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2024-04-09

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共6篇)

篇1: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预防、应急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根据本项目识别的29项重大危险源,归纳为7类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

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四、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使用后电工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坍塌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开挖基坑、基槽时或在楼层屋面堆放过多物料及支撑模板、脚手架等出现坍塌事故,特制定预案措施。

1、为防止坍塌事故事发生,在施工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和操作规程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按照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

3、对于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在雨天时更要加强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4、遇有特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加强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5、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6、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楼层或层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楼层或屋面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材料机具的,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放置。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防止高处坠事故的发生,首层完工后,搭设合理、牢固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外脚手架,在架体内侧支挂密目式安全网,应注意的是在去挂密目式安全网时,必须按规定高出施工层一步架。并在首层顶支挂第一道安全平网,在四层顶和顶层屋檐下支挂第二道和第三道安全平网,以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5、对所有预留洞口,如通风道口,垃圾道口和短边过长超过25mm的预留洞口,加木盖进行防护,凡超过1000mm 的洞口应在上方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 的木板,并在下方支挂安全网。

6、对所有临边进行防护,如阳台临边可用预留的钢筋按规定绑扎严密,楼梯和进料楼层临边加防护栏杆,上栏杆在1.2 米处,下栏杆在0.6 米处各设一道,栏杆间距不大于2 米,并在0.15 米处加档脚手栏杆。

7、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8、在外檐进行抹灰施工中,作业班组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拉结点、安全平网和密目式安全、脚手板等进行使用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操作。

9、凡作业层以下无安全防护设施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四)、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2005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装作业前,必须按规范、标准、规定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

2、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求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5、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

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时间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10、照明专用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 米的应有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11、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设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

12、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13、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

(五)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不爱伤害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

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4、对于吊装作业(含塔吊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有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

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米清理)。

6、对卷扬机上米平台、上料花蓝的安全门经常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灵敏可靠,防止因失灵造成被吊物坠落伤人。

7、按规范要求在上料架、进料架、通道口搭设合格的安全防护通道,以保证员工的安全。

8、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司索人员应有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指挥人员暂停滞作业。

9、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

10、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载运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六)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明之作业的部位和项目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应有派专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7、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的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8、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9、冬季取暖炉应规范管理,符合防火中毒要求。

10、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七)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现场中毒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1、凡从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并保证通风良好。

2、宿舍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

3、进行电焊工作时,除要用防护罩外,还应戴口罩,穿戴好防护手套、脚盖、帆布工作服。采用低尘少害的焊条或采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

4、现场室内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

5、食堂要在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

6、食堂内严禁非炊事人员进入,炊事人员不能留长指甲,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食堂做到每日清扫。五、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在指挥部未到来之前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 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 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就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

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 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

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线。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有善后工作。

(五)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求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迅速启动项目求援小组,及时停止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程度,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

2、及时速报上级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 求救。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六)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

2、及时拨打119 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

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

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资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施有计划的救助。

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

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气窒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求救。

8、对火灾现场可能做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

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市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6、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篇2: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2,第三作者1

(1.单位名称:2.单位名称)

摘要: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复杂,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较多,为明确安全管理重点,有必要对施工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提出了危险性调查方法及危险分数计算方法。根据调查评价结果,提出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管理措施;风险性 中图分类号:U41

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指标越来越高,桥梁、隧道等改善公路线形的线路敷设方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事故也接连发生,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确保公路桥梁的施工安全,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公路桥梁工程由于作业条件恶劣、高空作业量大、个体劳动强度高、施工工艺复杂等原因,安全管理的难度很高。另外,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形成立体交叉,这种交叉决定施工生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本文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公路桥梁施工工序中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进而明确注意采用有效预防管理措施。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述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将其应用到桥梁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上来,采用与桥梁施工系统风险相关的3类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桥梁施工风险分值D可按下式计算:

DLEC

(1)

式中,L为发生桥梁施工事故可能性大小(L);E为作业人员暴露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施工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由于桥梁施工过程复杂,不易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数据,可对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进而进行客观的计算。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性评价

2.1施工危险性因素

在利用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桥梁施工危险性进行评价之前,应首先明确桥梁的危险性因素。桥

