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2024-05-07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精选8篇)

篇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2009年9月17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主动理财,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就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全面加强财政管理

1.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到2010年,在全省初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逐步形成收支完整、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保障有力的政府预算体系。

2.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按照全面覆盖、统一规范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着力完善预算决策机制,着力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着力增强预算编制完整性,着力提升预算支出绩效性,逐步形成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公开透明的部门预算制度。

3.全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 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逐步形成功能齐全、流程科学、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

4.全面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建立健全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改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完善、指标科学、责任明确、约束有力的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机制。

5.全面强化财政运行监督。健全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努力实现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督,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权责分明、运行顺畅、执法有力的财政运行监督机制。

6.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财政管理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宏观调控机制,持续稳定、良性互动的收入增长机制,绩效优先、规范透明的支出管理机制,定位准确、统筹兼顾的政府分配机制,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工作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以人为本的财政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着力提升管理绩效

7.着力科学化,提高财政管理的针对性。健全预算体系,规范政府预算收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统一管理国有资本经营收支,依法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严格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规范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健全相关制度和办法,加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逐步过渡到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积极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创新支出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财政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以钱养事、民办公助、先干后补等支出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8.着力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有效性。

加强预算编制精细管理。建立标准预算周期制度,完善“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性资金和财力全部纳入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严格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加强预算执行精细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 格按预算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进度的均衡性。改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加快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进度。完善政府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管理,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加大部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建立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约束机制。扩大监控范围,全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构建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9.着力过程化,提高财政管理的严密性。

加强收入过程管理。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实现税收收入信息共享。建立税源跟踪监控和纳税评估制度,加强财税部门协同配合,健全税收收入依法征管和均衡入库机制。全面实施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征管机制,依法组织非税收入,不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加强支出过程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将各类财政性资金和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务卡管理改革,规范有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阳光采购平台,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 高政府采购效率。

加强监督过程管理。加强财政事前和事中监督,推进监督关口前移,促进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推进绩效审计试点。加强会计和财务监督,健全部门和单位内控机制。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

实施“惠民直达工程”。加快构建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审核“一线实”、发放“一卡通”、服务“一站办”的“惠民直达工程”,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

10.着力绩效化,提高财政管理的创新性。

完善财政评审论证制度。积极发挥财政评审论证的作用,逐步扩大项目评审论证范围,建立健全预算民主决策机制,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合理设置专项资金项目,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政策功能。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用因素法测算,提高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分配使用、检查监督等,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扩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范围,积极开展绩效预算编制试点。探索建 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和公开制度,强化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责任。

11.着力法治化,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突出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税收政策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依法理财治税,维护财经秩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

健全管理制度。全面清理现有财政规范性文件,健全财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机制。严格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提高财政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快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规章制度体系。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12.着力基础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持续性。

强化基础建设。加强财政基础业务管理,完善财政基础信息库、项目库和资产管理信息库等。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构建政府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加强政府财政统计分析工作,完善 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

强化基层建设。加强县乡财政条件和能力建设,充实完善乡镇财政职能,提高县乡财政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乡财县管”制度,探索实施“村账乡管”村级财务管理新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责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自律能力。

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1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是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务必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1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合力推进”的要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15.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推进与分 步实施相结合,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步骤,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16.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要求严,标准高,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篇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主动理财,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就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全面加强财政管理

1.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到2010年,在全省初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逐步形成收支完整、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保障有力的政府预算体系。

2.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按照全面覆盖、统一规范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着力完善预算决策机制,着力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着力增强预算编制完整性,着力提升预算支出绩效性,逐步形成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公开透明的部门预算制度。

3.全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逐步形成功能齐全、流程科学、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

4.全面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建立健全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改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完善、指标科学、责任明确、约束有力的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机制。

5.全面强化财政运行监督。健全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努力实现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督,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权责分明、运行顺畅、执法有力的财政运行监督机制。

6.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财政管理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宏观调控机制,持续稳定、良性互动的收入增长机制,绩效优先、规范透明的支出管理机制,定位准确、统筹兼顾的政府分配机制,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工作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以人为本的财政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着力提升管理绩效

