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英语翻译练习

2024-05-22

博士英语翻译练习(共8篇)

篇1:博士英语翻译练习

博士生招生地化试题练习

(一题为必答题,二、三、四、五、六、七题任选三题)

一. 名词解释:对所列名词、概念做简要说明(共40分,每条2分)

1. 克拉克值; 2. 活度; 3. 逸度; 4. 封闭体系; 5. 稳定同位素; 6. 放射性同位素; 7. 质量作用定律; 8. 同位素分馏系数; 9. 半衰期 10. 扩散交代作用;

11. 渗滤交代作用, 12. 均一温度; 13. 盐 度; 14. 类质同象; 15. 干络根;

16. 水—岩相互作用; 17. 地球化学障; 18. 矿物共生组合; 19. 稀散元素; 20. 超临界流体

二. 简述从地球化学角度示踪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形成环境(20分)

三. 简述熔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形成过程,如何利用包裹体测定温度、盐度、压力和成分(20分)

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溶液(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捕获在矿物晶体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非晶质的玻璃包裹体(glass inclusion)、晶质的熔融包裹体(melting inclusion)等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熔融体(或还有挥发分)。常温下呈一相(固相)、两相(固相+熔孔或气孔)和多相.

四. 举例论述稳定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物质来源的判别(20分)

五. 举例论述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定年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20分)

六. 试论盐湖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行为(20分)

七. 论述在活动大陆边缘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特点(20分) 活动大陆边缘(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Pacif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

篇2:博士英语翻译练习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_____在哪里做的工作,________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②所以,创新_________要大胆,________具备分析的能力。

A.不管 只要 不仅 更要

B.无论 假如 不光 还要

C.无论 假如 不仅 更要

D.不管 只要 不光 还要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惊蛰 班斓 文过饰非 按图索骥

B.睿智 泡制 丰功伟绩 真知灼见

C.城隍 慰藉 饶有趣味 日簿西山

D.辩士 斡旋 挺而走险 强弩之末

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 正确的一项是 ( )

(1)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 的关系。

(2)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 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 的基础。

(3)在国内不一样,学生一进校就分专业,我对此持 意见。

(4)至于科学与艺术,它们 是有相通的地方。

A.亲切 坚固 保留 切实

B.密切 坚固 保存 确实

C.密切 坚实 保留 确实

D.亲切 坚实 保存 切实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_____在哪里做的工作,________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②所以,创新_________要大胆,________具备分析的能力。

A.不管 只要 不仅 更要

B.无论 假如 不光 还要

C.无论 假如 不仅 更要

D.不管 只要 不光 还要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

B.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

C.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

D.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

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倾销与反倾销,这本是商战中常见的一种争夺市场的现象。

②他们在与外方打交道时,往往唯唯诺诺,被人一吓就逃,一骂就走,惟恐断了自己的财路。

③然而,在中外贸易战中,出现了苦涩的7:410的交战水平,是值得国人们好好想一想的。

④实际上,你越是退避忍让,客观上就是在被人家赶出市场。

⑤其实,根本原因不难找出,这就是,一些企业至今患有“恐外症”。

⑥只有据理力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外站得住脚跟。

A.②④⑤①③⑥ B.②④⑤③①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③②⑤④⑥

现代文阅读

(三)穿过岑寂的碎片(有删节)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八七,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茂盛,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有些人有着狼狗一般敏锐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人招引过来。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华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我慢慢地走进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尽量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1)太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亲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类”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

“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从文中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面对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自由地驰骋思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作者透过历史残片,再现出古楼兰的辉煌,为我们串连出古楼兰王国的全景舆图。

C.作者对古楼兰出土的大量古籍残片,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考证,从而为读者还原了古楼兰王国当年丰饶的场景。

D.作者面对他在古楼兰腹地考察中发现的历史残片浮想联翩,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E.作者以精神漫游的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从而予人以美感和启悟。

(二)

李政道:(仔细回忆了一下)那一天是5月30日,我当时住在北京饭店。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我当时还没有起床, 赶紧穿衣洗漱,一个小时后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和我握手之后,刚一落座,毛主席就问:“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拍纸簿,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面滚动。我这样重复了3次, 我说:“主席,我 运动的过程是对称的,可是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静止的。”我解释说,对称不是简单的平衡,运动中也可能是对称的。毛主席对什么是对称很有兴趣。他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 认为动是重要的。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有关科学的观念大都是从他读过的一套汤普森写的《科学大纲》(Outline of Science)中得来的。我们的谈话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过了几天,我离开中国回美国,在飞机上,一位服务员给我一包东西,说是毛主席送给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一包书,正是他提到的那套《科学大纲》,4本,英文原版, 是第一版的,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房里保存着。

