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

2024-04-16

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通用4篇)

篇1: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

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

很多朋友都有英语梦,渴望以一口流利的英语游走世界。然而,在汉语语境里学英语何其不易,幸好有学霸走在前面做榜样。王飞是从河北乡下一步步走出来的英国文学博士,杰西卡是留澳归来的本城某重点中学英语老师,他们与英语的亲密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和英语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中间也曾有过移“情”别“恋”,后来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最终成家,还“生”了现在的“孩子们”。

我与英语的相见是上天的安排。我的老家河北省是上世纪70年代就在小学阶段普及英语的省份之一,只试行了短短几年就停止了,后改为在初中普及。我就是那短短几年中的学生之一。

九岁的我第一堂英语课就迷恋上了这个异国的文字。我的第一感觉,这就是拼音,跟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很像,就是读法不同。为了能记住读音,我经常拿着英语书琢磨“学过的单词”的读音规律,“研究”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之间的发音关系,用得到的`规律“自学”单词。九岁的我取得了“重大”发现:英语就是拼音,完全可以“以读促写”(后来才知道现在的汉语拼音字母本来就是从拉丁字母借来的)。尽管猜到的单词读音大部分都是错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的,所以那时候我背写单词是全班最快的。后来学了音标和字母组合的知识后,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

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天,我就在用现在的“自然拼读法”学英语,也算是早期的“觉悟者”呀。从那之后,我对“英语”的爱从未停歇,且弥久弥深。

我简单介绍几则在汉语环境中“苦恋”英文的体会吧。

1.连续三年每天不低于20分钟的倾情告白―大声朗读英语。为了保证不漏掉任何一天,我大脑里经常要存有一两篇3000词的课文,以便能随时随地朗读英语。朗读的确提高了我的口语,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背诵是效率最低的方法,阅读、演讲、写作才是学习语言效率最高的方法。

2.两年看200部电影。为了确保200部,我每看一部都记录下电影的名字。看下来我发现,看电影学英语对听力的提高有帮助,对其他方面的作用不大,并且越是大片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就越小。对口语提高最大的是“口译”训练,即:听到汉语,马上口译为英语。边练习边搜集经常表达的语义的地道的表达方式。

3.阅读是学语言的不二法门。中级学者可以读一些简写版的名著如书虫系列,或者儿童文学作品。选文不宜太难,阅读的最大意义不只在于增加新知识,更在于巩固旧知识。

自从我“入赘”英语,她给了我衣食住行,让我能风风光光地过日子。老婆,英语,我要谢谢你!(文/王飞)

(原标题: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英语是我“老婆”)

篇2: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

(三)

“一个人必须对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阅读科研文献还是聆听学术讲座,目的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尼古拉・帕瓦拉蒂奇是我的博士后导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极强的实验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做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享誉世界结构生物学界,31岁时即升任正教授。4月,我刚到尼古拉实验室不久,纯化一个表达量相当高的蛋白Smad4。两天下来,蛋白虽然纯化了,但结果很不理想:得到的产量可能只有应该得到的20%左右。见到尼古拉,我不好意思地说:“产率很低,我计划继续优化蛋白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率。”他反问我:“你为什么想提高产率?已有的蛋白不够你做初步的结晶实验吗?”我“回敬”道:“我有足够的蛋白做结晶筛选,但我需要优化产率以得到更多的蛋白。”他不客气地打断我:“不对。产率够高了,你的时间比产率重要。请尽快开始结晶。”实践证明了尼古拉建议的价值。我用仅有的几毫克蛋白进行结晶试验,很快意识到这个蛋白长度并不理想,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除去其N-端较柔性的几十个氨基酸。事实上,除去N-端几十个氨基酸的蛋白不仅表达量高,而且生化性质稳定,纯化起来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产率的问题。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则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或总体方向)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

这个方法论在每一天的实验中都会用到。从开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到现在,我一直告诫所有学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科研文献与学术讲座的取舍

