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厅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安徽财政厅范文

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建设厅、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发改投资〔2008〕275号 【发布日期】2008-03-28 【生效日期】2008-03-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审计厅转发七部委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8〕27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单位:

当前,全国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自查、复查工作已经结束。为进一步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逐步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中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 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发改投资〔2008〕490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将《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做好违规项目后续整改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违规项目的后续整改工作,对在清理自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切实按照《通知》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将整改情况于五月底前报送省纪委、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和审计厅。

二、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是加强党政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去年全省各地清理自查的情况看,我省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总体上是规范的,但也有少数项目在审批、建设标准、用地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不仅浪费了国家财产和资源,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认真整改的同时,切实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中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三、完善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联合审核制度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审计等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要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核制度,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审核,强化项目资金、规划、用地、施工管理。确需建设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符合新开工项目“八个必须”条件。

四、加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监督检查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管所项目联合督察制度,对下级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实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在检查中发现有《通知》中明确的违规行为,要按照文件要求严肃查处。每年年底,各市和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将本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和检查情况报送省纪委、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和审计厅。

五、积极改革和探索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的良性机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办发〔2007〕11号文件规定,各地要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代建制工作,由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实行办公用房的统一建设、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并同步推进办公楼后勤管理的配套改革工作。

特此通知。

附:中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 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

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建设厅

安徽省审计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监察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建设部 审计署

关于做好清理整改工作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8〕49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 中办发〔2007〕11号 ) 文件精神和《中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 ( 中纪发〔2007〕5 号 ) 文件部署,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自查、复查工作已经结束。为了进一步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并逐步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经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做好违规项目的整改工作

根据中办发〔2007〕11 号文等有关规定,继续做好清理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有关责任人的查处工作。

( 一 ) 对违规问题进行整改

对于确需建设的办公楼项目,未履行项目审批、用地、规划、建设许可、招投标、竣工验收等手续的,要尽快补办相关手续;人均面积超标或领导班子使用面积超标的项目,已建成或在建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腾退超标面积、安排其它单位使用或调整房屋布局等措施,未开工的要修改设计方案;单位综合造价或装修标准超出规定标准、且未开工建设的,要按有关标准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资产处置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资金来源不合规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规范资金来源;已建成并出租经营的,出租所得资金上缴财政,租赁合同到期后退租;在办公楼建设中违规配套建设有餐饮、住宿功能的,餐饮、住宿功能部分要进行拍卖或交由本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置。

对经审核不需建设的办公楼项目,未开工的要停止建设;已开工以及已建成的项目要进行拍卖或交由本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置。

对违规新建的培训中心项目,要进行拍卖。

( 二 )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严肃纪律,确保中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特别是对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集资摊派、挪用救灾优抚等专项资金等严重违纪的,以及对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拒不整改等顶风违纪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应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对存在问题的省部级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中央部门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报告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省级以下建设项目,由地方、部门负责整改和处理,并将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报告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等七部委 ( 以下简称“七部委”) 。

二、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逐步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长效机制。

(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把精力放到谋发展、促和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来。要把解决党政机关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问题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清风正气,抵制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歪风邪气。

( 二 ) 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建设、审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核、审批项目时,要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履行程序,审核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来源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用地的审批,加强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乡规划、设计概算编制、招投标和施工许可等方面的管理。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及时发现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违规违纪案件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建立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联合督察制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国土、建设、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联合督察制度,对下级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实行经常性检查监督。每年年底各省 ( 区、市 ) 向七部委上报本本省 ( 区、市 ) 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情况和检查情况。

加强对行政区搬迁、原有办公楼及其土地等资产处置的监管。为了控制因行政区搬迁造成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大规模、集中建设,必须加强对城市行政区搬迁的审查监督,制止不必要的行政功能区的迁移,从源头上遏制随意迁建的办公楼建设。要加强对存量办公楼及其土地等资产处置的监管,规范决策主体、处置程序和方式,对资产的出让、审批、评估、公告、拍卖、签约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以确保资产公平交易和国有资产不流失。

( 三 ) 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今后,各级党政机关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严格遵守中央有关规定,尤其不得有以下行为:

1.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

2.立项报批过程中弄虚作假;

3.不按批复要求组织实施,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

4.未依法办理用地、规划许可、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等;

