 促进金融创新, 寻求金融业效率和稳定的最佳平衡点。另外, 由于金融风险通常具有爆发性和快速蔓延传染性, 较难控制, 金融监管当局还应该树立超前监管的新理念, 尽可能在风险未形成之前将其化解, 从源头上遏止金融风险苗头, 而不是等风险已经发生了再来采取措施,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化解金融风险的成本。

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 用原来的监管法规来预防和对付金融风险不是效力下降就是完全失效, 抑或没有管控到新的风险, 严重影响了监管执法水平。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全面评估创金融新活动, 对创新产品进行研究, 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修订和完善原有的监管法规, 出台原来没涉及到的新法规, 以适应金融创新活动, 保证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控制风险, 实现金融体系健康发展与稳定的目标。

结束语:总之, 没有金融创新就没有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具有提高金融效率, 增强金融活力和渗透力, 分散金融风险等作用, 要大力提倡。但是金融风险又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 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监管, 否则也不可能保证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但金融监管不是金融抑制, 而是不断地推出新的监管理念、监管法规, 通过金融改革不断的完善监管。作为监管当局必须同步跟进金融发展, 针对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和变化的金融环境因势而动、因险而动、以动制动, 运用创造性的监管理念、现代化的监管技术、科学的监管方法, 通过全方位的持续性监管, 降低金融风险, 保证整个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谢伏瞻魏加宁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2]李玉泉王洪彬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赵霜茁现代金融监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M]2004

[4]韩汗君金融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M]2005

[5]史福厚金融监管导论中国商务出版社[M]2004

上一篇:鸡精项目策划方案范文下一篇:勐角乡小学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