梁施工危险性因素按照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类:2.1.1基础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明挖基础施工时,石方爆破施工放炮作业危险,基坑支护过程中容易坍塌,坑顶边缘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现象,挖掘机施工容易造成机械伤害,电力施工不当易造成人员触电等;②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孔壁支护容易坍塌,孔边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提升卷扬机容易造成物体打击,通风不足可能致使人员中毒和窒息,浅眼爆破放炮易发生事故;③钻孔桩施工时,容易出现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伤害、车辆伤害及淹溺伤害。2.1.2 墩台施工

桥梁墩台施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2种:①一般墩台施工时,脚手架施工易造成坍塌、高处坠落,支架失稳容易造成坍塌、起重伤害、模板涨裂,混凝土提升设备易造成物体打击,模板安装、拆除易造成高处坠落;②高墩台施工时,爬架、塔吊和电梯容易造成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和坍塌,交叉作业和混凝土提升设备容易发生物体打击,模板安装、拆除容易产生高处坠落。2.1.3 预制梁施工

预制梁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张拉钢筋、钢绞线时也易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2.1.4 架梁施工

架梁施工时,龙门吊拼装、运行过程中易造成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伤害,架桥机拼装、架梁也容易造成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伤害,张拉钢绞线、钢筋时易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2.1.5 桥面系施工

桥面系栏杆安装时易造成高处坠落,焊接过程中易造成人员灼伤、烫伤,用电设备施工过程中易造成触电,起重设备使用过程中易造成机械伤害,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时容易发生物体打击。2.2危险性评价调查

在对桥梁施工危险性因素进行划分后,可对各L、E、C值进行调查。根据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中因素划分不同的等级:将L的分数定为0.1 ~10之间(表1),将E的分数定为0.5~10之间(表2),将C的分数定为1~100之间(表3)。并且规定,当D的计算值大于320时,属于极其危险状况,不允许进行桥梁施工作业,必须停工整顿;当D的计算值介于160~320之间时,属于高度危险状况,必须立即停工整改;当D的计算值介于70~160之间时,属于显著危险状况,需要在施工同时进行整改;当D的计算值介于20~70之间时,属于一般危险,应当予以注意;当D的计算值小于20时,属于低危状况,可以正常施工。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指标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发生 6 相当可能发生 3 有可能发生 1 发生的可能性小 0.5 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0.2 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0.1 不可能发生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每人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表3 事故后果的指标值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得后果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2-9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少的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需要救护,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按照表

1、表2和表3对2.1节中的桥梁施工的各个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根据式(1)分别计算

出各个危险因素的风险值D。计算结果显示,明挖基础施工的石方爆破、基坑支护坍塌、孔壁支护坍塌、卷扬机引起物体打击,墩台施工的脚手架坍塌、支架失稳坍塌、模板涨裂、混凝土设备提升引起的物体打击、高空坠落,预制梁施工中的物体打击的风险值均在120以上。经过对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进行LEC评价,可以看出在施工中,风险级别较高的可能导致的事故以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为主。应对管理措施

严格进行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上述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前提条件。为防止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

(1)在桥梁工程施工进场之前,组织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安全评价调查组,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进行详细的评价,确定欲实施工程的安全风险源,及各个风险源的风险值。安排评价调查完成后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反映对象工程中各个危险因素的风险值,尤其是注意高空坠物、物体打击等桥梁施工中高风险因素调查的准确性。

(2)根据施工安全评价报告制定详细的施工人员安全方面技术和经验要求,同时拟定各类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内容和时间。根据技术和经验要求严格配备施工人员,尤其是施工风险较高的工种。按照拟定的安全培训计划进行施工安全专项培训,对于高风险工种要加强培训和培训后考核,考核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进行施工。

(3)设备的不规范操作也是造成施工事故的因素,因此,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和施工人员具体情况,拟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尤其注意与高风险值相关设备的管理,如桥梁施工中采用预制结构、现场吊装的大型起吊设备等。安全管理制度应保证施工人员在执行时规范操作且定期保养施工设备。

(4)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安全管理监控布置,严格保证桥梁施工的工序质量,尤其是高风险值相关施工工序的管理。发现高风险值施工工序有违反安全管理条例时,及时停工整治,及时排解潜在危机。结语