7.着力科学化,提高财政管理的针对性。健全预算体系,规范政府预算收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统一管理国有资本经营收支,依法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严格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规范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健全相关制度和办法,加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逐步过渡到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积极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创新支出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财政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以钱养事、民办公助、先干后补等支出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8.着力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有效性。

加强预算编制精细管理。建立标准预算周期制度,完善“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性资金和财力全部纳入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严格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加强预算执行精细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进度的均衡性。改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加快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进度。完善政府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管理,建立预算稳

定调节基金制度。加大部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建立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约束机制。扩大监控范围,全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构建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9.着力过程化,提高财政管理的严密性。

加强收入过程管理。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实现税收收入信息共享。建立税源跟踪监控和纳税评估制度,加强财税部门协同配合,健全税收收入依法征管和均衡入库机制。全面实施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征管机制,依法组织非税收入,不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加强支出过程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将各类财政性资金和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务卡管理改革,规范有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阳光采购平台,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加强监督过程管理。加强财政事前和事中监督,推进监督关口前移,促进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推进绩效审计试点。加强会计和财务监督,健全部门和单位内控机制。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

实施“惠民直达工程”。加快构建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审核“一线实”、发放“一卡通”、服务“一站办”的“惠民直达工程”,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

10.着力绩效化,提高财政管理的创新性。

完善财政评审论证制度。积极发挥财政评审论证的作用,逐步扩大项目评审论证范围,建立健全预算民主决策机制,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合理设置专项资金项目,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政策功能。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用因素法测算,提高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分配使用、检查监督等,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扩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范围,积极开展绩效预算编制试点。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和公开制度,强化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责任。

11.着力法治化,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突出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税收政策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依法理财治税,维护财经秩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

健全管理制度。全面清理现有财政规范性文件,健全财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机制。严格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提高财政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快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规章制度体系。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12.着力基础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持续性。

强化基础建设。加强财政基础业务管理,完善财政基础信息库、项目库和资产管理信息库等。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构建政府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加强政府财政统计分析工作,完善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

强化基层建设。加强县乡财政条件和能力建设,充实完善乡镇财政职能,提高县乡财政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乡财县管”制度,探索实施“村账乡管”村级财务管理新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责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自律能力。

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1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是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务必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1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合力推进”的要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15.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步骤,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16.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要求严,标准高,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篇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金昌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 不断增强预算法治意识, 强化预算管理, 细化预算编制, 严格财政监督, 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预算透明度, 形成了各环节有机衔接、方法科学的财政预算工作机制, 切实提升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效能。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有序推进。结合“五五”普法, 组织学习了《预算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 广大财政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财政行政执法、执法监督水平明显提高。

——预算管理日益规范。积极采用“零基预算”、综合因素法等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 建立了主管科室初审、预算审核中心复审、局务会议审定的三级预算审核制度,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严格执行预算, 强化预算约束,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 基本形成了预算编制与执行互动机制。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持续加强, 财政预算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同步提高。

——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坚持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 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涉及民生资金的监督力度, 初步建立了实时监控、综合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金财工程”, 健全完善财政信息网络, 保障了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等改革顺利推进。为市级各预算单位采购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业务软件系统, 初步形成了财政资金运行的总体框架。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虽然金昌市的财政预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 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尚未建立, 预算体系还不完整;预算支出项目不够细化, 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改进;财政预算的执行力、约束力需要加强, 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急需提高;项目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财政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前, 金昌市经济财政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深入贯彻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精神, 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理念, 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强化预算监督, 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 需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 突出完整性, 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水平, 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 细化彩票公益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等预算编制内容, 清晰反映各项基金收入来源以及结构和使用方向, 统筹使用各项基金。二是探索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收机制, 逐步将金化、金泥、金铁等市属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其支出主要用于新投企业国有资本金注入、增加现有企业资本金、弥补企业改革成本及职工社会保障, 加快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程序和绩效考核体系。三是积极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在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办法, 研究理顺与各部门关系, 明确职责的基础上, 试编金昌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四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衔接。按照《金昌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 研究制定行政事业资产配置标准和资产更新、拍卖制度,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 建立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相融合的配套制度体系。