【小题1】“我这样重复了3次”中“这样”指代。

【小题2】“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中“这个版本”指 。

【小题3】依照原文,上文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就 然而 以前 因此 并且

B.于是 然后 刚才 所以 而且

C.于是 然而 刚才 因此 并且

D.就 然后 以前 所以 而且

【小题4】在本段文字中,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回忆,写了毛主席和他的观点的有不一致之处,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

__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 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 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记者的注意。仔细观看,这幅画原来是一幅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创作的。图下方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

【小题1】依次填入第一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项是( )

A 作为 靠 或者 B 作为 以 乃至

C 身为 以 或者 D 身为 以 乃至

【小题2】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模拟:

混沌:

【小题3】(1)第一段介绍李政道博士的 和 。

(2)第二段简介访谈的 、、氛围。

【小题4】第一段由 个单句构成,最后一个单句的谓语中心词是 。

语言表达

下面是关于一海洋生物海蛇尾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及其功能。(不超过35个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看上去它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蛇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微小透镜可以把光聚焦到神经束上,产生视觉信号。这样,遍布全身的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自选话题仿写句子。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趁有限的青春,去学习无限的智慧。

默写

写出下列各诗词名句的下句。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2) 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

(3)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4) 《书》曰:“满招损,________。”忧劳可以兴国,_____ 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作文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缤纷生活中的一个角落,一朵浪花,一种现象都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篇3:博士英语翻译练习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写作,中医药博士

一、引言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发知识产权的特色医学,对中医药的研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但从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 中医药) 论文数量和引用情况看,我国并未在国际上占有强大的优势。我国中医药高质量的研究产出还不多,究其原因,文字水平达不到文稿要求是比较主要的因素,因此,提高我国中医药研究人才的语言水平是刻不容缓的。

对已通过六级考试、具备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中医博士研究生来说, 其论文的直接语法错误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折射出“思辨缺席”现象,表现为单项思维,缺少理性的质疑,不能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写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等,从而影响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读性。

国内外学者( John Dewey,Scriven &Paul,Salmon,Facione,Yeh,Geertsen, Paul&Elder; 林崇德,文秋芳) 对思辨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索,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将思辨能力培养有效融入中医药博士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不仅促进其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其批判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提升素养,发展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中医药博士思辨能力现状分析

“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译为“思辨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调查显示中医药学生在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和批判自信方面较弱,总体表明有负性的批判性思维,即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

1.单向思维模式

“思辨缺席”在论文上的反映之一是单向思维,不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使得事物分析缺乏客观性、片面、个人观点主导。如在中西医治疗以及疗效方面,通过批评西医来显示中医的价值,不能够客观地评判两种医学的特点。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科研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从哲学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对相反或相对的观点做理性分析,吸取其合理的地方,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2.“怀疑精神”较弱,不能提出问题

由于文化、教育等原因,学生基本属于接受型学习,不能通过思考在已有知识上阐发新的思想。不习惯于提问,也不能合理质疑权威、经典,往往陷入对专家、经典的盲目接受,不能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与他们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及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有很多积极影响,但也包含着一些负面的因素,如重经典、重考据,对圣人的古训的灌输,使之带有趋同性特征,社会心理表现出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即反对思想的多样性,盲目地尊重或推崇某一种观点或理论,排斥其他的观点或理论,这些都会阻碍中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向。

三、语言的中文思维模式

中医药博士医学论文从语言上折射的问题是中式思维,特别是在文化转换中平衡西式思维与保持中医药特色层面。

1.篇章策略

“螺旋式”篇章结构。中国古典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 故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外围问题人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这就是螺旋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被认为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进行论文写作,即使语言运用无懈可击,也会形成理解障碍,且给人一种言之无物的感觉。

2.过度修饰与中式英语

中医本身涉及中国文化、天文、地理等人文因素,会经常使用文学性修饰语如“效如桴鼓”“神奇的疗效”“巨大的优势”等,很多论文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在英文层面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性。

