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2024-05-12

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共7篇)

篇1: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确定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特别是在以实验为主体的物理教学中,更应充分?l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42

物理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中的创新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程式化,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等。而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重视设计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成果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明白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创新人格和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等,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发挥实验效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及促使学生去解开这些谜团的有效途径。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不能拘泥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个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个课外小实验,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小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有物品做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允许他们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精心包装将部分演示实验游戏化、趣味化,这样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摩擦起电”时,为了把这一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起探求的需要,教师可这样引入新课――带四根一端膨松的塑料捆扎绳(要求天气要干燥),问哪位学生能把膨胀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做这一件认为简单的事。然后教师在每组叫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比刚才更膨松了,且越用力捻,膨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被激发起来。

四、鼓励学习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教师必须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并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加工,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自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物理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芮城县大王联校 044600)

篇2: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近些年来,全国气象部门对加强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仍然是需要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的重大问题。对此,有以下四点思考。

第一,创新气象社会管理是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社会公众应该享有的最低范围的公共服务产品,让公众普遍享受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是落实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泛,特别是居住在一些偏远山区、湖区、库区群众,难以及时收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在一些城市对流动人口和贫困居民也存在覆盖面不广的问题。要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就必须解决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城乡无差别的全民覆盖和及时覆盖,但如果没有广播、电视、通信和其他各社会传播资源的广泛参与,没有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这已不是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本身能解决的问题。这必须通过创新气象社会管理,以法律法规、规划、标准等多种形式,发挥政府组织功能,让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都能承担相应责任和任务,以充分利用社会 1

资源,才可能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实现。目前,尽管国家《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工作。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气象社会管理,这些法规、规定就难以落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第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是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转变管理方式是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就是最重要的着力点。

长期以来,基层气象部门存在对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社会管理意识不强,重内部责任、轻社会责任,重业务管理、轻职能发挥,重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供、轻气象服务社会管理等现象。受这些思想的影响,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很难走出新路子,一些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始终走不出重规模而轻集约的套路。创新气象社会管理,其义就是在不增加更多新要素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及时的传播。就是在气象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通过政府的有效组织,广泛集约社会资源,以大大节约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社会成本。

第三,创新气象社会管理是避免和降低气象灾害损失的最有效途径。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特别是突发性重大气象灾害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

安全。近二十年来,因气象直接或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每年都在千人以上,有的年份则达数千人。气象防灾减灾始终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

目前,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人口覆盖面不广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中最薄弱的问题。创新气象社会管理就是要通过最有效的社会管理形式和途径,在法律法规保障下,在最短时间内,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可能遭受灾害地区的所有群众,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实现自防自救,就可以大大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此之外,通过创新气象社会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组织体系,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完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对灾害性天气警报发布和传播管理,组

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普查和隐患排查,将能更有效地避免和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第四,创新气象社会管理是推进基层气象事业改革的又一重大机遇。目前,县市基层气象机构面临的公共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但基层气象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从事气象业务和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人员显著偏少,素质偏低,而且在中西部台站人员老化和人才难留的情况尤为突出。根据国家要求,要把基本公

共气象服务产品及时覆盖到全国4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以及70多万个行政村,目前大多数县级气象机构具备的能力和条件,根本难以适应。因此,加强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应重在县市级气象机构。

篇3:关于阅读教学的四点思考

一、充分发挥课堂阅读的指导作用

我一直努力把课堂作文学生学习阅读与培养阅读兴趣的主阵地。

1. 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涵。

阅读最忌的是糊里糊涂地读下去,否则读三五遍也许还是一片朦胧。学生阅读技能的获得只能来源于教师课堂的传授或是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多种阅读目标并举的思想,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有与之相应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懂得一般的读书方法是不够的,他们应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鉴赏文章的能力。应该从一篇文章中学到什么,从中懂得什么,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因而,在课堂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2. 教会学生高效的阅读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课堂实践中熟练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的技巧。

(1)功能性阅读。学生须熟练掌握默读、朗读、背诵以及批注、圈点、摘要式笔记等阅读技巧。

(2)发展性阅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会查阅、浏览、选读等阅读方法,学会跳读、索引等阅读技巧。

(3)深化性阅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还要训练快速阅读,并掌握质疑与评价、鉴别与欣赏,制作卡片等阅读技巧。

二、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主阵地

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帮助与保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由阅读空间与时间的存在。