再来谈谈科研文献(literature)与学术讲座(seminar) 的取舍。尼古拉・帕瓦拉蒂奇博学多才,在我们许多博士后的心目中,他一定读很多文章、常常去听学术讲座。没想到,事实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在我的博士生阶段,我的导师杰里米・伯格非常重视相关科研文献的阅读,每周召开组内文献讨论会,讨论重要的科研进展。刚到尼古拉实验室时,我曾试图表现一下自己读文献的功底,也想同时与尼古拉讨论以得到他的“真传”。19春季的一天,我精读了一篇《自然》杂志的文章,午饭前遇到尼古拉时,我向他描述了这篇文章的精妙,同时期待着他的评述。尼古拉面色有点尴尬:“对不起,我还没看过这篇文章。”当时我想,噢,也许这篇文章太新,他还没有来得及读。过了几天,我阅读了一篇几个月前在《科学》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又去找尼古拉讨论,没想到他又说没看过。几次碰壁之后,我不解地问他:“你知识如此渊博,一定是广泛阅读了大量文献,为什么恰好没有读我提到的这几篇论文呢?”尼古拉看着我说:“我的阅读并不广泛。”我反问:“如果你不广泛阅读,你的科研成果怎么会这么好?你怎么能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这么多文献?”尼古拉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我只读与我的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并且只有在写论文时我才会大量阅读。”

我做博士后的单位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有很好的系列学术讲座,常常会请来自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大牛”演讲。有一次,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来作讲座,并且点名要与尼克拉交谈。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尼古拉却告诉他的秘书:“请你替我转达我的歉意,讲座那天我恰好不在。”我们也为尼古拉感到遗憾。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演讲的那天,尼古拉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从早晨到傍晚一直没有出门,自然也没有去听讲座。当然,这也许是巧合――尼古拉取消了他的出行计划。但以我们对他的了解,他十有八九是在写论文。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尼古拉身上已经见怪不怪了。

离开尼古拉实验室前,我向他抛出了这个始终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如果你不怎么读文献,又不怎么去听讲座,你怎么还能做一个如此出色的科学家?”他回答说,他的时间有限,每天只有10小时左右在实验室。权衡利弊之后,他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解析结构、与学生讨论课题或写文章。

尼古拉的回答表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必须对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阅读科研文献还是聆听学术讲座,目的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四)

在博士生阶段,尤其是前两年,我认为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行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打好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选择文献阅读和学术讲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开始权衡时间的分配了。

挑战传统思维。从我懂事开始,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凡事失败都有其道理,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重新开始尝试。直到年,我在实验上也遵循这一原则。但在尼古拉的实验室,这一“基本原则”受到了有理有据的挑战。

有一次,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失败了。我很沮丧,准备花几天时间多做一些对照实验找到问题所在。没想到尼古拉阻止了我,他皱着眉头问我,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为何失败?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没道理,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得知道哪里错了才能保证下一次可以成功。”尼古拉马上评论说:“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实验重复一遍,也许下次就可以做成。与其花大把时间搞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不如先重复一遍。面对一个失败了的复杂的一次性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重新做一次。”后来,尼古拉又把他的这一观点作了升华:“是否要弄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厘清每一个小差错的习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仔细想想,这些话很有道理。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实验都一定要找到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实验。因为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大部分失败是由简单的操作错误引起的,可以仔细重新做一遍,这样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就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究源。

篇3: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

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肥沃的土地作为支撑。作为我国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研究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逢焕成博士认为,我国虽然耕地面积广阔,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对农业发展造成极大制约。而盐碱地开发潜力巨大,通过盐碱地改良,我国的耕地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得以提升,也是确保不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的需要,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新方向。

为农业,他上下求索

逄焕成,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灌溉与施肥学科杰出人才,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学报》编委。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土壤水环境科学系访问学者、博士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合理耕层构建和种植制度的研究工作,并不断攻坚克难,自主创新,为缓解我国土地资源不足与人口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方面,逢焕成博士主要在盐碱土壤控抑盐增产技术与机理,盐碱地水肥调控技术与机理和抗盐碱制剂与产品研制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上膜下秸”隔盐技术,研发出配套专用机具,实现了农机、农艺和创新应用的有效结合。

逢焕成博士介绍说,我国西北沿黄灌区主要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三个区域,它们毗邻黄河,既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也是西北的粮油主产区。这里因黄河水灌溉而生,也因引黄灌溉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而盐碱地由于盐分含量过高,使得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对此,逢焕成博士提出,在西北沿黄灌区改良盐碱地,控制地下水的水位是关键,也就是说重点在于如何隔盐。因为水位太深会破坏周围生态;太浅则容易使盐返上来,造成冬春两季盐分表聚化现象非常严重。