5.挪用专项资金、使用贷款、借款、接受赞助或捐赠、集资摊派、施工单位垫资以及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使用财政性资金等建设办公楼等楼堂馆所;

6.违规修建培训中心。

凡有上述违规违纪行为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应按照组织程序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予以通报或公开曝光。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要对职责范围内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在项目审批、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招投标、建设施工许可以及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的,要严肃追究违规审批部门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未批先建的,要严肃追究项目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造成直接管辖范围内违规修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之风泛滥,或者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为加强事前监督,发展改革等部门按中办发〔2007〕11 号文件规定向同级政府上报办公楼项目审核意见时,应抄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 四 ) 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代建制工作,逐步研究建立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办发〔2007〕11号文件的规定,逐步推行由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建设管理模式,不再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建设。为此要加快研究出台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逐步研究建立“统建统用”的办公用房供给模式,并同步推进办公楼后勤管理的配套改革工作。由各级政府根据本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办公用房需求,统一负责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建成后统筹调配使用,统一进行后勤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统建统用”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

( 五 )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政机关办公搂等楼堂馆所建设的各项制度

明确和规范京外中央单位办公楼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复查中发现,垂直管理的京外中央单位办公用房审批比较混乱。有的由主管部委自行审批,有的直接报所驻地区审批,出现“两头不管、自批自建”的现象。因此,有京外单位的垂直管理部门,要抓紧制定本系统京外单位办公业务用房项目审批管理办法,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后实施。

严格控制业务用房和事业单位用房建设。在审批办公用房与业务用房合建的项目时,要严格控制业务用房规模,有标准的要根据标准核定,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满足实际需要的原则从严控制建设规模,并且在批文中明确核定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的面积划分。今后,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确需建设业务用房的,中央主管部委要研究制定本系统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审定后执行。

调整和完善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 1999 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 计投资〔1999〕2250 号 ) 对规范办公楼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办公用房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需求。因此,有关部门将对建设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的发挥建设标准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中共中央纪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监察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

审计署

二○○八年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林建发布安徽财政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林建发布安徽财政“十一五”发展情况

bug

2011-01-19| 浏览次数: 13 | 来源: 安徽省财政厅 | 【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bug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面落实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这五年,是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财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是服务经济发展措施得力的五年,先后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更加完善;是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的五年,坚持将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促进和谐的民生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是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的五年,财政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是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规范高效的财政监管机制基本确立,财政改革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理财观念逐步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立了“四破四立”的理财观,即破除账房先生意识,树立主动理财理念;破除摇头先生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破除财力困难意识,树立服务发展理念;破除主观臆断意识,树立科学理财理念。突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主题,把财政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变到“三保二促”上来,即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和谐;审时度势,主动作为,凝聚起做好“五篇文章”的强大合力,即围绕崛起做支持发展文章,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围绕民生做强农惠农文章,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围绕效能做能力建设文章。

二、不断加强理财治税,收入规模显著扩大。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格局更加稳固,全省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跨越1000亿、2000亿元新台阶,2010年完成2063.8亿元,实现五年翻了一番多,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9.4亿元,增长33%,总量和增幅均位居中部地区第2;全省财政收入五年累计完成679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5.7%;全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2.2%提高到2010年的17%;人均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1007元提高到2010年的3300元。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5.6%。区域财政协调发展,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引领地位更加突出,皖北地区财政加快发展,县域财政发展强劲,涌现出24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为安徽跨越发展、加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不断发挥职能作用,宏观调控卓有成效。坚持把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政府性投入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大关,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积蓄了能量。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安排2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市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着力建设全省信用担保体系,有力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把促消费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深度挖掘城乡消费潜力,认真实施“四下乡、两换新”政策,累计补贴财政资金53.7亿元,家电下乡销售量和补贴兑付率稳居全国前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坚持把调结构作为财政调控的主攻方向,综合运用财政投资、税收优惠、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稳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对皖北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支持150个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全省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跨越,2010年达到2583.5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同比增长20.6%;五年累计完成8556.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年均增长29.4%。人均财政支出水平由2005年的1094元提高到2010年的3802元,跨越3000元新台阶。坚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科技、文化、社保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有力促进了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商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财政应急保障联动机制不断健全,为应对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项目从2007年的12项增加到2010年的33项,4年累计投入 853.8亿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时对此充分肯定。