1. 保证书源,建立阅读机制。

首先,学校要落实购买新图书的计划,订阅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报刊和书籍。班级也可建立图书角,并要求学生推荐选送自购的图书。年级、班级之间可建立书籍交换制度,这样可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价值。总之,可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学生喜爱阅读的书源。其次,要保证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如晨读,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家庭阅读等要落实并有检查。

2. 讲究效果,保证阅读质量。

学校要求学生凡读书要记读书笔记,随时摘好词佳句,甚至批注等,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阅读检查、评价制度,举行读书活动,表彰阅读新星,介绍阅读经验,以提升阅读质量。

三、阅读要有所选择,当然要自己做主

在教学中,可以将新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建议”及“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的诗文、阅读篇目公布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明白在中学学段学生应读的课外书籍。对中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经验尚少,有时还分不清良莠,往往跟着感觉走,又有从众心理,随波逐流。教师要当好参谋,帮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报刊,同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如从较浅显的寓言、童话故事开始,逐步看《十万个为什么》,到少儿喜爱的小说,再到看《西游记》等中国和世界名著,等等。此外,还可结合节日、纪念日、各种活动、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等,让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书刊。

四、增加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

学校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班级、学校可结合阅读实践组织一些活动,如倡导家庭读书节活动,开展专题阅读,谈阅读心得,等等。

在学生读了一些书后,教师要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将知识内化。如学校召开运动会,号召同学们写鼓动词、表扬稿,看谁的稿件写得有情感、有激励性。向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校刊投稿,甚至向正规的办刊杂志投稿。在做好安全准备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近距离、小范围的爬山、春游、秋游、赏雪等活动,这样,可促进学生更加广泛地阅读,并陶冶性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篇4: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一、强化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由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价值取向而引起新课程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有些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生了解不清,备课只是一种形式,无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即使把教学目标写在课时计划里,但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里。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为教的主体的辩证统一,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合作型”转变,师生之间不断互动、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充分分析学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样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就必须创设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与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基于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一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入的优化设计,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如:美妙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幽默省人的漫画,启迪智慧的谜语等,只要针对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都应为我所用。

2.体验教学,培养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己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三、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动力。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情感入手。情感是启动学生“内趋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没有师生感情上的交流,没有积极、和谐的情绪体验,就不可能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也许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杯水摆在口渴的人面前,会给他带来愉快,那是因为他需要;同样一杯水摆在口不渴的人面前,他会无动于衷,如果强迫他喝会造成不愉快甚至气愤。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如果强迫则会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在教学中我与学生多接触,观察了解他们,针对他们的特点,倾心交谈,鼓励他们,做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心扉敞开了,学生从爱老师到爱学政治,这充分保证了45分钟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见情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我分析了班级的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成绩不好并非完全由于智力低下,学习动机不端正、性情懒惰、意志薄弱这些非智力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因而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对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我常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或给学生写贺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送给学生警句名言,磨炼学生的意志。如,一些学生比较懒惰,就结合所学的意志品质的知识,送给他一条名言:“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己的懒惰,学会战胜自己是锻炼意志的诀窍。”又如,班上有位学生歌唱得很好,但学习兴趣不高,我便在新年贺卡上写上:希望有一天能听到人们就像赞美你的歌喉一样赞美你的成绩……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与教师情感接近了,也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关心注意他,增强他们学习政治课的信心,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质量打下基础。

四、恰当运用教学语言是课堂实效性的实现的保障。

教学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它是教师传授教学信息的媒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呢?

1.声情并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益。”如果教师讲课的声音软弱无力,平平淡淡,自己的精神不振作,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调传授知识讲,教学语言的亲切自然、情真意切就会让学生有充满温馨的亲情感受,从而调动学生一起读,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增强教学效果。

2.语言幽默。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性知识较多,加上课程多安排在下午,因而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进而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始终保持浓厚的听课兴趣。

3.身教胜于言传。在学生心目中,政治教师的品格修养、仪表教态往往是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法,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和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切实把教学常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篇5: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四点尝试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每学期只让学生写六篇作文,语文教师也只在学生写做前作蜻蜓点水般的指导,学生每次的练笔都是被动的,写出的作文质量差,再加上语文教师的批语术语化,剥夺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即兴趣的建立。

针对农村学生作文难的实际,增加作文的数量,一周每班两节校本作文课。语文教师仍照常的一单元做一次的综合作文训练,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练笔的机会。