篇3: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本文就施工现场建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与广大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 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2000等有关条款是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城市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及周围区域。其形成原因, 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 (人、物、环、管) 。只有能辨识危险源并找到根源, 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控。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 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 (工序) 工程, 施工装置 (设施、机械) 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⑴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 、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 (槽) 施工, 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 (工棚、围墙等) 失稳, 造成坍塌、倒塌。

⑵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 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⑶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 (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 , 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 (带) 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⑷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 (凿岩) 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 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⑸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 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⑹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 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⑺人工挖孔桩 (井) 、隧道凿进、室内涂料 (油漆) 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⑻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 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 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⑴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 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 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 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⑵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 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⑶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 (街) 作业面, 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 (件) 砸死砸伤人员等。

⑷工程拆除、人工挖孔 (井) 、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 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 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 但总的来说, 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施工企业安全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安全认识不到位, 安全管理松懈构成风险;

⑵安全责任制不到位, 考核淡化构成风险;

⑶总包监督不到位, 以包代管构成风险;

⑷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落后的生产技术构成风险;

⑸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构成风险;

⑹工程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直接构成企业管理风险。

安全风险直观的表现是事故, 事故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 危险趋势未及时遏制时突然发生, 追溯事故成因, 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2.1 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 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 又有环境因素, 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 (疲劳、疾病) 、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2.2 物的不安全因素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 当能量意外释放, 可能引发事故, 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 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 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在风险评价中, 常按照导致事故的可能性或频繁强度, 确定其可能性等级, 并按照导致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 确定其严重性等级, 然后综合可能性与严重性两种评价, 得出风险程度的等级。

3.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类, 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 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

⑴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

⑵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工地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 (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设施、吊装作业、明火作业、危险化学品等) 。

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根据D=L×E×C公式, 得出风险影响等级D。D值越大, 说明风险越大, 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下将举例说明了建筑工地常见的危险源按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

⑷故障树分析法 (FTA) (或称事故树分析法) 。以故障、事故、事件为起点, 作为顶上事件, 然后按照逻辑关系, 分析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

3.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

主要介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 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D (危险性) =LEC

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表1~表4。

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评分, 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 得出D值, 并按照表四所列的分值区域判断其风险程度。

下面举某建筑施工工程为例, 根据其作业风险程度, 制定重大风险汇总表 (表5) , 并以此作为确定危险源等级的主要依据。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预防重大危险源发生的基础性的工作, 应当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重视,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25~26

篇4: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基础雷管;风险等级;安全技术措施;风险等级;火工品

0.引言

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全国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目标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协作和攻关,解决阻碍民爆科技进步的关键难点,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与国内生产技术条件相适应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加快自动化、本质安全化、连续化生产的进程,大幅度减少危险部位操作人员数量。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等主要民用爆破器材产品要实现连续化、本质安全化、自动化生产,为此,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原雷管全手工装填生产基础上进行了为期3年的自动化装填生产研究,于2010年度成功研发了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线并已投入运行,并通过科技成果技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公司又一经济增长点,所以在生产、转让过程中对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该生产线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探讨,达到全面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而提升本质安全,达到安全生产目的,进而提升民爆行业火工品自动化生产进程。

1.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生产线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1]

通过对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生产线现场查看、讨论分析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即D=L×E×C法,对基础雷管自动装填过程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定级。从而企业可根据风险级别的高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和降低其风险,保证安全作业和自动化生产。

在D=L×E×C评价方法中,

D──风险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主要从上面三个方面评价基础雷管自动装填过程存在的危险源、危害性及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值如下:

完全可以预料的,L值为10;

相当可能的,L值为6;

可能,但不经常的,L值为3;

可能性小的,L值为1;

很不可能的,L值为0.5;

极不可能的,L值为0.2;

实际不可能的,L值为0.1。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如下:

连续暴露, E值为10;

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内暴露(低于8 小时则适当减少分数值),E值为6;

每周一次(8小时)或偶然暴露,E值为3;

每月一次暴露,E值为2;

每年几次暴露,E值为1;

非常罕见地暴露,E值为0.5。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值(C)如下: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财产损失,C值为10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C值为40;

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C值为15;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C值为7;

重大、致殘或很小的财产损失,C值为3;

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C值为1;

主要从上面三个方面评价基础雷管自动装填过程存在的危险源、危害性及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评价结果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危险性分値(D)分级,分为5级(分值>320)、4级(160>分值<320)、3级(70>分值<160)、2级(20>分值<70)、1级(分值<20)。