五、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财政“三农”累计投入2650亿元,投入总量、增量、增幅以及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通过“一卡通”发放各项财政涉农补贴491.4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215元。注重发挥财政支农投入的导向作用,跨部门整合涉农资金,提前完成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积极开展省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62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大力支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粮食连续七年丰产、五年创新高。大力支持农村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119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3万人;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顺利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偿还兑付工作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不断完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三农”。

六、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日趋规范。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行政府预算体系改革,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逐步建立。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和乡财县管改革措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预算绩效评价试点有序开展。启动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加快构建“五个一”惠民政策落实新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津贴补贴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狠抓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千方百计提高预算执行率,降低年终结转率。扎实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树立“大监督”理念,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

七、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财政形象明显提升。坚持抓机关、带系统、促发展,相继开展了“岗位大练兵、作风建设年、创建五型机关、规范管理年,能力建设年、学习提升年”主题活动,

成功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对全省108名县区财政局长、1398名乡镇财政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期分批对近4万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轮训,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招录了一批年轻干部,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为财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全面完成“五五”普法系列宣传活动,财政干部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行业的全覆盖。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行文明办公“五要五不”,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财政机关作风不断改进。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创作并广为传唱财政之歌《财缘》,组织开展全系统文体活动,涌现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文化精品。特别是2009年11月以来,大力弘扬沈浩精神,以“科学理财创先进、学习沈浩争先锋”为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心组织“五要五比”主题实践活动,即要主动理财,比科学发展;要解放思想,比改革创新;要爱岗敬业,比真抓实干;要节俭自律,比无私奉献;要服务至上,比优良作风,掀起了“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活动的热潮。省财政厅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助残扶残先进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表彰。

回顾过去,成就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立足服务大局,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立足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立足协调并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立足深化改革,推动财政创新发展;立足精细管理,推动财政科学发展,努力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财力基础。

第三篇: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

关于规范征地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皖价房[2002]47号

各市物价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土地局):

为加强征地管理工作,规范征地管理收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计价格[2001]585号)精神,现就规范我省征地管理收费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征地管理费是指土地管理部门,采用包干方式统一负责组织、办理各类建设项目征用(含划拨、使用。下同)土地事务时,按征地费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用地申请单位收取的管理性费用。

二、征地管理费只能在征地工作中收取。只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负责征地工作的,不得收取征地管理费。征地管理费由批准建设用地一级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用地前收取。

三、征地包干分为全包方式、半包方式和单包方式。具体包干的内容按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征地管理费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征地管理费以征地费总额为基数计算缴纳。征地费总额应包括土地补偿费(含耕地开垦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地下附着物补偿费等。全包方式征地中发生不可预见情况,可收取不可预见费用,但不得超过征地费用前四项之和的3%,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如发生不可预见情况,收取的不可预见费用不得超过征地费用前四项之和的2%。如出现特殊情况,可由负责征地的单位向用地单位按实计收。

五、征地管理费的收费标准:

1、征用土地和补办征地手续(同时负责征地工作)。

实行全包征地方式的,按征地费用总额的4%收取,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按2.8%收取;实行半包征地方式的,按征地费用总额的2.5%收取,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按1.8%收取;实行单包征地方式的,按征地费用总额的2%收取,其中涉及住房建设的按1.4%收取。

2、无偿划拨国有荒山荒地的,征地管理费按以下标准收取:

省辖市范围内1.00元/M2;县(市)所辖镇或街道范围内0.8元/ M2,其他范围内0.6元/ M2。涉及住房建设的按上述标准的70%征收。

六、乡镇(村)建设用地参照征用土地管理费的标准收取(不含农民建房)。

七、征地管理费的减免范围:

1、党政机关办公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

2、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妇幼保健院等非经营性用地;

3、免税残疾人企业经营用地;

4、抢险救灾使用土地。

经济适用住房按照涉及住房建设的标准减半收取。

八、征地管理费以实际发生的征地总额为基数计算,实际征地总费用不得低于《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最低标准。征地管理费的最低计费基数,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九、征地管理费主要用于土地管理部门在征用土地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如组织现场宣传、地籍调查、实地勘察、测绘;组织征地补偿登记;制订和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组织拆迁安置等。征地管理费的使用办法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十、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到物价部门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实行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时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并主动接受物价、财政等部门的监督。