由于农村孩子见识较少,封闭的农村孩子的阅读材料短缺的实际,而开设了“欣赏课”。把练笔课和欣赏课结合起来,在练笔作文的评价上降低要求,引导学生从基础的作文开始,堂堂有新目标,课课有新内容。特别是把小学的扩句引到中学的作文课上,学生的恐惧心理被抚平了,感悟到作文是由扩句到扩段再到扩成文章的过程。写作文的兴趣明显增强。

二、引导学生去具体了解写作艺术

在以前教学中,我大都忽视了对作文一词的讲授。“作文”并不是只有未来当作家的同学才要学习的,而是你们将来步入社会的“必修艺术”,是工具性的“艺术”,是普通人都用的“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总称,书面语就是把口里说出的写在纸上,这一过程的转换就叫“作文”。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解释,把口语加上修辞等写在纸上就是作文了。

三、简介作文结构

口语是说给对方听的,是靠听觉来实现交流的,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书面语(作文)可以超越时空,向他人叙述一件事情,歌颂或批判一种观点。其中渗透了执笔者的看法和支持度在里面。无论什么文体,都要按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去写。也就是作文的内在结构与外表文体的结构框架。内在结构可称为作文的“文骨”,外在的文体可视为作文的“文饰”。写事物的重要性,要详尽写明事物的发展过程,结尾要点明笔者的看法,做到善始善终。让学生从仿写开始练笔,去选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仿写训练。

四、“真情实感”与“一事一议”

真情实感是命题作文一般都有的一项要求。真情就是写作者叙述事物时发自内心的情感,即对叙述事物的实际感悟。“实感”就是作文对所叙述事物后的笔者自己的一点感悟(也叫评论)。要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教者要充分地准备,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教者要精讲,把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拿起作文的笔!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先多练口语,再到书面语的握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屏幕中列出关键性的词语,引导学生写一段话。要求是:1.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2.语调要深情的;3.当堂在各组选出优秀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了书面语对“真情”的表达。在指导学生课堂实践时,要求每位同学思考后,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感动过的一件事,其他同学在后面的说文时,要针对前面的事件说说自己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得到感悟。

综上所述,笔者感悟到,教者教法的改变定能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是艺术。在中学作文起步时,教者一定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认识作文“文骨”和外在的“文饰”。同时还要把真情实感的要求和叙议的结合的结构的安排讲清楚。

篇6:体育教学走向生本的四点思考

一、以生为本,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的目标,更要面对全体学生

部分参赛选手对教学目标有些共性表述,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掌握快速跑的知识;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形成正确的途中跑动作,使80%的学生能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

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的收获和发展。首先,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切忌空泛和“高、大、全”,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为好。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不仅要有“教”的目标更要有在“教”的基础上凸现学生“学”的目标,可将上述目标改为:1.理解快速跑是人类的一种“原始生存能力”,理解快速跑的实用价值是提高人的“移动速度”和“无氧耐受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体验“跑得快是一种实用和令人羡慕的能力”。2.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与探究较好地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能主动掌握几种适合本人特点的快速跑练习的方法。3.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自身及他人的练习情况作出较为科学和中肯的评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4.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练习,知道自己在提高跑速方面的天赋、潜力和存在的问题。5.懂得发展快速跑的能力需要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为自己确定一个可能的目标和训练计划。“使80%的学生能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那么另外20%的学生呢?他们怎么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不是让一部分学生爬上“宝塔尖”,另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采取“分层教学”等,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总之,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心中有学生的全部、眼中有全体学生,那么我们教学目标才有完美达成的可能。

二、以生为本,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在语言上要给学生以温暖:有位选手在上课中招集学生时一招手“过来!”(请大家过来一下!),“商量一下”(让我们商量一下,好吗?)育“体”的同时更要育“心”,有小卡片从凳子上飘到地上学生熟视无睹(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捡起),学生在运球时球从手中滚落到一边,一位评委将球挡了一下并将其递到学生手中(老师提醒学生:谢谢老师啊!)。

教学的常规,准备活动的安排,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量和强度的控制等都是老师要全面考虑的,在实施教学过程有可能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老师要随时观察,要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一位老师上篮球课时,让学生将球移开,但还有很多球在边上乱滚,选手显然没有关注这个细节,在后续的练习中让几名做示范的学生在“球丛中”穿梭而行,万一学生踩着球摔倒了怎么办?几位评委紧急叫停并及时将球移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细节的关爱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真正爱的必然。