(二) 突出科学性, 着力加强预算编制工作

一是加强收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收入预测协调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研究分析职能, 细化收入预测工作, 提高收入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财政部门要综合分析经济预期增长和政策性增减因素情况, 协同国税、地税部门确定税收收入计划, 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 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做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 实现财政、税务、国库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要根据历年非税收入征缴情况和当年政策性变动情况, 提出预算单位非税收入目标, 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征管机制,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取消预算外资金和执收单位过渡性账户, 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管理, 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逐步纳入预算管理。二是严格支出预算。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 建立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 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办法, 将支出项目细化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事业发展性项目支出、经济发展性项目支出、专项业务性项目支出等类别, 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类别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编制预算。按照“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的要求, 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上, 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区别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优先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涉及民生的重大支出项目, 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三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 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在具体工作中, 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足额安排部门基本支出, 对能明确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要全部列入部门预算。严格政府采购预算, 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 将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政府采购审批工作, 对未办理预算申请追加批准手续的, 一律不安排政府采购。四是规范结余资金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着力研究结余资金管理问题, 对基本支出长期结余的资金和长期未使用的专项资金, 应按制度进行清理;对能够安排支出的结余资金, 要及时编入部门预算,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

(三) 突出约束性, 严格执行财政预算

一是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 明确各预算单位执行预算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并加强与各预算单位的协调沟通, 督促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预算, 通过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挂钩, 强化部门责任, 加大预算单位执行预算的工作力度。要充分发挥国库收支系统的作用, 严格按预算确定的具体项目执行, 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反馈执行情况, 提出工作建议。二是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基本支出要按进度编制用款计划并及时拨付, 项目预算要严格按计划、按进度、按程序执行, 其中年度中追加的项目支出要及时确定资金分配方案, 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保证支出的均衡性和及时性。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管。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 研究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明确动态监控规则,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 对财政资金运行中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审批、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等业务办理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指标管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拨付、台账登记、对账、总会计规范以及资金支付流程等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稽核工作, 全面监控资金运行。四是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 规范绩效考评办法, 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模式。选择一些部门、一些重点项目、民生项目进行试点, 将考评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 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着力提高绩效考评的有效性。

(四) 突出保障性, 加强预算基础工作

篇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监管 科学化 精细化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乡镇财政所干部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了“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其领域内充分发挥职能,彰显改革和管理效应。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已成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求,随着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健全财政职能、发挥财政监管优势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监督

近年来,乡镇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事业建设及惠农资金逐年加大,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更好服务于三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

1.1建立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制度,财政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性资金、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认真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

1.1.1预决算资产情况公开、公示,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真实反映本级财政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

1.1.2监管范围。各级财政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和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对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范围的各项政府性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交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1.1.3建立项目档案。对于县级财政与主管部门下达到本乡的资金,乡财政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并建立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项目档案。做好项目库建设。乡财政要按照本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

1.1.4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规范管理水平。

1.2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制度,建立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设立财政涉农建设资金监管项目、财政涉农建设资金项目、财政补助性资金、乡镇债务管理等台账。

(1)建立补助性资金数据库,各种补助项目的制度政策、相关基础数据的来源及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的《财政补助性资金管理台账》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明细、建立分类档案,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数据库专人管理,明确责任。(2)建立乡镇项目资金数据库。(3)建立乡村债务数据库

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管。(1)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2)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

加强乡镇财物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账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健全乡镇财政职能 ,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加强财政人员培训,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性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健全乡村财务管理,发挥县级财政的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起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2.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乡镇财政及财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需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乡镇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把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执行的重要部门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乡镇财政支持发展、服务“三农”、公共保障和综合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财政创新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实现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乡镇财政改革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全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和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财政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和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和服务发展职能的。特别是针对目前三农政策和资金大量倾斜的现状,明确了“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的职能。在强调乡镇财政保障职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发展职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等服务发展职能。