十一、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精神,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规定我省“十二五”时期需建设26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确定我省201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600万亩。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二、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由各有关部门在建和计划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以及各地新增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组成。其中,各有关部门在建和计划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包括部省协议确定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级农业部门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各级水利部门开展的农田水利项目等。以上项目均按照原投资渠道、投资计划和管理方式组织实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要求后,纳入当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统计范围,当年无法竣工的项目不纳入当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统计范围。以上各类项目要注意和相关规划做好衔接。新增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是以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为基础,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开展农田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和农田生态建设等,达到旱涝保收目的。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不得与其他项目重叠,并按国土资源部规定上图入库。

- 2告、规划设计和预算,并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项目竣工后,由县级政府组织自验,报市政府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对各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组织抽查。(省直管县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和预算,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负责审查批准;项目竣工后,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组织验收。)组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及有关工程建设和预算定额标准,认真做好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工作。新增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以市、县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为主体,引导、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挥综合效益。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各地新增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各地要在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努力优化项目前期程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不受有关新增耕地率规定的限制。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建设2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见附件3)。各示范县要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编制示范建设方案和年度计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整治、- 4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按时完成项目验收,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统计工作。

(二)强化资金管理。各有关部门在建和计划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按各部门现行规定执行。新增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按照《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财建„2006‟177号)进行管理,实行预算和决算制度,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新增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审核,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三)做好在线报备。各地要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备案要求,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集中统

一、全面全程监管,做好在线实时报备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现势性强。

(四)落实管护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已建成和新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及时划界、设立标志、上图入库,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对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长期监测点,开展耕地土壤养分、环境质量监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积极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地力。

(五)严格考核奖惩。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任务- 67 -

第五篇:安徽省 - 六安市财政局

六安市市级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

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和廉政建设要求,规范市级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举办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管理细则(试行)》和《六安市本级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庆活动,是指以公祭、旅游、历史文化、特色物产、机关单位成立、行政区划变更、工程奠基或者竣工等名义举办的各类节会、庆典活动,以及各类表彰会、博览会等;研讨会、论坛活动,是指各类业务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团体,以及上述单位所属的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各类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

第四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举办的各类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方案必须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五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牵头承办单位是活动的 - 1 -

责任主体,按照精简节约、规范统

一、务实高效的原则组织活动。

第六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以市场运作为主,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筹集经费。确需市财政补助的,要向市财政局报送经费预算。

第二章经费预算编制

第七条研讨会、论坛活动按照《六安市市直机关会议费 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参照二类会议费标准编制经费预算。

第八条节庆活动经费预算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他经费。

第九条节庆活动项目经费,包括租用场地、广告宣传、设备购置、印刷、租车等经费,节庆活动牵头承办单位按照节俭保障的原则编制经费预算。

第十条节庆活动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受邀嘉宾餐饮、住宿及往返交通费等,实行定额管理,按以下标准编制预算:

受邀嘉宾餐饮、住宿等费用,需牵头承办单位承担的,参照《六安市市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二类会议标准执行。省部级以上来宾执行省政府接待标准,受邀的境外嘉宾执行外事接待标准。

邀请各类名人参与节庆活动的,财政不安排邀请出场费用。 第十一条节庆活动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宴请,确需安排的,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最多一次,经费按现行公务接待标

准执行。

第十二条节庆活动原则上不赠送礼品。确需安排礼品的,须在活动方案中明确礼品支出标准及数量,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节庆活动原则上不安排演出。经市政府批准安排的演出活动,由本市演艺团体承担演出任务。

第十四条节庆活动应当充分利用牵头承办单位自身办公设施,从严控制购置办公用品。

第三章经费预算批准与执行

第十五条根据市本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承办单位报送的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经费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确需预拨经费的,经市政府批准后预拨部分经费。第十六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牵头承办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和各项支出标准。

第十七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采购性支出应严格遵守政府采购规定。

第十八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控制现金支付。

第四章经费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结束后,牵头承办单位根据财政管理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市财政局对重大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经费进行重点绩效评价。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节庆、研讨会、论

坛活动计划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节庆、研讨会、论坛活动经费开支中如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白鹤梁资料范文下一篇:班长责任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