根据D值分级需采取的控制措施原则如下:

1级风险:稍有危险, 可忽略的,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不监测;

2级风险:一般危险, 可容许的, 不需另外的措施,需要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 不监测;

3级风险:显著危险, 中度风险, 必须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 需要监测;

4级风险:高度危险, 重大风险, 必须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或)应急预案,并按其要求进行控制, 需要监测;

5级风险:极其危险, 不可承受风险, 禁止工作,只有当风险降低时才能开始工作, 需要监测。

2.基础雷管自动装填过程危险源的危险性辨识评价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和不同范围取值,按照生产过程的先后顺序和流程对基础雷管自动装填过程所存在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危险程度进行逐一辨识评价,共评价出51个不同程度的危险源,其1级19个,2级18个 ,3级10个,4级3个,5级1个。

根据以上识别评价情况及评价结果,企业对危险源程度达到3级以上的(共计14个)装炸药、压药、装起爆药、转接板压合、炸药、雷管中转库贮存危险过程可采取以下安全控制措施:

2.1装药、压药、装起爆药、压合、抖浮药、药高检测等危险工序以上工序均安装在抗爆间室内进行,并设置朝天的轻型泄爆面进行控制

2.2装炸药、装起爆药过程

均设置自动填加药系统,装药、压药、等危险操作间的设备和抗爆门的打开设置安全连锁装置,并定期进行校验合格有效。

2.3装炸药、装起爆药间的传递窗

设置抗爆并设置安全连锁装置,各操作间的传送皮带设置隔爆防护板,经检测合格有效并进行日常监控。

2.4装药、压药、压合等关键工序

均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炸药、雷管中转库前后设置监控系统。

2.5日常管理

制定各工序和工房的定员、定量要求并严格执行,制定工艺远程、安全规程以及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制度,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安全生产。

2.6对易产生静电、无接地装置设施控制

采取管道进入工房前接地,人员进入工房前进行静电检测、将输送皮带、工作台案接地、将库房金属门接地、门口设置导静电 门帘等装置,确保接地安全,降低危险源风险。

在制定措施控制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及加严日常监督的办法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通过对以上雷管自动装填、炸药及基础雷管贮存生产过程中发生燃烧、火花、爆炸事故的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风险控制可以看出,虽然生产过程的燃烧、火花、爆炸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且经过D=LEC法详细分析,达到显著危险程度以上的危险源有14个,但只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和技术防范措施及劳动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及以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安全生产是完全可行的。

3.结论

通过对民爆企业电雷管生产过程中的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生产过程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分析,说明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生产过程产生的和潜在的危险源是可以控制的,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生产线的生产是可行的,可以在民爆行业大力推广和应用,该生产线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并在行业内的推广,将成为电雷管生产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迈进的又一历史丰碑。■

【参考文献】

篇5:1--《危险源评价清单》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篇6: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效范围内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型原则

8、真实性原则

9、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2、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4、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5、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6、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7、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识别。

三、危险源单位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

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四、按照危害类型分类:

1、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五、危险源识别的步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2、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发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D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

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车间蒋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给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公司。

由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讨论确定后,并研究具体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公司。

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室人员对分公司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讨论,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上报安委会。

危险管理分工

A级---由总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C、---由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安全组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负责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危险源管理责任制

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职责

组织领导开展全公司矿山系统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级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督促分公司或职能部室对A级危险源进行检测,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措施,同时,了解全公司A级危险源的分布状态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对其及时进行整改。

对全公司A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而引发的死亡及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职责

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措施管理,督促车间和科室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对本单位A级、B级、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督促车间及检查部门对A、b、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审阅并批示安全科报送的危险源汇总表,督促或组织车间和科室及时进行整改。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加以控制。

对本单位A、B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事故负责。

车间正、副主任的职责

负责组织本车间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与有关措施。

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了解本车间危险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重大缺陷。

督促车间职能组及所属班组对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及时审查并批示班组保送的危险源隐患整改材料。对新上报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经理及安全科报告,并对整改的隐患进行有效地临时控制措施。

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而导致的死亡事故承担负责。

班组长的职责

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单位人员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整改完毕,确定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责任。

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发现隐患隐患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上一篇:登的组词及造句下一篇:中秋节动人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