中式英语也是论文中常见的问题,如“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很多人将“保持健康”译为“keep good health…”之类,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不符。

四、中医药博士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对于中医药博士生来说,英语论文写作不仅需要培养语言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培养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进而提升思辨能力。 论文写作的特点主要聚焦于论证,通过发现事实并对事实与论据分析、归纳、整理,使学生在论据与事实的基础上推导出结论,从而培养其思辨能力,提高论文质量。

1.建立多维思维模式

( 1) 设计开放式的写作任务

一个合理的写作任务,应能够关注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所需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写前、写中及修改等阶段给予指导,并预设一个有助于产生不同答案,又能使学生达到既定目的写作思维过程。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写前,布置阅读任务。为达到预期写作目的选择一个论题,至少两种不同观点的阅读材料,如大学英语第五册Unit two Diet里的Text A Let’s Go Veggie以及Text B Where’s the Beef. 这是关于素食的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文章。学生读后讨论两篇文章的观点,阐明食素以及食肉的利与弊并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表述问题的方式,特别是对相对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分析矛盾的意识。

写中。在此基础上,布置写作任务,观点没有对错,写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那种观点,都需要客观陈述正反两反面的原因理由。

修改。对文章进行从观点以及语言等方面的讨论,分析思维方式、观点阐述是否全面,是否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命题。对不够客观的地方以及语言上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 2) 客观认识失败的经验

就中国的传统而言,一般不会提及失利的经验,但在科研领域,成功不是单纯的,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由于受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博士论文中为了显示其成功性,对疗效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多描述的较充分,而对不太成功的地方则尽量回避。

不回避失败的经验。阅读一些国外著名医学杂志如JAMA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Lancet. and The Journal of New England等,学习国外同行描述试验的方法,描述的角度,思考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语言等,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分析实验结果的思路与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意识

批判性思维的要素之一,是发现问题。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不习惯提问题,也基本不能质疑已有的学说与理论, 特别是权威的观点。反映在论文中就是对前人的盲目崇拜,很少从质疑的角度思考前人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看法,缺少创新。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培养逻辑思维,培养质疑精神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写作的中心是论证,所得出的结论应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 不盲目崇尚权威,敢于质疑,培养基于事实的推理能力。

在写作时,练习需有助于学生区分中英文行文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中国人的论文中所使用的篇章策略与英语族人确有一定差异,主要问题表现为多主观论断而少事实论据; 多慷慨陈词而少逻辑推理; 多引经据典而少个人创新。而英文强调以事实说话( Let facts speak for themselves) 。

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事实与证据,判断证据的合理性,培养依据事实与证据分析与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不是盲从于权威的结论,即使对权威的结论也要进行再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不鼓励学生拿起来就用,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剑桥大学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对怀疑精神的鼓励”( the encouragement of a questioning spirit) 。

质疑的精神是基于论据的分析,对头脑中已形成系统中国文化体系的中医药博士生来说,对论据以及事实的重视与分析是培养其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英语写作教学中论据的训练,使其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培养了质疑意识,提升了论文的质量。

3.在文化转换中平衡西式思维与保持中医特色

在撰写中医药学术论文时怎样将古老的中医文化译为西方人能够看得懂的语言,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得体处理译文,达到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目的。

避免过度修饰与中式英语。科技英语的特点是注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以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避免行文晦涩、作者避免表露强烈的个人情感、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等的副词、感叹词等,讲究平易和精确,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讥讽。

从思维方式角度阅读西医学文献,学习医学论文在篇章层面展开的方法,与中文行文作对比,从思维方式层面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实际使用, 以西医之“器”承载中医之“气”。如本例柏 - 查综合症患儿,用清热利湿的复方茵陈蒿汤及单味茵陈蒿治疗近半年而获痊愈,使病人免遭手术之苦, 显示了中医药治疗一些疑难症的巨大优势,为柏 - 查综合症的治疗创出了一条新路。

五、结语

篇4:美女博士的英语蜕变之旅

三年前,为了提升品牌专业,吴旭慧千里迢迢到英国攻读企业管理博士学位,原以为自己的英语并不差,遇到外国人只要敢讲,沟通上应该不会有问题,但直到真正出国一趟,才发现无法适应外籍老师的口音以及缺乏听说方面的训练,得不断向其他亚洲学生求援或请老师重复讲述。“所以旅外生涯之初,我始终跟不上外国人讲话的速度,经常说:You speak too fast,没想到却换来外国学者:No, It’s your problem, you listen too slow.当下令我尴尬不已,这种情形三番两次发生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 好。”