2.2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优化政府工作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为目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形象。对外向社会着重推出服务承诺,待人热情、服务公开、办事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使我镇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该进,财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3狠抓创建工作,一是针对青年特点抓深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所职工的道德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思想标准和道德要求,教育引导爱岗敬业,最大限度地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更好的做好本质工作上来。二是紧扣中心抓形象,做到创建工作与財政工作、与财政事业发展 、与重大建设和改革活动相融合;坚持会计原则,坚持会计报帐标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日报账、算帐、记账工作报表、整理及保管会计档案。发挥职能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掌握工作进度当好“参谋长”。三是增强先进意识抓教育。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廉政工作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把住财政关,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财政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结论:

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以促进乡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篇5: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贯彻落实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财政理财观念,推动工作开展、提升管理层次、丰富财政文化,按照市财政局《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的精神,我们要深入把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研究和探索财政管理的内在规律,把握加强管理的方向和途径,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抓好组织领导,明确进度,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一、加强预算管理

(一)逐步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加快建立由以上四种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

1、公共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科学安排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计划,完善考核方法,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四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结合“十二五”财政规划编制,研究中期收支预测和预算编制模式,为预算编制提供支撑。

2、政府型基金预算。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基金项目范围和收支科目,全面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并提交同级政府人代会审议。要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金基金管理,各项支出必须

1依据预算和指标文件办理拨款。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区级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办法,规范收益范围,科学划分收缴范围,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

(二)积极推进综合预算,不断完善部门预算。

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逐步将单位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并实行统筹安排。规范和完善预算决策、分配机制,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监督,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要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分税种科学测算税收收入,依据各项非税收入政策规定,结合政策变化,分项目测算非税收入。科学制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并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逐步实现“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基本支出预算要动态、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且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涉及政府采购的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二、积极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要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提前预算编制时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控制代编预算规模,努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建立部门预算责任机制,强化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重大支出项目事前评审机制、部门预算回访和项目核查制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逐步建立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标准体系,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逐步将单位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并实行统筹安排。规范和完善预算决策、分配机制,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监督。

(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重。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建立完善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

(三)不断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和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凡是政府采购目录列举的项目一律纳入政府采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提高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率;创新政府采购方式,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重点项目实行跟踪问效,不断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收支管理,不断优化收支结构

收入方面,要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查处违反税收政策的行为,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加快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非税收入项目、种类和标准,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征收以及擅自减免缓征,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

支出方面,要整合各种政府资源,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加大对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投入,严格控制出国、车辆、接待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建立

健全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和经费审核联动机制,实行预算指标、用汇指标“双控制”。

四、加强财政性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性资金监管,将财政监督与财政评审、绩效评价等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进一步提升财政监督层次,重点加强民生资金、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非税收入管理使用等情况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关口前移,探索对部门预算“一上”环节的资料进行前期审核。对财政支出项目实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运行机制。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完善内部稽核、内部制衡和相互纠错机制。规范资金拨付流程,加强印鉴和票据管理,按照有关制度规定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开户银行定期对账。

二是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考评办法,重点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项目进行考评,并逐年扩大考评范围。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以后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并探索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制度。通过建立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模式。同时,把资金使用绩效与对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职责任务联系

篇6: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按照市财政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现就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尽快启动财政信用担保业务

主要需完成以下工作:

1、提请市财政局研究印发《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授权市资金处开展财政信用担保业务。

2、落实担保基金和业务经费。

3、落实内设组织机构和职责。

4、拟定和印制各种工作底表和格式文本。主要包括:

(1)信用担保申报书;

(2)担保调查报告样本;

(3)担保项目初审表;

(4)担保项目评审书;

(5)委托保证合同;

(6)保证、抵押、质押反担保合同;

(7)关于开展信用担保贷款业务的合作意向协议。

5、落实工作人员岗位及职责,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6、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普及担保知识。