于是,逢焕成博士于2009年开始带领科研团队对西北黄灌区盐碱地进行了改良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他说:“我们主要对中重度的盐碱地进行改良,在中重度盐碱地的出苗率、保苗率、成苗率都比较低。”对此,他们研究出了一项“上膜下秸”技术,即利用当地比较便宜的资源——地膜和秸秆,地表盖一层地膜,在耕层距地表3~40cm的地方埋一层秸秆。

“秸秆隔层使上面的耕层土壤盐分可以向下淋洗,而盐分从隔层以下上升的时候,会受到隔层孔隙中毛管的阻断,从而减少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返;另一方面,地膜的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这样,底下带有盐分的水上来得少,上面灌溉的水下去得多,就形成比较好的一个耕层,减少植物生长的根系密集层次的盐分,达到‘淡化耕层’的效果。”逢焕成博士悉心的讲解着自己的这套技术。

目前,在“上膜下秸”技术基础上,逢焕成博士还研发出了配套专用机具,形成了一个应用体系,有效攻克了盐碱地中盐分“表聚”,产量低下,作物易受盐害等难题,达到控盐、抑盐、培肥、节水的目的,受到农业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用实践,证明科研价值

“上膜下秸”技术使土壤垂直分布上的盐分在0~40cm(农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部分减少,即使下面盐分多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做到了“有盐无害”。利用比较短的时间,快速改良土壤,提高了农作物出苗率、保苗率和成苗率,最终提高产量。这一技术在理论上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而实践和数据对证明这一技术和理论的有效性更有说服力。

为得到有效数据,逢焕成博士带领科研团队在在西北沿黄灌区1154万亩盐碱地中推广了“上膜下秸”技术。实验报告显示,在前期试验阶段中,西北沿黄灌区部分盐碱地采用该技术后,0~30cm盐碱地耕层含盐量平均比农户种植技术降低13.25%,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了0.3g/kg,并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种群多样性,作物出苗率提高12.9%~18.5%,中度盐碱地作物增产9.8%~14.6%,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26.3%~35.3%。在盐碱地种植蔬菜实施该技术后,蔬菜成苗率明显提高,产量也明显增加,较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增产幅度达38.2%。而这些数据是一个平均数据,属于保守估计,充分显示了该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另一方面来看,每年我国都会产生大量秸秆,但大部分都被焚烧或堆放。通过使用“上膜下秸”技术,使大量秸秆能够在地下埋几年腐烂后成为肥料滋养土壤,真正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改良了土壤。

同时,随着黄河用水日益紧张,西北沿黄灌区的引黄量被逐年压缩,但西北地区的蒸降比非常大,降水量少的情况下传统方法依靠大水漫灌“以水洗盐”。“上膜下秸”改良盐碱地的办法,很好地回答了节约水资源同土壤改良的双重问题,并最终实现“控盐抑盐,培肥促生节水于一体”的效果。

除了盐碱地的改良,逄焕成博士在合理耕层构建方面也颇具创新理念,在旱地合理耕层构建理论与指标体系,合理耕层构建的土壤耕作机具研发,土壤耕作培肥技术与机理,以及土壤耕性调理产品研制方面开展了工作;在种植制度方面,研究粮食主产区高产高效种植制度及其水肥调控,以及间套作下作物竞争互补的生态、生理学机理。

在多年的耕耘中,逢换成博士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参加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及其配套耕作机具研究与示范”项目,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黄河上中游次生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粮食主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参加973项目“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课题“优质高效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与优化布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7部。有效提高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未来,他将继续耕耘

多年的科研实践和身体力行让逢焕成博士的诸多科研成果获得了奖励,先后获得199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河南省星火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给了他更大的动力。

如今,在逄焕成眼里,农业科技可以用“顶天”和“立地”概括,“顶天”是要把技术原理讲清楚,让别人在利用的时候不至于走歪路,更好地推广技术;“立地”就是教农民把文章写在地上,将研究变成农民可以利用的技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对于未来,逢焕成博士表示,他还将继续奋斗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他说今后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首先盐碱地是很脆弱的非稳定性生态系统,可逆性、反复性强,所以开发和管理应该要并重;其次,盐碱地改良存在重开发,轻长期利用的问题,易出现重新弃耕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指导;另外,“上膜下秸”不会永远管用,秸秆腐烂之后隔盐作用就降低了,所以需要三年埋一次秸秆,这样既能达到隔盐效果,又能培肥地力。“盐碱地改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新的问题会不断被提出,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会一直继续下去。”逢博士意味深长地说。