选对好专家,对症下药

直到有一天吴旭慧博士在网络上发现VIPABC。这是全球第一个24小时全年无休真人在线英语家教网,专门致力于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的在线学习服务。能完全针对听与说的英语专业训练,又有世界各地的外籍顾问,可以实时纠正发音与语法,VIPABC依照个人职业、兴趣量身订做的教材更让她学以致用,她兴奋的表示“试过几堂后我的英语梦魇终于可以终结了!” VIPABC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全球首创的专利DCGS动态的系统化教材配对,满足了她多方面的英语需求。

可量身订制,击破弱点

有VIPABC一路上的陪伴,在海外留学的日子变得丰富而又充实,在她即将进行博士论文的毕业口试之际,更是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帮助吴旭慧博士顺利完成学位的最后关卡。“没想到VIPABC竟然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不仅帮我模拟口试的问答情境,更看完我八万字的英文博士论文,一一针对论点进行讨论,现在回想,当初如果没有加入VIPABC我想我可能没办法自信地走进口试会场,并高分通过论文。”

如今,吴旭慧博士已经不再为英语交流而头痛,有了VIPABC,她已经能与国外学者侃侃而谈。她骄傲地表示:“当其他亚洲学生还在为口音上的适应与说话速度而烦恼时,我已经让英语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英语的提升,让我的眼界更宽广、人际沟通更简单,并能快速掌握全球品牌信息,使我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VIPABC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行业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来制定,培训方案独一无二,绝非套装固定的课本课程。

VIPABC真人在线、实时视频互动,培养全方位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她置身全英语环境,慢慢习惯用英语表达。所以在吴旭慧博士毕业口试的关键时刻扮演起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何时、何地,外籍顾问随时守候,提供最适当的教材与指导。VIPABC始终秉承着提高个人竞争力的理念,协助个人培养全方位英语能力,有效提升国际竞争 力。

提供全天服务,上课弹性

回国后,吴旭慧博士要一边写论文一边工作,然而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她总能轻松的上英语课。开启电脑、戴上耳机,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外籍老师愉悦地谈话,“这一堂课,我不用奔波、不用露脸、不用担心忘记带课本,就能练习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虽然吴旭慧博士跟外籍老师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但通过在线学习服务,无形中缩短他们的距离,真正达到学习无国界。为分身乏术的工作人群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方式。

VIPABC生动丰富的教材及互动方式,让她随时轻松愉快地用英语与世界互动,成为具有丰富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公民。现已身为东吴大学的EMBA助理教授的吴旭慧博士,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经常出国与各国学者做会议交流,但是一有空她还是会带上耳机,和VIPABC来个亲密约会。

篇5:学术英语博士信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take great pleasure in recommending Longgang Wu, one of my favorite students, for admission into your distinguished graduate program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 have known Mr. Wu 5 years since his freshman year a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t that time, he took the cours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hich I taught mainly for ju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o my surprise, I found he was among the few students in his class who could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my lectures. Moreover, he often posed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during the course. Thus it was natural that I liked discussing with this young man and became familiar with him. The more I knew him, the more I found he was talented a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s you can see, he got excellent scores on the course. In fact, he ranked No.1 on this 27 hours course.

After the course, he was admitted as a Mast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s his research adviser, I direct his research and found his a promising youth radiating with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During the following two years, Mr. Wu worked on a computational theory study of Drag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nic Jet Surface. To make the theory model meet the actual materials, he faced down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building reasonable modul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calculation techniques. Working hard and independently, he cracked the problems one by one, and came up with a thesis that was characterized by academic excellence.

In my experience with Mr. Wu, I was impressed with not only his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but also his ambitions and persistence. I am sure that Mr. Wu will be an outstanding student in any doctoral program that he may care to eoll in. So I would like to support him firmly in his quest recommendation into account when considering his application. 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you decide to accept him as he wishes.

Yours sincerely

Gang Zha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Lab

篇6:医学博士英语自我介绍

nterested in. i will try my best to finish it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it is.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i have learned systematically the theory of profession and got the basic manipulative skills about pharmacy experiment . i have alreadypassed cet-6 in english and cct-2 (=the second level) on computer . also i have won several honors .

in the hospital, through the year of internship , i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in clinical

i major in clinical pharmacy and i will graduate

in july this practice. it may be helpful to my future study .