三、以生为本,要真正体现辩证育人

一个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师会带着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能密切关注;对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学生,都能细心呵护。在学生情感出现障碍时,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因学生的某次练习失误而惋惜唏嘘,在学生闪光点出现时他马上给予肯定;因学生出色完成一项练习而振臂欢呼,因学生经过多次努力终获成功而激动流泪。更重要的是在出现难得的第一时,因势利导,让他们认识自身的能力,增强自信……一位老师在上“羽毛球”课时,让一位学生做“发高远球”示范,可能看到有评委在场,这位同学很紧张,第一次没有将球发到指定区域,这位同学越发紧张了,但老师没有责怪,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并对轻轻说了一句:“别紧张,再来一次”!并对其竖起大拇指(相信自己,你很棒!)周围的同学也在一旁攥起拳头异口同声地说:“加油!”这位同学终于成功了,老师与同学们欢声雷动。这份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使在场的人也受到了感染,多年之后这位同学、其他同学、老师,仍会回味无穷吧。

“爱”不是纵容。有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安排了耐久跑,但遭到了学生的一致反对,老师听命于学生而选择放弃。面对体育基础较差、日益增多的肥胖的学生不是循循善诱,不是因材施教而是随意送分等。殊不知:“吃苦是成人的门坎”,迈过这道门槛,在经历了生活艰辛和艰苦磨炼之后,才能尝到成熟之果。吃苦、意志的磨炼是生活的必修课,如果其成长过程中缺了这一“课”,就容易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中摔跟斗,甚至要用更多的教训来“补课”,执意享受“轻松”,结果在走向社会时反而更加“不轻松”,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提高,引导孩子们强化吃苦、自强意识,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以生为本,教师要保持着一颗进取之心

在“问题答辩”环节,少数选手对评委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对问题的解释甚至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明显感觉到知识储备的不足。

体育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起榜样和示范作用。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只有如此,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得心应手,引人入胜;才能见多识广,旁征博引。才可以面对学生数不清的“为什么”甚至是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能从容自如地予以科学、合理、清晰的答复。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要有集中反映教师本身的精神风貌,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观追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的教学风格。教师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知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习上的科学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命脉”,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使其出色地完成预期的目标。教师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会学生体育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还在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求知观。教师的这种敬业、乐业、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学生有着超出体育学科的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固然会受到学生的钦佩和敬慕,也在潜移默化中会“传染”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内课外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探索。

篇7:谈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四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走进中职语文课堂,你会发现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可是学生在台下或玩手机,或看课外书,或谈天说地,或照镜子,或睡大觉。总之,教师只管“教”,却不管“学”,纯粹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就置之不理了。其实,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面对这种现状,都显得无计可施,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出一堂真正有效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认真地听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陷入了一个难教难学的尴尬境地,那该如何变这种现状呢?

一、中职语文课上什么

语文教学当然以语文教材为依据,但中职学校的教师普遍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很不理想,一点也不好上,有大半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选文不满意。从内容的取舍上看,第一,尽管强拉与中职有关联,都是从媒体上摘录编委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篇章,中职第一线的教师显然不予认同。第二,内容编排体系不够科学,缺乏新意。尽管编委煞费苦心,每年都进行整改,但仍不够合理。第三,课文选取的侧重点太儿戏,多篇课文与初中教材重复,如《智取生辰纲》等,还有一篇课文还与小学教材重复,只是篇目换成了《煮酒论英雄》。中职应用文写作作为教学重点原来集中在高三,而现行教材却把应用文写作内容打散,分布到高一、高二的教材中,导致高三再度重复讲授。

那么,中职语文课上什么内容呢?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校本教材,但编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考虑到中职学校的性质,编订校本教材一定要体现特色,也就是说配合特色专业设置和中职学生特点来编写。东莞市中职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如威远职中的服装专业、厚街技校的家具专业、长安职中的模具专业、东莞经贸学校的会计专业、东莞理工学校的数控专业、东莞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黄水职中的电子商务专业等,怎么配合专业设置来编写呢?