7、与协作银行洽谈合作意向协议,确定协作银行。

8、与协作银行联合选择首批担保项目。

9、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手续。

10、申请办理收费许可手续。

11、举办启动财政信用担保业务暨与协作银行签约仪式,正式开展业务。

12、办理担保机构备案手续。

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担保业务的开展将严格按照市财政局印发的《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并拟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1、建立担保项目评审制度,确保项目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建立在保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在保项目检查、项目展期和逾期管理工作。

3、制定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

4、制定担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完备担保业务档案管理。

篇7: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

建金管【2005】5号

为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归集使用业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维护缴存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现就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应当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单位聘用进城务工人员,单位和职工可缴存住房公积金;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的工资基数按照缴存人上一月平均纳税收入计算。

二、设区城市(含地、州、盟,下同)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兼顾各方面承受能力,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程序,合理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原则上不高于12%。采取提高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方式发放职工住房补贴的,应当在个人账户中予以注明。未按照规定程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应予以纠正。

三、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原则上不应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倍或3倍。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职工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

四、各地要按照《条例》规定,建立健全单位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住房公积金的审批制度,明确具体条件、需要提供的文件和办理程序。未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不得同意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

五、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撤销、破产、解散或者改制等情形的,应当为职工补缴以前欠缴(包括未缴和少缴)的住房公积金。单位合并、分立和改制时无力补缴住房公积金的,应当明确住房公积金缴存责任主体,才能办理合并、分立和改制等有关事项。新设立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

六、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包括单位自行补缴和人民法院强制补缴)的数额,可根据实际采取不同方式确定:单位从未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原则上应当补缴自《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发布之月起欠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单位未按照规定的职工范围和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应当为职工补缴。单位不提供职工工资情况或者职工对提供的工资情况有异议的,管理中心可依据当地劳动部门、司法部门核定的工资,或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七、职工符合规定情形,申请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核实后,应出具提取证明。单位不为职工出具住房公积金提取证明的,职工可以凭规定的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到管理中心或者受委托银行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八、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未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原则上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在购建和大修住房一年内,可以凭有效证明材料,一次或者分次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夫妻双方累计提取总额不能超过实际发生的住房支出。

九、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购买自住住房或者在户口所在地购建自住住房的,可以凭购房合同、用地证明及其他有效证明材料,提取本人及其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十、职工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未再就业、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经管理中心审核,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十一、职工调动工作,原工作单位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变更登记和账户转移手续的,职工可以向管理中心投诉,或者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账户转移手续。

十二、职工调动工作到另一设区城市的,调入单位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后,新工作地的管理中心应当向原工作地管理中心出具新账户证明及个人要求转账的申请。原工作地管理中心向调出单位核实后,办理变更登记和账户转移手续;原账户已经封存的,可直接办理转移手续。账户转移原则上采取转账方式,不能转账的,也可以电汇或者信汇到新工作地的管理中心。调入单位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原工作地管理中心可将职工账户暂时封存。

十三、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和大修自住住房需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受委托银行应当首先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中心或者受委托银行要一次性告知职工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职工按要求提交文件资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办完贷款手续。15日内未办完手续的,经管理中心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职工没有还清贷款前,不得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十四、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人员购买自住住房时,可按规定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十五、管理中心和受委托银行应按照委托贷款协议的规定,严格审核借款人身份、还款能力和个人信用,以及购建住房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加强对抵押物和保证人担保能力审查。要逐笔审批贷款,逐笔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十六、贷款资金应当划入售房单位(售房人)或者建房、修房承担方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内,不得直接划入借款人账户或者支付现金给借款人。

十七、借款人委托他人或者中介机构代办手续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书。管理中心要建立借款人面谈制度,核实有关情况,指导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有关文件上当面签字。

十八、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或者普通商品住房平均价格和居民家庭平均住房水平,拟订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职工个人贷款具体额度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购建住房价格、借款人还款能力及其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等因素。

十九、职工使用个人住房贷款(包括商业性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按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用于偿还贷款本息。每次提取额不得超过当期应还款付息额,提前还款的提取额不得超过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