篇4:女博士养成记

到现在,人们也习惯性地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女大学生,广大正直、淳朴、积极向上的女生们不被关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成为谈资的是极小比例的同居、卖身之类。而那些一心向学、心无旁骛读到了博士的女生们,该是百里挑一的精英,被尊崇了吧?又被戏谑为灭绝师太。其实,女博士也是普通人,我的学妹小安便是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名女博士,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没想象的那么遥远。

第一次见到小安时,是她到省里参加中学生物理竞赛,顺便跟着表弟到我们学校转转。当时她颇为天真地问了一句:这里有女博士没?女博士是不是有两个脑袋啊?我觉得颇为可笑,诧异地撇撇嘴:不至于吧。

后来小安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成为我的学妹,彼时出落得亭亭玉立,温柔可亲,在女生数目不多的学院里,追求者连起来可以从学校的南门排到北门,绕操场三圈。系里1/3以上的男生向她表达过爱慕,但她的心思谁也猜不透。上一级的帅哥师兄甲请她在学校食堂吃过饭,她过几天立即在肯德基回请。隔壁班的男生乙听说她爱读书,投其所好送了一套福尔摩斯探案集,她收下了,暗自琢磨过几天回送人家价值相当的礼物。永不相欠,是她与人交往的尺度,男女都不例外。那些男生们起初摸不清她的出牌套路,暗暗觉得自己很有戏,可一段时间下来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丝毫进展,一旦直接表白,小安就会温柔地笑笑说:大学四年,我不想考虑这些事情。

大学期间不谈恋爱,是她的接受的家庭教育的一种观念——急什么,她在美国读博士的表姐、英国工作的堂哥都还单身着呢,如何成功地恋爱,倒没有榜样——或许优秀的人必须独善其身。

大学四年,小安基本是跟班上总考第一名的女生丙一起过的,两人像连体婴儿一样,一起上自习,一起去食堂,甚至洗脸刷牙上厕所倒洗脚水也要一起。

在丙的良好影响下,小安心无旁骛也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并且终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定下了一个男朋友。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可以考虑个人问题了。

小安的男朋友是班长丁——此人帅气优秀,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巧合的是,女生丙也在同一时间段找了男朋友。在毕业前那段无所事事的时光里,四人常常结伴出游,游山玩水,K歌打牌,享受着这理所应当的放纵。

后来,在小安读研究生的某年情人节,她男朋友因突发脑溢血猝死——这件事情太过戏剧化,以至于所有人听说后都难以置信,不知该说什么好,也就都不曾联络她。

硕士毕业后,小安很神奇地去了跟她的专业毫无关联的银行工作,一年后她发现自己讨厌跟钱打交道,还是喜欢形而上的东西,于是考回本校导师那里,读了博士。就那么自自然然地毫无悬念地成为一名女博士,虽然一想到她甜美娇小的模样,很难和印象中的女博士联系起来——虽然我也知道,女博士都只长着一个脑袋。

小安博士期间性情大变,轻松了许多,在校时间太久,哪里都熟门熟路,念书念成了老油条,常混迹于各大论坛与人华山论剑,谈金庸古龙武侠奇幻,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不是学术,而是出了一部穿越小说。只藏在古代的角色里谈情说爱,以至于博士毕了业,还是单身美女。只是现在的剩女太多,反倒显得平庸得乏善可陈。小安觉得,没关系,快乐就好。她或许是非典型版本的剩女,却是典型版本的女博士。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切不过平常。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博士养成记:农村孩子如何成英语博士】相关文章:

博士春节返乡记范文06-07

如何选择博士论文题目05-05

英语博士论文题目05-02

英语博士论文范文05-11

英语博士论文提纲11-15

如何做一名博士生07-13

如何给博士导师发邮件02-08

如何给博士导师写邮件02-09

博士英语论文范文05-11

博士英语面试自我介绍10-13

上一篇:《茶花女》读后感500字下一篇:政安消防知识讲座