篇7:博士复试英语自我介绍

Good afternoon , Professers.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chance to interview and it is my pleasure to introduce myself to you.My name isXX.I have been working for nearly 2 years.I am open-minded, quick in thought and very fond of xx chemistry.In my spare time, I have broad interest like many other youngers.In year 200, I entered xx University, major in xxx science and engineer.After my graduation, I was recommended for admission to xxx University to study my postgraduate course, major in xxx.In those 7 years study, I worked hard, and under the strict guidance of my tutor, I have learned systematically the theory of macromolecule.I benefit from working together with excellent colleague.I gained scholarship for many times.I benefit from working together with excellent colleague.I developed quality of diligence, responsibility, kindness and honesty.After my graduation, I worked In University.Now I get a position in xxx collage.With time going on, the more I experienced, the clearer I realized that I am really interested in xxx I am eager to learn more about xxxand I hope I can study further.Now all my hard word has got a result since I have a chance to be interview by you.If luckily I got the chance to learn, I will work harder than before.Thank you!

篇8:博士英语翻译练习

关键词: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人称代词,话语功能

1 引言

英文摘要就是每篇研究论文前,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描述文章大致内容的文本, 内容涉及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在写作过程中要特别考虑人称、时态、语态这些关键问题。摘要的写作大都采用一般现在时, 用以陈述论文的研究现状。但对其中一些具体问题, 如究竟能否使用第一人称we和I, 还是最好使用被动语态, 很多学者持不同意见。有关这一点, 不少学者已对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做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 被动语态存在冗长、效率低、头重脚轻和结构笨拙的缺点 (李海军、吴迪龙, 2006) , 因此, 他们大都提倡在科技论文写作中使用主动语态, 甚至可以用“I”和“We”为主语的主动语态。这些学者认为用第一人称作主语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易于读者沿着自己的思路, 接受自己的例证, 提高论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由此可见,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人称代词和语态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由于论文摘要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客观、概括性强。那么, 其他学术论文摘要是否也像科技论文摘要一样具有某些有违常规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有何效果?本文将对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人称代词及其使用的语态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文采用的是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基于语料库分析的特点有以下四点:具有实验性, 分析自然语言文本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模式;收集大量的真实文本, 构成语料库, 并以其作为分析基础;使用计算机的自动与交互技术进行分析;使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计算机可以对语料库提供一致和可靠的分析, 不会在分析时改变想法。计算机也可以与人互动使用, 让分析家做困难的语言学判断, 而计算机进行记录和运算。值得注意的是, 基于语料库的分析绝不仅仅是语言特征的简单计数, 其可以对定量模式进行定性的功能解释。这种基于实验和统计方法的经验分析, 从很多方面来说, 已成为研究不同语域和文体的语言学特征的一种重要工具。迄今为止, 很多英文摘要写作研究都是定性分析, 规定摘要应该怎么写, 缺乏统计数据支撑其观点。还有一些研究有语料, 但语料比较少, 统计数据有较大的局限性, 而语料库研究方法恰恰可以弥补这些研究的不足。

本文从著名网站Pro Quest上下载了2007年至2012年的博士论文英文摘要, 每年10篇, 共60篇。这些摘要均选自英美国家作者发表的 (即英语本族语者的) 有关语言学的博士论文。论文摘要均为pdf格式, 为方便数据收集, 首先把格式统一转换为txt, 且每篇摘要单独存放在一个txt文件中;然后对这些文本文件进行编辑 (删除脚注和尾注等摘要以外的内容) , 做成语料库, 从中提取数据。经统计, 该语料库共有字数约17, 000, 句子数约712, 其中主动句416, 被动句296。为了研究的需要, 本文将使用Ant Conc检索软件, SPSS数据统计软件以及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软件。为简化统计, 本文只统计主句的第一个谓语的语态, 不统计从句的语态以及由“and、but、while”等引导的并列分句的语态。由have/be动词、系动词、不及物动词如come、appear等作为谓语动词的句子, 看不出是主动还是被动语态的视作无语态句。然后, 通过该语料库中人称代词出现频次的高低确定分析对象。再通过和它们共现的高频词汇确定其典型结构、典型句型和话语功能。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英语语法大全》所列的人称代词, 在本语料库中分别进行检索后, 各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出现的频次及其所占人称代词使用总数的百分比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在英语本族语博士论文的英文摘要中, 使用频次最高的人称代词是第一人称单数I, 占人称代词总数的56.2%;其次是第三人称单数it, 占总数的22.2%;第三的是第一人称复数we, 占9.6%;其余十二个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都很低, 总共只占人称代词使用总数的12%。因此, 本文将重点探讨频次较高的三个人称代词: (1) I; (2) it; (3) we。由于人称代词I和we都为第一人称, 且有相似的结构、句型和会话功能, 因此本文将把二者放在一起讨论。