二十、职工在缴存住房公积金所在地以外的设区城市购买自住住房的,可以向住房所在地管理中心申请住 房公积金贷款,缴存住房公积金所在地管理中心要积极协助提供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证明,协助调查还款能力和个人信用等情况。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办法。

篇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 乐清市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 在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精耕细作”,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确度。同时, 乐清市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各个环节着手, 重科学、重细节、重过程、重效果, 争取在财政改革与发展中更精、更细、更好、更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积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 以预算编制为基础, 从源头上力促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乐清市预算编制要求实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 统筹安排各项资金, 按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测算每一个科目、款项的支出需求, 进一步增强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力度, 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乐清市支出预算具体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等, 其中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

1. 人员经费细化为行政在职人员经

费、事业在职人员经费、离休人员经费、行政退休人员经费、事业退休人员经费等五个明细项目, 具体的人员经费更是细化到实处, 行政在职人员经费的预算编制标准细化为12个基本项目。

2. 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

水费、电费等十几个基本项目, 按照部门单位性质、工作职责、事业特点, 根据必需合理、基本保证的原则, 划分为四个档次。

3. 专项业务费包括办公场地租赁费、

交通费等因部门特殊工作需要而支出、无法通过定员定额经费解决的基本支出。

4. 项目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原则, 优先

安排重点、急办项目, 具体分为一般性项目支出、政策性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一般性项目支出原则上按零增长控制, 政策性项目支出按上级政策文件依据编制, 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按发改部门立项批准文件编制。

与此同时, 为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细, 有政府采购项目的各部门单位必须根据上级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 制定《政府采购预算表》。对于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 各部门单位还需编报《乐清市级部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表》。

(二) 以预算执行为抓手, 在实践中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 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乐清市在兄弟县市中较早使用金财工程软件, 且大部分单位已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通过这些软件, 将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编制系统数据导入一体化软件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指标, 真正做到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的每个过程无不诠释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

2. 严格控制部门预算追加。

在年初安排全市预算收支时进行不可比因素摸底调查, 充分考虑各种不可比因素, 努力将预算做准做细, 尽量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加和调整事项。确需追加的突发紧急项目,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 大力加强支出进度监控。

一方面, 每个月的收支执行情况表及时公布;另一方面, 本年部门预算的执行率低于85%的, 其部门的下年预算控制数按上年的95%安排。

(三) 以预算监督为保障, 全过程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 绩效管理的监督。

乐清市除了对100万元以上项目支出申报预期绩效目标以外, 还在项目完成或年度结束后, 对项目支出的绩效和预定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自评, 按时上报绩效评价自评报告;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项目单位的绩效评价自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财政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部分项目开展预期绩效目标细化论证和重点评价并建立论证细化结果和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与下年预算安排挂钩。

2. 审计的监督。我市全力配合各级审计部门的监督, 不断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3. 人大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一方面, 乐清市自2008年选择三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进入人大审议以来, 2012年部门预算已经有26个部门单位上报人大审议, 根据这样的趋势, 不久将来乐清市就可以实现所有部门预算编制进入人大审议。另一方面, 乐清市的预算公开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人大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必将促进财政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二、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我市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财政管理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确保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高标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相比, 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安于现状, 缺乏主动进取的精神, 担心工作负担的增加。

2.预算编制仍需进一步细化。目前的部门预算整体仍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模式, 公用经费也采取包干的方式来编制。这样的预算编制无益于精细化的财政管理,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很容易形成不同单位间经费的苦乐不均, 甚至逼迫一些部门单位进行二次分配, 以便跟上支出进度。

3.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政府职能转换, 财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和丰富, 新任务、新要求层出不穷, 对财政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4.支出进度不够均衡。据测算, 乐清市2012年各月份的一般预算支出极差 (R) 为6.61, 四分位差 (Q.D) 为0.505, 方差[D (X) ]为3.17, 标准差[δ (X) ]为1.78。由此可见, 虽然乐清市2012年在支出进度的均衡性上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每个月的支出数与均值的偏离值仍然较大, 需进一步改进。