首先,对学生进行语文水平和语文兴趣、特长及学习目的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根据调查结果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块,教学目标要规定一个最低限度,即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一个水平和范围;教学模块的拟定设置为主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语文课,主修课就学习富于人文精神的经典作品;选修课则要根据学生需求尽可能提供丰富多样的“语文套餐”,如开设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礼仪交往、民俗文化、写作训练、影视评赏等;专业语文课就是结合特色专业与语文知识组织教学,如服装专业的服装服饰文化、家具专业的家具文化等。其次,课程教材必须适合学生发展和专业特长,必须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日常生活相关联,除去必需的经典篇目外,所选用材料尽可能做到“新”,即与时代、专业的发展相吻合,同时质量要高。这就要求不同的专业必须有内容不尽相同的语文教材,同时,教材中所引用的资料和数据要做到每年更新。总之,语文教学应该侧重经典篇目,有助于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然后才是增加专业技能的语文知识。千万不要让语文教师产生误解和偏差,尽管要配合专业设置来上,但不要上成了服装语文、计算机语文和家具语文等。

二、中职语文课怎么上

上中职语文课一定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灵活地创造性地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发挥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的现状:语文知识基础差,毫无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生活阅历浅等。其次,找到学生与教材的最佳契合点,投其所好,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最后,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根据每一个班级的上课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发挥,延伸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以获得教与学“双赢”。

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把自己调整为“教练”或“导演”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如笔者的实践型的语文课,就把绝大多数同学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兴趣归入同一个轨道,先导入似曾相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易于了解,乐于相识。然后,结合课文实际最佳未知的新教学内容。如文化常识方面,《项链》可增加“世界四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内容,《致橡树》可增加朦胧诗派代表经典诗句等;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抽象文运用多媒体形式(如《再别康桥》)、文言文运用试卷翻译形式、小说文运用电影互动式、散文运用文学鉴赏形式、说明文运用小组练习形式等。

中职语文课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让学生作专题讲座,举办辩论会、演讲会、研讨会,组织文学社团活动,举行朗诵、征文、书法、课本剧演绎等竞赛,甚至外出采风、考查调研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尤其是东莞处在发达地区,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利用现代技术来组织教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增。他们在网站中以Prontpage网页、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等形式踊跃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精彩的帖子、课文改成的动漫、鲁迅网页,还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东莞地区水污染调查报告》《东莞市禁摩的利弊》《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感受虎门时装潮流》《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及杜绝策略》等反映地域特色与学生成长经历的文章。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语文的创新能力相应地得到发展。

三、中职语文教师具备什么样的魅力

笔者调查发现,当问及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时,除了语文教材、自身因素外,有30%学生选择“不喜欢语文老师”这一选项;有50%学生认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渊博的知识和拥有现代教学技术”和“良好的人格魅力”。从调查数据可看出,与普高相比,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具备的素质需要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中职学校各专业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然后,中职语文教师要具备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风格及美好的言行举止,既通过课堂教学正面引导学生,也通过自身幽默、诙谐、时尚、个性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禁忌“一言堂” “独角戏”,要把教师的注入式学习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在语文课教学中,关键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应摆脱普高那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倡灵活多变的实用性教法与学法,做到“情感引动——问题驱动——师生互动——小组共动——全面带动”,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四、中职语文成绩怎么考核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普通高中“过滤”后的弱势群体,是应试教育考核评价的受害者。因此,中职学校再也不能沿用应试教育的考核评价,让他们继续“受伤”。“职中职中,学习轻松”,本来有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质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再加上不少学生以及家长认为,掌握好所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即可,其它科目学不学无所谓,从而轻视语文课。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改变中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就如教学模块的拟定设置为主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语文课一样,也可以细化为主分、辅分地奖分,主分就是卷面分(阶段、期中、期末测试),试卷可采用A、B类,A类试卷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B类试卷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但学分只占85%。试卷测试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以研究性、开放性的思考题为主,让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学生都能作答。辅分指的是平时加分,形式多样,平时作业、上课回答问题、课堂纪律、朗读等,都可以给学生加分。加分不要吝啬,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加分意味着鼓励,是增加语文学习兴趣的机会。奖分指奖励分,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朗诵、辩论、手抄报、文章发表等方面,按照标准酌情奖励分数。中职语文综合考核评估,由主分(60%)、辅分(30%)和奖分(10%)组成,得出学生的综合测评分。值得注意的是,辅分的加分和奖励分取最高加分者为满分,其余的按相应比例加分。基于学生间的差异,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对于基础较好且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强化高三就业前的语文技能训练,也可以转到所选专业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堪忧,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更新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形式,真正显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勃勃生机,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使中职毕业生不仅具备市场经济所需的较高的科技素质,同时也具备相当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真正成为新时代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阎金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之伟.语文教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上一篇:冀教版数学《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下一篇:徐家店初中2013-2014学年度师德教育月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