3.1 人称代词I和We

一般认为, 学术论文要少用或尽量不用第一人称, 这样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而在本研究所建立的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的词频统计中, 第一人称单数I及复数we的人称代词使用频次分别为182和31, 以I和we做主语的句子分别占该语料库句子总数的25.6%和4.4%。此外, 在语料库的416个主动语态句子中, I做主语的句子占37.1%, we做主语的句子占13.5%, 即有一半的主动语态的句子是以I或we做主语。

这些数据表明, 在博士论文摘要中, 第一人称I和we使用次数相当多, 人们并没有受制于摘要的一般写法, 或为了体现摘要的客观性而不使用。这也许是因为相对于被动语态或是以this paper或this article等为主语的句子, 使用第一人称做主语能使文章亲切、自然、直截了当, 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能建构作者的主体地位, 使其研究论文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同时强调作者在学术语篇中的贡献, 提高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下面将对以I和we为主语的现象逐一举例并加以分析。

3.1.1 I

通过分析与I搭配的词汇, 笔者发现I使用的典型结构为“I+动词+宾语”。根据动词所表达的意义, 这一典型结构的话语功能又可以分为三类。

(1) 表达研究内容的, 约占所有以I做主语的句子总数的39%。与I搭配最典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有:discuss、account for、investigate、present、examine、explore、illustrate等等。典型例句如:I present a series of priming studies.

(2) 表达研究结果的, 约占所有以I做主语的句子总数的30%。与I搭配最典型的动词有:demonstrate、show、propose等等。如:In a corpus analysis, I demonstrate tha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tterns of adverbial modification are available to the language learner.

(3) 表达研究方法的, 约占所有以I做主语的句子总数的12%。与I搭配最典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有:use、finish by、develop by等等。如:I use linguistic studies to help treat these communication.

在以I做主语的句子中, 还有少量用来表达研究目的、研究条件或作者观点的, 但这类句子在以I做主语的句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总共只有19%。将其话语功能细分之后, 每一类句子的使用量也较少。如, Addressing this issue, I argue, requires characterizing the content of exclamatives as degree properties.

分析结果表明, I主要用于表达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而这两部分恰恰是论文作者思想表达的核心部分, 表明是作者本人确定了论文研究的内容, 提出了论文的观点, 得出了论文的结论。这与传统观点相违背。传统观点认为, 人称主语句的使用会有损作者的客观态度和谦虚品质, 学术论文中如果用了人称代词, 尤其是使用含有主观色彩的第一人称代词就会被认为不合写作规范。但本语料库研究表明, 使用第一人称单数I做句子的主语有助于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 帮助作者树立学术研究的自信心, 提高论文的权威性。

3.1.2 We

分析与we搭配的词汇后发现, we使用的典型结构也是“we+动词+宾语”。根据动词所表达的意义, 这一典型结构的话语功能也有三类。

(1) 表达研究结果的, 约占所有以we做主语的句子总数的42%。与we搭配最典型的动词有:achieve、show、find、demonstrate、consider等等。典型例句如:Additionally, wefind evidence that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s do not vary as a function of task in an adult-like way...

(2) 表达研究方法的, 约占所有以we做主语的句子总数的21%。与we搭配最典型的动词有:use、compare、introduce等等。如:To demonstrate the model, we introduce a short-string language identification system with state of the art accuracy...

(3) 表达研究内容的, 约占所有以we做主语的句子总数的14%。与we搭配最典型的动词有:investigate、address等等。如:In light of thesefindings, we investigate two central questions.