5.基础数据库的应用不足。目前, 我市金财工程建设正迅猛发展。地方分析评价系统软件涵盖了全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基础信息;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软件则包括了全市各部门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情况;部门决算软件更是提供了人员、资产、财产的综合信息等。这些基础数据库本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 使财政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但实际执行时却相互脱节, 没有得到合理应用。

6.部门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机制缺乏。虽然乐清市建立了绩效管理的事前申报事后评审制度, 但是大多数资金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的安排拨付到预算执行单位后, 资金使用的效果究竟怎样,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资金实际支出情况是多少, 这些指标并没有影响到对部门的全面考评, 而仅仅对该部门下年度预算安排有些许影响。针对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 长期而有效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机制还有待加强。

三、完善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建议

(一) 夯实基础建设, 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

1. 锤炼队伍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干部是财政管理的主体, 加强队伍建设就可以牢牢把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权。

2. 完善基础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 完善部门基础数据库, 注重对财政供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决算等软件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中的应用, 逐步实现对部门单位在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搭建互通的大型信息平台, 真正做到部门单位信息共享。加强基础资料库、项目库、资产动态管理库等建设, 以基础信息和定额标准为基础, 逐步实现计算机辅助细化编制预算, 使信息系统在支撑财政资金监控、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上有新的突破。

(二) 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准确性

1.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 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完善公共财政预算, 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原则, 优化收入结构, 提高收入质量。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完善年度预算的基础上, 研究开展中期预算管理。

2. 细化预算编制管理。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细化预算内容, 减少代编预算规模和预留项目, 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其中, 基本支出根据基础信息库的人员及定员定额标准, 按实编报;项目支出根据项目库, 提前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为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细, 需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标准, 研究设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扩大专用定额标准范围。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大力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研究建立新增资产配置审核机制, 有效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规范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 加强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的统筹使用。

3. 加强财政制度建设。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 及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努力提升制度层次。定期清理财政规范性文件, 建立健全财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机制。进一步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改善民生的财政扶持政策。

(三) 监控预算执行, 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严密性

1. 细化预算执行管理。

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 通过规范一体化软件程序, 进一步强化部门的支出预算执行主体责任, 建立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情况的通报考评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及时掌握财政支出动态, 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控力度。

2. 推进国库制度改革。

全面清理预算单位账户,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积极构建以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国库管理、支付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为依托的信息共享平台, 严格支付规范性的同时, 提高集中支付效率。

3. 优化财政工作流程。

按照“最短路径、最少环节、最简程序、最优方案”的目标, 对财政具体业务模块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和优化, 科学设计程序安排、节点设置、工作标准、权限规定及监督制约机制, 同时注重各流程之间的顺畅对接和协同运作, 形成环环相扣、无缝连接、便捷高效的财政业务流程体系, 从而在流程管理上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四) 强化监督职能, 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效益性

1.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按照强化事前绩效审核、完善事中绩效跟踪、深化事后绩效检查的思路, 加快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改革, 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和指标体系, 不断拓展绩效评价领域, 提升绩效评价层次。汲取各项目绩效数据, 建立管理运筹学绩效数据模型, 利用精确数据化的绩效目标, 科学生成在有限资源下的最优项目配置。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示制度, 强化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支出责任。深入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将考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

监督这把“利剑”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深入推进的有效保障。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 就要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 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的职能定位并以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财政外部监督机制, 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不断完善和扩大监督网络, 不断扩大部门预算编制在人大会议审议的数量, 加大接受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的力度。

3. 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 做到预决算的说明与预决算同时公开。财政部门主动回应和解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事项, 强化信息澄清和协调处置机制,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舆论的监督迫使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 加强对预决算信息数据的梳理、审核工作, 确保预决算数据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积极打造“透明财政”, 最终形成“效益财政”, 使财政管理真正走向科学化、精细化。

上一篇:标准规范目录大全清单下一篇:《夜雪》白居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