此外, 在“we+动词+宾语”结构中, 有“动词”为have/be, 还有“动词”为感官动词的情况。但这类句子在以we做主语的句子中所占的比例只有23%。将其话语功能细分之后, 每一类句子的使用量也不多。例句如下:In this dissertation we look specifically at the emergence of the Korean/sh/-/s*/perceptual contrast in L1 Mandarin and Japanese learners of Korean.

关于we的研究表明, we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结果, 强调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与相关研究者的努力分不开的。文章大量使用“we”来强调所有成员的参与, 揭示当代研究活动的团队合作性;又或者该作者为初级研究人员, 研究结果是作者本人及同仁共同探讨得出的, 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说服力。

以上对第一人称代词I和We的分析结果推翻了有关学术写作中必须使用第三人称, 不能出现第一人称的观点, 对那些依据写作规范或专业书刊撰写摘要的学者来说是一次冲击。本文选取的语料均来自英语本族语者, 代表摘要写作的新动态, 至于为什么英语本族语者和非英语本族语者在此方面相差甚远, 相关学者 (张曼, 2008) 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3.2 人称代词it做主语

在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中, 第三人称单数it出现的频次也很高。在本语料库中出现72次, 约占人称代词总数的22.2%。其中67次用作主语, 5次用作宾语。进一步分析it作主语的67次的使用情况, 发现其典型结构有三种。

(1) 用在“it+主动态动词+宾语”的结构中, 出现38次, 约占it做主语总次数的56.7%。典型句型有:it uses/investigates/offers/provides/addresses/helps...;it interacts with/relates to/refers to...;等等。这些句型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目的、方法或意义。如:Error-Selective Learning is gradual because it uses a novel mechanism for introducing errors into the Support.

(2) 用在被动语态中, 出现16次, 约占it做主语总次数的23.9%。典型句型有:it is argued/proposed/suggested/found/thought...;it has been assumed...;等等。这些句型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结果或背景。如:...it is found that evaluative meanings bound with ideational experience (evaluative couplings) are the cause of laughter in these phases, ...

(3) 用在系表结构中, 出现13次, 约占it做主语总次数的19.4%。典型句型有:it is optimistic/no surprise/possible/impossible等等。这些句型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结果或假设。如:it is no surprise that children whose deaf parents have strong skills in spoken English might grow up with limited signing skills...

研究表明, it做主语用在主动句中的比例较高, 且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目的、方法或意义。这与过去强调英文摘要采用it用在被动语态中显得客观的说法背道而驰, 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 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此外, 我们发现使用最多的是系动词is, 该动词除了用在系表结构中, 主要是用来构成被动语态。因此, it用于被动语态中的情况占语料库句子总数的43.3%, 与it用于主动语态相差不大, 且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结果。

It做宾语在本语料库中也出现了5次, 约占it出现频次的6.9%, 占所有人称代词出现总数的1.5%。这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所提到的人称代词的宾格使用频次较低是一致的。在本语料库中, it做宾语的结构只有一种, 即用在动词后直接做宾语。例如:Furthermore,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 sees the linguistic content as relevant to established goals and presents it to students that way.限于语料库较小, it做宾语的情况非常有限, 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it做宾语时大多用来替代前文已出现的名词, 起指称的作用。

4 结论

基于语料库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除了定量统计外还要给出功能解释, 功能解释说明这些模式为什么会存在。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第一人称单数I, 第一人称复数we以及第三人称单数it的使用情况及其语态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结果表明:该语料库中较多使用第一人称单数I和复数we做主语的主动语态;第三人称单数it做主语用于“it+主动态动词+宾语”, 被动语态和系表结构中的情况较多, 但较少使用it做宾语;其他人称代词都很少使用。从话语功能的角度看, we和I主要用于表达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it做主语主要用于表达研究目的和结果。相关研究还可以延伸至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学术论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并采用更大库容的语料库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夸克等.英语语法大全 (第一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459.

[2]李海军, 吴迪龙.科技英语文体的嬗变与科技论文的英译[J].上海翻译, 2006 (3) :28-31.

[3]刘淑萍.国际学术期刊中摘要书写的重要性[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6) :663.

[4]鲁玉梅, 任培红.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5]宋双明.对科技论文与文摘中英语语态问题的探讨与商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2) :227-228.

[6]腾真如, 谭万成.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1) .

[7]翟强.第一人称在中外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使用——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

上一篇:过年的起源作文下一篇:师风师德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